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范例【汇编8篇】

网友发表时间 734332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范例【汇编8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第一篇】

一、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

对于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及其融资难的成因问题,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从根本上来看,可归结为以下两大方面:

1、内部因素

(1)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财产实力较弱,资产信用等级不高

随着金融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家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往往要求相应的抵押和担保。但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而言发展历史不长,积累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薄弱。因此在需要向银行借贷时,往往拿不出多少可供抵押或质押的资产,符合银行要求的贷款担保人也难以找到,而不得不放弃向银行申请贷款。

(2)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组织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存在着成员之间产权不清;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财务制度不健全、不透明;财务管理混乱,决策方法不科学等等问题。另外,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盲目性大,创新能力不强,受市场的影响较大。

2、外部因素

(1)政府方面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在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下的产物,从国家政策在贷款上对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偏见,缺乏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同时政府建立的风险投资基金还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也还处于萌芽阶段。此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不到位,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2)社会环境

首先,相关的法律制度滞后,有关中小企业金融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基本上还没有制定。其次,抵押担保机制不健全,社会信用体制不完善。中小企业要想取得贷款,就要进行抵押、担保的登记,但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过于分散,因此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中小企业的信用环境和金融服务环境尚待改善。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1、政府层面-政府要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对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金融系统中的劣势地位越加明确,这就决定了政府应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给予积极扶持。

(1)税收优惠。这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政府可利用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和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法对中小企业给予金融支持。

(2)财政补贴。政府可采取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出口补贴等形式对中小进行金融支持。

(3)政府可以考虑在财政预算中建立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准备金,或设立中小企业办互助会等形式,设立风险投资贷款担保基金。

(4)为中小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尽快制定《担保基金法》、《风险投资法》等法规,使中小企业可与国有大企业以平等的市场主体身份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同时取消上市公司的指标分配办法和上市额度等限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

2、金融系统层面-加快银行等金融系统改革,改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

首先,具备条件的银行在进行改造时,要允许民间资本以建设投资基金方式参股。其次,国有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要进一步扩大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比例,并在贷款审批、结算、汇兑、转账、资本运营等方面提供给中小企业以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创造条件。最后,可适当考虑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如可组建政策性和商业性的中小企业银行,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和固定资产方面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对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免息、贴息和低息贷款,专门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3、中小企业自身层面-中小企业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

我国中小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通过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是当务之急,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改进和提高。

(1)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水平,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要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合法经营,规范管理,引进优秀人才,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规范行为,提高社会影响;要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自身和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总之,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才能在资本市场上成功地进行融资活动。

(2)改善中小企业的信誉形象。中小企业的良好信誉形象在融资成功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可以建设诚信文化,凝聚诚信精神,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中小企业应注重自身信用建设,大力提高自身信用水平,提高信用意识。

(3)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中小企业要积极加强与银行的信息沟通,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可以使企业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从而可以客观而准确地判断企业的信用水平,提高信贷成功的几率。同时,银行还能对企业进行有效地监督,防止错误投资,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4、社会层面-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分散化解信用风险

在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时,首先,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担保,成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从市场准入、税收、资信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另外,要建立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担保是一项高风险事业,如果仅靠担保机构自身的资金实力,是很难实现持续经营的。因此,可以组建全国范围和省内范围的两级再担保机构,与直接面向中小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一起形成的担保体系,来共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凡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J].科技信息.2007(23).

[2]张立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7 (10).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第二篇】

一、企业融资管理的内涵及主要方式

融资管理是企业为满足自身资金需求,实现融入资金的风险与成本的双重控制,通过风险、可行性分析等而选定的融资战略及相应的融资模式,以构建更加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融资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企业财务目标、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与方式、确保资金结构的合理性。目前,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有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大类。其中,内源性融资是企业通过经营利润的积累,作为企业运营资金的来源,如企业的资本公积、折旧基金、累计未付工资等,其具有低成本性、低风险性等,但融资规模相对有限。而外源性融资则是企业融资的首选方式,它能借助金融市场向社会筹集资金,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常见的有:向商业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以企业固定资产融资、通过上市发行股票融资、互助式担保融资、民间借贷等融资方式。外源性融资规模较大,能够满足企业发展资金需求,但融资成本和风险相对较高。

二、企业融资管理现存的问题分析

(一)风险意识和资金成本观念较差

目前,一些企业为解决眼前经营问题,盲目举债,不顾资金利用效率的高低,也不管企业资本结构如何,在融入资金前对借入资金的使用缺乏合理的财务规划,导致资金闲置、浪费问题严重,增加企业财务风险。资金成本观念差体现在缺乏对企业融入资本的成本与收益配比原则的考量,财务人员融资时,只在意目标资金的筹集,而不考虑资金成本,淡薄的资金成本意识也使企业融资管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

企业融资方式虽多,但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我国现有的融资渠道仍相对狭窄,尤其是未上市的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主要集中在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银行贷款等方式;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则集中在银行贷款,以及借助于担保公司的担保贷款等,融资渠道单一。由于上市融资门槛较高,债权融资流通性较差等,使得大部分企业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而银行业惜贷使企业难以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

(三)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混乱

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主要表现为财务信息失真,因而难以获得期望的融资额度。一是财务报表与实际情况不符,存在人为粉饰经营业绩的行为,从报表层面看,表现为企业资产、收入规模与盈利状况不相符。二是会计核算及科目使用与实际不符,存在故意错用会计科目的现象,或是通过提前、推后入账的方式影响财务报表数据。三是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导致企业融资审核不过关。

(四)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

对于多数企业而言,由于上市融资不易实现,因而多数采用从商业银行贷款的债权融资模式。这一方式相对安全,且贷款利率在企业的承受范围之内。但从实际情况看,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认为中小企业并非“优质客户”,给其发放贷款比大型企业具有更高的风险性,而且中小企业可抵押的、易变现的资产相对较少,因此商业银行并不热衷于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即使受理此类业务,也会要求偏高价值的抵押物,使得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三、加强企业融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风险意识和资金成本观念

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应理加强风险意识,在综合分析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将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有效结合,避免资金闲置问题,以降低因融资成本过高引发的财务风险。在降低资金成本方面,企业要合理预测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提前做好融资准备,分阶段进行资金筹集,以实现降低资金成本的目标。此外,要分析各种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其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在规避融资风险的基础上,选出融资成本最低的方案。

(二)完善金融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层面应采取措施完善金融市场,为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环境。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规范各类融资形式,使得各类融资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勇于创新,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在相关制度的保障下,充分发挥新融资渠道的作用。此外,应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为外源性融资奠定基础。通过完善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使得各项指标满足外部融资要求,为企业争取更多的融资渠道。同时,应做好融资渠道储备,避免依靠单一融资渠道带来的风险。

(三)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报表信息真实性

不论企业以何种方式融资,都离不开对其财务报表信息的审核,只有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才能获得所需的资金。企业应加强自身现金流管理,努力提升经营业绩,增强获利能力,从本质上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这样才能争取更多的融资渠道。此外,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分阶段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并在财务报表中如实反映。这样可以使投资者在做出投资行为前,客观评估企业盈利能力与发展潜力,进而决定是否投资或是投资金额的多少。

(四)提高商业银行对多数企业的扶持力度

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上应倾向于扶持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通过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平台、加强司法监督、提供财税支持等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组建公开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企业融资的信用管理,促使企业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提升企业资信度。三是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合作型的金融机构及相关中介结构,疏通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并规范民间融资机构,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第三篇】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瓶颈是融资难问题。因此,剖析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成因,回顾中小企业融资基本实践,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体制性、政策性及操作性障碍,研究提出缓解融资难的政策建议,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2003年,我国GDP的56%、社会销售额的59%、税收的46%、出口额的62%和就业的75%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或提供的。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是获得信贷支持少;据统计,我国300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2003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据调查,2001年浙江省民间投资中银行贷款仅为%。

二是直接融资渠道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人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

三是自有资金缺乏。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成因

一是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布局不匹配,政策力度不强。为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一律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战略,大规模撤并基层网点,上收贷款权限,使那些与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同时,政府对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有待创新,银行自身在机构设置、产品设计、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都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特殊需求。我国已经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每年只安排10多亿元,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从1999—2004年5月,针对个人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全国也只发放18亿元,相对于中小企业的巨大资金需求,只能是杯水车薪。

二是担保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与企业信用能力提升的需求不适应。据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拒贷的比例高达%,因无法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比例高达%,二者合计总拒贷率高达%。但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通常仅在筹建之初得到一次性资金支持,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民营担保机构受所有制歧视,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而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另外,与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

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据有关数据表明,2003年前两季度股市融资仅占%,前三季度股市融资占%。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极不协调的前提下,证券市场还是以主板为主向大型企业倾斜。加之低门槛的创业板迟迟不开,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被纷纷取缔,非正规融资缺乏法律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加剧。

四是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的积极性。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加之关联交易复杂,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资信度不高。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银行常常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贷款的交易和监控成本高且风险大而不愿放款。2003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为%,比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不良率高出个百分点,贷款质量较差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所采取的措施

为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高度重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

199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并两次调整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实行浮动利率,以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各类商业银行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具体措施。比如,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和发行金融债券等形式对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予以支持;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简化审贷手续,完善授信制度,扩大信贷比例等。上述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积极依托城市商业银行网络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转贷款业务,并对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试行再担保。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努力实现金融理念、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的创新。广东发展银行决定三年内向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放贷1000亿元,并为此精心打造了“民营100”专项金融服务方案。针对企业在“创业”、“成长”、“发展”三阶段的不同融资需求,专门设计了八大套餐,以有效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据调查,目前城市商业银行80%以上的客户是中小企业,70%以上的信贷资金投向各类中小企业。

(二)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建立科技创新基金,通过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方式,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从1999年到2003年,国家共投入33亿财政资金,支持了全国4946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创业与发展。二是建立产权交易市场。目前,我国已经建立200多家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产权交易市场,其中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产权交易市场已具相当规模。2003年上海产权交易所的交易额已突破3000亿元,为各类中小企业资产重组、产权多元提供了交易平台。三是充分发挥典当、融资租赁等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工具作用。到2003年底,我国典当行已发展到1000多家,资本金60多亿元,为中小企业通过典当融资带来便利;融资租赁规模也不断扩大,2003年仅浙江一省的融资租赁业务就超过700亿元。四是开通直接融资渠道。今年5月,深圳交易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块,为优强中小企业迅速壮大提供了直接融资来源。据统计,目前已有34户完成了公开发行,总规模为亿股,发行总融资额亿元,平均发行规模2452万股,平均融资金额亿元,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平均为83%。一批符合条件的成长性中小企业将获得上市融资机会。

(三)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突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

地方各级政府在借鉴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组织推动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体两翼四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模式。“一体”指主体,模式强调“多元化资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绩优者扶持”;“两翼”指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担保作为必要补充;“四层”指中央一级,省(市、区)一级,地市一级、县(市)一级。近年来出台了担保的有关法律、政策和税收优惠等,有力地促进了担保业的形成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3年6月底,全国已设立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966家,共筹集担保资金287亿元;累计受保企业约5万户,累计担保总额约1180亿元,受保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18亿元,新增利税102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寻保难问题。

(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培育信用需求、规范信用市场、完善信用制度、营造信用环境,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业,树立信用典型,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和普及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的合约管理、营销预警、商账催收、财会管理和雇前调查等,对企业经营、管理、检测等人员开展信用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信用调查分析、评价和监督等专业人才。目前,有关部门已在北京、山西、吉林、浙江、四川等城市进行试点,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信用评级、企业信用制度等,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三、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政策建议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融资体制、信用环境、企业自身及融资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等诸多因素,需要综合协调、配套解决。建议遵循三项原则:一是贯彻产业政策和就业优先原则;二是完善针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激励原则;三是坚持独立审贷、自主发行的市场运作原则。

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一)建立健全中小金融机构组织体系

允许新创设立或改建设立区域性股份制中小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设立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要积极吸引非公有资本人股,进一步壮大和完善为城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实力和机制。农村信用社应吸收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人股,加快改善股权结构,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力度。

(二)鼓励各类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通过税收支持、扩大利率浮动幅度以及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要鼓励政策性银行依托地方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

(三)鼓励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

要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改进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开展授信业务;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拓展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业务;放宽融资租赁公司的准人条件,支持开办融资租赁;开展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支持中小企业依照有关规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投资和使用国外贷款。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发挥典当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

(四)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继续发挥主板市场作用;在完善现有中小企业板块基础上,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上市育成和辅导体系,适时启动创业板市场;逐步扩大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功能;整合和规范现有产权交易市场,为非公有制企业股权转让提供服务;继续推动中小企业企业境外上市工作。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探索债权融资方式。通过税收政策支持开展创业投资。推动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五)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的机构经核准可免征营业税。加快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人、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建立担保业自律性组织。

(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研究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评级、发布制度以及奖励惩戒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档案试点。对资信等级高的中小企业,应简化工商年检手续,逐步实行备案制。加强中小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第四篇】

【摘 要】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发展,首要条件就是拥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资本是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恰巧就是资金的严重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严重。基于此,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使中小企业较以往来说更容易达成融资,形成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资本积累,保持中小企业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对策

1.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可靠的融资渠道,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大多数为各大银行的贷款、企业内部的资金以及政府扶植给予的一定的资本。首先,大多数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比较强,但是中小企业缺乏很好的项目来吸引银行放出贷款,即使中小企业具有一个或者多个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也很难吸引银行的注意力。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时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审批程序,在审批程序完成之后,能够提供给中小企业的贷款数额相对来说也比较小,很难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自身、壮大规模。社会上大多数的金融机构其贷款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国有的大型企业,一般不和中小企业进行合作,中小企业要想在一些金融机构上达成融资的目的,是很难完成的,这样的背景下很容易发生中小企业向民间借取高利贷的现象,从而增大风险以及债务纠纷。另外,中小企业的业绩以及信用度影响着企业融资的成功率,因为中小企业有着较高的经营成本,自身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较为松懈,有可能会在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的阻碍。除此之外,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扶持政策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为企业信誉度以及担保人的资金问题导致融资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的达成,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无法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融资能力较低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小,并且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融资能力相对较低。中小企业的融资可分为依靠企业自身完成的内部融资以及外部融资这两种融资方式。内部融资就是使内部职员持有一定的股份,使用一定的盈余公积金等;外部融资则有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等方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由于我国市场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中小企业在不够完善的市场中很难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及扩大自身的发展规模,从而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较为普遍。现阶段,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内部融资不超过整体的三分之一,这个比例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中小企业在这一问题中尤为严重,内部融资极其困难,资本积累的能力低下,并且进步缓慢,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另外,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并且很多中小企业有着长远的目标,关注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潜力,使自身企业不断迎合市场。但是,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使得市场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其融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中小企业中一些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成功上市之后融资难的问题会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市场上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它们很难通过市场融资以及金融工具融资的方式来实现融资,取得自身发展需要的资金,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政府的优惠政策不够完善,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扶持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有效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并且该种融资渠道仍然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每个中小企业可以根據自身不同的需求选择多种不同的融资渠道,无论是融资方获得权益的权益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的债券融资还是通过贸易往来的贸易融资都可以成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现阶段,中小企业选择最多的就是权益融资的融资方式,在企业内部进行,权益还属于企业内部,没有外流,并且耗费的资本比较低,对于企业来说承担的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小,这种融资方式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十分可行的融资方式。尽管我国政府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中小企业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扶持,政府只是出台书面文件,并没有直接干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其创造融资条件,使其能够在政府政策优惠的条件下享受合理的融资,政府不够完善的优惠政策使得中小企业对于优惠政策只能望尘莫及。

2.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拓宽融资渠道,找寻可靠的融资渠道

拓宽融资渠道,找寻可靠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中小企业可以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融资租赁的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就是不直接与贷款方发生资金往来,而是相关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设备,某一企业能够为其提供该设备的租赁服务,按规定时间返还并且交付租金即可,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其次,中小企业要推动我国的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还不够成熟,尽管存在着证券交易市场,但是证券的融资方式周期过长,并且进入的门槛较高,导致证券融资、股权融资等无法成为中小企业有效的融资渠道,所以说,要想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资本市场中就要放宽对中小企业的限制条件,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在资本市场中进行创业板的交易,另外,场外交易也未尝不可;最后,民间融资也是中小企业不可忽视的融资渠道之一,民间借贷能够有效的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我国一些发展较好的城市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比较迅速,中小企业采用民间融资的方式也比较多。但是,民间融资没有太多的法律保障其安全合理,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制定该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民间融资的监管,在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避免意外的发生。例如,可以引导民间金融机构成立贷款公司、民立银行或者基金会等正规机构,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帮助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与进步。

中小企业扩大规模,提高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提高自身企业的素质与信誉度,能够有效的提高融资能力。第一,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要把诚信放在首要位置上,注意企业形象的树立,保障企业的信誉不受到任何影响,创建企业内外部良好的信用环境。只要有良好的信用与信誉,无论何种融资方式都会考虑是否与该企业进行融资活动,能够吸引各个投资方的眼球;第二,中小企业要正确处理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要与社会上的各个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应该与银行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建立始终合作的关系。在合作之前中小企业要积极表现自己。例如,可以邀请银行的员工进入自己企业内部进行视察,在合作初期也要邀请银行的管理者以及员工对企业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采用银行人员为企业发展提出的建议与意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实现双方共赢;第三,中小企业要合法经营,建立合理的管理经营制度,利用自己企业的优势取得更高额的利益,不断提高自己企业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方前来合作,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使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政府完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政府也要共同努力,首先就要完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的力度。我国政府虽然到目前为止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出台了不少的相关优惠政策,但是能够落实的、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较少,在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中,很多在实际情况中并不适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所以政府要完善先关的优惠政策,不断推陈出新,根据中小企业不同的发展情况而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其次,政府还要在社会中建立相关的奖励措施。例如,某一銀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之后政府可以给予该银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以此来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进行贷款业务,调动各个金融机构的积极性,缓解中小企业发展的压力,促进中小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并且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政府与社会都要注重的问题,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帮助中小企业早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傲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9)

[2]孙长峰.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下半月),2015(11)

[3]董春阳,马云平.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4)

[4]王目芹.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7)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第五篇】

【摘要】中小企业在规模、管理、资金以及抗压能力上都没法与大企业等量齐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融资困境。本文先介绍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再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内外两方面分析梳理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自身管理欠缺、政策落实不到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并拓展思维,从多个角度出发去探寻能帮助这类企业的融资新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政策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正在不停的增加,总的来看也拥有良好的势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已是经济浪潮中的重要一员。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在经济运行中所做出的贡献愈发明显。然而早在09年的时候,就有研究表明:80%的中小企业存在获取资金困难的境况,导致这些企业自己的成长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可见,难以缓解资金需求这个问题早已成了中小企业变强变好的阻碍。我们的政府虽然不停地出台各类政策,而中小企业融资却一直是个大难题。

(二)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开放达到更高的层次,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成长得十分快速,它们已经在经济和民生的各个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缓解就业与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我国企业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高于90%,它们为我们悄悄贡献了近65%的经济总量以及大约49%的财政税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为减轻地方性的就业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很有活力,它们没有那么壮大的规模,经营方式也不是那么死板固化,这些长处能使企业灵活地进行生产经营工作,同时有助于我国经济资源的恰当利用,推动整个地方的经济增长。今天,用什么办法才能克服它们难以获取足够的资金这一困境,不仅决定了中小企业能否长久兴盛,而且事关我们的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繁荣。

此文主要基于实际需要,总结出中其融资存在的问题以及从不同视角提出解决方案,提出创新途径。笔者觉得这个题目有不容小觑的探讨价值。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中小企業本身规模较小,资金需求量与大企业相比虽然比较小,但是它们的资金使用情况不够乐观。这往往与它们的经营管理者的自身素养不高息息相关,中型企业暂且不说,但小型企业多为个人建厂运营,往往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懂得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流动比率分析等,也容易忽视销售货款的适时收回、坏账准备的及时确定等,有的小企业甚至不注意评估生意往来的客户信誉、偿还能力。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企业未必能做好相关财务管控工作,非常容易出现预算、投资、融资等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从而影响整个资金流转过程。

(二)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

各种经营信息难以及时、充分、完整地传达出去这个问题是公认的难题,很多的中小型企业都为其所困。正如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所分析的那样,中小企业并不是都不可靠,其中必然有发展前景很好,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它们理应获得充足的资金供给来支持它们的发展,这对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市场经济的强大都有好处。但是,它们夹杂在众多企业中,不能有效地将信息传播出去,即使它们拿出了漂亮的账本,但由于金融机构想要降低风险,保护自身利益,还是会减少融资行为的发生或减少融资额,因此,它们也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

(三)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为了扶持中型小型企业发展,我国不断通过形形色色的法律规定和特定的一些政策来为中小型企业的成长拓宽空间,尽管这些法律法规减轻了它们的成长压力,但还是没能于根本上把它们获取资金困难的情况处理掉。从一方面来看,有什么样的政策就会有什么样的对策。即使我们的政府不断地发布扶持中小型企业成长的政策,但真正问题不在政策的缺失,而在于政策的落实。我国的很多政策都不具有法律的刚性约束,大城市也许还好点,小县小镇(尤其是西北地区)能一丝不苟将政策落实到位、给中小企业带来切实利益的很少。另一方面,政策有了,我们还缺相应的监督机构来监督、保证政策能落实、能惠民,没有监督机构,在实行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也不能及时对政策作出调整。

(四)民间借贷利率高、小型借贷机构抗风险能力弱

中小企业对资金供给的要求具备了“短、小、频、急”这四大特别之处,很多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融资的它们往往会转向民间的不正规贷款或是地方性的小金融机构、信贷公司等。在这些方式下,中小企业虽然能较简便迅速地筹集资金,解一时之急,却又因民间借贷没有足够完善的相关法规来约束,不乏坐地起价的现象,利率通常较高,往往还伴随着一些不规范的约束条件。

地方性的小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虽然也能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但它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再加上经济大环境瞬息万变,小型借款机构能否在风云变幻中抵抗外来风险、保住自身都是问题。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中小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在资金利用这个关键词上,中小企业应该特别关注。它们所处的融资环境本就恶劣,如果连现有资金都利用不当,就容易造成内忧外患的局面。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应当注意“开源节流”这四个字,企业更能掌控的是“节流”。在“节流”上,企业必须强化对流动资金的管控,尽可能减少现金支付,降低不必要的现金流出量,也可采取纳税筹划的方式,通过正规、合法的渠道适当地减轻资金负担。总之,中小企业需要将目光放长远,尽量落实资金管理的三大目标: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这样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促进它们的资金高效使用,如果能够自给自足,还担心融资难吗?

(二)重视风险评估

重视这个问题有利于中小型企业降低发生资金短缺的几率。这里所说的风险遍布企业生产运作的许多层次,因此,企业若能按下图所示的步骤依次做好风险界定、风险辨识、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就有很大的机会发现日常运作中隐藏着的大大小小的风险,进而规避它们,防止资金短缺。

比如,企业应当注意评估生意往来伙伴的财务状况,看看他们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否有能力及时偿还应收款项,是否能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减少资源浪费;再比如,企业应当重视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自己所处的行业是否有可能出现不景气的时段,并为此做好相应的准备,防止货物销量急转直下,存货大面积积压或是出现贬值现象,导致经营运作的资本没有办法及时收回,周转无力。做好风险评估工作,企业也能减少资源浪费,面临选择时也能尽量规避风险,“择良木而栖”。

(三)通过立法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制度

中型和小型企业的贷款模式一般来说有下面这三种: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这三种方法都要涉及担保二字,而大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担保力度不足的难题,能够为融资进行担保的中介机构又比较少,而且它们的担保能力也不是足够强。

要处理好上述问题,我们应当努力将中小企业担保制度愈加具体化,将门槛适当放低一点,进一步优化抵押等担保环节多,手续繁杂,成本也比较高的情况,由法律来确保制度实施到位,并且不断对它们使用的这些体系做出改进,让其得到优化,让中小企业不再对担保问题望而却步。

(四)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几点创新措施

1.采取“链型”融资。所谓“链型”,主要是指供应链等链型结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我们不是非要将其看成单独的个体,而是可以将它们看成组合看成整体。对于利用供应链进行资金的获取,世界上有很多该方面的研究人员做了研究,在他们的探究下最终推出了“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

供应链都存在核心企业,它的周围有很多的小企业作为它的上下游经销商而存在,它们虽然小,但整个供应链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它们的正常运转与协作配合。既然在这整个链中各个大大小小的企业之间联系紧密且长期合作,若银行对该链中的某一个成员(主要是位于核心位置上的大型企业)发放贷款,那么在其他成员比如中小企业急需资金的情况下,资金充裕或是有渠道融资的成员可以通过应收、预付账款等方式帮助它们渡过难关,因为帮它们也就相当于帮自己。

在一般情况下,银行等机构不容易做到对小型企业的全部营业信息了如指掌,而把它们放在一条条的供应链中,上述机构就能透过整条供应链来了解它们的真实状况。因为供应链中各个企业在与中小企业的长期合作中,能积累很多生意伙伴的各种信息,应该会稍微弱化信息传达不到位的情况,有助于银行决策。我们可以认为,供应链金融具有良好的使用潜力,不失为一条好途径。

2.通过互联网金融融资。互联网金融最近几年十分流行,虽然它与民间借贷没本质区别,但是它将互联网作为平台,有利于更多的资金流动(民间借贷往往受到地区的限制),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

互联网金融有助于缓解我们所讨论的中小型企业渴求资金时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它使企业的多种数据能够被供给资金者获取,融资双方通过互联网就能进行供需配给,降低了融资成本(现实生活中银行要投入成本对中小企业的信息进行搜集与做出评价,程序多,耗时长,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先搭进人力、物力),再加上中小企业借款单次金额不高,次数往往较多的这些独特之处,互联网金融为它们服务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目前,我们已经接触了几种互联网金融模式,比如众筹、P2P,虽然它们也有各自的缺点,却仍然能成為解中小企业燃眉之急的方法之一。

3.尝试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财务会计中常见的词语,在中小企业需要进行设备更新或加大生产量而又资金不足时,可通过这个方法租用生产经营所要用到的各种机器和设备等,但不必一次性将款项付清,为企业节省了现金流出。这一融资方式比较适合中小企业,毕竟这些租来的设备的所有权不属于自己,它对企业的各个方面基本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手续也相对简便。

四、结论

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愈发成为制约它们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导致中小型企业获取资金不易的四大缘由:中小企业自身资金管理存在问题、信息不对称、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民间借贷利率高,小额贷款公司抗风险能力弱。针对这些难题,本文主要是希望中小企业能够先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然后采取灵活的融资方式,比如“供应链”等融资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会越来越多。

基金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名称:内部控制缺陷制定的同群效应,项目编码:17GWCXXM-02。

作者简介:曹芳芳(1995-),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企业融资。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第六篇】

一、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融资方面:自我积累意识不强

与规模较大的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发展多依靠自我积累,企业发展的资金多来自企业家自身创业的原始积累,企业资本构成的多元性不够,对内部资金依赖性较强,外部融资比重小。受到资金实力的限制,中小企业的贷款多有“急、频、少”的特点,一旦企业出现资金短缺,很容易引发财务危机。

然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由于企业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很多中小企业多进行家族式管理,管理相对粗放,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对现代企业制度理解不深,导致企业整体的自我积累意识不强,在利润分配中留利不足,资本积累少,自有资本薄弱,加之中小企业在现行税制中无优势,商业银行的贷款周期相对较长,银企之间需求和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使得中小企业依靠内部融资的情况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二)外部融资方面:融资渠道有待扩宽

中小企业在外部融资环节结构相对单一,在金融贷款、资本市场、其它民间金融机构等途径,获得的资金支持都相对较少,融资渠道的狭窄间接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

1、商业银行支持力度有限

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以银行为主,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然而,目前国有大型银行的贷款政策向大中型企业倾斜,国家也未对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配套金融支持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资产和还贷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银行的票据承兑、流动资金贷款、长期贷款等也很难向中小企业开放,导致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借到小额短期贷款。另外,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中小企业虽然获得了大规模的扩张式发展,但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的途径并未同比增加,门槛依然较高,包括城乡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地方性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资金有限,使得中小企业发展中所获得的资金受限,存在僧多粥少的问题。

2、资本市场准入门槛较高

除了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资金受限外,中小企业在金融中介、信托、互助基金等资本市场也不占优势。首先,中小企业资金规模弱,企业资信差,在资本市场上能够提供的质押资产有限,所以在中介和信托市场获得大额资本的机会少。其次,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不仅在优惠方面无优势,而且利息更高,手续更复杂,需要高额的抵押和担保费,增加了资本风险,高额的抵押担保费也增加了企业运行风险,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此外,中小企业大多技术或产品不够成熟,技术含量低,上市的可能性极小,难以通过股权融资获得资本支持,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的二板市场尚未启动,种种原因造成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高,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因其制度灵活、发展活跃、富有活力,而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提供多元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针对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融资渠道单一、从银行和资本市场获取的政策和优惠支持较少、业务拓展和规模扩充很容易面临资金困境的现状,必须从多个层面提供支撑。现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一)企业自身: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

根据哲学的对立统一原理,事物的内因起到决定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鼓励企业自身努力发展壮大,提高抗风险能力,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

首先,企业应该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家族式管理企业应该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合理配置企业所有权,淡化家族式经营色彩,适当情况下进行企业改制,为企业融资创造更良好的环境。已经进行过改制或实施现代化管理的企业,应该提升资本积累意识,注重科学分析,减少盲目投资,提升抗风险的能力。

其次,建立自身的良好信誉。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也与企业自身信用差,企业因破产导致的讨债、废债现象普遍有关。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在外部融资的过程中,树立自身负责、守信的良好形象,为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提高信心。

(二)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

针对大型商业银行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的门槛较高、审批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等问题,应该积极发展地方性中小政策性银行和投资公司,同时培育一些民间金融机构,针对基层中小企业,建立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和中介担保方法,通过信用评级来科学评估企业的可贷款额、发展潜力、还贷能力,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例如,在我国中小企业云集的温州市,其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就比较多,民间融资渠道也十分畅通,融资手续和程序相对简化,审批效率较高,融资体制相对成熟。在这种环境下,大量民间资本的融入,不仅有利于盘活城市资本利用局面,也有利于温州市广大中小企业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解决融资困难,推动企业发展,使得温州成为我国优秀中小企业的聚居地。

(三)国家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将采取更加积极的扶持态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产业,鼓励自主创业。要解决中小企业群体融资难的问题,可以从提供财政补贴、采取税收优惠、提供信用担保、发展风险投资等方法。

在财政补贴方面,政府提供的扶持力度应该根据中小企业的情况而定,并经过政府认可的专家组认定,对于评估认为企业技术先进、具备发展潜力,但短期发展有困难,面临亏损的中小企业,以及正处于上升期的创新性企业,可以考虑提供财政补贴,鼓励自主创业。

税收优惠是目前世界各国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用方法,目前,我国对企业统一征收所得税,可以考虑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采用中小企业低税率、大企业高税率的差别税率,鼓励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高新技术型企业,还可以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信用薄弱的情况,政府应该帮助中小企业扩展更多的融资渠道,可以由政府牵头,建立专项基金,通过社会渠道、企业捐助等途径,用于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用担保,由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担保机构来运作,缓解中小企业在创业期缺乏信用担保的情况。

三、结束语

中小企业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构建经济发展多元化格局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受到金融体制、融资结构、融资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还面临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发展困局的问题,应该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发展内部和外部融资环境,提供机构、体制、政策、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第七篇】

一、企业融资影响因素

由于资本在经济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承担着借款增加、筹资失策、债务繁重等各种问题,本文认为影响企业融资的因素主要包括:

(一)生产经营因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管理、生产销售、竞争对象、产品更新等因素的改变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方式。例如:当企业利用租赁方式内源融资时,如果所租商品租期过长,租金过高,市场利率变化较大等,将可能会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同样的企业经营模式,选择的融资方式将会不同,企业应综合考虑在生产经管过程中的多变因素。

(二)财务因素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由于信贷市场资金供需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下降、财务困难甚至破产。例如:企业在发展中由于自有资金的不足,往往选择利用负债融资,而负债融资要求企业不论盈亏都要按照协议支付利息,若企业内部资金供应不足,无法支付负债融资所产生的利息和本金时,就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危机。

(三)国家政策因素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部分,需要融资的企业只能适应外部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目前的融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政策环境所决定的,对企业不利的政策必然会造成企业融资的损失。例如:当国家的产业政策发生变化时,原本受到政策支持的企业不在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会给企业融资带来极大的障碍。

二、企业融资渠道

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分为:一是内源融资,指某一经济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在自身体内进行的资金融通,是企业从自身内部确定资金并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从外部有关单位或个人筹措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融资行为。

(一)内源融资内源主要是指通过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来转化为企业的投资。内源融资一般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水平,它不需要企业支付利息或者股息,成本比较低,并在股权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的融资目的,因此具有低风险性、低成本和自主性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内源融资的成本要低于外源融资,只有在内源融资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的时候,企业才会将外源融资列入考虑范围。内部融资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而融资的过程就是企业不断将自己在生产经营各环节所产生的资本与储蓄。按照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又分为表外融资和留存收益融资。

1表外融资。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没有反应出来的筹资行为称为表外融资。对于企业来讲,表外融资具有调节企业资金结构、缓解资金不足、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开辟企业其他投资渠道等作用。例如:企业通过将产品销售给客户,然后再签订一份关于该项产品的筹资协议,将产品重新赊购回来,而原产品没有离开企业,但企业通过这个协议筹集到一部分款项,通过这样的方式,即缓解了企业资金不足的危及,又没有改变企业原来表内资金的结构。因此,表外融资可以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财务环境,为经营者调整资金结构提供便利。表外融资又分可以为直接表外融资和间接表外融资。常见的表外融资方式有:代销商品、折旧及转变负债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本融资的多少与风险成正相关,由于内源融资的资本来自于企业自有资本,不需要向借款方支付相关的融资成本和费用,受外界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较小。

2留存收益融资。企业从历年利润收益中提取的归自己支配的纯收入称为留存收益,也是通常所讲的企业税后利润,主要包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从对企业的影响来讲,留存收益融资不需要企业对外做融资活动,也无融资费用产生,只需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提取盈余公积。从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的关系来说,内源融资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企业没有一定的资本积累能力,是很难获得外部融资资金。作为发展中的企业,资本需求量大,内部融资往往会受到企业自身实力的限制,如果企业自有资金相对较少,将会极大的增加内源融资的成本和融资风险。因此,企业要壮大实力必须以内源融资为基础,以外源融资为补充,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是企业投资者利用他人储蓄作为投资资金,借助外部有关金融机构或单位,通过各种方式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活动。按照是否借助金融中介,企业外源融资又分为直接外部融资和间接外部融资两种融资方式。直接外部融资是指企业主要通过发行股权和发行债券等方式直接获得资金的融资方式;间接外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贷款、租赁和短期商业信用等方式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获得资金的融资方式。由于融资环境对外部融资的影响较小,外部融资可以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及时的资金。

1信贷融资。作为金融贷款机构,银行往往是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渠道。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例如:银行贷款通常是根据企业的审计报表、财务报表、担保获抵押等发放企业贷款,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相比,不需要发行费用,为企业减少融资成本。但是,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需要提供担保、资产抵押等附加条件较多,与市场上的担保公司相比,限制性条款较多,手续也过于复杂,并且能够提供的贷款主要是短期贷款,不利于企业长期经营发展资金的需求。因此,通过银行贷款只能解决发展中企业所需要资金的一部分。

2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企业以股票的形式向特定投资者或社会进行筹集资金的活动。向特定投资者筹资是指,企业的股东通过让出部分企业所有权,通过企业增资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新股东,从而满足自己的资金需求。与信贷融资方式相比,股权融资具有不可逆性、长期性、无负担性等特点。按照股权的发放对象,股权融资又可分为私募股权融资和公募股权融资。私募股权是指向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而筹集资金的过程,而公募股权是指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而筹集资金的过程。股权融资投资者对企业利润要求较高,对于投资者而言所承担的风险较大,这就意味着股票融资的资金成本要比银行贷款高。 3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一种企业通过举债筹措资金,资金供给者作为债权人享有到期收本收息的融资方式。它可分为银行贷款、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除靠企业的商业信用进行短期融资外,其他债务融资一般都要求企业定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企业面临的压力较大,融资成本较高。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投资者的资金决定了债券能否发行成功,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投资者选择投资的关键。与股权筹资相比,债券利息是从税前利润扣除的,不存在公司法人和股票持股人双重课税的问题,因此,其发行成本也比股权筹资低。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发行债券更有利于控制股权,维持本公司原来的管理机构。

三、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金融体系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方式,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同时,面临着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严格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将融资规模、融资的方式、融资的方便程度以及融资的期限进行综合考量,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稳步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融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财务预算体系我国大部分企业多采用合伙制或私人制经营,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核算不真实的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融资。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财务预算体系,再加上缺乏合理的资金运用预算和资金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企业流动资金不合理企业的资本金决定了企业的负债能力,由于个别企业的经营规模有限,注册资金少,在资金周转方面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当企业所经营的产品不能及时实现规模经营时,企业的负债率就会下降,融资风险相对变大。

(三)融资行为不规范由于我国债券市场流通性差,市场缺乏统一性、债券利率也没有市场化等原因,对企业的融资行为产生了很大不良影响。我国债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导致了企业在融资时严重的滞后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资本市场进一步健康发展。

四、企业融资防范对策

(一)规范企业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资本风险,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加强资金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协调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从企业不同的经营状况来讲,除了充分利用会计事务所等财务服务机构提供的各种服务,企业本身还应在控制融资风险与谋求最大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合理确定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特点及条件的融资方案,从而兼顾企业未来的资本流量以及缓解偿债压力的大小。

(二)制定合适的融资方案,选择正确的融资方式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对融资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在企业创办阶段,具有资金需求量小、潜在投资收益大及投资风险大等特点,多采用对外贷款的方式筹措资金,需要资金多数来自商业银行或个人投资者。在企业投入经营阶段,由于产品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对市场的认知度还不高,选择的融资方式一般具有资金回收期长、风险大、投资回报率高等特点。在企业增长发展阶段,由于产品销售量增加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企业应选择投资公司、开发公司等方式进行外源融资。进入成熟阶段的企业,逐渐步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所需要的资金量大,其融资方式主要以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

(三)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树立正确的融资风险意识,应该意识到不论是哪一种融资方式都有可能与企业的预期效果产生误差,要仔细核算融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融资过程中的隐形成本。通过对各种融资方式的发现,产权改革和治理内部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赢利能力;通过进行股票回购、提高折旧摊销比率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把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之间保持一定的最佳比例,可以实现现金净流量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的财务活动始终保持在优化状态,降低企业的内源融资风险。

五、结论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金融体系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方式,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应根据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特点、目前财务状况以及所处的宏观环境等,将融资的需求量与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如何有效地选择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企业能够长久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正视融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并严格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将融资规模、融资方式、融资方便程度以及融的期限进行综合考量,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第八篇】

(一)融资性担保行业存在问题

1、融资性担保业务规模不大,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认可度有限。

1紧缩的货币政策,造成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规模受限,进而影响担保公司融资性担保业务规模。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的陆续出台,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调节工具的综合运用下,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受此影响,部分担保公司在自身开拓市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融资性担保业务规模受到较大影响。

2商业银行逐步提高担保合作门槛,合作更为谨慎,基本无风险分担机制。

目前,多家商业银行已经上调了与担保公司合作准入评信等级,同时对资本金充足性和保证金比例有了更高的要求,一部分担保资金实力有限的担保公司被终止了业务合作,同时,现阶段担保与银行合作时还处于弱势地位,基本无风险分担机制,由担保公司承担100%风险。

3担保公司自身缺乏反担保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部分担保公司成立时间较短,缺乏行业相关经验,反担保措施基本与商业银行相同,创新能力不足。同时,自身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导致担保业务规模有限。

4担保公司融资性担保业务获利能力较弱,部分担保公司业务重点不放在融资性担保业务方面。

①担保公司融资性担保业务取费在1%-3%之间为主,且需要提取较高比例的风险准备金,仅依靠单一担保业务获利能力较弱,高收益主要依靠委托贷款、投资和咨询等业务。

②部分担保公司开展的关联方担保,往往不收取担保费用,一些政策性担保公司,受相关部门干预,收费很低或不收费。一些新成立或担保实力有限的担保公司,为了尽快占领市场,也采取不收费和少收费的方式恶性竞争。

2、民间融资市场活跃,担保资金大量流失。

由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受限,中小企业为了缓解融资难问题,对民间融资的依赖性与日俱增,在民间融资市场巨大的利益面前,许多担保公司将闲置资金以投资和委托贷款的形式投入到高收益项目中,甚至直接以自有资金参与民间借贷,导致担保公司担保资金大量流失,同时也对其担保代偿能力产生巨大影响,存在较大风险。

3、担保机构人力资本有待提升,组织架构和法人治理亟需完善。

尽管注册资本金、担保业务规模差异较大,但是大多数担保机构却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人员数量少,整体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大多数公司的总人数在3-15人之间,其中从事担保业务的人员数量则更少,而一般的担保客户数量在几十户至一两百户不等,相对其担保业务规模来说,大部分担保机构的业务人员较少,致使在担保业务调查和保后监管方面因人员较紧而出现不到位的现象,隐藏一定的经营风险。

受制于人力资本,大多数担保机构的组织架构并不健全,担保业务部门和评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实现有效分离、相互制衡,部门及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较普遍,因而组织架构和法人治理亟需完善。

4、担保机构基本建立起业务制度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未有效贯彻和实施。

在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通过借鉴同行等方式,大多数担保机构建立起相对齐全的业务制度,基本包括担保业务操作规程和客户筛选、项目评审、反担保及保后监管等业务风险管理办法,以及内部管理考核制度等必要内容。

不过,在现场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机构的业务制度体系雷同,且多框架性,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有待提升。同时部分担保机构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得以贯彻和实施,基本形同虚设。

5、监管部门与担保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

目前,监管部门与担保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部分担保公司提供虚假资料,掩盖其违规行为;同时一些担保公司财务制度不健全,审计报告不规范,无法真实反映担保公司当期的财务数据和经营情况,错误的信息数据为监管部门日常监管和风险识别造成了难度。

(二)担保行业问题对策:

1、完善风险监控体系,尽快建立监管评级和分类监管机制。

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应逐步健全和完善风险监控体系,尽快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评级机制,实行常态化、动态化的分类监管和重点监管,并且及时通报有关担保机构的违法行为,补充完善担保机构风险防范和处置的制度办法,监督担保公司合规经营,健康、科学、可持续性的发展。

2、严格规范财务审计,避免监管盲点

现阶段,担保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师事务所大部分均为自由选择,因此部分事务所出于市场考虑,出具的审计报告不够规范或协助担保机构出具虚假报表,掩盖其违规行为,因此,建议监管部门选择具有执业规范和相应资质,实力较强的会计师事务所参与担保公司报表审计工作,以此解决监管部门与担保公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规范担保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约束机制。

应充分发挥担保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制定行业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标准,在市场开拓、反担保创新、风险控制等方面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协助政府主管部分对担保行业业务进行业务规范和指导,并利用自律组织这一平台,促进担保机构之间、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担保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通过建立和完善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对担保机构评级并定期发布的制度,促进担保业优胜劣汰,推动资本实力强,运作规范、信用度高的担保机构加快发展,逐步淘汰资本实力弱,管理混乱、信用度差的担保机构,通过市场约束和选择促进担保行业的规范发展。

4、多渠道增加资本金,自身做起谋求发展。

担保机构自身应不断寻求增加资本金、扩大担保业务规模,积极在规定限额内对外投资运作增强资本实力。机构自身不断引进人才,深层次分析市场,谋求快速稳步发展的策略。加强自身管理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严格把好保前调查、保后监察跟踪关,提高自身的业务质量,降低自身经营风险。扩大经营思路,在不失严谨的前提下,将业务做活做广。不断增强自身实力,规范操作,争取与银行的广泛合作。

5、组织机构之间交流与学习、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执业能力。

建议组织省内的担保机构向国内先进省市的担保机构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人力资本是担保机构的关键所在。我省担保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及内部普通业务人员的素质急待进一步提高。省金融办可以适当地组织担保机构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学习,在市场开拓、反担保方式创新、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讲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73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