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党课讲课稿【优质5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党课讲课稿【优质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党课讲稿【第一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这次疫情就像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了一些党员干部讲党性、冲锋在前、遵规守纪的政治修养,也照清楚了极个别党员干部在疫情大考中的拙劣表现。今天,根据上级要求和支部安排,我以“共产党员要讲党性勇担当守纪律”为题,围绕“维护大局讲党性、大事难事勇担当、干事创业守纪律”三个方面,从正反两面的事例入手,与大家交流几点体会,希望大家都能从中有所思所悟。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志批评指正。
一、维护大局讲党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人越是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越能够提高政治站位,自觉维护大局,秉持先公后私、公而无私的思想觉悟,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有的人考出了高尚的党性觉悟,交出了人民满意的答卷,而有的人滥竽充数,甚至弃考。
1.灯塔老人——钟南山
“人活一辈子,总要留下些什么,才不算白活。”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17年过去,今年钟南山已经84岁高龄,在本可以享受幸福晚年生活的时候,面对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他一边接受记者采访,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一边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赶往武汉的高铁。大家看到的这张图片是在高铁餐厢里,他的助手拍下的照片,钟南山院士靠椅稍作休息疲惫的模样,让全国人民为之动容。
《人民日报》这样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疫情初期,从他的繁忙日程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的忘我无私、敬业奉献: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带给人民希望之光。
2.临阵逃兵——李文杰
当个人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甚至需要牺牲个人利益的关键时刻,个别干部的党性没有经受住考验,出了问题。
2月14日,湖南省纪委监委官方网站发布了查处的张家界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科长李文杰擅离职守、临阵脱逃,携家人到泰国躲避疫情等违反疫情防控纪律的典型问题通报。李文杰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已给予撤职处分。这个事件反映出了个别党员干部疫情期间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不敢担当、消极应付等问题,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警训抛之脑后,没有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扎根心底。
二、大事难事中勇担当
古人讲,烈火见真金,板荡识忠臣,换一个角度看,没有烈火,真金如何辨识,没有板荡,忠臣如何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连,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在紧急关头选择挺身而出还是畏缩不前甚至临危脱逃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勇于担当的试金石。
3.网红专家——张文宏
新冠肺炎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因为一句“一线岗位全部换党员”受到广泛关注。他之所以成为“网红”,让人民群众喜欢,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勇于担当的精神、敢说敢做的魄力。从他的网红语录可见一斑:“我管你们当初入党是为了什么,但你们宣誓的时候不都说了吗?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平时你喊喊口号就算了,现在你都给我上去,没有讨价还价”。诙谐的背后,说出了浅显的道理:必须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人民网》对张文宏现象作出评论:不愿担责任,就不该当党员;不敢担责任,就不配当领导;不会担责任,就不能当干部。在急难险重面前,有舍我其谁的思想与理念,有一马当先的勇气和魄力,有履行责任的能力和素质,这就是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
4.硬核院长——张定宇
“身为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必须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坚决顶上去!”现任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原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他一直隐瞒身患渐冻症的病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需要张定宇穿着连体防护服进病房,由于他自己完成不了穿连体裤的动作,每次都需要同事帮忙,这个秘密才被发现。顾不上同为医务人员、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妻子,尽管他腿部的肌肉正在萎缩、坏死,他也一直坚守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清早6点钟起床、次日凌晨1点左右睡觉成为常态,好几个夜晚,张定宇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被手机叫醒,与时间赛跑,在接受《面对面》节目的采访时,张定宇表现出出人意料的乐观和坦然:“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他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
三、干事创业守纪律
严于律己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常怀律己之心,既是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也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更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5.钟南山的“豪宅”
前不久,一段媒体记者去钟老家中采访的视频曝光:视频中,老旧的小区、掉漆皮的铁门、80平米的房子、昏暗的灯光,房间里摆放的家具都是陈年的老物件老家具,颜色都早已经泛黄了,装修还是上个世纪的风格,没有媒体所猜测的别墅豪宅,而是普普通通的单元楼。一个出身医学世家,国内顶尖的医学专家,获奖立功无数、薪金收入颇丰的院士,他把更多的财力、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让我们看到,最朴实无华、谦虚低调的钟南山。正如,钟老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说:“我们家从来不谈钱,只谈学术”。
四、心得体会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先模人物不断涌现,因时间关系,我就不再列举。正所谓,“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今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从先进榜样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坚守为中华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宗旨意识,锤炼党性自觉,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心得体会1:坚守初心,学习为根。把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的根本途径,努力通读熟读、学深学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明确合格党员的标准,搞清楚党员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自己的初心进行一次再思考、再对标,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心得体会2: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党的干部应该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来”。如果没有“我是党员干部,我先上”的担当精神,是不可能“站出来”、“豁出去”的。这种“为官敢担当”的精神需要我们在面临紧急关头时,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和公而忘私的自觉去做该做之事。
心得体会3:安身立命,廉洁为本。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不断用纪律条例约束自己,用先进人物激励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要把自警作为安身的标尺,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要有高度的警觉,对可能出现的错误及时察觉,防患于未然,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把得住底线,才能在干事创业的大道上行稳致远。
我的微党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党课讲稿【第二篇】
同志们:
今天,我围绕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大家作个辅导报告,也是一次党课,更是与大家共同交流。
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讲的是党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我们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目的,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体现。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政治情怀。党的十九大报告,200多次提到“人民”,3次强调“人的全面发展”,4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并且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必须牢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做好X各项工作。如何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我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和命脉所在,自然也是一个政党的根基所在。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都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人民立场,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得到了人民的坚决拥护和支持。实际上,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归根结底,都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奋斗史和创造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只有牢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汇集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才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胜利。所以,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做“以官压人”的事情,真正克制“官本位”思想,不搞“以官为本”“官贵民贱”,树立正确的民生权力观,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
(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目标。人无目标不立,国无目标不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为我们党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人民共享,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之义。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让人民共享革命成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人民共享建设和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一心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不顾病魔缠身,与群众一起战风沙、斗洪涝、治穷根;大雪封门夜,他访贫问苦,一句“我是您的儿子”,让多少老百姓热泪盈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大力提升发展质量,不断消除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城乡差距,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最大的根本就是我们不仅在理论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且在实践上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始终坚持着眼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一切实践活动,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一切强大的敌人,克服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法宝和优势。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长征途中“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看到老人家中没有御寒的棉被,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个故事生动彰显了共产党人民利益至上的初心。进入新时代,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重大判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始终坚持人民根本利益这一价值追求,才能精准把握社会矛盾的变化和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使改革的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群众,从根本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四)依靠相信广大人民群众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发展历程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群众观、认识论、方法论等一系列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各地建立起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如共产主义小组、马克思主义学会等,而人民群众是其中的主要群体,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主要的组织基础和组织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支最初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今天终于发展成为有着近九千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而人民群众依然是这个最大执政党的力量之源。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一历史使命必须也只有在人民群众的共同推动下才能完成,只有依靠群众、凝聚起广大人民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才能更好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跨越。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执政使命,巩固执政地位,也必须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五)让人民满意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检验标准。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同时也是评价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人民的满意与认可是我们党执政工作的唯一合理性、合法性、合情性标准,人民认可、满意,就说明我们工作质量高;人民不认可、不满意,就说明我们工作质量低。具体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感恩之心、回报之心奋发进取、干事创业。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做到群众不满意的政策坚决不出台、群众不欢迎的事情坚决不考虑,凡是有利于保障改善民生的事,就要以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做、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做,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满意的业绩。
(六)密切联系群众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优良作风。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从井冈山时期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的“六条禁令”“八项规定”等,都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不脱离人民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提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跟着群众跳火坑”是习近平的形象比喻:“我们的方针再正确,如果不被群众理解,也难以贯彻执行。如果群众不听,你就先跟着群众走,群众跳火坑,你也跟着跳下去。群众觉悟了,从火坑里爬出来,最终还是要跟你走。群众跳,你不跳,干群关系就疏远了。你一起跳,感情上拉近了,工作就好做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加强从严治党,尤其是面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赢得了党心民心。而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前进道路上,我们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凝聚亿万人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心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五比五不比”工作要求,把中央和省各类民生事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今天,结合X情况,讲一下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全国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小康。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指标,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去看待、去考量、去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三个“格外”充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为民的理念,以民为本的情怀。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期望和要求,把民生理念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价值指引,切实以人民为中心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思想观念上,要想困难群众之所想、急困难群众之所急,忧困难群众之所忧,主动与困难群众“结穷亲”,把困难群众当亲人,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在脱贫目标上,要做到扶贫精准到人、精准到户,达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破除穷根”的目的和效果,让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真正得到保障,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在脱贫方法上,要牢固树立“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理念,制订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在一定时间,对贫困户全部建档立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在脱贫成效上,要精准施策,花大力气解决贫困人口增收难、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等系列民生难题,让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能够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等服务;要巩固和扩大教育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成果,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增长的稳定性,使困难群众早日走出贫困深渊,实现共同富裕。
(二)加强城市建设管理,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古人云:“城,所以盛民也。”这说明,自古以来城市的发展就是立足服务人民这个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进一步说明,在城市发展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是硬道理。只有把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作为城市工作的根本目标,我们才能找到新型城市化的正确方向和有效途径,才能找准化解各种“城市病”的突破口,才能成功抵御城市化发展可能带来的人的主体性迷失,走出一条具有X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城市建设管理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深刻把握“一尊重五统筹”的基本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城市工作发展要求,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与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实践融为一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贯彻,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体现,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必须将这一基本思路吃透摸准、贯彻落实。二是坚持推动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市化。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因此,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中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发展规模要适度、环境资源要匹配,始终把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留足绿地,留足发展空间,用最好的地建生活居住区、休闲娱乐区及生活配套设施。城市的建设发展要聚焦民生,注重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公共服务短板,大力发展交通、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城市治理的任何环节,都要把人民群众需求列为优先考虑要素,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再小都应当作城市管理中的大事,件件落实、件件解决。三是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型城市。当前,我市正在开展百城提质工程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我们要通过创城这个载体,自我加压自抬标杆,不断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魅力;要切实做好X4篇文章,着力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建设生态宜居环境;要紧紧围绕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基础设施、广告宣传等难点重点,制订专项治理方案和行动计划,集中力量开展好专项提升行动;要加强薄弱环节整治,重点治理背街小巷、老旧无人管理小区、农贸市场等短板问题,实现繁荣和整洁、整治和便民的统一。
(三)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还百姓蓝天、碧水、净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去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近年来,我市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生态环境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全市广大干部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坚决打赢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X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一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和正确的政绩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匹配,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统筹人口分布、国土利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切实创造经得起人民群众、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工作实绩。二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管控制度。从资源产权、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格执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等,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三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打好四场标志性战役:打好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打好碧水保卫战,还老百姓清水绿岸;打好净土保卫战,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位于民权县辖区内的XX是X市城区地表饮用水水源地,过去我们对黄河故道生态环境重视不够,大量的河蟹被散养在黄河故道,一些生活污水也直接排放进去,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近年来,通过清理整顿,恢复了生态环境,受到群众认可。四要全面推进绿色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五要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责任,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职责分工、健全督察机制、夯实政治责任、强化考核问责,坚决把责任压紧、压严,把工作落细、落实。这里给同志们讲一个严格落实责任把工作做到零缺陷的例子。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这就意味着从概率上来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军方要求,厂家必须让合格率达到100%才行。厂家负责人说,我们竭尽全力了,%已是极限,除非出现奇迹。军方改变了检査制度,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从此,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四)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着力解决人民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使命所在,要在发展过程中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一是优先发展好教育,争取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优先考虑学校布局,根据城市人口及居住分布,结合生源、人口密度、交通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类学校的均衡分布;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坚决做到“一个只增不减、四个刚性落实,确保教育经费增长随人口增长同步提高;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用好用活政策资源、项目资源,大力实施学校标准化改造工程、农村学校发展工程等,不断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二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人民群众的就业收入水平。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切实做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使人民群众通过更加充分更加稳定的就业提升生活水平。三是积极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设,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程度,重点做好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等的养老保险工作,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加大农村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力度,使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随经济发展同步提升。四是提升人民群众的医疗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深化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制度改革,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等,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和城乡医疗救助覆盖面,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逐步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规范食品安全生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
(五)推动“放管服”改革,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事关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福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对放管服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推进“放管服”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一是聚焦“利民”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把不该管的事项交给市场和社会,把生产经营权和投资自主权还给企业,着力解决好重审批轻监管、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深入推进“三集中两到位”审批制度改革,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形成以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大厅、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三位一体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全面推行“X”,通过深化政务服务改革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二是聚焦“便民”持续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建设政府服务热线大厅、智能帮办大厅、自助终端大厅、掌上政务大厅、信用服务大厅等,加大智能终端设备配套,提高服务便捷化程度;打造“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绿色通道”“志愿者服务”等服务品牌,不断探索服务群众的新模式、新办法;扩大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建设,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体系,把涉及居民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各类证明等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到社区办理,使人民群众办事更加便利。三是聚焦“信民”持续强化服务监管。深入实施“五个一”制度工作法,加强电子监察,充分发挥投诉台、群众意见箱、投诉电话等渠道作用,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的监督,及时查处各类政务服务违规违纪现象,通过作风的持续转变获得人民群众对政府改革的信任和支持。
(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当前,我市正处在脱贫攻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临着一系列矛盾风险挑战。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需要我们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到民主法治轨道,更好地保持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一是落实好人民民主权利。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来,保障和落实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表达人民群众的主张、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推进法治化建设进程。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宪法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党内法规等,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培育人民群众的学法用法自觉,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三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凝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要完善工作机制,建设和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体制机制,制定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构建起全新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这里给同志们讲一下“枫桥经验”。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经过几代领导人批示推广和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典范。广大干部要学习借鉴枫桥经验,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探索解决社会治理中存在突出问题的新方法、新经验、新模式,为打造和谐稳定新X做出新贡献。
三、怎样贯彻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
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让中原更加出彩,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X的时代考卷;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X力量,是我们X必须扛起的历史责任。扛起这个责任,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学习、掌握科学的理念、方式、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向前推进。我建议大家,结合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好好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好好学习新党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结合起来学,切实学思践悟,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让人民受益,让人民满意。
(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思想支配行动。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就是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一切工作之中,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曾写过1篇《心无百姓莫为“官”》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扎根西藏,用真挚的爱民之情,赤诚的为民之心,强烈的富民之愿,谱写是是一曲“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之歌;感动中国新闻人物杨善洲,退而不休,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万亩,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演绎的是一曲“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之歌……我们的干部尤其是地方和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都要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发展首要位置,及时了解到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坚持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考虑到不同群众的承受能力。要按照省委书记王国生的要求,在思想深处进行四个“看一看”,看一看政治站位高不高,看一看政绩观偏不偏,看一看宗旨意识牢不牢,看一看工作作风实不实;要经常下乡入户,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学会群众语言,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人民群众给了我们干事创业的舞台、施展才华的天地,我们必须感恩群众、以实际行动回报群众,践行以人民中心的理念,不能有丝毫的杂质,不能有丝毫的虚假。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而言,以人民为中心,很重要的是要摆正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的关系,了解老百姓所思所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自家拆迁安置的房子什么时间能入住,是大街上的食品安不安全,是家里暖气热不热,是冬天的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是城市内河河水能不能再清一点,是孩子上幼儿园方不方便,是老人养老顺不顺心,是在城里能不能买起房租起房,是进城出城的道路顺畅不顺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各级领导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二)完善决策机制,提升决策水平。为群众办实事既要有诚心,也要讲方法。公共政策,要考虑政策出台和实施之后的利益影响、舆论影响、社会影响,要注意“时度效”,注重最终的效果。现实中,有不少抱着良好初衷的政府决策,由于“效果导向”没有把握好,往往横生枝节,甚至好心办坏事。比如,有的地方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强制铲除原有作物,为了实现产业扶贫而盲目跟风上马一些项目,引发公众不满;有的城市为了市容整洁而对小商小贩“一刀切”,在争议声中被叫停。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造成了“决策浪费”,更侵蚀到政府公信。类似的情况,我们的一些地方也出现过。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班子做事不能想当然,既要以人民为本,也要提高决策水平,不能靠“拍脑袋”,也不能搞“一言堂”。一是科学决策。就是要求决策的内容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本地实际本部门实际,符合公平与效率,具有切实可行性。“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终究会出事。所以,在决策方法上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系统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决策对各方面的影响,认真权衡利弊得失。二是依法决策。依法决策,就是要坚持各项决策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保证决策权限合法、程序合法、实体合法。三是民主决策。就是要求在程序上广泛征求意见,在内容上反映人民的最大利益。要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在决策程序上必须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特别是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然后征求领导班子的意见。唯有决策不任性,才有百姓真认可,好政策才能发挥好效果。
(三)坚持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当前,各种社会矛盾多发频发,许多热点话题都与法治相关。比如在各种社会纠纷中,相关当事人的权责如何划分;地方政府采取的一些治理措施有没有法律依据;一些突发性事件如何进行法律上的处理。如果按照法治思维来观察事实、公正思考、尊重程序,就有助于对这些问题形成积极和建设性的意见,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广大领导干部只有时刻紧绷党纪国法这根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才能筑牢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的堤坝,才能把群众的事办好。法治意识淡薄,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迟早会“栽跟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哪一项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我们的形象,越是这样越要求我们必须慎之又慎,越要求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不管是土地征收、房屋拆迁,还是城市建设、城市管理,领导干部都要学会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以法治方式定分止争,在处理具体工作时,必须首先自问: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这样做合不合法?怎样做才合法?只有对法律心存敬畏,才能清晰、准确地把握什么是底线、什么是红线、什么是高压线,谋事做事才会有方向、有准则、有约束,不会出格越轨。
(四)坚持问题导向,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习近平同志强调,“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全党同志要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在X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进程中,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需要化解的风险、需要克服的困难、需要补齐的短板,都是促进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才能实现高质量,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一是善于发现问题。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否则就会使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实践证明,谁能更好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谁就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和主动。二是深入研究问题。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楚哪些是体制机制弊端造成的问题,哪些是工作责任不落实造成的问题,哪些是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进而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带动全局工作,推进事业全面发展。三是勇于解决问题。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要始终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碰到难题敢于触及,遇到矛盾主动解决,想方设法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职责范围之内,决不能敷衍了事、上交矛盾。要对照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抓紧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抓紧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不光要用勇,更要有谋。英国运送囚犯到澳大利亚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18世纪,英国将澳洲变成殖民地之后,因为那儿地广人稀,尚未开发,政府想出一个办法,把罪犯送到那里去。当时是按照上船人数付费,雇佣私人船只就尽可能多地装犯人。很快政府发现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就是罪犯的死亡率非常之高,最严重的一艘船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37%。政府官员绞尽脑汁想降低罪犯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包括派官员上船监督,配置枪支,限制装送人员数量等等,却都实施不下去。最后,他们认真研究问题后发现处理方式不对,就改变了付款方式:由根据上船的人数付费,改为根据下船的人数付费。新政策一出炉,罪犯死亡率立竿见影地降到了1%左右,甚至后来船东为了提高生存率还在船上配备了医生。有很多问题看起来很难,只要善用逆向思维,把常规的方式扭转过来,效率往往会增长百倍。
(五)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主动权。坚持底线思维,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战略策略,也是一个很紧要的领导艺术。只有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过,不论任何工作,我们都要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从最坏的可能性来想,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当前,X的各项事业都在快速发展,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我们要把底线思维贯穿工作始终,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和挑战估计的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意外情况的预案做得周密一些,寻求化解复杂矛盾的路径,提升处理矛盾的能力,千方百计“托底”“守底”“保底”,确保既要干成事,又要不出事。现实中,时常看到这样一些领导干部:忙忙碌碌却抓不住重点,措施不少却打不到点子上,四处出击却还是出问题、有漏洞,被媒体曝光,被领导批示,工作总是陷入被动。分析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缺乏底线思维。现实中,还有少数领导干部与之相反,为官不为、消极懈怠,推一推动一动,不推就不动,还狡辩说这是“坚持底线思维,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实际上,这是对底线思维的极大误解。坚持底线思维,应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估计困难和阻力,设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可承受底线,继而坚守底线,严防出现颠覆性的失误。另一方面更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进取精神,充分挖掘潜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为发展赢得新的生机,为人民谋取更多福祉。
(六)坚持责任担当,永葆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标准,作出了要求,标定了航向,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我们要时刻牢记国家、人民的利益,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在非、小恩小惠面前能稳住自己的手脚;时刻葆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气,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的闯劲,积极为老百姓干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坚持责任担当,就要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诚臣。要用铁的肩膀负起该负的责任,做好该做的事情,切实把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责任担起来,把从严管党治党的责任担起来,把本职工作责任担起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勇当先锋、做好表率,要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做战士而不做绅士,敢于亮剑、敢于站出来说话、敢于表明态度,决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要勤学善学,下苦功夫,求真本领,不断提升担当的品格和境界,不断提高担当的能力和水平;要努力营造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干事创业环境和氛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推动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
今天就和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党课讲稿【第三篇】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的日子。99年栉风沐雨,我们党从嘉兴南湖扬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经28年浴血奋战,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通过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才能不断攻坚克难,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在此背景下,我们要牢把握税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进一步提高政治机关意识,把“两个维护”作为税务机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首要任务抓实抓细,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下面,我就“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当好‘两个维护’重要方阵”这一主题,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党中央关于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带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作表率,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落实减税降费,着力提升纳税人缴费人“获得感”。要在去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在当前,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要保市场主体。要重点关注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市场主体,落实好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由3%降至1%,中小微企业和按单位参保的个体工商户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加强“银税互动”,缓解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提高这些市场主体在疫情中的生存能力。
二、我们要如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当好“两个维护”重要方阵?
一是加强机关政治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齐是最最紧要的政治”“必须有很强的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作为税务机关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
三、做准确把握政治机关鲜明本色的明白人
党组(党委)书记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党的领导的主要负责人、“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人,是部门单位领导集体的“火车头”,在领导班子群体活动和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部门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群众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你的一言一行,处在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书记的态势中。这就决定着无论干什么工作、做什么事情,首先自己是个明白人。是什么,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取得哪些最好效益,都要了如之掌,胸有成竹。对于政治机关的鲜明本色,你们市直机关的党组(党委)书记未必能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为此,我们一起来理一理。
(一)先从机关和机关单位说起。关于“机关”一词,百度上是这样解释的,“机关是从工程学借用来的概念,原意是指机械设备中的承担启动和制动功能的关键性组件,对机械设备起着整体控制的作用。这一概念运用到行政管理学中,泛指所有行政组织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的固定机构。机关既是行政人员处理日常工作的活动场所,又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外界人士或其他机关接洽公务的地方,并为该机构收发、汇集和典藏文书资料的所在,它在任何一个行政组织中都起着核心与枢纽的作用。机关一般分为权力机关、党群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机关等。”
关于“机关单位”,百度上是这样解释的,“机关单位,指国家机关,指从事国家管理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包括国家元首、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所谓国家机关,是指国家为行使其职能而设立的各种机构 ,是专司国家权力和国家管理职能的组织。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从国家学说上讲,国家机关,即国家政权机关,它包括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队中的各级机关。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宪法明文确定了共产党在国家事务中居于领导一切的地位。因此,从广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各级机关应纳入国家机关的范围。”
(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2018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性质定位,阐明了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的特殊重要性。2019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离党中央最近,服务党中央最直接,对机关党建乃至其他领域党建具有重要风向标作用。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进行自我革命,必须从中央和国家机关严起、从机关党建抓起。”这些重要论述为市直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遵循。
(三)切实增强政治机关意识。作为市直机关离市委最近,服务市委最直接,像中央和国家机关一样,对机关党建乃至其他领域党建具有重要风向标作用,是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的第一方阵的机关部门单位。从本质属性看,市直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业务工作承担着实现党的政治主张的功能。从坚守初心看,市直机关是为民服务的践行者。从担当使命看,市直机关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排头兵。这充分说明,市直党政机关的第一属性是政治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第一要求。不断强化政治机关意识,站好第一方阵,跑好第一棒是党组(党委)书记的职责所在。
四、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举旗人
党的政治建设,简单地说,就是党所开展的围绕“政治”而进行的、带有政治意义的党的建设。其根本目标是党为了坚持和加强领导地位,在党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党的执政基础方面进行建设。其本质是不断向着共同的信仰信念、旗帜道路、集中统一和赢得民心的方向努力。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主要要求包括坚守党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党的政治根基。作为党组(党委)书记务必做到以六点:
一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落实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落实机制。要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七一”前部门单位的每一名党组(党委)书记都围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走好第一方阵”这个主题,在本部门单位本行业系统讲一次专题党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重点,开展本行业本系统机关党的建设专项督查,扎实推进巡视巡察发现的机关党建突出问题整改工作,一项一项地列出清单,建立整改台帐,实行销号制度,倒排工期,倒逼销号,切实把问题彻底彻底整改到位,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二是带头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和省市委工作安排,聚焦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围绕“决胜小康、岗位建功”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发挥领导干部骨干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认真履行定点扶贫政治责任,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坚持不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联防联控部署,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各项工作,积极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复工复产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快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三是创建让市委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要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创建“让党市委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的意见》,结合部门单位职责,聚焦解决突出问题,细化创建举措,把创建模范机关融入中心工作之中。要坚持先行先试、典型引路,评选表彰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和标兵单位。
四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开展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知识竞赛和效果测试。要制定党员干部工作时间之外规范政治言行的具体规定,严肃查处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并通报典型案例。
五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质量。要组织选编党的领袖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编辑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好家风故事集,开展“不忘初心、弘扬优良家风”主题党日。要充分利用本市机关的光荣历史和红色资源,开展对党忠诚教育,组织机关先进模范人物巡回宣讲,打造体现部门特色的党内政治文化品牌。
六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要把提高政治能力、防范化解风险作为市直部门单位党组(党委)书记的必修课,积极参加举办党组(党委)书记提高政治能力专题培训班,强化提升自身政治能力,带动本部门单位政治能力的整体提升。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及时有效化解各种风险挑战。要围绕提升把握“两个大局”能力和治理能力,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
五、做笃学笃信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头人
纵深推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走心、走深、走实,是一项持之以恒的根本政治任务。要重点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作为市直机关必须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当好示范。党组(党委)书记要在学习理论上有更强自觉、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有更高要求,不能随大流、一般化。一要自觉主动学。机关工作任重事繁,只靠上班时间集中学习是很不够的,必须强化学习自觉,增强学习内生动力,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部门本领域的重要论述。二要及时跟进学。党中央作出新的决策部署、出台新的文件,都要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养成读人民日报时政报道和重要评论、看中央和省市电视台新闻联播、读《求是》杂志的习惯,线上线下同步学习,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三要联系实际学。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把研究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着眼点,决不能坐而论道、凌空蹈虚。完善并落实部门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召开机关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验交流会。制定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指导意见,办好“青年学习汇”,选树青年学习标兵。四要笃信笃行学。要学而信,从渐悟走向顿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要学而行,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
“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党课讲稿【第四篇】
同志们:
今天,我围绕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大家作辅导报告,也是一次党课,更是与大家共同交流。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讲的是党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我们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目的,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政治情怀。党的十九大报告,200多次提到“人民”,3次强调“人的全面发展”,4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并且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必须牢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做好x各项工作。如何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我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和命脉所在,自然也是一个政党的根基所在。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都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人民立场,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得到了人民的坚决拥护和支持。实际上,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归根结底,都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奋斗史和创造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只有牢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汇集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才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胜利。所以,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做“以官压人”的事情,真正克制“官本位”思想,不搞“以官为本”“官贵民贱”,树立正确的民生权力观,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
(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目标。人无目标不立,国无目标不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为我们党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人民共享,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之义。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让人民共享革命成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人民共享建设和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一心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不顾病魔缠身,与群众一起战风沙、斗洪涝、治穷根;大雪封门夜,他访贫问苦,一句“我是您的儿子”,让多少老百姓热泪盈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大力提升发展质量,不断消除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城乡差距,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最大的根本就是我们不仅在理论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且在实践上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始终坚持着眼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一切实践活动,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一切强大的敌人,克服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法宝和优势。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长征途中“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看到老人家中没有御寒的棉被,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个故事生动彰显了共产党人民利益至上的初心。进入新时代,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重大判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始终坚持人民根本利益这一价值追求,才能精准把握社会矛盾的变化和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使改革的成果更多的惠及人民群众,从根本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四)依靠相信广大人民群众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发展历程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群众观、认识论、方法论等一系列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各地建立起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如共产主义小组、马克思主义学会等,而人民群众是其中的主要群体,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主要的组织基础和组织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支最初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今天终于发展成为有着近九千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而人民群众依然是这个最大执政党的力量之源。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一历史使命必须也只有在人民群众的共同推动下才能完成,只有依靠群众、凝聚起广大人民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才能更好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跨越。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执政使命,巩固执政地位,也必须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五)让人民满意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检验标准。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同时也是评价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未来,共产党人要的是担当之心。“担当大小,体现一个干部的胸襟、勇气、格调,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干事创业,就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责任体现在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上,在敢于担当中历练提高,在真抓实干中建功立业。如今的共产党人,面临着一张新的人生答卷,就是要将誓言变成行动。“肩上能扛千斤重”,新时代新征程,思路要清晰,目标要清晰,目标要精准,要勇于身先士卒,要勇于站在前面,要勇于跑在最前沿,我们要有一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情,敢做别人不会做的事情,勇于主动挑重担,遇到矛盾我们要去解决,遇到困难我们要去克服,永不退缩永不后悔。未来,共产党人要的是作为之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党的十九大为新起点,我们迈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该想想,我们该怎么做?我们现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最好的时代,要在思想认识上敢为人先,在困难中找出路,在发展中找创新,在平常中找亮点,在工作中挑重担。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一天一天的奋斗,也许有人会说:和平年代、一般工作,我太普通了,可是你是否知道,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平凡之中我们一样能奉献,一样能为党旗添光彩。未来,共产党人要的是不舍之心。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做合格党员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作为党员干部,要把锲而不舍当做毕生信念来开展工作。抓工作落实,绝不能容易的就抓,难抓的就放,“硬骨头”就绕,需要我们党员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尽心尽力,要像钉钉子那样,一下接一下的钉,扎根在一个地方,就坚忍不拔、毫不动摇,这样的工作才有成效,这样的党员也才能算得上是合格党员。未来已来,路在脚下。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声名显赫的功绩,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有的只不过是在平凡岗位上的点点滴滴。让我们追随着心中的党,高举放射镰刀铁锤光芒的党旗,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党课讲稿【第五篇】
“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形成的共同意志,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7月召开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央和国家机关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这里强调的“首要任务”和“第一方阵”,既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对党校办学及其教学科研工作赋予了新目标、新定位。
只有理论上清醒,才有政治上坚定。作为党校的哲学工作者,我们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学术与政治结合上深刻把握“两个维护”的本质规定、战略指向与实践要求,坚持以“两个维护”为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以理论学习的走在前列呈现“坚决做到”的第一方阵。
当好第一方阵,关键在于走好第一方阵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是党中央直接领导的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领导干部主渠道中的领头羊。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切实践行“党校姓党”,不仅是中央党校建校近90年来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更是其弥足珍贵的光荣传统。就此来看,中央党校责无旁贷理所当然要成为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
就我们自身来看,党校的哲学学科从一开始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创建起来并发展繁荣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适应党所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和长期执政要求,党校的哲学工作者积极响应党的要求和时代召唤,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弦歌劲奏、坚定不移,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走进时代、走进实践、走进人民、走进全党,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全党、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发挥思想引领和理论创新作用等方面,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代在发展,哲学在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校哲学学科和哲学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的话来说,就是:要高扬党的理想信念旗帜,让党的旗帜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这是根本;要抓好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主业主课,让学员掌握好共产党人的“真经”,这是关键;要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努力,更加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这是使命。总书记的这些要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应担之责、分内之事,也是重如千钧的殷切期望和如山之托。
同时还要看到的是,如果把我们的教学科研工作对标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现实,对照党的理论创新持续推进的态势,对应我们的学员对象在理论培训上的新需求和理论水平上的新变化,对比校(院)委提出的“四个建成”目标和用学术讲政治教改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怎么样、科研工作怎么样?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怎么样?一句话,党校的哲学工作怎样才能更好地走进新时代、适应新时代、服务新时代、推动新时代,已经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同志面前深刻的现实追问。面对这样的追问,我想大家一定会有切身的紧迫感、紧促感、紧张感。
在这种背景下再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我体会:只有走好了第一方阵,你才算得上是第一方阵;只有走出了第一方阵应有的立场、担当、水平和境界,你才能说是走好了第一方阵。否则,承其名而缓于实,敏其思而讷于行,那恐怕不能说是达到了第一方阵的要求。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有任何自足和丝毫松懈,要有本领恐慌意识,不能因被列入了第一方阵就自我满足甚至沾沾自喜。只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和校(院)委部署,紧紧盯住自己的使命责任和主业主课,下大力气提升学习、研究、阐释和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水平,担当好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滋养全党的哲学使命,注重以用学术讲政治理念推动构建表征中国道路、阐发中国道理的哲学体系,我们才能在走好第一方阵上不断迈开新步子、作出新成绩。
走好第一方阵,关键在于打造核心执行力
作为党中央直接领导的政治机关和政治学校,校(院)是融政治机关和政治学校双重角色于一身的党的最高学府,它不是一般的学校。这表明,校(院)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既要体现“最先一公里”的地位和作用,还要展现“最高学府”的身份和角色。归根到底,是要以高标准政治要求和高质量办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与相得益彰,兑现走好第一方阵的要求。对于教学部门和广大教师来说,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在践行“两个维护”上努力打造出融高尺度政治要求和高质量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核心执行力。
打造教学科研的核心执行力,首先是要坚持把党校姓党原则贯彻到教学科研全过程,坚持用学术讲政治。党校姓党,是党校的最本质定位和安身立命之本。在教学科研中坚持党校姓党,就是要以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主业主课,抓好理论武装、强化党性教育、坚持思想引领、推动理论创新,就是要围绕校(院)委提出的“四个更加”发展目标,推动教学科研不断上新水平、新台阶。
近年来校(院)委提出了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要求,这其中的“讲政治”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要从政治的高度来讲,二是要围绕着政治来讲。所谓“从政治的高度来讲”,是指我们的教学不是一般性知识传授,而是政治性担道传道,要体现自觉的政治维护要求,要始终围绕着党中央为什么要办党校这个根本问题来展开;所谓“围绕着政治来讲”,是指党校的主业主课本质上都属讲政治范畴,党校教师无论什么学科背景、无论讲什么专题,只要在党校主体班讲课,讲的都是政治,且必须讲到政治层面上去,必须要体现明确的政治方向感和意识形态维护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具备承担第一方阵的基础和定力,才会拥有走好第一方阵的本领和能力。
打造教学科研的核心执行力,还必须深入把握并切实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党校的同志都知道“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这两句话,但是否很好地理解了其内涵和要求,恐怕还需进一步探索。客观地讲,这是一个老问题,各方看法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里至少有两个具体问题要解决。
一是从观念和前提上,不能把主体班教学视为与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无关,好像科研与学科建设只是沿着教师个人在读硕士博士时所确立的研究方向顺其自然地往前推就行了。相反,我们需要的倒是必须进一步深入把握“教学为中心”及其前提性意涵,并努力在主体班教学的广阔场域中去具体地寻找到并立稳自己科研学术活动的生长点和着力点。可以讲,教学是治学的轴心和立场。
二是在方法和思路上,要善于把主体班教学中学员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转化为学术层面上的问题,从学理层面上不断深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同时又能把经学术解析得到的思考和答案,转化为向学员讲课的内容。某种意义上说,这既是用学术讲政治,又是落实在教学上的“理论联系实际”。而如此一来,不仅主体班教学能与科研活动更好地融为一体,教员个人的科研学术工作也可获得更广阔空间和更丰厚资源。实际上,课堂是问学的天线和田野。
打造核心执行力,关键在于以“两个维护”为立场、观点和方法
打造教学科研的核心执行力,承载着教学部门和广大教师在践行“两个维护”上走好第一方阵的基本要求。从我们哲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看,要现实而具体地体现好这一要求,就要在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贯彻哲学思维本身,而其关键就在于,要以“两个维护”为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我们的教学科研活动展开为学术与政治相结合的实践力场,落实为主客体相统一的自觉行动,努力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出知与行相统一的具有哲学特色、哲学水准的践行方式。
坚持以“两个维护”为立场,是指我们的教学科研工作要以遵循“两个维护”为标准、以体现“两个维护”为尺度。“两个维护”不仅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也是党的一切思想理论活动得以有效有序有力展开并不断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就决定了党校的教学科研要担当好理论武装、党性教育、思想引领和理论创新任务,其根本前提和立足点,就是要在思想上深刻内化“两个维护”,在观念上牢固确立“两个维护”,在行动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句话,必须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升到根本立场的高度来加以把握和践行。
坚持以“两个维护”为观点,是指我们的教学科研工作要具体切入到“两个维护”得以形成的历史背景、实践背景和思想背景中,注重从“两个维护”得以形成的现实历程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作为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依据、实践依据、理论依据;注重从“两个维护”的深刻内涵去阐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和科学理论体系;注重从“两个维护”的实践要求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
坚持以“两个维护”为方法,是指我们的教学科研工作要体现“两个维护”所蕴含的思考方向和思维方法,努力从“两个维护”所内涵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的精华,去更精准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具有的以实践为基础和前提的自主建构而非外部反思的方式和途径。“两个维护”作为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的提出,体现的是我们党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的思考方向和思维特征,坚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思维的精髓,符合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发展实际,符合当代中国国家形态建构的发展实际,体现的是历史的理性、民族的智识、人民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