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02130

【导言】此例“《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第一篇】

最近我读了《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不分优生和差生。读完《爱心与教育》,我对于优秀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这是我看《爱心与教育》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

手记中的程桦、杨嵩、黄金涛分别是不同类型的孩子。程桦爱好广泛,学习非常优秀,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胆子小;杨嵩脑子灵活,悟性很高,可很“调皮”,上课时有些“不务正业”;黄金涛自控能力较差。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李老师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对于程桦,李老师从谈心入手,推荐书籍作铺垫,一步步引导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树立远大志向发展;对于杨嵩,李老师从引导他战胜自我开始,逐步过渡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对于黄金涛,李老师则发挥了“日记”这个教育载体的作用,让黄金涛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不断地总结、反省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经过李老师费心地调教,三个人都渐露出耀眼的光芒,为他们以后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看着他的教育实例,我也在心里记下了他所说的在培养“优生”的问题上,应注意的几点:第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第二、帮助“优生”认识自己。第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第四、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第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第六、培养“优生”创造能力。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我必须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锐意进取,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合格地人民教师,道路曲折而又漫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我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我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责任还很重大。真正的教师历程刚刚启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真正做“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学无止境,我会在探索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身素养,争取实现人生价值!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第二篇】

《爱心与教育》是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班主任工作者李镇西老师和一群孩子们的故事,李老师用很多真实事例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李老师的回答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他记住每一个学生的生日,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假期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李老师!

这本书记录了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他说,教师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成绩单,不是分数,不是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李老师告诉我们,这样的人才,不仅要读书,还需要终生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同时,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优良的品质。”

读《爱心与教育》,常常被李老师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教育设计、教育艺术所打动,如每天给学生读报、读小说连载,编写“班级史册”,和学生通信,尤其是在对后进生的转化与优秀学生的培养与提高上他独到的一套。他的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等,所有这些都是李老师教育智慧的表现。他的这些做法,时时处处体现了一个名师的高明,他总是以自己特别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来走进学生的心灵。

从教13年来,我自认为自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可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我对师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一门学问,作为教师要用心琢磨,因为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深刻的印象。李镇西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应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负责;是应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应用博大的胸襟对学生施予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第三篇】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关心、关注、关爱,可是长久的对需要爱的人施之以爱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爱心与教育》中,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施爱育人”的感人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真诚的爱的回报,每一幕都让我为之感动,不断的引发我思考。

在“爱心和童心”这部分的描述中,引起我共鸣的是:“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正如书中所言:“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你是爱学生的,就必须有一种能力——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世界,而非颐指气使、强行命令。

“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中,给我很深印象的有这样三个观点:

1、讲求民主: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火花”。我们即使在指出学生不足时,也不要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要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力。错误面前人人平等,优生差生一视同仁,即便是老师错了也要公开向学生道歉,用心灵赢得心灵,用真诚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被后进学生真心接纳了,他们就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了”。

2、讲究科学: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引导后进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要鼓励他们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还要有耐心等待后进学生循序渐进的拔除自己各种缺点的“杂草”,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逐渐减少犯错的次数。

最令我动容并且引发我思考的是:

3、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文中谈到:没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者,而我们眼里的“后进学生”,几乎都是这样的不幸者!由于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族背景等等方面的差异,“后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班集体同步,于是心灵的悲剧便发生了:自卑自贱但表面上满不在乎,上课无法听懂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作业往往完不成只好胡乱应付,因此常被各科老师斥骂,受尽了学生的白眼,于是处处与集体作对……多么真实的写照!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尊敬的教育者们,请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式都没有作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人生存于这个世界上一定都会有其立足于世的天赋,不必千军万马过高考的独木桥,对于后进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发展其爱好,引导他们学会做人之本、学会生存之道。

我记得,有一美国中学校长在学生毕业演讲时对毕业生说:“得A的同学,祝贺你们,祖国未来靠你们;得B的同学,祝贺你们,祖国的栋梁是你们;得C的同学,祝贺你们,母校的捐款等着你们!”

我想: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被接纳、被认可、被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有成功的体验,当我们有意识关注到孩子的需要时,我们便会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于是,我们理解他们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与后进孩子沟通时,当我们习惯与孩子心理置换的沟通方式时,于是,我们对他们的积极关注会多于消极关注,正强化会多于负强化,此时,你便是在为后进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第四篇】

读了李镇西f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本人内心的感受能够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打动”,而是“震动”,起初是想当做故事书来看的,但是,当我静静地阅读他的一个个小故事时,我竟从一名读者逐步变成那走入他的班级,似乎跟他一同阅历了那一桩桩平凡但又耐人寻味的事情。

要说这么本为什么这么吸收我,我想独一的缘由只能是他的故事让人感到真实,而只要一个真实的人才干够写出那么一本真实的书。我不断以为,较有资历评价一名教员好坏的。只要他的学生。书中的学生是这样描绘他眼中的李教师的――“是啊!我们尊崇李镇西教师,但决不只仅由于他是一名教师,更在于他是我们的“镇西将军”,是我们的“老李”。我们由于他具有耿直、纯朴、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等实真实在的质量而尊崇他,由于他那出色的才气而信服他,由于他那令我们服气的教育思想感谢他,当然,还有他的激情,他的诙谐,他的“孩子气”……都让我们感到亲切因此敬重他。但这一切决不是对他的顶礼膜拜,而是在三年朝夕相处、相互理解的根底上,产生的朋友般的真诚心意。我们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厚以至有缺陷的人,而不是把他看作一个高高在上、白璧无瑕的神;我们更多的是把他当作知心朋友,而忘了他是教师。正由于这样,我们将永远具有一位实真实在的朋友——老李,而不是只在高中三年具有一个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高中毕业了,李镇西教师将不再是我们的“教师”了,但他将永远是我们真诚的朋友!”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可以得到学生这样的一段评价远远比一张荣誉证书来得不易,而文中的“老李”这一称谓应该比“优秀教员”这样的称号来得更让人觉得心暖吧!

书里面的故事都浸透着李教师的汗水,我可以感遭到他是如何与他的学生一同努力去把班级搞得绘声绘色。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他人关怀、保护,就能学会用本人的爱心去关怀保护他人”,“我们应该扩展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教师的一定不能让本人的爱打折,在学生较需求关怀保护的时分充沛表现本人的爱心和蔼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置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蔼举来报答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考虑”、“义务”、“忧患”……

这是我不断在寻觅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习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利中浸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考虑,伸展中活动着聪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较大的果,理论的枝头较美的花!一个教员,可以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曾经相当不易了,我不断顽固的以为,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量都不过火,而且到如今,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员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可以有丰厚的理论素养,可以以一种高度的盲目认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百里挑一!

《爱心与教育》较能感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华诞祝愿?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慨叹,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送给我们的打动?都是,但是较能感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员“制造”一个感人的局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员,可以长期地像李镇西教师看待万同这样地看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较翔实较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时地被打动,不时地在想,我有几耐烦来看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看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意料的重复?这么一问,惭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期接受着宏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安康、快乐、自信、向上的肉体生活。假如我们能还他们以安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本人: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样做?我置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我也会如李镇西教师一样耐烦细致地看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怒,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本人曾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读完了《爱心与教育》,受其感染,我又特意爬到网上阅读了尽可能见到的关于李镇西的帖子,李教师的博士导师是苏州的朱永新教授,教授有句名言:教育的较高境地是构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无疑李镇西是教授的理想学生,在《爱心与教育》里,他更象一个孜孜以求的学生,学生成了他每日必照的镜子,学生成就了李镇西,李镇西也培育了形色不一,成就不一,出路不一的学生。成为李镇西的学生是侥幸的,我可以感遭到杨嵩苦求成为他的学生,黄金涛不悔成为他的朋友,万同内心里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这和李镇西的人格魅力有关系,而这种魅力激烈影响了他的学生生长。教授说过:教育需求激情,需求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贡献。网络里有1篇火药味极浓的“镇西走了”,但是就在4月里,李镇西重新回到了讲台,回到了学生中。听其言,观其行,作为一个普通教员无法不升出由衷的赞赏和喝彩,李镇西太少,我们理应珍惜。我是教体育的,无法体验到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这个双职工的艰苦,但是《爱心与教育》中真实的文字却在我掩卷之后不时冲撞我的灵魂。班主任是和家长较亲密的教职岗位,较能得到家长的殷殷吩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就而已,但是李镇西关爱他的学生竟到了无意复加的水平,学生华诞、艰难、交友、病痛、困惑、犯错都成他切入学生心灵的较佳的契合唯其心灵沟通,学生如彼之十指的那种要命的觉得,真的让我们汗颜。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已自成体系,从《爱心与教育》中能够看出不时实验、不时修正的轨迹,无论是“将来班”还是万同的转变,都能够得出一个素质教育较实质的目的,教育不是为了分数,教育是为了育人。联络到我的工作,体育是学生心情较放松的课程,似乎学生会做播送操,能运动一下就算能够交代的了。但是,读过《爱心与教育》,我先是产生了惭愧的感受,细细想来体育的育人教学竟是大有可为的。体育能够培育学生的积极进取作风,能够培育学生自信自强,哪怕是一次惨痛的失利也能成为波折教育的良机。学生对体育具备一定水平的兴味,我国体育界里有值得敬仰崇拜的精英,叶乔波、罗雪娟、刘翔,女排这些叱咤世界体坛的名将自身的拼搏就值得学生学习。体育是身体素质的教育,兼具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进而促使其道德质量经锤炼而得升华。体育好的王铜一度成为李镇西表扬教育的亮点,体育有纪律、有游戏规则,而缺陷因而处而消逝,优点却可因而而扩散开来。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在教学长河中跋涉的成果,没有对教育的爱,就不会有足以令人动容的这许多案例。教书育人,说的容易做的难,李镇西做到了,我呢?我们呢?我将继续为之长考!

一切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教师动身,传送这份宝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溢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2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