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前景5篇

网友发表时间 808093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前景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前景1

近年来,****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现将工作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建议报告如下:

一、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及成效

(一)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农村公路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道路建设,以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为根本,以促进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拉动农村生产、消费,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为目的,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一是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宗旨,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和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工程狠抓落实。农村交通道路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全镇已基本形成了乡、村互通的交通网络,通行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加大对上争取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和整体环境改造工程建设,加快完成“一事一议”村内道路建设、农村公路维修改造工程。截至2019年末全镇13个行政村屯通新建村路工程38公里,农村道路硬化32公里,升级改造工程22公里,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题,投资300万元,完成长春屯村、椽子沟村“美丽乡村”工程建设,村屯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三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健全镇、村两级农村道路管理养护机制,明确管护职责和任务,并配齐人员和必要的办公设备。拓宽培筑路肩,完善农村公路的桥涵、水沟、挡墙、边坡等配套基础设施,重要路段设立导向、警示等交通标识,保证行车安全。加强对超载超限车辆的治理,严禁在公路上挖沟通水,影响公路通行。加强农村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安装太阳能路灯700余盏,栽种绿化树4万余株,全面清理路域范围内的草堆、粪堆、垃圾堆和非公路标志,保持路面常年整洁、无杂物,共清理路边垃圾820余吨,出动2700多人次、车辆838台次,城乡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二)农村生态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全面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维,加强退耕还林宣传,完成春季造林10,149亩,迹地更新1,056亩。配合县林业部门整治林业用地种参种药违法行为,有效遏制毁林开荒种地、种药势头。实施封山育林和整治林业用地违法种参种药行为等重点工程建设。二是按照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镇政府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总河长由党委书记、镇长担任,各支流河长由党委副书记、副镇长担任,副河长由各村书记、主任担任。编制了“一河(库)一策”治理及管理保护方案、设立了河长制公示牌。目前,各河长巡河100余人次,清理河道30多公里,拆除沿河厕所5座,清运河道垃圾600余立方米,治理受养殖户污染河道500多米,处罚畜禽养殖污染1人。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基本杜绝向河道倾倒垃圾、违规占河、乱猜盗挖等问题,全镇河库生态系统显著改善。三是按照“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开展以“三清一改”、“八乱”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治理行动。抓典型,示范带动促引领。因势利导,深入挖掘各村特点,精心培育示范样板,如:椽子沟村完成硬化进村主干道13公里,村内巷道10公里;完成改水率100%;改厕40户,新修排水沟渠10公里,村内环境焕然一新。抓联动,上下齐心促提升。推行每个班子成员都对自己所包的行政村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驻村镇干部组成的工作组,指定村书记是本村环境整治第一责任人,每个建设点都推选5-7人组成村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目前全镇共投入20余万元,清理生活垃圾1000余吨,清理村内边沟30余公里,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进一步强化了保洁员队伍建设。继续实行村级聘请,镇清洁办暗访打分等方式考核保洁员,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保洁员全天候上岗。强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目前我镇完成改厕300余户,2019年改室内水冲式厕所75户。同时我镇将加大户厕改造力度,逐步提高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努力实现2020年底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目标。

(三)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优化便民服务窗口布局,根据各单位职能职责,对办事服务窗口进行合理调整布局,将经管土地确权办证、林业林权办证、村建、卫计等群众关注的共性业务单位调整到便民服务大厅一起办公,实施“一站式”服务,有效避免办事群众到处跑、多头问的现象。及时更新行政审批事项和办事指南,按照上级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印发镇便民服务窗口办事指南,对审批事项、法律依据、所需资料、办理流程、办结时限、投诉电话等进行逐一明确,并按照能减则减、能省则省的要求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工作不在状态、服务态度差、中梗阻、刁难办事群众等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近年来,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河道疏浚整治规划,加大了政府投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投资3800万元,完成英额河上游河提防护工程建设;投资130万元完成11项农村自来水工程;投资150万元新建扶贫解困自来水井5眼;投资万元,完成转湘湖水库输水洞维修工程;维修养护英额门村欢喜岭塘坝;完成长春屯村河道治理顺笼等水利改造工程。

根据县政府统一部署,按照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镇政府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总河长由党委书记、镇长担任,各支流河长由党委副书记、副镇长担任,副河长由各村书记、主任担任。编制了“一河(库)一策”治理及管理保护方案、设立了河长制公示牌。目前,各河长巡河100余人次,清理河道30多公里,拆除沿河厕所5座,清运河道垃圾600余立方米,治理受养殖户污染河道500多米,处罚畜禽养殖污染1人。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基本杜绝向河道倾倒垃圾、违规占河、乱猜盗挖等问题,通过突击整治和长效管理,全镇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提高,引排功能有了明显提升,村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五)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近年来,镇政府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生态农业、千亿斤粮食等项目,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镇高标准农田规模不断扩大,为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投入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完成了大林子和椽子沟两个村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完成转湘湖、大林子、长春屯、新民屯、英额门、孤山子、湾龙背、柳木桥8个村的千亿斤粮食项目。共治理河道修河堤13公里,砌防护墙8000延长米,修田间作业路20公里,修防渗渠5000延长米,改良土壤1万亩,配套各种喷灌200多台套,打抗旱井14眼。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玉米产量每亩从750公斤提高到850公斤、龙胆草每亩产量从300公斤提高350公斤,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全镇有大型农机具120台套,中药材生产几乎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程度处较高水平。

(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集体经济发展明显增强。推动中药材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实现“文化+农业+旅游+康养+中医药”的深入融合。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提高组织化程度。全镇2019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500亩,新发展中药材16000亩,药材累计在地面积达到35000亩,年产各种药材8000多吨,实现产值1,5亿元,中药材一项人均收入达8500元。引进安徽亳州群康药业中药材深加工项目,新上切片、切段等加工生产设备,进一步拉伸中药材产业链条,扩大药农收入。继续加强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2018年我镇7个村按要求达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5万元以上任务。椽子沟村龙盛公司不断丰富加工品种,2019年加工中药材130多吨,实现利润10万元;新民屯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新引进肉牛120头,出售肉牛30头,现存栏90头,新建蔬菜大棚10座,2019年新民屯村村集体分红收益达万元,真正做到了村集体自力更生、自己自足。大林子、崔庄子村,围绕中药材主导产业,筹建中药材初加工厂,目前,两村已加工各类中药材100余吨。长春屯村新发展繁育牛项目,目前存栏10头。湾龙背村建设绒山羊养殖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养殖户+农户方式发展绒山羊产业。英额门村建设1500㎡厂房,对外出租,年租金8万元,壮大村集体收入。大林子村等药材加工厂项目正在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中药材加工能力。孤山子村改建一处标准化养牛小区,规范粪污处理和改善青贮设施建设,繁育黄牛35头。大石沟村投资120万元建设3000㎡药材加工厂一座。丁家街村投资180万元,建设7000㎡药材加工厂一座。孤山子村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新发展肉牛35头。柳木桥村新建豆油坊,预计年生产豆油2万斤。2020年末力争全镇12个村完成壮大集体经济5万元目标任务。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药材品质,解决药农晾晒中药材难题,镇政府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建设药材初加工厂5家,有效解决中药材晾晒问题,中药材质量明显提升,龙胆草价格每公斤从30元增加到60元以上。2020年我们在原供销社院内建设药材市场,引入住中药材经销商户13家,每天销售额达到10万元,进一步促进了我镇中药材产品流通。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乡村道路建设标准不高。虽然我镇的道路通达率很高,但存在标准不高低,村与村之间的道路路面窄,路况差,村组公路多数为等外级公路,抗灾能力低,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为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人流、物流发展等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因素。

2、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一是我镇水利工程设施大部分修建时间长,主体工程设计标准低,水库抗灾减灾能力低。二是全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低,特别是山区因蓄水能力弱和排灌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三是因水利设施滞后,我镇的稳产农田不多,农业旱涝保收不稳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经济增收困难。

3、社会民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一是农村文化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少,图书室、文化室建设不够完善等。二是全镇13个村委会中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少,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三是随着一些小学分校点的撤并,许多学生集中到村中心校,中心校的宿舍满足不了撤并后的需要,由于居住比较分散,校车数量不足。四是大部分农村卫生机构房屋因建筑面积、设施不达标需要改造,农村卫生机构缺乏基本医疗设备,难以开展好服务工作。

4、其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好多公益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存在重建轻养现象,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养护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难于发挥其效益。

5、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近几年来,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增加很多,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国家、省、市和县的分级配套政策,但前期拆迁站资金的投入量较大,基层财政压力较大,无力负担,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致使建设进度慢,工程质量相对较差。二是农业建设项目由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确定,部分村由于享受过小部分政策,不能再申报如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等项目,严重影响农业产业发展。

三、意见建议及措施

1、加强协调指导整合各方力量发挥综合效应。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的参与,为加强协调指导工作,我镇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组建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此项工作更需要县直个部门对新农村建设加强重视,彼此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各项资源形成合力。因此,在下步的工作中,建议必须加强协调指导,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管理办法的完善、奖惩措施的落实,去不断激励和调动部门的工作热情和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统筹安排各类基建项目、集中使用各种建设资金、提高投资使用效果、发挥综合效应的目的,使农民的生存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切实的改善。

2、进一步完善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大多具有小、分散的特点,而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尤其是镇村建设规划就尤为重要。建设规划要把新农村建设放在首位。制定具体规划前应先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尤其是村庄布点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点,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中心村庄布点规划要整村推进,相对集中,做到规划一个村,完善一个村。建议各部门要围绕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文化科技建设等,结合本部门实际,及早谋划生产发展、安全饮用水改造建设、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整治的随意性。

3、增强村级自身发展能力。发展村级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和自转功能,是解决村级建设资金不足的根本性办法。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村制宜,努力寻找发展经济的结合点,以壮大村级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通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经济实力,增强村级经济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

4、加强工程建成后管护。把对基础设施的管护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问题,充分发挥使用效益。首先,规划阶段必须考虑运营管护经费,将其纳入项目总投资或明确管护经费来源,建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其次,对纯公益性项目由财政安排一定的管护经费,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真正走上平常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确保农村和农民长期受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前景2

随着2005年10月,**十六届****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的“建设****新农村”。我市不少地方都沿街造房买房落居。我想这也只是符合了“建设****新农村”的农民居住集约化吧!而农民居住集约化的目的就是为加强了农户之间的紧密性联系,提高农民**化程度,发展乡村文化,创造了条件,便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谈到农村公共设施我认为其中不少地区的不少农村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

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由于国家和省级、市级财政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有限的原因和县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致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首先要说的便是池塘,由于时间的侵蚀,老一辈建造的池塘以经变浅而且长满水草,蓄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田的需要,因此每逢下大雨农作物就会受到雨水威胁,而一旦有长时间不下雨又会产生旱情,农民为了能播下种子要么等天下雨要么花钱买水。其次就是引水渠道,这些也都是由于年久失修造成了利用率的下降和渠道防渗率低下,***的急需加固和维修;有的地方则需将农田渠道配套设施完善,

(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相对短缺。刚开始由于水体的污染大多数乡镇就连人畜的饮水没有解决,虽然现在乡镇居民绝大多数用**自来水,但是各乡镇都没有下**程和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大部分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渗坑或直接排进池塘、河道,造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致使居民、农民、牲畜的饮水不安全;这些将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用水安全。

二、缺乏管理和充分利用

在农村里,土地和水、山林地这些公共设施的资源本身有限,再加上不合理的开发、管理和利用因而往往会造成资源得不到科学的充分利用和浪费。如:农民在田间农作物应可以充分利用田间光热水气实行轮作、间作、套种、混播,在水里种植水生作物、养殖鱼和水禽等。而农民却没能挖掘出这些公共设施的资源潜力,从而降低了农村公共设施的资源利用率,达不到增产增收的效果。这些正是由于村**没有落实到实处,造成农民在技术上、好的想法得不到**、资源得不到承包,造成一些公共设施的资源无人管理和充分利用。

三、服务化体系十分薄弱。

(一)农村、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需要进一步加强。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乡镇、农村建设的方案等规划编制工作刚刚起步或者还未制定,由于全县村镇乡镇规划的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长期的规划,为今后新农村及乡镇改造建设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麻烦:大部分农村和乡镇所在地的基础设施功能不够完善;生活居住区相应的供排水和公共服务设施十分薄弱,乡容村貌脏乱差问题突出,各乡镇、农村没有集中的垃圾处理站,随意倾倒垃圾的现象严重。我想这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乡镇、农村就不会出现了一些情况了。

(二)公共基础设施的缺乏,制约了各乡镇、农村发展。

生产工具的机械化不光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乡镇、农村的必然发展趋势。机械化水*是衡量各乡镇、农村、农业发展水*的重要标志,也是确保提高各乡镇、农村生产力,促进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彻底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的前提和依据。这样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规模开展各乡镇、农村劳动力技能的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各乡镇、农村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乡镇、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乡镇、农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家庭、**村组、**村镇创建活动。然而正是这些公共基础设施的缺乏才导致各乡镇、农村、农业发展水*的低下,制约了各乡镇、农村发展速度。

(三)各项事业发展人才的缺乏。

各乡镇、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实用型的人才。如:各乡镇、农村卫生院的落后,缺乏新型高档次的医疗设备和这些设备的操作人员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是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下来的,有的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各乡镇、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二是各项事业发展人才缺乏。在农村的发展和建设中是需要各类型农村人才,其中包括实用性人才、专业性人才等.实用性人才如:种植、养殖、加工能手,经营创业型、转移输出型、技能推广型、传统工艺型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带头人等。专业性人才应涉及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环境保护、农业、规划、法律等领域。农村实用性人才应集中在农业生产、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等领域,规划、法律方面。农村各类型人才的缺乏和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要加快农村的各项事业发展必须定制和输送各类农村人才。

(四) 、制订人才激励**,引导各类人才。

由于农村物理条件和物质条件差等原因,大多数都多人不愿意长期在农村工作下去,因此农村是一个极度缺乏人才、技术水*落后的地方。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制订相应的人才激励**,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尽量提高农村物理条件和物质条件,以便吸纳对农村有用的各类型人才到农村及乡镇工作,其次,就要与相关部门签订各类人才的输送机制,为农村输送大量农村实用型人才。

(五)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需要*的投入和**的引导,而且还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因为农民才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人。因此,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农民自发的为农村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尽一份力。*和村**在工作中,要坚持以群众的工作为基本原则,尊重广大农民群众意愿,注意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制订好长远农村、乡镇发展规划,要围绕人民群众需求进行策划,充分征求和采取农民群众好的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农民自愿自主创业致富建设项目,*要在技术和资金予以帮助和引导,通过以补助、贷款、以物抵资、提供技术信息等方式,引导农民帮助农民,共同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前景3

20xx年**一号文件把水利工作摆***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建设目标中提出要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这是一个缩影,实际上,近几年的**一号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除水利基础设施外,还有水电路气房等其它基础设施。在笔者看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道路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前者都涉及到生命之源——水,水是生存之本,而道路则是发展的命脉,农业、农村、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俱系于水、路两个方面的建设。下面,就我市农村水利及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作一个简要的`阐述。

一、我市水利及道路基础设施基本情况

根据农业、水利和交通部门的统计,目前,我市农村通自来水率达到86%;“十一五”期间建设完成水利设施建设……;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到公里,通村率达到%,比“十一五”初期增长%,建设改造“四位一体”交管所16个,在“村村通客车”基础上,实现“村村通公

交”, 每年可为农村居民节省出行费用4000万元以上。深入开展公路路域综合整治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公路养护管理,县道、乡道、村道公路优良路率分别达到%、%、%。总的来看,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情况是好的。

二、我市加强水利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就我市目前情况来看,夯实水利及道路基础设施更为必要更为紧迫,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夯实水利基础设施是应对我市水资源困境的必然要求。我市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源510立方米,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全市13处主要地下水源地已全部开发,基本无潜力可挖,且**部分水源地供水能力有明显下降趋势;无客水补给来源,水资源完全靠降水补给,全市水资源既面临总量不足的矛盾,又面临“水质型”缺水的挑战,部分水源地还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夯实水利基础设施有利于我市应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第二,夯实水利基础设施是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我市人口和耕地、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决定了农业必须走节水型发展道路。根据我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我市划分为南部钢

铁、西部姜蒜和北部旅游三大板块。其中钢铁产业和姜蒜产业都是用水大户,节水型水利设施必须建好用好管好;北部旅游产业主要是围绕雪野湖做文章,而雪野湖同时又承担着莱城工业区水源地的重任,做好环湖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同样重要。因此,总的来看,作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设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只能加强。第三,夯实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说过一句简单有力的话,“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在莱芜北部新城规划座谈会上举过一个例子,章丘市投资8000万,在济南东面的高新技术区和章丘市的明水镇之间建了一条路,次年引进的资金就超过了20个亿。可见,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是城乡的血管,人流、物流则是血管中的血液,只有建立四通八达的城乡道路交通系统,城市与农村之间才能扩大交流,才能不断吸引和聚集人气、财气,从而加快经济发展。

虽然近几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保障了农民生产生活基本需要,但仍然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一是投融资机制比较单一。主要是依靠*投资,社会参与水利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很少。由于财政收入有限而基础设施建设一次性投入较大,导致部分基础设施长期处于待

建或半瘫痪状态。二是重建设、轻管理。虽然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了水利、道路交通的建设和管理责任主体是乡镇*,但在实际工作中*部门普遍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又没有固定管养机构,没有专门养护人员,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设备等都无力承担大规模农村基础设施的管养任务,养护质量不高、技术低。在道路、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为了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同时也因为对设施承载能力预计不足,造成设施质量不过关,虽然建设成本有所降低,但是后续维护成本却抬高了,导致管理难。三是历史欠账多。有些农村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配套不全,灌溉效益衰减,水源利用效率不高;农田灌排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有水无渠问题还存在;部分乡道、村道破损严重,坑洼不*,通行不畅。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基础设施应有的服务功能。

三、多元投入,长效管理,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完好运行 根据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建议,总的来说,应把握“长远性规划、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三个原则,建立“多元投入、长效管理”两个机制。一要建立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

1、*要实施重点投入。*投入既有主导作用又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各区、镇要结合产业特点,从实际情况出

发,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身产业结构和其他客观因素,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后次”的原则,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当前最急需最紧迫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

2、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支农**,积极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特别是利用国家“以奖代补”**,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要发动社会参与投入。在保证不加重农民负担的情况下,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按照谁出工、谁受益的原则和方式,鼓励农民、个体大户或企业以独资或股份制形式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特许经营、冠名权出让等**吸引企业参与建设;还可以通过申请补贴或以村为单位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方式筹集部分资金。

4、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加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不搞形

象工程、政绩工程,让资金使用合理高效。项目建设要做到在项目建设所在地进行**、公示,接受当地群众**。*及各职能部门也应该配备专职人员进行专门管理,确保专项资金专用。二要建立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长效管理机制。1.探索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机制向农村延伸。当前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长效管理机制,基本保持了完好稳定运行。下一步,应积极探索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管理机制,以适应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的现状。以我市城乡环卫体系为例,前几年我市实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前景4

顺利完成了翠屏区20xx年水利发展资金项目(牟坪镇高效节水);项目涉及绥庆、民新、高潮、金银、龙兴等5个村2700亩柑橘示范片,工程投资额628万元。工程内容涉及蓄水池8口、电力提灌站4台套、管道、阀井、水表、给水栓等配套设施,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减少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柑橘产量。

大力推进20xx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第一批资金土地治理项目;项目总投资1349万元,内容涵盖渠道、生产道、机耕道、电力提灌站、格田治理、囤水田建设等,涉及民新、龙兴、红农、杏花、工农等5个村5000余亩土地。现工程已经完成投资800万元,预计2020年1月前全面竣工,我镇5000余亩耕地的生产条件将得到彻底改善。

提前4个月完成了2019年双鱼、七一、民新、高潮等4个村10户建卡贫困户44人的安全饮水工作;协助区投资公司在杏花、工农村顺利实施2019年建卡贫困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建成供水管道10000米,涵盖两个村10个社,2000余人口将饮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顺利完成20xx年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建设和资金兑现工作。全镇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方式实施项目共18个,涉及全镇15个村,投入专项资金6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60万元。其中道路交通建设项目3个、小水利整治项目4个、公共活动场所维修整治项目1个、环卫设施项目10个,受益人数10000余人,极大的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

高度重视防汛及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全镇3个小二型水库,4处山洪灾害监测点全部按要求编制了科学规范的处置预案,分别建立了抢险队伍、备齐了防洪物资;提前搞了防洪抢险演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前景5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强化农村发展能力建设,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夏粮总产万吨,油脂产量位居全省之首;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87元,同比增长%。

(一)突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危桥改造工程,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2007年以来,累计投资5974万元,完成土石方383万立方米,整修渠道177公里,其中硬化渠道49公里,疏浚店埠河公里,建设大中塘264口,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解决了4万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完成危桥改造工程1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9座,出色完成了国家级小(一)型水库重点项目稻香水库主体工程。

(二)构建网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今年,我县要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建设任务公里,目前已完成路基基层公里、混凝土面层公里。国债项目范栏路、石高路全长33公里,已经完成全部征地、拆迁工作,沿线桥涵配套设施全部建成,路基土方工程完成25%;省交通厅通乡公路项目马店路、王黄路、八青路共38公里的三、四级油路、水泥路改建任务,已经完成12公里路基补强工程;合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已完成店埠河大桥、南淝河大桥东段建设,路基土方工程完成80%以上。

(三)美化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新村居建设日新月异。白龙清水、八斗小普、马湖小陶等新村居建设基本完成,设施配套基本完善,特色产业优势渐显,土地复垦全面展开,拆迁农户陆续入住。其中白龙清水村原村址占地335亩,规划新建后仅占地60亩,新增耕地275亩。二是村庄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完成村庄环境整治村4个;完成农村改水万立方米、改厕1631个,植树17万株,建设垃圾填埋场万平方米;城中村、镇中村、园中村改造快速推进,拆迁房屋60余万平方米。三是生态家园建设蒸蒸日上。启动100立方米沼气工程建设2处,改造和新建沼气池340口、巩固已建沼气池2600口、推广太阳能热水器780平方米、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菜、猪-沼-果、猪-沼-渔等生态生产模式1300余户,户均每年可节支增收2000多元。四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有序推进。高质量完成了我县生态农业发展和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个,总投资近10亿元,部分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并被批准立项。五是“缩村让地”和“整村推进”等项目亮点纷呈。上半年,实施国家、省、市、县土地整理项目55个,总规模万亩,新增耕地万亩。其中白龙镇长王村“整村推进”项目,涉及15个自然村庄、1227户拆迁,总规模万亩、预算投资亿元。目前,已完成土地丈量测绘、规划设计、论证评审等工作,新村居建设已经展开。六是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按照做大粮油业、做强畜牧业、做优蔬菜园艺业的思路,把着力调整种植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县涌现出一大批规模较大、特色各异、市场反应较好的专业村和主导产业品种。清水的花卉、小陶的果树、建华的净菜等都初具规模。其中元疃丰宝科技示范园已发展成为合肥市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也是安徽省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之一;撮镇建华社区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发展合作生产,带动周边8000多农民共同致富。规模养殖进一步扩大,1-6月份,完成养殖业投资近2亿元,新增养殖场(小区)2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达65%以上。

(四)精益求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精心实施农村配网建设“四大工程”,即基本性支出工程、农网完善工程、雪灾恢复重建工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等,总投资2686万元。已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公里、400V线路公里、新增和更换配电变压器55台。其中,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重点落实一个电气化镇(元疃镇)和15个电气化村建设任务,总投资1020万元。目前,前期勘察、测量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马湖乡小陶电气化村一期建设已经竣工;省级10KV农网组合式配电台区建设试点工作也在白龙镇长王新村顺利启动。

(五)积聚潜力,继续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加大投入,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农业、支持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一是拓宽投资渠道。努力争取,并认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我县世行加灌三期项目(2005-2009年)计划投资万元,治理面积万亩。至2007年底已完成投资2293万元,为提高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陈集乡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省财政今年计划投资1500万元对路、渠、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后期还将继续投入农业产业开发,逐步将其打造成全国领先、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二是强化技术支撑。深入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抓好新、优品种的应用和测土配方施肥、机插秧、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的推广,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上半年,新增大中型农业机械181台,农机总动力达5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全县机耕率超过70%,小麦、水稻机收率达80%以上。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和扩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和认定,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目前,全县无公害产地规模达到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0%。获得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总量达到35个,年产量达万吨。2007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蔬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县形成了以优质水稻、优质油菜、瓜果、蔬菜、畜禽、水产品等“六大主导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5家,其中省级9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7家、省级4家,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13家,超亿元的9家,超5亿元的1家;专业协会和合作社总数增加到181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6个,比上年末增长17%;新引进农业招商项目4个,总投资亿元,到位资金亿元(含续建项目)。

(六)改善民生,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以农村通信、广播、电视和市场设施等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一是整合农村广播网络。上半年更新改造村控台42个,新增有线电视用户3400户,“电视村村通”工程目标基本实现。二是完善乡村卫生体系建设。完成16所乡镇卫生院2007年度国债项目建设,其中石塘镇、包公镇等7所卫生院已投入使用。5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完成规划设计,建成一个县财政将补助5万元。三是强化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计划新扩建农村中小学6所,投资2793万元,已全部动工;加快51个中小学危改进程,已竣工18个,消除D级危房1660平方米、新建9134平方米。四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提标扩面,参合率达%,比去年提高个百分点;土地矛盾和纠纷趋缓,调处力度加大,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有序开展,已办理投保2323人,上半年已向460人发放养老金万元;农村享受低保人数增加到14857户、32734人,覆盖率提高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尚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相对滞后。现有规划有的缺乏前瞻性,不能满足长远需要,有的没有得到认真贯彻,还有一些关键性规划亟待建立。二是资金投入不足,一些重要设施,特别是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相对缺乏。三是对基础设施“重建轻管”,市场化运作不够,一些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四是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保障能力不足等。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并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发展,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切实加大新农村建设规划管理力度,加强农村发展能力建设,做到全面规划、科学决策。

(二)多元投入,进一步拓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切实加大江淮分水岭、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实施力度,坚持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努力构建财政支持、政策引导、群众积极、社会参与的长效投入机制,调动各方面投资农村基础设施的积极性,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元投资、共建共享、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三)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体制。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公路养护、集体林权等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做到建设一个、管护一个,充分发挥设施的最大效益。

(四)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和扶持一批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优先建设群众呼声高、社会效益好、覆盖范围广、受益群众多的公共设施,着力抓好诸如农田水利、农村道路、教育、卫生等建设项目。同时,严格运作程序,狠抓项目决策、建设、监管等关键环节,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管理制度等,确保工程质量,最大限度地增加项目效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各项序时进度完成较好,但是整体的建设任务仍十分繁重,责任十分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继续不懈努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808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