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民主专政观后感通用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观后感通用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论人民民主专政观后感1
毛主席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是在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新中国建立的条件已经成熟,而社会各界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性质是什么,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如何,实行什么样的内政外交政策等等还有不同看法,以及国内外反动分子对新中国的建立指斥诟病声不断的艰难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1949年6月30日,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之际,毛主席以坚定精辟的笔触写下了这篇著名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它如一股汹涌的清流,有力地一举冲刷掉了那些蛊惑人心的污秽,给人民的心灵重新带来了勇往直前的清明与安定。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历史的马车行至今日,当下的中国所处的国内国际形式与那时相比,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今天,当我们重读《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文章时,我们要从中学习些什么呢?
首先,之前我一向很反感读党政性的文章,觉得那里面的话总是官腔官调,不切实际。但是读完《论人民民主专政》,我竟没有产生这样的疏离隔膜之感。细想起来,心中竟不由得温暖感动。
现在的官方报告大多要么冷冰冰,没有任何生气;要么过分斟字酌句,只为了让人觉得好看好听。我相信以毛主席的认真和文采,写任何1篇文章时必定都是仔细斟字酌句过的,但为什么读之不觉得虚浮呢?原因大概是因为毛主席的斟字酌句不是为了让文章的表面看起来堂皇华丽,而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听懂他的话,听懂共产党人实实在在决心要为人民服务的承诺,让群众能真正敞开心扉接受共产党、相信共产党的领导吧。
如此将心比心、真情实意、亲切如在耳畔的交流才能得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接受,才能凝聚出最坚实的民族向心力,才能引导中国人民一起携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长久以来,中国人民常常被中外许多评论家称为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民”。领导这样一群勤劳善良的民众,其实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讨好他们,只需要让他们感受到党真真切切的、炽热的、始终不渝的为人民奉献的心,他们就会无怨无悔地甘愿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其次,我真的很佩服毛主席的坦诚和勇气,很佩服那个时代的共产党人的坦诚与勇气。
新中国成立后,摆在共产党人面前最严峻的问题就是经济整顿与建设问题。这对于极度缺乏经验的共产党人来说,无疑是又一场高难度的攻坚战。可是在这篇文章中,毛主席恳切地说道:“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不要摆官僚架子。钻进去,几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总可以学会的。”
那个时候共产党人对经济学知识的认识虽然尚浅,但是这种急迫的诚恳的学习的态度却光芒熠熠,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国家元首,能这般坦白地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直面尚还弱小的新生政权的重大短处,这份魄力也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鲁迅先生曾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中国共产党人正是这样一群“真的猛士”,他们以排山倒海的气势齐心协力克服
一切困难,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所有的政策能否成功实施,关键从来都在于这政策是否能够畅通无碍地上行。如果上行顺利,那必定可以下效。只要中国共产党人能一直保持这样一种坦诚勇敢的气魄,人民群众必然会紧紧团结在他们周围,和他们并肩作战,一起披荆斩棘,勇敢无畏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当今时代下,我们的经济环境与世界经济环境休戚相关,再不是可以单单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年代了。面对如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人民在惊涛骇浪中同舟同济,更应该以坦诚无畏的心互相信赖,这样我们的船才能航行得更远、更平稳。
最后,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慷慨激昂的气节也让我深深折服。看到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对国内外各种不公正不友好的批评斥责,一一进行了精准有力地反驳指正,我顿时觉得很痛快很解气。
那时的新中国之国力和世界影响力远远不如现在的中国,而且当时新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不比现在更安全,但是就外交姿态而言,那个时候的中国是很有扬眉吐气、昂扬勃发的精神气节的,而现在我们的外交姿态往往显得过于温和,有时候甚至有些软弱了。
我们一再地提及民族复兴的伟业,要复兴,首先不是应该有昂首阔步向前进的自信吗?中华民族是一个贵“和”的民族,自古热爱和平,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怯懦畏惧,贪生怕死。
平日开玩笑时,人们常说“不蒸馒头争口气”。从这句笑语深处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向来是很在乎“气”这个东西的。在中国,赞扬一个人有气节,绝对比赞扬这人有学问,要更让他自豪。
宁折不弯、铁骨铮铮的气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啊,中华民族就是秉持着这样一股精神气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下来的。这份气节早已深深地烙印进了我们血脉里,代代燃烧沸腾不熄。
当年,中国共产党人被国内外阶级敌人指斥向社会主义“一边倒”,实行“独裁”,要建立“极权政府”。还有一些民族资产阶级右翼人士幻想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否认工人阶级在中国的领导地位,甚至主张对反动派施“仁政”。更有甚者胆小怯懦,害怕“刺激”到帝国主义,惹怒了他们就拿不到“英美政府的援助”。对于这些污蔑共产党、污蔑新中国、混淆人民视听的错误言论,毛主席用锋利的笔触及时地澄清了事实,雄辩地批驳了那些不怀好意者的虚妄言论。真正是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每一句话都如更大的光亮,一步步逼退了黑暗。
而现在,面对没完没了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言行,有形无形的围堵压制,已经渐渐强大起来的中国却没了挺直腰杆大声说“不”的志气。我们这些年的埋头努力,拼命追赶,不就是为了在这样的时刻有底气说一个“不”吗?这不正是中国人的“不蒸馒头争口气”吗?
这样的想法也许过于天真,过于激进了,但是,我认为不管我们怎么与世界“和谐”,我们始终不能忘记那一条支撑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昂首挺胸地活下去的“脊梁”!
我们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科学的、正确的党,我们相信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我们指出了光明的道路,我们愿意跟随中国共产党勇敢前进!我们也坚信中国共产党人仍是那样一群“真的猛士”,不会辜负中国人民这样一群“世界上最好的人民”!
完全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绝不会沦为一句空话,通过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努力,中华民族将最终实现伟大复兴,将挺直身板儿,去呼吸更新鲜的空气。
论人民民主专政观后感2
《论人民民主专政》写于1949年6月31日,用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毛主席在文章中分析了各阶级人士为挽救中国所做出的探索和讲述了我党发展道路的艰辛,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和我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毛主席表明,要从根本上变换中国的面目,只有团结全国人民,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把中国发展成为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样才能使国家和党更好更快地发展。人民,国家发展的根基
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里,毛主席对人民作了以下解释:“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从毛主席的话中可以看出,所谓“人民”的定义,并不包括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在中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作为一个主要的群体,在推进中国发展进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起,中国人民挽救中国的信念从未间断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和孙中山,不断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挽救日渐消沉的国家。事实表明,他们的想法虽然是先进的,但却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违背。他们仅仅只是发动了小部分资产阶级的力量,却忽略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所以最终结果,学西的梦想,全部破灭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上海工人大罢工等,都证明了无产阶级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占了我国人口的大比例。顺应这一事实,中国在之后的革命方式,选择了一种与俄国相反的方式,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是显而易见,各种活动顺利进行,与他们的支持是不能分开的。
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抗战时期得到的充分的体现。全民抗战,把日本帝国从我们的国土上驱逐,让中国的地位大大提升,让世界重新认识的了中国。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中国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是无法分开的。民主,巩固国家的基础在中国发展探索的道路上,“民主”这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孙中山先生提出要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可最终还是让位了给人民民主,资产阶级共和国也让位了给人民共和国。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两者的民主是不一样的。资产阶级所提出的民主,虽然也给了人民一定自由的权利,但这还是建立在资产阶级领导的条件下的。而人民民主,则是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享受民主的权利。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不再是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而是变为了保护人民的工具。
当人民有了自己的权利,有了一定的自由,不再受到压迫,这样人民才能拥护国家和保护国家,对国家才会产生一份依恋之情,这样国家才能富强。
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武器,它能带领着我国走向更远更好的未来。
人民民主专政,性质既自由又约束的。人民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条件内享受民主自由,超出范围将会受到专政的约束。这样就能有效的清除对国家和人民不利的因素。毛主席当时提出的背景,正是我国面临着严峻考验的时期。严重的经济建设和残余的敌人无一不影响着我国进程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国家才会采取与世界各个国家不相同的政策方针,这是我们经验的所得,社会的需要和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人民民主专政,它不仅需要有强大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基础,它还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工人阶级是最无私、最有远见、最有革命意识的群体。所以有工人阶级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政策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造福国民人民民主专政,不仅能使得全国人民更加的团结,使中国得到更广大人民的支持力量,并且还能清除一切不利的因素,让我国和我党朝着更远更好的目标前进。
论人民民主专政观后感3
近日我仔细阅读了毛泽东主席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对于其中的思想内涵感触很深,感想颇多,为此我写下自己的一些感想和思考。希望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中的精髓。以下我分点提出我的一些看法,和阅读时的一些体会。
对于文中的有关人民的相关观点,我仔细思考了并且有如下的体会:
一.无产阶级专政与人民民主专政
马列经典作家更多的是创立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而毛泽东则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称谓代替无产阶级专政,可以说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之所以没有用无产阶级专政,我想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是,工人阶级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无产”,当然,随着剥削阶级的被消灭和他们中大部分人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民所属的范围和内容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广泛、更深厚。其次,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完整的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和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再次,毛泽东所提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因为人民民主专政是由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它执行无产阶级的路线政策,它担负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也就是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经验”之谈
文中多次明确表示党积二十八年的经验,如同孙中山在其临终遗嘱里所说“积四十年之经验”一样,得到了一个相同的结论,即是:深知欲达到胜利,“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文章写作之时,孙先生已离世有二十五年,虽然我们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但却在这一点上达到了共识,不仅可以看出孙先生的先见之明,更应该谨记孙先生用亲身实践而得出的宝贵经验,将联系人民群众的党、党领导的军队和统一战线紧紧相连,去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三.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在谈论到对农民的改造时,毛泽东指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我想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农民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当时,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其次是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坚定性不如工人阶级,组织意识和纪律性不如无产阶级,且缺乏政治远见,文化素质偏低缺少理性,缺少民主意识
四.居安思危
书的结尾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虽然取得胜利,但经济建设就摆在眼前,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去克服。这是很有前瞻性的话。所以,我们的党在革命胜利后,立即投入到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向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迈进。而我们个人也是这样的,千万不能过于安逸。安逸容易骄傲,骄傲容易犯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我们大学生,应该感谢党给我们提供了稳定的学习环境,应该更努力,追求更远大的目标;而不是满足于考上了大学的骄傲,而放纵了自己,以致浪费了四年的光阴和父母的血汗钱最终却什么也没有收获到。当然,这本书给我的启示不止这些,还有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等精神可以继承。《论人民民主专政》不只让我回顾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和中共为革命作出的贡献,也让我学到了不少宝贵的人生经验。那时的新中国之国力和世界影响力远远不如现在的中国,而且当时新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不比现在更安全,但是就外交姿态而言,那个时候的中国是很有扬眉吐气、昂扬勃发的精神气节的,而现在我们的外交姿态往往显得过于温和,有时候甚至有些软弱了。我们一再地提及民族复兴的伟业,要复兴,首先不是应该有昂首阔步向前进的自信吗?中华民族是一个贵“和”的民族,自古热爱和平,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怯懦畏惧,贪生怕死。平日开玩笑时,人们常说“不蒸馒头争口气”。从这句笑语深处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向来是很在乎“气”这个东西的。在中国,赞扬一个人有气节,绝对比赞扬这人有学问,要更让他自豪。宁折不弯、铁骨铮铮的气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啊,中华民族就是秉持着这样一股精神气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下来的。这份气节早已深深地烙印进了我们血脉里,代代燃烧沸腾不熄。
当年,中国共产党人被国内外阶级敌人指斥向社会主义“一边倒”,实行“独裁”,要建立“极权政府”。还有一些民族资产阶级右翼人士幻想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否认工人阶级在中国的领导地位,甚至主张对反动派施“仁政”。更有甚者胆小怯懦,害怕“刺激”到帝国主义,惹怒了他们就拿不到“英美政府的援助”。对于这些污蔑共产党、污蔑新中国、混淆人民视听的错误言论,毛主席用锋利的笔触及时地澄清了事实,雄辩地批驳了那些不怀好意者的虚妄言论。真正是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每一句话都如更大的光亮,一步步逼退了黑暗。
而现在,面对没完没了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言行,有形无形的围堵压制,已经渐渐强大起来的中国却没了挺直腰杆大声说“不”的志气。我们这些年的埋头努力,拼命追赶,不就是为了在这样的时刻有底气说一个“不”吗?这不正是中国人的“不蒸馒头争口气”吗?
这样的想法也许过于天真,过于激进了,但是,我认为不管我们怎么与世界“和谐”,我们始终不能忘记那一条支撑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昂首挺胸地活下去的“脊梁”!居安思危,我们才可以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以上是我阅读过程中的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对于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深刻教育意义我感到非常的感触,对于其中其他内涵思想我也会更加的去感受和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