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解读集聚【参考8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双减政策解读集聚【参考8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双减政策解读【第一篇】
实施“双减”政策,是党和政府坚持教育事业公益性,减少教育内卷,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
“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对学校教育要求更高。要想减负不减质,对每一位中小学教师而言,是巨大的挑战。教师应加强学习,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充分钻研教材教法,发展素养,提升能力。立足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实践性学习需求,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设计分层作业,提升质量。课后服务,满足学生“作业、实践、扶弱、特长”等多样化学习与发展需求。
“双减”政策落地,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长显著增加,老师们既要保证本职工作的完成,又要兼顾家庭和个人生活,也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关注和协调——减少老师非教学和隐性工作时间,给予教师群体更多关注和关怀。
作为家长,要清醒地认识到,“双减”不是让自己和孩子“躺平”。校外减负了,比拼的就是孩子在校内的学习效率。加强和任课老师的沟通,深入了解孩子的情况,尊重孩子之间存在客观差异的事实,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如何科学安排孩子的业余时间,和老师建成协同育人共同体。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从来都是学习能力。重视孩子基础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双减”下应有的家庭教育理念。
双减政策解读【第二篇】
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7月24日由新华社全文公开。
此前,5月2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已审议通过这一《意见》,当时的新闻通稿透露了部分信息,如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等,用语可谓严厉。
社会各界对这一文件的具体内容十分关注,家长和孩子们关心暑期课外班还能不能报,市场和培训机构关心行业发展前景将受到怎样影响。
如今,《意见》公开,靴子落地。细读文件,可以发现条条政策都是干货,切中痛点难点,针对性极强,下的决心极大。正如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所指出: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要求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由此可见《意见》的重要性。那么,《意见》具体讲了什么?
如此重视“双减”,为什么?
“双减”虽然名为减负,但其实远远不是一个学生负担问题。中央担心的是,大范围过度培训将直接影响教育考试评价结果的真实性,阻碍教育实质公平,挤压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内容和价值取向,与“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相背离。
这当然是大事中的大事,关系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和考量。
因此,《意见》开篇即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是源头治理。所谓源头治理,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只有在校内“吃饱”“吃好”,才能从源头遏制参加校外培训需求。
二是系统治理。“双减”要取得成效,不能仅聚焦在作业和校外培训两个方面,要在加强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同样作出部署,系统推进、全链条推进。
三是综合治理。“双减”工作建立了专门协调机制,以加强部门统筹,形成工作合力,并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整合起来,朝同一个方向努力。
四是依法治理。要依照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精神,在法律的框架内明确各项政策,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这几大治理思路在《意见》有充分体现,为“双减”工作取得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意见》还制定了“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工作进度方面,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
双减政策解读【第三篇】
一、“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依据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深入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现在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资本过度涌入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要求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
“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主要内容
一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二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
三是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线上学科类机构改为审批制,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强化常态运营监管,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坚决禁止不正当竞争,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四是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深化高中招生改革,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
五是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确保经费筹措到位,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做好培训广告管控,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
四、注意事项
家长如何配合做好“双减”工作?
家长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孩子言传身教的老师,履行好法定监护职责至关重要。一是密切家校联系。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构建和谐家校关系。二是更新育儿观念。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三是融洽家庭氛围。细心关注孩子思想情绪变化,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沟通互动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四是要指导学生合理用好在家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沉迷行为。
五、解释部门和咨询电话
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基础教育科82233826、职业技术和成人教育科82233823、政策和法规指导中心执法室58566119。
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附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工作原则。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坚持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对重点难点问题先行试点,积极推广典型经验,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
3.工作目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4.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5.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6.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7.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8.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寄宿制学校要统筹安排好课余学习生活。
三、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9.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10.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11.拓展课后服务渠道。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教育部门可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12.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教育部门要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国家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推广使用力度,引导学生用好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
四、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13.坚持从严审批机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并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未通过审批的,取消原有备案登记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14.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单”制度。
15.强化常态运营监管。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坚决禁止为推销业务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行业垄断行为。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控制学生连续线上培训时间。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五、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16.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地要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
17.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
18.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各地要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
19.纳入质量评价体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六、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20.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各地要根据学生规模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省级政府要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关标准,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有关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考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对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21.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教育部门要会同妇联等部门,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22.做好培训广告管控。中央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校外培训广告管理,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商业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
七、扎实做好试点探索,确保治理工作稳妥推进
23.明确试点工作要求。在全面开展治理工作的同时,确定北京市、上海市、沈阳市、广州市、成都市、郑州市、长治市、威海市、南通市为全国试点,其他省份至少选择1个地市开展试点,试点内容为第24、25、26条所列内容。
24.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题的机构。
25.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兴趣类课后服务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对出现服务水平低下、恶意在校招揽生源、不按规定提供服务、扰乱学校教育教学和招生秩序等问题的培训机构,坚决取消培训资质。
26.强化培训收费监管。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充分考虑其涉及重大民生的特点,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八、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
27.全面系统做好部署。加强党对“双减”工作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完善措施,确保“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学校党组织要认真做好教师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创造性。校外培训机构要加强自身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28.明确部门工作责任。教育部门要抓好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指导学校做好“双减”有关工作;宣传、网信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网信部门要配合教育、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做好线上校外培训监管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要及时为中小学校补齐补足教师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财政、教育等部门制定学校课后服务性或代收费标准,会同教育等部门制定试点地区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指导政策;财政部门要加强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教师绩效工资核定有关工作;民政部门要做好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工作;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工作和校外培训机构收费、广告、反垄断等方面监管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会同教育部门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政法部门要做好相关维护和谐稳定工作;公安部门要依法加强治安管理,联动开展情报信息搜集研判和预警预防,做好相关涉稳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人民银行、银保监、证监部门负责指导银行等机构做好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风险管控工作,清理整顿培训机构融资、上市等行为;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起责任、抓好落实。
29.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在教育部设立协调机制专门工作机构,做好统筹协调,加强对各地工作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专门工作机构,按照“双减”工作目标任务,明确专项治理行动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突出工作重点、关键环节、薄弱地区、重点对象等,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惩重罚,形成警示震慑。
30.强化督促检查和宣传引导。将落实“双减”工作情况及实际成效,作为督查督办、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方、部门、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各地要设立监管平台和专门举报电话,畅通群众监督举报途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及时总结“双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做好宣传推广。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地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工作的同时,还要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参照本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双减政策解读【第四篇】
近期,北京市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提出多项切实举措,引发公众关注。自“双减”文件发到8月19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纷纷出台落实举措。让我们一起关注目前各地落实“双减”政策的新动态!
天津:成立“双减”工作专班,启动暑假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
天津市委、市政府组建了由天津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副组长,相关委办局组成的天津市“双减”工作专班,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并迅速启动全市“双减”工作。
目前,天津市“双减”工作正在围绕“全面深入调研、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治理力度、完善机构设置”四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全面深入调研。工作专班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制定全市总体工作方案;各区落实属地责任、主体责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精做细做实有关工作。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宣传中央有关精神及政策要求;宣传本市素质教育成果,加大教育观、人才观、育人观等宣传引导力度;及时曝光问题严重的校外培训机构典型案例;各区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及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宣传报道各阶段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持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加大治理力度。开展暑假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查处违反政策要求的校外培训机构。四是完善机构设置。各区教育局单独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专班各成员单位加强工作力量配备,加强沟通协调,统筹推动工作。
下一步,天津市“双减”工作专班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天津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
河北: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推进“双减”工作
7月27日,教育部官网“‘双减’在行动”专栏发布河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勇文章《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推进“双减”工作》,从教学质量、日常管理、课后服务、校外培训机构四个角度介绍河北省对“双减”工作的部署。
河北省将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推进“双减”工作的关键,确保“五项管理”督导覆盖辖区内所有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小学课后服务所需经费全部由同级财政承担;严格校外培训机构行业准入和审批设置标准,加强日常监管。
课后服务方面,杨勇表示,把小学课后服务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所需经费全部由同级财政承担,不向家长收取费用。同时,着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全省开展课后服务的小学比例达到100%,实现全覆盖。
日常管理方面,要求加强中小学生手机、作业、读物、睡眠、体质等“五项管理”,建立责任督学日常督导制度,强化逐月督导,确保“五项管理”督导覆盖辖区内所有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要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建立工作清单,设立专门举报平台(电话),凡举必查。严格校外培训机构行业准入和审批设置标准,加强日常监管。自今年5月起,组织全省8000余名责任督学每月一次开展全覆盖、全方位、无缝隙的逐校(机构)逐项督导检查,建立问题督办清单,跟踪整改落实。
双减政策解读【第五篇】
最近双减政策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广大市民热议。如今大多数的家长在各种负担的压迫下,使得孩子的教育成了一场长跑马拉松比赛,争先恐后地希望孩子能抢跑在起跑线上,孩子们也日复一日的承受着沉重的教育压力,长期以往,孩子的身心发展会受到阻碍。
教育内卷化,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问题的重点。于是,国家教育部新出台“双减政策”,为学生家长和学生减轻身上的教育负担,让学生高效学习。
有着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中国人,是很善于做减法的。特别是道派。一部只有5000字的《道德经》却包含了宇宙所有事物的真相。道家推崇“无为而治”,学会放开,不做任何谋划,让百姓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国家不必插手。佛家思想贯彻放下的理念,尽管其来源已经无从考究了,但在中国的影响力巨大。佛家放下还是道家放手,归根结底,都是在做减法罢了。如果做加法,一味地只添不删,就好比如衣柜里的衣服,逐渐堆叠衣橱,后来却没有可以用的。加法还是减法,大家都明白其中的利与弊。然而在孩子的学业上还是选择只做加法。
如今,“双减政策”出台了,“减法”终于开始运算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和校外辅导真的要不见了。然而家长们之前天天抱怨孩子的学业压力重,如今政策出台后才发现自己是言不由衷罢了。
依我来说,教育部的双减政策是否能做到全面推行,最关键的是大家的观念问题。
“双减”政策出台,家长纠结:到底谁在口是心非
针对观念问题,需要考量三个方面:
首先,主管部门对政策的执行力度是否强硬,能不能令行禁止;
其次,学校和教师的对于政策背后的教育观念能否认可,过去的应试教育思维能否抛弃,从而让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水涨船高;
最后,家长能否真正理解双减政策的“好处”,让孩子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变。
这三个问题,最核心的也是最难的就是家长能否理解双减。至于主管部门和学校方面,只要思想和措施统一,有所作为,措施直接有效,便不是问题。
无论出于哪个角度考虑问题,家长们的想法终究是最复杂的,意料之中的难以统一想法。那么又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家长们都明白,减负对于孩子而言无疑是利大于弊。然而内卷式竞争还是存在的,每个家长在潜意识里都会帮自己的孩子划分竞争者,如果其他孩子都选择补习班,那自己的孩子也不甘落后,家长们认为起跑线至少一致。
理论上,学生们都不参加补习班,家长和学生都能如释重负,这样在起跑线上大家的统一的,这是一个多赢的做法。然而实际上,家长们心里都有“小心机”。如果不能掐灭这些想法,补课还是一对一家教,都会死灰复燃,双减政策最后也只是徒劳无功罢了。社会飞速发展,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应该进步更新了。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无一例外都是运动学业都能兼顾的。一直以来,学习的时长从来不是衡量好成绩的标准。让孩子参考班里的学霸,有哪个是透支疲劳度来学习的呢?或许初中的时候,只要你勤奋废寝忘食,就能取得好成绩;但是上到高中,学习负担骤增,难度加大,仅凭努力已经无法高效学习了。
校外的教培机构或者一对一家教,只是在给孩子的教育做加法,一层一层地往孩子身上加,孩子最后只会被压垮。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重复,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接受课程知识,对提升学习能力毫无帮助可言。大多数校外的补习班之所以能让学生提高成绩,是因为学生辅导的是“课前知识”,机构给孩子进行知识预习,在课程上赶超其他同学的进度,因此在新学期之际孩子的成绩得到了提高。但是高分的成绩真的能立足不倒吗?真的代表了学生学习能力吗?
如果需要举一反三的时候,这样的学生只能盲人摸象了。并且盲目地给孩子报补习班,只会让孩子的脑子超负荷运行,到了关键时刻,孩子或许就无计可施了。
总结: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学生家长喜忧参半,孩子的学习压力终于得到了减轻,同时又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希望家长们调整心态,将教育重心转移到家庭教育上,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息。
既然双减政策已到来,船到桥头自然直,不必犹豫不决。减法未必是一件坏事,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双减政策解读【第六篇】
谈教育无法绕过考试,中考、高考固然重要,但如何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健康、善良、成熟、正直的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考验和挑战,对家庭和国家作出贡献,才是家长和教育者们更应反思的命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形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而不是在校外培训机构中形成的。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学生参与校外培训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让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活力,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才能减少绝大多数学生的补课需求,进而推动“双减”的真正落地。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主体是老师,绝大多数的老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奉献,不计名利,寒来暑往,培养一批又一批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长大后,对他们当年的老师心存感激,学校课堂发生的点点滴滴成了师生共同的美好回忆。但我们也痛心的看到,个别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课外补课牟取私利,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失守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双减”政策下,这样的不良现象会得到严肃处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科学布置家庭作业,巩固当日所学,同时又具有开放性、拓展性和应用性,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具有选择性,这样不仅不会增加学生负担,还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机。优秀的教师不会布置太多的作业,通过“刷题”提高学业成绩;优秀的作业一定是用心设计的,是一种巧妙的师生信息交流途径。
坚守学校教育阵地,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支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言行背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有的家长不投入时间陪孩子成长,却将大量的时间放在盲目跟风攀比上,孩子成绩稍微下降,不与孩子和老师一起分析原因,马上想到的就是补课,一掷万金,仿佛我花钱了,我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了。
家长的焦虑情绪来自教育的谎言,来自培训机构铺天盖地的宣传,来自社交软件里的小道消息,来自对子女发展空间的错误定位,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者一个老师,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方面规范培训机构的行为,另一方面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和优质发展,同时要办好家长学校和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从而形成减负共识。
双减政策解读【第七篇】
1、避免“内卷”。教育培训机构乱象丛生。教育培训机构在资本的裹挟下,越来越严重地“绑架”义务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但也只能被内卷。所以,国家规定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不可以做广告。
2、避免揠苗助长。很多机构提供机会给孩子超前学习和超纲学习,提前起跑。学生负担很重。不利于她们有规律,有质量的学习。
3、避免学生学业负担重。明确禁止了培训机构不能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发展艺术和体育特长。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4、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的审核与监管,不让不合格的机构有生存的机会。
在读双减政策的时候,我内心是一直给这个政策点赞的。
1、明确规定培训机构不让做广告。培训机构请明星代言花了很多钱真的不应该。把这些钱用心的投入教研,提高教学质量多好。教育机构靠口碑推广才是良性的。
2、学困生没有完成作业也要休息。线上培训不能超过晚上9点。保护学生休息的权利和眼睛视力。
3、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兴趣类课后服务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让学生童年里不全是成绩成绩成绩!真正去引导它们快乐的成长和学习。
4、鼓励学校做好有质量的课后服务。
政策真的很好。但是希望不要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滥竽充数的现象出现,真正落实好!
双减政策解读【第八篇】
一、如何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教育部将“作业管理”作为“五项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此次“双减”工作提出的作业管理机制、作业总量、设计质量、完成指导等方面的要求,郭校长提出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科学合理的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质量上下功夫,作业量减了,但是育人的质量要提上去。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质量上下真功夫。学生作业要达到巩固或者提升的效果,不是为了作业而作业。要强化教师职责,切实减轻家长负担。
二、如何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针对目前各类培训机构火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培训内卷现象,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以主题探究为引领,以项目学习为抓手,以跨学科整合为基本策略,关注学生理解力的发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去实验、挖掘、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我校的“学科+课程体系”就是一个非常完善的课后服务体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如何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郭校长呼吁老师们全身心立足于校内教学,不违规参与校外机构的培训,不私自带学生,维护好自己的教师形象,对于学校将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的行为。
四、如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教学质量才是核心,是灵魂。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老师们多钻研教材教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对于缓解家长和社会焦虑,这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通过认真学习,老师对“双减”政策有了更深的感悟:作为一名老师,这个意见的出台非常及时,对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避免校外办学机构喧宾夺主,还学生快乐健康的童年,也让自己做一个快乐幸福的教育工作者,让教育回归到更本真的状态,使我们每个教育人的初心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