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16311

【导言】此例“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实用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范文1

关键词: 北京市朝阳区 “十一五”期间 医疗条件 城乡差异

“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疾病防治能力迅速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固发展,卫生投入逐年增加,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逐步提高。

一、影响城乡差别变化的因素

我国城乡差别逐渐拉大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经济、市场等因素,又有文化、历史等因素;既有结构性因素,又有政策性因素。从经济角度分析,城乡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市场化带来的“马太效应”也必然导致城乡差距逐步扩大,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从历史角度分析,长期以来重城轻乡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仍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农村在各方面落后于城市的重要因素。从体制安排角度分析,城乡差别的变动又与城乡分割、城乡有别的制度和政策安排密不可分,与该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政策的演变密不可分。

二、城乡医疗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和不断提高,卫生事业规模空前扩大,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政府对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的投入,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医疗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并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医疗资源短缺造成就医难问题,而是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和承受能力不够而形成的看医难和看医贵问题,可见中国的医疗改革将医疗推向市场的措施需要进一步改进。

医疗卫生与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休戚相关。人类的健康发展不仅是社会生力发展的首要条件,而且是人类一切社会生产活动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之一。随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而使得医疗卫生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医疗卫生已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中国的医疗卫生业相对于经济发达国家仍处于幼年时期,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三、城乡医疗条件对比

(一)医疗设施。

城市医疗设施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比较高,满足了需要,而与之相对的是,农村医疗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很差,乡镇医院设施不健全,难以满足农村的基本医疗需求,使得农民要到城市看病。一些城市大型医疗设备超过实际需求,与之形成对比的却是农村疾病预防和检测所需经费的短缺。特别是医疗推向市场以后,使得乡镇医疗机构纷纷倒闭关门,农村医疗设施进一步减少。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随着职能的转变,原来由卫生部主管的农村医疗卫生事项移交给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由于农民健康保障事项牵涉到国家财政投入和农民减负等一系列政策性问题,不是哪个部门能单独解决的,故社会保障部门近几年对农村卫生医疗体系建设没有具体的动作,导致农村医疗保障工作实际处于“两不管的真空地带”。而城乡医疗卫生资源资源分配不合理,更是拉大了城乡差距。

(二)医疗保障。

城市居民大多参与了社会医疗保险,有医疗补贴或享受公费医疗,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缓解了医疗开支,但对于下岗职工来说,由于医疗关系没有接受单位,使得支付医疗费用相对困难。而在农村,没有医疗保障,虽然对医疗保险有一定的意识,但更多的是顾虑,需要独立承担医疗费用,农民家庭中患大病者的治疗费用靠家庭积蓄支付,同时依靠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如兄弟之间)互相帮助解决或向亲戚、村里与其关系好的人借债解决。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都还比较方便,特别是小病的治疗,医疗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在医疗服务方面,各种类型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尤其是医院,已经全面走向市场化。来自政府的拨款占其收入的比重已经微不足道,而所谓的“业务收入”,也就是医疗服务收入和出售药品的收入,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所有医疗服务提供者成为以服务换取收入的组织;尽管如此,大多数医疗服务提供者依然是公立机构,而且在国家推出医疗机构分类改革之后注册成为“非营利组织”。虽然在某些地方出现了医疗服务民营化的试验,但是总的来说这一做法尚未成为改革的主流。

(三)医疗支出。

城市居民会有一些预防性的医疗支出,而农村居民的医疗支出则集中在治疗性支出上,城市与农村医疗观念依然存在差距,是因为农村居民既受到经济水平的制约,又受到当地医疗环境的制约。农村预防工作相对很薄弱,人员和资金投入不足。

(四)就医能力。

对于一般的小病,基本上城市和农村居民都有治疗能力,对于一般疾病城市居民基本都有能力治疗,农村居民则能力有限,对于重病,城市和农村居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特别是农村的老年群体,由于大多数没有经济来源,靠儿女来负担,其医疗能力很差。

四、统筹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之间衔接不到位。

一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明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而新农合归口国家卫生部管理。

二是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出现各自不同的上级主管部门,不同业务要求使经办机构工作压力加重,统筹后要求按不同户籍性质、不同参保档次实行基金分账核算使工作难度加大。

三是由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而推出的,并由不同的主管部门管理,各项制度之间没有具体的衔接办法和措施,使制度的系统性较差。三条轨道各自行驶,制度上的漏洞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带来操作和效果的不协调,直接影响到医疗保险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筹资范围、方式、标准差异较大。

一是筹资方式不一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所有用人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为本单位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依据国家的法律强制征集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经办机构或地税机关负责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政府主导、引导、支持,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资金筹资由镇街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或村(社)居委会负责筹集。

二是缴费差额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区县统筹,统筹成层次低,从而形成全市的缴费标准不统一。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全市标准统一,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2010年筹资标准为:一档140元(个人缴费20元,财政补助120元),二档240元(个人缴费120元,财政补助120元)。由此可以看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高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很多倍。

(三)报销补偿标准、就诊流向存在差异。

一是由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各自的起付标准、报销补偿比例、最高支付限额都不一样。而且没有实行全市市级统筹,各个区县的政策与主城区的政策不一致,以至于各个区县间的起付标准、报销补偿比例、最高支付限额又都不一样。

由此可以看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高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最高支付限额还有大额补充医疗保险作保障,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每人每年最高可报40万元,真正让患重病、大病的参保职工无后顾之忧。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目前的政策只能解决普通疾病的报销,一旦遇上参保居民患重病、大病的,就会因为最高支付限额的限制,导致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出现。

二是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不一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群多数在区医疗机构就诊。

(四)合作医疗保险城乡之间、一二档之间参保人数的巨大差距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基金相互挤占在所难免。

一是补偿比例2009年有所提高,参保群众医疗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二是一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低,参保群众有门诊转住院治疗的意愿和行为;三是定点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点多面广,监管难以完全到位,医疗机构未严格掌握住院指征,门诊病员住院化问题突出。

(五)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有待改善。

我市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较弱,医疗技术水平较落后,医护人才紧缺,医疗设施简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就近就医的问题。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过度服务、诱导医疗需求、不合理用药,药品费用偏高、小病大治、门诊住院化等现象,个别医疗机构甚至存在违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参保居民享受医疗待遇的水平。

五、对统筹北京市城乡医疗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1.建议对各级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级大型医院)的所有制进行改造,以解决产权虚化、医院非医疗人员过多、运行效率低、浪费较大的问题。可选取1或2个市属三级甲等医院借鉴其他系统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试点。为了稳妥,可以先实行国家控股,医院员工入股,并广泛吸引其他来源的资金,以解决国家投入不足的问题,加速我市大型医院的现代化进程,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医院运行效率提高后,有利于降低医疗的收费,提高医疗质量,为我市乃至全国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2.建议打破目前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的条块分隔状态,纵向整合三级医疗机构,以1所市属三级甲等大型医院为龙头,组建覆盖城乡、责权利一体化的医院集团,每个医院集团包含1所三级医院、1~2所二级医院和5~10所一级医院。以此来整合现有卫生资源有利于支援基层(特别是农村)医院,保证有高水平的医务人员坚持在基层和农村工作,并有助于成功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体系和三级卫生医疗网络。

3.重新建立层次清楚的三级(一、二、三级医院)医疗网,真正实现群众小病去社区卫生点(村卫生所)或一级医院,常见病、多发病去二级医院,疑难重症和大病在三级大型医院或专科医院诊治。

(二)加速转变政府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

建议政府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切实转移到加强公共卫生的管理上来。实现吴仪副总理在2004年4月8日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职能的要求。即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从行政管理到依法管理、从单位管理到行业管理的转变。向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学习,立即由直接办医院改为依法管理医院,与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脱离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加大对属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运行的监管力度,在公共媒体上建立违规通报的制度。

(三)出台公共卫生法,依法加速完善北京市公共卫生体系构建。

2003年北京SARS疫情的爆发,让我们认识到公共卫生建设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据了解,北京市政府的公共卫生建设行动方案中没有提到制定公共卫生法,我们建议政府尽快出台公共卫生法,依法建立公共卫生体系。政府除加强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执法大队的建设外,应该重点加强城乡统一标准的基层一级医院和社区(村)卫生站的建设,使之尽快全面承担起妇幼保健、婴幼儿计划免疫、计划生育、传染病防治、家庭护理、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老年病治疗和护理、精神和心理卫生疾病的防治、慢性病治疗和监控、上报各种基本数据、配合上级医院实施重大疾病普查等公共卫生的任务。据调查,大兴区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城乡统一标准的社区和村卫生服务站,在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复核中得有关专家的肯定,值得全市各区、县借鉴。

(四)建议改革财政投入体制。

重点对承担公共卫生体系基础作用的一级医院和社区、农村卫生医疗站给予保障,确保构建公共卫生体系的资金需求,建立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补偿机制。

(五)调整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地理布局。

按照北京市现有城乡人口分布、居住区和交通等情况,重新调整北京市医疗机构的地理布局,将三环路以内老市区的三级大型医院逐步向四环路以外、六环路之内搬迁,或者结合北京市规划中的新城建设,新建或改建若干所三级大型医院。重新调整医院布局应以鼓励城市中心区三级大型医院在新城区、规划范围内新建和改建医院为主,以原城市中心区医院建在新城分院、或者直接组建医疗集团的方式实现我市医院部局的调整。采取上述方式进行医院布局调整有以下六方面的优势:

有效借助著名医院的品牌效应;

总院可以从人力、物力全力支持分院,保证医疗质量;

总院的专家可以直接到分院出诊,方便群众;

分院与总院集中采购医疗设备、材料,有助于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减少不同级别医院的转诊环节,避免重复检查和重复书写病历,对抢救病人十分有利;

总院和分院可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从北京市的城乡差异考虑,医院布局应该以城市带动乡村,以群众看病就近、方便、经济和有效为原则,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六)进一步加大医疗卫生的资金投入。

从财政预算的绝对量和百分比两个方面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保证构建公共卫生体系的需求,重点建设基层一级医院和社区、农村的医疗站。同时对我市三级甲等大型医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重点学科给予重点扶持,至少不减少其资金投入,可以考虑拨付专项医学科研经费资助重点学科,确保其领先地位,并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另外,发挥市、区(县)和乡镇三级政府的作用,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断、稳步增加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数额,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基本协调。

此外,建议政府调整有关政策,允许不同渠道的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以弥补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因为从世界范围上看,医疗卫生经费完全靠政府投入的国家寥寥无几,主要是北欧国家、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人口少、政府富裕,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都负担不起医疗卫生由政府全额投入的巨额经费。同样我国政府即使将来达到小康水平也不可能全额负担医疗卫生经费。所以,有效吸引其他渠道的资金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势在必行。

(七)综合调整医疗收费、基本医疗保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政策。

1.积极推进医药分家。如果上述医疗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可以适时考虑开始推进医药分家,解决长期困扰医疗卫生事业的以药养医的问题。其前提是调整医疗收费价格,合理提高诊费和手术费,体现卫生技术人员的劳务价值。

2.改变现行医疗收费体系。建议将目前医院收费的累加式改为单病种封顶体系,鼓励使患者花费最低、诊疗时间最短、疗效果最好医院(主要是医生)吸引更多病人就医。

3.加快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劳动保障局城市医疗保险体制,建立竞争机制。建议调整原有政策,扩大参加医保人员选择就诊医院的范围,充分尊重参加医保人员就医的选择权。医保局由粗放型选择医院逐渐过渡到具体选择医生,选择让病人找花钱最少、诊疗时间最短、效果最好的医生看病;实现在社会零售药店购买的处方药能报销。推进各种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开发多品种、分等级的医疗保险品种,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使商业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共存。

(八)多渠道解决人才不合理配置问题。

城乡医疗实现统筹的关键是医疗人才配备问题,所以,必须花大力气解决农村和基层医院人才短缺和断档问题。

1.建议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吸引合格的医疗人才到城乡基层(尤其位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医院工作。可以考虑对大型医院去基层医院工作的同志参照北京干部政策,给予较高数额补助和休假。

2.根据农村需要,在首都医科大学招收一批适应在基层和农村医院工作的全科医师,或者将在基层和农村医院工作的低学历医生再选送至首都医科大学深造,学费可以由乡镇、区县和市政府分担。

3.如果组建医院集团,可以由集团统一调配医生轮流在基层和农村医院工作,从而从机制上根本解决基层和农村医院人才短缺的问题。

六、朝阳区实施情况及改善的效果

2012年,为加强朝阳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方便参保人员就近就医,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北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通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的《北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实施细则》和《关于做好本市城镇居民参保缴费与社保卡发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城镇老年人个人缴费金额为每人每年300元;学生儿童个人缴费金额为每人每年100元;城镇无业居民个人缴费金额为每人每年600元,其中残疾的无业居民个人缴费金额为每人每年300元。符合参保条件的城镇居民,凡是采取现金缴费方式的,就应按照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各类学校与托幼机构规定的时间一次性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医疗条件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政府采取城乡共同享受优秀医疗资源的供给、推进城乡一体化设计的方式,通过医疗服务体系再造,城乡一体化医疗供给,实现城市农村的“共赢”,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政府对医疗进行相应的补贴。与此同时加大对城乡医疗机构的宣传内容,让朝阳区居民更好地了解现状,达到相对平衡与完善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闵学冲。城乡差别变化的政策因素研究[J].中国合作经济,2010(10).

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范文2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推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农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民盟永安市委课题组组织人员对永安及**市部分县(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在掌握了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就如何加强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广泛听取了相关主管部门、卫生界人士及部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现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主要成因及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如下阐述: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

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大专学历的为%,中专毕业的占%,还有%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 目前,我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同,约有80%集中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我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在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人才短缺,难以承担农民医疗保障载体的重任。据永安市卫生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素质都十分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乡镇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小于1000平方米约占30%;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属危房的约占3%。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学历构成以中专毕业为主,占%,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仅占%,大专学历为%,还有%的人员无学历。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是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在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经费方面的不足对乡镇医疗事业影响较大。目前,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相对较为单一,且数额不足,导致农村医疗经费很有限,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多数乡镇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无力添置医疗设备,无力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无力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者培训,无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或阻碍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乡镇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目前,对于乡镇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在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他们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

5、相当部分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如,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无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设备使用效果欠佳,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这些设备根本未投入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目前,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县、乡、村三级,这个网络的现状是:县级力量较强;乡镇级比较薄弱,但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村级相对最弱,基本不能负重。据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是产生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表现为:

1、城乡之间医卫人员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据了解,由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及相对艰难的生存环境,不要说好的医生不愿来卫生院,就是卫生院现有的技术好一点的医生也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卫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还面临着与乡村个体诊所的竞争,有的个体诊所的执业医生就是在卫生院工作几年,技术有了提高后,辞职出去自立门户的。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镇来。可见,城乡之间医卫人员收入及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是农村医疗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质的原因。

2、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乡镇卫生院设施装备较差的约占一半。而且基层医卫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现有乡村医生中专学历的占70%以上,而且不少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年龄多在50岁上下,接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这样的现状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级和市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不少是负债经营,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乡镇卫生院或是村卫生所,在医技上与县一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3、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转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乡村医卫人员生活、工作环境差,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费用开支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如此这般,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

总之,以政府目前的财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才结构,使得乡镇卫生院处于基本维持状态,缺少资金、设备、人员,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有的卫生院只能应付一般的病,难、重症就可能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误治,导致农民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对不是特急的病,他们一般不会单独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乡镇圩日时赶圩、看病一起办,有的时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钱不花,变成要花大钱。如此恶性循环,成了乡镇卫生院摆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民盟课题调研组针对上述农村普遍存在的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卫生经费的扶持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上来。要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把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切实抓好现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急救、传染病、妇幼重点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逐步由省卫生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启动乡村医生大学生深造计划,从现在开始在全省乡村医务人员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学员接受高等医学教育,五年内计划培养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识与业务水平;又如,要切实推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倡导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现在起就陆续从三级综合医院抽调相当比例的优秀医务人员到农村去,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满后对支援人员进行调整、轮换的办法,将城市卫生资源引向农村,以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在三年内,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发展的软环境。要切实落实各市、县政府财政对卫生院的补偿政策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的专项经费,同时,要提供财政支出、乡村补助、各界赞助等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县市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

3、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在国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的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拨付制度化,保障卫生院持续健康发展。要调整农村中心卫生院布局,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改造薄弱卫生院,巩固完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

4、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为此,要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按编制配足卫生院、卫生所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切实推行并落实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学布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尝试多种市场化经营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目前,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走医院诊所之间合并、公私资本合作经营、城乡医院联营共建等道路。如,针对人口很少的山区乡村,施行对部分小所、村所进行合并的办法,扩大村卫所。这样既可增大村卫生所人员、资金,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如,为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引导民间投资成为增加农村医疗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 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范文3

关键词:西藏;农村;公共卫生;资源

一、西藏自治区公共卫生服务近况

我国在公共卫生经费支出并不充裕的前提下,呈现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巨大差异。西藏到2010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26个,床位8765张,从业人员11680人。西藏人民的医疗保障条件明显改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全区城乡的医疗卫生网络已经基本建立。但是与全国其他省市和自治区相比,西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比较滞后,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资源配置不均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公共卫生发展步伐。

二、西藏农村地区公共卫生资源分配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地区缺少公共卫生人员队伍

在西藏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不仅要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同时还要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因此实际上,农村地区公共卫生人员数少之又少。农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存在配置不足的情况,影响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这些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学历层次普遍较低,部分人员仅接受过相关培训而没有接受过公共卫生专业学历教育,專业化水平较低。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逐步扩展,对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难以符合公共卫生发展要求。要保证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公共卫生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2)农村地区公共卫生缺乏政府财政投入

农村地区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有限,在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上难有突破,对农村医疗卫生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卫生事业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比较低,医疗卫生资源稀缺,供给不足。财政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主要向县、区级大医院倾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卫生院都是负债经营,设备老化难以更新,危房长期无力改造,严重制约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偏远山村群众看病难,就医不方便,还存在缺医少药品现象。

(3)西藏农村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存在失衡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乡镇卫生院、县卫生防疫机构和县妇幼保健机构的改造建设上,对最基层的、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村卫生室的投入则不够重视。此外,注重硬件建设方面的投入,但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等关系农村公共卫生长远发展的领域投入不足。这种结构失调,造成公共卫生资源无法达到最佳的配置状态,影响资源利用的效率,使得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最充分的利用。

三、对策建议

(1)通过机制创新推动农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

采取积极措施扩充农村公共卫生队伍,通过定向培养等方式为农村公共卫生积蓄后备力量;在职务聘任、工资福利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吸引卫生类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就业;大力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其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和技能。通过适当提高乡村医生薪酬待遇、为乡村医生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等方式,提高乡村医生的收入水平和保障程度。此外,可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向乡镇卫生院等上级医疗机构流动的职业发展通道,让工作业绩突出的乡村医生有机会进入乡镇卫生院工作,增进乡村医生的归属感和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预期。

(2)优化财政卫生支出结构,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众所周知,财政在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投入长期不足,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完善,许多县、乡医疗卫生机设备简陋老化,基本和必要的医疗条件匮乏。为此,财政必须调整新增卫生投入的流向,将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市场不足或者容易发生市场失灵的领域,即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老化、缺医少药的格局,并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发挥公共财政在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上的积极作用。

(3)加强卫生防疫工作

“铁娘子”吴仪的峥嵘岁月4

导语:69岁的吴仪,这位共和国历史上第三位女副总理,三度位列美国《福布斯》世界百强女性风云榜前三的“铁娘子”,将正式卸任,淡出政治舞台。

正如她去年岁末公开发表的“裸退宣言”:两会之后退休,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希望你们完全把我忘记”。

但历史不会被忘记。

2008年3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正式卸任,告别了她颇具传奇色彩的政治生涯。

51年前,大学生吴仪选择从国防系跳到石油冶炼系。

毕业后,她从炼油厂车间基层技术员干起。

1983年,45岁的吴仪成为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副经理、党委书记。5年后,她成为北京市副市长,并最终成为共和国副总理。

球场“智多星”

1938年,吴仪出生于武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早逝,吴仪几乎是由哥哥一手带大的。在兰州,吴仪度过了自己的中学时光。

1956年,吴仪考上位于陕西咸阳的西北工业学院,成为国防系常规武器专业的学生。这所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38年,在工科上享有声誉。

叶文礼曾担任吴仪机械制图课老师,在他印象中,这个总是留着一头短发的女生非常干练。“她外语比较好,在学校很活跃,像个男孩子。”

吴仪入学不久,就被学校女垒教练李福堂看中,并很快成为校队队长。李福堂让她担任队长,是看中她“用脑子打球”。她击球时,经常用巧妙的触击球破坏对方的防守。“我们都叫她球场上的智多星。”李福堂说。在防守中,吴仪最擅长的是游击手的位置,这是一个身手灵活的选手才能打好的位置。

在对抗性激烈的比赛中,吴仪也展示出她不服输的一面。李福堂回忆说,一次他们到西北农学院打友谊赛。两队平时练球的大小不同,“我们练的是9寸球,对方打的是12寸,对方坚持要打大球。”

双方教练僵持不下时,队长吴仪却主动应战,“‘那就打大球’,我说,我们可没投手。她说,‘我来投’。”李福堂说。

那场比赛,吴仪率队大胜对方。

在运动队中,吴仪也展现了她的组织才华。一次开队会时,她强调队员们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纪律,一是要团结好。此后,李福堂也经常用这两点要求历届校队。

一个重要选择

1957年,西北工业学院面临着一次重大的调整。

对于国防系的学生而言,最大的变化不是学校即将迁到西安,也不是学校要改名为西北工业大学,而是整个国防系将被撤掉,并入其他学校。由于院系调整,当时学校准许学生自由转系、转学。

和所有国防系的同学一样,吴仪必须作出一个选择―――是离开这所学校,还是继续留在这里?是改换专业,还是继续就读国防系?作出这个选择,可能意味着人生将会是另外一条道路。

吴仪最终选择到北京石油学院攻读炼油工程专业。

很多年以后,当吴仪出任高级官员,简历被官方,细心的人会发现,吴仪在1956年到1962年期间,在两所大学读了两个不同的专业。

1957年寒假过后,吴仪送给曾经的两位老师一个玻璃材质的花灯罩。两位老师宿舍的灯罩早已坏掉,不能很好地聚光,他们在绘图时常感亮度不够。吴仪这个别致的礼物,也展示出她细心的另一面。

石油系女生

1957年,吴仪来到北京石油学院报到,成为石油炼制系57―1班的班主席。

来到北京,吴仪做事风风火火、干练有序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比她高一级的师兄周天姬回忆说,在石油学院,她继续留着一头短发。和在第一所大学一样,她给人的印象是“像个男孩子”。

吴仪开朗明快的性格,使得她在与男同学的交往中毫不拘束。这也曾给她带来小小的麻烦。吴仪在石油学院的辅导员林世洪曾经在1篇回忆文章中提到,当时,吴仪班上的团支部书记专门找她谈话,让她注意一点。“她有些委屈地说,不接触怎么做工作!她工作照常风风火火,和男同学联系一如既往。她是‘不畏人言仍从容’。”

1958年下半年,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开展得热火朝天,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了。石油部动员石油系统大搞土法煤炼油“小土群”。学院派了100多名独立性强、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先行到各地去调查、联系、布点。

20岁的吴仪被派往贵州,她独自一人在偏远的山区跑了10多个地区。在向林世洪汇报工作时,她说,山路难走,旅店稀少,并且很简陋,住店人更少。她常把差旅费揣在怀里,和衣而卧,不安地睡一觉。

林世洪后来也前往云、贵等地联系工作。当他亲自走完吴仪曾经走过的路时,不禁感慨万分。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想想吴仪一个20岁的女孩子,只身一人来探路、选点,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多么不容易!要有多么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呀!

吴仪毕业后,1962年被分配到兰州炼油厂工作,这家著名的企业是新中国石油系统内最有实力的炼油厂之一。在这里,吴仪从基层技术员开始,实现了事业上的首次成功。

一下基层

1962年,24岁的吴仪来到兰州炼油厂,这是她熟悉的一个城市。

来到兰州炼油厂后,吴仪被分配到常减压车间。这是炼油厂非常重要的车间,在这里,原油被初步加工为汽油、石油、油、沥青原料等。整个车间当时有近80人,7种工作岗位。

第一年,吴仪在车间的所有岗位进行实习。

常减压车间老主任程斌回忆说,吴仪在实习期间表现非常好,她很快成为技术能手。此外,她“最大的特点,就是跟人关系很好,不管是干部、工人,跟谁都能说上话”。吴仪的另一个才能也让程斌非常看重―写材料。“她写的材料逻辑性强,能把问题说得生动易懂。当时很多人看了车间的材料,都会问,‘这是谁写的?’”

在分厂技术科一年多后,吴仪被擢升至总厂政治部,政治部是兰州炼油厂党委下属三大部之一(另两者为生产部和后勤部)。吴仪也从一名技术工作者,转变为专职的政治管理工作者。

在这个新的岗位上,吴仪开始与石油工业部打交道,她的才华得到更高层面的认可。1965年,她被调至石油工业部,回到北京。

二下基层

1965年,已近“”前夕,即将到来的动荡岁月,注定要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来到北京后,吴仪的才干很快让她在石油系统内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由于工作能力出色,吴仪受到了石油工业部高级领导的认可。

当时,石油工业部部长是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余秋里将军。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石油工业开始取得长足的进步。然而,“”初期,“抓生产、压革命”的指责,影响了石油工业部的正常运作,包括一些领导人员也受到影响。

1967年,吴仪从石油工业部被调到刚组建的东方红炼油厂,再次成为常减压车间一名普通的技术员。这一年,她29岁。

吴仪的老主任程斌说,正常情况下,以吴仪的工作能力,她早应该在石油工业部被提拔为高级干部。

《凤凰周刊》报道说,在东方红炼油厂创业期间,吴仪打眼放炮,开着推土机拓荒;她光着脚,提着油漆桶爬到山坡上刷大标语。在常减压车间的一次事故中,她被气浪弹出很远……

就这样,她再次从最基层的岗位,一步步干起,历任东方红炼油厂技术员、技术科副科长、科长、副总工程师、副厂长。1983年,45岁的吴仪成为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副经理、党委书记。

1988年,50岁的吴仪成为北京市副市长,正式步入政坛。

从那时开始,这个上过两个大学,两次从基层奋斗成功的女政治家,开始拥有更广阔的舞台。

企业家转身副市长

1986年,北京燕山石化各分厂的厂长接到了一份民意测评表。

测评表来自中组部,测评的内容是,吴仪如果出任政府领导人,可以分管的领域。

据说,在她可能分管的领域,除了她擅长的工业,在科技、公安、文教等的选项上,分厂厂长们都打了勾。除了农业,他们开玩笑说,“谁让她分不清韭菜和小麦、玉米和高粱呀,否则农业她也能管”。

这份民意测评表,可以看出同事们对吴仪工作能力的认可。

1988年初,吴仪被提名为北京市副市长候选人,并在差额选举中当选副市长,分管工业和外贸。如果说26年石化系统的工作经验,使得吴仪在工业管理上已经驾轻就熟,外贸则是她面临的较新的领域。

在担任副市长的头一年,吴仪就住在北京市市政府大楼三层的办公室中。有报道说,当时她给自己订下了第一年不出国、不休假的纪律。

在副市长位置上的成绩,很快给吴仪带来了政坛上的第一次擢升。1991年,吴仪出任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担任副部长的第一年,她就出使美国,临危受命担任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中方代表。这也是她第一次出面解决国家的棘手问题。

对外谈判专家

1991年,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前,中方团长突然患病,刚出任外经贸部副部长4个月的吴仪,临危受命替补上阵。

由于当时美国人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强势和国内保护现状,此次谈判的任务极其艰巨。但正是在此次赴美谈判中,一段精彩的对话广为流传,吴仪在外交场合强硬、机智的形象跃然而出。

谈判开始时,颇为傲慢的美方代表先声夺人,“我们是在跟小偷谈判”。

吴仪立时回应:“我们是在和强盗谈判,请看你们博物馆的展品,有多少是从中国抢来的。”

新华社时政记者车玉明曾多次随吴仪出访。在他印象中,在吴仪出席的外交和新闻会上,时常会有一些刁钻的问题被提出,“我们从来不为她捏把汗,就等她做出精彩的回答”。

1992年1月17日,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终于有了结果,吴仪代表中国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吴仪因此一战成名。舆论认为,吴仪领导的中国代表团的谈判技巧是谈判成功的重要因素。

有理有据而毫不示弱的吴仪,也最终赢得了对手的尊重。美国前贸易代表查琳•巴舍夫斯基曾这样评价吴仪:“如果有人要找一位中国的高官来赢得全世界对中国的信任,那个人就是吴仪。同时在中国,她能够在党内和政府内部都有很高的威信,她是一位极其坦率的国家利益的维护者。”

在国际问题上成功“灭火”后,吴仪被派往解决一个国内更棘手的问题―非典。

非典救火

2003年3月,新一届政府组成,吴仪当选国务院副总理。

几乎与此同时,非典开始在中国南方暴发,这种可以通过空气传染的疾病迅速在全国蔓延。

新一届政府成立18天后,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报,将中国列入非典疫区。

关键时刻,国务院紧急撤掉卫生部部长和北京市市长。4月23日,吴仪兼任新成立的国务院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总指挥,4月26日兼任卫生部部长。

由副总理兼任一部部长,此前并不多。人们对吴仪也抱有极大的信心。

早在4月9日,吴仪在中南海会见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和非典型肺炎专家组成员时,谈及非典疫情,没有使用卫生部原部长张文康在几天前国务院新闻会上对外界所说的“有效控制”一词,而是用了“有效遏制”。一字之差,务实的态度已然显现。

同时,吴仪以尊重科学的态度,向当时敢于发言的钟南山院士谦虚问计。钟南山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说,他当时向吴仪提出,应该整合北京的医疗力量,不能再各自为战。很快,各医疗部门被调动整合起来,卫生部开始每日公布感染病例,北京加快建设了小汤山医院,国务院加紧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SARS被正式列入传染病中。非典开始得到遏制。

两年之后,吴仪回忆自己临危受命的经过时说,“我已是60多岁的人啦,再让我重新去分管一个我不熟悉的领域,哎,我真的压力不小啊!不过,家宝同志当时告诉我说,‘没关系,你先帮我把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给抓好就行’。当时我就想,上就上吧。就这样,我挑起了遏制非典的重担。”

再战艾滋病

在成功遏制非典后,吴仪承担了另一种传染病的防治工作。2004年2月,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成立,吴仪担任主任。

艾滋病虽然不像非典那样传播迅猛,但此前,由于血站管理不善,艾滋病已经在河南等地有暴发趋势,如不及时控制,后果不堪设想。在主抓艾滋病防治之初,吴仪即有针对性地高调提出,要加强采供血机构管理,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和“血头”、“血霸”。

而早在工作委员会成立前,吴仪已经开始到各地走访,了解艾滋病防治现状。2003年12月份,两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见面了。在河南郑州的黄河迎宾馆,吴仪见到了一直在民间从事艾滋病防治的大夫高耀洁。

这名勇敢的妇产科大夫,因为揭露了河南艾滋病的真相―违规血站导致了输血传染―而一度被当地政府视为麻烦制造者。

一向希望从基层听到真实声音的吴仪,没有让当地政府的任何人陪同会见。当吴仪询问说,有教授认为静脉注射是我国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渠道时,高耀洁激动地说:“那是他们在骗你!”

回忆起与吴仪的会面,高耀洁说:“她比北方的乡村干部还容易接近。”

吴仪主动与高耀洁的会面,还为高耀洁带来了更大的空间。高耀洁说,后来河南一名省级领导也评价她为党、政府和人民做了好事。

最好的采访对象

为国家服务多年后,吴仪最终选择了彻底退出。

2007年12月24日,吴仪在出席中国国际商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宣布,她将在2008年两会后退下来,并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虽然在此前的中共十七大上,吴仪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已经发出明显的讯号,但是以这种方式宣布退职,还是出乎舆论的意外。在中国,官员的任免去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最敏感的话题,往往不到最后一刻,不通过权威的官方渠道,这样的信息很难发出。吴仪此举,被媒体解读为,“挑战了中国高官人事的神秘化”。

“她是很直爽的人,这么做符合她的个性。”在新华社时政记者车玉明眼中,吴仪的这一特立独行的举动,非常合理。

事实上,吴仪一贯真诚、坦率的风格,一直被记者视为最好的采访对象。

新华社曾负责外经贸部报道的记者张毅在1篇回忆文章中提到,1991年,吴仪担任外经贸部副部长不久,曾召集记者征求意见。“当我说起到经贸部采访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把记者当敌人时,吴仪插话说有这么严重吗?同意这个观点的举手。结果全场的记者都举起了手。这一场景对吴仪刺激很大。她当场作出了几项改进措施,并决定以后每3个月由她向记者吹一次风。”

对于国外记者,吴仪从不回避问题。她主持的新闻会,一定会留出时间让记者自由提问。

正是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吴仪与外国记者经典的对答,也帮助人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这位传奇的女性。

1992年8月,几名俄国记者对吴仪进行了连珠炮似的提问。

记者:英国有句话:女士们往前走。您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

吴仪:我正在往前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要做高官,而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很快,世界经济与科技也在飞速的发展,我必须往前走,才能不落后。

记者: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吴仪:一个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另一个是你们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记者:您是理想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

吴仪:我是现实主义者,国家强大,是实干出来的,不是空想出来的。

记者:我最后再提一个问题,如果您突然落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您首先选择什么?

吴仪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垦荒,为自己创造生存的条件。(本文部分信息来自新华社、凤凰周刊等媒体摘自:《京华时报》2008年3月18日 编辑:何乐)

乡村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范文5

关键词:新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存在问题,建议

根据中国民主建国会黔东南州委会落实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安排第二阶段工作要求,我参加了中国民主建国会黔东南州委会直属第一支部组织的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为主的调研小组,开展了“如何有效地推进黔东南州新农村医疗卫生建设”的调研活动。我们先后到鸭塘、龙场、万潮、旁海等乡(镇)卫生院与卫生院院长、业务骨干座谈,听取他们对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区农村的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的意见及建议。又与参合农户进行座谈,听取农户的意见及建议。

现对黔东南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以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部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不高,基金难以征收。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合作医疗政策缺乏了解、认识。首先对参加合作医疗表现积极的一般都是经常有人生病的家庭和今年享受了医疗补偿的家庭及其邻居。他们认为“新农合”政策就是好,而目前家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家庭却持反对态度,他们说今年一年都没有发生过打针吃药现象,明年就不想参合了;其次是壮年群体参合费收缴将会是一大难题,如有村民说他只交老人孩子的参合费,而不交自己的,究其原因是他本人身强力壮不生病,交了不起作用。再有就是低收入家庭医疗消费观念尚未建立,部分农户对政策不理解,仍处于等待观望状态,对这部分农民收缴参合费存在一定难度。

2、农民思想上依然存有侥幸的心理。部分农户的医疗保险意识不强,没有真正认识到合作医疗的意义,怕交了钱而不得病,钱被别人使用,心理上不平衡。用村民自己的话说“我交了钱而没有得病就要亏了,没啥意思”。

3、参保期限制了新生婴儿的享受,在参合费收缴后出生的婴儿因没有交今年的参合费就意味着新生儿出生的第一年得不到大病医疗保障,而新生儿患病的概率是比较高的。

4、参保农民期望值较高。对不予报销部分思想准备不足,造成部分人员不理解;对逐级转诊制,农民认为限制了自由选择医院的权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原则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大病(住院)”的同时,兼顾“小病(门诊)”。部分农民抱怨门诊报销封顶线太低而体会不到报销的优越性;对费用总额减去自费部分后再按比例报销不理解,农户认为既然政府给报销部分医疗费,为什么还要减去自费部分。

5、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有待进一步激活。论文参考,存在问题。由于各乡镇卫生院医疗环境相对较差,技术水平受到一定制约,而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医院的“转诊证明”具有很强的责任性,医务人员不能对患者提出的转诊要求给予满意答复,部分患者家属不理解,从而对合作医疗政策产生了不满情绪。

6、医院认为:次均费用太低,造成患者不能治愈就得出院,然后再住院治疗,造成重复检查,反而增加了患者负担,由于没有治愈出院,药效不能持续,治疗效果不佳,造成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技术产生怀疑。

二、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如下建议

1、通过报销实例,用事实说话,使其帮助我们宣传“新农合”政策,让农民切实感觉到合作医疗的好处。清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针对大病而设,根本原则就是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要抓住宣传对象做到有的放矢。农民是新农合医疗的主体,对政策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这一制度的推行效果。如仅把统一制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提纲》等资料发放到农民的手中,但由于农民生活环境和条件有限,能认真阅读和理解的农民没有多少。我们必须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如利用赶场天在大街上进行宣传、在村宣传栏上举办特刊、组织医务人员进村给农民检查身体、举办“新农合”知识竞赛等,让农民真正吃透上级政策,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3、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让农民就近就医。一是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建设,逐步配套必要的医疗卫生设备,合理优化农村卫生资源。二是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对目前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投入不足,药品周转资金短缺状况,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积极立项,争取资金,有针对性地加大投入,改善医疗条件。三是加大医务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县、乡、村卫生机构纵向业务合作,采取上级医疗单位派员帮教,到上级医院跟班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重病不出县”,尽量减少农民医疗费用负担,用优质低廉的医疗服务使农民受益,不断提高农民的满意度。

4、合理调整补偿标准,更大线度让利于民。一是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补偿标准,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二是适当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分级报销比例,实行二次补偿。积极探索大额为主,兼顾小额费用补偿方式,尽可能大病大补,小病小补,提高农民的参合积极性。三是逐步降低药品价格。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在定点医院设立明白药房、放心药房、平价药房,尽量使医院药价与市场同价。

5、取消次均费用限制,应控制费用总额,由医院根据患者病情掌握费用支出,大病费用高些,小病费用低些。论文参考,存在问题。论文参考,存在问题。全年费用不超出控制总额即可。论文参考,存在问题。论文参考,存在问题。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疾病象毒蔓一样危害我们的身体,我们应该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论文参考,存在问题。有句俗话说的好:治标更要治本,我认为,只有做好防病工作,农民才能更好的安居乐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只有做好防病工作,才能真正的减轻农民的疾苦;只有做好防病工作,才能解脱新农合入不敷出的困境,只有防病才能消灭疾病,这应该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郁葱。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体制试点问题与对策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20卷第07期

2、吕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明年将基本覆盖全国《中国医院院长》2007年18期

3、汤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社区医学杂志》2007年9X期

4、陈竺部长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情况《健康大视野:医术人生》2007年10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51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