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20311

【导言】此例“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最新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第一篇】

有一种爱被世人所赞颂,有一种爱可以让人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温热。它像火红的太阳,像黑夜里的油灯,像冬天里的毛衣。它如同山间的溪水,一点一滴的细流汇成潺潺的溪流,这——就是母爱。家住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社区汪屋组的侯威,虽然出生没多久就被自己的亲生母亲遗弃,但是十几年来,他却一直从祖母廖目芝那里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他的生命也因廖目芝的照顾而得到了延续。

廖目芝,女,1924年出生,现居住在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社区汪屋组,中年丧偶的她,目前和儿子汪定四、孙子侯威住在一起,她已年近九旬,却依旧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天生智力残疾、全身瘫痪的孙子,虽然生活艰苦,但她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廖目芝老人膝下只有一个儿子汪定四,出生于1959年9月,1996年3月与同村的侯泽琴结婚,次年育有一子侯威,不幸的是,刚出生的侯威,就被确诊患有先天智力残疾并且全身瘫痪。所以汪定四夫妇在婚后不久就选择离婚,离婚后的侯泽琴抛弃了侯威独自离开,汪定四只好带着孩子回到了自己家,在婚姻不幸和儿子病重的双重打击下,汪定四整日精神恍惚,在生活上也仅仅只能自理了。因此,本该颐享天年的廖目芝,从74岁开始,又担负起了抚养孙子的重任,15年来,她以超乎寻常的毅力照顾着孙子的日常起居,她的事迹感动了左邻右舍。

照顾残疾的孙子很辛苦,更何况是一个当时已过七旬的古稀老人,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的家庭来说,最难的还是怎样才能努力赚钱给孙子治病。为了早日治好孙子的病,廖目芝70多岁的高龄,还要到附近的工厂去打工,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的工资,还得整天盘算着怎么给孙子多攒些。除了打工,廖目芝还要靠自己一个人种地,打粮食卖钱,而为了节省开支,这些年来她种地从来不用机器,也从来不打除草剂,全部依靠手工耕种,自己一个人拔草、一个人掰玉米,一个人骑着三轮车往回运粮食……为了省下哪怕是一块钱、一毛钱,廖目芝甚至都舍不得买菜买肉,每天就吃咸菜配饭,只有到了逢年过节,才会买点肉给孙子补一补。一边要打工挣钱,一边还要种地,所以在每年的农忙时节,廖目芝几乎把夜里的时间都用上了:每天凌晨两点就要到地里去拔草、料理庄稼,等到天快亮了再回来上班。沉重的负担,繁重的劳动,一个年轻人都未必吃得消,更何况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与此同时,身心俱惫的廖目芝,每天还要思量着孙子的医药费,精打细算着这个月能给孙子攒下多少钱……

由于侯威先天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廖目芝要比别人多花几倍的辛劳去照顾她的孙子,一开始家里买不起轮椅,小侯威只能坐在凳子上,他要去哪都得靠年迈的奶奶背他去,后来村里得知小侯威的情况,为他配备了一辆轮椅,这也减轻了廖奶奶的负担。每天早晨,廖目芝老人将侯威挪到床边的椅子上,中午再将他背到床上休息,下午再这样重复一次,日复一日,从未间断。如果说照顾孙子的吃喝拉撒,就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么每次把孙子带到城里去治病,更是让老人疲惫不堪,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小侯威都要定期去医院接受治疗,路途的艰辛不言而喻。为了让孙子的病情有所好转,她谨遵医嘱,常常跟孙子聊天,每天帮他按摩全身、擦洗身体,小侯威似乎也能感受到奶奶的爱,偶尔还能用笑容来回应奶奶,而孙子的一个笑容对廖目芝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安慰,是对她这么多年来,为孙子所做的一切的一种肯定,也是让廖目芝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也许一个微笑足以扫清廖目芝心中所有的阴霾。

廖目芝老人告诉我们,孙子从一出生就先天残疾,他的母亲也是因为孩子残疾,才选择离婚抛弃了他们父子的,对于这一点,廖奶奶表示可以理解。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抛弃这个孩子,无论侯威的病情多么严重,多么复杂,哪怕一辈子生活都不能自理,廖目芝也始终没法割舍这一份亲情,她决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孙子饿死在路边。有人劝她,像她这样家庭困难照顾孙子又这么辛苦,可以选择把侯威送去福利院,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侯威也可以有专人照顾,可是每次听到村民邻里的好言相劝,她总是摇摇头说:“孙子是我的,这么多年他也习惯了呆在我身边,交给别人照顾我不放心。”就这样,廖目芝老人咬紧牙关,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酷夏寒冬。可是如今,年近九旬的她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年纪已经大了,怕自己百年归老之后,就没有人来照顾她的孙子了。每次说到这些,坚强的老人就会忍不住落泪,那无助的眼神总是让人倍感心酸。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第二篇】

白成吉是陕西省凤县国家税务局一名普通的税务干部。从一九八七年到二OO三年的十七年间,他用自己的爱心情怀,精心照料一位孤苦伶仃的聋哑老人白祥岁,被当地乡亲群众亲切的称为“义务孝子”。

十七年来,为了照顾老人白祥岁的生活,白成吉付出的人力、精力和财力难以计算,但他始终无怨无悔,矢志不渝,他之所以要这样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为了把中华民族古老的“幼之幼以及吾之幼、老之老以及吾之老”的传统美德永久的发扬广大。

“树要根好、人要心好”

白祥岁老人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孤寡老人,家住陕西省凤县南星镇留风关村三组,与白成吉的家相距不远。老人自幼聋哑,无妻无子,精神差于常人。多年来,生活一直由他的远房兄弟牟志有照管,虽然清贫半生,但衣食温饱,尚可度日。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六日,在一次特大的交通事故中,牟志有全家不幸遇难,同车的白成吉也被摔成了重伤。面对这突来的厄运,白祥岁这位垂暮之年的老人生活问题随即陷入了困境,成为全村父老乡亲惦念的一件大事。

白成吉在住院期间,回想着自己刚刚经历的人世间生死的严酷现实,也在心里思考着白祥岁老人生活的解决办法。

“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我不能眼看着让老人受罪!”出院以后,白成吉把决心照顾白祥岁老人的想法告诉了妻子詹志华,得到了妻子的赞同和支持。从此以后,白成吉一家就这样义无反顾的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担。

“十七年如一日无微不至”

多年来,白成吉一家逐渐养成一种习惯:无论多忙,每天都会有一人去老人的住处转一圈,看一看柴米油盐的使用情况、摸一摸老人的炕头冷暖;无论多忙,妻子詹志华每周都要为老人换洗一身衣服、每月拆洗一次被褥,逢年过节早早就把老人接过来,和他们一起吃团圆饭、共度节日。

老人的三亩责任地,一直由白成吉一家帮助作务。每到大忙时节,由于他白天上班、工作繁忙,两家十多亩地的收种只能放在晚上和假日的间隙来干。尽管他和妻子紧干慢干,仍然总是落在别人的后面。好几个夏收,由于他们先收老人的,后收自家的,仅仅迟了一天半天,就使他家几亩地的好麦子眼巴巴看着被雨淋坏。

多年以来,为了照顾好老人,白成吉全家的生活极为俭朴。一年四季,很少到市场去买菜,除了过年过节与老人一起吃一些时令细菜以外,平日里吃的都是他们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空闲地种植的蔬菜。多年来,白成吉同志除了整年整日身着税务制服以外,从未买过一件时兴的衣裳。一九九四年大女儿考进四川铁路卫生学校后,他除了定期给女儿寄去基本生活费,很少给她零花钱。但是,对于白祥岁老人的生活,他们却十分慷慨,仅每年为他承担的各种花费就不下千元。

对于老人的头疼脑热,他和妻子更为牵挂。一九九三年五月,由于天气渐热,老人身体尚未适应。有一天,老人在山坡上转悠时,突然栽倒在地,不醒人事。得知情况后,白成吉同志立即和妻子赶去,趴在老人身旁,给老人敷冷水、掐人中,使老人苏醒了过来。然后他们用车子把老人拉回家里,请来了医生,经过吃药、打针,精心伺候,才使老人慢慢恢复正常。

“不是儿子胜似儿子”

岁月匆匆,十七个年头一晃就过去了。已过花甲之年的白祥岁老人,在白成吉一家的精心照顾下,幸福的安度着晚年。二OO三年秋天,白祥岁老人年迈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终于卧床不起。面对老人的病情,白成吉把老人送进了医院,住院期间,他们夫妻俩每天不分昼夜地守在床前,为老人送水喂饭、接屎倒尿。由于老人的神志已经昏迷,经常把屎尿拉在衣裤和床上,他们从未嫌弃,不厌其烦的为老人换洗弄脏的衣裳。这样的情景,就连同病室的人,都感动的称他们夫妻俩真是老人的“孝顺儿女”。

老人去世以后,白成吉为了安顿好老人的后事,亲自为老人买回了上等的棺木,考虑老人一生饱经沧桑,他特意选准了阳面山坡的地方修了墓地,请来了村上干部和乡亲群众一起为老人办了丧事。而老人的所有家产,他没拿一根木棍,都原封未动地缴给了村上。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第三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师生的精神文明素养为目的,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师生的行为重点,以“推荐身边好人,比学高尚品行”为主题,广泛发动全校师生推荐身边好人,学习身边好人,在全校形成追求高尚道德品行的社会风尚,提高全体师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参选范围和标准条件

1、参选范围:全校学生和全体教职工。凡一贯模范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感人道德事迹、群众赞誉、社会形象好的个人均可参选。

2、标准条件: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种类型,具体标准如下:

(1)助人为乐类:长期主动无私地帮助他人,坚持帮助无血缘关系的老幼病弱、鳏寡孤独以及其他困难群众;对遭遇不幸或遭受灾害者奉献爱心,努力帮助排忧解难;积极参加捐资助学、扶残助残、公共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赢得群众高度赞誉。

(2)见义勇为类:未成年人要“见义智为”;教职工在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挺身而出,设法进行保护和援救;勇于同正在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义务协助追捕犯罪嫌疑人或提供重要线索,为侦破特大案件作出贡献;在抢险救灾中,奋力排除险情,保护国家、集体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

(3)诚实守信类:具有强烈的诚信意识,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严格自律、履行承诺;从事教学和服务工作坚持优质规范,享有高度信誉;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待人,实心做事,即使遇到困难,仍坚持信守承诺。

(4)敬业奉献类: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提高服务质量、劳动效率等方面贡献突出;干一行、爱一行,长期在艰苦条件下尽职尽责、默默奉献;恪守职业规范,办事公道、服务优质,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5)孝老爱亲类:模范践行家庭美德,孝敬父母,长期悉心照料体弱病残的老人,使他们享受人生幸福;关爱子女,夫妻和睦,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家庭生活温馨和谐;在家人亲属有伤病、残疾等困难情况下,做到不离不弃,守护相助,患难与共,事迹感人,群众颂扬。

三、方法步骤

推荐评选活动坚持师生为主体原则,使推荐评选过程成为师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1.宣传发动。制定下发活动方案,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橱窗等阵地和手段,广泛宣传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目的要求、标准条件等,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社会舆论氛围。

2.基层推荐。各科室、各年级组要广泛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通过召开民主推荐会,采取书面推荐、口头推荐等形式,积极发动师生发现推举身边好人好事。以年级和行政后勤为单位,各推荐1—3名候选人(每个类型只能推荐1人),推荐身边好人需填写推荐表,并附1000字的好人事迹材料(用纪实性语言,不要空话套话,一律用第三人称),提供2寸标准照片及生活照片(有电子版)。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将事迹材料及照片发至邮箱:。

3.公示投票。身边好人候选人将在校内进行公示,接受师生评议、监督。

4.综合审定。学校成立身边好人评选组。每季度最后一个月评选组根据候选人的事迹材料,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评选“一中身边好人”3-5名并予以表彰。

5.向上推荐。在学校评选的基础上,对事迹典型的师生向县文明委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的好人评选。

四、表彰奖励

凡被评为学校好人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好人评选活动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各科室、各年级组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将评选活动作为提升师生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抓实抓细。对填报人的报名表、事迹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先进人物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典型性。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第四篇】

**,女,汉族,出生于1953年6月,**市**县**镇**村村民。

35岁时,**丈夫因心脏病去世,两个孩子还小,公公患脑血管病,婆婆患类风湿病,手指、脚趾严重变形,2人均生活不能自理,长期需要照顾。**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与婆婆一起生活,一步不离、精心照顾,从未跟老人顶多嘴,红过脸,不管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给老人洗衣做饭。为了给公婆看病、供孩子上学,她欠了不少债务,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面对如此生活窘境,她不管有多苦多累,总是一个人默默地付出,没有向任何人诉苦、抱怨过。30年来,**从未放弃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她用那并不厚实的肩膀、强撑起了一个在风雨飘摇的家,用执着和坚韧、勤劳与善良度过了一个个难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老爱亲的美德。如今**已年过花甲,他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人的关爱丝毫没有改变。每天清晨6点,依旧能看到**为家操劳的身影。

用孝心和坚强撑起一个家

**,女,汉族,出生于1953年6月,**县**镇**村村民。

今年68岁的**,是**县**镇**人,每天清晨6点,她就开始忙碌了。30年来,为了照顾年迈的公婆,拉扯两个孩子,她用那并不厚实的肩膀、用一片孝心和一份坚强撑起了一个在风雨中飘摇的家。

以前,**有着七口人的大家庭,后来各种不幸,只剩下她和一双儿女。在她儿子不到10岁的时候,年仅43岁的爱人因为患有心脏病不幸去世,35岁的**撑起了家庭的重担。失去家庭主心骨对她心理造成巨大的打击,可她只把苦水咽到心里,面对一双刚懂事的儿女,她选择了坚强活下去。

当时的生产生活条件普遍不好,家里条件也很差,公公婆婆又年迈,公公患有脑血管病,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因为体弱和多年的类风湿病,手指和脚趾关节已严重变形,别说干活,就连照顾自己都是问题,生活不能够自理。为了撑起这个家,刚刚13岁的女儿,小学没读完,就回家里务农,这样一来,照顾一大家子人的吃喝拉撒全都落在了她和女儿的身上。她家地少,每年收入不多,但也是全家的唯一经济来源,她每年都整出一小块地种杂粮,来解决一家人的糊口问题,家里大小事务就靠她一个人起早贪黑地务农扶持。

为了给公婆看病、供孩子上学,她欠下了乡亲们不少债务,她在这样的苦日子里煎熬着、打拼着。公婆由于没有走出失去唯一一个儿子的痛苦和疾病的折磨,脾气大变,时刻要求她陪伴在身边。她每天除了按时做饭,还不厌其烦地扶公婆坐起、躺下,坐起、再躺下,天气好的时候,将他们扶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忙活到很晚才能休息。俗话说“久病无孝子”,但她不管多苦多累,总是默默地付出,从未向亲戚邻居诉苦、抱怨过。

屋漏偏逢连阴雨。不幸的是,在爱人去世后的第二、第三个年头,**的公公婆婆也相继因病去世。一次次的打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面对孩子懂事的面孔,她又一次次坚强地站起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悲痛,继续为这个家日夜操劳着,她始终没有放弃这个曾经人口兴旺的大家庭,没有拖累乡里乡亲,更没有放弃供孩子上学的信心和希望。

失去亲人的巨大打击接踵而来,2014年,唯一的女儿因脑出血不幸身亡,这让**心力交瘁。2017年11月,她因心脏供血不足和肺栓塞在**心脑血管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医院多次下病危通知,出院后,医生嘱咐她千万不能劳累,要定期检查。至今她仍然在吃药治疗。

苦尽甘来,30年过去了,如今儿子儿媳参加了工作,2018年10月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孙女。每天清晨,依旧能看到**忙碌的身影,以及时不时传来的爽朗笑声,她对一切都充满信心,继续为这个家操劳着。

孝老爱亲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男,汉族,出生于1979年1月,**市**县**村人,**小学教师。

从教23年的XXX,年龄较小的时候,他就知道端汤送药,侍奉母亲。在他十五岁时,父亲病危辞世,他就休学照顾母亲,打理果园。2016年,母亲病情加剧,他四处借钱,带母亲到处寻诊问药,足迹遍及省内许多大医院。2017年,母亲手术失败,卧床不起,为了方便照顾,他将母亲带至身边,悉心照料,但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学校的工作兢兢业业,一刻也不可懈怠;母亲的一日三餐、熬汤喂药、吃喝拉撒都要他一人操劳。久病的母亲,褥疮严重,他费尽周折打听并买到褥疮垫,在他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的褥疮痊愈。母亲卧床数年,他总是这样腾挪翻身、洗衣做饭、端屎倒尿、推出推进、聊天解闷。他从不喊累、不叫苦、不抱怨,他的默默付出,赢得周围人群和社会人士的广泛称赞。闲暇时,他喜欢用文字表达生活,写出的《果农卖果难上难》网上点击量58万,偶尔制作小手工艺品,成为学校小有名气的手工制作艺人。

他2014年荣获**县“师德标兵”称号。

“XXX是孝子。”一提到**老师,认识不认识的人,因了这句话,就有了同一的话题,娓娓而谈。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三个字就成了十里八乡臧否儿女的标尺。

**,男,**市**县**村人,**小学教师。无论是工作,或者家庭,都因他而为人称赞。从教23年,多次受到学校表彰奖励,2014年获**县“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家庭中,“孝子”是群众的口碑。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并传承着传统孝文化的故事。

孝敬父母,想他们之想

XXX自小家贫,兄弟姐妹五人,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虽然他排行老五,但是用父母的话说“他醒事早”,从小就似乎懂得孝敬父母、爱怜兄姊。小小年纪,遇到节假日,他便帮父母做做家务,或者下地干活。父母从小小的他身上看到了家庭的希望。1995年父亲病危,老人辛苦一生,噙着泪花,总是不舍:一则老伴常年患病,药不离口;一则小儿尙小,未有家室。重病在身的父亲,总是一万个不放心。此情此景,年仅十五的小XXX,强打精神,安慰父亲:“爸,你不是常说男大十五脱父子,我都十五啦,你放心养病,还有哥哥姐姐帮衬,我能照顾好你和妈妈的。”回天乏术,抑或一语成谶,父亲还是离他而去,但是小小年纪的他,总归是给了父亲些许的安慰。父亲的辞世,使他承担起他承担不起的重担。他唯一的选择便是休学回家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双眼垂泪:“苦了我儿!”家庭的变故并未使他颓废,相反更激发了他的雄心。

孝敬父母,忧他们之忧

父亲去世后,母亲和其他人一样靠果园谋生。本就孱弱多病的身体,风里来雨里去,艰辛备至。他揪心母亲,隔三差五总要回家看看母亲。节假日,一头扎进果园帮母亲料理农事。他心里琢磨自己多干一点母亲就可以少干一点,吃苦受累,只要母亲幸福,自己吃点苦受点累,心里也坦然了。然而,天意弄人,2017年,母亲还是被病魔击倒了,需要手术治疗,难以让人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是,手术失败,母亲无论如何再也站不起来了,余生只能躺在床上。悲痛不已的他,不能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含着泪把母亲接回家里。本已雪上加霜的他,要工作,要照料母亲,要料理果园,即便钢铁之躯,恐也难以承受,但是他依然艰辛备至的承受着。只要母亲的病痛不再发展,不在遭罪,他就心满意足了。母亲一躺不起,时间一长,身上的褥疮越来越厉害,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到处寻医问药,偏方验方,弄了一大堆,总不见好。母亲疼痛不已,倔强的她,心疼儿子,母亲皱眉咬牙忍者,实在疼痛,轻轻呻吟几声。他到处打听,皇天不负,褥疮垫效果较好,他赶紧上网购买。看着母亲的褥疮一天天好起来,他如释重负的长出一口气。当人们称赞他时,他只是附和着笑笑,他心里清楚,只要心里有母亲,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一次他回到家,看到母亲身下的粪便,他心里不是滋味,他默默地给母亲清理干净。他看着母亲的泪花,心里盘算这不是办法。于是她把母亲带到自己身边,只要自己在,就不让母亲遭罪。X老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儿子,只有三岁的孩子都知道给奶奶洗袜子。母亲带到学校,方便照顾,但**老师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学校的工作兢兢业业,一刻也不可懈怠;母亲的一日三餐、熬汤喂药、吃喝拉撒都要他一人操劳。2017年,天不作美,气候持续高温,健康的人尚且受不了,何况久卧病床的母亲。为了使母亲度过酷暑,四十多天的暑假,偌大的校园除她和母亲一个人也没有,校园静的可怕,但他在孤寂中还是坚持下来。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X老师颠覆着人们的“三观”。母亲卧床数年,他总是这样腾挪翻身、洗衣做饭、端屎倒尿、推出推进、聊天解闷。不管任何时候看见,他都是笑呵呵的照料瘫痪的母亲,他明白困难再大,也不能把坏心情带给母亲,一方面影响母亲的病情,一方面自己的辛苦就会前功尽弃。

孝敬父母,做他们所做

X老师的故事感染感染着周围的人。就连学校的学生都被感动着,他们用稚嫩的话说:“X老师真好!”他的言行给学生们演绎着生命至情,小小年纪的学生都知道孝敬老人、尊敬老师、关爱同学,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工作中,X老师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他是学校后勤主任兼学生食堂管理员,几百号人吃饭丝毫马虎不得。食堂的事情,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虽然众口难调,却也有条有理,师生称心。当人们谈及他的故事,他都谦逊地笑着说:“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禽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父母一生不易,生儿育女,历尽艰辛,为人儿女理当尽心尽力。”“咱是教师,为人师表,学生都看着咱呢。”朴素的语言,折射的是X老师的良知,他不仅侍母勤勉,且育人唯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X老师能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何尝不是用言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尝不是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国家添砖加瓦?

孝老爱亲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女,汉族,出生于1944年2月,小学文化程度,**县**镇**村村民。

1974年**回到**村,在自己已经生有一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收养了出生不到70天生来瘫痪的儿子**,至今已照顾50年。**由于生来智障自己无法吃饭,他的一日三餐都靠**亲手喂饭,并且每日给他梳洗,同时,由于**无法移动,大小便无力,**时刻注意定时帮助他上厕所,每月4次定期擦拭身体,多年以来,**的胳膊在她的精心照顾下,现在已经可以做简单的动作,同时还能自己简单的进食。1972年**丈夫身患肝癌,患病期间,呕吐不止。她每日为丈夫擦拭身体2次,定期给他换衣服,丈夫行动不便,她又在床前伺候他大小便,从未让丈夫身着湿衣,丈夫身患重病5个多月,她尽心服侍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丈夫去逝后,迫于巨大的经济压力,1991年**选择了再婚,婚后**又承担起照顾年幼继子的重任,直到其成年结婚,现在的自己面临着年迈且患有腿疾,丈夫生病而丧失劳动能力,儿子离异孙子无人照顾的困境,她靠传统手工,供养俩孙子上学,可谓尽心竭力。但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小孙子因一场车祸住进了医院,**尽心照顾小孙子,钱不够了,她四处奔走筹钱,小孙子哪疼了,她必定第一个冲上前去询问,没日没夜照顾了2个多月。这种不是亲人却胜似至亲的爱,赢得了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

村里的楷模,家里的脊梁

**,女,1944年2月出生,小学文化程度,**镇**村村民,1957年任**市粮村兰家塔村大队长、妇女主任26年。2012年被评为**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牵头计划,成为全村“典范”

担任村大队长、妇女主任期间,**牺牲小我,顾全大局,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她牵头计划,逐门逐户走访群众,改变妇女思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全村的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她积极发动全村妇女投身农业生产,为村上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带领妇女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为当时村上争取粮食3000多公斤,同时,**改变传统种植,带头发展养兔场,为村发展开阔了思路,她积极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身体力行践行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用自己的言行宣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成为全村效仿的榜样。

一针一线,“穿”出幸福生活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坚持自力更生,对美好生活充满着无限向往,依靠自己的精致手工,为整个家撑起了一方天地。她擅长传统手工制作,利用农闲时间制作老虎枕头、手工鞋垫、老式布鞋等,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带头剪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传承传统艺术,带领村民向美好生活前进,累计制作老虎枕头3000余个,老式布鞋8000余双,鞋垫600余双,依靠制作手工赚钱,建起了自住的3间窑洞。与此同时,**主动给村上姐妹们现场指导手工制作及传统剪纸,把自己的手工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们。在她的帮助和带动下,村里向上向美的人多了,群众更加坚信依靠自己辛勤劳动能过上好日子。**在平凡的生活中彰显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她的带动下,全村游手好闲、斗殴的不良风气逐渐改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8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