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范文5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范文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一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主题,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虑,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体现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首先,要在学懂上下功夫。“懂”是前提。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努力把每一点都领会深、领会透,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深刻领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其次,要在弄通上下功夫。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最后,要在做实上下功夫。。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2
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十三届一次全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立起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旗帜,提供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科学指导。作为基层单位,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关键要在“深学”和“实干”上狠下功夫,确保将新思想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深学就是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学就是要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全面深入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概括了这一重大思想的基本内容,深学就是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要义,防止一知半解现象的发生。深学就是要抓常抓长、坚持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实干,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具体工作中去,以此为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在实干中自觉践行。实干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和“质量强国”思想,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建筑业装配化、信息化、标准化、绿色化、设计施工一体化,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和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行动,着力解决工程质量安全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实干就是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建筑业要走可持续道路,就必须发展好绿色建筑。根据《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 〔2013〕1号)…等文件精神,加大绿色建筑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对绿色建材的引入、进场、使用、检验等环节严格把关,强化绿色建材的监督管理工作。实干就是要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建筑业发展要求,以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及制度体系,为我市建筑业健康发展夯实基础。实干就是要坚持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精神,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营造建筑业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我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精神,多思多想、融会贯通、与时俱进、学以致用,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应用,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定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方向,充分体现了矢志不渝的政治定力;深刻阐明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刻阐明了“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深刻阐明了“推进什么样的改革、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推进改革”的根本动力,充分体现了敢于担当的勇气韬略;深刻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保证,充分体现了自我革命的忧患意识。
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关键的是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标看齐、真抓实干,着眼事业发展选准用顺管好干部,坚持不懈夯实固牢基层基础,大力重才聚才用才,从严从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各方面。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经党中央批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已经面向海内外出版发行。这部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两个大局”、推进“两个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连同第一、二卷,集中反映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发展脉络、主要内容,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系统、最鲜活的原著原典。
研读这部重要著作,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感受深切的是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蕴含其中的精髓要义、思想风范,最为鲜明的是人民至上、崇高信仰、历史自觉、问题导向、斗争精神、天下情怀。这几个方面贯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大国外交的全过程,贯通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各方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
人民至上,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开创历史伟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真挚感情和强烈责任感的人民领袖,无论是在基层、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都始终把人民挂在心头、念在心里。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刻体会到“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人民至上是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也是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从这个意义上,这一思想的实质就是“人民至上论”“人民幸福论”。
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执政兴邦的根本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无论是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还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都对人民利益尽心尽责,对百姓冷暖念兹在兹,彰显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真挚情怀。
把一切依靠人民作为创造历史伟业的根本动力源泉。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归根结底都是人民创造的。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鲜明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时代的奋斗进程中,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取得决定性进展,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能够成功应对,疫情防控斗争能够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就是因为我们党真心尊崇人民、真诚相信人民、真正依靠人民,凝聚起澎湃向前、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崇高信仰,就是心有所信、行有所向,矢志不移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政治灵魂、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激励人们矢志奋斗的不竭动力。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切感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标识和政治底色,这一思想通篇闪耀着理想的光芒、真理的力量,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远大抱负。
这种矢志不渝的崇高信仰,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笃信坚守,坚定不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指引中国穿破黑暗、迎来光明、创造辉煌的指路明灯。2018年,我们党隆重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表重要讲话,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仰信念,展现党和人民志不改、道不变的意志决心。坚守本原才能信之弥坚,发展创新才能行稳致远。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创造,不仅感受到真理在手、大道在我的浩然正气,而且感受到挺立潮头、引领时代的蓬勃朝气;不仅感受到对马克思主义的洞察和升华,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在当代中国的相互激荡。这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富有理论定力、实践伟力、时代魅力的根源所在。
这种矢志不渝的崇高信仰,体现在对方向道路的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革命理想高于天。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的高扬和坚守,是贯穿党的创新理论的一条红线。在党的十九大后新进两委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勇于把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几年来,我们党紧紧围绕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新气象,着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开启了改革开放再出发新征程,打开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出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中国人民的“四个自信”更加笃定昂扬。
历史自觉,就是深刻洞察“两个大局”,牢牢掌握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主动性。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不断认识把握历史规律,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自觉在历史潮流中认清方位、明确方向、把握主动。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切感到这一思想始终站在历史活动实践主体的高度,汲取中华五千多年文明赋予的深沉历史积淀和历史智慧,蕴含着对强党之路、强国之路、复兴之路的深刻认知,彰显着深邃的历史观照、深厚的历史情怀、强烈的历史担当。
这是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自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的创新理论中具有引领作用、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命题。这一命题深入洞察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及其背后的历史规律,深刻阐明当今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彰显了我们党传承中华文明、投身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找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这几年,国际国内形势深入演变,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深谋远虑,鲜明指出要胸怀“两个大局”,将其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进一步揭示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所经历的历史进程。在“两个大局”交织奔涌的历史洪流中,只要坚定目标信心、科学识变应变,就一定能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历史跃升。
这是勇于自我革命、以百年风华正茂引领千秋伟业的高度自觉。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踏遍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反复叮嘱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必须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向全党全国人民鲜明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从光荣历史中走来的党,更是自觉担当历史责任、矢志完成历史使命的党。可以说,以铁的意志、铁的纪律推进党的革命性锻造,持续革新国家的面貌、社会的面貌,是对9100多万党员、14亿中国人民的责任,也是对无数革命先辈、民族先驱、古圣先贤的历史交代。正因为坚持这样的自觉和担当,我们推进“两个革命”的意志不可动摇,步伐永不停歇。
问题导向,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在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中砥砺前行。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事业发展的磨刀石。新时代的开创、新思想的产生,本身就是在扎根现实土壤、回应实践需求、回答时代课题中实现的。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切感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由实践检验的科学态度,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科学方法,感到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为我们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迎难而上破解问题树立了光辉典范。
问题导向体现为求真务实、实践第一的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无论是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论断,还是作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无论是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政策方略,还是要求在制度建设上补短板、强弱项,都来自于对“实事”清醒而全面的认识,对“求是”坚定而执着的追求,对“变”与“不变”的精准把握,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唯实务实的思想品格和直面矛盾的政治勇气。正是在“实践—认识—实践”持续深化的过程中,在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党的创新理论彰显出巨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
问题导向体现为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为官避事平生耻,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决坚毅的党性和人民性,以“为党和国家长远计、为子孙后代万世谋”的责任担当,推进一系列大事要事,攻克一系列难题难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纠“四风”、刮骨疗毒反腐败,啃下贫中之贫“硬骨头”,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知行合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真抓实干,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党就一定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创造更多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伟大业绩。
斗争精神,就是把握事物本质、增强斗争意识,以自觉的斗争实践打开新天地、夺取新胜利。斗争是事物发展和实践创新的实现形式,体现着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就是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适应社会发展、矛盾运动的内在趋势和要求,主动作为推动事业前进跃升。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切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实践进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洞悉,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自觉运用,深切感到深沉厚重的忧患意识、风雨不动的战略定力、顽强不屈的斗争意志。
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保持政治清醒、应对风险挑战。我们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从“进京赶考”“跳出历史周期率”,到防范重蹈苏东剧变覆辙,再到警惕“四种危险”“四大考验”,我们党始终保持对危险风险的忧患警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历史辩证法,揭示了斗争的客观现实性、历史必然性,是对全党的谆谆告诫、对全体人民的深刻警醒。
以英勇无畏的斗争姿态战胜艰难险阻、磨砺精神意志。建党近百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就是与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不懈斗争的历史,就是在斗争中锤炼钢铁意志、升华民族精神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上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重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为全党指明了斗争的方向方法,而且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发扬斗争精神,就是敢于挺身而出、迎难而上,骨头要硬、本领要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斗争精神体现在战时、也体现在平时,要以奋发有为、拼搏奋斗的姿态立足岗位、干事创业,众志成城守护和创造美好生活。
天下情怀,就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作为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有着协和万邦、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胸襟和情怀。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世界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普遍愿望,新时代中国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新作为、新担当。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切感到对世界大势的深刻洞察、对人类命运的真诚关切,深切感到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党大国领袖,以为人类谋发展、为世界谋大同的高远境界,创造性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时代之变。当今世界正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愈演愈烈,霸权思维、霸凌行径变本加厉,气候变化、战乱恐袭、饥荒疫情等风险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秉持“天下一家”的情怀,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的鲜明立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美好愿景,汇聚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这些重要理念,传承发扬了中华文明“天下大同”的思想精华,超越了一些人奉行的零和博弈和对抗性思维,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
以合作共赢增进人类福祉、惠及世界人民。当有的国家热衷于退群、关门、建墙的时候,中国高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旗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拓展自贸区建设、完善外商投资法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国际场合鲜明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欢迎搭乘中国发展快车”,“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等等。在全球抗疫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推动国际合作,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倡议,中国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帮助,为携手抗击疫情作出了中国贡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功、必修课。要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领会精髓要义,紧密联系实际,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把握和推进新时代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精心组织理论宣传普及,深化理论研究阐释,讲清楚科学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创新开展对外传播,更好传递中国理念、中国声音。要提高政治能力、强化政治担当,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投身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5
制度是治理的基础,治理是制度的具体现实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发展起来的优秀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与根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是在制度推动下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社会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具体部署,明确了“中国之治”的根基,提供了“中国之治”的具体方案。深刻理解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党面临的重大课题。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始终不忘我们从哪里出发,要向哪里去,在惊涛骇浪中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
不断强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力量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担当起引领、设计、组织责任,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贯穿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过程。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将这一思想武器贯彻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方方面面。必须明确聚焦重点,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深入理解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深刻内涵,明确把握重要任务要求,科学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并努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治理效能,全面贯彻到重点任务和重点任务的要求之中。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制度建设的目标要求,推进各方面制度从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向更加完备、更加巩固、更加优越转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更加巩固、优越性更加彰显。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新时代惟改革创新者进,惟改革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中国制度完善的动力之源。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制度建设的要求,既维护现有制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根据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需要,适时调整完善现有制度尤其是国家急需的各种制度,不断满足社会发展
的新期待;必须坚持制度与治理的有机统一。制度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必须与治理有机结合才能展现其生命力,这是我国制度建设的重点所在、关键所在,我国现今的制度体系就是治理与制度长期结合长期探索的经验总结。实现制度与治理有机统一,进而有效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并倒逼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图强的时间表,已进入至关重要的“下半程”。新时代,全党上下必须众志成城,牢牢把握时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发展我国的制度优势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