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主义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多边主义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多边主义心得体会【第一篇】
维护多边主义是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当务之急。在单边主义抬头、对立对抗风险上升的国际环境中,人们尤其需要看到逆风中奋力前进的正向力量。
近期,从新老8位联合国大会主席就加强多边主义专门进行对话,到慕尼黑安全会议以“倡导国际合作,维护多边主义”为主题展开讨论,到欧洲六国领导人呼吁促进多边主义,再到中、法就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发表联合声明,以及法、德最近提议建立“多边主义联盟”,都是国际社会面对单边主义妄动的积极行动。这些正义言行向世界传递出明确信号:多边主义仍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基石,国际社会支持多边主义的声音仍是主导力量,世界比以往更加需要多边主义。
“加强多边主义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义务。”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当选后即明确表示这一态度。的确,多边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然要求,是最符合各国人民利益的必由之路。多边主义是阳关道。坚持多边主义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应如何做的问题。单边主义是独木桥。一意孤行走单边主义道路,罔顾共同利益,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不会有大前景。
当前,坚持多边主义的关键在于维护好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好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体系,维护好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这些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多边主义体系,是国际社会在长期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世事变迁,人们期待更高质量的多边主义,期待多边主义孕育更多和平发展成果,这就必然要求对现有多边主义体系进行改革。但这种改革不是要推倒重来或另起炉灶,而是要循序渐进、与时俱进。要始终坚守多边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即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商量着办,要按大家同意的规矩办,要兼顾各国利益和关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呼吁共建“新多边主义”时,提醒人们考虑全球经济实力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的现实,正是与时俱进的一种思考。
中国始终坚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始终支持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始终坚定奉行多边主义。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初心不改。无论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是多边主义基本原则的体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和平发展,推动合作共赢,讲求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既弘扬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又丰富了多边主义的内涵和实践。“事实证明,中国是多边主义最为重要的支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中国作用的高度评价,代表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看法。
放眼未来,国际合作的前景、全球性挑战的出路、人类社会的未来,无不取决于对多边主义精神的弘扬。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才是各国当有的抉择,这是通往和平繁荣的共同未来的人间正道。
多边主义心得体会【第二篇】
在《形势与政策》的课上,我初步了解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现况。中国展开全方位外交,活跃于世界舞台,国际社会进一步把目光投向中国,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稳定上升。可我觉得,在中国快速崛起的同时,将要面临的是更多的挑战。一句话,中国还不够强,中国还需要更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们容易看到的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升。几次金融危机中国始终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应对,不仅利于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有积极的影响。国际社会对此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可以说,中国让世界有了战胜危机的信心。仅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中国已深入国际,有着牵动世界格局的能力。
可是,看到下面的话,我有了更深层次的想法。温总理在美国访问时说:“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可以用一个乘除法解释,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就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大问题除以13亿就是一个小问题。”中国GDP居世界第三,占世界经济总量%,接近美国的1/30;但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16,仍然排在全球100多位。“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但中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为%,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屈指可数。另一方面,虽然中国一直坚持和谐社会的理念,世界对中国威胁的担忧也已经有所减弱,但“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等新的论调仍不断出现。
显然,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面对路上的风风雨雨,我相信中国能坦然度过。但我不想仅仅看着中国一路走过,我想我总能做到些什么,国家也许需要我!
那些什么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话我也不想说了,觉得太虚。现在我是做不了什么,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路是要一步一步走的,把现在做好就行了吧!中国在稳步迈进,我也要一步一步往前走。
中国需要更强,我们需要更努力!
多边主义心得体会【第三篇】
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虽然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资源环境上却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上升。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大规模进口国外资源和大气污染的加剧又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
通过观看这次的视频后,我认为造成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国内保证率低。比如: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国内保证率低,开采成本高、品位差。近年来由于国内矿产资源消费大幅度上升,矿产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目前铁矿石、氧化铝、石油、铜矿资源平均有50%依赖进口。由此,这几年也实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政策。
第二,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一次能源自给率虽然占90%以上,但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近70%。
第三,国际上要求我国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压力明显增加。我国对国外资源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全球资源需求总量上升。
第四,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客观上推动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快速成长。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和国际化在快速发展。在此阶段,正是能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污染程度明显增加的阶段。
面临现在的环境与资源形势,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在产业政策上。应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序发展替代能源。
在投资政策上。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节约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信贷政策上。建立健全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在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上。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完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促进资源的节约和高效使用。
在行政手段方面。实行节能降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继续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
在法律手段和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把环境保护真正纳入法治化轨道,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
多边主义心得体会【第四篇】
提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涵盖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和治理等诸方面,我们需从问题导向、工作总基调、全球治理和政治保障等方面思考“破局”之策。
“变”:世界主要力量的历史变迁
从历史发展轨迹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反映了世界主要力量的历史变迁。分别阐述了美国1945年以来的影响力变迁,英国及欧洲工业革命以来的影响力变迁,中国1840年以来的力量变迁。
美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从其全球影响力轨迹来看,呈现波浪式起伏形态。1945年,影响力达到高点;1970年代初,影响力跌到低点;1990年代,影响力再次达到高点;2001年以后,影响力持续走低。目前,对外坚持美国优先,“退群成风”,角色退位,导致全球治理失序。对内未能处理好本地化与全球化关系,科技和资本力量进行全球布局攫取大量红利,而传统制造业及工人遭抛弃;民粹兴起,传统政治格局受到挑战。
英国及欧洲。欧洲从13世纪末14世纪初开始文艺复兴,随后进入大航海、殖民扩张、宗教改革、民族国家崛起等阶段,特别是随着启蒙运动在欧洲的普及,欧洲呈现出资产阶级国家形态。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英国工业生产、全球贸易和殖民模式的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和欧洲的影响力达到巅峰。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遭到重创。目前,英国和欧洲在全球治理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但整体影响力呈下降趋势。
中国。1840年之前,中国经济实力长期处于全球第一位置;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建设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在联合国、G20等存量上完善国际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增量上优化治理体系,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
“局”:世界主要力量的博弈
从力量对比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局”,反映了世界主要力量尤其是中美力量的博弈。
中美力量。经济实力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连续多年对全球经济贡献超过30%,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科技实力方面,近年来中国科技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既有量子通信、空间技术、北斗导航等战略性科技,也有高铁、移动支付、网络购物、共享单车等应用型科技,对全球科技格局和治理模式产生深刻影响。治理能力方面,中国用1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用2个月左右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而美国,截止到8月24日,累计确诊病例569万,是中国累计数的63倍,死亡病例17万多,是中国的37倍。
世界其他重要力量。从东盟、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来看,全球经济发展重心从大西洋两岸向太平洋两岸转移,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司正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破局”:大变局的中国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为此,我们可从问题导向、工作总基调、全球治理和政治保障四个方面“破局”。
从问题导向来讲,须打好三大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专门研究打好三大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
从工作总基调来讲,须坚持稳中求进。既包括当前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工作,落实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的“六保”任务,也包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包括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从全球治理来讲,须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将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条件,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形成。
从政治保障来讲,须加强政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鲜明强调“四个意识”“两个维护”,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正因为全党上下团结一心、步调一致,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我们更需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有效整合国内各种力量和资源,高质量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
多边主义心得体会【第五篇】
2021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肆虐,全球仍难摆脱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愈演愈烈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使全球化遭遇挫折,国际社会正在经历开放与封闭、包容与排外、合作与对抗的激烈交锋。1月25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强调,解决好这个时代面临的课题,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要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坚持协商合作,坚持与时俱进。这一重要讲话重申了中国对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承诺,提振了国际社会对坚持多边主义的信心,也为应对当前的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开放包容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的基础
当前,全球大多数国家与地区经济持续低迷不振,技术封锁、贸易保护、经济脱钩等逆全球化言行在某些国家不断抬头。实践雄辩地证明,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发展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是各国人民的普遍追求。在全球化时代,人为割裂经济联系,搞封闭孤立、赢者通吃是一条注定走不通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各国只有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才能引导世界经济早日走出低谷,恢复活力。经济上的开放要依托思想上的包容。只有推动不同民族、种族、宗教、政体之间不断增进包容,开阔视野,才能使各国在相互学习中增强自身发展水平,为各国间互鉴互信贡献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全球化时代,傲慢和偏见是人类交往过程中最大的无知与障碍。人类的思想与文明因包容互鉴才有前进的动力。只有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互学互鉴的包容精神,才能避免“文明冲突”和冷战思维,实现人类共同价值的和谐。
遵规守制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的保障
一个有秩序的世界离不开对法治的追求与建设。国际社会由于全球化所形成的相互依赖,国际法基于良法和善治的目的,在经济、安全、文化、生态等不同的层面对国家的行为进行着规范与完善。二战以来,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国际事务中被普遍地崇尚与遵行,其基本原则为:一是遵守国家间交往的基本准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国际法基本准则。二是信守国际承诺。多边协议一旦达成就对所有参与制度的行为体具有同等的约束力,各国均有责任与义务维护协议的严肃性和法治的尊严。
践行多边主义,最根本的是要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信守共同商定的国际协议。杜绝将毁约和“退群”作为谈判的工具筹码,杜绝通过使用霸权手段而非协商手段达成国际规则。大国更是要坚持原则,遵规守约,带头维护国际法治的尊严和效力。
协商合作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的原则
多边主义因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性问题而生,因此,国际规则的制定应由各国共同完成,全球治理应由各国共同参与,发展成果应由各国共同分享,这就决定了各国之间的协商合作是实现多边主义的根本原则。协商合作首先意味着平等,即国家不分大小贫弱都应尊重他国合理的利益与安全关切,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的权利,也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其次是公平。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治理议题上,各国都共同负有责任,但要正视历史责任的存在,尊重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差异,重视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责任的划定上要秉持公平原则,根据各自能力、考虑各国国情。再次是协商。即对于分歧摩擦,坐下来平等坦诚沟通,以对话代替对抗。
协商合作是新中国外交最鲜明的风格之一。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与周边国家确立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平等协商、灵活务实的典范。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与冷战思维,毛泽东指出,世界上的事就是要商量商量。国内的事就要国内人民自己解决,国际间的事就要大家商量解决,不能由两个大国来决定。21世纪之初,中国即提倡全面贯彻多边主义的合作发展精神,各国之间应“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和平共处,协商合作”。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以协商取代胁迫,以多赢共赢取代赢者通吃,相互照顾彼此关切,这是中国倡导与践行的多边主义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追求。
创新发展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的动力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层出不穷,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问题突出。习近平主席强调,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是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
多边主义的创新发展首先要依托全球治理方式的创新。当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人类全球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大考,暴露了现行多边机制对全球性重大危机准备不足,缺乏合作和团结互助。国际社会亟须以创新方式思考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2020年,面对疫情大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中欧班列横贯亚欧大陆,通向欧洲20余个国家、90多个城市,用全年开行中欧班列12400列和发送集装箱万标箱的骄人成绩,有力支援了沿线国家和地区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等各项工作,为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其次要依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疫情之下,各国普遍面临经济长期下行压力,搞封闭脱钩犹如饮鸩止渴,各国只有维护公平贸易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贸易体制,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才是纾困全球经济的最佳药方。面对“逆全球化”潮流,中国加速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7个经济特区和21个自贸区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新雁阵。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完成标志着中国推进国际经济合作达到新高度。再次要依托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科技创新通过多边合作实现共享、流动和重新组合,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打造发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的创新共同体,促进各国创新协同发展及合作应对挑战,使各国人民在多边合作中共享全球化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