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主题教育支部调研成果报告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55679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主题教育支部调研成果报告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主题教育支部调研成果报告1

为更好、顺利、有序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布点、选点规划尤为重要。我区对新农村建设选点布点调研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各乡镇分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进行座谈,对调研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着重强调要认真领会区委李书记在全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找准切入点,摸透实情,认真梳理;区新村办组织工作人员下到各个乡镇进行座谈、在调研方法上,采取邀请已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村干部、正在实施的村干部、打算申报新农村建设的村干部、参与新农村项目建设的技工能人、部分村民、乡镇干部进行座谈,面对面交流,听取各方面意见,经仔细梳理,现将新农村建设选点布点的有关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区区情概况

区位于市中心,国土面积平方公里,现辖5个乡镇、6个街道,共有89个行政村、36个城市社区、3个农村社区、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12万人,924个村小组,从20xx年至20xx年,已有106个村点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工程,今年有33个村点正在有序逐项建设之中。

二、调研中反映的主要情况和问题

1、关于申报村点户数的问题

1对于村点户数较少的村能否申报、列点

有不少自然村户数只有十多户、二十多户,但群众积极性非常高,但由于修路,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投入高,可能造成资金缺口大,农民难以负担的问题,一般难以列点,如能联合周边小村,捆绑周边大村一起实施,在申报、验收时不仅只以户数、自然村区域来区分,看实际效果更有利于工作。

2对于村点户数较多的村如何确定点数,投入、帮扶的问题

有的自然村户数较多,比如70-90户的,只确定一个点则资金偏少,而对于几百户的大村,如点数确定得多受指标有限难以平衡,确定得太少投入不足难以见效果,能否对大村集中性整治加大投入,规划应综合考虑,帮扶上组建综合工作组,避免挂点单位多,难以划分责任区,形成推诿、拖拉现象,挂点单位抽调人员集中办公。

2、关于农民筹资投劳问题

按照“九步法”工作要求,农民户均筹资20xx元,有的村点村级基础较好,有实力,农户筹资可否根据实际情况少筹些,但有的村村级基础薄弱,几无投入,农户筹资可否依据实际情况多筹些。

3、关于村委会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问题

有的村点能选出负责任、会做事的理事会,但有的村点理事会作用难以发挥,村委会干部要积极介入新农村建设,但在承包改水、改厕等工程项目能否避开相关利益人,以利于把好工程质量关。

4、关于资金拨付问题

每个村点按照省拨、市区配套共拨付16万元资金,我区是“资金跟着项目走,资金随进度拨付”,先施工后验收再拨款,但实施项目时工作全面铺开,所需资金多、急,能否加快资金拨付。

5、关于建立预报点制度或提前实施问题

有的'村点整治任务重,拆迁量大、工作量大,从年初确立后再施工,如遇上半年雨水多难以施工,就会影响工作进程,能否建立预报点制度,或在选点布点前提前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

三、关于新农村建设选点布点的几点建议

1、适当放宽户数的选择条件

由于户数少的村庄依据其实际情况,基础较好的,群众积极性高,尤其是地理位置特殊的加以考虑,适当放宽条件。

2、对大村、集中连片村的投入要倾斜

对于户数多的村庄根据其实际情况,做好整体规划,要提升品位,综合协调并加大投入,在确定点数、投入资金、派驻帮扶单位。

主题教育支部调研成果报告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给人民的生活与健康带来了许多问题。单从环境角度来看,我国人民为不断恶化的环境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有资料表明,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健康和非健康损失的总和每年就有10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经济的5AA8%,而越来越多的人也因为水质受到污染染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天台县的水质同样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因为水体受到污染,患环境疾病的人数逐年增加,包括支气管炎、癌症、糖尿病等。我们经过数据整合统计得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治理水质污染需要靠群众与政府共同的努力。

调查对象:始丰溪和处在始丰溪下游且靠近天台县南工业区的蟹渚村的井水。

工作方式:问卷调查、走访居民

关键字:经济水污染始丰溪蟹渚村环境疾病群众政府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其研究与建议

一、母亲河——始丰溪的“烦恼”。

始丰溪是流经天台县的唯一一条大河,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在始丰溪的沿岸建立起来,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使昔日清澈的溪水变得浑浊并且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藻类在水中肆意的生长着。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话“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洗衣灌溉,80年代水质变坏,90年代鱼虾绝代”。为了了解群众对始丰溪水质污染的看法,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收回的18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显示:90%的人认为现在始丰溪受到了严重的污染,56、7%的人认为工农业废水是始丰溪水质污染的源头。甚至有23、3%的居民想过因为始丰溪的水质污染而搬离。因为天台处于始丰溪的上游,且始丰溪流经多个县,因此天台县对其环境的治理和管理对始丰溪的水质有着决定性作用。从福溪街道城建工作人员的口中我们得知,南工业园区建在蟹渚村也就是天台县的边缘(始丰溪流经天台县河段的下游)对整个天台来说污染已经相应地减少,但是从长远角度看,这样的管理态度放松了对该地方环保措施的监管与处理,可能出现不考虑环境而一味追求经济的发展的现象。

水质污染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建议:

原因:环境属于公共物品,外部性强,无法内部化,因此人们考虑问题时不会较多的从环境来考虑。环境问题的”肇事者”往往不唯一,这也给政府管理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建议:

1、应向居民和企业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同时依情况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2、通过民主制度的建设,政府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并增强法律的完善程度和执行力。

3、对于举报不良环境问题的居民依情况给与适当的奖励。

4、完善农村的环境卫生设施,强化居民的环保意识。

二、蟹渚村村民“何去何从”?

地理位置在天台县的边缘且处在始丰溪下游的蟹渚村深受水污染的迫害。全村未安装自来水,以井水为生。近年来村子里的耕地被政府征收用于南工业园区的厂房建设。工厂废水的排放使井水受到了一定的污染,住在工厂旁边的居民更因为难闻的气味而不敢把窗户打开。如今在蟹渚村的上游兴办了一个煤场,井水开始变得浑浊,许多村民都不敢再继续饮用井水。在村子几里外的一处泉水成了村民的饮水源,但是由于较少的泉水量与高取水成本,饮水成了该村村民的一大难题。据了解,村民也到法院告过煤场的状,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许多村民反映有隐情存在,群众为此意见很大,对煤场很是不满。

建议:对于蟹渚村,当地政府应尽快建立自来水供水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当地政府因除了要加大环境对南工业区的环境治理外,应该介入对煤厂的'调查,给群众一个合理的说法。

三、煤场怎么可以一年多不验收?

位于蟹渚村上游的煤场到现在还能一直存在也是一个问题。从我们上次对环保局书记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个工厂批准生产前要经过环评与验收,环评与验收相隔的最长时间不能超过3个月。但是蟹渚村旁的那个煤厂从环评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了而还未验收,具体的情况环保局的人也没说清楚,只是说他们将对煤厂进行验收,验收不通过的话将责令其停办。但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问题,煤厂试生产期的延长足以说明这一点。

建议:环保部门要做好对煤场的验收,不应该继续往下拖。对于煤厂试生产期不明原因的提高政府应介入调查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对违法行为要给与打击。

四、村干部内讧,百姓利益放何处?

煤厂对蟹渚村造成的饮水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村子里未安装自来水。从一位老村干部那我们了解到现在蟹渚村的干部分成两派,由于双方意见不统一而造成自来水体系迟迟未建立。党员未发展的问题使得书记那边处于垄断地位,有些干部不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些都造成了蟹渚村建设的落后。

建议:农村党员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农村党员人数较少,如果党员的动机不纯势必会给整个村带来不好的一面,也会增加其他优秀人才进入党组织的难度。因此上级部门要加强在农村群众入党方面的领导与监督作用,杜绝垄断现象的发生。在村干部的选举上要制定完善的政策,使选举更加合法合理,选出的干部更能代表群众的意向。

五、身体健康受威胁,疾病人数增加。

蟹渚村现在有五个年龄在50岁以下的人患了癌症,有三个人得了支气管炎,还有好几个糖尿病患者。据了解,这些得病人数与几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增加。

建议:

1、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做好环境治理工作,给村民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2、村干部要深入了解群众,对于患病家庭应给予一定的补助。

主题教育支部调研成果报告3

暑期三下乡是一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成员以志愿者的形式深入农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体验基层民众生活,调研基层社会现状。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以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同时更多的为基层群众服务。自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校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的号召,予以高度重视,并取得一系列成果。今年3月,共青团西南财经大学委员会实践部就我校三下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需求专题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问在校同学等方式,了解了同学们对三下乡的需求,并就下一步如何促进西财三下乡更好地开展和社会实践平台的构建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具体报告如下:

一、调查问卷分析基本情况

通过收集整理并归纳调查问卷数据,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此次需求调研所反映的情况:

(一)关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面向全校发放,共计调查125人,其中男生44人,女生81人;教师3人,学生122人;学生中,大一同学101人,大二同学14人,大三同学6人,研三1人。虽然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为无三下乡经历的大一同学,对这项活动的了解相对较少。但根据问卷结果显示,大家对三下乡活动的热情普遍较高,94%的被调查对象都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参加该活动,其中更有42%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

(二)关于实地调研时间

关于暑期三下乡实地调研的时间,从我们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10%的同学选择一个星期以下,78%选择为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剩下12%则选择两个星期以上。由此得出,大部分同学在时间问题上更倾向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在这样一个相对合理的时间段内,调研队伍既可以从容地安排各项事宜进程,又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占用大家的暑期时间,从而保证参与积极性。

(三)关于参与活动目的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能够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科学的生活观念在广大农村传播,紧密结合他们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和生活观念的宣讲活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西财学子希望从这个活动中收获和体验很多。大家普遍希望能够借三下乡服务社会、了解社会现实、提升自身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分别有%、%、84%、%的同学选择。

相比较而言,增加学分和争取评优评先占比例较低,说明大家并不是完全带着功利心去做三下乡这个活动,而是真正想从中提升自己,服务社会并收获成长。

但关于三下乡与评优的问题,71%的被调查对象表示认同“三下乡”活动与学分及评优评先相挂钩,他们中大多数人认为这将会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在进行社会实践经历成长的同时,获得实质性的奖励和认可。但也有部分参与调查者持反对意见,认为奖励制度违背了三下乡的实质和出发点,这类活动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尤其是在我们这种财经类院校。结合上一题的分析,同学们希望在服务社会、了解社会现实、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样看来,三下乡与学分及评优评先相挂钩一定程度上只是社会实践的助推剂,它不是必然,但却对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四)关于指导老师

在指导老师的问题上,赞同指导老师有必要随队指导调研的占84%。指导老师可以为实践队员提供各种帮助,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有32%的同学选择了心理辅导、%选择了联系实践基地,参与团队重大决策的有49%,立项、结项书等文件的指导占%。联系实践基地这一选项比重较高反映了大家对三下乡的理解还存在误区:

为了让大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全方位锻炼、更加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学校和老师原则上不为大家联系实践单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选定的实践主题主动联系相关单位,也可以通过学院、学校的社会实践工作组了解往年相关团队的实践地信息,还可以通过一些亲戚朋友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锻炼自己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指导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联系实践基地的方法与方向,但具体操作还是要靠学生自己。

(五)关于培训

在三下乡实地调研之前,对实践队伍进行相关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大家普遍希望学校能提供一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安全方面,准备工作方面,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故及处理,与当地政府、人员的沟通技巧还有关于怎样调查、需要怎样融入当地文化特色,甚至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些指导有其必要性,而且据了解学校也一直都在组织相关培训。但无论如何,实践活动总是会出现防不胜防的情况,关键要看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锻炼。

总的来说,我校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展情况良好,宣传、立项、结项、评比等环节均取得可观成绩,同学们的参与热情总体较高。但活动中还存在许多细节问题亟待解决,我们仍需投入精力去完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二、存在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措施,我们共收到以下六方面问题:

(一)前期宣传方面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宣传不到位,仅有少数高年级同学对“三下乡”活动非常了解,而多数大一同学对该活动尽管有较高的关注度,其了解也仅限于学姐学长的简单描述;二是对“三下乡”活动整体概念的宣传把握不足。多数同学对“三下乡”的了解仅限于一个或少数几个环节,且主要集中在实践活动部分,缺少对流程的整体把握,不利于整个“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和总结;三是宣传对象分布不均匀。尽管宣传途径很广,但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对“三下乡”信息的掌握程度差异度依然很大。目前还没有一种途径能够将活动较全面的覆盖全校学生。

(二)开展深度方面

一是“三下乡”活动持续时间有待延长。多数同学认为“三下乡”的项目适合安排在一至两个星期,而现有活动多仅仅持续一星期左右。行程安排过于紧张,不利于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财经专业优势不明显。实践活动本应是将知识运用于行动中的过程,而在“三下乡”活动中,有些项目不易与财经知识结合,因而无法将所学转化为社会成果并展示出来;三是成果转化与社会效应不足。多数团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成果仍停留在理论方面,并没有实际应用于社会,没有达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应有的社会效应。

(三)活动形式方面

一是活动不务实。为了扩大影响,在评审中取得更好成绩,有些同学片面追求活动的书面材料及媒体效益等,而忽略了在过程中对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二是“三下乡”活动与学分及评优评先相结合导致的功利性。一些同学为获取加分而参与,不仅减少了收获,也挤占了其他希望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同学的名额;三是活动的形式上约束过多。导致学生过多关注于活动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实践本身意义的追求。

(四)指导老师方面

一是指导老师无法随队进行指导。有些导师带领多支队伍,工作繁重,不能够一一随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并予以指导,难以帮助团队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二是选择的导师无法有效契合主题。现在的团队在选择指导老师时多是选择与团队较熟悉的老师,虽然减少了磨合时间,但对团队所做项目方面的专业知识可能帮助不大;三是导师的作用不够明确。导师在引导团队调研方向、进行组织协调、帮助决策、经验分享和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体现,不能较好的将团队的实践活动引导至更高层次。

(五)体系流程完善方面

一是我校“三下乡”的培训体系尚不完备。我校现有的宣传体系难以使学生既全面又细致的了解“三下乡”活动。在实践准备(心理,当地情况)、实践过程中的技巧及注意事项(安全,沟通,突发事故处理)及理论准备(调研方法,公文写作,答辩培训)等方面缺乏针对性培训指导;二是缺乏一个中介(如实践基地)进行长期实践。现有的时间周期短、实践地点随机选取的模式使很多队伍更多的是做做表面功夫,不能把那些真正有突出社会效应的活动做大做强。三是个人及小型团队参加活动困难较多。个人和小型团队在找实践单位和指导老师时比较困难,学校和学院的大型队伍又难以将其全部合并,导致一些人失去参加“三下乡”活动的机会。

(六)评优机制方面

一是透明度不够。在“三下乡”活动中,项目评审及评比表彰的标准没有公示,评比的操作没有完全的透明化,因而有些同学对结果仍有质疑;三是答辩环节略显形式化。在整个评优过程中,答辩这一环节通过选手当场作答,比书面形式更能检验其实践项目是否保质保量地完成。但现有的答辩较为简略,不能使选手充分阐述自己实践所得,使评审更加客观。

三、整改措施

针对同学们在问卷及访谈中提出的问题及需求,在今年的三下乡工作中,我们将更加认真务实,改进并完善我们的工作,切实组织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真正做到做事实,为学生服务。为此,要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宣传促关注

一是丰富宣传形式。通过举办宣讲会,散发传单,张贴海报,在校报、手机报、校园网上宣传、印发往年《秋实》刊物等形式,让学生多渠道了解我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延伸活动传播广度。二是充实宣传内容。除了宣传“三下乡”活动的简介,还将举办经验交流会,分享往年“三下乡”活动中的经历及经验,使宣传内容活泼生动,增强活动吸引力,加深活动宣传深度。三是改进宣传方式。鼓励各学院加强对“三下乡”活动的宣传,争取能让各辅导老师在各班级进行宣传,扩大宣传普及面。

(二)加强培训促了解

一是加强培训针对性。分门别类地进行培训,组织关于安全、技能、心理辅导等各个方面的培训,促使学生在活动前就树立安全、交流等意识。二是加强培训实用性。举行关于报告等文书书写技能的培训,关于实地考察注意事项的培训,关于答辩环节的相关培训,以及关于安全防范措施的培训等,以使学生在活动中能更好地应对各类问题与挑战。

培训作为本次“三下乡”活动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旨在增进学生对三下乡活动的进一步了解,使其在应对问题时胸有成竹。

(三)发挥导师作用促进展

一是加强指导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与互动。在每队配置一名指导老师的基础上,指导老师随队进行指导,随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体验,共同成长。二是发挥指导老师的组织协调引导功能,协助团队确定调研方向,带领团队合作共进,参与重大决策,进行活动总结、经验分享,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等。针对在调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在材料、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并且给学生施加一定压力,督促活动的不断进展,让指导老师在团队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发挥指导老师的沟通功能。在团队与政府、企业进行必要的交流时,指导老师能凭借更为丰富的阅历,带领学生与企业、政府等进行更为有效的沟通与协商,从而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四是优化指导老师配置。经过项目的一轮筛选后,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重新分配相应的指导老师,从而尽量使每个团队都有适合自己的指导老师。

(四)加强院校联系促合作

一是各有分工,同中有异。针对“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从大处着手,撰写策划,进行整体的宣传、培训与评比;各学院针对各自的情况及特点,执行策划,并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宣传、培训。二是互相配合,异中有同。各学院配合学校进行“三下乡”活动的宣传、招募、评比等工作;学校认真听取各学院的意见,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学校与各学院共同努力,办好“三下乡”活动。

(五)完善结项评比促务实

一是坚持“三下乡”活动与学分及评优评先相结合。对参与“三下乡”活动的学生给予学分或者评优评先的奖励,认可其在活动中的努力与付出,激发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热情与积极性。二是加强审查力度。在评比中认真核实各支队伍活动过程及成果的真实性,审查员将认真仔细阅读各支队伍所报送的材料,对材料进行一一甄别,并对抄袭、作假的队伍做出严肃处理,以减少各参赛队伍弄虚作假、浑水摸鱼的几率。三是完善答辩环节。加长答辩时间,让各支队伍能较为充分地展示实践成果,更加注重活动内容本身而不是单单看答辩形式,方便评委做出更为公正的评选;规范答辩会形式,对答辩会的规则、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与说明。四是加强评审的公正力度。加强审核力度,评委将根据各支参赛队伍的材料对其活动参与的真实性进行一一核实。完善评选过程,让每只参选队伍都有充分时间展示自己,从而让评委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同时还将由老师及学生共同担任评委,避免仅有老师担任评委的片面性。关注后续进展,对各支参选队伍活动的影响、后续的活动进行考核。通过这三个方面,使最后的评选更为公正。

(六)体系建设促规范

一是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组织编写工作手册、操作指南等文件,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方面面做出相应的规定,形成具有西南财经大学特色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体系。二是完善结项与评比。一方面延长结项书上交的截止日期,给予各个团队必要的讨论时间,另一方面规范结项书的书写,进行相应的培训,并对结项书进行认真的核查;同时建立公平公正的评比机制,使评比过程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规范资金的使用。规定资金使用范围,对资金分配做出明确的规定,建立一套完整的报账体系。

(七)精简队伍促质量

一是严格进行一轮筛选,加强对各个团队一轮筛选审核力度,鼓励各个团队的主题贴近现实,贴近社会,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并且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二是控制团队数量。通过对团队数量的控制,提高团队的质量,从而能够加强对各支团队的管理,更为有效地分配指导老师,提高社会实践效率。

(八)完善后续工作促反思

一是坚持编写《秋实》刊物,对“三下乡”活动进行整体的回顾与思考,选择优秀的通讯稿发表,为以后参与“三下乡”活动的学生提供参考与借鉴。二是组织内部的工作反思。在“三下乡”活动结束后,分析反思整个活动中出现的不足与问题,并将回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请他们指出问题。整理各类反思总结,确定今后工作的重点与目标。

通过分析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需求调研的结果,我们更加明确了我校广大师生对活动的需求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及时发现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校团委实践部将按照学校和师生群体的要求,秉承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精神,在三下乡活动已取得一定成绩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其影响力,努力为西南财经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完善和社会实践平台的构建打造新亮点。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0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