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文化主题教育调研报告【最新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21031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文化主题教育调研报告【最新8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文化主题教育调研报告【第一篇】

为贯彻实践科学发展,围绕“实施统筹新战略,激发资源新优势,建设和谐**”这个活动主题,我们就如何加快城乡文化教育均衡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调研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文化教育发展现状

(一)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文化建设主要以乡镇、行政村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充实文化队伍,丰富文化活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据了解,自20xx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投入1500余万元),在6个乡建成了文体站,在112个行政村建成了文化室,组建了50余支农牧民业余文艺演出团体。自20xx年起,我县实施了农牧民健身工程,为21个行政村新修了篮球场,为22个行政村购买安装了健身器材。20xx年,**县还实施了“农家书屋”、“东风工程”两大惠民工程。自治区首批“东风工程”出版物共为我县赠送了党报党刊1342份、图书16553册。截止目前,县财政已连续出资新建了11个“农家书屋”,很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同时,为把文化阵地拓展到乡村、到农户,我县发挥文化部门指导作用,帮助12个行政村新组建了村级业余文艺演出队,进一步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20xx年以来我县已放映电影2500余场次;开展“送图书下乡“工作,两年来共发放图书近4000册,并建设了12个服务点,对乡镇图书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开展“文化六进”,组织20多名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农村辅导群众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76场。

(二)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5所,幼儿园22所(公办21所),其中,中学14所,完全小学11所,教学点34个。在校生11869人,其中小学7262人, 初中2944人,高中1663人;教职工1188人,其中专任教师937人;幼儿园22所,其中公办21所;乡、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07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以上。历年中高考成绩、内初内高录取率均在地区前例。县幼儿园为民汉合园、混合编班的幼儿园,乡村幼儿园均为“双语”幼儿园,学前教育覆盖面已达70%以上,少数民族适龄学前儿童入园率达57%。自20xx年以来,我县先后招聘了245名教师,其中人才交流70人,县财政招聘175人;提前退休了338人。20xx年以来,我县先后争取建设资金达3079万元,分别实施了“边境县农牧区学校改造项目”、“寄宿制学校改造项目”、“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项目工程。20xx年,我县全年总投资达到3017万元,新建校舍13876平方米,修缮学校围墙5000米,并按“国标”配备了各类教学仪器设备。

二、城乡文化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虽然在城乡教育、文化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工作中还是存在着薄弱环节的。从总体上看,城乡教育、文化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城乡文化发展方面:

1、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薄弱。在加依勒玛乡加依勒玛村和村民座谈时,我们了解到,当前,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人是农村文化队伍中的积极分子,以致农村文化能人匮乏。留守在家中的妇女和老人承担着农牧业生产的重任,参与基层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较难调动。这一问题在各乡镇都比较普遍。

2、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总量偏少。在县文体局调研时,干部们反映,尽管县委、政府一直致力于培植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积极组织文化下乡活动,为农民放电影、演节目等,但与农牧区群众需求相比,在内容和数量上都比较有限。由于寻多乡村地处偏远,加之文化部门经费不足,使得农村文化相对贫乏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有效解决。

3、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库勒拜乡文体站调研时,有看书的村民反映,农村图书室、阅览室书籍存量总体较少,同时更新较慢,想看的书在文体站找不到。与县城相对繁荣的文化市场相比,农村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缺少与县城文化必要的交流平台,使得各自的文化优势无法实现充分共享,形成整体合力。

4、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纵观我县城乡文化发展,县城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多,而乡、村级文体办公设备呈现区域性对比上的不足,特别是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文化工作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有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城乡教育发展方面:

1、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发展相对不平衡。主要包括:一是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不科学不合理,50人以下的教学点37个在一定时期存在,农牧区个别学校教学靠支教老师维持正常的教学。二时按照“两基”要求, 学校的服务地理半径为3公里,农区乡中学学生在600人以上,山区牧区初中应达9个班,校均450人以上,但很难达到集中办学。三是高中规模较小,目前民汉高中每年招生只有600人,初中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升入高中学习。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哈语教师整体超编的情况下,汉族教师不足。全县教师整体分布不均衡,农牧区教师涌向县城的势头有增无减;学科专业搭配不合理,农牧区教师整体学历不高。引进新教师存在待遇保障等问题,难以留住人才;老教师经验丰富但年龄偏大,教师队伍没有活力。

3、教育管理体制落后,用人机制有待进一步激活。一是教职工管理不科学,导致部分教职工缺乏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存在着等退休现象。二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上有偏颇,事权与人权财权分离,责任不清,主体不明,学校花钱的事躲着走,有权的事争着要。三是学校内部管理缺乏激励机制,教职工竞争意识相对不强淡薄。目前优秀教师的流失、优秀学生的流失已成为影响教学质量、升学率的重要因素。

4、教育投入渠道单一,普及教育需要更多资金支持。普及教育需要的经费,主要靠政府投入为主,投入渠道单一。由于我们是欠发达地区,每年的资金投入与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之间仍然存在差距。时代的发展要求农牧区教育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也对各级学校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教育做为一项民生事业,目前民办教育尚未发挥出应有作用。

三、城乡文化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一)城乡文化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1、高度重视,积极创新机制

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已经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起了宣传、文化、广播电视、教育等多部门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协商平台和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个部门共建共享农村文化。但还缺乏资金保障机制,我们认为应建立起有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县、乡财政要统筹规划,不断提高用于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资金比例。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县、乡、村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等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农村文化事业。要实施乡镇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坚持平时检查和年终检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量化考评,考核的结果与奖惩挂钩,确保干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行政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乡文体站和村文化室的功能,保障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

2、多措并举,鼓励自办文化

通过财政支持和文化指导,帮助农民把各类文化组织发展起来,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近年来,我县已持续开展了文化“三下乡”工作,在城乡积极开展了“乡村百日广场文化”、“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文化六进”、“群众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体活动。20xx年以来,全县各乡镇的 “腰鼓队”、“秧歌队”等业余文艺演出队,在农村开展文体活动200余场,参与群众达到12万人次。20xx年底至20xx年初举行了两个月的“**县第九届群众文艺汇演”。在20xx-20xx年的自治区首届“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中,我县被评为“自治区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先进县(市、区)。”

从调研反映的情况看,广大群众特别是农牧区群众非常渴望展示本地特有的文化资源,让更多的城里人知道乡村文化的魅力。今后,我们将在文化活动中实现“双向互动”:一是下派文化力量进行试点,从节目编排到正式演出,对10-15个文化基础较好的村进行全程指导,在农闲时节和节假日,组织群众自编自演富有农村特色的文艺节目,吸引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积极展开财政支持,从演出道具到演出场地,对自办文化愿望强烈的村进行充实、配全。二是充分发挥群众智慧,邀请民间文化人士参加县上节目的编排,充当“导演”,参与到节目策划中来。通过双向互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文艺创作和演出热情,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进一步促进农牧区文明风尚的形成。

3、文化下乡,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今后我县将进一步探索城乡文化活动长效机制,借助文化下乡等载体,进一步满足城乡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一是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好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流动电影放映车、乡镇电影放映小分队的作用,开展电影放映工作,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多样化,努力做到灵活多样、行之有效。二是把经常化、小型化、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闲、节日,组织各类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编自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倡导农民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三是积极引导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为农村服务,强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及“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各级电台、电视台要把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作为主要任务,多播出受农民群众欢迎的精品栏目和节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在乡、村文化阵地增加农民群众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四是加大对各乡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的宣传和管理力度,调动农民学习新知识、新科技的热情,并将新科技应用于生产、生活,充分发挥“东风工程”免费发放的各类期刊、农村科技图书、音响资料的作用。新华书店也应当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农村读者购书读书提供优惠和方便条件。

4、强化监管,促进城乡文化健康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文化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坚持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二是发挥乡镇文化站的监督作用,整顿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三是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的管理,坚决打击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5、加强培训,建设乡土文化队伍

一是认真实施文化人才教育培训工程。采取送到文化院校进行深造、从县艺术团、文化馆派人到乡村办文化人才培训班等方式,对乡村文化干部进行业务培训。20xx年以来全县举办乡镇文化中心人员、文化市场管理执法人员和经营人员、业余文艺爱好者培训班等共14期,培训近400人次。计划今后两年举办相关文化培训30期,培训人数1000人次,有效提高业余文化爱好者参与活动能力。二是建立村(社区)文化辅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结合“送文化”下乡,对已经统计出来的560多名社会文艺骨干进行多渠道、深层次培训,为活跃乡村文化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对农村文化精英从事农村文化事业进行适当财政补贴,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充分发挥艺术团、文化馆专业艺术人员的优势,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指导培训。在20xx-20xx年已下乡指导农牧区文化活动100余次的基础上,今后两年指导活动次数要达到150场以上。五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扎根创业,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丰厚的土壤条件。

(二)城乡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1、巩固基础教育,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与水平

近年来,**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的重要途径,积极争取资金,修缮、新建校舍,过去低矮破旧的校舍已成为历史。今年,我县将进一步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年总投入预计将达到5500万元,新建校舍近2万平方米,砖混校舍占校舍面积的百分比由20xx年的33%上升到95%。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我们按照小学生就近入学、初中生相对集中的原则,对原有中学18所(含牧寄校),小学55所、教学点62个,进行布局调整,加大结构性合校及撤消教学点工作,先后撤销28个教学点,对10所学校进行民汉合校。今年,我们又委托**大学建筑设计院专家对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进行专题调研,制定了《**县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规划》,计划用2到3年时间将全县办学点由59个调整为24个,其中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4所,完全小学9所(含5所乡级寄宿制小学),教学点9个。通过布局调整,形成“县办中学、乡办小学、村办幼儿园”的新格局。

2、创新培养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我县教师队伍存在整体超编、结构性缺编的现状,我县将通过加大招聘、放宽出口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今年,我们又根据我县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整体规划,制定了《**县师资结构调整方案》,计划用2-3所时间对全县师资进行合理配置,并通过争取上级教师政策、加大专任教师招聘力度、深化支教和放宽教师出口等措施,使全县师资力量达到更优化的配置。目前,我们已上报了292名“双语”教师招录需求计划,实施了50名教师的招聘工作。

20xx年,按照教师“十百千”工程,我县先后聘任了10名“教坛明星”、30名“教坛新秀”、1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对教师培养机制进行大力创新,每三年评选出十名教坛明星,百名优秀教师,千名合格教师。20xx年,我们已经提出了“1251工程”,即到20xx年培养1000名县级骨干教师,200名能起骨干带头作用的学科带头人,50名地区级学科带头人,10名地区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同时,我们还将采取内外联合办班、培训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今年,我们已制定了《**县教师培训规划》,通过进一步强化县级培训、校本培训基地作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计划用3年时间将全县在职教师强化轮训一遍。目前,**县已形成了由2名部级、32名自治区级、64名地区级、98名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组建的骨干教师队伍,并编辑了疆内第1部乡土教材《美丽的**》。

3、实现两手都要硬,推进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是稳步推进幼儿教育。我们将始终坚持教育“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方针,将幼儿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之中,使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得到快速发展。20xx年我们投入40余万元在萨尔塔木乡库尔米希村、库勒拜乡和萨尔布拉克乡成功开办了3所乡村学前“双语”幼儿园。通过试点运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20xx年,又投入700多万元按照“人口不集中不办园,生源不充足不办园,师资力量不富余不办园”的原则,新建了9所“双语”学前幼儿园,改扩建11所标准化“双语”学前幼儿园,投入70余万元高标准配备了“双语”学前幼儿图书、生活用具、教辅设备等。同时,面向全县公开招聘幼儿教师26名。今后,我县将继续深化幼儿教师支教制度,努力形成“县、乡、村”三级幼儿园支教体系,进一步充实幼教师资队伍。

二是跨越式发展职业教育。我们将以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依托我县矿业、畜牧、农业、旅游等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与地区技校及疆内有实力的职业技术学校联系,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还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工作责任制、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等,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管理目标体系。目前,**县成职教中心下设职业教育培训学校1所,分设 “2+1”职业教育培训基地14个,专兼职教师163人。先后共组织“2+1”职业教育培训人数达1400余人,其中成功创业的254人;送出培训384人,其中送出定向培训182人,成功就业210人;县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开设2个班,招收学员67人。

4、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实现县办中学、乡办小学和村办幼儿园的突破性进展

一是实现中学扩建目标。**县高级中学,现有校园面积7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7000多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20xx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0人,教学班37个,学生1663人。到20xx年,高级中学校改建扩建工作全部完成后,校园面积将达到100余亩,建筑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在校生人数达到2500人,授课班级达60个。为我县普及高中教育奠定基石。**县初级中学,校园扩建达将到118亩,新建校舍面积达2万平方米,把乡部各学校初中部全部合并至县初级中学后,学校在校生人数将达到3000余人,20xx年9月前完成加依勒玛乡中学、寄校,齐巴尔乡中学,库勒拜乡寄校的合并,其余各校于20xx年前逐步合并到县一中,实现除铁热克提乡寄校、萨尔布拉克乡寄校、齐巴尔乡寄校外所有中学全部合并至县城就读。

文化主题教育调研报告【第二篇】

按照集团公司的学习要求,我认真学习了上级领导的讲话,以加强学习,促进工作落实、促进作风转变、促进党性觉悟提高、促进目标任务完成,高标准定位,扎实推进,全力确保目标完成取得实效。通过积极学习,使自己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深刻体会到应该切实加强自身学习,更好服务于安全生产,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作风,带头做好本职工作,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一、深刻领会主题活动的精神实质。要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以更好更快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多为安全生产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是新时期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广大职工对党员干部的期望,是学习实践“一学三促”重要思想的客观需要。通过学习精神、调查研究、边学边改、做好准备,破除“官本位”意识,可以树立工作作风转变、促进目标任务完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珍惜时间,珍惜岗位,尽职尽责、为企竭力。转变作风可以构建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能不能搞好团结,是衡量和检查党员干部素质高低、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志。团结是大局,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人才,团结出干部,团结是各项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

二、对照要求,检查不足。通过学习,按照公司工作部署,对照党员干部作风整顿相关文件,找准各自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对症下药,锐意改革,创新思维,不断完善自身工作。通过对照检查,我感到自己存在理论学习不深入、工作作风不扎实、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等问题。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强化组织纪律性,确保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三、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模范地履行一个党员干部的职责。无论自己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一切都要以党和企业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克服华而不实,飘浮虚荣的工作作风,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要听职工群众呼声,关心职工群众疾苦,为安全生产办实事,解决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努力完成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安全生产。

四、要善于学习,掌握工作的本领。在矿井复杂条件下,我们从事的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内容,没有雄厚的安全技术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有再好的愿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实践本领,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见解,这样才能把良好的愿望和实际工作效果结合起来,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五、明确方向,努力整改。一是要勤于学习,时刻不忘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努力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每一份文件的精神实质,把握精神要点,提高理论素养与思想政治水平。坚持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其次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夯实基础,拓展视野,提高素质x。二是强化工作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服务安全生产意识,工作中做到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最好的工作,用最好的技能服务安全生产。要按党员领导干部要求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先安全后生产,坚持安全生产高于一切。三是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四个意识。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安全意识、发展意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安全绩效观,在工作中展现踏实的工作作风,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不断开拓技术创新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坚定开拓、务实、清廉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目标任务完成;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廉洁自律的人生习惯,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做好本职工作。

文化主题教育调研报告【第三篇】

一、调查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调查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三、调查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中国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望“春节习俗”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

文化主题教育调研报告【第四篇】

按照省委组织部安排部署,为高质量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调研工作,省xxx党委高度重视,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同志主持召开调研工作部署会,对此次调研工作的方案、内容、方法、程序等作了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从省管企业选调3名政治素质高、党建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成员由委党委办公室、党建工作处、省纪委驻xxx纪检组和省管企业从事党建具体工作人员组成,成立3个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节奏快。在调研企业的选择上,既考虑行业的分布,又兼顾到企业的规模大小,确定了****集团、****集团、****集团、****集团、****集团、****公司等**户省管企业及其所辖二级公司进行实地专题调研。在调研对象的确定上,集团公司层面,集团公司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同志、具体组织过党内集中教育的同志,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同志代表,老党员、老骨干、老模范代表等;二级单位层面,二级单位负责同志、基层党组织书记、基层一线部分“两代表一委员”等。在调研形式上,列入调研的*户省管企业,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基于以上考虑,本次调研共组织****人参加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份,收回调查问卷****份,共召开座谈会**场,组织***余人进行座谈或个别访谈。从行业分布看,煤炭、钢铁等工业企业*户,投融资企业*户,行业代表性比较广泛。从政治面貌看,xxx党员***人,xxx**人,共青团员**人,职工群众**人。从职务看,企业负责人**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人,其它岗位***人,代表性比较广泛。

从调研反映情况看,大家普遍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xxx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主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五年来,省管企业党内教育成效卓著,制度的笼子扎得越来越紧,“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面上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基本刹住,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去产能、剥离办社会职能、金融风险防范等重大改革发展深入推进,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大家普遍认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xxx同志为核心的xxx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一次凝心聚力的铸魂工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在国有企业开展主题教育,对于提升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政治能力,进一步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发挥好企业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问卷调查显示,**%被调研对象认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非常必要、势在必行。说明一线职工党员拥护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开展主题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比较到位;**%被调研对象认为应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被调研对象认为主题教育应该派出督导组;绝大多数被调研对象认为开展主题教育有利于推动用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有利于推动解决党内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解决“四风”突出问题,有利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执政骨干队伍,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被调研对象普遍认为主题教育的开展能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动全党更加坚定地维护xxx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自觉地同以xxx同志为核心的xxx保持高度一致,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担当为、作风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党的十九大各项部署有效落实;接近**%被调研对象认为主题教育可以借鉴以往党内教育活动正面教育为主;强化问题导向;突出实践特色;坚持以上率下;注重分类指导等原则要求。**%被调研对象认为主题教育应主要采取结合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开展集中学习研讨;运用红色教育资源和党性教育基地开展教育培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走访、开展宣讲;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对照初心、使命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抓好整改落实,解决突出问题等措施。从问卷调查反映,被调研对象认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宗旨、履职担当作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有明显改善,其中占比最高的问题精神不振、担当不够,不履职、不作为选项也仅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方面占比最高选项为层层开会、重复开会,不解决实际问题选项,占比**%。群众反映强烈、关系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不足,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房价居高不下,租房贵、租房难;空气、土壤、水体等环境污染严重等选项上,分别占比**%、**%和**%。

超过**%以上被调研对象认为主题教育解决问题应采取聚焦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列出问题清单,实行销号整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率先改起;强化制度执行和刚性约束;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严格追责问责等主要措施。**%以上被调研对象认为应采取大力宣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时表彰在完成重大任务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培养选拔自觉践行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优秀干部;选取党史国史、近现代史上的先辈故事、典型事迹、重大案例,制作政论短片和微动漫微视频等方式激发党员干部参加主题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上被调研对象认为应通过解决群众关心关注、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等方式引导群众关心支持主题教育。近**%被调研对象认为主题教育应防止做表面文章,搞形式走过场和不解决实际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理想信念宗旨方面

一是少数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强。从调研和日常掌握情况看,国有企业部分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思用结合不够;有的政治意识、政治能力和政治敏感性不强,政治站位不高,不善于从政治看待问题;有的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不力,有时甚至存在选择性执行;有的大局意识不强,不善于从全局角度想问题办事情;个别还存在不信马列信鬼神的现象,看风水、信“大师”。

二是部分企业党员干部身份意识不强。少数企业党员干部身份意识淡薄,更看重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行政职务,对自身兼任的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等党内职务的职责履行不够,有的党委委员贯彻执行党委会决议不坚决;有的职工党员将自己混同于一般职工群众,参加党内生活积极性不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是个别企业党组织党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企业党委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上作用发挥不够,以党政联席会、领导班子会代替党委会决策的现象依然存在;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的企业负责人,日常安排生产经营多,安排党建工作较少。**集团等个别省管企业缺少专职副书记,不专门从事党务工作的领导干部,对于“一岗双责”中的党建责任履行多是形到神不到。有的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不够,有的企业“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到位。

(二)“四风”新表现方面

一是形式主义较为严重。从座谈访谈和问卷调查看,大家普遍认为,文山会海现象依然严重,发文多、会议多、要求上报材料多而急,以文件贯彻文件、会议贯彻会议的情况依然大量存在;有的企业制订的文件针对性不强,机械照搬照抄上级文件;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的情况仍然存在;有时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结合不紧密。

二是官僚主义仍然存在。有的企业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到一线调研少、到矛盾和问题突出的基层单位调研少,坐办公室听汇报、发指示多;到职工群众中听取意见建议少,对职工群众要求多、关心少,服务职工群众意识不强。有的不学习不创新,凭经验和惯例开展工作,工作标准不高,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

三是不担当不作为较为突出。有的企业党员领导干部以约束多了、要求严了为由,干事创业劲头减了,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有的企业班子决策效率不高,对于改革和项目建设等问题久议不决,推进工作缺乏钉钉子精神,遇到矛盾和问题拖着不办或者绕着走。

文化主题教育调研报告【第五篇】

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有效形式和重要载体,其核心内容包括人民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镇农村人口占全镇人口总数四分之三以上,农村法治建设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依法治镇进程,灾后重建工作已趋近尾声,新村面貌焕然一新,为使村民法治意识如家园新貌一般,就务必推进“法治文化进新村”。

一、工作机制运转情况

镇为贯彻“法治文化进乡村”精神,按照依法治村工作要求,大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强化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引导乡村村依法自治,帮助健全村组织、民主管理、完善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此过程中,村积极响应组织号召,率先锤炼,获得“省级法治示范村”称号,村如今也正以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姿态创新推进“法治文化进新村”工作,力争成为镇下一个法治示范村。

二、法治文化进新村工作经验和做法

(一)建设法治主题长廊。将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定期载入法治宣传专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漫画、挂画,等置于广告牌,观光道两旁,凉亭之内等位置,结合具体事例“说”法,确保法治宣传贴近群众,贴近基层。

(二)建设农村法治图书角。“水景家园”建成后,以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依托,建立法律图书室,并配备一些常用法律书籍,定期对群众开放,并配备一名专业的“法律明白人”,为群众解决法律疑难,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三)定期开展法治小讲堂活动。成立一支由村主任为首,各组组长为成员的专业的法律宣传队伍,每月开展一次开展法律宣讲活动,宣讲内容以最新的法律法规及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婚姻法、土地法、农业法等。

(四)加强法治文艺建设。充分利用村妇女文艺队平台,编排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法制文艺节目,深入聚居点,开展法制文化宣传活动,把法治文化理念渗透到群众心里。

(五)结合本地新村人文地理环境特点,大力传播“法为上、人为本、调为先、情为牵、和为贵、让为贤”的传统理念,重点从“法、理、情、德、利”方面进行阐释,利用道德词汇、动漫绘画、典型事例、灯笼、对联、壁画等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传播法治文化和法治理念,树立起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

三、问题和困难

(一)群众法治观念淡漠。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普遍有一种耻讼、贱讼观念。受传统法律意识影响,农村群众重视传统礼俗,轻视法律规范,法治观念淡漠,习惯于按传统观念参于社会生活,评判他人与社会、解决纠纷及维护自身权益。如部分农村群众重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重视订亲、结婚仪式等形式,忽视婚姻登记,由此引发婚姻关系纠纷。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以息事宁人为目的,往往凭自己的权威、经验和习惯来解决,把法律规范抛之脑后,结果却往往是“压下了这头,翘起了那头”。

(二)群众文化生活匮乏。我镇农村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乡村文化生活贫乏苍白。大部分群众仅能通过电视、报刊等有限的渠道接受外界信息,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范围不广。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文艺作品缺乏,文化活动品味普遍不高,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致使一些群众转向赌博、搞封建迷信等一些不健康的活动。

(三)农村普法效果不佳。普法宣传教育往往在法制宣传日,逢场之日,在人流量较大的城镇区域开展,在距离城镇相对远一点的村子,在普法的次数和质量上明显下降,个别偏远的如箭杆林村、白马村一年难以接受一次法治教育。普法宣传手段单一,往往以发宣传资料、上法制课、挂宣传标语等传统宣传形式为主,加之农村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普法宣传内容接受度不高,兴趣缺乏,致使普法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四、下一步努力方向

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培育法治文化对于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让群众真正参与其中,才能有效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环境。

(一)融入新村建设,打造农村法治品牌。村“水景家园”,村“茶苑新居”作为我镇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改善农村群众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产与生活、物质与文化同步提升。在培育农村法治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把法治文化塑造与新村建设有机结合,根据新村聚居点建筑风格,在新村聚居点高标准建立一批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墙,形成各具特色的农村法治品牌,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得到法治文化的沁润,接受法治理念的传播。

(二)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农村法治元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根在农村,儒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中庸之道”,推崇的“仁、义、礼、智、信”,无不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对于基层社会治理具有积极意义。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必须注重法治文化的表现形式,要充分利用皮影、剪纸、山歌、快板、对联等群众基础性好的传统艺术形式,把法治文化的理念与它们有机融合,大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逐渐喜爱法治文化,接受法治文化。

(三)加强道德建设,提升农村法治内涵。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把法治文化建设与道德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弘扬孝道、伦理等传统道德观念,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不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四)培育普法骨干,壮大农村法治队伍。法治宣传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不能仅仅停留在在标语、展板、广播、传单等简单的宣传形式上,要把重点放在传播法律思想、法治观念上。要发挥传播效应和发散效应,把农村青年、基层干部作为重点,大力推进“中心学法户”建设和“法律明白人”培训,培育一批普法骨干,不断壮大农村法治队伍。要不断创新普法内容和普法形式,以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要发挥普法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净化农村社会环境,促进农村形成学法律、讲道德、树新风的文化氛围。

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继续深入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理念,营造全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文化主题教育调研报告【第六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推动廉洁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深度融合,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赓续红色血脉,深入挖掘廉洁元素。安徽省六安市这块红色热土孕育出的大别山精神、淠史杭精神等,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立足丰厚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找准廉洁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结合点,不断丰富发展廉洁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要坚持把廉洁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赴革命博物馆、红色旧址等现场研学,邀请文史专家、党校教授、红军后代等上台授课,开展廉洁主题宣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红色传承中凝心铸魂。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形成浓厚廉洁文化氛围。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是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夯实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增强其影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要创新工作方式,坚持线下、线上协同联动、同向发力,推动廉洁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依靠有形载体持续延伸廉洁文化触角,通过开设党风廉政建设暨红廉文化馆,开展廉洁文化进乡村巡回演出,组织举办传承弘扬廉洁文化主题道德讲堂、网络画展、征文大赛等,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依靠网络新媒体不断拓展文化浸润空间,扩大廉洁文化辐射面,多渠道、多角度厚植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廉洁文化土壤。

强化贯通协同,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必须推动各方面责任主体紧密配合、贯通协同、齐抓共管。要坚持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整体布局进行谋划部署,建立任务台账和职责清单,细化目标、强化举措、压实责任,健全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推进机制。加强与组织、宣传、文旅等部门协作配合,督促指导各县区纪委监委结合实际探索创新,着力打造廉洁文化建设品牌。对重要工作、重点课题及时召开工作推进会、协调会,推动形成市委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各行业各领域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持续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文化主题教育调研报告【第七篇】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政建设要以文化为载体,文化建设应包括廊政内容,廉政与文化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在中国古代,廉政是伦理道德学的主要内容。传统的伦理道德学有诸多课目:礼、义、仁、廉、孝等,其中“廉”这一道德修养极受褒扬。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义利之辨”,法家把“廉”与政治结合起来考察,把礼义廉耻作为立国的四大纲要。在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廉政文化发展过程中,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廉论,官府探索和尝试了不少廉行,涌现了许多廉吏产生了许多廉事、廉诗、廉文、廉对、廉谣、廉谚、廉戏、廉政格言警句等等,这些事象汇集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古代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需要操守,只有甘于清贫,洁身自好,才能勇立潮头,才能闯过金钱设下的险关。

党风廉政建设不是短时间的任务,而是长时间所要面临的问题,随着建立党风廉政,本着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坚定不移的将这项重要的任务贯彻到底,将廉政贯彻落实,通过不断的开展廉政的思想教育,将这一思想深深的贯彻到每一位党员的心中。

想要党风廉政,必须要从思想上去转化,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在工作中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杜绝贪污腐败之风,严于律己,坚守住自己的底线,响应国家廉政建设,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这是全党人民共同的愿望。

文化主题教育调研报告【第八篇】

廉政文化进农村,是党中央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形式很好,方便了监督举报,明确了监督对象,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但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由于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造成对廉政文化建设漠不关心,不闻不问。随着农民得到党的惠农政策和各种经济补贴越来越多,群众与干部的关系逐步融洽,便有部分群众认为基层干部已经很廉洁了,不需要搞廉政文化建设的想法;也有些群众认为农村亟待解决的是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惠农政策公开性差,有送人情政策,财务管理不规范,民主理财监督不力等现象,群众对廉政文化推动解决这些问题的力度持观望态度。鉴于以上因素,笔者建议在廉政文化进农村的过程中,注重把握廉政文化的特色,在具体工作中突出“四性”。

在活动内容上体现结合性 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具体做好三个结合:一是抓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与农村党建工作相结合,将廉政文化纳入党建三级联创工作目标,做到两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促使全体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提高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抓廉政文化建设与农村制度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乡镇办事窗口的首问责任制、首办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相关制度,建立完善一套保障农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管理等制度规范行为。同时,聘请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义务监督员,对所在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及村上日常事务进行有效监督。三是抓廉政文化建设与为农民办实事相结合。把廉政文化的无形内涵融入到为农民办实事的有形载体中,把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的热点作为公开的重点,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

在活动载体上体现特色性 在廉政文化阵地建设上,可以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廉政文化衔,在有条件的村建立廉政文化橱窗专栏,在农民居住集中的大院建立廉政文化大院,在村里比较显眼的位置,村头、路边刷写廉政建设格言警句等形式,不间断地将廉政文化传播到农村每个角落。在廉政文化载体设计时,应充分体现农村各自特色。在条件较好的农村,建立农村社区,打造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平台;在文化氛围浓,群众参与热情高的农村,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帮助村上成立一支廉政文化业余宣传队,组织农村文艺爱好者把发生在大家身边、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整理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采取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以增强教育效果。

在活动手段上体现灵活性 充分利用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从中挖掘和整理廉政文化素材,如挖掘当地名人、历代清官的勤廉事迹开展教育。同时,借助传统的民俗活动舞台,组织群众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廉政教育活动。如在村民条件不平衡、党员多的乡村,组织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开展结对帮扶、结贫思廉等活动;在青少年和老年人较多的农村,组织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身边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来教育村民,通过营造廉政文化进农村的氛围,使廉政文化深入人心。

在活动机制上体现整合性 做好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时间长,涉及面广,需要全党动手,全民参与。抓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各级党委应坚持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摆上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宣传工作总体部署之中,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从而牢牢掌握反腐倡廉宣传和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主动承担起反腐倡廉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通过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和组织起来,营造反腐倡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0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