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家园共育心得体会范文实用 家园共育的心得体会范文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01407

【导言】此例“家园共育心得体会范文实用 家园共育的心得体会范文精编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1

家庭育儿接受启蒙的地方,在这里幼嬉戏斗玩。孩子的健康性格,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正确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性格健康发展呢?以下几点愿与各位父母共飨。

一、民主、和谐不可少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性格发展作用是巨大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

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

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不关心孩子。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己有健康性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里请家长无论如何也要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 家庭育儿接受启蒙的地方,在这里幼嬉戏斗玩。孩子的健康性格,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正确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性格健康发展呢?以下几点愿与各位父母共飨。

一、民主、和谐不可少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性格发展作用是巨大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

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

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不关心孩子。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己有健康性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里请家长无论如何也要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二、尊重孩子是基石

孩子虽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愿望、兴趣和爱好。家长要慢慢学会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常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

万不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不能因为孩子小,认为随意斥责或辱骂孩子无关紧要。更不要嘲弄、讽刺孩子。

现在,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他们的心理压力、学习负担却重了,究其原因就是成人经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求孩子要达到自己规定的目标,而且常用命令、指责的语气对待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三、培养孩子生活独立是法宝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家长把握不了尺度造成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它的`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让孩子在生活上完全依赖成人,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也不利于孩子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形成。

四、幼儿活泼开朗和爱心交际能力不能乏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作为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交往、多观察、少干涉,让他在逐渐的交往中学会适应、积累经验、学会交往。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利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是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

特别对于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不要一味地去压抑,要让孩子保持天真、活泼的天性,留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孩子健康性格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长长期坚持才能过到。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以上5篇家园共育心得体会实用 家园共育的心得体会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家园共育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家园共育心得2

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个阵地,家长是幼儿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时时刻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但是对于许多家长来说,他们对于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方法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怎样提高家园工作认识上的统一,形成家园同步教育,使教育效果最优化,教育影响最大化,我们在开展家园共育工作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现就家长工作的点滴经验进行分享。

一、开通多渠道沟通,用真诚感动家长。

1、树立正确的家园沟通观念和方法。首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不足,坦然面对,正视不足,不断改进;其次,真诚的对待每位家长和幼儿,和每一位家长做朋友,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真诚,为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渠道打下良好的基础,

2、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感受。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珍贵的、独一无二的宝贝。有的家长工作忙,家长匆匆忙忙的接送孩子,还有的将接送孩子的重任交给了家里的老人,但父母每时每刻都牵挂着幼儿园里的宝贝,特别对于新入园的幼儿家长来说,这种牵挂尤为突出,担心孩子不能适应新环境,是否好好吃饭,午睡时是否哭闹,是否喝水,大小便能不能自理……焦虑、紧张……不言而喻。于是,我们通过照片、小视频等方法,及时将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发给家长;在一日生活中,细心观察,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做好记录,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利用家访、微信平台、qq群、接送孩子时间,围绕孩子的发展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利用《家长园地》主题展板展示育儿知识和每日活动内容,时时处处站在家长的角度,了解家长的需求,回应家长的心理需要,使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取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

3、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环境的家长,抓住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与家长交流,取得家长的信任。对于年轻的家长,积极鼓励、肯定他们;对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我们要视她们为自己的长辈,积极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这些都能使家长感到受尊重,感到温暖开心,所以,虽然家长和我们各自角度不同,言行举止也不同,但是他们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方向:爱孩子,我们只有抓住这个基础,才能更好的与家长合作,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4、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用眼睛去拥抱孩子和家长,用家人的关切和耐心对待每位幼儿和家长,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从幼儿教育专业的角度,帮助家长分析原因,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5、通过家长微信群,鼓励家长按照教育要求,督促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并将效果在微信群进行分享,以供家长借鉴。为家园共育统一性提供基础,提高了家长教育认识,同时也取得了家长的信任。

二、运用互动模式,不断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幼儿、家长、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三大支点,让幼儿、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活动策划中,是我们追求家园共育的新举措。

1、注重参与,资源共享。以前亲子活动家长只是旁观者,只是在旁边看孩子或协助自己的孩子,没有真正参与到教育中去,无法体现家长的教育功能。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我们深知家长教育作用不容忽视,所以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改变了以往的旧模式,使家长真正成为家园共育的主人。

首先,请家长参与活动的策划,通过微信平台、海报、家长委员会会议等形式向家长公布活动草案,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的想法和需求,引导家长出谋划策,制定活动方案;

其次,积极争取家长资源,丰富活动内容。让家长熟悉幼儿园教学内容,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助手,通过各种途径为孩子们联系和组织活动资源,如灞现代农业生态园、御品轩工厂店、悦牙谷体验基地、幸福时光亲子户外营地、咸阳宝葫芦少儿研学基地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六一”儿童节,我园以“弘扬传统文化。做自信中国人”为主题开展活动,家长为孩子们联系了戏曲表演、泥塑表演,为自己和孩子准备了各式各样的传统服装,从观众变成演员,与孩子共同参加传统服饰展示,在电视台工作的家长还毛遂自荐在开幕式上担任主持人;通过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了认识,加强了理解,从而更好的配合幼儿园工作。

第三,从旁观者到参与者角色的转换,拉近了家园距离,增进了了解,同时也促进了亲子感情。如幼儿故事大赛中,由家长担任评委,并为获奖幼儿颁奖,既使家长体验到参与活动的被尊重感,又看到了自己孩子教育的方向;再如每学期开展为期一周的家长义工活动,通过做教师的助手,为孩子们服务,使家长体会到幼儿教师工作的辛苦,同时也增进了了解;还有教师爱岗敬业演讲活动中,家长作为嘉宾参加活动,加深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再有亲子运动会,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里玩游戏,加深了与孩子的感情,提高了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家长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转变,为更好配合幼儿园工作不断努力。

第四,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挖掘教育资源,幼儿园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不同职业的家长具有各自的职业特点,如交警家长教给小朋友交通安全知识;妇科医生家长为小朋友们演示“我是怎么来到这个美丽世界的”;马术师家长为小朋友介绍“如何与马儿交流,如何骑马”;教师家长带小朋友做有趣的实验;烘焙师家长教小朋友制作香香的饼干等。家长进课堂活动的开展,既挖掘了家长的教育资源,又提高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使是家长深刻了解幼儿园工作的特点,从而更有效地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三、统一认识,加强指导。

《指南》对3—6岁每个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作为专业的幼教机构,应该向家长进行宣传,共同建立对幼儿的合理期待,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从而进行科学的家园共育。我园通过《家长问卷调查》统计,概括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如:“大班幼儿要不要学写字?”“孩子任性不听话怎么办?”“如何陪伴孩子阅读?”“要不要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别的孩子都报了,我的孩子不报会不会上学后跟不上?”等等。针对家长的种种困惑,在家长学校时间,幼儿园特别邀请知名专家以“大班幼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解读儿童行为背后的密码”、“如何陪伴幼儿阅读绘本?”等为主题的专题讲座,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统一了认识,为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幼儿园与家长是幼儿教育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究家园共育工作的有效策略,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家长掌握教育的技巧,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努力使幼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三位一体”家园共育3

“三位一体”家园共育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我园依据纲要精神,树立大教育观观念,体现“三位一体”,即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互动共育,促进发展。

我园“打开幼儿园的大门,让家长走进来,让家长了解幼儿,让家长关注课改!”潜心探索、探究“家园、社区”共育。

第一招 家园沟通的“小灵通”--《家园联系册》。 虽然填写《家园联系册》无形中增加了老师、家长的工作量,教师每周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为每个幼儿填写在园各方面较为典型的表现。同时家长的填写也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 实践证明,《家园联系册》很受家长的欢迎,它缓解了家园之间同步活动和时间交叉的矛盾,做到了一册在手,事事不愁,因材施教,方便灵活。

第二招 家园沟通“立交桥”--《家长园地》。 幼儿园班级的门口都建立了《家长园地》,家长们利用到幼儿园接送孩子的机会看一看。通过这小小的窗口,了解科学的保教观念、先进的幼教信息和幼儿园、班级近期的中心工作,达到家园互动。

第三招 家园沟通“直达车”--家长来园半日活动、家长会、家长学校、亲子运动会。家长学校针对家教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精辟分析、精彩讲解;家长会上又针对班集体中的个别问题和情况进行互动交流,不仅如此,行政人员深入一线,面对面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为期三天的家长来园半日活动, 全方位地向家长展示了我园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的特色。在回收的七百份《家长来园半日活动问卷》上,家长们对我园的教育教学、 环境设置、卫生保健、幼儿饮食餐具的`管理,大加赞赏。 而家长们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正是今后我园开拓发展的新突破口。

第四招 家园互动课堂--家园共育中我们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请临近的消防大队到幼儿园实地训练,模拟灭火的整个过程。让家长把自己的绝活带进幼儿园,如民间工艺家在新年来临时和孩子共同庆贺佳节,为孩子表演精彩的剪纸绝活、书写对联;交警妈妈介绍车牌号码有关知识;民警爸爸讲捉小偷的故事;环卫工人讲清洁工人的辛苦,等等。各行各业的家长带来了五花八门的知识和经验,开阔了教师和孩子们的眼界,扩大了教育资源。

第五招 家园互联网--家园共育中我园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及时向家长发布幼教信息、幼教动态,介绍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育儿知识,传播介绍幼教经验。班班有自己的网页,定期向家长有针对性交流、汇报班级情况。( 江苏丹阳 杭金仙)

家园共育心得4

马青松教授针对家园共育聊了很多,其实也是告诉我们父母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所以我用更加谦卑的态度听完了此次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马教授首先讲到这么一句话:“心情好,一切都好。”教育孩子首先让孩子有愉快的心情开始。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总是说“人家的孩子怎么好,自己的孩子怎么不好”。我们总是善于给孩子贴一个负面的标签,长时间下去就会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我很笨”“我不行”。以后遇到事就唯唯诺诺,生怕自己做不好。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积极良好的心态。如果我们可以给自己孩子请一个保姆,那你们会有一些什么样的附加条件呢?有耐心、有亲近感、善于和孩子交流等等许多。但这世界没有哪一个人能比父母更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应该努力积极的做一个孩子理想中的父母。那些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家长,你们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吗?一位母亲每天辛苦的挣钱并告诉孩子将来送她去最好的寄宿学校,孩子听后告诉妈妈以后也要挣很多的钱把她送到养老院,母亲听后惊讶的不知所措!

马教授还说:“家长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告诉孩子你哪里行!”这样,孩子的优点一点点被放大,这样他的优势就会被发展到极致。

幼儿园老师有专业的理论作为基础,用正确的儿童观来看待孩子。作为父母也要不断的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当我们的思想统一之后才能家园共育,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幼儿园家园共育改进措施论文5

幼儿园家园共育改进措施论文

一、良好的态度

老师和父母交流孩子的情况时应该是热情、真诚、亲切的态度,让父母感到被老师尊重,被老师接受。谈到幼儿好的情况时,使家长觉得老师是智慧的、细心的、耐心的,能发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谈到幼儿不好的情况时,不能以责备的口吻,让家长觉得孩子犯的小错误也是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不舒服的愧疚感。这时应该和家长像朋友一样交谈找出原因,共同商量改正幼儿缺点的方法,增强家长正确教育幼儿的信心。

二、多样化的沟通平台

1.家园宣传栏。在活动室门口的家园宣传栏公开每周教学计划和每天值日生名单,让家长了解幼儿每日的活动流程和学习内容。

2.班级QQ群。通过班级QQ群更新家长感兴趣的“幼儿观察记录”,“区域活动观察记录(附照片)”,“功能室活动记录”等内容,让家长随时随地得知孩子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3.幼儿园网站。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网站,点击新闻报道,了解整个幼儿园良好的教育及幼儿的活动情况,增加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度。

三、欢乐的亲子活动

我园每学期根据主题活动和传统节日组织亲子活动,不但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还在活动中促进了孩子的成长。例如:

1“.三八妇女节”时组织亲子运动会,热烈欢快的游戏吸引家长们兴奋积极地参与,充分拉近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家长体验到运动中的快乐、童真。

2.欢庆“六一儿童节”时,为了让每个孩子度过一个难忘的节日,我们小、中、大年级组分别组织了“亲子创意水果拼盘秀”“放飞梦想亲子绘画秀”“亲子同乐包水饺”等活动。特别是“亲子同乐包水饺”活动中,家长与幼儿相互配合一起动手包水饺,水饺煮熟后,孩子们纷纷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喂水饺吃,感恩、温馨、其乐融融的场景让许多家长直到现在的还是记忆犹新。

3.中班主题《我有多爱你》时,组织“温暖夕阳红,走进敬老院”活动,师生及家长共同为敬老院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服务,并且为他们带去欢声笑语。还有“走进特殊学校”活动,家长带领幼儿慰问那些特殊的孩子们,送去祝福与关爱并激励社会中更多的好心人关注弱势群体,体会他们纯真的心灵,弘扬关爱他人、服务他人的人文气息。

四、创新的家庭教育讲座

我园充分结合家长资源,每学期组织两次家教经验交流会,目的是以家长教育家长。由幼儿家长委员会发起和组织,鼓励各班级文化层次较高或有一定良好育儿经验的家长踊跃投稿育儿文章,并在家庭教育讲座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他们明观点,讲经验,生动具体,现实可行,有理有据,说服力很强。

五、以家长助教半日活动

家长助教就是请家长来当老师主持教育活动,家长的职业、知识、专业的不同对幼儿园来说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交警、医生、小学教师、画家、厨师等等,我园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创意水果拼盘”我们请厨师家长来园雕刻水果造型,栩栩如生、充满童趣的水果造型引来了幼儿的阵阵惊叹声;请医生妈妈到区域活动角来,使孩子正确知道怎样“挂号”,怎样“咨询病情”,怎样“对症下药”;在大班主题活动“走近小学”中请小学教师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共同组织教学活动,使幼儿提前了解了小学的生活,减轻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的焦虑,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家长当“老师”这一形式的推出获得了非常高的满意度,因为被请到的家长视这样的机会有荣誉感,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家教能力。幼儿园教师也在这种活动中学到了不同专业领域里的各种知识,最终共同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六、家长会形式的改进

每学期的家长会是家长来园了解幼儿在园学习、生活情况的好机会,也是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每次都精心准备和策划,倾注了许多心血想做好家长会工作。在幼儿小班时家长的积极性很高,但随着幼儿升入中班和大班家长的积极性在消退。也许有很多原因:有些父母都很忙,有些单位请不到假,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所有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一样的,大概知道老师会说什么就不想来了。我们就思考如何去改变呢?我园尝试了新形式:简单的介绍班级工作后就请家长欣赏幼儿的才艺表演。可以表演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可以表演在专门的培训机构学到的本领,也可以表演和爸爸妈妈事先排练好的节目。这样一来,家长参与集体家长会的积极性就再次提高了。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无极限的,教师需要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在遇到误解时要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要主动反思、换位思考。教师与家长是否能良好地沟通,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之间是否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这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心、爱心,对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等。当家长真情地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信任感就自然产生了,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教师沟通,进而真正做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和行为的全面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6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