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学随笔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大全最新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中班教学随笔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大全最新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班教学随笔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大全【第一篇】
本文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对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详细阐述了电子商务的三个基础实验教学:网上购物流程、个人空间设计、网上问卷调查等,构建了基础性实验教学、电子商务模拟实验教学和创业性实战教学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体系,提出了进行校企结合的电子商务教育联盟模式,以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
作者:田华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刊名:教育界英文刊名:jiaoyujie年,卷(期):“”(22)分类号:g64关键词: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网上购物个人空间网上问卷
中班教学随笔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大全【第二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探索教学新模式已经成为高职课堂改革的趋势。工程制图作为工程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抽象难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近几年高职院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建立信息化课堂,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工程制图;改革。
引言。
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教育发展方向的意见中提到,“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1]。”6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到:“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进入更深层次的阶段[3]。工程制图抽象性较强,对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这致使一部分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另一部分学生则“百思不得其解”学情的出现。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要求[4]。而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常常手机不离手,电脑不离身,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成为教学改革的大趋势。
1、工程制图课堂现状分析。
学生分析。
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对学习缺乏信心随着各类本科院校扩招,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过分依赖教师,学习时间仅限于课堂。高职院校学生绝大部分是高考失利,没有或没能力进入各类本科院校,带着矛盾的心理步入大学的,有较强的挫败感和倦怠感,对学习缺乏信心,不愿意钻研知识,很难享受学习的乐趣,一点听不懂,就会出现放弃的想法,对提高学习成绩缺乏自信心。
课外活动丰富,热衷上网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为左右出生,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非常迅速,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成为他们入学必备的物品,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娱乐八卦无法自拔。过分依赖手机,片刻不离手,上课玩手机现象严重,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教师分析。
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热爱教师工作,希望在实践中成长,思维活跃,对新思想、新理论接受比较快,创新能力强,希望发掘自身潜能,获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学生对待学习的消极态度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课程分析。
工程制图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识图、制图及空间想象能力,承担着为后继课程服务的重要任务,工程制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继课程的教学[5]。其作为一门基础课,教学计划通常安排在大一来完成,由于工程制图抽象难学,对空间想象力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教学时还是以教师为主导,运用传统木制模型、粉笔以及挂图,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教学效果不好。近几年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ppt已经被众多教师和学生接受,它方便快捷,不用浪费时间板书。但一节课100分钟,运用ppt,教学信息量过大,课堂节奏过快,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课下学生利用ppt课件复习时又缺乏讲解,学习集中度和持久度不高,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大打折扣。经过以上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需要通过改变课堂模式建立信息化课堂,让学生从抽象的、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信息化课堂的建立。
鉴于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现状,以及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课堂的建立已经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建立信息化课堂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运用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跃起来,轻松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上课过程中了解本专业的`一些常用工具软件,为将来工作做准备。本文中使用的平台为职教云。
准备阶段。
在职教云平台中建立工程制图在线精品课程,根据教材将章节进行细化,整合分解,变成一个一个的小知识点。例如机件表达第一节视图,可拆分为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四个知识点,分别上传课程ppt、讲课视频以及课后习题,每个视频3~5分钟,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选择观看次数以及观看时间,极大地方便了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相关知识点,随时随地可以打开查找。还可以同时兼顾成绩好的和基础薄弱的学生,比传统课堂更适合当前的高职学生。
实施阶段。
本文以机件表达中剖视图第一节课两个课时为例,详细阐述工程制图信息化课堂的实践过程。
课前课前教师和学生提前下载云课堂客户端,教师需在云课堂上新建班级,学生通过扫码等方式加入班级。上课之前教师通过云课堂发布课前要求,请同学们完成课前作业并自学资源库中的微课程。鉴于高职学生入学时成绩差别较大,发布课前作业时根据学情将学生分为a、b两组,发布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实现差异化教学。学生完成作业后拍照上传,教师查看并评价,此为课前作业成绩。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课前测试、问卷调查等功能。
课上课上学生自带手机,提前打开云课堂随时和教师互动,改变了传统课堂上学生偷偷玩手机屡教不改的情况,学生可以光明正大将手机摆在课桌上使用,将手机变成帮助学习的工具。工程制图课程一般为合班开课,教室人数较多,云课堂的签到功能极大地节省了点时间,可以通过一键签到或手势签到瞬间完成学生到课情况的统计,同时数据会保存在教师云课堂客户端。根据课前学生完成绘制零件三视图的课前作业,在云课堂中发起头脑风暴,请学生说明在画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概括讨论最主要的问题,即图形虚线较多,会给读图造成困难,引出剖视图的概念。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模型,用solidworks画出三维立体图形,并上传到云课堂中,学生在手机上下载edrawings读图app,可将solidworks画出的模型导入打开实现主俯左右后仰六个基本视图的查看,还可以查看本节课所讲的剖视图、移动剖切面的位置,可以观察选择在什么位置进行剖切更为合适。相较于传统的木制模型,更方便且能照顾到整个教室的学生,通过软件可以更加迅速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模型,理解课程内容。课中随时可以发起小测验和提问,剖视图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漏画线的现象,小测验可以随时获得学生的掌握情况的数据百分比,动态安排后续课程授课内容。云课堂会保存每次课堂上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以及测验的成绩,作为确定期末最终成绩的依据。
课后课后作业发布在云课堂,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并上传。在上课过程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可以查看微课程或者在课后答疑中联系教师。最后每次课后学生和教师可以互评,提出改进建议,积极互动,使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信息化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比较分析。
信息化课堂是在传统课堂基础上增加信息化工具,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好锻炼与培养,信息化课堂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组织形式上,传统课堂是以班级为单位,所有学习过程都在课堂上,而信息化课堂除了现场面授以外,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达到一种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状态。从师生交流上,传统课堂合班授课,教师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比较内向和被动学习的学生交流较少,信息化课堂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和教师的一对一沟通。从教学手段上,传统课堂仅仅采用粉笔、尺规、模型、挂图等,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弱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信息化课堂除了传统工具外加入了画图软件solidworks、读图软件e-drawings,更加直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资源上,传统课堂只能依靠课本、ppt等,而信息化课堂更加丰富多样,学生更加愿意投入课堂。在评价方式上,传统课堂在教室监督下用纸质考卷考试,而信息化课堂增加平时作业以及课堂互动的数据参考,更加全面地体现学生的学习状况。
4、结语。
工程制图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信息化课堂结合了传统课堂的优势,增加信息化手段,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了解学习更多专业相关软件,为以后专业课学习及工作打下基础。同时也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更新知识储备,强化基本功。希望通过信息化课堂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技能技术型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eb/ol].
[2]史俊伟.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及效果评价―――以工程制图及cad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9):114~117.
[3]彭周皖.慕课环境下工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以南昌大学工程制图课程为例[d].江西: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高会鲜.信息化技术在《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8:216~217.
[5]李鹏.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改革探索[j].河北农机,2015(12):25~26.
中班教学随笔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大全【第三篇】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高职学校在专业技术涵养较强学科的培养过程中,不断加强对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美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逐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提高创新意识,真正树立为学习而学习的良好思维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步,针对高职学校的美术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高职学校的对象的特殊性,很多学生的文化课程并不突出,对于他们来说,目的在于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思维意识与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不断追求自身的各项基本能力的发展。很多高职学校在美术教学中过于追求教学成果,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讲解形式为主,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现阶段,高职学校对于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促进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提出问题,引导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的教学理念及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很容易造成对学生的教学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自主学习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很多学校对美术专业不够重视,忽视了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没有做好教学质量监督工作,导致学生基础技能不过关,甚至影响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第一,教学教材与教学设计更新较慢。在对高职学校的调研中发现,一方面,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教材用的时间过长,很多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没有很好地把握素质教育的真实内涵,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没有足够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中,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与学习兴趣的发展,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产生不利,严重影响到美术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而言,充满趣味与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才能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教学方案不到位、学生实践机会少、学生学习的美术项目学不致用,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学生美术实践时间与基地有限。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深入灌输,对高职学校美术专业的学习内容安排、教学模式及学习实践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阻碍了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实践时间的安排非常有限,实践基地十分缺乏,课程安排上仅仅局限于几项常考项目,像素描、摄影等专业性教学的学科大大减少,有时会选修这些课程,由于教师教学的不专业造成学生并没有真正接触这些项目,使得学生不能凭借自己的兴趣深入学习。
三高职美术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高职美术实践教学改革,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强对美术实践教学改革的要求,将美术教学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到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进行美术学习的创新理念的发展,通过加强实践学习,促进自身各项素质的发展,真正将美术发展成自己的优势学科。第一,开发美术实践教学资源。高职美术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课程教学方案的改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实践教学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在教学方案策划中,要及时根据教学方案的调整,加强学生实践课时的安排,做好学生学习项目的安排,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帮助学生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实践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加强对学生学习特点的认知,增加对学生的深入引导,帮助学生走进实践课堂,走进美术世界,积极开发一切有利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体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思路,根据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疑惑,给予正确的解答,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技能技巧,提高美术实践教学的质量。第二,加强案例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美术实践教学中,加强对案例教学方案的'实施。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置身于案例的环境中,加强课堂的实践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想法进行案例中所存在问题的解答,增强学生的美术设计意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建立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勇于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学习的真实内涵。案例教学,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加强教师对于教学方案的调整,引导学生积极反馈,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特点。第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建立良好的教学体系,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教师往往是理论知识过硬,但是对于实践教学有一定的脱节。在高职学校的美术教师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教师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定期安排教师去实践基地学习,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的变化,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积极进行教学方案的改革,提升教学质量。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变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高标准要求,真正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姗姗.对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8)。
[2]王沛.对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8)。
[3]屈军.对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艺术科技,(2)。
中班教学随笔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大全【第四篇】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支柱之一,机械制造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素质和整体素质不够高,这也成为许多企业拒绝他们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出机械类专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亟须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专业性。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了给社会的某一个单一的职业培养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2.应用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它是面向特定的某一职业或职业群体的,相比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它更注重学生在以后社会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一般都停留在“必需、够用”的阶段,高职院校也是以应用为目的来构建的。
3.实践性。
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来说,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从高职院校的课业安排就可以看出,专业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远大于文化课程,上实验课和进行实习的时间在教学时间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高职院校也把培养“零距离”上岗人才作为学校的教学目的。
4.职业性。
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和职业需要的人才,职业定向教育是其基本特征。高职院校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愿,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引导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1.现代教育理念的树立。
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在与世界接轨,教育理念的冲突也随之而来。首先要改变学历教育的思想,不能有学历歧视的思想。现在很多人都认为高职学历不如本科学历,许多企业入职也只对本科学生开放,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意去高职学校上学。所以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学历歧视思想。其次,要改变知识灌输的教育理念,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观念。要改变传统的认为教育就是知识继承的教育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社会传送创新人才。最后,要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教育不能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输知识,教会他们怎么做事,教育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怎么做人,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道德的学生。
2.符合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课程体系的建立。
要想培养出专业的人才,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构建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新的教学体系,按照“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优化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目前,高职院校按照职业需要设立了不同的教育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自行选课,这一模式打破了学校安排上什么课,学生就上什么课的状况,为学生提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更为有效的学习模式。
3.特色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构建。
高职学校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它是为培养专业人才设立的学校,它的教学构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知识,也就基本知识、理论,进行高知识含量的职业技术教育;二是职业能力的教育,主要进行专业技能教育,强调实际性和应用性。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高职学校教育的特点,要将特色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高职机械类专业要对知识进行严格挑选,只教给学生必须的知识,只要足够学生使用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学生在专业文化知识上达到“高、精、尖”的效果。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老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虑,着重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上岗就业能力,并且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总之,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经过高职机械类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与不断探索实践,进行不断的完善。只要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育工作者不断坚持,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一定会日趋完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中班教学随笔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大全【第五篇】
随着国内旅游业近些年的迅速发展,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高校自身综合性的发展需要,一些旅游欠发达地区的高校逐步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然而,受早期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影响,几乎全国一盘棋式的以培养能够适应高星级酒店就业的人才为目标,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都是按照星级酒店的需求开展。结果,受到地方经济发展因素及学生自身素质的限制,使旅游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外流,或者使学生在就业职场竞争中占据劣势。如何通过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的改进实现服务于地方的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对本地城市酒店对人才的需求与当前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对如何通过改进教学模式以满足地方酒店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做以下探索。
一、课程设计突出经济型酒店服务的特点。
针对经济型酒店以客房为主要产品的特点,加大对客房管理的教学课程。需要将通常的《客房服务理》课程细化、专业化,分解为《客房设计与布置》《客房保养与维护》《客房用品洗涤与保养》等相关课程,以此来全面了解和掌握客房服务知识。经济型酒店提供有限服务,并不过多追求服务方面的精细化,更加关注的是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管理等整体的管理系统,因此,课程设计要以管理为主,服务为辅。在经济型酒店中对服务能力的要求不像星级酒店那样追求专业化,重要的是掌握服务流程各服务环节要求、服务标准等内容。目前,经济型酒店扩张非常快,如何筹备和管理新店是经济型酒店的职业经理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之一,因此,高校必须把新店的筹建以及资本运营纳入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中来。
二、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多维度展开。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于从业人员在未来转向管理层或者行业内其余经营体的时候有着稳定作用。专业基础技能是旅游管理专业所必需掌握的技能,它是一个动态系统,对于每位学生所学习到的内容和对内容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每位学生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和就业发展方向和个人偏好、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基础技能,并有的放矢的对核心知识、技能进行深化培养。
三、通过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加强学生对酒店管理的认知。
目前,各大高校很少选择经济型酒店做为教学实践基地,所以,从实习到就业学生几乎都选择了高星级酒店。而在经济型酒店的进行调研、实践活动,会增强学生对经济型酒店的理解,形成其经营管理能力,奠定日后发展基础。美国的经济型酒店发展得比较成熟,诸多著名国际酒店集团的经济型品牌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通过这些典型安全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的状态下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经济型酒店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另外还需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的教育,使学生更注重文化性和民俗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结合本地的酒店经营特点,实例讲解,注重知识体系的更新。
四、建立战略视野的校企合作,加强教学的前沿性。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只有了解社会的需要,市场的需求才能把握时代的脉博。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也是学校教育战略发展的需要,企业拥有的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市场资源都能帮助学校专业建设实现发展目标,因此,学校与企业之间是战略合作伙伴。可以聘请本地酒店经营管理者参加学校的专业指导,结合本地酒店工作实际和未来行业发展就院校的专业建设参与者讨论,提出建议和意见,指导学校教学改革,帮助院校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使其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前沿性;邀请酒店管理的资深人士做学校的兼职导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他们的经历往往对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院可以安排他们定期与师生交流以,开设专业讲座,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启发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优秀的职业精神,同时传授行业信息,传播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老师可以利用校企合作方式进入经济型酒店管理集团了解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也邀请经济型酒店集团搞管理的人员加入到教师培训中,将成熟的经济型酒店的培训成果引入教师培训体系中。教师可以结合经济型酒店的实际工作,进行自我研究性学习,比如撰写文章,承担课题,合作完成企业研究项目等等;定期参加经济型酒店的学术研讨活动,了解经济型酒店的研究热点,教师参与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可以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五、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随着加快做大做强本地特色经济区的方针政策指导,本地正在实现富民强市,一些新的招商项目正在引进,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酒店业的繁荣,本地酒店业的发展空间很大,特别是对于商务性连锁酒店发展迅速。教师应该转变培养酒店从业人员的理念,而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抓住地區经济发展的契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地方经济要支持高校建设,高校教育也应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需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办学环节上更应该考虑地方酒店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针对地方酒店业的需求培养要才,满足地方酒店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人才的需求。
中班教学随笔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大全【第六篇】
[摘要]c语言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学校往往在教学上投入很多,却收效甚微。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懂,理论与实践脱节,所以很难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本文从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出发,分析c语言教学过程中现存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总结,试图探索出一种符合现代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
一、前言。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c语言在以其目标代码质量高,使用灵活,数据类型丰富,可移植性好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普及和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在系统软件开发、科学计算、自动控制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在众多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竞显风流的当今社会,c语言以其强大的功能仍在高级程序设计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c语言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开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程序设计过程理念的形成都与c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c语言有着其它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不可比拟的优点,同时也有其较难学习的一面。由于现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原因,所以在学习中普遍反映“难学”、“不懂“,这也是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
二、现行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完全分离,不能相互促进。理论课中往往只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分析和灌输,在广度上对知识没有拓展和延伸,必定会影响对知识深度的剖析,也会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而实践课程通常被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很多时候是在走形式:一方面,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往往用上网来对付实践课;另一方面,老师很难监控到每个学生,了解他们是否都在认真编写、调试程序。这就造成理论课没有起到为实践课打基础的作用,实践课也没有起到巩固、应用理论课的作用。
2.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不深入,严重影响了c语言的学习。因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延续性和拓展性非常的强,包含了算法、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相关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课程的知识。在c语言教学中涉及到进制转换、取值范围和顺序存储等基础知识时,发现很多学生还没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甚至根本不理解。在这样薄弱的基础上,c语言教学很难顺利进行。
3.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没有机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停留在表面、对知识学的一知半解。由于接受的多是课本知识,所以动手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导致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也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上好第一堂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堂课是最基础的理论知识课,如介绍c语言的发展、特点、优点等内容,往往不被教师所重视,认为应该把精力放到程序设计部分。其实恰恰相反,上好第一堂课至关重要,它关系着学生是否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渴望进行后继内容的学习问题,所以绝对不能照本喧科。而对c语言的发展追本溯源,将c语言领域的开发投入、研发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对c语言在现实中的应用以及c++、vc++进行介绍,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兴趣、推动后续知识的学习。
2.详细讲解基础知识,深度剖析与后继课程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涉及的数据类型、取值范围、运算符、优先级、表达式等内容虽是基础知识,但对学生来说却是迈入程序设计大门的第一步。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便无从谈及程序设计,所以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一定要详细。比如遇到整型数据的取值范围问题时,可以适当拓展一些原码和反码的知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链表知识是c语言的难点,这部分内容和数据结构联系密切,所以要深度剖析,尤其是对带表头结点的单、双链表更要讲解的清晰、透彻,为数据结构、java语言等后继课程打下坚实基础。这样继往开来,不仅可以巩固以前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3.重点分析程序设计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很多学生认为,进行程序设计就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写源代码,这其实是学习程序设计的一个误区,编写源代码仅仅是完成了程序的编码,而程序设计从问题分析就开始了,它包括分析问题、选择算法、绘制流程图、编写源代码、调试并测试程序,直到取得正确结果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绘制流程图能使程序员在编程时思路清晰,减少编程错误。利用流程图来分析、查找、解决程序设计中的问题能够一目了然。例如:下面这一简单的while循环结构,用流程图便可以轻易发现错误所在。图1是错误代码的流程图,它使程序陷入了死循环,图2是正确的流程图。所以绘制正确的流程图,是减少代码错误的有效手段。
main(0。
{inti,sum;。
i=sum=0;。
while(i=100)。
sum+=i;。
i++;。
printf(“1+2+3+…+100=%d’,sum);。
}
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即使对简单的程序设计的讲解也严格的按照程序设计的过程一步步的进行分析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
4.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体会程序设计全过程,巩固所学知识。学生通常在c语言的学习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与时间,但却离实际要求相差很远。因为缺乏了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也是计算机类学生的通病。为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实验可以说是学习c程序设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故意将赋值符号“=”和等号“==”互换、漏写分号“;”和大括号“{}“,设置一些待解决的错误,引导学生在编程和调试过程中逐一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养成编程的好习惯,更能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对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积极性的培养有很好的作用。
5.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适当减少理论课、增加实践课,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来,逐渐模糊两者之间的界限;传统教学与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以便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注重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在教学过程中,按章节、按阶段对相关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把模块化的知识连接起来,系统、全面的掌握所学内容。
四、结束语。
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改革。
参考文献:
[1]杨路明等.c/c++程序设计教程.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王士元.c高级实用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徐孝凯.数据结构实用教程(c/c++描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班教学随笔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大全【第七篇】
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解决“c程序设计”课程中语法知识复杂、程序设计理论难理解、理论教学与专业应用相脱离等问题,提出增加融入探讨式教学、“微课”教学、案例教学、团队讨论开发实践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并给出相应考核方法的改进,更加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人才。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和掌握系统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思想,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应用最广泛,最易让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的程序设计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更好的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而服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c程序设计课程目标是有区别的,但是目前该专业的c程序课程教学模式大多与计算机专业的相同。由此为了适应教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信管专业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改进和丰富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是非要有实际意义的。
2教学现状。
c语言功能丰富,使用灵活方便,易学易用,不需要强大的计算机专业背景,因此是高等院校各个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程序设计课程。该课程应用范围广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在我国高校中,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加上机辅导的模式。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制约下,上机部分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首先,上机课时较少,与其他课程不同,要想很好地完成c语言的学习,必须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同时要完成课堂布置的实验任务和课后作业,都需要上机实践,这就需要学生配备电脑或者课余时间去学校机房进行操作,这都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对于落后地区的学生来说,很难较好的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其次,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黑板或者ppt)很难将一些程序设计原理展现出来,光靠教师的讲授和描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准确的形成程序的运行过程,无法理解正确,上机实验就无法正确进行,普遍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和程序调试;同时课堂被动的接收教师讲解枯燥的语法知识,效果普遍不好。再次,课堂讲解的例题以及上机实验的题目基本都是固定的,没有专业应用性;并且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给予大众型答案,但实际上每个题目都有很多种算法和解法。这样学生都是按照教师给予的思想去解题,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
3存在的.问题。
c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需要大量实践的课程,同时也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与其他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oracle和c#等)以及计算机专业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都有着紧密的相互关联性和启发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而没开设这些相关课程,因此以传统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授,必然会出现不相适应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与专业应用相脱离。
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采取课堂教师讲解,实验课在机房进行上机练习实践的形式。然而在课堂上讲解的语句语法内容较多,需要记忆,往往会忽略培养程序设计思维;并且课堂上所举的实例大多是为了体现所讲解的语法或语句特点,忽略了与专业应用的结合性;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主要靠死记硬背,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
2)教学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都是老师课堂讲授,学生记忆;老师布置上机任务并进行上机指导,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缺乏合作开发实践的锻炼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训练,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运用程序设计理论,很多都是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最后还是不会编程,更不用说去解决实际问题了。
3)案例枯燥。
各种教材使用的案例都很类似,基本都是以阐述解释语法、语句规则为目的选择的程序案例,相对枯燥和抽象。对于没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学生而言,学习和接受过程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融入探讨式教学。
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相同的,应该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对课堂教学形式以及侧重点进行重新设计,丰富课题教学形式。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课时中分出一部分来进行探讨式教学,选择一些具有专业应用特点的问题组织同学们进行探讨。例如在讲解数据类型的时候,传统的方法是给同学们介绍数据类型有哪些,分别是怎么用的,流水账式的讲解枯燥而且难以记忆。此时就可以利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学生信息都有哪些类型?”这样一个实际问题,让大家来讨论这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种学生相关信息的类型该如何设定?用什么类型的会比较合适?选择错了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经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大家对每种数据类型的应用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c程序课程在本专业上的应用。
2)融入“微课”教学。
c程序课程含有大量的语法、语句规则,还有很多嵌套、循环等不易理解的程序设计思维,用口述的方式不易表达。对于这部分难理解的内容可以采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将这部分内容进行主题教学设计,做成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辅助于教学讲解,既形象又生动的教学形式,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程序设计思维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将“微课”复制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这种方法需要教师花更多的制作时间,同时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做成“微课”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的选择一些知识点进行制作和应用。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最早应用于医学院和法学院,是一种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具有专业应用背景的问题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专业应用相脱离的境况,丰富了教师单纯授课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的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具有专业应用特点的实际问题为教学的切入点,用具体的案例和实际的应用背景给学生以真实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去解决问题,层层深入。例如可以使用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等一个或几个实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介绍数据类型等语法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实例中的信息类型设计来讲解;在介绍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等内容的时候可以借助实例中的选择功能、查询功能、信息更新功能的设计实现方法来解释。同时可以选择一些类似的实例,启发引导学生,引领着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鼓励指导学生进行程序的设计和编写。学生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并能与所学专业相结合。
4)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语法讲解是枯燥的,但这部分对于课程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铺垫作用,单纯的流水账式的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需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转移至机房,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基本原理加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将基本的理论和语法结构介绍清楚,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或者具体实例进行应用实践。比如学习函数的调用以及函数参数的设计,教师将如何自定义函数的用法、语法和规则以及函数参数的类型等问题解释清楚,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设计带有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参数的函数进行编程解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但是这种方法占用的时间较多,所以不需要所有的知识都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酌情选择一些知识点试炼。
5)教师讲授与团队讨论实践。
在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开始,就可以将同学们分为多个开发团队,可以自由结合的方式,这样在课堂讨论以及机房实践中都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尤其在讲解程序设计理论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的题目,或者让小组自己选择跟专业应用相关的题目进行开发训练,让学生自由发挥,会让教师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的同时,进行着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编程求解,遇到困难并解决困难的过程会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小组团队形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之前的流水账式的学习。教师属于管理者和控制者的角色,在小组讨论完毕以及实践完毕后进行总结。
5考核方式改进探索。
一般c程序设计课程的最后成绩都是由期末成绩、上机实验成绩和平时作业情况来按比例划分的,这种考核方式难免会掩盖学生的实际水平,如平时作业和上机实验报告难免会出现学生抄袭的情况,操作能力差但靠死记硬背最后期末取得了好成绩;而平时操作能力强的一些学生往往会忽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不注重语法知识点的记忆,最后成绩不理想。对于教学质量的保证,合理的考核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考核方式进行改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根据教学方式的改进逐步调整考核方式,如在成绩评定中加入小组成绩,该成绩是由小组在平时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小组作业完成情况、成员表现等方面来构成。还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布置的综合案例作业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综合案例体现了学生对程序设计理论掌握的情况以及程序设计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以及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不能完全实现理想中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需要具体根据当时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
6小结。
c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功能强大的软件开发语言课程,各大高校理工类专业均普遍开设了该课程,但是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要达到教学目的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对不同的专业进行教学,因此会出现很多不相适应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了探索,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有效结合讨论式教学法、“微课”教学、案例教学法以及团队开发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c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做出相应的考核方式改进,更加真实的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体现公平性,更加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中班教学随笔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大全【第八篇】
“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对如何提高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质量有着不同的途径,如果要从中找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教学法”是困难的。但方法问题确实是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就自己的一些粗陋教学体会,根据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原理、规律,初步探索关于提高中学科学教学质量的一些途径。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学习积极性固然受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各种教学条件的影响,然而,学生自身的因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却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其中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核心,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加强这二个因素的培养。
提高学生对科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因此新教材熔理、化、生、地等知识于一炉,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界,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科学和解决社会发展、社会生活问题的结合。众所周知,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新的基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提高取决于科学的每一项突破。如蒸汽机的发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核能和激光技术的应用、生物工程的开拓无不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穿插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科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然,在谈及学习动机时,教师本身也具有很大作用,因为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师不但关注着教授的内容,而且还应向学生讲述正在学的内容的重要性,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富有吸引力。很多经验表明,教师本身的言行就向学生提供活生生的证据,是最具有感化和激励作用的典型榜样。
当然,还要对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意志等心理因素作全方位的培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变革课堂实践,大力加强实验教学。
科学教学有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特点。科学课程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此要完成新课标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的变革已十分必要。
增加每一节课的信息量,强化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得到深刻的记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用各种模型、图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概念化知识的学习变得形象直观容易掌握。使用通俗易懂包括学生身体在内的例子,如脉博、肺活量、血压、膝跳反射等例子。使用各种手段和教学技巧,尽可能采用现代化的视听教学手段和工具,以及诸如第二课堂活动,参观实习等均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的加强决不仅仅是为了验证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研究科学的方法,培养观察、设计、思维、动手等多方面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达到科学教学指导纲要的`目标。因此用各种办法把实验教学跟上去,科学的教学质量将会提升一个台阶。这就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重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好处是和讲解或叙述内容紧密结合,我们可以讲到哪儿做到哪儿,这将使课堂气氛大大活跃起来。其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新教材的一个亮点就是让学生多实验、多探究,由于实验具有真实的情景和丰富的题材等优点,因此不仅要开出《科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实验,而且要鼓励学生走出实验室不拘泥于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识和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重视学生课外作业的设置。
课外作业是教育测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强化知识结构,同时能使教师及时获得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但是,为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必须精编习题,设计练习的网络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既不会空耗学生宝贵的课外时间,又不会使学生陷入题海之中不可自拨,同时还能达到巩固教材的目的。因此我们对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有用性:作业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联系,跟学生兴趣爱好相适应。
普遍性:作业内容应是学生普遍需要巩固的内容。
补缺性:作业内容应能弥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缺陷。
适度性:作业内容必须难度适中,对于学生认为较困难的练习要加以整理和提示。
适当性:作业内容应适当,达举一反三之效果。
发展性:作业应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潜力。
只有这样,作业才能成为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一种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有指导性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充分利用反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反馈,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达到的程度及结果。反馈的途径很多,有作业批改、作业抽查、平时小测验、课堂内提问、小结、实验报告及教师的个别指导等。通过反馈,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结果,并及时给以适当的评价。通过反馈,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进步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确定新的目标,增强学习信心,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总之,对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键,重视课堂教学实践是基础,讲究作业练习手段是保证,利用信息反馈是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运用以上途径,那么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有很大裨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科学课[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3]徐英.新世纪教育启示录[m].天津教育出版社,
中班教学随笔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大全【第九篇】
经济法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笔者通过分析当前经济法在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过程存在的课时不足、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内容庞杂、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的优化对策。
“经济法”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具体的法律规定的学习,掌握与市场经济运行相关法律规定,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去,解决本专业工作中实际问题,成为一名既懂得经济管理又有一定法律素养的高级应用人才。
当前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涉及面较广,主要包括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金融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审计专业等,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几乎涉及全部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影响较大,然而,由于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课时不充足、教学内容庞杂等原因,经济法课程在经管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因此,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二、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课时设置不合理。
首先,在课时安排上,经济法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在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安排一学期的课,教学课时为36课时-54课时不等,但经济法内容涉及公司法、税法、证券法等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内容繁多,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庞杂的经济法的教学任务。其次,在课程安排上,一般在法学院,经济法课程的都是在学习过法理学、宪法、民法等课程,掌握了相关法律知识后才才开始开设。而经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专业核心课程上,所以没有相关的法律基础课程作为铺垫,法律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花大量的时间讲解法律术语、介绍法学概念和基本知识,如民事权利主体制度、债权、民事责任、财产所有权等,使得教学课时更加紧张,学生学习更加吃力,进而影响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的教学目标应以应用型、实践性为主,学习的目的不应当是学习法条本身,而是应当让学生在学习经济法的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未来能对职业生涯中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在事前防患于未然,事后能寻求到正确的解决办法。但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经济法教材虽然有几十种版本,内容却繁杂深奥,基本都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课程内容没有根据教学对象与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区别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忽视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性,没有考虑经管类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造成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同一个大纲、相同的进度讲授,无法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相呼应,与专业的切合度不高,相同的案例轮流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这样教师就没有做到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3.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经济法是实践性较强的科目,采用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课时有限,学生又缺乏相关的法学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不能进行足够的案例教学来辅助教学,更别提模拟法庭、实地调研等实践教学方式的开展。固然教师的详尽理论讲授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但也容易导致学生缺少课堂自由分析、讨论案例,教学过程枯燥,从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4.教师的知识体系不完善。
当前经管类专业经济法的教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种是法学专业出身,一种是经济类专业出身,无论哪种出身,在知识体系上往往都不够完善。法学专业出身的教师对于经济学知识的掌握通常不够全面深入,而经济学专业出身的教师对于法学知识的掌握通常要不够系统,这就使的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不能在一种比较平衡的知识框架体系下开展教学,从而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三、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措施。
1.以能力本位为目标,优化教学思路。
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经济法之后,未来从事的并不是法律相关的的工作,因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思路上,应当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就业方向,以解决工作中常见法律问题为基础进行针对性学习,将经济事件融会贯通到学生的思维中,使其学习关注经济信息,提高对财经新闻的敏锐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使学生通过经济法学习,树立法律思维,能够维护自身权利,保证自己不会有触犯法律法规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做到未来在本职工作中遇到常见的法律问题能找到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
2.以专业为导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经济法教学内容体系庞杂,经管类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经济法的需要各有侧重,有的专业(比如会计专业的执业资格考试)对于法律知识掌握的深度要求也不一致,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在用4~6课时普及民商法基本理论的前提之下,针对不同专业,重点选取几个相关部门法加以讲授;并针对未来该专业就业的岗位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
比如会计专业,侧重对《合同法》、《票据法》、《会计法》、《税法》等部门法进行讲解,通过对会计工作常见违法案情进行讨论,来理解相关《会计法》、《税法》知识;再比如市场营销专业,侧重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竞争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部门法进行讲解,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是营销与策划工作为主,可以选取当前市场中促销策略中的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讨论分析,避免未来在工作岗位上策划出“一等奖奖金人民币六千元”这种违法的有效促销活动。
3.教学方法多样化,进行启发式教学。
对于非法学专业的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仅仅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不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采用“灵活多样、易于接受、符合经济法教学特点”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参与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挖掘学习潜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各类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在经济法教学中,应当注意案例的选取要贴近生活贴近专业,选择典型的、能解释法律问题的、具有实用性且浅显易懂的案例;其二,模拟演示法。让学生作为关系法律主体直接参与到模拟的实际情境中。在模拟法庭或模拟谈判中,学生进行法庭庭审、合同签订、保险索赔、法律商务谈判等活动的亲身模拟体验,这有利于加强学生沟通能力与应变能力的训练;其三,实物展示法。经济法律语言高度抽象性与模糊性,法律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理解,采取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有助于教师讲解的深入浅出。
例如在讲解《票据法》时,可将汇票、本票、支票的样本发给学生,让学生边听课边对照学习,快速熟悉集中主要票据的构成要素。其四,直接观察法。一是组织学生收看通俗易懂的《经济与法》等财经法治节目的音响资料,将典型材料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到法院法庭直接观摩审判,通过旁听、观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经济案件中利益相关者在法庭展现的法律技能。在观摩结束后,教师适当要求学生说出观后感,进行分组小结,达到提高学生的理解,认识及分析能力的目的。
4.通过开设选修课、引导学生自学弥补课时不足。
课时不足是困扰经济法教学的一大问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可以采取开设选修课、引导学生自学两种途径弥补经济法的课时不足。在前面设计经济法教学内容时,经管类各专业将根据未来就业方向的需求来有选择性的挑选相关部门法加以讲授,对于未能全部讲授的相关部门法,教师可以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开设,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的挑选相关课程加以学习,从而更好的全面掌握经济法的知识;此外,大学生具有相当强的自学能力,对自己需要的知识也不乏自学热情,如果教师指导得当,自学将成为学生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
自学不仅可以缓解课时不足给经济法教学带来的压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学历的能力。不过为了使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的自学更加深入和有效,教师应当提供必要的指导。
5.教师应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经济法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因此,作为专业课任课教师,应当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应固步自封,而应当充分认识到当今社会对于知识的更高要求,以及对学生知识体系完整性的更高要求,不断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法学专业出身的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经济类专业出身的教师则应系统对相关法律基础知识加强掌握和理解。不同专业出身的教师在教学之外,应多沟通交流,优势互补,促进自身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班教学随笔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大全【第十篇】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时期,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就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创新,从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本质就是培养高级的管理人才,所以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体制,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就必须积极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目前高职教学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有效培养学生相应的实践素质和应用能力,对学生形成职业岗位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有着巨大的作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措施人手。
一、通过多种学习方法,改革实践教学。
第一,增强教师在实践环节当中的学习、训练、总结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也在不断发展。现阶段的企业价值观、管理方法、运作模式等都和书本上的知识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应积极寻找机会亲自到企业中进行实践,然后总结相关的经验,再将这些有价值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从而与社会发展想适应,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不愿意要,或者要了不能用。
第二,增强对学生课堂实践的训练。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基本上都有很成熟的课堂实践环节的教法,也就是mba案例教学法,可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将理论灌输给学生,而且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方法,严重的导致了理论同实践相脱节,学生没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为了有效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就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总结成相应的案例,备课的时候发给学生各种营销类等报刊,使学生在其中选择一定的案例并进行学习,然后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思路。上课的时候,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组织上课,有效的模拟了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增强了学生们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更使学生充分了解了自身知识与能力的不足,进而更加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
第三,增强学生课后实践环节的有效锻炼。教师传授的实践经验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模拟学习,只是一种“假设性”的学习,只有课后实践环节才是真正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提前进入相应的“角色”。暑假时,我推荐一些学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在实际的工作中深化理论知识,并不断提高与人沟通能力,综合进而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从而真正认识到企业的运作模式,而不是书本上枯燥的理论。
二、把握工商管理教育的本质,有效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的智商、情商和胆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高智商,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积极传授学生比较前沿的新知识,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高智商;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高情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情商;最后要培养学生的高胆商,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具有胆识,敢于和善于抓住相应的机会,利用相应的课后实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高胆商。
第二,积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分别是创新能力,无论是企业间的竞争还是人才间的竞争,创新能力是一种核心竞争能力;应变能力,良好的应变能力可以保证学生就业之后可以很好的适应比较复杂的生存环境;公关能力,良好的公关能力可以使学生能够正确而恰当的处理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组织能力,良好的组织能力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进而获得不断的进步。
三、有效运用多种手段,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
高职院校应在工商管理类的专业当中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因而相关的管理和教学人员必须不断探索和发现在实践性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改革,将实践教学充分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不光是校内和课内,还要在校外和课外进行。具体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措施,首先是有效挖掘课内外实践性环节的因素,然后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总结;其次是重视平常的实践性环节的研究,如课堂讨论、上机实践、技能训练、社会调查等;最后必须有效抓学生的毕业实践。
四、积极建设实践基地,保证专业实习的质量。
专业实习基地一定要达到相应技能培训的标准,优势互补,内外并举,积极建立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必须大力突出先进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的时候,一定要本着加强和完善基础的宗旨,面向未来,着眼于目标,按照全面规划和分布建设的原则进行实施。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时候,则要坚持互惠互利、相互支持和优势互补的原则,不断巩固和建设一批批质量较好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对专业的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很多高职学校的工商管理类教学与社会发展需要不太适应,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就业率,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的实践教学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进而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