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谈谈我的入党初心通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45737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谈谈我的入党初心通用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谈谈我的入党初心1

今年3月,党中央首次向党龄达到50周年、一贯表现良好的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细细算来,我入党已13年有余,距离在党50年还有37年。我扪心自问,我的初心是什么?这13年来,我合格了吗?接下来的37年,我要怎么做?

我的入党初心是什么?

2004年9月,我进入了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读。在读书期间,内心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如何找寻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一度十分迷茫。由于专业的关系,特别是在不断学习研究近现代文学史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过程中,我时常感动于,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以铮铮铁骨守初心、以血肉之躯担使命的英勇事迹,感动于他们为建设新中国、为人民谋幸福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唤起了我对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深深向往。于是,我向学院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学习之余,参与学校的志愿者活动、定期去献血、为贫困山区孩子送温暖……我想尽已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2007年12月,我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我合格了吗?

入党13年以来,我是否合格了?在我的预备期,经受了一次考验。当时我接到了一个自称陕西骨髓库工作人员的电话,告诉我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问我愿意不愿意,愿意的话就可以启动高分辨配型;如果配上了,就可以捐献造血干细胞了,那么患者就有希望了……这些在我当时的认知里是完全空白的,我一下子懵了,说害怕也不为过。

我想起了我们的革命先辈们,他们面临的是生死考验,尚且都能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在我面前的考验,甚至谈不上是考验,更谈不上牺牲或抉择,它需要我克服的是对未知的恐惧而已。我是一名预备党员,举手之劳便可帮助他人,我还有什么理由迟疑退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党员干部能不能经受住考验,这是需要我们不断用行动回答的一个严肃问题。我必须尽己所能,帮助那位素未谋面的妹妹。幸运的是,后来的高分辨配型、体检、打动员剂、捐献等等每个环节都很顺利。现在还依稀可见的针孔、那位可能已经康复的陌生女孩,都见证了我用行动在践行党员的责任。

后来,我顺利通过了预备期,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这件事深刻地激励着我、影响着我,那是一种使命感在心中涌动的感觉。读研期间,我积极地参与到宣传和普及造血干细胞知识的公益活动中,我想尽已所能,帮助需要配型的白血病患者;期待经验和知识的传播,让更多人知道只要在献血的时候留5毫升的血样,就能拥有救人的机会;希望更多人相信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这就是我在那个时候的初心和使命。

我要怎么做?

参加工作将近10年,加入纪检监察队伍也已7年多,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是我们的岗位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我们该担当的责任就是用党章党规去检验监督的单位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用党纪国法去丈量违纪违法问题,用人民群众的期待去透视权力运行的漏洞风险。我希望尽己所能,做一只合格的“啄木鸟”,帮助监督的单位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保障有利于人民的政策得以执行,完善制度规范权力的运行。

距离“在党50年”的这37年,岗位和职责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我的初心无论何地不会改变,我将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振奋精神,始终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

谈谈我的入党初心2

寄语

如今的幸福生活,让我觉得每一天都很有意义。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希望不论在什么年代,年轻人都能永葆青春和活力,用最美的青春去奉献、去燃烧!

“‘我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可我不知道如何争取。’听了我的疑惑,班长告诉我,加入共产党就要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为无产阶级、为民族解放奋斗到底。班长这席话对我触动不小,我一步步向党组织靠拢,在战场上直面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终于,1949年4月5日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回忆起入党的那一刻,90岁的陈步阳老人坚毅的眼神里透着光。这位曾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浴血奋战的老兵,将自己16岁到32岁的人生芳华全部献给了战场、献给了伟大的人民解放事业。他说:“为无产阶级、为民族解放奋斗到底,就是我入党的初衷。”

1931年,陈步阳出生在江苏省如东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一家七口,生活来源全靠种地,虽然日子清苦,但也其乐融融。南京陷落,汪精卫投靠日本建立“汪伪政权”后,家乡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1941年,日伪军在乡间扫荡、烧杀抢淫,无恶不作,有的乡亲就惨死在他们的刺刀和枪口之下。

在这样的情形下,陈步阳和乡亲们热切盼望着有一支解救人民于水火的部队。那时,新四军在江浙一带成立民兵和人民武装组织,发动群众和妇女、儿童一起抗日。“几个新四军战士住在我家,他们身穿土布灰色军装,一日两餐,生活很艰苦,但从来不向老百姓伸手要东西。”这在陈步阳心里埋下一粒种子:“我也要加入这支革命队伍,加入中国共产党,保卫人民,将日寇早日赶出国土。”

1947年,梦想照进现实,16岁的陈步阳应征入伍,成为华东野战军11纵队32旅96团1营2连2班的一名普通战士。当年10月,他离开家乡,随军一路北上,参加了涟水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其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淮海战役。

当年的烽火岁月,老人记忆犹新。“1948年11月,国民党黄伯韬兵团被大部队包围在碾庄狭小地带,我们全歼敌军10万人。随后,在双堆集地区,我部队奉命拦截并歼灭敌炮兵团的一个护卫营,在这里,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他略带兴奋地说:“我们连续不停地射击,机枪、步枪、掷弹筒、枪榴弹全部对准目标,打得敌军趴在前沿阵地都不敢动了。最后,排长发出冲锋的命令,大家握紧手中的刺刀冲向敌群,与他们殊死搏斗,直到将敌军逼至河边,向我们举手求饶。”

淮海战役结束后,部队进行了一阵休整。陈步阳也从紧张的作战任务中撤出,计划着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部队里来了一位新班长,他几次找陈步阳谈话,考察他对党的认识。“我定期写思想汇报,认真回顾了行军、作战的过程,并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表现进行了反思总结,主动向部队老同志学习。在班长的引领下,1949年4月5日我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立下誓言,永葆入党的初心!”

1950年以后,陈步阳从陆军调到空军,成为首批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并在朝鲜战场上荣立三等功,获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此后,他辗转在新华书店、东城区工商局等处工作,直到1991年离休。

离休后,他跟着儿子学上网,了解国内外新闻,还撰写了一本回忆录《路·故土·家和我》,足有十万字。“我想把保家卫国的故事记录下来,留给后辈,让他们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激励他们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谈谈我的入党初心3

我生于1938年冬,从小饱受战乱之苦,深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因此,我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每天背着干粮徒步十几里山路到乡里求学,直至考上师范学校,立志做一名人民教师。

1960年7月31日,从平定师范毕业后的第二天,我就服从分配来到了平坦公社石卜咀学校,并于当年8月20日与在京工作的爱人老李领了结婚证。老李解放前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入党,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在京工作。相似的经历让我们有了共同的革命理想和追求。新婚之日,我俩分别将彼此的约定和承诺写在了同一个日记本上——“在前进的大道上,同甘共苦,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服务到底。”“我忠于党,忠于革命,更忠于无产阶级的爱情,在任何大风大浪里也要携手前进,如果党和祖国需要就坚决服从。”回到工作岗位后,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仍记得那年9月1日,我在给爱人的信中写道:“我也和你有同样的想法,要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但这不是我的最终目的,而是我前进的方向。”

1961年11月18日,我被调到了平坦公社北头咀学校。这是一所仅有36名学生的四级复式学校,我既是校长又是教导主任还是唯一任课教师。除了承担全部教学工作,我还要负责学校的所有事情。同年12月,我第二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决心继续接受党组织的培养和考验。针对不少学生基础差和接受能力弱的现状,征得家长同意后,我增设了早晚自习为孩子们补课,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支持和认可,也赢得了领导的肯定。

1965年7月,我终于如愿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一年后,经组织批准,我正式入党。不久,我被派到大村小学下乡支教。当时学校里仅有3名女老师,领导让我担任主任教师并全权负责学校工作。虽在孕期,但我事事身体力行,全力做好“传帮带”。由于工作原因,我带着长子边工作边生活,二女儿和小儿子分别由老家的妈妈和婆婆看护照料,一家人由分居两地到分散多处,几多牵挂,不堪屡述。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70年初。那一年,在京工作20余年的丈夫为了照顾妻儿,毅然放弃北京稳定而优越的工作,回到阳泉电子工业局工作。我于1972年7月调回石卜咀学校,随后孩子们也陆续回到我们身边,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

上世纪70年代平坦联校成立后有了党组织,我被选为联校党支部组织委员直至退休。其间,我和大家一道培养了60余名群众加入党组织,为党的教育事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1993年退休后,我继续发挥余热,在上站街道阳泉一中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并被授予“敢于工作,勤于奉献的好支书”和“十佳党员”等荣誉,展现老党员的赤诚与风采。

从写下第一封入党申请书,到成为共产党员,再到现在,我始终坚守着初心和承诺,只要党和国家需要,担当和付出再多都无怨无悔。我和丈夫分居两地10年间的600多封书信和日记,见证了我们献身党的事业,追求共同革命理想的历程和对爱情忠贞与坚守。如今,我们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牵手走过61年,感恩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享受着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34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