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范例5篇】

网友发表时间 912413

【导言】此例“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范例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第一篇】

关键词 UNESCO;技术和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框架

中图分类号 G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1-0011-07

一、研究背景

在职业教育领域,通过召开相关国际会议、开发和修订相关标准引导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重要工作领域。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2年,UNESCO就发表了《关于职业教育的一些基本想法》的报告。1960 年,UNESCO 第十一届大会发表了《建立有关职业技术教育国际规范的报告》,建议UNESCO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国际规范。1962年,UNESCO第十二届大会通过《技术和职业教育建议书》,这是UNESCO第一份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规范性文件[1]。自此开始,UNESCO非常重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的变化对职业教育文件进行修订,并分别于1974年、1989年、2001年、2015年最新版的职业教育公约或建议书。UNESCO对于相关职业教育规范的修订历程,具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UNESCO基本以12年或14年为一个周期对职业教育文件进行修订。而且需要强调的是,UNESCO不同时期的职业教育规范性文件与当时的国际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劳动力市场工作模式及其工作重心都有着密切关联。UNESCO每一次对于职业教育规范文件的修订,都经过广泛的全球范围内的讨论以及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趋势的前瞻性研究,并力图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概念范围、目标、政策规划、管理制度、教育教学等方面为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出建设性和有针对性的建议。以目前对国际社会仍比较有影响力的1989、2001和2015年的三次修订为例,其分别以1987年、1999年和2012年在德国柏林、韩国汉城和我国上海召开的三次国际职业教育大会的结论和会议报告为重要基础,并在会后对全球范围内职业教育研究和政策人员进行广泛咨询的基础上的。就2015年最新版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建议书》来说,在2012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上就提出,考虑到UNESCO的《技术和职业教育协定》(1989年)和《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修订建议》(2001年)的相关性和适应性,在可能的情况下发展新的或再次修订更加合乎规范的工具性文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2]。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UNESCO历次的职业教育文件都标志着经济社会变革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以及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趋势。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2014年接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有必要将我国的职业教育政策文本与国际标准进行比较。从此出发,本研究将系统梳理目前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1989、2001和2015年UNESCO的职业教育规范性文件,对其相关内容演变历程进行比较,试图明确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前瞻性理念和趋势,为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未来走向和趋势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历次UNESCO职业教育政策内容变革特点

1989年的《技术和职业教育公约》(简称《公约》)主要从概念范围、政策规划、体系结构、教学、教师、国际合作六方面对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具体规定[3]。2001年《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修订建议》(简称《修订建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内容:概念范围,政策、规划和行政管理,普通教育中的技术和职业教育,技术和职业教育作为进入职场的准备,技术和职业教育的组织,技术和职业教育的项目内容,技术和职业教育作为继续教育,技术和职业教育中的指导,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员工,国际合作[4]。2015年《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建议书》(简称《建议书》)所涵盖的主题包括:范围,愿景和目标,政策和治理,质量和相关性,信息和指导,监测和评估,研究和知识管理,国际合作[5]。

考察三个规范性文件内容结构的变化,其中既有一些一脉相承的内容,更多可以看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拓宽及改革策略的突破与创新。这表现在这三个文件中既有一些共同强调的内容,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差异。相比来看,1989和2001年的文件主要从职业教育组织实施的相关要素及其性质的角度作出具体规定,而2015年《建议书》的内容则在主题上突出了一些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强调的重要领域。

(一)职业教育概念:从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到更广泛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关于职业教育概念范围的界定是三个规范性文件在文件之首的内容。1989年《公约》指出,技术和职业教育指各种形式和各种级别的教育过程,除普通知识外,还包括技术和有关科学的学习,以及获得与经济和社会生活部门的职业有关的实用技术、专门技能、态度和知识。2001年的《修订建议》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术语,其指教育过程中除去普通教育,对于技术和相关科学的学习,获得与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部门中与职业相关的实践技能、态度、理解力和知识的教育过程。2015年《建议书》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概念取代了技术和职业教育,并将其范围界定为“指包括与广泛的职业领域、生产、服务和生计有关的教育、培训和技能发展”。并特别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作为终身学习的一部分,可能发生在中等、中等后和高等教育阶段,并且包括可能使人得到学历资格的、基于工作的学习以及继续培训及职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还包括适合国情和当地情况的各种各样的技能发展机会。学会学习、培养识字和算术技能、通用技能和公民技能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组成部分。

从职业教育概念的演变来看,在多年的发展中,职业教育概念的范围呈现出更加广泛的发展趋势,远远超出了UNESCO最初对于职业教育的定义,如UNESCO在1952年发表的《关于职业教育的一些基本想法》提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个人掌握并发展某一具体工作领域所需的知识、技能、理解、能力、态度和信息等,使之具有职业胜任力[6]。总体来看,在UNESCO的引导下,目前国际社会已经普遍接受了职业教育是一种广义概念的思路,即用广义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VET)这一概念来代替技术和职业教育(TVE),正如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所提出的,职业教育必须超越仅仅培养人们特定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其需要为青年和成年人提供工作和生活都必需的知识、工具和态度,TVET的概念不仅涵盖“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同生活”,还包括更传统一些的“学会求知”和“学会做事”[7]。这种广泛性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在教育形式上,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包括多种不同环境下通过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形式进行的多样化学习。二是在教育期限上,更加强调从终身学习的框架开展。三是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要超越培养个体特定职业领域技能的理念,认为职业教育的内容包含复杂多样的技能发展领域,这体现在2015年《建议书》深刻体现了超越培养个体特定职业领域技能的目标范畴,强调TVET要有助于为就业、职业、生计和终身学习培养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个政策领域,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学习成为个人成长和创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关键要素。四是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提出了发展全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目标。正如UNESCO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在2012年所提出的,“TVET对于个人、经济和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摆脱目前方法的限制,把TVET纳入到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下,扩大教育与培训对于所有社会成员的影响”[8]。

(二)职业教育目标:从明确的社会和个人并重拓展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导向

关于发展目标的表述是每个时代职业教育建议书的重点内容,并对其他部分内容具有重要影响,反映了这一时代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1989年《公约》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应达到的目标,应考虑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每个人的充分发展。2001年《修订建议》提出,在全球化和信息通信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技术和职业教育应成为所有国家整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特别要:积极促进实现更高程度的民主化以及整个国家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同时致力于开发所有个体的潜能;培养人们的科学和技术意识,使人类能够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建议书》提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愿景是通过增强个人、组织、企业和社区的能力以及促进就业、体面工作和终身学习,促进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及竞争力、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性,对可持续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总体来看,UNESCO三个文件在关于职业教育目标的表述方面,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的特征,这种稳定性体现在三个文件自始至终都强调职业教育同时对于经济、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价值。但是,在这三个基本目标取向的基础上,2001年的《修订建议》和2015年的《建议书》都对这一目标进行了拓展,2001年强调了促进社会民主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2015年的目标则进一步完善,突出强调了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正如UNESCO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所提出的,我们需要发展一个新的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满足个体和社会需要,并有利于实现社会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与培训目标[9]。而在向国际专家征询意见的过程中,很多国际专家也呼吁,TVET发展的作用需要有更多体现[10]。这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国际层面,职业教育日益被赋予更广泛的社会职能,其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也更加凸显,其不仅要强调对目前发展方式的适应性,还要进一步突出创新性和对于经济社会变革的引领性,在前瞻性的社会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如2015年《建议书》特别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要有助于为绿色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和维护环境完整性所需的创新办法和技术解决方案。

(三)职业教育政策和管理:走向与经济、社会、就业等更广泛政策的协同一体及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

政策规划是UNESCO职业教育文件关注的重要方面,1989、2001和2015年文件的第三大部分都是关于职业教育政策制定和管理方面的内容,这表明,积极引导世界各国制定适应性的职业教育政策是UNESCO职业教育政策的核心目标。1989年的《公约》提出,各国同意制定政策、确定战略以及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资源情况并在他们各自的教育系统范围内为青年人和成年人开办技术和职业教育的计划和教学大纲,以便使他们获得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知识和专门技能,以及使他们每个人在社会中得到个人和文化方面的充分发展。2001年《修订建议》这一部分内容的主题为“政策、规划和行政管理”,主要用五方面内容来进行具体阐述:一是技术和职业教育政策制定,强调技术和职业教育政策应通过政府、雇主、专业协会、行业、雇主及其代表、地方社区及非政府组织间的新型伙伴关系设计和实施。必须通过这些主体间的伙伴关系创立一个连贯的法律框架,启动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二是建立国家技术和职业教育协调机构,在国家发展议程和教育改革中突出强调技术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三是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要有效应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四是强调劳动和就业部门、非政府组织、校外教育机构、社区机构等积极参与到技术和职业教育政策制定中。2015年《建议书》提出,会员国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治理结构和宪法规定,制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应与广泛的政策领域相一致,包括教育、就业和政府的总体战略目标,尤其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

从三个文件关于职业教育政策的规定可以看出,1989年文件的侧重点是在教育系统的范围内制定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2001年《修订建议》提出了通过多部门合作启动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法律框架和战略的思路,而2015年文件则提出了制定与经济、环境等其他领域政策协同性职业教育政策的目标。这反映了国际社会日益以一种开阔的视野看待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逐渐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领域。正如2012年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所提出的,成功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和改革必然触及多个错综复杂的政策领域,以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的制定同背景、更广泛的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应更加注重那种进一步聚焦于环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和发展目标之间关联的全面分析方法[11]。“强有力的TVET体系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其需要综合性和包容性的国家技能战略”[12]。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更加强调从终身性、综合性、参与性的角度开展职业教育治理,建立多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治理模式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这表现在1989年《公约》和2001年《修订建议》都强调职业教育的管理,而2015年《建议书》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治理的理念,并指出,在治理和监管框架方面,考虑建立或加强使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吸引相关的地方利益攸关方的治理模式。促进部委间协调并增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治理、管理和融资方面的技术、行政和机构能力。

(四)职业教育教学:更加突出对于学习过程和目标的多样化要求,关键技能培养、工作本位学习和传统学徒制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职业教育的教学和学习过程是UNESCO职业教育规范性文件关注的重要方面。1989年的《公约》提出,各国定期检查技术与职业教育结构、教学计划与规划以及培训方法与教材,以及学校系统与职业界开展合作的形式,以使之不断适应科技进步、文化进步、适应各经济部门就业需要的变化,又可以利用教育研究和教育革新的成果,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方法。2001年的《修订建议》用9个方面对学习过程作出了规定,其中提出,21世纪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要求学习者中心、创新性和灵活性的学习途径,包括对课程进行重新定向,把科技、环境、外语和文化、创业以及快速发展的服务业的要求考虑进来。以此为基础,建议对于理论实践相结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设备设施以及教学评估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相比来看,2015年的《建议书》在学习过程方面,更加重视对于具体学习结果和形式的规定,其中明确提出,除了与职场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学习过程应以基础技能为基础,进一步深化对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环境、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理解。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应该是整体性的,培养通用技能和创业技能、促进健康和工作安全、文化发展、负责任的公民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应促进各种形式的基于工作的学习,包括在职培训、委培、见习培训和实习。应提高基于工作的学习质量,适时辅以基于机构的学习或其他形式的学习。而且,2015年《建议书》明确提出要发展传统学徒制,包括通过吸引农村和城市地区利益攸关方的参与,在小型、微型和家庭企业中提供良好的传统学徒教育。

职业教育的教学和学习过程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最本质要求。从UNESCO文件关于教学的规定可以看出,进一步实现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加强通用或关键技能的培养,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工作本位学习,大力推广传统学徒制,成为国际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

(五)职业教育体系:融通性、终身性、公平性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追求的永恒目标

除了随着时代变化内容的超越性外,UNESCO三个文件中还有很多一脉相承的内容,这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强调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衔接沟通,如1989年的《公约》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之间的关系,要特别注意教育计划的横向和纵向连接;2001年的《修订建议》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应成为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们自由积极的选择,允许实现教育晋升和融通,包括在技术和职业教育范围内以及在职业和学术教育路径之间;2015年的《建议书》提出,会员国应发展各种途径,便利中等、中等后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过渡,包括灵活的招生程序和指导、学分积累和转移、得到有关当局承认和认证的教程和同等计划的互通。

第二,三个文件都强调把职业教育放到终身学习的框架下理解和实施。1989年《公约》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应在开放和灵活的结构范围内,根据终身教育的原则设计。2001年《修订建议》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是终身学习和为负责任公民作准备的一个重要方面,应通过创立开放、灵活、补充性的教育、培训和职业指导框架,在广泛的终身教育的政策框架内实施。2015年《建议书》提出,应通过一个全面的终身学习框架来引导、认可和促进各种形式和环境下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该框架应重视让所有年轻人和成人获得相关的工作和生活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创造更好的劳动力市场及社会成果。这深刻体现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所提出的,“TVET的本质是终生学习和全方位学习”[13]的理念。

第三,都重视为学习者提供公平的学习与培训机会。1989年《公约》提出,凡是接受技术和职业教育的个人,都不得因其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原籍或社会出身……而受到歧视。2001年《修订建议》提出,要为教育体系内部及其更广泛社区群体中人口提供最大限度的广泛的技术和职业教育机会。2015年的《建议书》把公平和机会作为政策规划的关键主题,提出要通过改革和扩大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满足多种多样的学习和培训需求,确保所有青年和成人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并特别强调,应通过减少费用负担和消除其他障碍,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使所有处境不利的群体和弱势群体,包括边缘化的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人口更容易获得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总体来看,注重向社会不利和弱势人口提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会,努力通过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包容与和谐,已经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三、政策同形与差异:UNESCO政策框架下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特征

(一)在发展定位上,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呈现明显的经济导向特征

近年来,我国一直强调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从这一要求来看,我国主要还是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出发来提出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具有明显的经济导向特征。这与国际社会注重从个体发展及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发展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存在一定差异。而根据国际社会的分析,新的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文件深刻体现了“发展高质量、终身化、创新性TVET”的理念和目标,其具体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提供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帮助个体实现其理想。正如2015年《建议书》所提出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有助于促进对人权的理解和尊重,包容和公平,性别平等,文化多样性;有助于增强终身学习和学会与人共处的意愿和能力,所有这些对于社会和经济参与以及实现持久和平、负责任的公民意识和可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根据 UNESCO在对2015年文件修订时所提出的,经济发展的压力仅仅需要视作人类可持续发展更为广泛关注领域的一部分,必须扩大职业教育的关注视野[14]。从这一视角出发,我国还需要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在这方面,国家主席的重要批示为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定位指明了方向。他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这可以作为我国未来更加全面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逻辑起点。

(二)在形式和概念上,我国更加强调正规学校形式职业教育的发展

从政策文本来看,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如《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在这一体系框架中,明确区分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以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为主体的本科职业教育以及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而在上述体系框架中,除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外,主要还是以面向学龄人口为主的正规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为主。不可否认,这与我国多年来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传统密切相关。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一直强调一种大视野下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理念,正如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所提出的,在整个国际社会支持获得更多机会、包容和公平、可持续发展教育及和平文化的框架下,要在“正规经济和非正规经济等多种环境中向青年和成年人提供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学习机会”这一广泛的职业教育概念和实施形式相比,我国在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形式和对象上还比较狭窄。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在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教育体系整体现代化的视野下,从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出发,积极拓宽教育期限、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发展面向不同群体的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才能从整体上增强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公民中的影响力。

(三)在发展策略上,我国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政策框架

在具体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上,我国提出了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发展保障水平等举措,其中涉及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加强课程衔接、加强企业参与、完善经费投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多方面内容。将这些内容与UNESCO职业教育文件比较发现,虽然所用语言存在差异,但其中有一些共同强调的内容,这表现在重视发挥市场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重视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与培训课程的衔接,强调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等多个方面。这表明,我国已经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很多关键特征方面形成了与国际社会一致的方向。而且从具体措施来看,我国还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政策措施。如建立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制度框架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这方面,我国的《决定》也把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等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决定》还提出了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政策要求。这在UNESCO的政策框架中是没有的,也是我国对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创新。然而,总体来看,我国还应积极借鉴UNESCO政策所倡导的社会对话、私营部门以及其他利益攸关方参与的职业教育治理理念,特别是其所强调的“TVET 应采用跨部门责任制,要求不同部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协调性,确保利益相关者和不同形式的TVET处于一个有效的平衡状态中。”这对于解决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各部门分立的问题,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四、UNESCO政策框架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愿景与趋势

2015年《建议书》提出,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为了在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变革、扩大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建议会员国按照各国的宪法实践及治理结构采取适当的步骤,使本《建议书》的原则在其境内生效。基于我国与国际职业教育政策文本的比较,在未来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有必要吸收国际前瞻性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在职业教育的概念、政策、战略、治理及研究方面进行变革,以真正建成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一)从更加广泛视野出发,确立与经济、社会、劳动力市场政策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导向的、创新性、综合性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根据对于UNESCO职业教育政策的解读,建设高质量、终身化、创新性、可持续发展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以一种更加一体化、注重发展的分析方法发展一种与劳动力市场、教育和环境政策以及能够共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其他相关政策相协调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和战略,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是国际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的基本趋势。而根据国际社会的研究,TVET政策的制定和协调得益于更为广泛地融入到整个国家的规划和发展进程中。可以说,TVET是国家发展的一种方式或基本工具,应以补充和促进其他经济或发展计划的方式开展。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协调或与其他部门合作后,TVET计划往往整体上更加成功[15]。从这一角度出发,我国未来也需要把职业教育发展置于更广泛的公共政策视野下,并把其与积极的劳动力市场、产业转型升级、行业发展、社会包容等方面的政策相结合,从终身学习、创新性、可持续发展及公民生活幸福的视角形成更加综合性、包容性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突出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体系中的位置。

(二)从大职业教育概念出发,建立更加包容、开放、融通、终身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从UNESCO政策对于职业教育概念和范围的规定可以看出,把在各种环境和背景下的技能开发纳入到职业教育范围之内,建立一种大视野下的职业教育观,是国际职业教育理念发展的基本趋势。正如2015年《建议书》提出的,应鼓励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不论是在公立和私立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工作场所、家庭还是其他环境中。应通过承认和核认机制鼓励并酌情宣传非正式学习,不论是自主学习、同伴学习还是通过其他形式进行的社会学习。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也指出,2015年后需要完善和扩大TVET的概念,以便在培养特定职业所需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关键能力,同时让人们普遍了解TVET包含在多种不同环境下进行的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16]。因此,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认识到正式、公共的职业教育机构只是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还要关注在不同场所、针对不同群体进行的技能开发实践,从实质上形成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沟通衔接,从而在根本上建设包容性、开放性、融通性、终身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提高质量、增强劳动力市场适应性及开展跨学科和基于数据的研究应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在内容的整体性方面,与1989年和2001年的文件相比,2015年《建议书》更加强调从对于职业教育一般发展要素的规定性转向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关键要素。特别是,质量和质量保证、与劳动力市场和职场相关是2015年《建议书》中新增加的主题。2015年的《建议书》更加强调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相关性。其中,关于质量和质量保证提出,应在所有相关利益攸关方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明确而可衡量的目标和标准、实施指南和反馈机制以及可广泛查阅的评估结果。关于与劳动力市场和职场相关提出,应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适时利用公开数据,并增强机构能力,以确保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适应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不断变化的职场需求。

职业教育的跨学科研究和基于数据的研究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2015年《建议书》把研究和知识管理作为单独一部分,特别提出,应通过持续向跨学科研究投资,深化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知识基础,以便为大背景下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提出新的方法和认识,并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信息。

基于如上几点分析,我国在未来职业教育发展中,也应借鉴国际发展趋势,基于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发展、推进改革创新的要求,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特征和规律,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推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提高人才培养的劳动力市场适应性,关注职业教育跨学科和基于数据的政策研究,这是从根本上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发展水平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6]滕B,李敏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政策的话语演变――基于N-Vivo 的文本分析[J].教育研究,2013(1):139-147.

[2][7][11][13][16]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R]. 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2012 年5月13-16日。

[3]UNESCO. Convention o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Z]. Adopted by the General Conference at Its Twenty-fifth Session, Paris, 10 November 1989.

[4]UENSCO,ILO.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UENSCO and ILO Recommendations[Z]. 2002.

[5]UNESCO. Recommendations Concerning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VET) [Z]. ED/PLS/YLS/2016/03.

[8][9][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 发展高质量、终身化、创新性的 TVET――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上的讲话[J].李玉静,译。职业技术教育,2012(15):38-39.

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第二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统筹发展 对策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突出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造能力。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株洲市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湖南省的教育强省战略为指南,通过建立职教城来整合利用株洲市职业教育资源,这一举动为株洲市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搭建了一个大舞台,但要最终实现职教城职业院校的和谐共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统筹兼顾。

一、政府主导,合理规划

政府主导是推动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的关键。首先,政府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中的战略重点。株洲市从立足株洲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出发,在坚持做大做强做出株洲职业教育特色的前提下,制定了株洲市职业教育发展长期规划,明确了株洲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其次,政府要合理界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比例,从职业教育分别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推动程度上考量,合理确定进入职教城职校的数量、类型、层次、专业设置比例及办学规模大小,坚持职教城文科与理工科类职业院校并存,保证进入职教城职业院校的质量与特色,株洲职教城拟入住的9所职校正体现了这一点。第三,政府还可逐步通过“扶强、合并、转向”等形式,最大程度整合、优化各种教育资源,壮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

二、注重政策落实,狠抓职教城职业院校的标准化建设

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要真正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而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文件上。按照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应普遍达到比较高的标准,这个比较高的办学标准,包括校舍标准、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标准、师资力量标准等等。加强职教城职业院校的标准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吸引力,同时也有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因此,要保证职教城职业院校的高标准,从教育投入上讲,要改变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连年下降的状态,至少要从2008年的%,恢复到1997年13%左右的水平;占“半壁江山”的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普通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也要从2008年的%,逐年提高到25%左右的水平,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积极筹措建立健全完善多渠道、全方位的职教经费投入体系。

三、统筹职教资源,促进职教城各类职校的互通

纳入职教城的职业院校有着不同的层次与类别,如何让这些不同类别的职校摆脱自我为中心,各司其政的办学思想,这就需要通过改变职校目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格局,全面统筹,促使职校之间的多向互通。

1. 同一层次职校的互通

建立职教城开放的高职教育体系,即高职在办学体制上应以课程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学校为中心”。对于城区同一层次的职校,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整合来优化课程设置,避免专业、课程设置的重复,根据各职校的特点与优势进行培养任务的分解。职教城文科与理工类职校并存,文科类具有基础文化课优势,而理工类具有实践课与专业优势,那么就可以把文化课的教学任务交给文科类职校,而理工科类职校只负责承担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任务。需要进行一定实践操作训练的文科职校其实践内容可由理工类职校来承担。这种联合办学模式可根据专业需要采取“1+1+1”即专业基础课、实践课、顶岗实习各一年,或者其他模式。总的来讲,对于同一层次职校来说,通过资源整合、共享、优势互补的形式来加强相互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避免相同资源的重复采购与设备的闲置及利用率低下。

2. 不同层次职校的衔接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由中等职业教育提升而来,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与拓展,所以高职与中职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有很多天然的相承、相通之处。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证实了中职与高职是可以很好衔接的。要让中职与高职能有效衔接,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首先,改革职教城高职教育招生方法。城区高职可根据自己专业特点进行单独招生,把好新生入口关,这是确保高职特色的重要一环。其次,统一课程标准,保证高职教育质量。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数以千计,同一课程在不同情况下深度、广度又有差异,衔接的难度较之普通教育大得多。城区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与高职的衔接效率。建议组织专家研究制订统一的中职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和高职入学考试标准以及相应的考试大纲,并以此来规范中职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这也是中职与高职衔接的重要依据。再次,实行城区中高职“一盘棋”的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多头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中职与高职互通的主观能动性。第四,施行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实现中高职能力的有效衔接。中高职可协同专家、行业协会通过共同协商,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各层次、各专业在职业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上应达到的标准和程度,规定职业资格证书与对应的职业能力等级和职教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中职的应届毕业生,如能成功获得学历证书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则有资格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对于中职往届与社会在职人员,也可为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提升创造条件。

3. 全面推行学分制,实行职教城区职校学分互认

实行学分制,允许职教园区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跨校、跨专业选课,实现职校之间学分互认。通过学分互认,打破学制限制,一方面可以解决当前由于中职学制不规范导致生源质量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可解决高职由于生源差异给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所带来的困扰。职校通过统一规定学生修满一定学分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及完成相关的技能操作即可毕业,这样就摆脱了学校、学制的限制,实现了学制的灵活性。

4. 畅通职业教育连接渠道,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层次

职业教育应打破原有的“上岗技能教育”与“终极教育”模式,畅通职业教育中“中专―大专―本科”连接渠道。职教园在做强做大做出一定规模的高职与中职前提下,可让部分特色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职院,使职校生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能获得与普高生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四、成立职教协会,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职教城职教协会既是一个协调职教园各院校之间关系的中间机构,也是一个推动职教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部门。职教协会成员可由市教育工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职校领导、社会知名人士、教育专家、合作企业代表等组成,他们一方面负责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及相应的法规政策,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当好“智囊团”,另一方面也为引进职教资源,促进对外合作与交流做好“外宣部”。

五、优化环境,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我们要通过优化企业投资办职校的环境,给企业以宽松的政策,以双赢为宗旨,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办学的积极性。职校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企业,我们一方面要迎合株洲“工业强市”的需要,为株洲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足数量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也得为“走出去”开辟渠道,我们要做强我们的特色职校与特色专业,能够让它们立足株洲,辐射湖南,走向全国。通过我们的特色引进市内外行业企业的资金,建立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强做大职教产业,达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持续和谐统一。对于株洲市内的一些知名企业,比如: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等等,我们要通过政府中介,鼓励一些专业对口职业院校与他们达成长久合作办学协议。

另外,为实现园区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最大化利用,当职教城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并步入稳健发展阶段时,可考虑成立职教集团,对职教城职校进行集团化运作,实行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协调、多校一体、企业参与的方式,创新资源重组机制,最终达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职业院校的高度共生。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DB/OL].中国网,2010-03-01.

[2]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

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第三篇】

4月27~28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年度工作会在郑州召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纪宝成,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介新,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扬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占山等领导,各地方职教学会、部分行业教育协会、学会下属机构负责人以及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等共140多人参加会议。学会围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一中心任务,研究制定学会2013年工作和五年工作规划。

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成立

4月25日,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宁波市教育局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三方合作建设的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的主要功能包括:开展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建设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进行中国援外项目的政策与绩效评估研究;组织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论坛,建立多边交流平台等。

第六届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交流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5月11~12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对外合作与信息服务部主办的第六届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交流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占山,学会副会长余祖光、金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职教集团的21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研讨会上,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教育集团等8个不同地区的集团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集团化办学经验。

《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报告2011》出版

近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报告2011》正式发行。报告通过大量的调研数据和实证案例,从机遇与挑战、成绩与不足、体制与机制、创新与突破、总结与展望等方面,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进行了分析。

高职“后示范”发展研讨会举行

4月23日,高职院校“后示范”发展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会上,15所江苏省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的22所院校负责人围绕“后示范”时代政府和学校分别如何作为展开了探讨。

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第四篇】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人才保障2014年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从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的高度,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作出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职业教育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同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强调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的就业提供支撑。

向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培养了大规模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要求,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既要加大政府支持,又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更多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要走校企结合、产结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关心和帮助职业教育工作者,推动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讲话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优化教育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有机衔接,畅通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要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改革办学体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会上讲话指出,要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办学导向,把提高能力作为办学目标,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制度,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努力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各个阶段,适应劳动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职业培训体系,不断完善职业培训政策,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模式,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认真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式上,受国务院委托,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代表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六部门作会议总结。会议由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主持。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工作新部署上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为转方式、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作出新贡献。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会前,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总理亲切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刘延东副总理、马凯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更好地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会议强调,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着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有序推进体系建设。要结合编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同步规划职业教育发展,重点抓好中高职衔接、职普沟通、学生“双证书”、部分本科高校转型等制度建设,在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改革上加大力度、取得突破。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健全质量评价制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三是创新职业教育管理。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督导评估制度。四是着力促进协调发展。要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统筹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五是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好职业教育联席会议作用,发挥好行业组织的指导、评价和服务功能,发挥好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

会议要求,要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抓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宏观政策和国家制度着眼,系统谋划职业教育。要选择部分地区、领域和学校开展试点,为改革提供鲜活经验和典型标杆。要分解落实任务,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坚,努力在解决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上取得突破。要加强舆论引导,推动形成宣传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长效机制,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6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在北京举行新闻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相关负责同志向中外记者介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介绍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有关情况。

鲁昕指出,这次会议意义非常重大。国家的重视前所未有,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部门的协作前所未有。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服务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服务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鲁昕表示,职业教育在改革中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坚持服务大局;二是坚持就业导向;三是坚持育人为本;四是坚持多元办学;五是坚持分类指导;六是坚持示范引领。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之前,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决定》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发展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必须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决定》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一是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二是要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投身职业教育,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三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四是要提升发展保障水平。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健全就业和用人保障政策。五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评估,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十年万亿:助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据初步统计,2005-2013年,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经费达万亿元。在中央财政的引领下,地方各级财政持续强力投入,促进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国家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尚方宝剑”,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政策。自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一是职业教育经费总量年均增长18%。据初步统计,2013年,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约为3450亿元,比2005年的939亿元增长了近3倍,年均增长率达18%。二是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5%。2013年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约为2543亿元,比2005年的426亿元增加2117亿元,增长了近5倍,年均增长率达25%。三是职业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大幅度增长。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为9320元,比2005年的2410元增加了6910元,增长了近3倍;高等职业学校为9959元,比2005年的2959元增加了7000元,增长了2倍多。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增长了3倍以上,如湖南省中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2005年仅为1387元,2013年超过9000元,增加了7000多元;江西省高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2005年仅为1200元左右,2013年超过了1万元。

近年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教育部、财政部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对于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起到了有力的导向作用。据统计,2004-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各类专项资金1113亿元,支持了四大类职业教育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主要有:(1)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2004-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78亿元,支持建设了4556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07-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21亿元,引导和激励各地对职业院校优秀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从根本上解决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3)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2011-2012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40亿元,支持全国976所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1810个专业,惠及在校生人数61万人,全面提升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4)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010-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亿元,已经立项建设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应用化工、作物生产技术等4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是示范引领项目。主要有:(1)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2010-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近100亿元,分三批重点支持了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2)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6-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46亿元,分两期实施,重点支持建设了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

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第五篇】

现实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工作不断深化。2010年研究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文件,从纵向研究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措施。2011年重在体系建设和谋篇布局,确立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三步走的战略。2012年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工作不断深化,正在加紧制订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将全面规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各项制度和任务。

鲁昕副部长指出,过去一个时期,教育部全面展开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着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进行的,这同时也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了思想、观念、思路、制度四个方面的准备。

她指出,2012年,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10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包括:科学认识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提出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系统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全面推进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起草《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引导体改试点工作聚焦现代职业教育,建立了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协同创新的机制;一些地方在体系架构、中高职衔接、行业指导、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教师管理、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等制度建设方面先行先试,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提供了实践案例和典型经验。整体规划设计中高职衔接,以推进中高职衔接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切入点,规划了招生与考试制度等10个方面的紧密衔接。强化行业指导能力建设,调整和重组59个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汇聚3100多名各类专家,合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深化产教对接与合作,依靠行业开展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建立起行业企业全面参与的技能大赛办赛机制。积极实践集团化办学的国家制度,理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国家制度的思路。强化教育质量管理各项基本工作。部署启动国际标准的专业建设,指导上海、天津率先试点,天津主要瞄准现代制造业,上海主要围绕现代服务业,共选择100个专业开展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标准国际化建设的探索。积极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召开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同时启动中德、中英等合作项目,扩大中国职业教育在世界的影响。开启职业教育改革的全新阶段,部署推动继续教育改革;建设3个继续教育联盟,解决在继续教育领域政府服务体制建设。

新形势 新任务

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鲁昕指出,职业教育贯彻党的“十”精神,就是要建立起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四化”发展服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鲁昕表示,我国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虽然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与中央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的期盼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远没有落实。在整个教育布局当中、在教育的宏观政策制定当中、在教育经费的分配当中,职业教育还没有被放在战略地位上来认识;同时,对于职业教育,群众选择的意愿却不强烈,原因在于职业教育存在质量、体系衔接等问题,导致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还难以成为社会认可的人才。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有效衔接,职业教育系统培养人才的立交桥还没有形成。三是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缺失。四是职业教育统筹力度不足,部门政策不配套,工作协调难度比较大。五是多数地区还没有制定生均经费拨款标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实习实训设备与现实生产要求差距较大。

鲁昕指出,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特征,即现代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应有完整的教育体系,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国家和个人技术技能积累、全面服务人的终身发展的教育。

她强调,基于对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和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第一,以服务国家需求为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和特点,为国家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做贡献。第二,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职能,建立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培养路径。第三,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整合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调动全社会共同办好职业教育。第四,要以增进技术技能积累为重点,建设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要求的课程体系。第五,要以服务人的发展为根本,为全社会成员提高受教育年限,实现就业创业,追求幸福生活提供支撑和帮助。

2013年重点

鲁昕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改革,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强化内涵建设为己任,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破解中高职衔接的难题,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技术教育改革创新,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她强调,2013年要重点做好12项工作,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筹备召开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整体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出台相关文件明确现代职教体系的战略定位、基本架构、基本制度、重点任务和保障机制。

——全面推进中高职衔接,确定推进中高职衔接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强中高职衔接专业和课程建设,启动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鼓励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县级职教中心进行联合办学。

——基本形成集团化办学国家制度框架,出台有关政策文件,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理事会议制度等管理机制。

——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继续巩固和完善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机制,建立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责任机制。

——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加强改进德育工作,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内涵建设的保障机制,落实好中职免费政策。

——大幅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对信息化教育指导,提高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制定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标准,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开发。

——形成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专业优势,发挥职业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区域职业教育专业调整,提高民族文化类专业学生的技能,提升民族文化类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

——提高体改试点服务国家制度建设的能力。

——全面加强职业院校技能培训工作,把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到与学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设计开发满足企业需要的课程,实现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有效衔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91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