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脱贫攻坚素材人物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关于脱贫攻坚素材人物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脱贫攻坚素材人物1
__,男,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1月出生,现任兴安生态环境局管理股股长,20__年3月至2021年6月任__镇__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021年10月任__镇__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曾获全区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桂林市优秀第一书记、兴安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任职第一书记以来,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对“第一书记”的殷殷期许,以扶贫攻坚为己任,深入村屯细致调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动群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领群众因地适宜发展壮大产业,有力推进了稳定脱贫和社会协调稳步发展,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改善交通条件,铺好脱贫致富道路。__村的穷根在于基础设施薄弱,虽然通了高速和省道,但各自然村的道路等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好几个自然村都是羊肠小道,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用品运输靠的都是肩挑马驮。经__多方奔走,共从后盾单位和各职能部门争取到万余元资金,为__村修建和硬化道路10条共公里,新建村级办公场所、公共服务中心各一座,修缮村里的小学,为村民出行办事、儿童上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走在村里,时常能听到村民谈论:“感谢上级党委、政府还有后盾单位的帮扶,感谢夏书记,我们__村都通了水泥路、砂石路。”“在没修通路之前,我们走的都是羊肠小道,买个西瓜回家要是半路提西瓜的绳子断了,西瓜也就找不回了,更别说是运什么农副产品出去卖了……”
积极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注重发挥村“两委”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经常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增进班子团结,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__明白产业扶贫是群众持续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他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组织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土鸡、冷水鱼养殖和百香果、中草药材种植等技术,组织8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到桂林参加“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播撒产业致富的火种。在他的推动下,__村发展中草药材种植吴茱萸30亩、砂仁13亩;发展规模冷水养鱼1户,年产鱼7000多斤;发展灵芝种植,规模已达26亩;种植沙糖桔50多亩、种植猕猴桃已达29亩,这些都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通过发展产业,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聚焦短板弱项,精准施策聚力攻坚。2021年10月__临危受命,结束4年的驻村生活仅三个月便告别亲属再次出征,到__镇__村担任第一书记。__就任后立即走访全村115户贫困户,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打造帮扶计划和措施。统筹驻村各支力量,建立问题清单,明确工作职责任务,手把手教村干部梳理工作、落实工作、反思问题,全面实施帮扶计划。针对__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__向有关部门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万元,加装桥梁防护栏和修复水渠基脚;多方联系爱心企业,募集资金万元为__小学的贫困学生们提供阳光午餐和学习用品;此外还积极为村内贫困户争取价值近万元的生活、防疫物资,努力帮助困难群众破除读书难、行路难、生产生活难等难题。
脱贫攻坚素材人物2
_,1933年4月出生于清水河县北堡乡大阳坪村;从1958年开始,先后在清水河县城关镇、韭菜庄乡、盆地青乡等地工作,曾任清水河县兽医站站长,积极带领贫困群众开展脱贫致富工作;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以后,深入暖水湾等贫困村蹲点开展科技扶贫工作;198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职改办评为高级兽医师;1992年6月,于清水河县畜牧局退休。30年来,他退休不退岗,仍然坚持不懈地奔波于城乡之间数十年如一日帮扶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先后在清水河县5个乡镇,15个行政村,30多个自然村开展帮扶,带领贫困群众推广农牧新品种、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当地12000多人脱贫致富。他每月拿出部分退休金扶贫,帮助贫困学生和孤老病残100多人。党的十八大以来,
耄耋之年的他长期驻村帮扶3个贫困村。目前,100多户300多贫困人口脱贫,他仍然坚守一线,带领群众巩固脱贫成果。
_的扶贫事迹,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受到国家部委、自治区、盟市、旗县的表彰奖励230余次。1981年,荣获国家农业部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1982年,荣获国家农业部、林业部、经委、科委四家联合颁发的国家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1983年,被国家劳动人事部、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全区道德模范提名奖;2011年,被评为感动内蒙古十佳人物;2012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离退休干部优秀党员;2013年11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1月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6年7月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全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更是在2018年12月被国家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荣誉称号。
脱贫攻坚素材人物3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毛相林等10名同志,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等10个集体“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表彰大会现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其中,总书记第一个给重庆人毛相林颁奖。
毛相林是重庆巫山县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曾获评2020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时代楷模和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
他带头修路的点滴,就是他带着下庄脱贫的“足迹”。毛相林被人们称为“当代愚公”。
毛相林坚守偏远的下庄村43年,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路,历时7年铺就一条“绝壁天路”。
为了修通这条路,毛相林号召劳力全都上工地;没有资金,他带头卖猪卖粮。在短短五天时间里,村民们凑出了3960元钱。
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毛相林又用自己的房子做担保,以个人名义贷款1万多元。
7年时间里,有6人为“天路”献出了生命。在他的带领下,下庄人不向现实低头,坚持向荆棘遍布的大山要路。
2004年4月,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蜿蜒伸向山外。从此,从下庄到巫山县城,车程只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下庄村几代人的梦想,终成现实。
路通了,但如何让下庄脱贫摘帽?
毛相林摸索“脱贫路”,带头种过漆树、养过蚕、栽过桑,从蛮干到巧干,最后确定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脱贫产业。
2015年,下庄村在巫山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5年的坚持不懈巩固了脱贫成果:2020年,下庄村人均收入达万元,较20年前收入增长了40倍。
摆脱贫困后,毛相林没有止步,他又带着大家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如今,下庄人用血肉之躯建成的“天路”,已经成了他们通往幸福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