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范例通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18585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范例通用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1

原文:教育天赋的基石——就是深信能够成功教育每一个儿童。我不相信有无法纠正的儿童、少年、青年。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世界的大门才刚刚为他们开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要避免压制、毁坏、摧残小孩子身上的美好、善良和人性。

感想:很多时间,教育就是一种信念。你觉得这个孩子行,你所做出的教育行为肯定积极的。但是如果你觉得这个孩子不行,那么你的教育行为可能是消极的。所以在教育生活中,你看待孩子的视角很关键。

原文:我曾说过上千次,直到死也还会说,教师与孩子相互间的善意是最细的线,它可以把心串联起来,通过它,人们不需要语言就能相互理解,也能感受到对方最细腻的心理活动——请注意,这在教育工作中尤其重要。多年的学校教育工作使我坚信,如果我善待孩子,培养他们的善良,那么他们会体谅我的心脏、我的神经,当我心情不好时,当我感到困难甚至说不了话时,他们也会理解我。当感受到我心情沉重时,孩子们会理解我的状态,甚至会很小声说话,避免发出噪声,努力在课堂上和课下给我更多的宁静。我亲爱的同事,这样相互感受对方的内心,学会读懂一个人的心理,是保障我们健康的无穷无尽的源泉。

感想:班级管理中有一个零和效应,大致讲班级里面有好的学生就必然存在不足的学生。零和效应,放在师生关系上,则是老师适当示弱,学生则会强大起来。老师越是强大,孩子可能越是弱小。示弱、请求学生帮助,是一种非常好的策略,班主任越是偷懒,学生自主性可能就越强。

原文: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开启每个学生的力量和能力,而后让他们感受到在脑力劳动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而这意味着在教学中应该实行个性化培养,既包括脑力劳动的内容方面(在习题特点方面),也包括时间方面。有经验的教师会在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两三道题,甚至是四道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一道题;一个学生的题更为复杂,另一个学生的更为简单;一个学生要完成创作性的语言写作任务,如写作文,另一个只需研究文学作品的文本

感想: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选一句最喜欢的话,那就是“请您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句话从我第一次看书就喜欢上了。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很大程度上是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也说了要因材施教。但是回到现实教育环境中,因材施教仍然需要巨大的勇气,特别是面对优秀学生我们舍不舍得给这些学生少做一点题。

原文:小学教师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它要足够坚实,以至于在您之后的教师完全不需要考虑基础问题。您是从一年级开始工作的,请把四年级的语文课、数学课大纲和五年级的数学课大纲拿到手。

感想:备课要有全局视角、系统思维。看到一课具体的内容,就要想到这课的前世今生。说老师这个职业,很枯燥,很正常,可能长年累月,都是重复。说老师这个职业,有意思,也在于自己每天愿不愿意在自己课堂上有一点改变。

原文:图像的直观化同时也是智力自我开发的手段。在二三年级,我的学生总是会把算数本一分两半:左一半用来解题,右一半用来记录习题的直观图和草图。在解题前学生会把题画出来。学会把题用图的形式画出来,意味着,完成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起初孩子会画实物(苹果、花篮、书、鸟),而后过渡到画草图,并用方块、圆形等表示这些事物。我特别关心的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如何把题画出来的。如果没有掌握这种方法,他们未必能够学会解题,思考问题给出的条件。如果孩子学会了画题,我可以很自信地说,他们就一定能把题解出来。个别学生几个月也没能学会画出习题的条件——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还不会抽象地思考,也不会通过“形状、声音、颜色、触感”来思考,需要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而后逐渐转入抽象思维。

感想:低段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大量的直观模型。老师、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能不能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起初是实物,后来是画图。从一年级开始,就开始渗透画图策略,上课的新授探索,让学生画一画,课后也有一些主题画图活动。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2

1、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21—22页

2、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22页

3、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24页

4、学生把读过的东西或者教师讲述的东西背得烂熟,回答得很流畅,——这也是一种积极性,然而这种积极性未必能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教师应当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24页

5、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24页

6、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可能一个学生记住了所学的东西,而另一个学生却有所遗忘。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得充当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使每一个学生在听我的讲解时,都能按照他自己的路子,从意识的仓库里把所储存的东西抽取出来;而如果在意识的仓库里的某个地方正好是个空白,如果有些人的思路在某处断了线,那我就得补充讲解,填补这个空白,克服思路脱节的现象。

7、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11页

8、他们对周围世界中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16页

9、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17页

10、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21页

11、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2页

12、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2页

13、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7—8页

14、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1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8页

15、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10页

16、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啊在读过以后,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10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3

暑假伊始在网上找到《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起初只是随便地浏览了一下,但就是这样一看就我把给吸引住了,这让我对现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产生很大的感触,苏霍姆林斯基用他几十年的经验给我们极大的启发,这使我不得不对从事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作重新的审视。印象中记得以前是叫做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经典始终是经典,以前零零散散的读到一些,今日重新整理完整地阅读一遍,又当是另一番不一样的感触。作为青年教师,读读这本书,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我们应该把它当作手边书,工作之余时常翻翻,困惑的时候不妨再读,或有新的理解和收获。

作为我们的教育对象,孩子们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异的。一个暂时只能提5桶水的孩子如果非要让他像有的孩子一样提20桶,那么他会累倒,设若能够让他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一些份量,就会有好的效果,今天提5桶,明天试着提6桶,长此下去,相信20桶的目标也不是很难达到。同样如此,孩子们的智力劳动也有着类似的规律性: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在初中阶段,还是进入了高中,在我们的班级里总会存在着这样比同龄人“慢半拍”的学生;其他学生只需要花30分钟能熟练掌握的问题,他们一般是要花费两倍甚至数倍的时间,有时候效果还不一定好。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们会这样抱怨:这孩子怎么就这么笨啊,看着也在学啊,为什么就是学不会?记得有人说过,我们对待牙牙学语的孩子时,总是不厌其烦地纠正他们说话的发音,即便他们错了,我们也不会生气,仍然耐心地再次纠正。不知道为什么等到孩子长大了,开始学知识了,我们倒失去了这样的耐心和宽容了?显然,孩子在学习上的先后快慢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他们在脑力劳动上所需要花费的力量各有不同。这样的客观事实,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岂可视而不见?

作为教师,我们有着许多人不会有的繁琐、苦恼,我们平凡而简单,然而我们也有着许多人不会有的幸福,我们精彩而充实。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01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