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宗旨意识有所减弱【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776524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宗旨意识有所减弱【实用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宗旨意识有所减弱【第一篇】

一、 存在的问题

一、对与“三股势力”及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三股势力”利用各种方式从事渗透破坏活动的警惕性不高、敌情观念不强。

二、政治鉴别力不够强。对“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实质领会不深,不能入脑入心,自觉遵循。有时对错误言行、负面言论缺乏基本的鉴别力。

三、自我约束力不强。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懒懒散散,不能认真学习该学习的知识,有时候认为只要不违反单位纪律,自己想做什么事情是自己的自由,别人管不着。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对学习不能始终报以积极的态度;只满足于本自己所任所科的学习的要求,不求其他方向与学科的探索与了解。突出表现在:在工作中,有的文件拿来都是生搬硬套,从不认真领会,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习惯于别人为自己服务,缺乏为别人服务的意识。站领导有些安排布置的工作没有有效落实好,工作中出现打折扣、搞变通、做选择,对单位出现的中梗阻现象缺乏敢于担当的勇气。

三、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看到一些浪费现象既不反对也不制止,有时自己办公室的灯彻夜不关。应该加强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进步,真正做到一个优秀党员应有的行为。

四、满足于现状。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有时候碰到比较难的事情,容易打退堂鼓。

五、作为普通党员,对于自己身边有的人对待领导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而对待同事则是冷言冷语、讽刺挖苦的行为视而不见,认为很正常。

六、党员意识有时淡薄。有时候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以共产党员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自己没有实质性地认识到自己已经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仍旧是以一名普通人民群众的身份来要求自己的言谈举止,没有做到一名党员应有的行为。

(二)从学习党的相关知识方面来说,对党的相关政策学习少,学习自觉性稍差,学习存在片面性。

四、改进措施

一、多与同事交流,悉心听取他人意见,多做校正,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改正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我,发挥党员的作用。

二、加强学习和提高理论水平。充分认识理论学习对于党员的重要性,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

三、要有一种危机感。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抓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

四、树立集体观念和团结互助意识。从集体的大局观念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加强与其它党员同志的联系和配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对自己做过的事经常总结,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鞭策自己。

宗旨意识有所减弱【第二篇】

在“强化宗旨意识,做人民满意公仆”活动中,我严格按照学习安排,将学习贯穿活动始终,以邓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强领导干部五个方面作风建设和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对照查摆问题提纲,紧密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查摆问题如下:

一是每天忙于事务,系统学习的时间少;

二是深入基层解决问题的多,发挥副职作用的少;

三是对干部职工批评的多,要求的多,关心的少;

四是工作方法有时粗暴简单,批评干部不分场合,不考虑大家是否能接受;

五是干部使用的多,谈心交流的少。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一、注重加强理论学习

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为落角点,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头脑,特别是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三个代表”精神实质上花大力气,在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上有新的提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在学习的系统性上下功夫,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增加实用技术学习,争取掌握一技之长。

二、自觉增强党性修养

在学习中,重视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自觉以“三个代表”的标准要求自己,带头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强领导干部五个方面的作风建设和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进一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三、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基层干部职工的呼声,了解和掌握了他们的利益要求和愿望,真实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更好地为人服务;增强工作透明度,多倾听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具体分管还是没有分管的部门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都给予了关心,定期与部门负责人谈心;每月三次到村研究讨论具体工作;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进一步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

四、推动全面工作开展

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的理论学习制度,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从实施绩效考核、转变机关作风入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实现薄弱环节有突破,常规工作有创新,各项指标有落实。

五、加强自律奉献方面

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严以律已,以诚待人,遵纪守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地置于党的集体领导下;严格按照党的有关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经常做到自查、自省、自励,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搞以权谋私,不搞钱权交易,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做一名真正的人民公仆;想方设法提高办事效率,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接待来办事的群众,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

宗旨意识有所减弱【第三篇】

(一)群众立场不稳定,思想偏离群众。一是认不出我是谁。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认为,他们是通过能力、能力能力留下来的,以表现提升的。他们认为自己是优越的,优秀的,有特殊的身份,把群众当成仆人而不是主人,摆错位置,认不出自己的身份。不久前,媒体曝光,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一名领导下乡检查洪水。近60岁的村书记因穿高档鞋将其带入受害者家中,这是典型的官方标准思想。二是不懂为谁。部分党员干部对领导、富人、自己负责,有条件完成领导任务,无条件创造条件,落实领导意见;企业家和富人的困难和困难,可以思考,紧急;对自己的政治未来视为生命,精心照顾;对群众冷,可以推、推、隐藏、拖、虚张声势,对群众的需求和痛苦,不理不睬。三是不知道靠谁。第三,我不知道依靠谁。在实施上级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动员、不依赖群众,不顾群众的主观意愿,热衷于行政命令,依靠行政权力,用蛮力推进工作,导致一些惠民政策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导致被动工作与党群干群关系的隔阂。

(二)工作本领不强,行动上远离群众。一是贪大求全,吹高群众“期望值”。有的干部能力不大、口气不小,沉迷于做规划、绘蓝图,将规划做的很“丰满”,给人民群众开出了一长串的“期望单”,然而最终的结果却很“骨感”,难以兑现承诺,让群众的真实感受与期望值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二是花拳绣腿,降低群众“幸福感”。有的干部在作表面文章、玩数字游戏、建形象工程、树政绩工程上有一套,而在领导地方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上力不从心、缺谋少策,地方看不到发展、群众生活看不到变化,群众难以从发展中得到实惠和满足,幸福指数难以提高。三是表里不一,达不到群众“满意度”。少数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漂浮,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对别人一套、对自己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表里不一、言行不一,难以赢得群众的满意和信任。

(三)朋友“圈子”不广,生活上游离群众。一是攀附权贵,构筑“升官网”。有的基层干部热衷于结交比自己更有权力、对自己仕途有帮助的“贵人”,有事没事喜欢向“领导”汇报工作和思想,想方设法铺设自己的“登天梯”,构筑自己的“升官网”。二是结党营私,构筑“利益网”。“同利为朋”,部分基层干部以利害得失为标准,乐于结交同僚、富商,采取权权交易、权钱交易,不断整合“资源”,为一己之私利相互吹捧、相互拉拢,相互勾结、相互利用。三是拉帮结派,构筑“保护网”。少数党员干部搞“小团体”、立“小山头”,以圈子划人,以人划线,精心编织网络,对圈外的人,则视为异己,竭力排斥;对圈内人包庇纵容、打埋伏、互相保护,抱团“过冬”。

宗旨意识有所减弱【第四篇】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

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宗旨意识有所减弱【第五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要求“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经过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认真研判,笔者得出以下浅见。

问题及原因

当前,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不强,部分党员宗旨意识淡薄、践行宗旨不积极,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弱化、发展党员不均衡,流动党员管理问题突出、开展活动不经常等问题,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

从环境因素分析,主要是社会生活的变革对部分党员的认识观念产生冲击。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复杂变化。

从思想因素分析,主要是党员个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力。一些党员对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抵挡不住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随波逐流,迷失方向。

从工作因素分析,主要是组织对党员队伍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存在形式单一、培训渠道狭窄、内容重复等问题,学习教育形式以举办培训班、发放辅助材料供自学等为主,效果不理想。

从条件因素看,主要是基层组织经济基础弱导致活动缺失。无论是村级组织,还是社区党组织,经费都比较紧张。村集体没有积累,社区难创收,组织活动经费没处解决,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有想法没办法。

对策建议

党员发展工作上突出严肃性,扩大队伍来源。发展党员要摆脱束缚,放宽视野,重点从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基层干部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把好培养关、考察关、发展关和审批关,注重质量。

党员教育工作上突出实效性,注重学用结合。如农村党员,要把熟练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新科技成果的能力、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作为其教育重点,采用集中培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解决好农村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党员管理工作上突出灵活性,分类分层管理。对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实行外出登记制度,落实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的管理责任;对老年党员可采取划分党小组的办法,指派支委专人负责其教育管理,使老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管,老有所为。可打破地域限制,组织离退休党员按行业相近、兴趣相同、年龄相仿等标准成立党小组,由不同的支委联系,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交流效果。

组织开展活动上突出多样性,丰富活动形式。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党员,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网上的学习与交流,激发党员学习兴趣,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按照党员特点和行业分布,划分若干个党小组,平时以党小组活动为主,支部按季活动一次,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以党性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党员发挥作用,体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776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