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材料范例通用20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材料范例通用20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材料【第一篇】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材料【第二篇】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工作总结范文纵观历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反之,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使国家和人民都饱受动荡之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70多年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放眼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历来是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当前,一些国家因为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领土争端,导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甚至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经济衰退、满目疮痍。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的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肯定会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个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2019年美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37项,大多是这类议题。他们以“__”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归根到底要靠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习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14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心得体会范文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例子不胜枚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材料【第三篇】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统一、团结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比如满族、回族、傣族、苗族、壮族、土家族……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战争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材料【第四篇】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围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谈谈个人心得体会,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总书记深情回顾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深刻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
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
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才能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论述,是对党的民族理论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做好新时代边疆地区民族工作的“纲”和“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做好工作,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夯实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维护北疆稳固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把“模范自治区”这个崇高荣誉珍惜好、维护好、呵护好。
二、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总书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作为学院学习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立足职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多维度、立体化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让“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潜移默化到广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努力做实做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学校的自身优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教学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作为教育培训重点,引导全校师生自觉践行“四个意识”“两个维护”。
作为学院的一员,我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氛围,推动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汗流在一起,情融在一起,画好最大“同心圆”,为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力量。
回望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就能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材料【第五篇】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围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谈谈个人心得体会,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深刻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才能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论述,是对党的民族理论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做好新时代边疆地区民族工作的“纲”和“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做好工作,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夯实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维护北疆稳固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把“模范自治区”这个崇高荣誉珍惜好、维护好、呵护好。
二、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作为学院学习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立足职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多维度、立体化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让“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潜移默化到广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努力做实做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学校的自身优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教学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作为教育培训重点,引导全校师生自觉践行“四个意识”“两个维护”。
作为学院的一员,我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氛围,推动形成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汗流在一起,情融在一起,画好最大“同心圆”,为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力量。
回望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就能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材料【第六篇】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工作总结范文纵观历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反之,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使国家和人民都饱受动荡之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70多年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放眼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历来是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当前,一些国家因为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领土争端,导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甚至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经济衰退、满目疮痍。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的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肯定会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个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2019年美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37项,大多是这类议题。他们以“__”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归根到底要靠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习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14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心得体会范文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例子不胜枚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材料【第七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材料【第八篇】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纵观历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反之,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使国家和人民都饱受动荡之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70多年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放眼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历来是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当前,一些国家因为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领土争端,导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甚至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经济衰退、满目疮痍。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的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肯定会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个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美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37项,大多是这类议题。他们以“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归根到底要靠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14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例子不胜枚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材料【第九篇】
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反思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真思考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路和举措。在此,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一、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坚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长期、重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完整理解新形势下党的民族政策,准确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以实际行动和工作实效践行“两个维护”。
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模范自治区,所有工作始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阿拉善盟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大力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有力地巩固了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和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职责,不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认真落实盟委关于加强民族工作的相关决策部署,把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持续推行国家统编教材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引导力度,认真细致做好政策阐释解读工作,全力营造理解支持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浓厚氛围。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统计系统民族工作的主线,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学习和民族团结教育,完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融合的思路举措,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牢牢扎根,推动全盟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
三、切实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带头作用,共同维护好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阿拉善盟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是全盟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成果。党员领导干部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具有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义务,在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以及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要把增进团结作为民族工作的中心环节,要自觉承担起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提高统计系统民族工作质量和效能。要善于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领导干部要主动履行社会职责,经常性地深入到各族群众之中,以实际行动做好民族政策宣传及民族团结教育,带动各族群众自觉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坚决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不断加强统计机关思想政治建设,着力抓好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不为各种错误思想诱惑,不受狭隘民族主义诱惑,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冲上去、顶得住,推动统计系统开展民族工作取得实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材料【第十篇】
精神家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长久以来,各民族间碰撞升华的文化火种,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民族在地域构成上交错杂居又相互包容、在经济生活中相互帮扶、在情感诉求中相互亲近依存,这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现实表述。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自身文化传承间的平衡状态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在当时当下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依据,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复兴兴旺更多的是依托于文明永固创新不竭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文化的认同及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注入了灵魂。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族群众树立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弘扬革命文化,让各族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史,进而将文化自觉和政治自觉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改造和创新,从而更具有现代性。
在内蒙古的土地上生活着49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孕育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内蒙古之所以能够保持和谐发展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并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70多年来,内蒙古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载体构建、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国初期,内蒙古创立了面向基层群众的“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艺界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大区、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实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入新世纪,实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创造性地提炼出“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深层的民族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