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500字]说文解字观后感范例【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97124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500字]说文解字观后感范例【优推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说文解字观后感500字【第一篇】

汤可敬的《说文解字》《說文解字今釋》有两个版本,【中华书局·三全本·简体·横排版】和【上海古籍·繁体·竖排版】,两个版本我都买了,因为看了繁体版读者评论,说繁体版内容多,被误导了,在这里澄清一下,以方便其他朋友的选择。

读古籍我有“洁癖”,喜欢繁体竖排版优于繁体横排版,喜欢繁体版优于简体版。这是我唯一不喜欢中华书局版本的原因,但是……

仔细研究,中华书局版的内容审校非常认真,通篇重新校订,删掉了一些与内容无关或者反倒容易引起歧义的内容,这是原作者写作不合适的地方,这就是上海古籍版一些读者所说的内容的“缺”。另外,在字型上,中华书局为了迎合整个系列所谓的“全本·全注·全译系列”的简体系列,将这套书改成简体版,实际上,所有涉及字型的部分,仍旧用的繁体字,说明解释性文字用的简体,这么愚蠢的决定应该让排版的人很闹心吧!读者也不喜欢,不过学术上不会影响什么,请大家放心。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繁体版编辑审校非常不认真,作者也马虎,我查了三个字,竟然内文有三处问题,首先,这套书区别于其他版本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拼音快速检索,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就应该通过每个读音都能定位改字在书中的位置,喝水的“喝”字你通过拼音“hē”是查不到的,中华书局版能查到,不管古代怎么解释,现代人第一反应就是读hē。

【注音】中华书局的注音非常仔细,除了主体汉字本身,释义里一些生僻字也加了注音,特别、特别体贴,为读者解决了老大一难题,上海古籍的版本别说偏旁和注释里的生僻字,连主题汉字本身很多都“忘了”标记注音。对于普通读者,你每查一个字就会遇到更多不认识的字,永远查不完,令人发狂。

【异体字】中华书局的版本在汉字主体外又增加了很多异体字,这是上海古籍版所没有的,也就是说,上海古籍的版本,有可能你遇到一个字,明明说文里讲了这个字,你却查不到。

【注释条目】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版本对比,如前文所述,中华书局少了不少注解。上海古籍的注释条目很乱,有的地方不能自圆其说,有的地方有明显错误。

【视觉效果】实物中华书局的精美很多,封面装帧如此,排版更是如此,汉字主体的繁体字和篆字,甲骨文等都放大字号,大部分用字体排版,十分优美。现代印刷字体横平竖直,所以才适合小字号,相信我,篆字这种曲线多的自觉对不适合小字号,细节笔画难以分辨。上海古籍的字号小。

附图我放了两幅,分别是“喝”和“親”字两书解释的对比(上边中华书局,下边上海古籍),现说明如下:

我看到中华书局的书籍描述页面中有一个“喝”字截图,我去上海古籍版查了一下,天哪!音序检字表中竟然查不到,他们按照古音把喝字放到【ài音爱】里了,你用现代的拼音检字表标古代的音,什么逻辑!谁能查到?上海古籍版那么多注释,没标yè音。中华书局版拼音检字表可以从hē的读音找到这个字,上海古籍的不能。上海古籍版本,注释说“左省一畫”你不给出异体字,是谁跟谁比啊?看得不明不白。底下的䇂(qiān)字写成了辛苦的辛。我仅仅对比了两个字,个个有问题,我想可能不至于四本书所有字都有问题,但到底问题概率得多少呢?上海古籍的编辑素质真是不行啊!这不是一个审稿找错字的问题,除了基本职业素质不足外,作为一个编辑对审美能力、总体构想、产品设计、客户体验、竞品分析等职业素养全方面的综合的能力匮乏。二者都远远不够理想,但从学习角度来讲,这两套是最为实用的,再无在实用性上可与之媲美者。这篇文章应该是网上能看到的最细致的了,尽管我个人倾向于繁体版说文,但出于对大量可能错误的担心,我强烈建议大家买中华书局版。

说文解字观后感500字【第二篇】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是“经宗郑玄,字祖许慎”,许慎的《说文解字》无疑是传统字学的正宗,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古代,识字是读经的必由之路,通经是识字的最终目标,所以研习和阅读《说文》,必须明确《说文》首先是经学著作,其次才是字理之书。真正意义上的文字学,是近百年才兴起的新学问,文字学的兴起和发展,得益于近百年里不断涌现出来的甲骨、铜铭以及简帛等材料,这些材料的出现使得人们能从字源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认识《说文》。研究者根据新出材料,做出了很多与《说文》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中,尽管很多是对许慎说法的否定,但并不足以削减《说文》的价值,因为《说文》不是现代文字学意义上的古书,并不负责承担文字学意义上的阐释错误;并且,《说文》中有些解析哪怕是错误的,但在文化史上却造成了积极的、正面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不能因《说文》的错误而割裂或遗弃。目前市面上好多与《说文》相关的著作并不能充分认识到这点,以至于要么专门从文字学角度出发批判《说文》“误说”;要么囿于《说文》成说,否定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

汤可敬先生撰写的《说文解字今释》是基于对《说文》性质正确认识,又善于吸收文字学成果的典范之作。该书以“译”、“注”、“证”三重形式发覆《说文》旧义,体例较为合理。其中“译文”、“注释”部分充分尊重《说文》原义,译用直译,注遵旧注,不妄作生发,对读者理解《说文》帮助较大。《说文》原文文辞古奥、凝练,不要说一般读者,即便是有一定古书功力的人读起来也略觉吃力,汤先生的“译”、“注”部分冥讨穷搜,将历代《说文》学成果酌加取舍,援在注中,解释《说文》词句又旁征博引,涵盖四部。如《说文·一部》“一”下云:“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许慎对“一”的解说并非文字学意义上的说字形、讲音韵、释字义,而是解说该字文化学或者说是哲学层面的意义,在解读此字时我们不能用文字学上的证据来讥讽或非议许慎,只能循其本义注解。汤先生的译、注显然较为客观公正,如注“惟”为“句首发语词”;注“太始”为“万物形成之始”,引《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释“道立于一”和“化成万物”;引《广雅》训“造”为“始”。简洁明了,干脆利落,既不破坏许说原义,又使得这段带有哲学性质的不太好理解的说解变得浅显易懂。

《说文》重点不在于“解字”,而是在于说解文字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与其说是“解字”,不如说是“说字理”。如《说文·王部》“王”下云:“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这一解说最能体现出《说文》的经学性质。译、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许慎所想如实的反映出来,把许慎的说法找到出处。如“天下所归往”句以“往”训“王”,是声训,依据的是《穀梁传·庄三年》“王者,民之所归往也”的说法。董仲舒的说法依据《春秋繁露·王道通3篇》,至于孔子的说法今已亡逸,不知所本。汤先生除了“天下所归往”一句未注出处,其他都作了很好的交代,《王道通3篇》相关句子也择出附在注中,十分方便读者利用。对于孔子说法,指出“未详所出”,客观公正。参证部分则引用甲骨文和金文,指出“王”象斧钺之形,并云:“斧钺乃征战杀戮之具,用以象征权力。”所论至确。

有些说解,如果不做注,可能会引起一般读者对许慎说法的误解。如《说文·爪部》“为”下云:“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许慎释“为”为“母猴”,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肯定是错误的,汤先生“参证”里引甲骨、金文已经说得很清楚。但如果对典籍不熟悉的人可能会对“母猴”造成误解,以为是雌猴。汤先生引徐灏《段注笺》说得很明白:“母猴犹言猕猴。”避免了一般读者的误解。其实宋罗愿的《尔雅翼·释兽三》也说过:“又沐猴、母猴之称,母非牝也,沐音之转也。”章太炎《新方言·释动物》也说过:“沐猴、母猴,母猴、猕猴,今人谓之马猴,皆一音之转。”“沐”、“母”、“猕”可能并非表义的词素,宋邵博《闻见后录》又称猴为“马留”,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又作“马流”,都可能是“夒”、“猱”的缓读。所以《说文》“母猴”的材料对于文字学虽然没什么价值,但对“猴”、“夒”、“猕猴”之间音的关系探究却是有帮助的。许慎说法虽然在文字学上没有什么价值,但错误的背后可能也有文化的依据。研究《说文》不仅要研究它对的一面,对于它错的一面如果能藉助当时的文化背景、经学或者其他材料揭示出来、找到错误依据,那也是意义重大的;或者可以以这些错误认识提供的线索去揭示、解读当时的其他思想、文化。这也正是汤先生“译”、“注”的价值所在,只有通过“译”、“注”读懂《说文》,才能利用《说文》。

说文解字观后感500字【第三篇】

因为多年教低段语文学科,所以更多的时间要去研究怎样教孩子识字,前段时间我去书店我专门购买了《说文解字》一书,细细品读起来。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的一部辉煌巨著,也是****部大字典。

据说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一人能看懂甲骨文,因为他读了《说文解字》。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说秦始皇用武力**了*,那么许慎则用一部书**了*的文字,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也规范了一种文化的框架。”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去研读。

据统计,汉字共有约十万个,可谓浩如烟海。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解析,既无可能。所以《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这本《说文解字》一书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约三百个有**性的汉字,分三章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第一章为“最让人惊讶的汉字”,解析了一百多个典型的本义和今义全然不同的汉字;第二章为“最‘汉’的汉字,通过对每个字的解析,系统阐释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十二生肖以及五常这些最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概念;第三章中解析的是“生”、“老”、|“病”、“死”等最具**性与人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汉字。每个字的解析有分四个版块:

第一个版块中主要阐述该字的字音和基本义。

第二个版块为“汉字溯源”从原始字形入手,对汉字进行寻根探源。此版块让我知道很多汉字的字源,并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这一伟大业绩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智慧,认识****古国五千多年来的灿烂文化;懂得字源,有助于我们探索每个字的演变过程,认识*古代的社会结构、工农生产、军事交通、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历史面貌。

第三个版块为“字形演变”。此版块让我知道“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的一种古代文字。由于甲骨文主要是用尖刀刻写在龟甲兽骨文上的,而龟甲兽骨文非常坚硬,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但线条细而均匀。迄今共发现了约15万片甲骨文,其单字有4500多个,已经成功识读的约有1500个,其中主体符号约有300个。汉字就是根据这些符号排列组合的,所以甲骨文是我们认识汉字的形、音、义的重要途径。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上的文字,所以又叫“钟鼎文”,起源于商末,盛行于西周,一直沿用至汉代。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小篆”是*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是在秦始皇***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的**,由**李斯负责,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隶书”隶书的出现是*文字的又一次大**,使*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第四版块是“字义转化”。此版块让我明白了很多汉字字形的本义以及引申义。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更多的了解了汉字的构字规律,了解**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在对每个字的解读过程中,我知道了用传统文化来分析汉字的构造,理解汉字的形、音、义,为以后进行的低年级识字教学打下了基础。

说文解字观后感500字【第四篇】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的一部辉煌巨著,也是****部大字典。

据说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一人能看懂甲骨文,因为他读了《说文解字》。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说秦始皇用武力**了*,那么许慎则用一部书**了*的文字,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也规范了一种文化的框架。”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去研读。

据统计,汉字共有约十万个,可谓浩如烟海。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解析,既无可能。所以《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这本《说文解字》一书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约三百个有**性的汉字,分三章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第一章为“最让人惊讶的汉字”,解析了一百多个典型的本义和今义全然不同的汉字;第二章为“最‘汉’的汉字,通过对每个字的解析,系统阐释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十二生肖以及五常这些最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概念;第三章中解析的是“生”、“老”、|“病”、“死”等最具**性与人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汉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99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