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3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浅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
摘 要: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党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党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灵魂和根本。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引领党各项事业不断走向辉煌的先导。2012年11月14日党的十修改通过的《》总纲部分第二段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发展,使之同我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二、1945年4月―6月党的七大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统一的思想――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为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准备条件,这是民主革命过程中解放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人民利益要求的主要表现形式。围绕这些问题,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探索,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石,其重要思想观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观点,其重要内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其中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成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五大明确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又一伟大成果。
四、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不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的时代课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行动指南,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思想保证。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列为党的指导思想。解决任何新的时代课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回答新的时代课题的产物,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新的伟大成果。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五、2012年11月党的十,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庸ぷ鞯挠辛ξ淦鳎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党的十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是我们经受考验、化危为机、赢得主动的精神支柱。
六、十以来,提出“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在国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韧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凝结着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创造。十以来,我们党的所有理论和实践,都紧紧围绕着实现这个崇高奋斗目标精进展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解决改革发展问题的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这些重要内容,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2年11月14日通过)
2、《中国革命史》(第3版) (2006年5月1日)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3、《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二一六年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2
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五十多年来执政的最基本的经验。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根据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其中尤其以科学发展观的作用最为突出。确立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的地位,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现实根据,也是符合我国长期发展需要的。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了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全面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极大丰富和推进了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关于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展就是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摆脱贫困,发展就要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领域比例适当、结构合理、相互促进、良性运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出现的新矛盾新课题,决定了科学发展观对全局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从全人类的角度看,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从中国的特殊国情看,发展则是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发展观问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当前,中国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成就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难题前所未有,中国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又处在一个发展的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要看到: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由缺乏财力难以兼顾解决长期积压的问题的阶段进入到了一个有较为充裕的财力开始能够解决长期积压问题的阶段。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万亿美元的规模,一举赶上英国和法国,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1999年,全国税收收入首次突破了1万亿大关,2003年突破了2万亿大关,2005年突破3万亿大关。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历史起点。
第二,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能够支撑我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到了已无力支撑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阶段。靠粗放型增长方式我国可以实现“三步走”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但不可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我国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总量的%,而我们消耗的能源占世界的15%,钢材占30%,水泥占54%。这些数字表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已经没有后续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势在必行。
第三,我国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状况由可以为社会所承受的阶段进入到了社会越来越难以承受的阶段。近年来大量增加,规模趋于扩大,手段趋于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不协调已到了非下大力气解决不可的时候。
第四,我国社会矛盾关系由不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就无法解决非主要矛盾的阶段进入到了不兼顾解决好某些非主要矛盾就难以继续抓好主要矛盾的阶段。虽然,社会事业发展、政治体制改革、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问题,相对于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而言不是主要矛盾,但是这些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在不断激化,成为了严重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如不投入更大的力量去解决,我们已经难以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当前我国发展的这些阶段性特征和出现的新矛盾新课题,决定了我们必须自觉地、坚定地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决定了我们能够凭借20多年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贯彻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巩固已有的发展成就,破解面临的发展难题,创新发展的方式,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要解决近30年来快速发展所积累的大量矛盾和问题,还要解决好今后十几年、几十年发展中产生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要求我们必须把以下重要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必须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具体落实到定量化的指标上,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达到40000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这个定量化的指标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配套进行。
第二,必须坚持发展的协调性。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由来已久,当前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仍然很大。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解决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我国幅员广阔,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的特征极为突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决不是在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根据有关专家测算,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前,我国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仍将难以根本扭转,而且,由于我国面临着国际上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和在国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双重任务所造成的两难选择,实现我国的协调发展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因此,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我国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解决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制约我国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将加大,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按照国际上判断发展可持续性的标准,扭转我国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大于可再生资源开发速率、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大于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环境污染排放速率大于环境对污染吸收速率的局面,还是一个要经历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而且随着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高峰,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将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是我国发展长期面对的突出矛盾。这些事实表明,坚持可持续发展,解决好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是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的要求。
第四,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全体人民的事业,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我们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切实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脉络3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共七大上的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本文对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做简单梳理,从而更好地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要求。
关键词: 指导思想 发展脉络 三严三实
党的指导思想又称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想要厘清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脉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个历史时期所需解决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及面临的复杂国内、国际形势,工作量显然是巨大的。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以先进的科学的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1921年中共一大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将“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进;2012年中共十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本文仅仅是对党的指导思想发展进行简单的梳理,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以苏联建国模式作为实践经验。可以说,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完全的舶来品。如何让共产主义在中国大地扎根成长,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是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要思考的头等大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入中国现实境域,共产主义才会更好地适应和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思想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每一个时期我们遇到的困难与挑战都各不相同,国内、国际形势也迥然不同,但无论如何,我们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化发展道路,使得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永葆常青,从而保障党和国家事业的快速发展。
思想的确立是在1945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革命斗争和建立新中国。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思想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之前,曾被认为是“山大王思想”,重要思想之一农村包围城市路线更是被认为与前苏联的“城市中心论”背道而驰。然而,思想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走独立自主道路,闯出一条别具特色的革命道路,并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共和国初期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依据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指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贴合中国的国情实际,在其指导下,中国开启了划时代的改革开放大门,取得了让世界为之瞩目的成就,更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国际形势下,逐渐酝酿成熟,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重塑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指出的就是共产党的建设方向和目标。随后,自2005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将其理论内涵进一步向全体党员进行教育。可以说,“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而且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是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之后,针对经济、社会、生态等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的。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三十年的发展中,年均10%的GDP增设创造了“中国速度”,震惊了西方世界,但同样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经济过快增长给环境造成了破坏、财富的不均衡增长增大了贫富差距。此时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正是解决各种矛盾之道,契合国情、贴合实际。在随后开展的争先创优和大讨论活动中,科学发展观更是得到了全国各界的支持和拥护,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也得到了体现。
党的群众路线则是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在全面总结党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国情背景,提出的新时期党的发展目标。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活动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共产党人重新审视自己,查漏补缺。党中央提出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则是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进一步贯彻落实,强调共产党员在谋事、创业、做人要踏实,尤其是县处级以上领导,更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从而保证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通过对党的指导思想的简单梳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不管世事如何变迁,面临的问题如何棘手,我们党的宗旨始终未变。从革命时期提出走群众路线以来,到“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依赖的主体,也是党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为人民服务――简单的五个字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刻内涵,“三严三实”则为“新常态”下共产党人的努力提出了坚定的要求和前进的方向。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严于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三严”是对修己正身之道的凝练和提升,也是对我们共产党人为政之规的高度概括。修身,才能净化升华思想认识,涤荡锻造纯洁灵魂,做到身强身正。用权,旨在以法规为度,严字当头,公字在心,用之公平,杜绝,做到心正权正。律己,旨在自律,重在自觉,常思常想,常照镜子,正正衣冠,治治小病,不该伸的手不伸,不该讲的话不讲,不该做的事不做,做到行得正、走得端。“三严三实”集中体现了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权力观、群众观;蕴含深厚的历史渊源、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是历史继承性和现实针对性的统一;有利于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开展。
参考文献:
[1]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邓凯。党员干部要把“三严三实”作为基本准则和遵循[J].领导科学,2014,24:4-7.
[6]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