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06357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精彩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第一篇】

xx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不算悠久,但紧跟管理区教育发展步伐的学校。学校有一批淳朴乐学的学生和一支有一定专业水平敬业重教的教师队伍。现在原有办学基础上,结合管理区教育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引起的生源变化,在全国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和管理区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特制定我校新三年发展规划。

一 、基础与现状

(一)外部环境

1、学校基本状况

位于屈家岭管理区xx办事处的xx小学始建于1973年,前身为总参五七干校红卫学校。改交地方后校区包括xx中小学,属于完全义务教育学校,2003年管理区在何集建立第二初级中学,xx学校中学部并入何集二中。现学校占地面积30亩,有6个教学班,学生近150人,教职工16名。

2、教育发展背景

面对屈家岭管理区创建“工业强区,做活生态文化旅游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管理区教育局组织学习并着力推行《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制定了《屈家岭管理区2010年工作要点》。在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立足于我区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理性思考和设计如何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整体提升我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成为办事处百姓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另外,管理区教育局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因此,我们在发展规划的制定中也应充分考虑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实践途径,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融入我校的发展规划中。

3、社区状况

为支持三峡移民工程,管理区移民办公室对xx办事处布局结构调整,学校发展教育教学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各级领导对学校发展高度关注,社区、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也很高,管理区领导和教育局领导多次到校现场办公,关心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工程进度,现在学校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总建筑面积24360平方米,拥有篮球场、标准停车棚。同时学校正在逐步配齐各类教学设备,教师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由于现在学校与办事处没有人员分配、经费发放等直接管理权责,办事处无工矿企业,现学校办学除财政开支外,所有费用需要自筹,生源减少,学校经费一直存在一定困难。另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在管理区最西端,且夹在钟祥长滩镇和罗集镇之间,生源极不稳定。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工家庭,部分家长素质较差,多次出现不能尊重家校协作教育的现象,学生在养成教育上存在较大困难。

(二)内部条件

1、教师结构状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16人(含在编因病待休教师1人、后勤专职1人,聘请教师4人,资教生3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4人,占在岗教师的%;小学高级教师7人,占在岗教师的50%;40岁以下的教师9人占在岗教师人数的%,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改善。目前,学校已基本形成了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有3名,占在岗教师的%。

2、学校管理状况

近一年来,学校在围绕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不断改善管理队伍结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效能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不断缩短差距。干部队伍在管理中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并努力跟进学校发展目标。

(三)存在的不足

1、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好评。但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与国家和管理区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还存在较大差距。名优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任务还十分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学科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部分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较好,但进取心不强,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2、教育科研与新课改亟待整合。我校虽有教科研课题,但是因为缺乏专家和理论的引领,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层面,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淡泊,缺少教育科研的热情,学校还未能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如何找准教育科研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点,真正形成科研课改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学校发展思路:

(一)办学理念:知行结合 学以致用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打造富有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让教师们在书香中自我发展,让孩子们在书香中不断成长。主要围绕以下“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1、一条主线:围绕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依托传统文化熏陶人的实施载体,探索“高效课堂”的办学实践模式,满足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高品质要求。这既是我们今后三年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将为之奋斗的办学理想。

2、两个重点:一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二)办学目标

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力争到2013年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艺体见长”,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教育特色学校。

校训:文明团结 勤奋创新

校风:合作 奉献 务实

教风:严谨 互助 创新

学风:明礼 乐学 力行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责任人:

目标:坚持以传统文化兴校抓管理,人法双馨抓落实,促进学校制度建设,营造以美育人、用心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围。

措施:

1、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严谨与宽松相融的和谐管理氛围。

3、加强学校团队文化建设,树立坦诚、信任、尊重、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4、完善各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让家长社区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建立学校教工之家,开展教工活动,通过“读书沙龙”等体验活动,增强教工人文底蕴,创建学习型组织。

6、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加强师生活动建设,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营造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文化,提高师生人文素养。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

1、以传统文化导读为抓手,进一步确立办学理念、办学目标。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设校园育人文化环境。

任务:

1、强化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教研组三级管理的制度建设。

2、加强干部自培,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明确干部个人和分管工作的发展目标。

3、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评价指标,加强教师作风主流意识为抓手,营造用心育人的工作氛围。

4、完善教师成长的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在专业和个性发展上自创特色。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

以人为本,形成学校共同愿景。

任务:

1、增强干部的目标管理意识,主动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以《打造书香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标: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出发点,推进学校、家庭、社区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任务:

1、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目标加强团队建设,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与社区的沟通,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科学合理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干部专业素养:干部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力争成为教学骨干型的管理者。中层及中层以上干部要积极开展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研究,力争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论文在市级范围交流或发表。

2、管理成果:学校要争创“管理区安全文明校园”, “管理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市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在管理区学校中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家长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责任人:

目 标:

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人文美育思想引领教育教学工作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关注三种能力的培养(即,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的群体。任 务: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能力。(1)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纳入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将班级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心理辅导等,纳入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2)以“改正职业陋习,做文化教师”为主题,开展人文教育体验活动,促进教师内涵发展。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1)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抓手,以随堂课的教学质量为突破,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2)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3)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提高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能力与水平。3、创设校本培训机制,为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推进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实施,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4、建立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1)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培训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核,用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2)建立个性化的“教师学习和发展档案”(即成长档案)。充分依托教导处和教研组,对每一位教师制订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明确每学期重点突破的薄弱环节,从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能。(3)学校设立奖励制度。加大对教研组的考核奖励力度,以此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同时,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的评选机制,尤其要关注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

年度目标: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任务:1、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评价机制。2、搭设自我实现平台,建立“教师成长档案”。3、开展对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现状调研,为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提供明确的方向。

第二年:

年度目标:加强课程平台建设,改善教育教学实践

任务:1、开展教师人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立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关注常态课质量。3、加强“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

第三年:

年度目标:深化校本培训,形成教师专业发展良好环境

任务:

1、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节成果展示。2、开展师德建设系列研讨活动:“在育人中成长”。3、汇编“高效课堂”课例集。4、进行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阶段反馈。

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1、教师素质结构:各级骨干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各增加1-2名。2、教师专业素养:100%教师在校内进行公开教学展示,50%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00%教师有论文发表或交流,其中争取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三分之一的教师达到校内教学常规免检。3、教师教育成果:《“高效课堂”课例集》。

(三)德育工作:

责任人:

目标:以“学以致用 知行结合”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以《小学各学段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校本德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措施:

1、关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3、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4、组建学生活动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5、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理顺德育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德育常规管理。

任务:

1、制定《小学各学段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方案,并完成立项和宣传工作。

2、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级管理能力。

3、制定学校德育骨干教师的评比细则,开展第一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

4、制定各学段学生一日文明礼仪要求,并开展培训活动。

5、组建乒乓球、书法、绘画、合唱、棋类、鼓号队等学生活动小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校园生活质量。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营造氛围,深入研究,初显成效。

任务:

1、关注德育体验教育,通过“行为示范员”等途径,让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

2、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通过学校培训、亲子活动带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

3、编写德育教材《礼仪篇》。

4、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展首届“十佳”特长学生的评选活动。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标:关注发展,形成特色,取得成绩。

任务:

1、总结学校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展特色中队展示活动,并进行第二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

2、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展示活动。

3、编写校本教材《教子有方》。

4、开展师生社团活动成果展示。

5、开展第二届十佳特长学生评选活动。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育人的主动性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方法,并形成特色。

2、学生言行举止文明,习惯好。

3、家长有较强的责任心,懂得正确的教育子女的的方法。

4、成果:三年内,学校争创安全文明校园。学校有德育先进工作者2-3名,有3-5篇德育经验论文在市级发表或交流。

(四)教学工作

责任人:

目标: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和谐课堂教学文化。在教学管理、质量监测、教学评价、校本师训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措施:

1、以常规自控(互控)为突破口,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备课自控,对不同层面教师分别要求,不断提高二次备课的质量;随堂课互控,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注重练习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构建具有“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教研,逐步形成我校校本课程,通过研究、实践,提高全员的课程理念及教育行为的转变。

3、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

强化常规,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务:

1、根据不同层面的教师,制定备课分层要求。

2、建立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练习问题记录本。

4、完善课题研究网络,落实研究任务,并在部分学科内开展“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研究。

5、心理教学常规化,设立心理辅导员,并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深入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进一步完善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

2、继续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体系。

4、在音乐、美术、自然等学科逐步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5、收集整理学校练习设计资料。

6、开展师生艺术知识普及教育活动。

第三年:20012、9--2013、8

年度目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形成具有美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汇编“高效课堂”的课例集。

2、举行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3、汇编《学生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三年得到的预期效果:

1、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达到管理区学校中等以上水平,部分学科有所突破。

2、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显著提高,50%以上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3以上教师的论文在市级及以上交流或发表。

3、汇编“学科课内外练习设计集锦”。

4、汇编“学生练习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五)教育科研工作:

责任人:

目标:

拥有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

措施:

1、开展“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课题研究,以课题来带动办学特色的实现。

2、教研组建设要以科研为先导,每个教研组在学校总课题下确立小课题,教研组的一切活动要围绕课题运转。

3、骨干教师是科研的主要力量,校级以上的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必须是课题主持人,通过科研培训和实践指导,提高科研能力。

4、建立并完善学校、小组、个人三级科研网络,采用行动研究法,推进学校的科研进程。

5、完善科研档案,做到种类齐、过程清,使科研工作纳入正常运作的轨道。

任务:

1、围绕 “高效课堂”的课题,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每年有1项课题在市或区立项。

3、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化、开展正常化。教师人人有课题,并有过程性评价档案袋。

4、每学期组织1-2次的教师科研培训。

5、将研、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六)后勤服务工作:

责任人:

目标:

树立全心全意的后勤服务意识,为师生提供更好服务,努力实现及时、到位、优质。

措施: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精心设计,协助完成校园整体外显文化,体现个性、关心细节、注重实效、凸现“精致”。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

3、加强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财物管理制度。

任务:

1、校园环境文化于2011年完成,努力体现“精致、实效”。

2、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校精神,逐步构建学校的视觉识别系统:学校的校徽、校旗、校歌、环境标识、公共事务等都体现学校的文化。

3、建立“校园财产维修、增添申报制度”,努力做到“及时、到位”。

4、每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规范学校的门卫、保安,无重大事故发生,三年内争创区安全文明学校。

5、各项收费规范,无乱收费投诉。

6、科学管理,档案完善。

7、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四、学校办学特色创建

责任人:

目标:

提高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对文体的爱好及感受美的能力。通过三年努力,形成一批有个性特长发展的教师和学生,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和课程设置。

措施:

1、开发教学资源,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真正让书艺成为一种学校文化。

2、抓科研促教学,通过兴趣实践活动,完成文体艺术课程的开发。

3、通过特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务:

1、有固定的活动专用教室,设备完善;一个学生作品陈列室和一个较大面积的成果宣传窗,做到内容二月一换。

2、加强师资培训:定时、定点、定内容,有一批素质过硬的文体师资队伍,每年进行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

3、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优势:将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特色融入到日常的课程中,每周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有一套适合普及提高的校本教材。

五、学校发展的保障与评价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书记、教务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主任、大队辅导员、教科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为组员的 “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

2、党政工职权明确。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工会起好桥梁作用。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四)评估保障

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扎实落实,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第二篇】

20年度,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校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工作,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 师德建设常抓不懈。

1、师德教育。师德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鼓励教师“人人争先进,个个当典型”。在第30个教师节期间,我校有5人获县模范教师、2人获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11人获乡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2、规范办学行为。及时传达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_市治理公办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暂行规定》等,帮助教师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自觉遵守各项规定,全年我校无一例违规违纪事件。

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在党员教师中切实开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知识竞赛、征文活动、自评与

互评等各种形式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建章立制明方向。今年秋学期,_中心校并入到__校,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为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学校制定了《__心学校有关管理制度》。引入了竞争机制,制定了科学、公平、公正的评比细则,为学校各项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2、加强教师培训。继续组织中、小学教师全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其中6人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5人参加县学科培训,32人完成“国培”学习任务,幼儿教师培训5人,小学骨干校长培训2人。

3、重视教科研活动。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活动,切实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群策群力,做好教师网上“晒课”工作,截至目前,参加网上“晒课”的教师达30人。中心小学叶云飞老师、花园小学程道存老师、_小学华德敏老师分获全县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一、三、三等奖,中心幼儿园教师徐琼获学前教育音乐优质课二等奖,中心小学王丽、张婷婷、__汪德凯三位教师均获得小学数学优质课三等奖。中心幼儿园在“全县优秀幼儿早操光盘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中心校杨金花、葛贤宽两位教师分获美术、体育学科优质课评比三等奖。中小学教师50人获县级教育教学论文奖,;3人获县家教论文奖。5月份,学校开展了乡级骨干教师评选活动,有10人获骨干教师荣誉,并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评选一次,对评上的骨干教师逐年考评,合格者每年发放400元教研经费。

4、强化教学考评、监督工作。对全校教师教学工作建立完整档案。每学期对全体教师的备课、观评课、作业批改、成绩考核等业务开展检查,并记入档案,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依据。学校领导不定期的走进课堂,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加强监督与指导。中心校对新分配的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考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促进他们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5、中考成绩。中心校50名学生参加中考,其中有11人考入省示范中学,12人考入普高,24人进入职高,升学率稳中有升。总评成绩获县第二十名,其中体育学科在全县中考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坚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每天坚持进行大课间活动,积极开展冬季长跑阳光体育运动。11月份举办了全校第四届秋季田径运动会。

2、积极举行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中心校举行汉字听写大赛 ,对获奖学生进行表彰。在县举办的“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征文活动中,中心校八年级张青青同学的《梦,已在路上》荣获部级三等奖;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张晗获市级一等奖;在学雷锋活动中,中心校八年级盛敏同学获市县级“校园雷锋”荣誉称号。在县“新华杯”中小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中,中心校获优秀组织奖。

3、加强思想道德、法制教育活动。组织全校中小学生积极参加“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演讲等活动;切实开展“校园拒绝邪教”活动;定期举办法制专题讲座,普及法律知识。结合首个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活动,学生参与率达95﹪以上,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四、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1、切实开展暑期大家访活动。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每村组织5名教师进行暑期家访,同时将致家长的一封信分发至每位同学的监护人手中,教育学生“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对校车安全进行排查,严禁不合格车辆接送学生。

3、食品卫生安全。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校食堂进行检查,要求食堂工作人员规范操作,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4、其他安全工作。学校利用校会、班会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安全教育,不定期的举行防震、防火等逃生演练活动,让学生们掌握防范突发事故的技能与技巧,提高紧急避险的能力。

五、民生工程重在落实。

1、学校建设稳步推进。秋学期,投资三百多万元的中心幼儿园正式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幼儿学习、生活的环境与条件,得到社会认可。

2、“义保”工作扎实进行。学校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并进行了培训,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按章办事;切实做好贫困寄宿生生活补贴工作。

3、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发展。20初中、黄柏小学进行了标准化建设,丰富了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根据县局统一布置,组织人员认真学习皖教秘基【20】82号文件,对照标准逐校摸底,准确掌握各校的差距,建立台账。

5、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持续发展。学校一直重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心校积极争取社会各界资助留守儿童,一年中,直接受助学生4人,三所小学获赠文体用品等。

6、积极做好原民师身份认定和教龄补贴工作。学校抽调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原民师身份认定和教龄补贴工作。原民师身份认定经审核公示无异议获得通过的共139人。

六、存在问题

1、由于山区教师老龄化严重,人员紧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必然影响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教师周转房工程至今迟迟未动,导致大量的教师只能在外租房居住,学校要付大量的房租,无疑增加了学校的负担。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第三篇】

一、总体发展目标

1、培养目标

继续坚持“一切都是为了促进每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全面发展+个性特长”的培养目标,通过有计划的培育使我校学生在行为规范、公民基本素养、审美能力、合作意识、体质健康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主学习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凸现鲜明的学生特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全面发展又具有独立特长的现代中学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大批优秀学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办学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把我校办成 “小而精,精而高,高而优”的高质量精品学校,把新校区建设成花园式的示范学校。

二、具体发展目标和措施

(一)德育工作

目标:营造积极、创新、共生的德育氛围,构建有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培养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

措施:

1、进一步理清德育工作思路,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特点,不断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2、强化全员育人意识,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在“全员、全方位”的德育管理模式下,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体验型德育活动”的管理,构建政教、教务规划,年级组、班主任贯彻落实,学生操作、实践的教育网络。

3、狠抓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行为规范是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是中小学生的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行为规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现在和未来更适应社会生存。围绕此项教育主要抓好两个重点:一是学生文明礼貌教育,二是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任课教师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学生会、团委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职能,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管理,要重点关注“行为偏差”学生,制定“行为偏差生”的转化计划。政教处要制定行为规范教育的系统方案。

4、营造班级特色文化,开展班级管理竞赛活动。每学期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竞赛活动,将班级文化作为评价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的延伸。逐步把行为规范教育由外部压力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转移到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上来,班级精神文化的主题是班风。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各班开学初要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计划,确定班风的主题,实施形式多样的班级文化活动,引导树立一种班级精神,形成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集体。

5、构建学生评价体系,做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学校建立评定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制定各项方案、细则,按照上级要求开展此项工作,努力发挥示范作用,每年举办素质教育汇报或展示活动。高中部也要根据初中学生评价的思路,结合高中学生实际开展高中学生素质评定工作。

6、构建学校规范、系统的德育网络

(1)完善制度——《德育工作方案》

(2)特别教育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或纪念日,在学生中坚持开展相对应的主题活动。常规纪念日如清明节、全省成人仪式、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等,学校重大活动如开学典礼等都要认真安排,形成制度。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在学生中开展“信心教育”“成功教育”等,激励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其成功和发展。

(3)渗透课堂——要通过教研组、备课组,根据学科特点开展活动。

(4)家长学校——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合力。坚持每学期开好两次具有较高质量和较大影响的家长会。

(5)坚持规范的学生评优活动。如每学年文明学生、学习标兵、优秀艺术生等评比。

(6)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7)坚持办好每年寒、暑假两期“学生素质技能培养超市”活动,形成特色,产生效果。

(8)建立学生学习指导咨询中心。

7、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8、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

9、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够学会自我调节和缓解心理压力,养成健康的心态,具备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工作

目标:巩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完善特色教学模式,尝试和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发展。

措施:

1、坚持以“诱思探究”和“调节教学”为理论指导,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基本点放在课堂上,向课堂要效率。完善课改积极分子的评选办法,使更多的教师投入到课改之中。

2、在新课程理念下,继续狠抓备课、讲课、练习、考试、评卷、辅导等具体教学环节的管理,以过程促进效果。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课上要积极运用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组织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引导作用,激发求知欲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落实每一节的教学任务。教务处要研究常规教学管理办法,形成新的管理模式。

3、积极实施“俱乐部形式”的特长生培养活动。三年中要成立科技、乒乓球、篮球、学科竞赛、艺术等俱乐部,通过俱乐部形式把培养学生特长,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4、把严格考试作为校风建设的重点,规范学校考试工作。稳步进行命题和考试的改革,减少考试次数,提高考试质量。创造条件,用现代技术手段逐步建立质量监查体系。实行集体命题、背向命题以及教考分离等,强化监考职责,三年内实现考风考纪的彻底扭转。

5、坚持校本教研活动。制定系统的校本教研方案,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作用,重点加大备课组的管理力度。制定方案规范备课组的管理,对备课组长的选拔、待遇、职责、奖惩以及备课组的工作业绩等都要系统研究。教研组、备课组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每周教研活动要有主题、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记录,备课组要定期进行集体备课,要求教案、作业、测试三统一,包组领导要定期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教务处要进行检查。

6、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学科建设考核方案》,创造有利于教师迅速成才和凸现学科教学特色的教学环境,使任课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逐渐形成有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争取有2-3个学科成为市名学科,每学年重点加强和提高2—3个学科,体现重点,突出重点。

7、积极贯彻落实高中新课改方案,制定校本课程系统方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认真学习国家高、初中新课程方案,领会其精神实质;二是要制定学校整体规划;三是要使校本课程体现我校特色;四是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校本课程教师队伍;五是通过校本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体现学生的个性。要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推行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开设拓展型课程、实施研究型课程等方式加强和规范校本课程管理,争取使我校课程改革走在全市甚至全省的前列。前期校本课程要以安全教育、特别活动教育、体育、艺术、生活体验、文学社课程等为主要内容。

8、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务处要通过调研制定科学有效、简单易行的教学效果评价和过程监控方案,保证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9、学科竞赛。积极引导年级组、教研组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尤其是要对具有保送生资格的竞赛学科统一安排,三年内实现竞赛成绩有新的突破。

(三)师资队伍

目标:强化师德建设,突出敬业精神培育,通过引进、培养、培训以及名师的辐射带动等形式,建设一支具有高标准职业道德、高水平教学能力、高素质和谐观念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敬业型、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构建“未来名师学校”奠定基础。

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教育,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开展的师德评选和为每位教师建立师德档案活动,树立我校教师乃至我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2、坚持学习制度。由学校或教研组长为教师提供教改信息、理论文章、经验总结以及上级政策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特别强调对教育教学改革新理论的学习和信息化技能的掌握,每学期组织闭卷测试。对50岁以下申报高、中级职称、申报名师的教师要把每学期的理论测试作为重要参考和使用依据。

3、注重交流。加强校内交流以及与省内外学校的教育教学交流,及时了解省内外教育教学信息,促进先进教育观念的形成,在教学改革中形成更开阔的视野。校内的先进、骨干教师要为其他教师上观摩课,教研组也可以组织教师到市内兄弟学校听课,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市外、省外听课,学习考察。每年聘请2-3名教育专家到校开设讲座,尤其是对课改有研究的资深专家到学校为教师作报告。

4、建立激励型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1)流动机制。每年有计划的引进优秀本科毕业生和省市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完善待调教师聘后管理措施,加强对待调教师的管理。

(2)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对教师的评价方案,每年、每期对教师进行全面、科学、规范的考核和评价,并将其作为评先、评优、职评、奖励的重要参考依据。

(3)培训机制。包括上级指定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以及高学历进修。教师都要参加每五年一轮的继续教育。学校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三年内我校研究生学历的人数要达到教师总人数的45%。教师每年必须参加校本培训,并参加学校举行的测试,测试成绩记入个人业务档案。制定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每年暑假进行一次全员培训,不参加培训者不能上岗。培训要具有可操作性,要立足本校,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努力实现三个结合,即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科研和实际工作相结合。

(4)奖励机制。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

5、规范学科带头人制度。要总结完善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推荐办法,努力做到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逐级推荐与培养。学科带头人从备课组、教研组、年级长或兼任教学工作的干部中产生。校级学科带头人在任课教师中推荐。

6、坚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1)坚持拜师制。

(2)开展青年教师岗位练兵制度。

(3)加速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4)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交流。

(5)实行实习班主任制。

7、推动名师工程建设,完善名师工作室制度。充分发挥名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争取在郑州市第二届名师评比中再次取得优异成绩。同时要以名师标准培养中青年教师,使30%的中青年教师成为市级(含市级)以上名师或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8、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带班能力;二是强化责任意识;三是不断提高班主任待遇;四是为优秀班主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育科研

目标:坚持“问题研究”,聚焦学校教育教学,强调科研与教学实际的结合,形成教学和科研的统一。提倡探索、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学校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措施:

1、提高对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2、坚持问题研究思路。根据我校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立校本重点课题,实行招标制,控制参与人数,提供适量科研经费,鼓励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3、以校为本,构建融教育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科研培训模式。

(1)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写1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和教育教学心得,论文切忌脱离教育教学实际。

(2)教科室要加强对科研课题的管理,特别是对课题立项、研究、结题的过程管理。

(3)定期出版我校教师教育笔记和教育成果、论文集。

4、坚持“诱思探究”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对课改的过程管理,把研究课的“一课三讨论”落到实处,真正使每一位教师都行动起来,使每位学生课堂上都动起来,努力使80%以上的教案和课堂以及80%以上的教师能够贯彻和体现“诱思探究教学思想”。

5、建立科研成果的奖励制度。对在教育教学“问题研究”中成绩突出的给予特别嘉奖,并作为职称评定、推优评先的优先条件。

(六)学校管理

目标:完善和确定同心圆管理思想,积极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让学校人、财、物等有效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以尊重为前提,以制度为保障,以激励为手段,营造“规范+情感”的管理文化,追求学校的内涵发展,创造一种既规范有序又宽松和谐,既竞争进取又团结协作的管理环境,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均衡、持续和谐发展。

措施:

1、坚持“科学、规范、民主、自主”的学校管理思想,完善“学校引导,制度管理,机制激励,自主发展”的管理思路,实行校长负责制。进一步通过民主办学、科学管理和共同愿望实现全体教职工的进一步团结,共同创造未来。

2、同心圆管理思想。学校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学校里的工作都要围绕人的发展展开,学生是学校工作中的核心,教师的工作应围绕所有的学生,而行政和后勤服务既围绕教师,更围绕学生。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教师

教师

学生.

管理与服务 管理与服务

3、强化校本培训。有计划地开展以解决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职工职业道德水准为内容的校本培训。注重全员性,体现“问题性”,实现“发展性”。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是“自我研讨”、“师师交流”、“学校引领”、“专家指教”等,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

4、激励机制。为引导教师更好的发挥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成绩和师德水平,学校将逐步贯彻“机制激励”的思路,靠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使能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提高学校品质,发挥示范作用。激励机制要体现出对优秀教职工和注重自我发展的教职工的奖励。要通过评优、晋职、推名师、奖金分配等形式起到良好的激励、导向作用。

5、构建精简、高效、具有活力的职、责、权相统一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双向选择的全员聘用合同制度,健全强化激励导向的考核奖励制度和校内分配制度,健全“准社会化”的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后勤管理模式。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形成科学有序的人才成长和流动机制。按照上级要求完善聘任办法,加强聘后管理,逐步尝试缺岗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校内教师、行政处室严格执行定编定岗。

6、完善评价机制。采取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为原则,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评价方案,全面细化和量化教职工评价方案,通过评价促进教职工的全面发展。

7、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职能,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凡学校的重大决策都向全校教职工征求意见和建议,经过教职工充分讨论后由教代会通过后实施。坚持校务公开,按照《校务公开制度》,在校务公开监督小组的监督下通过多种形式公开评先、职评、分房、晋级、奖惩制度管理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以及招生、收费等家长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才艺展示等活动。学校教职工太极拳队、健美操队、篮球队、排球队、合唱队等要逐步形成特色。

8、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

9、建好“教工之家”,积极为教职工办实事,不断提高生活待遇和福利水平。

10、制定学校重大活动(如教学、教研活动等)规范,初步形成重大、重要及常规活动(工作)的系统性、固定性、长期性模式。

11、落实行政、监督、反馈三大管理机制,尤其是要落实党委、工会对行政管理诸环节的监督、检查。

12、积极尝试多元化办学体制,办好分校。完善分校管理制度和各项管理措施,明确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充分发挥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品牌、人才优势,办出分校特色。

(七)校园文化

目标:完善校园硬件设施,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着力提高校园的软件建设,营造特色校园文化,不断提高文化含量和美育功能,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绿色学校、园林化学校,使学校的每一处都成为育人的亮点,把学校建设成为精雕细刻的精品学校,不断形成我校的品牌文化。

措施:

1、理念文化。坚持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我们的校风是:团结、求实、创新、育人。教风是:严谨、善导、敬业、垂范。学风是:乐学、勤奋、多思、争优。校训是:科学、务实、创新。

2、育人文化。在基础课程中充分挖掘人文学科内涵、丰富人文科学素养,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发展思维品质,不断丰富其内心世界、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

3、社团文化。组织各类学生社团,由专人负责,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社团内容,发展能力特长。每年举办大型的汇报活动或艺术节,丰富学生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

4、和谐的教职工文化。从管理人员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加强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氛围,使教职工在和谐的环境中乐业勤干。鼓励教职工确立现代的思维方式、现代的工作方式、现代的教育方式、现代的学习方式、现代的生活方式,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5、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展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研究历史名校和现代学校建设的契合点,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着力提高校园的软件建设,不断提高文化含量和美育功能,营造特色校园文化。

6、学生个性文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每年举办才艺展示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

7、环境文化。完善校园硬件设施,充分利用我校艺术特色优势,美化校园每一个角落。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绿色学校、园林化学校,使学校的每一处都成为育人的亮点,把学校建设成为精雕细刻的精品学校。

(九)后勤服务

目标:构建节约型后勤组织,形成规范、高效的后勤服务体制,打造一流的后勤服务团队。追求“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效果,使师生满意率逐年提高。

措施:

1、进一步深化后勤服务体制改革,提高服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敬业精神,提高后勤人员管理素质,规范服务制度。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步实行后勤管理社会化。

2、继续规范财产管理,加大管理力度,量入为出,增收节支,实行学校内部支出的预算化管理。水电管理责任到人,大宗物品实行集体采购。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尝试以网络方式将学校部分通知、文件资料、公示公告等进行校园网上发布,节约打印成本,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较系统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使师生有一个安全的工作、学习环境。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

4、加强和完善服务中心管理工作。深化宿舍内部管理,提高食堂的卫生水平和饭菜质量,校园保洁责任到人,实行责任追究。

5、加快新校区建设,努力把新校区建设成为花园式的学校。

6、构建节约型后勤组织。

(十)干部队伍

目标:在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努力锤炼出一支“理论水平高、工作思路清楚、管理能力突出,重实干、善创新,既会指导又会服务”的、在教职工中有较高威信的干部队伍。

措施:

1、继续坚持和落实干部的十条纪律和五项要求,尤其要强化五种意识、养成五种作风,提高五种能力,并将其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五种意识:(1)工作成效意识;(2)分级负责的责任意识;(3)学习与思考意识;(4)务实与创新意识;(5)科学发展意识。五种工作作风:(1)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2)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工作思路的作风;(3)突出重点的工作作风;(4)完善、创新、发展的工作作风;(5)善于总结的工作作风。提高五种能力:①决策能力;②指挥能力;③用人能力;④协调能力;⑤科研能力。

2、坚持以不同形式开展校本培训、问题培训和干部的自我研修。把上级、学校和个人的互动式学习和个人的总结反思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学校要逐步构建以教育培训、民主监督、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每学期进行一次培训、一次民主评议,实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3、把“指导与服务”的思想贯彻到每一位中层以上干部的工作中。中层干部要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班主任,深入为师生服务的每一个岗位。要善于寻找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更要及时解决问题。

4、树立干部队伍新形象。

5、开展争当好公仆活动。积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发挥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干部中开展争做“好公仆”活动。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第四篇】

为明晰现状、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策略,促进学校更稳、更好、更快的发展,特制定此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某某学校是某某区的一所优质公办初级中学,其最早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百年前的某某书院。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此处概述历史不具体描述)而今学校更名为某某分校,借助优质教育资源,继续潜心进行衔接教育研究,学校迅速发展,特色鲜明。如今,座落在美丽西山湖畔、全新改造而成的新校园,占地19亩,有教师90余人,共4个年级,25个教学班,学生近1200人。近年来,学校扎根学术土壤,把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潜心衔接教育,深研体悟式学习,积极推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行进在追求“最宜于学生发展”的理想教育之路上。

二、发展优势

近年来,学校迅速高位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有一定发展优势。过去三年,学校以“文化凝神,课程着力,追求理想的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教学质量提升快速。中考成绩连年攀高,重点硬上线率达到%。衔接班重点率更是突破95%。济身市名优质学校行列。

(二)学生素质发展全面。近80%的学生在国家省市区各类活动和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北师大监测数据显示:在学生社会性发展和体质健康方面,学校各项数据均保持在全区前三,绝大多项数据位居全区首位。

(三)学校品质大力提升。以衔接为核心的“四年制初中”课程初步融合建构并实施,衔接教育阶段性成果初显。学校三年发展目标考评稳居一等奖,被评为成都市首批新优质学校、四川省首批阳光体育示范校。国际化教育工作特色突出,与俄罗斯伏尔加格勒结为友好学校并定期互派交流。承担全市中小学国际友好学校交流现场会,9月在省教育厅指导下成功接待俄罗斯海洋儿童中心代表团来访。今年7月,学校得到市教育局对我校进行“四年制初中”改革试点的批复,学校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明确。

三、制约因素

(一)硬件不足的问题。学校占地面积不足,功能室和学术厅严重缺乏,这是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学校现占地面积和校舍已不能满足现在教育教学需要和学校品质发展需求。学校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等功能室严重不足(设备没地方放),无心理咨询室;教师办公室小而拥挤,没有较大一点的会议室,办公室、功能室、教室混杂在一起,谈不上相对独立的区域;学术厅选址勘察5次,均因场地问题没能实现,导致众多的大型校园活动和学术交流研讨会议无法按计划进行;学校体悟式学习所需要的开放式实验室等校园开放设施,一直因场地问题流于空谈。

(二)教师团队持续发展问题。一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平均年龄近41岁,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动力缺乏,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高位发展不够;二是教师

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激励作用还不够。三是教师发展课程及课程体系还不够成型和完善。

(三)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问题。一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文化提倡的体悟式学习融合度不够。二是课堂教学的效益还需提高,学生需要从课余作业中进一步解放,真正向40分钟要绿色质量。三是以人为本还没真正做落实,如何关注个体、个性的发展需求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如何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正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认真思考和努力实施的。

四、发展思路

三年发展目标:以人为本,办理想教育,全面提质,创一流学校。

三年发展思路:未来三年,是某某分校坚持追求绿色质量、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三年。某某分校将在追求“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教育目标引领下,以“人本”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改革”为路径,从知识衔接走向学习力衔接,从课程改革走向课堂改革,从软件资源建设走向硬件夯实,全面提质,促进师生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发展,努力创建有鲜明特色的四年制一流初中。

发展具体体现:

学生发展——习惯养成良好,学习力增强,全面个性发展,综合素质提高。

教师发展——教育观念持续更新,专业能力持续提升,执行能力持续增强。发展更加主动。

学校发展——改革更加深入,特色更加鲜明,品牌更加牢固,辐射引领作用更强。

五、发展策略

(一)深化内部管理:调整、优化、提高。加强“学理悟道”文化下的教师民主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一是打破原有的部门建制,设立七大管理中心,明确工作重心,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体现学校的文化核心和目标理念。三是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校和依法执教,加强廉政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力度,增强教代会和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力度。四是以“自主管理”为基本思路,加强学生内部管理改革,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学会“做事之理”,体悟“做人之道”。

分年实施:

2019年,改革部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廉政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力度,增强教代会和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力度。

2020年,切实进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体现学校的文化核心和目标理念。

2021年,加强学生内部管理改革,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自主管理更落实。

(二)强化学生学习力提升,完善以衔接为核心的四年制初中优质课程,重心向课堂改革推进:系统、整合、落实。一是基于“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借力专家,继续优化发展以衔接为核心的四年制初中优质课程,构建更为科学成熟的课程体系。二是以“整合”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加强四个方面的整合:学科内部整合、学科与学科间的整合、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整合。三是在课程实施上,强化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学生的“学习力”,加强课堂改革,确保衔接教育理念与思想在课堂中得以高效落实。

分年实施:

2019年:梳理、搭建起以衔接为核心的四年制初中课程框架,为构建成熟的课程体系做好准备。

同时,强化学习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及专题培训活动,深入学习学校的育人理念、培养目标,“某某分校四年制初中课程”目标,进一步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学校四年制初中课程中,为课程执行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2020年:以“整合”为突破口,加强四个方面的整合(即学科内部整合、学科与学科间的整合、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整合),以一些学科组为试点逐步形成特色整合课程。并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通过整合“做减法”,使之更科学、系统。

开展主题活动,提升课程执行力。开展“体悟式学习”、“学生学习力提升”、“四年制初中课程目标、理念贯彻”等为主题的活动,促进教师课程执行力提升。如: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主题教研活动,全校教师参与的主题说课、赛课活动,教师自由组合的主题研究活动等等。

2021年:借力专家,完善以衔接为核心的四年制初中优质课程体系,从课程全面走向课堂。强化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教师。实现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持续全面个性发展。同时总结课堂执行活动经验,固化研究成果。

(三)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更新、机制、评价。一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在培训内容上,更新教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强化对人的个体的尊重,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聚焦课程标准的学习,领悟课程思想,把握课程标准,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为下一步深入的课改提供保障;重视通识性培训,保证整体水平提升,强化个性化培训,突出教师的特长,促进个体的错位特色发展。二是在培训机制上,加强不同类型、不同类别教师学习团队建设力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提升教师学习力,保持教师活力,促进进一步可持续发展。三是将培训落脚到课堂,以督促评,为教师提供更为专业的发展性评价。

分年实施:

2019年:根据培训需求调查,围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教育观,调整校本培训的内容,梳理出面向全体教师的通识性培训系列并实施,初步探索教师个性化培训和发展性评价的新思路。

2020年:实施教师通识性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升。试行教师“分类、分层”的培训机制,形成针对教师个性发展的培训系列,探索教师发展过程性评价的方法。

2021年: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在整体通识性培训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教师个性特长的发展,促进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提升,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方式。

(四)加强后勤及设施保障:流程科学、服务专业、改扩提升。一是加强新形势下管理流程的研究,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二是加强后勤人员的岗位专业性培训,提升后勤队伍的服务水平,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三是大力推进校园改扩建工程,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四是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优化设施设备,为争创四川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四川省中小学实验示范学校作准备。

分年实施:

2019年,加强新形势下管理流程的研究,修订后勤管理流程,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推进校园改扩建工程,规划、设计方案,邀请专家论证可行性。

2020年,完善后勤管理流程,加强后勤人员的岗位专业性培训,自主申报培训计划,学校审核实施,并纳入期末绩效考核。配合教育局进一步推进校园改扩建工程,优化校园环境。

2021年,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探索BYOD模式,助推学校教学改革。优化硬件设施设备,为争创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省中小学实验示范学校作准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00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