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包括范例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38681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包括范例汇总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包括【第一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重大场合,反复强调脱贫攻坚,多次就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性的深刻阐述,指引我们更充分地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意义,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和工作主动性。

从历史维度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的济贫历史同样久远。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的观点和论述。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以民本、大同思想为基础的慈善传统,开展了以个体、邻里、宗族、会社、机构及政府为主体的慈善救助行为,为近现代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近代以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提出民生和社会救助思想,倡导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了近代中国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的雏形。但是这些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普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现实。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进程。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改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启动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1993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减贫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至2012年底,根据现行贫困标准全国还有近亿农村贫困人口,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依然任重道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作出新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确保坚决打赢脱贫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3年后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攻坚目标,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从政治维度看,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一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以精准扶贫新理念,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改变贫困现状,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基本需求,通过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激励、典型示范、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在参与中的主体感、获得感,促进他们传统观念的改变。这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充分体现,必然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培养锤炼干部和人才的重要平台。到贫困村和群众一起脱贫攻坚,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形式之一。脱贫攻坚各种政策的落实,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支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不仅有事干,而且有条件干事、干成事,这对于年轻干部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无疑是有价值的。把干部锻炼培养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把真正能干的干部派下去,若干年后,这些干部中就会出现一批对乡村有感情、懂农村、懂农民的国家治理骨干,这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价值体现。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脱贫攻坚对整个社会扶贫济困氛围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营造更和谐的发展氛围,都是重要抓手和载体。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地区在支持西部地区减贫发展的同时,拓展了自身发展空间,彰显了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定点扶贫,不仅为定点帮扶县带来资金项目、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和新市场,而且定点扶贫成为中央国家企事业单位干部了解农村、密切干群关系、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广泛动员民营经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扶贫济困的情感,在帮扶中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新时代脱贫攻坚展现了我国贫困治理体系的巨大价值:以实施综合性扶贫策略回应发展中国家扶贫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发挥政府在减贫中的主导作用以回应全球依靠经济增长带动减贫弱化的普遍趋势;我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经过大规模实践检验的自上而下、分级负责、逐级分解与自下而上、村民民主评议相结合的精准识别机制,为有效解决贫困瞄准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脱贫攻坚不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而且成为全球反贫困事业的亮丽风景。

从发展维度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发展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

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能打任何折扣。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底线目标。只有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解决好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才能凸显全面小康社会成色,让人民群众满意、国际社会认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减贫幅度达到70%,年均脱贫人数1370万人,是1994年至2010年间年均减贫人数的两倍多,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高强度集中投入,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条件的明显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明显提升,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前所未有。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业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扶贫、退耕还林等明显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奠定了实现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有机结合的基础。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退出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实施,明显提高了贫困地区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全体人民安居乐业,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从治理维度看,在脱贫攻坚战中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成为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论述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扶贫开发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改革为动力,创新扶贫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责任体系。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全面领导,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贫困县党委和政府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攻坚期内保持稳定。强化东部省份和中央各单位脱贫攻坚责任。二是政策体系。围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央各部门和各地区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政策举措,打出政策组合拳。三是投入体系。确保扶贫投入与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相适应。扶贫资金由过去的中央财政投入为主,转变为中央、省、市县投入“三三制”局面,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成为新的投入渠道。出台扶贫小额信贷和扶贫再贷款政策,加强保险扶贫、资本市场扶贫和土地政策支持等。四是工作体系。开展建档立卡,摸准贫困底数,着力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组织驻村帮扶,增强一线力量,着力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实施“五个一批”,推进分类施策,着力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制定退出办法,严格考核评估,着力解决如何退的问题。五是动员体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深化细化中央单位、军队和武警部队定点扶贫。动员中央企业开展“百县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确定10月17日为国家扶贫日,设立全国脱贫攻坚奖和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建设中国社会扶贫网,不断完善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六是监督体系。对各地开展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民主监督,中央巡视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内容,加强纪检监察、检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和媒体等监督力量的合作,改进督查巡查办法,确保监督工作质量。七是考核体系。出台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办法、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办法,组织省际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和媒体暗访,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

这套体系的建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有鲜明的创新性、科学性、指导性,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包括【第二篇】

(1)对中国的意义在于:

①解决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②历史性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③兑现了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2)对世界的意义在于:

①提前 10 年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的中国奇迹,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增强了全世界消除绝对贫困、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信心。

②中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2.要理解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1)要巩固脱贫成果,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要求我们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2)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制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可以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要理解十九届五中全会在第一次在党的全会文件中写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原因。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

(3)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4)在党的全会文件中第一次这样表述,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4.在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中,采取了一些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经验)

(1)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加强领导是根本。

(2)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精准是要义。

(4)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资金投入是保障。

(4)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各方参与是合力。

(5)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从严从实是要领。

(6)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群众动力是基础。

5.脱贫攻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党和政府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近 1 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中国减贫历程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包括【第三篇】

党的十九大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向全党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嘹亮号角,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贫困群众能不能如期脱贫。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实现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一步。只有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来理解脱贫攻坚的艰巨使命和重大意义,紧紧抓住脱贫攻坚这件头等大事不放松,围绕突出问题、坚持精准方略,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工作,才能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才能确保西藏一道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如期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区党委、政府向党中央和全区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我们一定要如期兑现承诺,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要深刻认识到做好西藏脱贫攻坚工作事关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大计,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体现的是大局、反映的是党性,必须切实把这“第一民生工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全精力投入、全身心付出,用实际行动恪守为民初心、勇担时代使命、兑现庄严承诺。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巩固党在西藏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只有全体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才能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脱贫攻坚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是实打实的民生大事,是不容有失的品质工程、民心工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最直接的体现,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脱贫攻坚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同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使全区各族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确保全面小康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决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不断巩固党在西藏执政最可靠的群众基础。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西藏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精神风貌得到了极大提振,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所有的贫困人口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使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再上另一个新台阶,使他们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使全体西藏人民都安居乐业,生活殷实,西藏必将走向长治久安。

山峰是用来攀登的,河流是用来跨越的。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我们更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和区党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上来,扭住“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包括【第四篇】

中国的扶贫斗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所有农村贫困人口都摆脱了贫困,扶贫地区经济社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扶贫精神焕然一新,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显著改善,党在农村地区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铁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这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增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道路信心、理论信心、制度信心和文化信心。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赢得扶贫斗争的重要地位、作用和价值,不能忘记赢得扶贫斗争的重大历史、实践和理论意义。

战胜贫困的重大历史意义

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历史奇迹。这说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脱贫攻坚是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共产党人坚持青山不放松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将中国特色扶贫发展推向了扶贫攻坚的决战阶段,把扶贫攻坚放在了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扶贫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扶贫作为首要任务和民生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脱贫攻坚的决战阶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等多重压力叠加的百年未有的巨大变化,党中央领导、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为指导,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

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实践意义

在脱贫攻坚的决战阶段,我们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战胜贫困、消除贫困,积累了很多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可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经验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当中不断总结、创造出来的。这表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从实践维度观察,党中央注重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总结提炼重要经验。2017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指出脱贫攻坚的有益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这些经验弥足珍贵,要长期坚持。”随着脱贫攻坚实践的持续推进,我们对于贫困问题本质、减贫治理规律的认识也不断深入。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成都市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对于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总结归纳出六个方面:“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

最终,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特色反贫困斗争、摆脱贫困的经验也得到了完整、准确、全面的总结。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经验再次进行总结,包括七个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理论意义

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八年实践中,党中央坚持以精准扶贫为核心要义、以发展为根本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价值遵循、以求真务实为工作导向、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的,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为世界提供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这表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从理论层面分析,打赢脱贫攻坚的七个方面的重要经验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根本原则,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等,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根本性的原则要求。二是科学方法论,主要内容包括“坚持精准方略”、“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共同行动”、“坚持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团结互助”等,这是符合我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际情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方法。三是脱贫攻坚精神,具体内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的24个字: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人民群众的意志品质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理论不仅不能忘记,还要学会正确使用,注意不要把重大理论当作死的教条,而要作为活的行动指南。接下来,我们要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要求,认真学习分析、用好用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理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338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