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学生秋天的怀念读书心得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866557

【导言】此例“学生秋天的怀念读书心得精编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生秋天的怀念读书心得1

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以前,我必须不觉得的,可是,当我读这篇《秋天的怀念》,以前的想法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泪水和悲伤。

母亲处处劝他去看菊花,想借菊花的五彩缤纷使儿子有勇气和信心。她真是一位好得不得再好的母亲。因为有她在,他打消了之前的想法。

看到最终几段,我差不多想哭了,喉咙想有什么在里面,说不出话来,她真是个好母亲,自我在大口大口地吐鲜血,在临昏迷前,在艰难在呼吸着,脑子居然满脑子在想女儿。这位母亲真愧是无私的,伟大的。

假如,我是她的儿子,我必须会听她的劝慰,不让好担心;假如,我是她的儿子,我会听她的劝,不在愤怒和悲伤,假如,我是她的儿子,我会陪她看菊花,让自我犹如菊花那样灿烂。假如……

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每位母亲爱都是无私的和伟大的,好得不能再好的,我的母亲何尝不是?

母亲为了我会走路,腰都酸了;母亲为了我会说话,嘴都干了;母亲为了我学到知识,操碎了心……母亲为了我学到知识、生活得居心欢乐……处处为我好,从不顾自我,这真是伟大呀!

其实,我有母亲并不低于作者的母亲,母亲也能够为我付出一切,你说为什么,母爱是那么的伟大、无私?我真是不懂,我想,我会明白的。

啊,天下的伟大的母亲,我向你们说声多谢!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上这5篇学生秋天的怀念读书心得是来自于山草香的几个老爷弄一个丫头的说说心情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关于描写老师的作文2

自从"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形成之后,文学艺术领域中就有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之说。晋代名画师顾恺之提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这里所说的"阿堵"意思"这个",指的就是眼睛。这句话成了中国人物画传神达意的致理名言。鲁迅先生也主张描写人物"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这就把描写人物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具体化了。因此教师在教学有的篇目时,应引导学生注意对人物眼睛(眼神)的描写,通过对描写眼睛(眼神)句子的具体分析,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纵观初中六册教材,其中就有不少篇目对人物的眼睛(眼神)作了细致的描写,从中显示出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

1.揭示人物内心,深化作品主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心灵之窗,可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时"眼睛(眼神)"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八年级上册杨绛的《老王》一课,文中多次写到老王的眼睛,"老王只有一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害了什么病,瞎掉了一只眼",这是作者初识老王的感觉,通过对眼睛的描写,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个不幸的人,外表上不美,甚至有点丑的不幸人给予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只瞎,哪只不瞎。……",这是老王最后一次出现在作者家门前的形象描写,此时的老王已到了死亡的前夕,人们已无法辨别他的两只眼,哪只是瞎,哪只不瞎,但老王却将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送给作者,这个不幸的人,居然把关顾幸运的人,当作生前最后必须做出的奉献。这是多么可敬的,值得赞美的,通过多次对老王的眼睛的描写,深化了"内心的美在外表丑的反衬下,令人感动"这一主题。

2.刻画人物性格,反映时代背景

同是出自鲁迅笔下的小说,从不同人的眼里可以透视出不同的时代背景。让我们来看看九年级上册《故乡》和九年级下册的《孔乙己》这两篇小说吧。

《故乡》中的闰土,"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的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从这段对眼睛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闰土为了生活饱经忧患,过度劳累,更是兵、匪、官、绅的欺诈、阶级的压迫。它清楚地映现出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黑暗的时代特征。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两处眼睛的描写,第一处可以看出孔乙己明明偷了人家的书还要争辩,死要面子;第二处的眼神描写是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他被丁举人打折腿后,人们没有一点同情心,反而拿他取笑,从中可看出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的关系。同样的读书人,丁举人爬上去了,孔乙己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因而丁举人可以置孔乙己于死地,从中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本质的罪恶,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3.流露人物感情,表达爱憎情感

人物的情感,可以通过眼睛流露出来。七年级下册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不动,瞪着眼睛看四周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透过眼睛这个心灵的窗户,我们可以看出韩麦尔先生对失去国土的痛心,以及和祖国语言告别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从而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深的爱恋之情。

九年级上册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瞪着眼睛看了看在卖……。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睛也跟寻常不一样","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等多处的眼神描写。微妙地看出了菲利普急剧变化的内心,他一家人盼望的于勒回来了,但不是"财神爷",而是一个卖牡蛎的老头。此时的于勒不再是写信回来的于勒,菲利普却像躲瘟疫一样避开的亲弟弟,从而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亲情的冷暖,人们爱的是金钱,而不是亲情的现实,真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以上的分析,进一步理解了鲁迅所说的"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对于这个说法,我们认为固然包括要画人物的眼睛在内,但也不妨做这样的解释:"画眼睛"是指在刻画和表现人物时,要找到最能体现作者立意、个性、创造性的角度,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命运、神情的特征,选好最能表现人物气质、心灵情感的部位,以求完美的符合创作意图。"画眼睛"应有的内涵就丰富了。

那么在当今提倡高效课堂的环境下,如何做到缘情于眼,以眼传神呢?

把握关键词句,培养理解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精要的词句进行分析,因为有的课文中的某些"点睛"词句,含义深刻,表现重要的思想意义,对突出文章的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这样的词句,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

例如:八年级上册朱自清《背影》一课,写父亲爬过铁道为"我"买橘子后"我"两次流泪的语句描写,来表现了作者极具匠心地勾画了"我"的心理活动,以这些心理活动来展示"我"的情感历程,从而让学生明白"父子情深"这一主题。

借助作品内容,培养想象能力。想象,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再造想象是指阅读了文章之后,头脑里呈现出文中所描述的人物或情境。这种想象是受限于文字的。创造想象,不以现成的语言描述为依据,而是在已感知的各种材料的基础上,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训练这种想象应分阶段进行。初一注重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初二初三则在初一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七年级下册冰心的《观舞记》,文中卡拉玛姐妹舞蹈表演的描写可谓精彩之至,教学让学生对精彩的文段进行反复朗读,借助多媒体视频画面对课文描写的内容展开想象,通过再造想象,使卡拉玛姐妹表演时的体态、表情、眼神等鲜明地展现出来,学生领悟到课文描写的深邃的思想意境,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

创造想象集中表现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因此创造想象要有内容,这些内容则来源于客观实际,而对客观实际的了解就要靠观察了。如,八年级上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在课文的彩色插图页中就有"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狮子"这两幅图。除了观察插图或多媒体课件图外,更重要的是观察生活,因为生活是想象的源泉。观察时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不能走马观花;要认真细心并持之以恒,随时把身边发生的情况记录下来,为想象积累充足的材料。

关于描写老师的作文3

关键词:初中生 散文 审美

1、初中散文美的特点

语言美

散文的语言一般都比较简洁明了,能够散中见整,文字朴实又能够恰到好处的描写景物。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对景物的描写,把月光比喻成流水,用到了动词“泻”来描写月光笼罩的花和叶子,用“浮”来描写荷塘中的雾色,用“洗”来比喻叶子和花的干净,用“笼”突出月光把荷塘美景包容进去,美丽的语言把荷塘月色写活了,突出了月光的静谧。

形象美

对散文的欣赏要通过语言看到形象,看到作者用语言描写的动人的形象,进而欣赏散文的形象美。例如,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对春天到来的描述,通过一系列比喻、夸张、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春天感彩,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描写了一副美好的春天景象,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

意境美

意境是散文感情的升华,是一种含蓄的描写和表达。在朱自清的《春》中,不仅展现了几种春天的美图,也赋予了春天一定的诗意,具有美好的意境,而结合当时作者写作的背景,也可以发现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一种对新生活向往的情感。

2、提高初中生散文审美能力的方法

加强老师和学生对美的认知

老师要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散文,提高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优秀散文中那些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情感、生动的形象、美好的意境的阅读,分析作者的生平和背景,作者写下这篇散文的背景,想象作者当时的心情,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融入到散文中去,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老师要鼓励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散文,看的越多体会的就会越多,对散文的欣赏不能局限在课本上的散文,也需要学生课下拓展。在欣赏散文美的过程中,要反复的阅读散文,从用字,用词到句子的流畅来欣赏;可以举办班集体优秀散文欣赏活动,根据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老师可以定期举办优秀散文欣赏活动,老师和同学可以交流自己近期欣赏的优秀散文,摘抄的优美的句子,对散文中抒发的情感的看法,也可以为散文描写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进行绘画,加深对散文美的认识。

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

老师在对向学生授课的同时,要向学生展现散文美的一面,就离不开图画的支持,通过简单明了的图画,可以加深学生对散文的认识,体会散文中作者抒发的情感。例如,在讲授《背影》一课时,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幻灯片或是影片等,在课堂上通过让同学反复的朗读,体会作者描写父亲背影所用的手法,达到了什么效果,初步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绘画出背影中父亲的形象,提高同学的初步散文欣赏能力;然后,老师可以播放幻灯片或是影片,还原作者描写父亲背影的场景,加深同学对父亲的印象,同时向同学讲述作者写这篇散文时的年龄、生活等,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最后,老师向学生讲述这篇散文的结构,文中出现背影的次数,所运用的手法,所抒发的感情,达到什么效果等,从文中体现出的浓浓的父爱,该散文可以借鉴和参考的地方,让同学在进一步体验散文的美。

在实践中体验散文的美

学生不仅要学会欣赏散文的美,同时也要学会在实践中体会,使散文的美得到升华,通过对散文结构的描述,语言的剖析,文字的推敲,特色的总结,学生对散文的美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对散文的欣赏也得到了升华。这时候老师要鼓励学生反复的读散文,体会散文的结构,所用的描法等,然后进行自我创作,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也提高其欣赏美的能力。例如,在对《春》一文的欣赏中,老师要向学生展示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的效果,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体会这些修辞在散文中的作用和美。

赋予情感去赏析散文之美

散文正是作者情感的融入才给了散文生命力,才使得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文中描写的情感,而让学生在赏析散文的时候赋予情感,这样便更能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融情于景,有利于提升初中学生散文的审美能力。

3、结论

关于描写老师的作文4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以文带文”的单元整体学习策略,学习本单元课文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2. 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感受本单元中人物的特点。

3. 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习本单元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人物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回忆导入,引出人物

1. 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人物”,课文有《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和《大作家的小老师》,请回忆每篇课文中的主人公分别是哪个。

板书:菩萨司令、“飞将军”李广、王勃、娜塔莎

2. 你能说说这几篇课文中的主人公各是怎样的人吗?

点评这一环节实际上是让学生对本单元课文有一个整体性认识,把学生的视线从单一的课文中聚焦到整体这一高度,对单元内每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粗略的了解,形成初步印象,为后面学习写作方法做好铺垫。

二、 例文引路,归纳写法

1. 请大家阅读《菩萨兵》一文,想一想,课文中的总司令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阅读课文并交流:总司令关心藏胞疾苦。

2. 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总司令当时的心情。

突出“急坏”,感受总司令的“二急”。

课件出示:

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要求学生读出总司令那种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的着急心情。

总司令不仅这么说,还带头干呢。

课件出示:

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3. 这种对主人公语言、行动等直接描写的语句,就属于正面描写。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直接描写总司令的语句。

课件出示: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4. 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没写到总司令,却写了藏胞们的反应。

学生读课文交流,感受藏胞们的“返回”带来的“感激”之情。

这些语句并没有直接描写主人公,可我们能通过藏胞们的举动,感受到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深情,这种没有直接描写主人公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5. 比较阅读课文,删除课文第8自然段,即删除侧面描写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在写人物的文章中,只进行正面描写,行不行。

6. 小结:本课就是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让主人公的形象立体化,具有真实感。

点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知识讲解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教者利用《菩萨兵》一文为例,巧妙地将描写方法传递给每个学生,并能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侧面描写所起的烘托作用。另外,这一环节也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掌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教者必须“授之以渔”,方能“举一反三”,课堂上运用课件,直观展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朗诵、比较、感悟,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

三、以文带文,反三归一

1. 阅读课文《李广射虎》,找出课文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语句,读一读。

课件出示:

正面描写: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力气,拉开硬弓。

侧面描写: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2. 再读课文《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小组合作学习,分别找出每篇课文中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语句。

思考:如果只有正面描写,王勃和娜塔莎的人物形象有没有影响?说出各自的理由。

寻找课文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关键词。

正面描写:“胸有成竹”“学着口吻”

侧面描写:“拍案叫绝”“深有感触”

3. 小结:在写人物的文章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人物形象更丰满。

点评在掌握了哪些内容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内容属于侧面描写的方法后,到写人物的课文中寻找有关语句应该不是问题,但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的好处,应该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者采用小组合作、朗读体会、比较分析等方式,结合具体的课文,多次进行相关训练,是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的。

四、 读写联动,归纳提升

1. 小练笔: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妈妈,赞美妈妈是个孝敬老人的人。

提示:正面描写应该是哪些内容?侧面描写选择哪几个人物?在创作中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

2.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3. 交流学生的小练笔,师生适时点评。

4.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积极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更加形象。

点评语文是工具性的,语文课必须充满“语文味”,学以致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本节课进行的小练笔训练,就是有效地展示学生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的掌握情况,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练笔情况,做出适当的点拨与评价,进一步体现着课堂上学生是主体,体现着“生本”的理念。

总体点评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很容易把“走近人物”单元的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即一味地在人物特点上发掘,形成单一的“一问一答”式的繁琐分析;也容易把这类课文上成机械的“形象分析”课,即全部是寻找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用”性质得不到应有的训练,教材这个“例子”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功能。

关于描写老师的作文5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茨威格的介绍,结识了大名鼎鼎的雕刻艺术大师罗丹,了解了成功的秘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四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被著名的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精彩逼真地记录在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这四位大作家都是谁呢?

生: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

师:(出示有关几位作家简介的投影片)几位作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谁呀?

生:(齐声回答)都德。

师:为什么?

生:我们曾学过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师:好!现在哪位同学给大家简介一下这四位大作家呢?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屠格涅夫(181-1883),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父与子》等。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短篇小说代表作是《最后一课》。

左拉(1840-1902),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师:(指点投影片,简介莫泊桑)莫泊桑(1850-1893),法国文学家,他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成就以短篇小说最突出。他在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和屠格涅夫的影响较大。莫泊桑与福楼拜交往甚密,因此写下了这篇出色的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生:(齐答)形散而神不散。

师:在这篇文章中,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写星期天在福楼拜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是四位大作家的形象却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作者是如何刻画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的。我们这节课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1、知道应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

2、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师:下面请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这几位作家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生甲:(朗读1~4自然段)

生乙:(朗读5~6自然段)

生丙:(朗读7~8自然段)

师:(范读9~10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看主人——福楼拜(板书:福楼拜)“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一直都有客人来”,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可见福楼拜朋友特别多,与他的交往都很密切。

生:这也可以看出他在欧洲文坛上的地位很高。

师:大家考虑一个题,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对人物进行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呢?

生: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下描写福楼拜肖像、语言、行动的语句。

生:肖像描写是“蓝色的大眼睛”“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

生:语言描写有“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着一把军号”。

生:还有“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一次思想的飞跃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师:从对福楼拜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博学善辩。

师:非常准确。(板书:博学善辩)接着找有关福楼拜动作描写的语句。

生:“门铃一响……他总是亲自去开门。”“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这时只见福楼拜作着大方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内裙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生:“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地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最后再单独和每个人讲一小会儿,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师:福楼拜朋友这么多,可他是“分别送”、“单独和每个人讲”、“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这些短语说明什么呢?

生:可见福楼拜是一个热情好客、开朗豪放的人。

师:好!(板书:热情豪放)大家把最后一段齐读一下,把关键词语通过重读表现出来。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第一位客人是谁呢?

生:屠格涅夫。(板书:屠格涅夫)

师:“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可见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关系怎么样?

生:不一般。

师:那么他们深厚友谊的基础是什么呢?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这一点呢?

生: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和共同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个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师:一系列的相同点,是他们深厚友谊的基础,这样写“一箭双雕”,同时表现了两个人的性格特征。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者对屠格涅夫的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

生:肖像描写的是“白的脸”。

生:语言描写是“用一种轻弱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那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还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生:动作描写是“仰坐在一个沙发上”。

师:谁能用短语概括一下屠格涅夫的思想性格特征呢?

生:博学多识。

生:老年持重。

师:不错。(板书:博学多识老年持重)按照客人到来的先后顺序,依次来的是都德和左拉。(板书:都德左拉)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同桌讨论一下,找出对这两位作家进行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的地方,在书上画出来,并用短语概括一下二人的思想可行性特征。

生:(同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讨论得很认真。刚才我看到大家把关于都德、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的语句都在书上勾画出来了,通过这些描写你们看这是两位具有什么思想性格特征的大作家呢?

生:都德活泼开朗,而且很幽默。

生:左拉不太爱说话,沉默寡言,但是坚毅聪慧。

师:好!(板书:幽默健淡活泼开朗沉默寡言坚毅聪慧)我有一个疑问,在对左拉的肖像描写中有这样一句话:“他的头……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性格。”大家想一想,我们平时随便看一个人,能不能通过他的头看出他是聪慧还是愚蠢、坚强还是软弱?

生:不能。

师:这都不是一眼就能直接看出来的,因此作者的这种肖像描写已不是纯粹的客观描写,而是用议论来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了,并把自己对左拉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纯客观的自然描写就只能是“肥胖的脸,近视眼”,而在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点对我们同学作文也很有启发。另外,为什么我们在读完课文之后就能说出四位作家不同的性格特征呢?

生:因为作者莫泊桑抓住了四位作家的不同特点,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进行了描写,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师:很好!由于作者善于观察,抓住了这四位作家的不同性格特征,人物在哪一方面最富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谁能具体地说一说呢?

生:福楼拜是主人,性格热情豪放,重点写他的动作;屠格涅夫博学多识,主要写他的语言;都德生性健谈,因此描写时是肖像、语言并重;左拉沉默寡言,重在描写他的肖像和动作。

师:好!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出示莫泊桑肖像投影片):大家试着用在记叙、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对莫泊桑作一下肖像描写。

生:(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呢?

生:莫泊桑高高的个子……

师:我们通过看莫泊桑面部的画像,能看出高高的个子来吗?

生:(笑)莫泊桑一副严肃而又慈祥的面庞,一对浓黑的眉毛微锁着,像是在思索着什么问题,又像是对现实充满了不满,一对大而有神的眼睛发出尖锐的目光,厚厚的嘴唇上两撇浓浓的八字胡微微向上翘着,他的脸总是沉着,看起来严肃认真而又和蔼可亲。

师:不错。我们再做一个小练习:四位作家的思想性格特征我们现在都已经掌握了,假设此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这时门铃响了,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莫泊桑,请你抓住这四位作家的不同的性格特征来想像一下此时这四位作家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迎接莫泊桑的到来呢?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福楼拜打开门,一看是莫泊桑,他一下子抱住了莫泊桑,“啊,莫泊桑!真没想到是你呀!”然后,拉着莫泊桑向里屋跑去,边跑边叫着:“大家快看呀,我们的莫泊桑来了!”刚刚爬完六层楼还在气喘吁吁的莫泊桑还没等站稳,就被福楼拜拉着做了一次小跑练习。莫泊桑面对着热情的们,十分高兴,像个小弟弟似的跟在福楼拜的身后。

生: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柔的声调慢慢地讲着:“莫泊桑,好久不见了,你还记得以前我们在你家谈论文学史方面的事吗?最近又有什么新作品了?可不可以让我们一饱眼福呀?”莫泊桑有点不好意思了,“这些日子我确实很忙,我今天来正是想让大家对我新写的这部小说提意见,还希望您对我多加指导!”屠格涅夫喜爱地看着莫泊桑笑了。

生:刚才在对这几位作家介绍时,我们已经知道福楼拜比莫泊桑大29岁,而且莫泊桑在创造上受福楼拜的影响很大,因此可以说,莫泊桑是福楼拜的学生。我先做一个假设,假设这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莫泊桑的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这时门铃响了,都德说:“中国有句古话‘说曹操,曹操就到!’你们看,准保是莫泊桑来了!”门开了,果真是莫泊桑,他拥抱着福楼拜,不住地叫着“老师”。都德回过头来对大家说:“想不到福楼拜竟有这么优秀的弟子,你看他浓眉大眼,气质非凡,像不像当年的我呀!”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生:左拉歪坐在沙发上,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腕。莫泊桑走到他的跟前:“最近过得好吗?”“好,谢谢!”说完左拉又恢复了刚才的动作,观察着每一个人。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都抓住了四位大作家的性格特征来进行描写,今后我们在作文中,一定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另外,平时我们还要注意留心观察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住那些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表现来展开描写。这样,你笔下的人物肯定会栩栩如生。今天的作业是写一段文字,通过肖像、语言、行动描写表现班级里一位同学的思想性格特征。下节课找同学来读,让大家来猜你写的是谁,如果一下子就猜对了,那说明你写得很成功!下课。

简要说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本文以简短的篇幅刻画了四位名作家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性格特征。写人物怎样抓住肖像特点,如何做到声态并作,从表情写到内心,如何在叙述、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本文都是典范之作。因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1、知道应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

2、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讨论、分析、揣摩,通过比较作者对几个人物的不同写法,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写作技巧。注重对学生进行独立分析、思辩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通过练习增强学生对本文学习重点的理解运用。在引导学生分析有关四位大作家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的语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之后,运用在记叙、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对莫泊桑进行肖像描写;让学生发挥想像假如此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恰巧就在此时,莫泊桑来了,根据四位作家的性格特征,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迎接莫泊桑的到来。当学生通过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就已经逐步理解并掌握了本文的学习重点。

专家评点

刘秋红老师讲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我只听过两遍,但其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的印象却十分深刻。这个细节是:在老师领学生将课文主体分析完后,给学生出了这样两个小练习:(1)出示莫泊桑头像的投影后,让学生试用在记叙、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对莫泊桑作一下肖像描写。(2)假如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正谈话时,莫泊桑来了,这时这四位大作家会有怎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这两个小练习(尤其是后一个),每次都能激活课堂气氛,引出学生虽略带稚气但却充满智慧的发言。经过一番思考,我认为这是刘老师所讲课水到渠成后的画龙点睛之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86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