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四史存在的问题【精编4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学习四史存在的问题【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习四史存在的问题【第一篇】
党员干部如何学“四史”?关键要做到“四学”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学习历史、总结历史,善于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治国理政方略和智慧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发展历程中,研读历史、总结历史、借鉴历史,已经成为党的一个光荣传统。
今年1月8日,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讲话,既是对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的新部署,也是对传承与弘扬我们党优良传统的新要求。5月9日,上海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举行会议,市委书记李强指出,要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打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强大思想保证。
历史学习中的“四知”与“四不知”
长期以来,在中央的要求和指导下,全党范围内已形成了学习研究历史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成为党员干部的新时尚,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思维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历史博大精深,学习永无止境。从以往的学习情况来看,对标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新要求,在历史学习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需要在深化“四史”教育过程中加以克服。
一是知当下不知过往。主要表现为对最近几年、几十年的历史比较熟悉,但是对年代稍微久远一点的历史相对陌生;
对亲身经历过的本地区历史比较熟悉,但是对没有经历过的、外地的、全国的历史相对陌生或比较模糊。例如,上海的党员干部对近30年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进程与辉煌成就感同身受,但是对近代以来党在上海的战斗情况,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史就不一定很清楚。这种状况与中央深化“四史”教育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在实践上制约党员干部历史视野和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主要表现为只是被动地接受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缺乏对历史发展必然性和规律性的深入思考,在学习中往往表现为人云亦云或不知所云,对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不做深入的梳理和研究。例如,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既不能走封闭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的正确抉择理解不深不透,不善于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70年的
实践中,以及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论证其必然性,更不善于把这个问题放在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历程的宏大背景中,去寻找其发展的历史逻辑。
三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都是各种必然性和偶然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如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所阐述的那样,历史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因此,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结论,只有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察方能得出科学认识。面对浩如烟海的“四史”知识海洋,有的党员干部或因学习时间有限,或因学习方法不当,或因学习能力尚待提高,达不到全面、系统、完整的学习要求,学习中难免存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现象。
四是知其表不知其里。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总结发展规律,为现实工作服务。以党史为例,总书记曾经指出,党史研究就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中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然而在学习的实践中,存在发现不了蕴含在历史表象下的深刻道理,不善于从历史的客观事实中去挖掘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达不到学习目的的现象。
问题背后的“四化”现象出现以上不足和学习短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学习的态度有问题,学习表面化。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石。在以往学习中,态度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满足于对相关历史一般性的了解,以走马观花、心不在焉的态度对待学习,突出特点是对重要的史实或史学理论停留在泛泛而学、浅尝辄止和一知半解的层面;
二是学而不思,思而不深,不愿下苦功夫学,甚至是为了装点门面、装装样子而学,为了学而学,缺少学习的内生动力。
第二,学习的方法有问题,学习碎片化。其一是学习时间的碎片化。除了一部分从事专业研究工作的人员之外,大部分党员干部只能从工作之余、周末假日、出差途中、开会间隙中“挤”出一点学习时间,无法满足历史学习对连续性、成片化的时间要求;
其二是学习内容的碎片化。大部分党员干部因专业背景和学习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研读,学习的临时性、随意性比较突出,对相关史实的掌握没有形成相互联系、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而是呈现出彼此割裂、互不联系的点块状。
第三,学习的目的有问题,表现为学习庸俗化。一是学习的途径上,有些人不是通过学术讲座或学术论坛等专业渠道获取历史知识,而是偏重网络平台、街谈巷议甚至口口相传等途径;
二是学习的载体上,忽略正规出版物和权威部门提供的历史读物,而是热衷地摊文学、追捧影视作品、偏好野史传奇等,
对历史研究的前沿信息掌握不及时,缺乏权威性。三是学习内容上,对历史的学习满足于一般性的了解,没有抓住党史、新中国史等历史的本质和发展主线。
第四,学习的方式有问题,学习形式化。深化“四史”教育,就是要通过常态化的学习研究,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达到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锤炼党性修养,增强工作本领,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目的。但是在实践中,时常发生学习场面轰轰烈烈但缺少实质性内容,表面刻苦实则心不在焉的现象,这是形式主义在历史学习中的具体反映。
克服“四化”现象应坚持做到“四学”避免“四史”学习中出现以上问题,可从做好“四学”抓起。
一是坚持全面地学。研读“四史”应坚持在大历史观的指导下,充分激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宏阔视野,把40年的改革开放史置于新中国70年发展史的大背景中学习,把70年的
新中国史置于近百年党的奋斗历程中学习,把百年党史置于500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学习。通过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学习活动,夯实“四史”基础知识,构建逻辑严密的“四史”知识结构,全面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前世今生及其发展方向。只有坚持全面地学,才能在熟练把握历史的源、流与变的规律中,深入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
实践的逻辑进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由之路的必然性。
二是坚持深入地学。深化“四史”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与精神力量,特别是在当前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四史”教育是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的重要途径。因此,“四史”学习教育不能满足于对一般史实的了解和掌握,而是要坚持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善于突破历史的表象,深入到历史事件的内核,勇于探索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深入解读重要历史人物在历史转折关头的心路历程,总结提炼中国共产党在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征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规律。通过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刻理解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巨性和必然性,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在深入学习中不断锤炼历史思辨能力。
三是坚持辩证地学。党员干部研读“四史”,既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更要落实到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的实践上,只有如此,才能凸显建立“四史”教育长效机制的意义。因此,研读“四史”必须要贯彻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做到博学之、审问
之、慎思之、明辨之和笃行之,真正把握“四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从而达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效果。例如,只有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唯物史观所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才能科学回应如何看待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之间的关系问题,真正理解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四是坚持反复地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有的知识点记不住、记不牢、记不全和记忆混淆、记忆串门,对有的历史问题理解不深刻、理解不彻底等现象。化解这些“现象”的有效方法,就是要在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大历史观指导“四史”学习的同时,还要综合运用人民史观等,将“四史”学习融入现实生活中,结合到实际工作中,实现“四史”学习经常化、日常化和制度化,在反复学、反复读、反复研中,丰富对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的知识储存,深化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重大事件的认识,科学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史的艰辛历程和发展趋势。
总之,只有坚持全面地学、深入地学、辩证地学、反复地学,建立健全“四史”教育长效机制,才能教育党员干部开拓
工作视野,增强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不忘初心使命,真正做到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
学习四史存在的问题【第二篇】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学习历史、总结历史,善于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治国理政方略和智慧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发展历程中,研读历史、总结历史、借鉴历史,已经成为党的一个光荣传统。
今年1月8日,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讲话,既是对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的新部署,也是对传承与弘扬我们党优良传统的新要求。5月9日,上海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举行会议,市委书记李强指出,要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打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强大思想保证。
历史学习中的“四知”与“四不知”
长期以来,在中央的要求和指导下,全党范围内已形成了学习研究历史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成为党员干部的新时尚,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思维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历史博大精深,学习永无止境。从以往的学习情况来看,对标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新要求,在历史学习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需要在深化“四史”教育过程中加以克服。
一是知当下不知过往。主要表现为对最近几年、几十年的历史比较熟悉,但是对年代稍微久远一点的历史相对陌生;
对亲身经历过的本地区历史比较熟悉,但是对没有经历过的、外地的、全国的历史相对陌生或比较模糊。例如,上海的党员干部对近30年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进程与辉煌成就感同身受,但是对近代以来党在上海的战斗情况,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史就不一定很清楚。这种状况与中央深化“四史”教育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在实践上制约党员干部历史视野和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主要表现为只是被动地接受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缺乏对历史发展必然性和规律性的深入思考,在学习中往往表现为人云亦云或不知所云,对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不做深入的梳理和研究。例如,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既不能走封闭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的正确抉择理解不深不透,不善于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70年的
实践中,以及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论证其必然性,更不善于把这个问题放在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历程的宏大背景中,去寻找其发展的历史逻辑。
三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都是各种必然性和偶然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如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所阐述的那样,历史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因此,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结论,只有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察方能得出科学认识。面对浩如烟海的“四史”知识海洋,有的党员干部或因学习时间有限,或因学习方法不当,或因学习能力尚待提高,达不到全面、系统、完整的学习要求,学习中难免存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现象。
四是知其表不知其里。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总结发展规律,为现实工作服务。以党史为例,总书记曾经指出,党史研究就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中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然而在学习的实践中,存在发现不了蕴含在历史表象下的深刻道理,不善于从历史的客观事实中去挖掘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达不到学习目的的现象。
问题背后的“四化”现象出现以上不足和学习短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学习的态度有问题,学习表面化。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石。在以往学习中,态度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满足于对相关历史一般性的了解,以走马观花、心不在焉的态度对待学习,突出特点是对重要的史实或史学理论停留在泛泛而学、浅尝辄止和一知半解的层面;
二是学而不思,思而不深,不愿下苦功夫学,甚至是为了装点门面、装装样子而学,为了学而学,缺少学习的内生动力。
第二,学习的方法有问题,学习碎片化。其一是学习时间的碎片化。除了一部分从事专业研究工作的人员之外,大部分党员干部只能从工作之余、周末假日、出差途中、开会间隙中“挤”出一点学习时间,无法满足历史学习对连续性、成片化的时间要求;
其二是学习内容的碎片化。大部分党员干部因专业背景和学习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研读,学习的临时性、随意性比较突出,对相关史实的掌握没有形成相互联系、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而是呈现出彼此割裂、互不联系的点块状。
第三,学习的目的有问题,表现为学习庸俗化。一是学习的途径上,有些人不是通过学术讲座或学术论坛等专业渠道获取历史知识,而是偏重网络平台、街谈巷议甚至口口相传等途径;
二是学习的载体上,忽略正规出版物和权威部门提供的历史读物,而是热衷地摊文学、追捧影视作品、偏好野史传奇等,
对历史研究的前沿信息掌握不及时,缺乏权威性。三是学习内容上,对历史的学习满足于一般性的了解,没有抓住党史、新中国史等历史的本质和发展主线。
第四,学习的方式有问题,学习形式化。深化“四史”教育,就是要通过常态化的学习研究,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达到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锤炼党性修养,增强工作本领,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目的。但是在实践中,时常发生学习场面轰轰烈烈但缺少实质性内容,表面刻苦实则心不在焉的现象,这是形式主义在历史学习中的具体反映。
克服“四化”现象应坚持做到“四学”避免“四史”学习中出现以上问题,可从做好“四学”抓起。
一是坚持全面地学。研读“四史”应坚持在大历史观的指导下,充分激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宏阔视野,把40年的改革开放史置于新中国70年发展史的大背景中学习,把70年的
新中国史置于近百年党的奋斗历程中学习,把百年党史置于500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学习。通过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学习活动,夯实“四史”基础知识,构建逻辑严密的“四史”知识结构,全面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前世今生及其发展方向。只有坚持全面地学,才能在熟练把握历史的源、流与变的规律中,深入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
实践的逻辑进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由之路的必然性。
二是坚持深入地学。深化“四史”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与精神力量,特别是在当前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四史”教育是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的重要途径。因此,“四史”学习教育不能满足于对一般史实的了解和掌握,而是要坚持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善于突破历史的表象,深入到历史事件的内核,勇于探索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深入解读重要历史人物在历史转折关头的心路历程,总结提炼中国共产党在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征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规律。通过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刻理解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巨性和必然性,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在深入学习中不断锤炼历史思辨能力。
三是坚持辩证地学。党员干部研读“四史”,既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更要落实到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的实践上,只有如此,才能凸显建立“四史”教育长效机制的意义。因此,研读“四史”必须要贯彻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做到博学之、审问
之、慎思之、明辨之和笃行之,真正把握“四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从而达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效果。例如,只有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唯物史观所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才能科学回应如何看待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之间的关系问题,真正理解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四是坚持反复地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有的知识点记不住、记不牢、记不全和记忆混淆、记忆串门,对有的历史问题理解不深刻、理解不彻底等现象。化解这些“现象”的有效方法,就是要在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大历史观指导“四史”学习的同时,还要综合运用人民史观等,将“四史”学习融入现实生活中,结合到实际工作中,实现“四史”学习经常化、日常化和制度化,在反复学、反复读、反复研中,丰富对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的知识储存,深化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重大事件的认识,科学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史的艰辛历程和发展趋势。
总之,只有坚持全面地学、深入地学、辩证地学、反复地学,建立健全“四史”教育长效机制,才能教育党员干部开拓
工作视野,增强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不忘初心使命,真正做到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
学习四史存在的问题【第三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重点时间节点,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只有把“四史”宣传教育组织好、开展好,才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前进方向,真正从“四史”学习中汲取奋进力量,更好把握当下、赢得未来。加强“四史”学习教育,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领袖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加强新时代高校“四史”学习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全育人”理念,以专题报告、研思分享、实践培养为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把“四史”宣传教育与推动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在宣传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提前预判、有效防范。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找准结合点、发力点,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善作善成,防止学归学、说归说、做归做,避免“两张皮”。紧紧围绕上级部署、基层实践和群众期盼,聚焦违背初心使命的突出问题,聚焦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聚焦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系统梳理、认真检视、务实整改,以问题解决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开展“四史”宣传教育,首先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四史”理论知识和历史规律,以增强文字表达能力为重点,提高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本领。要坚持典型引领,总结梳理“四史”中的英模故事,讲好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获得者、时代楷模的典型事迹,多运用网络平台和网言网语,以精辟的小故事生动地讲清楚大道理,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要坚守宣传阵地,始终把握正确导向,增强斗争意识,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尤其是抹黑历史人物的不法行为,执笔为剑、澄清谬误、坚决回击,持续转变文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宣传教育各项工作安全有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学习四史存在的问题【第四篇】
近日,在区党委、校党支部号召下,我开始认真系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研读“四史”深入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从而坚定教育初心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实践创新,脚踏实地尝试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读“四史”,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抗美援朝、和平解放等艰苦时期,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无数难关,创造了无数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教师,在“四史”学习过程中,我愈加清醒地认清世情国情,时刻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涌现的许许多多的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实践创新为引领,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及工作理念,把服务意识放在首位,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时刻放在前面,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潜移默化地把教师师德修养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更多积极正向能量,力求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本职工作都有良性、健康发展。
以史鉴今、砥砺前行。通过“四史”学习我更加明确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目标,一定会持续谨守育人初心、勇担教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