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精选5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关于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精选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第一篇】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推动乡村振兴,要把人力资源放在重要位置,为乡村振兴做好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近年来,石林县始终坚持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上下功夫,着力提升人才工作水平,最大限度推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发挥,但受限于我县地域经济等因素限制,依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困难亟待解决。
一、面临困难及问题
重视度不一,工作合力“难形成”
成员单位对人才工作重视“参差不齐”,少数领导干部对党管人才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及人才振兴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理解不透彻,工作呈现出“上冷下热、逐级减弱”的趋势。一是人员力量配备不足,牵头抓总职责不明,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决策咨询机制不健全,致使制定具体政策时协调各方较难,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抓不好,各自为政、无人管理不想抓等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工作机制不灵活,管理体制不完善,现有资源整合利用不充分,人才干事创业环境优化不够,人才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如:我县在非遗人才、旅游人才的管理及培养方面,出现信息互通不够,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及时等问题。
吸引力不足,本地人才“回不来”
石林县在区位条件、经济总量、产业基础、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无区位优势。一是对在外的本土人才回乡干事创业的吸引力不足,在人才的招募中,与其他市县区在同等甚至更优惠条件下的人才竞争仍处于弱势地位。二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人才自身价值回收的时间成本较大,加之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理念滞后、思想保守、投入不足、措施乏力,本土人才宁愿到邻县(市、区)工作,也不愿回乡;三是在外本土人才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回乡干事创业精神不足,广大在外人才思想局限,只顾自身发展,而忽略家乡的建设。
集聚力不够,专业人才“进不来”
乡镇(街道)、村(社区)吸引力不够,愿意到基层干事创业的人才少,加之我县县域经济相对落后,难以吸引并招聘到高学历、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一是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较少,高、精、尖、复合型人才更是紧缺。其中教育卫生、农林牧业、民族文化、乡村旅游规划发展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尤为紧缺;二是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的主题式产业环境和文化氛围还未形成,对于高、精、尖等重点企业和相关领域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大,集聚效应难以呈现;三是缺乏平台载体,基层人才成长的空间不足,现有产业整体规模小、实力弱、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缺乏高新技术产业,难以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载体和平台,人才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针对性不强,乡土人才“上不去”
截止2019年底,我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8779人,整体呈现文化程度整体偏低,专业性不强的问题,部分单位对人才重使用轻培养、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仍然存在,导致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综合能力上不去,适应形势跟不上。一是系统、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形成。缺乏与各类人才发展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内容,没有建立或健全各类人才在培养上的激励机制;二是科学、精准的人才培养内容设置不够。各支人才队伍的主管部门对人才培养的思考谋划和结合实际需求的长远规划不足,课程设置单一、培训内容不接“地气”,加之培训资金、培训机构、师资力量缺乏,资源的合理整合不够,造成人才的知识老化。三是创新、促进的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方面投入不足,激励政策不健全,一些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等制度落实不够好。
二、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重视,全力推动人才工作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乡土人才工作格局,乡镇(街道)与县级各主管部门要畅通信息渠道,及时联络大学毕业生、乡土人才及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思想解释工作,让其转变思维模式,邀请在外务工、待业等人才积极回乡,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允许乡镇(街道)就特殊人才进行单独招聘,同时放宽乡镇(街道)人才招聘与引进的方式,可采取免笔试直接面试的方式补充相应人才;推进校园招聘方式,充分发挥好校园招聘的优势,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及时招录到岗。
(二)充实后备力量,全心做好人才回引
一是加强科学分析研判。客观分析各类人才队伍素质状况,准确把握现实工作需要,分类别、分岗位制定岗位需求计划及人才队伍情况,明确目标,“对症下药”。既充分考虑人才的作用发挥,又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二是通过加大人才回引力度,拓宽人才回引渠道,完善扶持政策,将在外务工、待业人员吸引回乡,建立健全乡土人才数据库,科学、准确掌握好各类人才情况。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乡土人才库和储备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做好的人才支撑。
(三)加大培养力度,全面提升人才质量
一是培养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充分了解各支人才队伍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因材施教”,充分激发人才的潜能,储备可用之才;二是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灵活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各种活动,根据不同对象,可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例如:对理论知识的培训,宜采用课堂教育方式,对实操知识的培训,宜采用现场观摩、实地操作等方式,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格局,增强创业干事的主动性。
(四)营造良好环境,全域服务人才工作
一是采取座谈会、深入调研等多形式、多渠道,充分听取乡土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及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科学、合理采纳;二是在全社会、全领域积极营造鼓励人才肯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工作环境及良好氛围,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局面;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人才消除“后顾之忧”,旗帜鲜明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撑腰;四是整合资源、发挥创业平台作用。发挥好双创平台(石林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省级),9个市级农业创业示范村(阿着底村、大糯黑村、彝族第一村、小箐村、小紫处村、大可村、下赵公庄村、尾乍黑村、南大村),2个民办市级创业示范园(石林博润科技创新孵化服务园、石林文化旅游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1个农业创业创新孵化园(台湾农民创业园),2个农业创业园(昆明旭日丰华农业科技公司、云南神彩农业发展公司)),依托“石林创业精英集训营”等平台,科学、系统吸引、培养好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第二篇】
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推动乡村振兴,要把人力资源放在重要位置,为乡村振兴做好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近年来,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则,不断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乡村人才振兴面临困难及问题
(一)人才流失严重。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基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打造远落后于城镇,导致真正留在基层进行乡村建设的人才少之又少,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行,乡村人口及就业人员也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
(二)人才总量不足。在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乡村人才的缺失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甚至出现了人才“饥荒”问题,剩下的只有老幼妇,青壮年劳动力在乡村发展中非常缺乏。
(三)人才激励不足。由于村民收入来源有限,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养殖业、经商、外出务工,与城镇居民相比缺少资产性收益;职业发展上,农村经济落后、产业单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和职业上升空间有限,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而在生活上,交通不便、教育和医疗服务落后、文化和娱乐设施不完善以及环境卫生较差等原因都促使着农村人才往城市转移,也让有意愿下乡回乡发展的人才顾虑重重。
二、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建议
(一)定向开展人才引进。积极吸引大学生返乡工作,通过树立起农创客、新农人培养的目标,对回乡的青年大学生进行遴选,吸引一批有志向、有能力的人才扎根农村基础,以此打通人才的回流渠道,创建人才回流机会和平台;对于上大学迁出户口的返乡青年,可以适当减缓政策,允许户籍再次签回,将“非”转为“农”,允许党员组织关系迁回村里党组织,为乡村党建注入新活力。发挥出政策引导和调控功能,不断出台一些完善的返乡创业支持政策,构建起良好的乡村创业环境,例如设立乡村创业风险基金,为更多的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信贷和融资支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强化科技推广与产学研结合,抓好农业方面的院士专家站和海智工作站建设,建立农业主推技术示范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积极鼓励社会贤达返乡做贡献,通过鼓励他们参与到乡村建设过程中,带着资金、项目和情怀投身到乡村创业中,对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也发挥着积极贡献。
(二)加强培训平台建设。加强培训平台建设,为更多的人才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对构建起农村人才队伍有着重要作用。发挥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的基础作用,加大对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并分群体、分工种的开展分层次训练。加强农业标准化和现代化技术的培训,不断培养出一批批现代规模生产、绿色节能环保的农村人才。积极构建创业发展平台和帮扶平台,聘请并组织专家进入农村开展一对一帮扶和指导,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和大学生返乡,对农村实用型人才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包括资金贷款、税收减免优惠等。
(三)多举措进行人才激励。人才要发挥作用,激励是关键。因此,要推广使用农业新技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资助农业项目和产业,激励农民获得更多收入。针对引进的人才,要制定有激励性的招聘制度、薪资制度、考评制度、晋升机制和人才发展方案,以吸引和激励人才,提高他们的工作干劲和满意度。为了保障人才的生活水平,除了要大力完善物质基础,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如水电、交通、网络和垃圾处理等,还要通过加大教育投资、完善医疗保障、开展文娱项目和活动等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从而真正让人才长住长留。建立起科学的激励导向机制,对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一定奖励,以此实现农村人才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第三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但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着专业技术、基层管理人才质量不高,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面临问题困难
师资力量薄弱,培训重点难以把握。在组织“万名党员进党校”、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大学生村官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妇女创业就业暨妇女干部素质提升等培训班的时候,在乡村振兴培训方面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讲授重点难点内容把控不到位。
意见建议
在“培”上下功夫
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农村实用带头人培训以及“半农半读”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职业技术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构建以职教中心、中高等院校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参与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分阶段、重实训、参与式”的培训模式。鼓励职业院校通过多种形式、设立多种专业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展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作为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的重要内容,着力提升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实实在在培养储备一批即有学历又有能力的基层人才。
在“训”上出实招
继续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大学生村官培训班,会同县级农业农村局、妇联、共青团、美丽城乡建设指挥部等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妇女创业就业暨妇女干部素质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暨基层团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培训班。聚焦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骨干人才培训。
在“管”上见成效
选优培强农村致富带头人,深入挖掘一批农村匠人、乡村能人,鼓励农村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或纳入后备人才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其他村民共同致富;扩宽村(社区)干部进入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渠道,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村(社区)干部创造更大的舞台,让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更有盼头;搭建乡村创新创业平台,落实农村“双创”激励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和本乡“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到乡村创新创业,支持返乡农民工到县城和中心镇就业创业;加快建设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基地)和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孵化基地,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培训、实训、实习平台。组织开展农村创新创业“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行动,引导加大农村双创导师、双创示范园区管理人员、双创优秀带头人等的培训力度。加强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三支一扶”等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引领力量。
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第四篇】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近年来,各地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着力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切实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开发提升人才能力素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推动人才振兴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人才“招不来”。基层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不全,与优质资源多、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城市相比,乡村还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持续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基层的现实条件让“优质人才”望而却步,造成基层人才短缺,一些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人才向城市流动,同时外来优秀人才又难以留在乡村。
二是人才“留不住”。基层工作繁复冗杂,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繁琐的工作任务、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们选择“逃离基层”。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各类人才打造平台、创造发展机会。但也还存在乡村人才引进机制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流动机制不灵活等问题,体制机制障碍成为乡村人才留不住的首要原因,导致优秀人才供给不足。
三是人才“上不去”。高素质人才短缺,普遍缺乏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投资管理、资本经营等人才。基层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少,培训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发展空间小,晋升渠道不够畅通,难以适应乡村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部分乡村人才难以进入当地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对策及建议
(一)在“引”上做文章。要完善引进机制。依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引进方向,多举措吸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门实用人才,重点引进农业经营管理、环境治理、文化传播等人才。注重人才回流,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困局。同时,对返乡发展特色旅游、电子商务、绿色农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引进方式。要创新激励机制。对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实用型、科技型、创业型人才在用地住房、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将技术、知识等要素纳入到乡村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奖励办法,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要畅通流动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原则,梳理引才引智并重的理念,采用灵活的人才流动方式。鼓励优秀企业家、科技达人、专家学者等利用空余时间到乡村实地讲学或投资兴业,为他们在本职单位与乡村之间的流动提供便利条件。畅通乡村基层人才向上流动渠道,对于那些对乡村振兴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用或提拔,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在“留”上下功夫。各地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聚集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但对县一级来说,乡土人才的奖励政策还没有普惠性。要降低政策实施门槛。将乡土人才纳入进来,用政策留住人才,尤其是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等致富带头人,从培养成才、吸引返乡创业、引进外来人才三个维度同时进行。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切实为致富带头人提供政策支持,创造条件给人才发挥作为的空间。要厚植人才发展沃土。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强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乡村人才政策与人才事迹的广泛宣传,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鼓励各类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充分考虑乡村人才的工作生活实际,为在乡村施展才华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竭尽所能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为人才扎根基层创造良好条件,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培育先进的人才文化。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用心用情全面呵护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各类人才,使广大乡村地区成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舞台,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在“育”上求突破。要构建人才梯队,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地实施定向分类培养,重点加大高精尖端、技术创新等高端型人才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要注重学用结合,依托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平台,强化乡村人才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按照农民“点餐”、专家“掌勺”、政府“买单”的方式,实施“专家授课+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的精准培育,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全程化于一体,努力培育一批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要培育致富能人,发掘和选育一批受教育程度高、思维活跃、有拼劲闯劲的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带动农民就业促增收。充分利用职业培训机构,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重点对本土性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开展有关蔬菜种植、苗木栽培、畜禽养殖、产品流通等技能性培训,提升他们对实用性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对现代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科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要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与项目基地,尤其是要让置身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外来人才亲身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乡村实际情况的认知能力,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
(四)在“用”上见实效。要强化“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把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针对乡村干部等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提升村干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在福利待遇上,着重解决他们的待遇和身份问题;在提拔晋升上,适当向乡村干部倾斜,让他们感受到组织关心,进一步增强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热情。针对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等产业带头人,要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选出真正素质高、能力强、有情怀、有实绩的村级带头人,并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针对农村科技人才、专家学者、能工巧匠、文化传承人等专业技术人才,要在全面了解人才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实现人与岗的“精准对接”。建立“户籍在外人才资源库”,通过“项目、亲情、政策”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打通人才与家乡的双向服务通道,使一些在外人才有服务家乡的平台,提高人才集聚程度,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为乡村振兴增活力、添后劲。
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第五篇】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关乎民生的“三农”问题指明了道路。乡村振兴发展是全方位的发展,不仅立足于当今国家发展战略,也是站在乡村未来的、可持续的发展方位上,其中最关键的是人才资源的保障。农村要实现跨越式、创新性发展,需要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这是目前乡村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因此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质上要实现乡村人才资源的聚集,提高乡村教育的发展质量,培养专业型、创新型的专门人才。
一、人才资源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当今时代,任何社会领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智力支撑。乡村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在技术、资金、资源、人力等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的处境。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能够迅速发展,人才资源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人才不仅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且城市发展也吸引了众多人才向城市靠拢。乡村要实现振兴战略的宏偉目标需要借鉴城市依靠人才的策略:一是,发挥乡村领军人物的才智。乡村振兴需要一批敢闯、敢拼、肯干的领头羊,他们富有知识和能力,有创新创业的事业拼搏之心,能为乡村事业发展发挥带头人的作用。二是,发挥人才资源的榜样效应。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一批专业人才,而一个区域发展起来势必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人才正是带动乡村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乡村各领域发展的动力。三是,提供人才保障。乡村是一个复杂的地域,每个一个乡村发展的层次、水平、程度不同,意味着发展的模式不同,实践中成功发展起来的乡村不仅为各类人才的培养提供环境条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同时也为乡村发展做好了人才保障。
二、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人才问题
1.人才资源匮乏
一些乡村处于边远落后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发展的条件艰困,这些条件是制约人才的重要因素,落后的环境满足不了外来人才发展的需求,许多学有所成的人才只能望而止步。另一方面,当地的教育水平低下,人才培养的数量满足不了当地的发展要求,高质量的人才不肯屈身于乡村,希望在大城市寻找优越的条件,导致乡村人才匮乏。
2.人才外流严重
国家重视高校人才扎根于乡村发展,培养和磨炼一批国家发展的后备人才队伍,鼓励高校毕业生以“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形式参加乡村发展,并且提供了优厚的待遇条件,在各地方政府的配合下,众多毕业生也积极响应,每年有大量的人才进入乡村。但是当服务期满,由于生活需求、个人家庭事业、职位晋升、收入水平等方面因素,大部分基层大学生选择离开乡村,这就造成为人才的流失。一些单位为了保住人才提供优厚的条件,最终仍不能留下这批优秀人才,乡村只不过是这些大学生谋求更高发展的跳板,虽然乡村为每一年培训大学生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终仍是面临人才外流的局面。
3.人才教育缺失
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资源主要是依靠当地年轻一代,这也是受文化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他们能够扎根于本地发展,了解当地的民风习俗以及社会实情,只有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增加高素质人才的数量,提高本地人发展家乡的意识和意愿,重点扶持和鼓励本地人参与本地振兴发展,才能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自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乡村教育的普及度提高,基础教育有所发展,但是人才数量和质量远远达不到水平,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人才仍存在巨大的缺口,一方面是当地的基础教育硬件、师资力量得不到满足,无法提高本地人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是学习氛围差,不仅家庭不重视,学生厌学弃学现象也相当严重。另外,经济发展水平低也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人才管理欠缺
乡村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同时也要管理好人才。既要谋求乡村发展,也要满足人才自身发展需求。乡村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方,一些封闭观念仍然存在,官本位思想严重,在用人制度和选拔人才标准上问题突出,排外、任人唯亲、晋升制度不完善、人才绩效标准不统一,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人才流失。
三、建议
1.引进人才
乡村振兴需要当地政府的参与和领导,政府要发挥带头作用,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改善当地发展条件,为人才引进奠定基础的条件。一是要注重对乡村的谋篇布局,规划好发展的区域,确定管理型、技术型的岗位,做好人才引进的标准,合理配置人才岗位,充分调动人才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注重当地的形象宣传,给外界提供一个求发展、能发展、发展好的良好印象,发挥大学生资源的优势,与高校进行合作,为高校人才到乡村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同时为引进人才做好充分的资源储备。三是注重人才引进的条件,保障人才的基本生活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稳定他们的心理预期。
2.保住人才
一个地方的发展程度体现人才资源的丰富程度。乡村振兴发展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做好保住人才的措施,而一个人才是否愿意继续留下,关键在于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作为一个社会人,对家庭、事业都负有责任,而这正是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留住人才的关键。政府应该大力支持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另一方面,各事业单位要改善工作环境,创造条件,提高人才队伍的工作积极性,量才适用,使工作能力和工作岗位相符,使人才尽其所能,尽显其才,真正把保住人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乡村振兴发展做好人才后备。
3.培育人才
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教育水平高低,而教育的发展能促进经济发展。乡村振兴要把教育事业放在突出位置,重视人才的培养。一是重视学校水平的提升,完善学校基础条件,改进教师教育方式,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学生受教育的质量和数量。二是各事业单位要注重年轻一辈的培养,老一辈要把实践经验和技术能力传授给后辈,争取人才培养不断层、不断裂,保持人才的稳定持续性,争取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三是重点引进先进的人才队伍,通过专门专业人才的知识经验的传授,弥补教育资源的欠缺。只有多方面的培育人才队伍,才能为乡村战略提供更多、更坚实可靠的人才力量。
4.管理人才
一个良好的人才管理体制关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水平。把人才管理好、运用好不是简单罗列人才队伍的数量,它是关乎人才的晋升机制、薪资制度、岗位配置等方方面面,既要对人才给予合理的待遇,也要对不作为、不能干、做事慵懒的人员给予一定惩罚,做到公平公义、公平竞争、任人唯贤、任人为才。另一方面,人才管理需要合理的规章制度,合理处理工作中出现的人才管理问题,同时也要完善制度,确保人才队伍在乡村振兴发展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挖掘一批具有真才实干的人才典型作为榜样带动各方面的工作力量,为乡村振兴发展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