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典型材料【推荐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81258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典型材料【推荐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典型材料【第一篇】

堡堡寨村位于定新乡西北面,距乡政府9公里,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组,全村共512户2030人(其中少数民族323户129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现有党员45名.耕地面积2425亩,其中田94亩,林地面积亩,2013年人均收入3875元,村境内无矿产资源.年平均气温在℃左右,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左右,属亚温热带气候.长期以来,堡堡寨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立足自身实际,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通过一系列方法措施,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深入开展,使该村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积极性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密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主要做法

(一)狠抓组织建设,巩固民族基础

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村对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宗教事务的管理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他负责人为成员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紧紧围绕民族团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通过梳理原有制度,查缺补漏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村民族工作组织建设,逐步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

(二)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在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工作方面,该村采取多项措施,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对村民开展教育.

一是以政策理论学习为重点,开展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工作,每次例会由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具体抓.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了目标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平安村建设,主要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及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和方针政策、《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法》、《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内容.

二是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教育.充分利用村“农家书屋”各类藏书8000余册的优势,对村民进行基本道德规范、社会荣辱观、民族宗教政策、民主法治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利用横幅、标语、黑板报、平安建设宣传栏等多种宣传手段,累计举办村民培训班9期、专题讲座6次,提高了村民的法制教育以及社会公德意识,村民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守法的风气进一步高涨.同时,结合“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评比活动,以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把思想观念统一到民族团结、发展经济上来,使各族村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民族团结,树立文明新风尚.

三是以普及科技知识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教育.近年来,该村从培育技能型、管理型、知识性村民入手,共组织村民学习教育培训班15期,参加培训的干部村民1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通过学习教育培训,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不断更新,民族团结思想意识不断加强,造就了一批讲道理、有文明、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村民.

四是以提高村民入学率为重点,加大青少年受教育的力度.近年来,该村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教育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2013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各项指标均达到“两基”标准要求.

(三)加强经济建设,助推民族发展

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基础,也是维护少数民族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近年来,该村始终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注重发展村域民族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发展壮大村域经济.村两委班子十分重视村级经济发展,2013年,经积极争取,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整合上级扶贫资金及农户自筹资金260余万元,采取大户带头、散户参与的方式,成立了堡堡寨村养羊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管理、科学化饲养,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该村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合作社湖羊存栏340头,以市场价计算,每年为群众增加收入60余万元.

二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实做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该村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在切实抓好传统农业工作,认真做好春耕、秋种生产,确保全村粮食产量稳定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强化畜牧养殖业发展,继续把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推进自然条件差、增收潜力小的村民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切实做好务工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强群众增收致富和闯市场的本领,实现增收目标.

(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民族和谐

一是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切实改善人居环境.2013年,该村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及乡党委、政府工作安排,立足于村情实际,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现了“三新”(即全村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为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村坚持农村危房改造“二最”标准(即在安排确定改造对象时,以解决最困难群众基本居住环境为目的,改造最急需、最危险的房屋),全盘考虑、精心部署,按照危改对象的类别、等级,科学安排、有序推进,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农村危房改造相关工作.据统计,该村2013年共完成连户路硬化242户米,完成院坝硬化266户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6户,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美化了村民生活环境.

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助推和谐社会进程.堡堡寨村文化、医疗、公共服务设施健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措施完善,实现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认真搞好困难群众和农村低保困难补助的发放等惠民工作,切实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积极做好农村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城乡低保达到应保尽保.大力推广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社保工作正常开展,2013年完成参保人数为557人.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力度,完成合医参保1399人.村内电力设施较完善,电力供给基本有保障.村村通、户户通卫星电视覆盖47%,村内移动通讯普及较好,基本实现全村覆盖.让全村各族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了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

二、取得的成效

(一)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该村各族群众普遍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再教育,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目的、意义、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自觉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显著增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将其与推进各自工作结合起来,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狠下功夫,使广大群众深受其益,深得其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发展经济,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物质基础.立足村情,科学制定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将精力集中到治穷治愚、发展经济、建设小康上来,推动了全乡经济持续稳步的发展,保证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堡堡寨村是一个多民族村.因此,今后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力维护和巩固现有局面的基础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村域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首要任务,要紧紧围绕创建这个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认真做好扶贫开发和优势资源开发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劳务输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各族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强化基础教育地位不动摇,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将民族教育作为培养各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村域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立足农业生产实际,面向农民群众,广泛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劳动技能等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和技能素质,推进实用科技技术的运用和普及.

(三)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坚决清除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各种不利因素,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落实到位.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落实各项综治措施,全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坚持不懈地在各族干部群众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再宣传、再教育,牢固树立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进行.

(四)积极开展与周边村的共建共创活动.积极加强与周边邻村的友好联系,以加强往来、深化了解、融洽关系、增进团结为目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共创活动,不断推动共创共建活动的深入进行,努力维护边界地区的稳定,切实巩固创建成果.

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典型材料【第二篇】

东山村成立于2003年,是北海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异地安置来自大化县瑶族自治县大石山区的壮、瑶两个民族特困户移民237户。2013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以来,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创建成果显著。2018年获评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以该村为题材制作的电教片《东山村的故事》获得自治区党员教育片优秀奖。

一、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不断强化能力建设

一是抓组织领导。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村“两委”主要议事日程,与党建工作同安排同考核。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责任制度和计划,落实专人负责创建工作,形成有人抓有人干的工作机制。二是抓学习宣传。加强对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不但要求村“两委”干部学,还组织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小组长学,同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观念和法律意识。三是抓经费保障。狠抓经费投入,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累计投入创建活动经费约60万元,为创建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以活动为轴。以每年“壮族三月三”等重大节日为契机,举办文艺表演、长桌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等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壮瑶两族移民群众融入当地生活的同时又传承和发扬了少数民族文化、民俗,使民族团结真正落到实处。二是以提升为要。经过壮瑶两族群众同心钻研、同台磨炼,以及民族、文化艺术部门的指导支持和民族学校的交流帮助,东山村壮瑶族特色歌舞和美食质量水平有了质的提升。2019年东山村“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项目荣获银海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形成了“东山村民族品牌文化”。三是以阵地为媒。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阵地建设,先后建成民族团结文化长廊、村史馆以及集民族政策、民族文化宣传与群众运动健身、休闲交流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有了良好的宣传平台。此外,积极与民族学校联办民族手工艺培训和比赛,开展山歌进校园活动,宣传民族政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一是全面完善基础设施,村庄环境极大改善。在硬件建设方面,村庄和田间地角全部铺设了水泥路,排水明沟改成了暗沟,家家户户安装上了自来水管,主干道上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先后建成了村委办公楼、卫生所楼房、村幼儿园、文化综合楼等民生基础设施。在维护管理方面,实施村庄保洁,专门成立了乡村理事会,对全村各主干道、村民门前屋后进行净化绿化美化。二是示范带动产业发展,种养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多次组织村民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围绕果蔬、林木种植及生猪、龟鳖养殖等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村民种养技术水平。通过与周边农村产业党支部实行联建,推进钢架大棚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带动群众发展起养猪、养鳖和果蔬大棚种植产业。三是积极引导务工创业,群众增收致富多渠道拓展。做好村民外出务工创业的思想引导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经验交流,建立了专门服务外出务工人员的微信群,成功引导了近500人外出务工、25人远出创业,走上了致富之路。2015年东山村成功摘去贫困村帽子,目前,全村已盖楼房达81%、购买小车65户,上大学(研究生)54名、公务员3名,有的还当上皮革、绳缆厂及广告公司老板,村民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四、培养任用民族干部,强化自治维护稳定

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力度,注意从少数民族群众中发展党员,推选壮瑶族同胞担任村“两委”干部。通过村民自治,村委及时了解各族群众的思想动态,有效预防矛盾纠纷出现。全村家庭邻里和睦,与周边村屯相处融洽,民族关系和谐发展,东山村实现由少数民族贫困村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的质的蜕变。

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典型材料【第三篇】

xx县xx镇xx彝族村认真贯彻民族平等、团结、稳定、繁荣的工作方针,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煤炭产业,开展新村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方面主要有五个亮点:

亮点一:解决“安居难”。为彻底解决新云、秧田沟、秤杆边3个自然村因采煤等因素造成房屋开裂等地质灾害问题,xx村以解决村庄绿化、房屋亮化、道路硬化、庭院美化、生活现代化为重点,按照“农村城市化、村庄社区化、村民居民化、住房标准化、设施现代化”的要求,争取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和民族工作部门的支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示范效应好、带动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xx民族团结示范村。采取上级补、财政挤、项目配、站所帮、社会捐、企业出、群众筹的办法筹措建设资金,20xx年启动总投资万元的一期安居房工程。在总投资中,上级拨款1090万元,打厂沟煤矿、大炭沟煤矿、小河沟煤矿、打磨冲煤矿、xx省兴云煤矿共捐资1600万元,村民每户只要交款2万元就可住上户型为120平方米的安居房。工程结束后,可统筹解决3个自然村313户1321人的房屋安居和地质灾害治理问题,保障群众有房居住,彻底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

亮点二:解决“就学难”。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改善办学条件,xx村多方筹措资金发展教育。20xx年以来,新华煤矿、沟发煤矿、红土田煤矿、新寨煤矿率先筹集资金260万元,兴建了新华民族小学、新寨民族小学,投资400余万元建设xx完小主教学楼、食堂。投资3700万元建设xx民族学校,其中大炭沟煤矿捐资413万元、群众捐资20万元、兴云煤矿捐资20万元。现在主教学楼、教师宿舍、学生宿舍、阶梯教室等主体工程已经竣工,主排水工程已完工,食堂、厕所工程正在办理各项审批手续,预计8月份内完工,9月份即可招生。

亮点三:解决“出行难”。xx村地处山区,群众居住分散,最小的自然村只有18户。虽然靠近公路主干线的自然村都修通了公路,但仍然有3个彝族自然村未通公路,其中打磨冲自然村距主公路只有500余米,被一河阻隔,群众行路极为不便。村“两委”一班人看在眼里,愁在心头,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该村的行路问题。镇党委政府协调资金15万元建桥梁,群众自发捐出土地,积极投工投劳,企业出动挖掘机械支援,新建了通车公路。厦卡自然村原有14户人家,有6户因交通用电饮水不便搬到坝区居住,尚有8户群众居住在深山老林,过着人背马驮的原始生活。村干部多次进村做工作,动员群众捐出土地,村委会帮助修建进村公路,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发展难的问题。丁家脑包自然村居住着6户群众,通村的是羊肠小道,村委会协调企业捐资60余万元修通了进村道路。

亮点四:解决“饮水难”。为解决人畜饮水及工程性缺水难题,xx村投资1100万元,从法凹水库引水解决法凹、梨树坪等4个村委会16000余人的饮水及牲畜饮水问题。以厦卡村优越的水资源为基础,计划投入1200万元建设桂花小(一)型水库,解决厦卡等村的人畜饮水、部分工业用水及灌溉问题,目前已投资30万元完成了地质勘探等前期工作。

亮点五:解决“就业难”。近年来,xx村煤炭资源的开发,为当地剩余劳动力安置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村委会协调督促辖区内的10个私营煤矿、1个省属煤矿、8个煤炭加工转换企业,每个企业必须吸纳本村富余劳动力100人就业,吸收一部分素质较高的中青年人才进入企业的管理岗位,许多群众靠到煤矿务工走上了致富之路。

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典型材料【第四篇】

一、XXX县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三个领导”把民族团结进步与党的建设深度融合,示范创建基础更加牢固

加强政治领导。XXX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与全县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制定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列为民族工作重要内容。五年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先后X次研究创建工作,共计安排创建工作经费X万元,做到了把加强党对创建工作的领导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加强思想领导。突出基层党建在示范创建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严格落实“一联系三帮带”制度,在X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两新”议事堂,推动“两新”组织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共融共享。加大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利用“线上宣传媒体+线下教育平台”,思想引导、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把边疆稳定、生活幸福归因于党的坚强领导,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开创了“党建+民族团结”事业新局面。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同志在创建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XXX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XXX保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通过抓基层、打基础,真正实现了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基层党员都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二)“三个力抓”把民族团结进步与文化引领深度融合,示范创建共识更加凝聚

一抓学习教育。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纳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县乡党校教育培训的重要学习内容,牢牢抓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依托XXXX等资源优势,把革命遗址变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课堂,大力传承、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二抓文化认同。坚持把保护、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增进文化软实力、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举办XXX等民族传统节庆,实施XXX项目,X个自然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打造出XXX等一批民族团结示范点,倡导各族群众节庆上互庆、风俗上互适、婚姻上互通、生产上互助,培养各族群众血脉相通、同心共济的民族情感,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三抓意识根植。充分发挥学校课程教育主阵地作用,在全县X所小学、X所初中、X所九年制学校、X所普通高中和X所职业高级中学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通过唱民族团结之歌、绘民族团结之花、跳民族团结之舞,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XXX民族小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民族特色学校,育少数民族人才”为办学目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于XXX年被评为“XXX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三)“三个搭建”把民族团结进步与民生保障深度融合,示范创建合力更加广泛

XXX坚持为民服务,把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作为保障群众利益、凝聚创建力量的有力抓手,从而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搭建互助共学桥梁。围绕以语言相通促进各族群众沟通、理解和认同,制定《XXXXX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于XX年X月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达标评估验收,X所学校被评为省级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充分利用酒XXX“全国双语学习特色村镇(实践基地)”平台,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互帮互学结对子、汇报演出等活动,组织开展以“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为主题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通。搭建团结共事平台。把就业增收作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的第一民生,通过搭建“党建+人社+村级劳务合作社+企业”的劳务输出平台,成立农民劳务合作社,五年来,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万人次。生动展示了XXX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搭建为民服务窗口。认真落实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政策措施,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站点),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依托示范创建“进社区”,将政策宣传、就业培训、特困人员生活保障、残障人士救助等纳入社区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创群众满意窗口,树优质服务品牌”的具体实践中,XXX社区于2015年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真正做到了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成果转化为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浓厚感情,转化为各族群众团结互助、同心同德、携手共进的创建合力。

(四)“六个建设”把民族团结进步与重点工作深度融合,示范创建成效更加显著

经济建设稳中有进。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X亿元,同比增长X%;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X亿元,增长X%;实现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X元。小康建设全面胜利。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X亿元,实现脱贫X户X人,X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X降为0。抗疫建设取得成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并重,展示了边疆各族群众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国抗击疫情贡献了XX力量。设施建设全面推进。XXX再次拉近了与全国各族同胞的距离,增进了与全国各族同胞的交往交流交融。产业建设全面优化。紧紧扭住发展“四大产业集群”这个核心,坚持一产抓特色、二产抓突破、三产抓升级,全力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XXXXX。

(五)“三个推进”把民族团结进步与社会稳定深度融合,示范创建保障更加有力

推进依法治理。不断完善《XXX自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以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全力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为各族群众提供多元解纷和诉讼等“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双语法官”和人民调解员作用;深化“分调裁审”改革,速调速裁速审结案X件;积极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受理群众来信X件,接待群众来访、解答法律咨询等XXX人次。XXX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全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高质量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推进基层自治。牢牢抓住基层自治这个推动民族事务治理的关键点,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不断建立完善村(居)民小组基层自治规章制度,以村规明约、居民公约等形式把民族团结、邻里和睦、禁毒防艾、疫情防控等联动机制纳入章程,形成一套有效的民族事务治理机制,以完善基层自治的规章制度和提升自治功能为抓手不断推动民族事务治理水平现代化,成功创建“民主法治社区”X个。推进示范创建。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创机制,分级负责、分类创建,把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学校、部队、宗教活动场所是否促进民族团结、有无影响民族团结的舆论和事件等作为示范创建“七进”活动“一票否决”的考评指标和内容,五年来,成功创建示范单位X个,创建和谐寺观教堂X个,创建覆盖率达X%以上。坚持以示范创建助推民族团结进步,为边疆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三、经验启示

回顾创建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推进XXX高质量跨越发展、增进全县各族群众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XXX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绩,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领导重视是关键。近年来的创建工作实践使我们体会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为使民族团结进步争创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XXX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创建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领导,使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了组织保障。同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活动有部署有检查,将创建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各部门的综合考评,使创建工作高位推动。舆论宣传要先行。为配合创建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宣传、社会宣传、阵地宣传、活动宣传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民工作,重点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拓展创宣传主阵地和主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吸引群众积极参与,烘托创建氛围,使宣传工作在创建中发挥引导先行作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是目的。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要抓住发展经济这个根本,把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与开展创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为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创造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使少数民族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在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从而吸引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只有群众参与的活动才有生命力,也才能取得成效。示范典型促效果。要注重创建中的典型引路,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示范典型要兼顾各个行业领域,要突出各个典型的亮点和灵魂。要在创建中不断挖掘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定期开展模范单位、先进个人的评选,定期表彰评选出的模范典型,使模范典型评选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建设是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能深入扎实地开展,建立起一套长期可坚持执行的机制体制是保障,要建立完善相应的议事制度、工作责任制度、财政投入机制等,才能使创建活动更加规范,才能有坚强的人力财力保障,才能保证创建活动持续开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68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