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网友发表时间 599782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_1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兴趣往往可以成为他学习的驱动力,如何去发现和引导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来更好的学习呢?这就需要作为小学低年级的任课教师能充分发挥教学经验和特长来正确引导。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上、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一题多变、开放题、找朋友、做医生等,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三、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设计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这样,他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四、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在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多采取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跳绳、踢球、赛跑等,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_2

一、孩子是夸出来的。

如果想让孩子在注意力集中方面有所进步,那么仔细观察孩子在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点滴进步吧,及时予以鼓励。比如说孩子过去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仅为5分钟,而现在他能坚持10分钟了,那就是这个孩子的进步,就要及时表扬,相信老师的及时表扬会让这个孩子在10分钟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学习习惯的好坏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是因为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学习目标明确,他知道,这是我需要完成的事情,我应该认真地做好它,因此,他上课的时候就会听得比较认真,学习内容肯定能学会。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呢?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家长、孩子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过,老师在此方面的引导非常重要。因为在学校里同学们都学习在一起,有一个很好的比较,现在的好多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不过在学校里,他还是希望别人喜欢他的,那么,就鼓励孩子从自己做起吧,想让别人喜欢你,那么让他知道,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首先你要把这件事做好,大家才会喜欢你,如果想要学习好,上课就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吧。

三、抓住课堂上的黄金听课时间,做事讲究效率。

教导孩子当堂课的知识点,当时弄明白,或者课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要积攒问题。课前预习下次课的学习内容,上课要勇于发言,学会问为什么。

四、设计每次课的"亮点"

幽默让人轻松,人在轻松的环境下最容易理解知识,所以善加幽默吧。如果能让孩子对每次来上老师的课有所期待,那儿是最好的。

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

一、把写作业的时间定在孩子喜欢的动画片之前一小时,如果认真地完成了作业,那么,你就可以开心地看动画片了。

二、孩子做作业时,桌面请保持干净,除了笔、作业本、橡皮之外的学习必需品,其它的东西都收起来吧,不要分散他的注意力。

三、孩子做作业时,家里人请不要大声说话,如果开电视或者收音机,声音要放得小一些,最好孩子听不见。

四、保护和收藏好孩子在学校里得到的奖品。如:小红花,小粘贴等。鼓励他继续努力。

五、可以设积分奖励,比如:这个月每天上学都按时起床,可以加5分,每天积极完成作业,加几分,定一个分数值,如果他做到了,那就满足他一个愿望,吃一次肯德基,或者他喜欢的一个玩具等等。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_3

内容摘要: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本文主要就三点而谈;一是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在生活中触发学生兴趣;三是在评价中保护学生兴趣。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兴趣    激发

回忆读书时对数学的印象,除了做题就还是做题。记得那时自己就在心中默默发誓:长大我要是当数学老师,就决不布置这么多作业,让学生们天天玩。儿时的想法虽然多少有些幼稚,但细想想,教师每天让小小的孩童们握着铅笔,埋头练习、计算,沉迷于题海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实在不可取。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不符合儿童的数学发展规律,更不能引起儿童对数学的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要着重让学生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因此,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 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兴趣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热爱数学,让数学课堂扬起兴趣的风帆。

1.导课新颖,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导语,趣味横生的新课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诱发学生形成主动探新兴趣,将产生重要作用。

例如,教学“年、月、日”时,老师可先设置这样一个疑问:小明今年11岁,可他到现在为止却只过了3个生日,你相信吗?学生经老师这么一问,心中肯定产生了疑惑,11岁本来应该过了11个生日,而他怎么只过了3个生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学生产生疑问,学习兴趣被调起以后,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通过这堂课的探究,你就可以找出答案了。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深厚的求知欲望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诱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运用直观,激发兴趣

直观教学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具或实物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让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的六个面都糊上纸,每两个相对的面糊同样颜色的纸,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老师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都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火柴盒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都能有条有理的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兴趣也很高,都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最后又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地做了叙述,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运用直观、形象化的手段,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注意力能够集中、持久。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3.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给老师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显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能接受、爱观看、喜参与的学习情境。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带进了这样的一个学习情境:小头爸爸带大头儿子逛公园,大头儿子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动不了。接着改乘椭圆形轮子的小车,车开动了,但大头儿子被颠得忽上忽下,惊魂不定。最后他坐在圆形轮子的小车上,小车很平稳地向前滚动,大头儿子开心极了。那么圆形与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圆形轮子的小车开起来为什么平平稳稳呢?很自然地揭示出新知。通过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使学生自觉地、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在新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

4.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动手实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学习中的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提高兴趣,获取知识。

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拿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把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看是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着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沿斜线剪开,展开后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把高瘦的圆柱体罐头沿高剪开,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种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老师做,听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要牢固得多,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能够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5.优化练习,增添兴趣

教师通过设计一定量的创新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去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结论,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形成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而有意义的,要富有挑战性,它们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为此,教师可根据每节课教学的目的与要求,主动设计一些新颖的、有创意的、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设计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练习,达到练一题长一智,练一题多一能之目的。学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巧妙结课,保持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而且还要“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总结时,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总结,不仅能巩固知识,保持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给学生留下一个激发兴趣的悬念,使课开始引人入胜,课结尾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协调、完美。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新课可以这样结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分数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们完成本节课开始时所提出的问题:“一块蛋糕,奶奶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妈妈吃了这块蛋糕一半的一半,聪聪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达吗?当学生们回答出:奶奶吃了一块蛋糕的二分之一,妈妈吃了一块蛋糕的四分之一,聪聪吃了一块蛋糕的八分之一后,再追问:这块蛋糕还剩几分之几?谁吃得多?谁吃得少?为什么?这些知识就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先自学。此课的“尾”就成了彼课的“头”,使新旧课之间有了衔接,把一次一次的课堂教学连贯起来,给学生创造一种学无止境的感觉,有助于保持学生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

二、在生活中触发学生兴趣。

数学对儿童来讲是抽象的、陌生的,但生活对儿童来讲则是形象的、熟悉的。如果孩子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模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枯燥单调的数学理论就会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与孩子们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会使他们又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会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1.开展活动,发展兴趣

学生在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并建立兴趣之后,就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内容,而把注意力转向课外。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获得开拓性发展,产生自觉探求数学问题的强大动力。

例如,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实验、制作、数学游戏、问题讨论;举行数学知识竞赛,出刊数学墙报,开展每日一题征解活动。经常开展专题讲座,适时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家的生平趣事、解题方法等。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可以以“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为题,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解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数学内容、数学的作用、学习数学的方法等等。

2.联系生活,触发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堂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传授,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例如:教学“面积”时可让学生联系身边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学生自然会联想到:拇指的指甲面的面积约1平方厘米,手掌表面的面积约1平方分米,自己用的书桌桌面的面积约1平方米。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的记忆更牢固。因此,教师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触发学生爱学、乐学的情感。

三、在评价中保护学生兴趣。

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对评价问题提出了新的理念与方法,倡导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如何将以上理念落实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呢?

1.改革考试的内容

在考试时,不应只是测试学生现成的知识和技能,而也应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考题的答案不应只是唯一的,而应是多样的。总之,教师应出一些能检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能体现学生个性的题目。在出试题时,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变:

①.删除过多的机械计算题,增加动手操作题;

②.删除需死记硬背的题目,增加开放题、综合应用题;

③.删除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增加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了10以内加减法以后,可在试题里出这样的内容:请你在5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得数是5的算式。

通过学生对这道题的解答,可以清楚地反馈出不同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及不同的解题策略。有的学生能凌乱地写出一些学过的得数是5的算式;有的学生能把学过的得数是5的算式都写出来;有的学生能有序地思考并写出全部学过的得数5的算式……对于第一、二种学生,教师可以先鼓励,再引导学生向前迈一步,试着进行有序思考;对第三种学生,教师可以先肯定他们的思考,再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反思。这样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与提高。

2.建立学习档案

用数学学习档案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数学过程,可以全程、多样、有效地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学生在收集学习数学记录的过程中,会看到自己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知识,会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怎样就是好的,怎样就是不太好的,这也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久而久之,这种对优劣的判断能力会指导孩子如何学习数学,如何克服不良学习习惯。在实践过程中体验自我充实、自我完善,逐渐树立自信心。

在建立数学学习档案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辟了一方自我展示区域,供学生办个人数学学习记录展览,如开办“×××个人数学学习成长足迹展”,或“×××学习档案展”等。任何一名同学只要提前向老师提出申请,都可运用那块区域,所展出的学习记录可由自己或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之下设计完成。

3.二次评价与延迟判断

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推迟做出判断的方法。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卷或作业不满意,可以提出申请,重新学习后再解答。对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在批改试卷时,对学生做错的地方可以不打叉,而改用打点,在学生订正好以后再把点改成勾,然后记上改正以后的成绩。教师可以据此对学生进行第二次评价。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给学生提供二次评价或延迟判断是保护学生学习信心和热情的有效手段。

例如,我班里的徐豪小朋友,第一次测验成绩只有六十几分。我没有把这一成绩向全班公布,而是在发卷子前提前让他订正。我发现他主要是由于考试速度不快,来不及听老师读题而导致成绩不好的。我与他订正好试卷、分析了原因后在他的试卷上写上了100分。在公布成绩时我以100分作为他的成绩,所以大家(包括他自己)都没有把他当不好的学生看。在以后的考试中,由于徐豪心理上没有压力,考试速度加快,学习成绩也不断得到提高。

教学中对每一个孩子的评价,教师一定要满足学生成就感和心理需要,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对学生有独特见解,有个性特点和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答题,要敢于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的见解,给予高度的赞扬,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性评价中获得自信,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我能行”的意识会渐渐刻入学生脑海,可谓教师一句评价语,学生将终生受益,将永久阳光灿烂。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促进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好数学。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599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