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学习思政课的收获5篇

网友发表时间 840553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学习思政课的收获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习思政课的收获1

大国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它必将经历时间、政治、文明乃至整个历史的考验,或崛起于经济的变革、或崛起于律法的审试、或崛起于战火的洗礼、或崛起于科学的考教、抑或思潮的涌动、大道的铸就;但无疑从世界天堑被打破的那一天起,所有国家便不得不停止那些自我演绎的的故事,开始主动或被迫地相互的审视、交流、碰撞。那些拥有着强大凝聚力的国家出现了,他们推动着世界向着“既定”的剧情走去,演绎着伟大的史诗,把握机会,凝聚更为强大的力量衍变为世界性强国。

大国,是一个不单单以领土为衡量标准的词汇,更是对其国家地位和世界影响力的一种肯定。任何单一的、单调的因素都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国、强国。单纯物质层面的丰富是苍白的,其不仅要有规模、能力,更应该形成一种吸引力、内部凝聚力。也就是说一个大国外部的崛起,源于内部制度、体系的健全,是其内部力量的外延。而这种内部力量往往取决于思想文化的影响力。不妨来看,莎士比亚、牛顿、亚当斯密的名字共同镌刻在了英国崛起的道路上;法国的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雨果、居里夫妇等一系列代表引领法国文化的伟人。文化可以打破人们思想的束缚,从而碰撞出全新的火花,推动社会的行进。

除此以外,制度的创新,也足以奠定大国的地位。近五百年来,只有三个国家先后建立起世界霸主地位——荷兰、英国、美国。他们先后建立、确定、完善、创新、改良着世界市场经济的模式。而随之而来的便是为了保障经济而实行的政治制度——内阁制、议会制,长久的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了国家、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崛起、走向强盛和现代化都不能刻意模仿其他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其必须从万千条途径之中发现并坚持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不懈践行。打开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向强盛国家的开端。正如俄罗斯、德国、日本,他们选择凭借国家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这些国家凭借刚刚重建后国家和政府的强大影响力,塑造社会形态,与英美等凭借社会推动国家自下而上发展的模式完全不同。

成为一个大国,或许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永远的难题,是一个有着无穷多解法的永恒之谜。但只有那些在不同时期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历史总是率先选择第一时间适合其规则并拥有那个时期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来充当世界的主角。回顾当下,二战结束70多年后的今天,而今活跃的强国依然是当年的那些大国,他们率先完成了现代化早已领先于时代,向着未来的更深处去探求人类的命运。

当然,自从大航海的航道把地球割为两半的时候有些事就已经注定。这个世界有时像黑白照片那般残酷的鲜明,大国崛起所依靠的恰是对殖民地的扩张、划分、掠夺。那里的人民享受着与殖民国完全不同待遇,他们所失去的绝不仅仅是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更是国家的尊严、民族的独立与平等,被迫的接受着外来者残酷的强制性改变——颠覆性的动荡。这些影响有些直到今天还牢牢根植于那片土地。

或许比起大国的崛起,其维系过程中所爆发的矛盾和问题远比解决的办法要多得多。他们面临着保持和扩大利益的烦恼。“第一大国”总是想建立起最符合其利益的世界秩序而与新崛起的大国发生冲突和矛盾,这时大国间的战争似乎成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由之路,唯一手段,用于打破重建世界秩序。

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历史也告诉我们,从大国的崛起到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一部我们不得不耐着性子慢慢看的历史长剧。今天当全球市场把大国的命运相互连接起来,他们的合作和依存关系相互增强,具有历史眼光和战略眼光的国家开始崛起。依靠战争和霸权联盟式的行为将不再适用于时代。

当人类命运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共同体,当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愿景。大国将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又将担负起什么样的责任?今天的大国终将以何等姿态屹立于历史长河呢?我想这需要一个拥有伟大文化传统和智慧的文明大国的崛起。

学习思政课的收获2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坚定了广大思政课教师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近14亿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实践深刻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

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是教育的神圣使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我们就定能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思政课的收获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肯定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殷切期望。

总书记的讲话在高校引发热烈反响,高校师生纷纷表示,总书记的讲话为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为思政课建设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根本遵循和具体指导。未来他们将牢记使命、不负重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将思政课打造成铸魂育人的“金课”

习近平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表示,将持续深化“大思政”格局,上下统筹,各方联动,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改进学风教风,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为牵引整体推进思政工作。

“学校应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与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寻更加贴近信息化时代特点、更加贴近青年学生思想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表示。

“作为一名高校党委书记,我既深受鼓舞,又深感压力。今后定当反复学原典、深刻悟道理,带头躬行实践,以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担当,带领一班人在新时代为大工的红色基因续写新篇章。”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寒松指出。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表示,上财将在推动更高质量开放办学条件下,一体统筹“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智库思政和学科育人”,推进千村调查版,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学校今后仍将把思政课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突出位置,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山红红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何光彩认为,学校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区”作为核心抓手和关键举措,整体布局和推动思政课建设;将落实“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第一标准”。

“学校未来将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认真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把它打造成为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金课’”,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强说。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黄梓根强调,马克思主义学科领域,我们应该多鼓励那些有助于老师讲好中国故事、讲清马克思主义信仰,学生听懂、接受中国发展道路,老百姓理解、拥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学术研究。

“总书记的讲话启发我们:思政课开设大有必要、开好完全可能。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庆红表示。

“思政课教师授课要接地气。”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忠宝认为,思政课教师要讲中国话语、大众话语,不能自说自话;思政教育也要贴近青年人,需要了解青年的特点和需求。

“近期我们在思政课堂中,把总书记会见川航‘英雄机组’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当代民航精神’带进了课堂、编入教材、融进头脑,把‘人民送我学飞行,我学飞行为人民’的情怀教育作为入学第一课并贯彻始终。”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教授张世良分享了思政教学经验。

北京吉利学院校长霍伟东介绍,学校从开展‘劳动与阅读周’活动做起,针对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组织参与校园环境卫生志愿活动,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同时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如果说广大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那么思政教师则是筑梦人中的掌舵手,是在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种子的园丁,是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表示。

“总书记不仅回答了思政课‘为何重要’和‘谁能上好’的问题,而且回答了‘如何上好’和‘怎样支持’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表示,今后将发挥学校教学科研的人才优势,努力建设好、服务好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今后将用实际行动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得越来越好,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查显友说。

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廖允成提出,未来将在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上下功夫、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上下功夫,在组织师生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践上下功夫。

“受教育者先受教育,立德树人者先立德”。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认为,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更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扛起立德树人的重任。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池忠军认为,在培养人的规律上,思政课是承担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素养。

“有一支高素质且具有足够积极性的教师队伍,思政课的效果才能得到充分保证。”西南财经大学教授龚松柏强调教师队伍重要性。

“希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长安大学刘吉发教授表示。

抓住“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思政教师的课程要想吸引学生,需要自身思想素质过硬、工作认真负责;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有教育情怀。”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屠江川表示。

“作为思政课教师的后备力量,沐浴在思政课的春天里,我将矢志不渝地朝着成为优秀思政课教师的目标奋力前进。”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刘敏告诉记者。

西北工业大学大四学生陈梓昊希望思政教育工作不仅限于思政教师和思政课堂,学生群体也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到各种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中。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汪莙霞未来也想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她说:“总书记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和对思政课教师的高度评价,不仅让我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更让我多了一份‘理直气壮’的专业使命感与自豪感。”

“思政课是我们大学入学以后的第一课。”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黄之琛谈到,自己受思政课的熏陶,大二暑期毅然选择了去贵州黔东南地区支教。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作为研究生更应当认真学习,为日后的研究和实践做好充分准备。”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张翰玉说。

中国民航大学大四学生闫腾飞选择大学毕业后去基层工作。闫腾飞表示,未来将潜心研读经典,积极结合实践,争做新时代坚定有为的“青马者”。

学习思政课的收获4

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重要讲话,是习总书记早在2019年3月18日,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今年8月31日,也就是全国大中小学开学的前夕,在事隔一年半之后,《求是》杂志又将这一重要讲话作为重要的理论指南刊载推出,可见其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关键课程的重要一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应在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集群建设三个方面持续推动守正创新,在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下功夫,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发展定位、办学特色、优良传统,在思政课建设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理论教学活起来。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要善于运用启发方式,尊重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有效改变传统课堂缺自学、缺研讨,用少数同学互动代替多数同学回答、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考的被动接受状态,真正让学生开动脑筋、迸发火花,生成思想。让实践教学动起来。要充分发挥本地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挖掘思政课特有的实践元素,进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项目和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红色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进而实现与理论教学的同进互补,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让网络教学火起来。思政课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进行一场新媒体、新技术、信息化的课堂革命,扩大辐射面,增强活泼性,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真正实现思政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最大限度发挥育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是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所在。开启“加速度”,选优配齐。数量充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思政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高校应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出发,将选优配齐的任务放在首位。强化“大练兵”,建强创优。培养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好老师,是思政课建设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加强示范引领,发挥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引导思政课教师学名师、当名师;另一方面,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教学技能。用好“指挥棒”,激励保障。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制度,高校领导既要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备”思政课、集体“研”思政课,还要全面“听”思政课、协助“讲”思政课,有的放矢地建立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坚强领导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因此,高校要以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为根,打造根深枝叶茂的思政课程建设集群,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打造多学科同向育人的思政课程集群。高校应切实提高思政课必修课建设质量,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课程思政”铸魂育人课程集群。思政课选修课是思政课必修课的有效拓展,其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也更为丰富,可以采取多学科同向育人的理念建设思政课选修课。长春理工大学作为具有鲜明光电特色的省属重点大学,创新推出以追光逐梦为主题的“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程,不同领域专家齐聚思政课堂,实现多学科育人同向发力,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爆款课”,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项目。打造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课程集群。高校应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思政课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大中小学结对共建,搭建思政课一体化的教研平台,形成大格局的思政课程集群,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学习思政课的收获5

近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结合中国抗击疫情实践经验,就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稳定世界经济提出了四点倡议,为全球抗疫传递了强大信心。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人类社会已经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

疫情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唯有彼此间信赖、相互间合作,人类才能在考验下勇毅前行。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正是中国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制胜法宝之一,而要打好全球阻击战,各国必须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有效防止疫情跨境传播。需要加强信息分享,开展药物、疫苗研发、防疫合作,凝聚合力;需要集各国之力,共同合作加快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科研攻关;也需要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发挥世界卫生组织领导作用、二十国集团沟通协调作用,各方相互帮助、密切配合,让合作的阳光驱散疫情的阴霾,共同维护国际公共卫生安全。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这是中外相关国家捐赠物资上的寄语,令人感动,引起强烈共鸣。这一来一往、一赠一送,温馨的话语给国际关系留下了暖心时刻,而这只是国际社会团结携手应对疫情、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其中一个片段。

危急时刻,团结就是力量。疫情没有国界,面对疫情,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全球战疫强大合力,既是此次特别峰会的重要使命,也承载着国际社会的迫切期待。这个时刻,人类更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团结之姿汇聚成“河流”,涌起“信心之涛”,泛起“互助之浪”,奉献“爱心之潮”,携手合作、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从而以坚定的脚步迈向战胜疫情的最终胜利。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84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