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流动党员队伍调研报告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56777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流动党员队伍调研报告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流动党员队伍调研报告1

党员管理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是夯实基层基础、筑牢组织体系的基础工程。近年来,X市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X为抓手,不断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党员分类管理有力举措,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工作安排,我们对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认真梳理有关做法、存在瓶颈和问题。现将有关情况如下:

一、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截至X年底,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X个,其中党委X个、党总支X个、党支部X个,党员X万名。全市党员中,各类在职党员X万名,其中机关党员X万名,事业单位党员X万名,企业党员X万名;农村党员X万名,离退休党员X万名;城市社区党员X万名,乡镇社区党员X万名。

二、分类管理主要做法

(一)在职党员“清单式”管理。主动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在岗履职、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方面的示范作用,推行岗位“清单式”管理模式。一是科学设置职责清单。以党员承诺践诺为基础,由党支部结合所辖党员的任职承诺、完成事项、工作目标等,为每名在职党员建立清单,通过“季度汇报、半年考核、年终总评”,根据目标完成情况予以奖惩,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二是认领社区服务清单。积极推动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各单位积极与联系社区对接,组织党员认领政策法规宣传岗、义工服务先锋岗、扶贫济困关爱岗等多个公益服务岗位,并通过台账式管理督促在职党员定期到社区开展服务活动。目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共有X万名在职党员到X个社区认领社区岗位,并与居住地社区签订服务承诺书,形成了“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完善志愿服务清单。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发挥在职党员有效载体,聚焦环境污染防治、脱贫攻坚、文明创建、乡村振兴和“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等重点工作,精心设置党员志愿服务清单。目前,市直机关X支志愿者服务队,X支分队X万余名党员参与理论宣传、法律服务、农业科技、卫生健康、心理咨询、城市清洁、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岗工作,发挥了机关在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无职党员“岗位式”管理。认真贯彻省委组织部《关于在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推行无职党员 “一编三定”意见》精神,市县把“一编三定”纳入党建整体工作布局,乡镇党委按照因村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全面推动工作落实。一是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各行政村结合无职党员的年龄、文化、能力、特长、分布状况以及家庭情况,设置思想政治工作、公共事务、社会维稳X大类X余种岗位,广泛动员党员结合自身状况,向党组织申报岗位。新安县在疫情防控期间临时设置信息排查岗、隔离监督岗、消毒防疫岗等,推动无职党员主动参与中心工作,有力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二是量身定岗、依岗编组。在党员申报基础上,支委会综合考虑将相同岗位编入同一组,挑选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并向党员大会报告履职情况。各乡镇党委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邀请专家学者、骨干力量对设置岗位技能进行培训,不断加强无职党员综合素质与能力。三是定期评议,科学管理。完善“定期评岗、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党员履行职责活动情况登记簿,各基层党委每半年对党支部“一编三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小结点评,并指导党支部对无职党员履岗情况进行考评。市、县组织部门将“一编三定”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通过逐村观摩活动、党建工作调研全面掌握运行情况,对发挥作用较好、表现突出的先进党员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党员履职尽责的积极性,不断激发无职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三)社区党员“积分式”管理。社区普遍存在人际约束效力弱、党员类型复杂、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我市将党员积分管理作为强化社区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用积分记录党员变化、衡量党员作用、评定党员优劣,使党员肩上有责、争先有标、行为有尺、考核有据,充分调动社区党员积极性,激发党员内生动力。一是积分设置精细化。建立科学严格考核体系,在“四个合格”标准基础上,分别从履行基本义务、发挥带头作用、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设置积分,将“按时参加学习、服从组织安排、模范遵纪守法、主动缴纳党费、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弘扬正气、发扬优良作风、遵守社会公德、宣传党的主张”等作为评分标准。按照社区党员的基本要求、发挥先锋作用、违纪扣分三大类来确定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对每项内容都确定不同的分值,使党员在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时都能“对号入座”。例如,瀍河回族区杨文街道党工委按照党员积分管理参考标准,结合街道社区工作实际,细化设置X个小项来确定考核标准,每一项内容都有不同分值,便于基层社区考核打分和公示公开,充分引导社区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积分评定规范化。各基层党组织年初设定积分项目,每季度汇总一次积分情况,年底对党员全年积分情况进行汇总统计,结合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将党员划分为四个层次,分类进行排名,并及时在党员大会上公布,并接受党员监督。三是结果运用导向化。将党员积分管理与年底党员评议相结合,将党员积分获得情况作为党员评先评优及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的基础和重要参考。对积分靠前的及时进行表扬或评优评先,对积分靠后的督促提醒,做好帮扶教育转化。积分低于最低分数线,评议为不合格等次的,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做出相应处理。

(四)老年党员“走访式”管理。为更好发挥老年党员作用,各级组织部门会同老干部管理部门以走访促进老年党员日常学习、关心关爱、担当有为,确保老年党员离岗不离党、离职不离学、退休不褪色。一是以走访促学习,确保老有所学。针对身体条件较好的老年党员,在抓好“三会一课”的基础上,结合老年党员闲暇时间、兴趣爱好,采取经常性与分散性相结合方式,及时宣讲党的最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学习老年生活、保健知识等课程。针对身体较弱、行动不便的老年党员,由单位或支部骨干定期上门走访谈心交流,将学习教育资料“送学上门”,确保老年党员紧跟时代“不落伍”,思想认识“不掉队”,政治学习“不误点”。二是以走访促关心,确保老有所养。优化心理疏导服务,每逢重大节假日,定期对年老孤寡和贫困老党员上门慰问,送上慰问金和生活必需品,让老年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所在单位或社区党组织积极协助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定期为老年党员做好健康体检等工作。发挥单位或辖区在职党员、年轻党员或群团组织力量,对困难老年党员开展组团式便民服务,确保老有所养。三是以走访促担当,确保老有所为。党支部把工作积极、责任心强、在群众中威信高的老年党员吸收到志愿者队伍中,合理利用他们在工作经验、人际关系、调解矛盾、帮扶帮教等方面的优势,为他们“量身设岗”,参与村(社区)治理工作。同时,通过走访积极动员老年党员在政策宣讲、法律咨询、扶贫济困、依法维权、教育卫生、助力三农等方面担当作为,成为推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宣传员。走访时鼓励离退休党员通过发表时政点评、记载人生感悟、撰写回忆录等形式,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传承优良家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向上向善、自力更生的精神力量。

(五)流动党员“牵线式”管理。目前,全市流动党员X万余人,跨省流动党员X人,省内流动党员X人,在京流动党员X人。近年来,我市采取建好流动之家、完善联系机制、加强就业指导等方式,不断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和关怀,确保流动党员“流而不失”。一是建好党员之家,确保流动不流失。注重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把建立流动党员之“家”作为加强外出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举措。全市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站点X个,建立了X市X商会党委、上海党总支,先后在青岛、温州、苏州、杭州建立驻外党支部。市人力资源与就业服务中心党委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X个,选任专责党务干部X名,通过强化组织设置和组织覆盖,为流动党员营造“家”的温暖。二是完善联系机制,确保离家不离党。在全市推行农村(社区)流动党员“三报告”“三掌握”“三主动”“三促进”管理机制(流动党员外出报告、定期报告、返回报告,流出地掌握流动党员分布、思想工作动态、参加党内组织生活和接受日常教育情况,流入地主动了解流入党员情况、抓好日常教育管理、开放活动场所,流出流入地共同促进提升政治素质、增强归属感、发挥先锋作用),强化流出地和流入地的有效沟通,促进共同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三是加强就业指导,确保流动怀有才。把流动党员的创业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指导人力资源和公共就业服务部门与商务、科技等部门,定期为流动党员先后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电商运用、科技指导等服务,定期举办“职业发展论坛”,围绕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开展讲座,增强流动党员就业能力,把稳就业、保民生作为流动党员服务的最好关怀。

三、存在问题

(一)在职党员管理方面。一是“双报到双服务”岗位设置还不够精准。目前,各机关、事业单位普遍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活动,但服务内容多为政策宣传、清洁家园、结对共建等,围绕推进社区治理、回应群众需求等偏少,把落脚点放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还做得不够。二是党员志愿服务等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在职党员在参与活动中存在等靠思想,支部组织了就去,不组织就不去,活动中存在重过程、轻结果的现象。

(二)社区党员管理方面。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积分管理加减分值设置不科学。个别加减分幅度大小不一,造成年度总分值差距过大或过小。差距过大后进党员动力不足,差距过小先进党员难以有效激励。二是基层党组织激励手段不够丰富。积分排名靠前的多以精神鼓励和激励为主,在提升政治待遇上仍存在天花板现象,党内关怀有时倾向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对优秀党员关怀力度不够。

(三)农村党员管理方面。农村党员年龄结构整体偏大,年富力强的党员多数在村“两委”班子任职或者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无职党员因年龄、身体状况等原因,在具体推动“一编三定”过程中,有时存在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的情况。

四、意见建议

为更加有效推进党员分类管理,发挥党员作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指导,促进有机融合。将党员积分管理 “一编三定”、支部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进行有机融合,更加注重单位类型、年龄分布、学历层次等,并向企业、社会组织等延伸,有效激发党员活力和发挥先锋作用,以党员队伍高质量建设促进中心工作。

(二)总结提升,完善管理经验。进一步总结提炼在职党员、无职党员、社区党员、老年党员、流动党员等不同党员群体管理方式,加强对企业、社会组织、教师(学生)党员等管理方式探索,通过党员管理精细化,使党员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每个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

(三)强化交流,激发创新动力。把党员分类管理作为党建工作有效创新点,促进各省辖市之间交流学习,通过实地观摩引导各地向先进看齐;通过开设党建论坛等,组织专家学者、党务干部、基层党员集思广益、充分研讨,为提升党员管理科学化精准化水平提供有效借鉴。

流动党员队伍调研报告2

乡镇及村处在基层工作的最前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其政务、村务公开备受群众关注,是人民群众评判农村党风政风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权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乡镇及村的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带着这一问题,最近,我到一些乡镇、村和部分农户进行了重点调研。

做法与特点

通过调查,感到近年来乡镇及村坚持把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作为提高行政效率,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使政务、村务公开不断由点向面,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深入推进,并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发展,既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又增强了广大干部依法行政、清正廉洁的意识,促进了党风、政风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明显好转。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特点: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乡镇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乡镇长任组长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确定了具体工作人员,制定了工作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政务、村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建立了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为这项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氛围浓厚,认识统一。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大多数乡镇和村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宣传引导抓得比较紧,通过多种形式,认真组织乡镇及村社干部学习领会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的有关文件、政策规定、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内容要求,增强了抓政务、村务公开的自觉性。尤其是针对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怕失权而不想公开,嫌麻烦而不愿公开等模糊认识,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提高了思想认识。同时,还利用多种新闻媒体开展有关政务、村务公开方面的系列宣传报道,激发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载体健全,形式多样。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乡镇及村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中,把采取切实措施、建立有效载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目前,乡镇在办公地均设立了机关概况、政务公开、行政执法流程图等三种标示牌,建立了政务公开记录和公开档案,并完善了硬件设施,设立了固定公开栏,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同时还依托政府网站向外发布政务信息,扩大公开面;村务有公开登记簿,有的还设立了固定公开栏。在公开形式上,结合各自实际,广泛采用了公开栏公开、会议公开、广播电视公开或张榜公布,都比较行之有效。

——内容明确,重点突出。政务方面,对涉及干部职工和群众利益的事项都坚持公开,尤其是把容易滋生腐败的行政行为和七站八所的各种税费收缴、工程项目实施、宅基地审批、救济救灾款物发放、计生指标安排、财政收支、考核奖罚等与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当作了公开的重点。村务方面,坚持以"八公开"(村级财务收支公开、物资管理公开、集体土地管理使用公开、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和婚姻情况公开、农民应承担的税费收缴指标和收缴情况公开、小电价小电费收支公开、村级干部报酬公开、村级组织的各类重大决策公开)为主要内容,将公开的重点和核心放在了村级财务公开上。

问题与成因

从调查看,近年来,乡镇、村两级在推行政务、村务公开方面虽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敷衍应付,公开不规范。政务、村务公开目前虽然在乡镇、村两级得到普遍推行,但同公开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来衡量,仍存在不够规范完备的地方:公开时间不及时,对一些需要公开的事项不按规定时间要求公开;公开地点不适中,政务、村务公开栏多数设在乡镇机关或村址内,不便于群众浏览,特别是公开栏仅设1~2处,更不能适应居住较为分散群众的实际;公开内容不完整;个别村"犹抱琵琶半遮面",只公开一些不痛不痒的内容,而对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问题遮遮掩掩,不愿公开甚至不公开、半公开,避重就轻;公开程序不严谨,公开中的有关事项主要由乡镇和村干部唱"独角戏",民主理财、议事和村民代表组织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二是疏于监督,机制不完善。一方面,目前农村一些基层组织没有一套完善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监督组"为主体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即使部分有的,也没有很好发挥作用,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政务、村务公开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一些与之相关的制度不够配套完善,该建立的没有建立,该落实的没有落实,加之考核与奖罚也不完全到位,经济的有关问题,监督的主体是广大村民。但目前二者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互动性不够,存在两张皮的问题。

五是忽视反馈,效果不明显。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公开前的形式,而轻公开后的结果,有公开无落实,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认为公开后就万事大吉。尤其是个别乡镇和村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面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整改解决,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引发事态,激发矛盾。

分析存在上述不足和问题的根源,我们认为:从主观上看,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心态各异,主要是怕暴露问题、怕失权、怕揭短、怕麻烦、怕引发矛盾引起群众上访,从而不想或不愿公开。二是一些群众在思想上也存在种种困惑和疑虑,担心公开工作能否真的行得通、落得实、有成效,是否会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从而思想上缺乏信心,缺乏起码的参与监督意识;三是"两手抓"的职责意识淡薄,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搞好了有政绩,而公开工作是软任务,排个名次,触动不大,由此导致对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司空见惯;四是受利益驱动,怕公开会损伤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敷衍应付,支吾差事。从客观上看,有的基层干部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方法不大了解掌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无从下手,不尽如人意;个别乡镇、村领导为创造"政绩",争时间、抢速度,追求轰动效应而不注重质量和实效,以为下发个文件、开个会议或者建个公开栏,就万事大吉,对于进一步抓好清理财务、后续监管、民主评议、监督考核等一系列重要环节将置之不理;还有的奖罚和制度约束不到位,致使履行职责不认真,工作不落实,使政务、村务公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对策与建议

目前,基层政务、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研究解决。

一、深化宣传教育,切实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在农村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触动基层干部的自身利益较多,推行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应抓住解决思想认识这个关键,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政务、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和标准。教育乡村干部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勤政廉政,切实解决少数干部怕公开、担心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同时,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广大人民群众的知事权、议事权和监事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切实解决群众不关心公开,不参与公开和不会监督公开、不敢监督公开的问题,不断为政务、村务公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完善规章制度,切实解决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乡镇、村政务、村务公开必须从健全制度入手,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围绕每个环节的严格、规范操作,制定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财务公开、村干部任用、干部任期离任审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对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方式、时间及管理监督等工作也应逐一作出明确规定,并不断予以改进和完善,使公开工作进一步做到有制可循、有制可依、依制办事、违制必究,从而更好地推进公开工作在管理上由"以人管"到"以制度管"、"靠制度管"的大转变。还应把政务、村务公开纳入经常性工作,对政务、村务管理的重大事项和公开后干部群众的反馈意见,及时认真处理,始终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回音,个个有落实。

三、严格考核奖罚,切实解决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进一步推行政务、村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政务、村务公开纳入对乡镇及村整体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之中,坚持量化考核,严格奖罚,并同经济利益挂钩。建立乡镇和村干部领导责任制。在执行政务、村务公开过程中,一定要对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范围等作出硬性规定和明确要求,要从乡镇到各村、从乡镇领导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再到驻(联)村干部,以及村干部和有关责任人,都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职责范围,并以此作为考核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工作搞得好的要及时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一般的进行诫勉谈话或批评教育,要求限期整改,对工作差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的,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做到严惩重罚。

四、强化制约机制,切实解决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务、村务公开的内部监督机构。如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并促其真正发挥作用;二要强化群众监督。建立政务、村务公开意见登记簿,设置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广泛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三要强化人大、政协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应定期进行巡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结合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经常性地检查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对蓄意应付差事,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的人和事予以严肃处理。

五、注重协作衔接,切实解决成效不明显的问题

当前乡镇和村政务、村务公开由多家部门、单位依据各自的职权范围和工作分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抓,在具体工作中容易产生相互间的依赖或推诿,最终结果是效率低下,成效不明显。为此,各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工作中的相互沟通和协作配合,既履行好自身职能,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同时,乡镇和村也要将自己的政务、村务主动公开、及时公开,尤其要把涉农价格、收费以及与农民利益相关的项目、资金、物资及时公布,并注意公开内容的对应性、公开目标的一致性,民主评议的统一性、组织领导的整体性,使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及时互动,衔接配套,取得实效。

流动党员队伍调研报告3

基层纪检组织作为服务基层群众、监督党员干部的“第一线”,肩负着服务经济发展、保持政治稳定、维护群众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使命,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保障。就当前基层纪检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要打造高素质的基层纪检队伍,确保基层纪检组织有效行使职能,如何整合基层纪检工作力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当前基层纪检工作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随着当前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然而,基层纪检组织却并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导致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缺乏有效监督,基层纪检工作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党旗发展。具体来看,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目前,各地党政机关领导存在纪检工作可能有损自己政绩或造成不稳定等思想,重视程度不足;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工作氛围不浓;各地基层纪检干部在思想上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懈怠情绪,工作激情不够。这些原因造成基层纪检部门权威性不断丧失,大量的信访和案件不断上升。

2、处罚力度不够。受制于工作力量等因素,基层纪检组织对于社会影响大的信访案件办理不多,工作仅仅停留在完成任务,往往就信访办信访、就案件办案件,很少对信访案件中有价值的线索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大量有价值新的信访和案件白白流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基层干部和党员的侥幸心理,造成基层纪检部门**逐渐下降。

3、工作体制不顺。由于基层纪委人员的组织关系、工资关系、人事关系均在乡镇,在开展工作时难免存在“投鼠忌器”的现象,主要是“四怕”:怕乡镇主要领导不支持、怕人际关系受影响、怕打击报复、怕得罪同事。有些基层纪检组织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棘手问题时,存在依赖思想,寄希望于上级纪检部门来处理,缺乏敢于碰硬事,打硬仗的工作作风。

4、职权职责不清。从调查情况来看,基层纪检组织多数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甚至有些干部的分管工作直接在其监管范围之内,工作职责难以明确,造成既当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尴尬。同时,思想上普遍存在纪检工作是“得罪人的差事”,造成日常工作中纪检组织处于“自我循环”状态,以完成上级纪检单位交办工作任务来“交差”为目的。

5、运行机制不活。大多数基层纪检组织的纪检工作并没有实现日常化、经常化,基层纪检组织名义上是一个班子,实质是一个牌子,往往在换届组成纪检班子时开的第一次会也成了最后一次会议。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基层纪检组织的规章制度往往完全照搬上级,没有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缺乏自身纪检制度的特点。在考评机制及福利待遇上,对缺乏应有的活力,基层纪检干部缺乏脚踏实地的干劲。

6、队伍素质不高。纪检工作是一项业务性比较强的工作,对业务素质和学习能力由较高要求,但由于工作人员变动较频繁,精通的纪检业务的干部少之又少,甚至大部分的纪委书记都缺少对纪检业务培训,大多数纪检干部也是“半路出家”,纪检工作经验严重不足,造成了基层纪检干部对吴的素质不能很好适应纪检工作的新形势。。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宣传教育欠力度。特别是对主要领导的宣传教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对如何关心、支持纪检工作,纪检工作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宣传较少。对基层纪检队伍的岗前教育培训严重不足,导致基层党委往往因发展经济而忽视纪检组织建议,纪检队伍因重视支持不够而产生“求稳怕乱”的畏难情绪。同时,由于基层纪检工作头绪多、业务重、要求高,纪检干部学习意识逐渐放松,群众观念逐渐淡化,处于“上对不住组织,下对不住群众”的两难境地。

2、宗旨意识欠牢固。基层纪检组织干部多来自于农村,知晓农村工作的艰难,理解农民生活的艰辛,时时刻刻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但也有少数乡镇纪检干部由于长期不深入基层调研不够,与群众联系不紧,为群众服务不多,一心围着发展经济的指挥棒转,一心围着一把手的行政指令奔波,往往“种了自留地,荒了责任田”。有的纪检干部在分工上主管招商引资,对群众普遍关注的消极腐败现象研究不透、查处不力,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也是置若罔闻,导致了一部分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这个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我的工作为了谁”的问题,就是宗旨意识、群众观念的问题。

3、工作作风欠务实。少数基层纪检组织和纪检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对工作方向、工作重点、措施办法、目标要求以及工作的切入点不明确,对待本职工作往往是等待上级的指令,工作开展欠缺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摘果子的办法人云亦云,坐享其成,工作作风漂浮,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盛行。调研往往止步在走走看看,工作往往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学习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这是当前基层纪检组织和纪检干部难以很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一个重要原因。

4、考核机制欠完善。基层对纪检工作重视支持不够以及基层纪检组织和纪检干部自身存在诸多不足都与考核机制的不完善有一定的关系。考核是对一个单位或个人一定时期内工作业绩等方面的客观评价,必须确保规则的完整性和考核的公正性。而目前对基层纪检工作的考核一方面是规则不够完整,另一方面是缺乏公正性。另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也趋于原则化。这样,既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调动广大基层纪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为此,笔者建议对乡镇的考核,应加入党委对纪检工作的重视支持情况,在考核形式上不能仅限于查资料、翻记录。对干部的考核应注重工作业绩、政策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不能停留在文件上,要切实执行。

三、对基层纪检工作的几点思考

基层纪检组织对当地看似什么都可以管,其实什么也不好管、什么也管不着,造成了当前基层纪检组织所存在的问题。为此,应加强防惩力度,以预防为主,惩防相结合,不断创新基层纪检工作机制,使基层纪检工作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农村。

1、注重思想建设,提升干部素质。一是全面提升思想认识。基层纪委书记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要主动加强与党政“一把手”的沟通交流,让他们意识到纪检工作不仅不会对工作业绩造成不良影响,反而还会促进工作开展,维护稳定。二是全力抓好政治教育。基层纪委书记要率先树立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平时加强对纪检干部的教育,在思想上引起重视,确保基层纪检工作不流于形式。三是加大对基层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党风廉政宣传力度,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使命和职责。

2、注重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纪检工作对业务要求较高,这就要求纪检干部在平时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学习;上级纪检部门要加强培训力度,特别是要通过组织参与查办县以上案件,以案代训。在开展日常工作时,也可以向上级纪检部门申请指导,改变基层纪检干部经验不足、业务不精、程序不规范的现状。

3、注重作风建设,提升队伍形象。对当前纪检干部中的“四怕”现象,要培养敢于碰硬事、打硬仗的工作作风,在平常工作中要对各种信访案件一查到底,防止新的矛盾产生,坚决做到“有一个查一个,有一批查一批”,对各类违规违纪行为绝不姑息,在党员干部中起到威慑和教育作用。

4、注重制度建设,提升运转能力。在工作职责上,要做到专职专用。定期不定期选拔一批立场坚定、工作扎实、愿意在纪检战线工作的年轻人充实基层纪检力量。在工作措施上,基层纪检组织要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具体措施,并形成会议记录和文字材料;上级纪检部门要不定期的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抽查,抽查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在工作制度上,各基层纪检组织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出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制度,建立完善以人为本、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纪检运转机制,并报上级纪检部门审查备案。在工作考评上,对基层纪委及纪检干部的考核要以县级纪委为主,有效增强基层纪检干部主抓纪检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如此,便可以减轻基层纪检干部的心理压力,使其放开手脚大胆开展工作。要将考核的结果与政治经济待遇挂钩,充分调动基层纪检干部的积极性,对纪检工作开展不力的,评先评优评奖实行“一票否决”。

流动党员队伍调研报告4

为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大队党支部对全体党员队伍进行了专题调研,基本摸清了当前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在深入探讨分析基础上,就下一步如何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当前党员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截至2013年5月底,监察大队党支部共有党员21人,大专以上学历21人,占党员总数的100%,35岁以下党员2人,占党员总数9%,女性党员3人,占党员总数14%。

近年来,大队党支部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突出“建、学、管、用”的要求,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使党员教育工作步入良性轨道。

(一)党员队伍政治理论素养较高

通过落实学习日制度,举办学习班、讲党课、读书活动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宗旨、纪律和优良传统作风等教育。通过强化理论学习教育,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关键时期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表现突出,党员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决策、提出建议意见,其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党员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正视的是当前新形势下,由于党员队伍的现实思想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基层党员教育情况与党的建设各方面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员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抓具体的工作业务才是重点,因而对党员教育工作开展不力。从党员本身来看,部分党性观念不强、思想素质不高的党员认为党员教育工作只是为了在政治上增加一种“经历”,重在参与,不在结果,因而对党员的各种教育工作采取“混”的态度。

二是党员教育工作不够系统规范。1、党员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往往是只强调学文件、听报告、开大会,布置什么学什么,照本宣科,泛泛而谈,教育内容与本单位工作实际联系不密切,教育往往处于应付状态,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也有损党组织形象。2、党内活动的开展不够正常。常年很少组织党员开展活动,使得机关党建缺乏生机和活力,从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党内活动的独立性和党内生活的政治性。

三是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机制缺乏。由于缺乏科学、量化的考核办法,在个别支部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依然存在,党员教育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就目前而言,我们还没有形成一整套与之相匹配的长效管理机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还缺乏一些监督辅助的措施,无法对党员教育的效果进行准确评估。

三、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保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意见》,针对基层党员队伍教育实际,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注重狠抓落实。提高思想认识,以党员教育促党建,以党建促工作业务。进一步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防止党内组织生活的随意化,确保党内组织生活的严肃性,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为开展党员教育打好基础。完善教育阵地,对党员教育的活动场所、教学设备、基础设施等进行具体的规定,不断加强对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场所的建设。

三是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形式、方法。努力在党员教育活动的主题化、系列化上下功夫,探索党员教育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新路子,开发出个性化、特色化的活动项目,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四是抓好集中培训。结合本单位党员工作实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培训,调动党员参加学习培训的内动力。坚持采取举办培训班、上党课、举行报告会和组织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好党员的集中学习。在抓好集中学习培训的同时,加强党员自主学习,引导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倡导党员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开展知识竞赛、交流学习成果、表彰学习标兵等形式,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056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