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驻村故事征文通用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我的驻村故事征文通用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我的驻村故事征文1
为深入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中央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精神和县委组织部创新提出的“返乡走亲、驻村连心”活动要求,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选派6名乡机关干部驻村联系塘泾村,并由我担任驻村组长。
塘泾村是典型的农业村,进城务工、特种水产养殖是农民收入的两大主要来源,村集体经济年稳定收入不足10万元,是全县集体经济薄弱村,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破旧,在全乡13个行政村中排名靠后。好在新一届村两委会班子团结,思路清晰,工作务实,近年来各项工作有了明显进步,虽然联村还不到一年,但经历了塘泾村发展进步的过程,也为村集体和群众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得到了塘泾村干部群众的支持和称赞,感受颇深。
驻村联系突出一个“勤”字。我在乡农发办分管畜牧、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两区”和土地开发、农整项目建设等工作,还要参与宝塔山开元项目拆迁征地等中心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我还是统筹安排,尽量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驻村联系上,近一年来,我结合分管工作、全乡重点工作和“夜学、夜讲、夜谈、夜访、夜办”等五夜行动,驻村联系58次,其中利用节假工作日35次,晚上值班时间23次。
走访群众突出一个“深”字。为了尽快了解塘泾村村情民情,熟悉情况,在村干部的支持配合下,对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种养大户、贫困户、矛盾纠纷户等人群,分批分期逐户上门进行走访交流,共走访农户153户,通过走访,梳理出了事关塘泾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8条,群众热点难点问题6个,矛盾纠纷苗头4件。针对梳理出来的建议、问题,我及时会同村两委会进行研究,采纳吸收了群众建议6条,6个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4件矛盾纠纷已全部成功调处。
面对困难群众突出一个“情”字。在走访中发现,塘泾村五闸组村民老陈,父亲早年病故,全家现有人口6人,妻子无业在家、儿子年幼、母亲给他人打零工,家中还有两位年迈老人,70多岁有眼疾、耳聋的爷爷和80多岁患有痛风、高血压等疾病的奶奶,两位老人每个月仅医药费就要500多块钱,全家就靠他养几头猪和母亲给人打点零工,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过日子,除了老人医药费和必要的生活开支已入不敷出,生活十分拮据,两间80年代建造二层楼房子,墙体已多处开裂,也无钱修缮。再加上今年全县开展了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陈文军的小猪圈也在关停之列,收入也相应减少,生活更加困难。对此,我会同村干部多次上门,与老陈对接交流,帮助他想方设法,鼓励他树立信心,通过多方努力,为他争取了旧房改造资金1万元,并介绍他到本村华美冰箱厂工作(预计月收入能达到2500元),并列入年底贫困救济计划,下一步我计划将向上级有关部门反应协调,争取将该户列入低保户。现在他家的房屋也进行了改造,本人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家庭生活状况也有了明显改善。
为民办事突出一个“实”字。塘泾村有个叫陆十亩的地方,土地面积有600多亩,该地方原为竹地、桑地、荒地和小鱼塘,由于交通不便加之土壤贫瘠,出产不高,有许多土地业已荒弃,亩均收入还不到200元,群众要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愿望十分强烈。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会同村干部对现场踏勘,与村两委研究制定了土地开发项目建设方案。为了尽快使项目开工建设,我多次与乡政府有关领导和县国土局等部门沟通协调,在面积测量、材料申报、立项、制定方案和工程招投标等工作中,我自己都亲力亲为,通过努力,在今年1月份通过了县级立项,2月份进场施工,6月份完成了土方平整、机耕路路基和路面硬化、排灌渠道衬砌等工程,8月份顺利通过了县级验收。该项目的建设,使原600多亩荒地开发变成基础设施完善的良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0多万元。
该地方土地开发项目建设后不久,被浙江现代联合控股集团相中,经多次对接洽谈,引进了德清现代联合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亿元人民币(其中美元600万元),土地全部流转项目中,每亩土地租金1000多元,为群众每年增加土地租金收入90多万元,还预计可以为塘泾村群众提供200多个工作岗位。
驻村工作是锻炼机关干部,提升基层群众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更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虽然驻村联系塘泾村时间不长,但也受到了不少启发,在今后的驻村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全力做好驻村工作,用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的驻村故事征文2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不断迈进,需要国家、社会和人民齐心协力。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曾说过:“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大家更应团结一致,跟随党的领导和指挥,努力答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卷”。作为参与过脱贫攻坚战的一员,对于“脱贫攻坚”,我有话要说。
扶贫之初,我听到的是龙蹲虎踞、艰苦贫穷的凉山。2018年10月,研究生二年级的我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项目,我也因此有了从没有去过大山深处到毅然踏上扶贫道路的转变。易地扶贫旨在将居住在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通过改善他们的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贫困人口就业,实现搬迁人口逐步脱离贫困。我国将争取在“十三五”时期完成全国1000万人口搬迁任务,帮助他们踏上小康社会。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形崎岖,山峰高耸,山谷深邃,最大相对高差可达5653m,由于地形起伏较大,交通不便,很多地区较为贫困。初到凉山州,就感受到这里条件的艰苦,乡镇之间间隔距离较远,到处都是高山峻岭,为了到达山顶,车都是盘着山前进,开车的人一如既往的镇静,坐车的人胆战心惊。踏上脱贫攻坚的道路后,几个月穿越了很多地方,只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给修建搬迁安置点进行准确的评估。国家大力扶贫,偏远的地方有了水泥路,居住地有了干净的自来水,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悬崖村上修建了公里的钢梯,解决了人们出行困难的问题。铁人王进喜有句话说得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凉山的脱贫攻坚战打得非常好。
扶贫之时,我想到的是一张张人们期待的脸庞,内心充满斗志。扶贫不是一个人的任务,而是全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社会需要我们,我们就要勇敢地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以我们的力量推动脱贫攻坚的战车,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勇拼搏。在扶贫这段时间里,我去过德溪乡、尔觉西乡、放马坪乡等几十个乡安置点,采集了几百个安置点的土壤信息,每到一处,当人们知道我们是为扶贫而来,都给我们竖起大拇指,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充满期待,每到一处人们都热心留我们吃饭,我们好意拒绝,我们还有更多任务没完成。人们常常用通俗的语言来评价国家的扶贫政策,精准扶贫,“瓦吉瓦”,党和政府,“卡莎莎”。我曾在空闲的时间和当地已搬进安置点的老人聊天,我问大爷:“大爷,现在你们去镇上方便吗?你们洗衣服方便吗?家里的厕所用着习惯吗?”,大爷笑眯眯地说:“以前去镇上要走一段山路,现在政府把马路修到家门口了,现在想上街说出发就出发,政府还给我们补贴了家居和家电,不但有洗衣机,还有电视机和沙发,以前每家每户都没有厕所,现在为我们每家都修建了厕所,很是方便,国家的政策好啊,大力扶持我们”。当我踏上返回学校的路,一路上看到的是人们温暖的笑容,年轻的孩子们在上学的路上,看见我们的车辆都向我们敬礼表示他们的感谢。车渐渐走远,而我的脑海里留下的是他们对于脱贫攻坚的美好期许。
扶贫之后,我看到的是朝气蓬勃的祖国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州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成果。人们都欢快地背起自己的行李搬到新的安置点,随着精准扶贫的持续进行,陆陆续续有贫困县摘帽,凉山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17个县市中有11个民族聚居县为深度贫困县。目前,全州已累计退出贫困村1772个、减贫人口万人,2020年凉山州对脱贫攻坚战发起总攻,将实现最后7个贫困县摘帽、300个贫困村退出、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如今的凉山州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提高,区域性整体贫困落后面貌显著改善,不久之后,贫困落后的凉山州就能实现社会经济文明的时代跨越。
我的驻村故事征文3
今天正式入驻阜阳时庙村,开启为期三年的扶贫攻坚之旅。
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带着省工商局党组的重托,我们驻村扶贫队一行三人进村入户开始新征程。这次来时庙村,从省局动员到进村仅仅数日,对扶贫工作一无所知,对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很隔膜,根底里不熟悉,内心是非常忐忑的,各种担忧和想法都有。初到村部,虽然外观很简朴,但镇村负责同志全员上阵,正如火朝天地为我们安排住处。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北方乡村特有的质朴,一如皖北大地上的厚土。他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们,也使我们增加做好扶贫工作责任感。简单寒暄过后,便随村镇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实际查看村里已初具规模的中药种植基地,体察乡情地貌……
身为农民的儿子,我对乡村有着特有的眷念。老家在数年前已经拆迁,所有儿时的记忆、乡土的情怀早已被高速运转的城市化列车卷入了历史的烟尘。而今,全面脱贫的历史重任让我再一次由机关进入了乡村,冥冥之中给了我寻根的机缘。
作为工作队的队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对于我们长期身居机关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万事开头难,既然选择了这条艰难险阻、布满荆棘的道路,就必须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我想关键的还是视点下移,在思想上转型、在感情上融入,尽快拉近与村两委的距离,与村干部诚心交朋友。
支部书记年轻有为,本身就是个致富能手,用镇领导的话说,他干这个书记,压根就不是为了钱,而是致富不忘乡里,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真心实意想为村里办点实事。巧合的是我们正好同年,对乡村有着共同的记忆,心理距离贴近了,思想上的沟通也就非常顺畅。他对时庙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如指掌、烂熟于心。通过他的介绍,对村里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特别是扶贫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发展思路有了一个基本轮廓。另一方面,我们工作队也在争分夺秒地学习扶贫方针政策,恶补扶贫工作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面对基层,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如履薄冰,从头开始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学生是当务之急。
上午,区委组织部长来村里督查指导,要求镇村里全力做好我们下派工作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并就具体安排做了进一步部署。
下午,我主持召开了驻村第一次总支会议,村两委及现有驻村工作队介绍了各自的工作。我们工作队三人与两委等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大家激情很高,气氛也融洽。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是决战扶贫攻坚的关键。
肤浅的感受是:乡村这个大舞台,就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