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调研报告集聚【通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967186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调研报告集聚【通用8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调研报告【第一篇】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对于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99)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要在学懂上下功夫。“懂”是前提。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体悟这一思想彰显和贯穿的坚定理想信念、真挚人民情怀、高度自觉自信、无畏担当精神、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把每一点都领会深、领会透,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要在弄通上下功夫。“通”就是贯通。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要在做实上下功夫。“实”是落脚点。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新要求,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有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历史眼光、强化理论思维、增强大局观念,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发挥好带学促学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承担起组织推动学习贯彻的领导责任,抓好各级党组织的学习,抓好本地区本部门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把学习贯彻延伸拓展到基层、覆盖到广大干部群众,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学习的良好局面。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头脑,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引导广大青年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是一个持续推进、常学常新、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精心策划、周密安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200)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面临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我们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清醒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认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更加自觉地把这一思想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落实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全过程。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全党全国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调研报告【第二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应用,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定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方向,充分体现了矢志不渝的政治定力;深刻阐明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刻阐明了“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深刻阐明了“推进什么样的改革、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推进改革”的根本动力,充分体现了敢于担当的勇气韬略;深刻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保证,充分体现了自我革命的忧患意识。

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关键的是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标看齐、真抓实干,着眼事业发展选准用顺管好干部,坚持不懈夯实固牢基层基础,大力重才聚才用才,从严从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各方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调研报告【第三篇】

这次市委政法委举办全市政法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专题培训班是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的再动员、工作的再落实。主题内容突出,理论实践结合,我感到收获巨大,通过集中学习研讨,有一些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政法工作谋新、开新局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这一思想积极探索规律、自觉遵守规律,按照客观要求谋划事业发展,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政法工作规律特点,科学回答了事关政法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紧紧围绕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稳定。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要求,积极投入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增强政权意识、忧患意识,把捍卫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摆在国家安全首要位置,以实际行动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捍卫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高举维护政权、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大旗,落实国家安全主体责任,提升对敌斗争能力水平,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要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放松,切实做好这项全方位的政治活动;要严管重点涉稳对象不放松,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要严密防范重点线路、重点区域不放松,强化社会面管控。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不放松,打好法律仗、舆论仗,掌握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主动权。

二、紧紧围绕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以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为核心,切实增强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加快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现代化科技运用,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积极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平安濂溪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紧紧围绕七五普法工作,全面提升法治濂溪建设水平。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要求,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努力提升法治濂溪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加强统筹谋划、组织协调、督查指导,研究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推动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法治建设主力军作用,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满意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作用,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助推科学立法和法治政府建设。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依法有序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作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高依法治理水平,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提升全社会法治素养。

四、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着力打造过硬政法队伍。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五个过硬”,积极推进政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时刻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政法机关这个“刀把子”始终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坚持把履职能力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围绕破解制约政法队伍建设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难题,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狠抓政法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推进政法系统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定巩固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调研报告【第四篇】

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文化基因是决定文化系统传承与发展的基本因子,其核心内容是凝结在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系统中、升华为哲学核心理念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

中国传统社会长期保持家国一体的文化传统,个体的自律和家族的他律构成个人行为规范的主体。以格物致知作为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的共同起点,中国传统社会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孝传家、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事知礼等观念,有力支撑着家和万事兴的信念。在传统观念中,家庭角色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乡土熟人社会的环境又形成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识。这种伦理根脉与乡规民约一道,有力维系着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生活。

进入20世纪后半叶,城镇化给我们的生活形态带来巨大变化。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公共领域伦理道德的建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出在当今社会依然可以发挥作用的伦理道德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成为新时代中华文化发展的重大课题。

并非在泥土上铺一层柏油就会成为都市,并非建立起足够数量的公共服务设施就能完善公共领域伦理道德。从某种意义上说,把乡土规则融入都市,都市才能更有温度;从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中发掘现实意义,转化成岁时节令里民众的仪式感与生活趣味,我们才会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不失典雅从容的风范。这些都是中华文化在发展中应当努力探索的课题。

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张 翼

习近平同志强调,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增长,恩格尔系数连年下降。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到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

人民生活的改善,促使我国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深化教育改革、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会在释放人力资本红利中推动我国社会大踏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的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逐步解决,消费的潜力还会进一步释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17年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城镇化不仅意味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而且伴随着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对农村的积极影响。我们以统筹城乡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智慧管理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涵养城市生态等为重点,体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价值,使环保城市、智慧城市、宜居城市的观念深入人心。城镇化的稳步推进,日益体现出城市发展对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世界人口的城镇化作出重大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基础上增加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体现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养育与教育向学前阶段的扩展,能够显著增加国家的人力资本,提高社会公平程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准备人才。弱有所扶,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建共享共治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内在要求。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加强“七有”建设,织牢社会保护网,必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吴舜泽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说就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处理好这一重要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求经济发展和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实现发展与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实现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需要进行大量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需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造良性互动。

综合各地做法和国际经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可以从七个方面着力。一是守住底线、不碰红线,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建硬约束。二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遏制污染存量,倒逼绿色转型,培育公平竞争、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秩序。三是推进经济绿色化。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也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过程,对于产业和污染存量大的我国尤为重要。四是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增效,实现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五是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经济等。六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竞争优势,实施“腾笼换鸟”,吸引对生态环境和品质形象要求高的产业。七是挖掘区域资源环境优势,发展一批立足生态资源的特色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目标导向型政策,实现各方面协同推进。一方面,要遏制负外部性,即建立污染环境者承担责任的政策制度。目前,按日计罚、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环境司法等政策制度基本健全,需要使其进一步体系化、内生化。另一方面,要彰显正外部性,如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优质优价的价格、产权、财税、金融、消费等政策以及配套的考核激励、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收益获益制度安排,兑现生态产品与生态环境价值,让生态环保为经济发展做加法。同时,加快建立完善让改善环境者得利的政策制度,形成正向激励。

“八八战略”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先行探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何显明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八八战略”,是浙江在着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战略。习近平同志在提出和实施“八八战略”过程中的一系列前瞻性思考,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支撑。

活力浙江: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八八战略”在科学分析浙江发展传统优势和潜在优势的基础上,围绕突破制约浙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对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进行科学的总体设计,以新发展理念、新体制机制培育新动能、开辟新增长点、推动新发展。

法治浙江:全面提升区域治理法治化水平。“八八战略”以“法治浙江”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将“法治”上升到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的高度,其目标是确保浙江的法治建设工作整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先行先试的贡献。

文化大省:全面增强区域发展文化软实力。习近平同志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浙江能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文化力量的深刻认识、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对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工作力度。习近平同志曾全面研究部署浙江文化体制改革的启动和深化工作,后来省委明确提出增强文化软实力、争取使浙江成为全国领先的文化大省。

平安浙江:以新的稳定观开创社会大平安格局。2004年,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提出建设“平安浙江”中的“平安”,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广义“平安”。以“大平安”理念、新稳定观为指导的“平安浙江”建设,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了实践样本。

绿色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探索。2002年,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5年,他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绿色浙江”以及之后实施的“生态浙江”“美丽浙江”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实践经验。

把坚定“四个自信”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陈培永

“四个自信”是贯穿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精神主线。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支撑我们的“四个自信”。作为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为何值得自信,把坚定“四个自信”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何值得自信。这是因为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美好社会愿望与客观历史进程的有机统一,它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目标,并找到了实现崇高目标的科学方法,因而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指引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何值得自信。这是因为它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勇于开拓创新,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让马克思主义展现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强大能量。

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何值得自信。这是因为它是与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同时,我们党还把保持制度稳定和推进制度创新有机统一起来,注意处理好制度稳定和制度创新的关系,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发展。

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何值得自信。这是因为它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植根于中华大地、历史土壤,又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代表着人类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我们应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用其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助理 赵 瑜

理想信念体现一个政党的价值追求,提供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固本培元,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今天,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就要落实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胜利之本,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正因为拥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我们党才能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谱写了“只要主义真”的热血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人为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彰显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改革共识、汇聚创新力量,以敢为人先、搏击潮头的干劲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挥写了“自信人生二百年”的壮丽篇章。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今天,我们必须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青年人实现人生出彩搭建了广阔舞台。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青年应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将个人愿望、个人梦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红船精神”引领新时代新航程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张 彦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党的先进性之源,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穿越历史、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我们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97年前,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如今,小小红船已成巨轮,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近百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党走在时代前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当舵手,引领航向。新时代,“红船精神”激励着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率先当好“红船精神”的忠实守护者、坚定传承者和自觉践行者,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红船启新程,信念更坚定。新时代,坚持和弘扬“红船精神”,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坚定信念,由内而外体现出一种自觉的力量。首先,要有历史自觉。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瞻仰红船、回顾历史,我们对党的历史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的信念就会更加坚定。其次,要有实践自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在实践中真抓实干。“红船精神”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都贯穿着一个“实”字、彰显着一个“干”字,激励我们攻坚克难。最后,要有理论自觉。当前,党员、干部尤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精神”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精神动力,具体表现为改革创新力、精神驱动力、价值引领力。首先,“红船精神”提供了强大的改革创新力。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其实质就是改革创新。其次,“红船精神”提供了强大的精神驱动力。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其实质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懈奋斗。最后,“红船精神”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领力。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与时代共同前进

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团长 田博毅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担当起时代重任,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与时代共同前进,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心怀美好梦想。我曾在宣讲时问过青年们一个问题:30年后的中国会变成什么样?从某种程度上说,青年的梦想什么样,中国未来的面貌就会是什么样。青年人对祖国未来的梦想,应该建立在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准确把握上,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和自觉实践上。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时代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当代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奋斗,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

树立理论自信。理论自信对于青年信仰的形成尤为重要。解决好理论自信问题,青年人在其他方面的困惑就可以更好得到解决。当代青年理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导。当代青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中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为梦想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做到知行合一。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青年的成长环境比以往更加复杂,面对的挑战也更加艰巨。青年人更要在学习和实践这两门功课上下功夫。长期以来,在基层一线边调研、边宣讲,是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推动青年讲师认识中国社会的有效做法。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成长的良师。青年人要把学习作为人生首要任务,把实践作为砥砺品质的课堂,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脚踏实地、不懈追求,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作真贡献,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调研报告【第五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一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主题,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虑,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体现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首先,要在学懂上下功夫。“懂”是前提。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努力把每一点都领会深、领会透,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深刻领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其次,要在弄通上下功夫。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最后,要在做实上下功夫。。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调研报告【第六篇】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体现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

从发展阶段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方略有重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有重大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变得更高。从社会主要矛盾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历史性变化,对发展全局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奋斗目标看,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国际地位看,当代中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这些重大变化,都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调研报告【第七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政治核心作用到大国领袖世界担当,无不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具有的强大人格力量和强大真理力量。本文试用主心骨、同心圆、向心力三个关键词,谈一下个人学习体会。

主心骨,作为中国民间俗语,多次被习近平同志提及。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首次使用这一用语,是在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2012年11月17日,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又一次强调一个“始终走在”、两个“始终成为”。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出现“主心骨”,并重申一个“始终走在”、两个“始终成为”。由此可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所谓主心骨,既是指中国共产党,也是指党的领导。作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生命力的最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维护主心骨,壮大主心骨,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首先,必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任何联合的活动,都需要组织。而没有权威就无法组织起来。恩格斯曾经说过:“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邓小平也指出,“不能否定权威”“没有权威不行啊”“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党中央包括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为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必须拥有权威。这是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更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然而,党中央要真正拥有权威,还必须有一个核心。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全党的核心,是我们党的郑重选择,是众望所归、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充分反映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和人民的共同心声。我们必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四个意识”落实到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上,不折不扣地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第一条。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的领导弱化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领导一切工作”的思想。他形象地说,这就像“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由此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来都是充满自信、决不回避退让的,系列重要讲话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那么,如何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就把党的领导原则、职能和作用予以明确,为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基本遵循。

再次,必须提高党的领导力和执政本领。“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的领导力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四力”。“四力”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四力”当中,政治领导力最重要,具有“引擎”作用,抓好政治领导力,能够达到纲举目张、以简驭繁的效果。同时,十九大报告还提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命题,要求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实现长期执政,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同心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中的热词,最早出现自 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2016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我们提出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就是着眼于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在 2016年4月 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同心圆问题,而且首次对此做了解释。他指出:“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如何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呢?归纳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条基线”。

首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球许多媒体的“大数据分析”显示,3 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人民”超过 200 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96 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深刻诠释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其次,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我们党特有的政治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我国有7亿多网民,必须把群众路线的触角延伸到互联网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互联网是党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阵地。只有“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才能汇聚正能量,凝聚大力量,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为此,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学会走“网络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释疑解惑,并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

再次,必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善于联谊交友。联谊交友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方式。党政领导干部、统战干部要掌握这个方式。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说到底,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所谓“大”,就是团结的面宜宽不宜窄,团结的人宜多不宜少,团结的程度宜深不宜浅。统一战线既要巩固基本力量,又要团结新生力量,把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纳入工作视野,加强联系沟通,引导他们发挥正能量。面对互联网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由此不难看出,“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已被纳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团结人群。这是因为新媒体中的代表人士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这会大大有助于网络社会的进步和团结。而对于如何与他们联谊交友,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要改进工作方法”,更直接给出解决办法,那就是要善于借助新媒体,“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

“向心力”是物理学名词。习近平总书记把它引入我国社会学领域,与“凝聚力”并列使用。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到了“党的凝聚力、群众的向心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把“向心力”引入国内社会政治领域,而且用于外交领域和国际场合。2015年7月9日,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发表的主旨讲话中提出“增强金砖国家向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其鲜明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担当,深入开展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当前,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就必须在继续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释放国际向心力。

首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并被写进联合国的相关决议。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首次生动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即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从而开辟了新时代中国政党外交新境界,彰显了大国与大党领袖的大担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再次强调:“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其次,寻求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坚持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以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夯实社会基础、完善机制建设为渠道,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不断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际社会可以信赖的伙伴和朋友,始终强调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加强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扩大同世界各国利益交汇点,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再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向心,不仅取决于国家硬实力,而且取决于国家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二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三要积极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多样多变,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复杂,尤其是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我们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特别是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能够顶得住、打得赢,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调研报告【第八篇】

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必须认识和把握其理论精髓。精髓,是指事物的内核和精要,统摄事物的整体。所谓理论精髓,是指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内核、核心和精要。在此意义上,理论精髓,就是一个理论体系得以建构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个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都是以理论精髓为基础的。既然对于一个理论体系而言,理论精髓最为本质、核心,它就必然是高度抽象、概括和凝练的,属于哲学层次,具有哲学规定性。要正确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必须坚持文本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有机统一。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必须严格依据党的十八大前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此即文本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必然体现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精髓、理论品格和价值追求,此即理论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必须考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践发展的新要求,此即现实依据。只有在著述文本、理论传统和实践要求三者的统一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才能得到科学而规范的概括。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的科学内涵

实事求是,侧重于事实维度。

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实践认识论、价值论和唯物史观之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同志将之用中国化的语言,形象概括为“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毛泽东同志那里,实事求是体现为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自此以后,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实事求是予以高度重视和强调。

既然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论精髓和灵魂,当然也就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予以强调。在2013年12月3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是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的,即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的,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的。”在2015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他再次强调:“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显然,在习近平总书记那里,实事求是主要体现为从客观实际出发,从社会存在出发,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要加强对我国现时代、现阶段新要求新特征新情况的科学研判。

人民中心,侧重于价值维度。

实事求是侧重事实维度,人民中心则侧重价值维度。人民中心,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生动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遵循。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对于共产党人这一根本宗旨与价值追求,毛泽东用中国化的语言,形象地将之称为“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则明确指出:“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从哲学高度,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这一矢志不渝的价值理念,对之做出了体现时代、实践发展新要求的创新性诠释,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刚刚当选党的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饱含深情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知行合一,侧重于实践维度。

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和人民中心的有机统一,才能达到对事物真正的“知”,而“知”的目的在于“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科学性,强调的是知,即对事物的本质、发展规律、历史逻辑的真理性认识,使主观世界能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实践性,强调的是行,即通过实践,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特别是对于“行”,马克思主义给予特殊强调和关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最后一条,就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调知行合一的传统。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由于重人伦重道德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关系,主要涉及的是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道德认识和道德践履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知行合一最具代表性论述的,当属王阳明。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强调,要多了解王阳明的“心学”和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知”的前提下的刚性执行力。他说:“‘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他不仅强调要通过实践认识和把握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且更为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关键在于落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久久为功”。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的基本特征

“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三者之间并非任意选择和组合,而是具有严谨清晰的内在逻辑,体现了多个维度的有机统一。

首先,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注重的是合规律性,是事实维度,人民中心注重的是合目的性,是价值维度。把实事求是和人民中心作为理论精髓,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体现了事实维度和价值维度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是什么”与“应如何”的有机统一。

其次,体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功能。如果说实事求是、人民中心,揭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的理论逻辑,那么,知行合一,注重的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特别突出了实践维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与现阶段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迫切要求。

最后,体现了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时间视野。应当说,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的理论精髓,就其表述而言,并不是全新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这些理念,或者早就明确提出,或者有不同表述,或者有所涉及。在新时代,理论精髓也必然会具有新的提炼、新的概括、新的针对性和新的侧重点。总之,把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作为理论精髓,既可以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有理论成果一脉相承的内在统一关系,也可以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从而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推进理论创新之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统一。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的重要意义

把“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就历史价值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突破性发展,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它以“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为思想精髓。“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历史的逻辑。

人民中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其更具针对性和时代性的内涵。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确立,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深入推进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导向意义,有利于更加广泛地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力量,以实现既定的宏伟目标。

知行合一作为理论精髓,更是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针对性和开拓性。科学认识世界固然不易,有效改造世界更是艰难。针对当前改革中利益固化、为官不为等问题,对责任、使命、担当、落实、践行的强调,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历史价值。

就理论价值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严谨的理论逻辑与系统的理论框架,而无论是理论逻辑还是理论框架,都贯穿着“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的理论精髓,这就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相当坚实的基础。只有具有哲学高度和深度,才能更好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性、逻辑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真正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

就实践价值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创新,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这一理论精髓的落实和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基于对当代世情党情国情民情的正确认识而提出的,治国理政实践,是基于对中国发展现状的深入把握而展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这一基本依据,鲜明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人民中心,为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明确了价值立场、提供了价值引领。无论是实现民族复兴,还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各领域的实践,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论精髓。正如他所强调的:“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目标和思路确定之后,实践和实现最为关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才强调“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各项规定有效落实,各项举措有力推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行动和执行力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96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