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乡村振兴调研报告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旅游乡村振兴调研报告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旅游乡村振兴调研报告1
摘要:旅游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要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加速推进农村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几年来,徐闻县角尾乡政府不断加大对南极村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推动民宿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发展,尽管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乡村旅游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综上,7月中上旬,本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放坡村开展以旅游业发展探索的调研工作。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分析法、实地调研、走访调查等方法形式,立足于的现实的背景,多角度、多层面研究分析目前放坡村旅游业发展不温不火的现实状况,归纳总结该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基础交通设施存在短板弱项、民宿发展不景气、人才短缺、乡村文化建设仍待提高等主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就关于如何保障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切实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次调研希望能够通过调研对疫情下等各种原因导致乡村旅游业发展不温不火的微观刻画,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把我们的团队新想法留在乡村,切实以青春之名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喜迎二十大的召开。
关键词:旅游业;民宿;乡村振兴;实地调研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当前,我国城乡经济结构失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阻碍。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进步,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建设的重点内容,是时代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作为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对乡村地区持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发挥积极作用。随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旅游扶贫在我国脱贫攻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我国万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全部脱贫,尤其在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在最低的生态损失下,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要初步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而且,特色保护类村庄要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的放坡村,三面环海,南临琼州海峡,处于中国大陆最南端,作为国家级的珊瑚礁保护基地,拥有着中国规模较大,品类最多的天然珊瑚礁群,拥有合水线接吻浪、灯楼角、珊瑚礁、珊瑚屋等得天独厚的特色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同时还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渔家文化、珊瑚文化、东坡文化、红色文化。这些优越的先天条件让放坡村成功走向发展旅游业的道路,并借此分别在2019年和2021年,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和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二)研究方法
在此次的调研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分析法、走访调查等方法形式进行调研。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在调研期间,我们搜集到了《广州市南沙区派驻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工作队帮镇扶村三年规划(2021-2024年)》、《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两份资料,同时通过查阅村史等相关材料,进行了认真严谨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对于放坡村的整体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认识。
2.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搜集全国范围内其他典型的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乡村的相关资料,将其中发展较为突出的作为基数,通过将放坡村与其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得出目前放坡村旅游业发展所存在的弊端以及今后可以尝试发展的方向。
3.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测量被调查者的行为、态度、社会特征或收集其他信息的一种工具。问卷法就是研究者用控制式的测量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度量,从而搜集到可靠的资料的一种方法。在对于放坡村民宿产业的调研中,我们为进一步了解放坡村的民宿产业,制作了调查问卷,与各民宿的经营者进行了书面上的交流,进而掌握了目前民藏产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的现状,同时也了解到了各民宿经营者对于现状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4.个案研究分析法
个案研究分析法指对某一特定个体、单位、现象或主题的研究。这类研究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详细了解、整理和分析研究对象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内在与外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形成对有关问题深入全面的认识和结论。在调研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确立了乡村振兴的大主题,在深入实地调研之后,我们逐渐掌握放坡村的相关信息,最终确定以放坡村的旅游发展这一主题作为最终的研究对象,来研究以乡村旅游业发展为主的乡村振兴模型。
5.走访调查
以我们的民宿调查为例,我们通过与驻村第一书记冯磊一起的走访调查,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民宿产业、旅游现状、人才回流等情况,通过书记的带领参观,对当地的产业形成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调查问卷,同时通过调研小组随机走访的形式,调查了解民宿产业的现状,通过与民宿负责人的谈话、员工的交流以及村民的对话后,逐渐形成对于当地民宿产业的完整概念。
二、放坡村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状
(一)发展定位与理念
放坡村的乡村振兴的发展定位是以旅游业为主,渔业、盐业、农业为辅,主辅二者融合起来,形成了“南极”为主题旅游活动和“珊瑚”为主线的发展方向,民宿为突破口,渔耕产盐为生活体验为重点,以发展乡村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以旅促文,以文彰旅,提出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将依托珊瑚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并时刻跟党走,落实与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2)发展目标
走在前列,做好示范,打造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样板。从三个“新”出发:一是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样板的新业态,推动乡域产业结构合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提升,加深农渔文旅深度融合,持续增强乡村发展动力。二是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样板的新生活;推进脱贫攻坚成果落实,消除绝对贫困,推动城乡融合并进发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提升人民的满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营造美丽宜居乡村样板的新风貌,加快乡村建设全面提速,日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保护林海田岸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整洁优美舒适。
(3)发展策略
从五大方面抓手,一是优格局,构建全域乡村振兴格局;二是兴产业,计划乡村产业内生动力;三是强基础,强化基础设施服务支撑;四是美环境,提升乡域人居环境品质;五是唱品牌,唱响南极村的旅游。依托中国大陆最南端和紧邻“两湾一区”的独特区位,发挥海洋、珊瑚、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增强南极村、最美民宿品牌输出,将角尾乡打造为最美乡村旅游民宿集聚示范区以及滨海旅游综合体的先行区。
(4)产业经济
农业以渔业、种植业为主渔业主要产品有对虾、金鲳鱼、石斑鱼、红扇贝等;主要农作物为红葱、番租、花生和韭菜,塑造了"角尾红葱”“珊瑚薯干”等优质农产品。工业发展水平低,对当地经济贡献和带动作用不明显。拥有广东省七大盐场之一的广东省国营徐闻盐场,粗加工为主效益不佳;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家,均为电力企业;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生产工具制造、农业生产设施建设等二产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旅游业以滨海观光旅游为主,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20年,建成特色民宿36家,客房430间,可同时容纳824人;实现年接待游客30万人以上,2020年旅游经济总收入约7000万元。
(五)实施路线:
1.借助当地资源的优势,加快发展放坡村的民宿经济
结合当地的特色海洋文化,建设多种海洋文化形式的特色民宿,如海珊瑚民宿、南极艺术家部落民宿等等,打造一批突出当地特色海洋文化的新型民宿集群,规范民宿经济的发展。积极开拓新的海洋文化经济增长点,丰富乡村旅游商品种类,推出贝壳挂饰、海盐制品、手绘地图等系列特色产品,培育发展专属于本村的文化产品品牌。营造村内浓厚的海洋文化氛围,重视村内民宿服务质量,致力提升游客们的旅游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为民宿经济的发展提质赋能;
2.积极推进“党建+”模式的发展,重视民宿发展的统筹管理
一是建立并发展人才驿站,人才驿站作为湛江市市委、市政府、角尾乡为强化人才服务而专门设立的公共活动场所,它为本乡及外地人才群体搭建起了交流互动平台,促进智力汇聚引发叠加碰撞效应,为放坡村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二是完善“党员一对一对接民宿”的发展形式。放坡村的民宿经济发展是立足于其独特的产业特点和社会市场需求,以“对接重点产业、推动经济发展”为宗旨,很好的避免了盲目发展建设民宿用楼带来的问题。此外,通过开展技术咨询、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科研成果转化等活动,吸引到了村内急需、紧缺的各类专业人才,使其服务于乡村经济发展。党员一对一的模式对民宿的整体发展起到引领和管理作用,为其发展保驾护航。
3.推动放坡村经济全面健康发展,补齐产业发展空白、短板
放坡村位于中国最南部的角尾乡,广东省七大盐场之一的广东省国营徐闻盐场坐落其中,加强工业、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反哺促进制盐、农业生产等行业的发展,转变工业生产基础不完善,生产技术落后的发展困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协调推进经济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发展。积极推动村内产业与当地产业开展互助合作,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流通,着眼于村子的整体平衡发展,助推村内各领域的生产环境得到改善优化,引领乡村振兴。
4.推动传统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角尾乡党委的有力领导下,放坡村坚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进程,深入挖掘村内优秀历史文化成果,将当地特色雷剧传统文化表演搬上荧幕,结合新时代传播通讯方式,以手机短视频,微信视频号等方式吸引外界目光,打造一批有特色、有质量、有底蕴、有口碑的文化产品。推动当地优秀本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上升为放坡村旅游特色文化节目。
5.加快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推行“厕所联盟”乡村卫生整治计划,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上下足功夫,建立、完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严抓卫生死角,杜绝脏乱差的现象发生。提高旅客游玩体验质量。推进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针对放坡村内车流量及人流量,修补原有的乡村道路,规划建设新型交通道路网络。把交通运输建设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上,稳定村内客运量的上升,同时做好入村沿途道路建设,科学设置路灯、路障、人行道等交通要素,实现对放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稳投资。
三、放坡村的优势与面临的困境
(一)放坡村的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
放坡村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省徐闻县角尾乡,北部湾和东部湾的交汇之处,是一个古朴的渔村。放坡村委会位于西南约2公里,迈包公路终点,毗邻放坡港。依照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发展放坡村的滨海旅游业,开拓经济效益。
2.得天独厚的海洋物产资源
放坡村作为国家级的珊瑚礁保护基地,拥有着中国规模较大,品类最多的天然珊瑚礁群。放坡村内有着独特的珊瑚古屋,这些古屋的墙体用珊瑚化石修建,房屋冬暖夏凉,坚固耐用,许多房子已有上百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放坡村位于北部湾和东部湾的交汇之处,盛产海鲜,各色各样新鲜的海鲜海味,当地及内陆地区的市场需求极大。
3.浓厚的临海文化
放坡村地理位置靠近南海,当地村民充分利用自然海洋资源,打造特色海洋文化景点。随处可见的有关海洋生物的艺术墙、规模庞大的珊瑚科普馆、合水线接吻浪等旅游景区、玄武岩(火山岩)堆砌出来的房屋以及围墙,更能发现用珊瑚骨、蚝壳堆砌出来的外墙。丰富的海洋文化不单只在景点上带给游客们视觉上的冲击,简单的贝壳手工艺品,朴素的渔夫出海更能在满足游客们对于临海生活的幻想。如何更好地提高游客们的文化体验是成功打造特色品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面临的困境
1.基础交通设施存在短板弱项。
目前放坡村的交通工具少,村民出行基本靠电瓶车、农用车和小汽车,运力较低,安全性差,而且村内主干道只有一条,缺少“村村通公交”,全乡每日仅有两班公交往返县城,对外交通仅依靠双向两车道的X698县道,行政村之间道路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路段比较狭窄,一旦迎来节假日旅游高峰期、农产品丰收期和赶集高峰期等重点时段,路况车流量大,主要道路难免出现行车缓慢、拥堵,停车难等交通状况。
2.民宿发展不温不火。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对放坡村展开了旅游发展调查,通过与村委、乡政府、当地群众的了解,从多方视角了解当地的民宿发展情况。同时我们入住了当地网红民宿的海涛珊瑚民宿和三号民宿,并且小组成员通过制作民宿发展的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放坡村的其他民宿,进一步深入了解民宿的发展情况。目前放坡村通过民宿产业链+党建联盟的发展路线,首家民宿由党建部门牵头建造,已取得有效的实际性成果,荣获“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乡村振兴优秀村”的称号。2016年旅游业迎来高潮期,民宿的蓬勃发展,让很多村民见到其中的利益可观,于是纷纷效仿自建。可我们发现现如今民宿发展现状不如意。一是民宿数量较多,但突出的特色不显著,存在同质化的情况;二是民宿服务水平参差不一,大都由村民自建与经营,经营自主化,经营理念相对落伍,对住客的吸引力不高;三是部分民宿的哄抬房价,无统一的市场定价,市场失序,滋生恶性循环,影响民宿对外的口碑;四是民宿软装风格设计与当地特色结合度较低,宣传力度不足,旅游品牌行程缓慢。
3.人才出现短缺之困。
在走访和访谈中了解到,放坡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村落,最早的一批村民在光绪年间年从潮汕迁移至此,当地至今也沿袭着潮汕文化,有较浓厚的宗族文化风俗。目前村子占地面积村子的人口有634户,共2396人。但老年人占比高达80%以上,村里主要以老人和小孩为主,缺乏青年力量,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是典型的“空心村”。部分脱贫人口年龄大,劳动能力差,极易返贫。当地以发展民宿为核心产业,但村民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素养,且劳动技能较差,导致产业增长速度与产品服务水平出现断层。即使有部分青年人才回乡就业,也会因家庭人口多,负担较重,出现经济收入不足,难以改善生活条件而选择再次离开外出务工,这导致了放坡村人口外流、乡村空心化的问题。
4.非遗文化传承遇僵局。
在本次调研中,社会实践队深入了解了放坡村的两项非遗项目。其一为雷剧,原名大歌班,因早期以雷州歌曲调为声腔,曾名“雷州歌剧”,是广东省雷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同时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二到初八左右,雷剧表演文化活动于放坡村文化楼前举办,历史悠久,但其剧种的生存条件和人才培养方面上都存在着问题。如今,面临着“受众群体呈现老龄化,青年群体认同感低,归属感弱”的窘境。其二是生态海盐十二道古法晒制技艺,徐闻盐民在漫长的晒盐实践中总结出晒盐十二道古法,称为“雷州半岛生态海盐十二道古法晒制技艺”,从清代咸丰五年梁大成师傅掌管徐闻角尾盐田,至今传承7代,已有164年之久。而十二道古法晒制技艺具有很强的经验性和技术性,青年人认识不深,老盐工们大部分选择了闭门造车,这项技艺难以传承于后代。
四、提升的策略与建议
(一)完善交通体系,改善交通环境。
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开设多样化交通方式。南极村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属于滨海村落,可开设海上轮渡和滨海观光巴士。同时其乡间道路众多,牛羊群牲畜的生产力大,可推进沙滩牛车,村间牛车,乡间电动车以及田间自行车等交通方式。积极对接高等级道路建设机遇,提升区域可达性。如湛江到徐闻的高速公路,滨海旅游路线的公路,角尾乡到乡村的车道。同时,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改善乡域交通环境,高效推进道路硬底化工程。
(二)加强民宿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
民宿发展的方向,一方面需要保证服务至上的原则,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并行,转换产业发展思路,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向规模化、多元化、品牌化及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民宿管理者及从业人员的职能素养水平,提高其服务质量,同时借助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地域文化资源,提高民宿的设计水平,并打造品质化、独特化的民宿品牌;再者,民宿在发展的过程中适当的与不同品牌商合作,建立品牌营销,寻找突破口,同时民宿亦可与当地其他产业相结合,通过民宿这一平台,延伸民宿产品文化内涵的同时与当地产业并驾齐驱,共同发展。
(三)持续推进党建+,充分发挥人才驿站。
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好组织优势。深入实施“3151”工程,推动“产业链党建联盟”+人才驿站建设,强化产业链、人才链和党建的融合发展,依托党建资源,组织驻镇帮扶工作队的农村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高校毕业生志愿者、金融助手等入驻驿站,推动人才驿站充分发挥作用。以人才驿站为抓手,以民宿产业为依托,柔性引进专业人才,有效吸纳实用人才,充分集聚优秀人才,着力培育更多本土人才,为乡村振兴引育人才,贡献才智。要突出“党建+驿站+产业”的特色,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利用“软环境”聚才留才,引“乡土人才”奉献乡村,呼“乡贤人才”回归乡村,创造条件吸引各方人才前来服务。
(四)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推动开发商进村发展。
要以当地旅游资源优、地域文化特色、市场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因素的考量,立足于本村实际,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达新思想上下功夫,找准政策支撑的立足点,挖掘本村发展潜力,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多形式发布招商信息,鼓励开发商考察当地,实施建设计划。通过开发商的品牌效应、资金实力等让放坡村的建设更加完善,打造具有特色的滨海旅游特色项目。
(五)积极探索“非遗+旅游”文旅经济发展路径。
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将“非遗”引入旅游产业,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彰显 “非遗”特色,不断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体验要求。打造全要素旅游。要深度挖掘开发放坡村的“非遗”项目中的美食制作技艺、工艺美术精品和传统戏剧舞蹈民俗项目,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推动“非遗”项目进景区。通过让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渗透到旅游景区,增强旅游景区乃至整个旅游业的文化底蕴,丰富和提升旅游体验,带动旅游消费和农产品销售,形成独具特色的“非遗”旅游品牌,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提升“非遗+旅游”效益。在尊重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特点和个性基础上,丰富“非遗+旅游”融合载体,包括聚集开发市场类“非遗”项目,完善“非遗”旅游产业链和消费链条,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五、结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将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大众旅游出行和消费偏好发生深刻变化,线上线下旅游产品和服务加速融合。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给乡村振兴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乡村要振兴,发展旅游业是关键。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有效规避当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诸多短板的现实问题,还能带动当地的产业和居民发展,实现发家致富,更能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和加强文化传播力度。因此,要重视乡村旅游业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以科学方式扎实推动乡村振兴。
旅游乡村振兴调研报告2
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新的动力。通过对xx乡乡村旅游的研究,分析影响xx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找出制约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在动力,针对性的就如何借助县委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推动xx乡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一、xx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和现状
(一)xx乡乡村旅游发展优势
1、交通和区位优势
xx乡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境西部,地理位臵优越,距北京、天津各约225公里,距承德市区约50公里,距宽城县城仅22公里,国家级承秦出海路贯穿全乡,宝清旅游路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全乡,完整便捷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进入性。 2、生态和资源优势
xx乡林果资源和林木资源相当丰富,森林覆盖率﹪,占全市第一,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尖宝山、平顶山等山体资源是xx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载体。具有“北方桂林、塞外三峡”之美誉的蟠龙湖、清河两大水体资源是xx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纽带。
(二)xx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xx乡把乡村旅游业作为拉动需求增长、提高乡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来抓,多措并举、狠抓落实,
不断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步伐。始终坚持“开发两头带中间、统筹辐射促周边”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清河谷生态休闲旅游园区”为定位,坚守“科学保护、重点开发、突出特色”的开发理念,充分利用生态和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旅游产品,催生了一系列以生态度假、景区休闲、民俗景观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
1、生态农家游
生态农家游以生态休闲山庄和精品采摘园为依托,形成集观光度假、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体验项目。生态休闲山庄的典型代表是省级生态旅游五星级乡村酒店塞北江南山庄。此外,依托生态农业、山场森林资源的绿色综合农业生态宝山山庄正在建设中,楠山休闲渡假山庄和悠然休闲度假山庄即将投入运营。太阳沟采摘园和塞北江南采摘园在20xx年完善多品种、多功能建设的基础上,将于2013年继续打造“尖宝山百亩优质果园”、“掉子沟特色采摘园”两个精品采摘园建设。
2、景区休闲游
景区休闲游以蟠龙湖(潘家口水库)景区为依托,充分挖掘水库旅游资源,初步形成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接待体系。游碧波水库,赏湖光山色,吃地道农家饭,到清河口村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附近区域游客的首选。清河口村农家院也已集中连片,20xx年被承德市评为十大最具魅力的旅游乡村。
3、观光民俗游
20xx年继续推进极富民俗特色的xx村新民居建设,年内完成50户新民居建设,使其形成民居景观;加快推进清河景观建设工程,年内在xx段修建3道迎水坝,形成公里的汇水面,沿宝清公路路沿两侧种植花卉,形成“一川清水,两岸锦绣”新景观;中远希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0万续建10个观光大棚在今年年底完工。
二、xx乡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创新意识不到位,开发模式相对单一
乡村旅游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增长知识、增强体质等多种功能。但是目前xx乡乡村旅游产品单一、还主要停留在观光层面上,主要内容仍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春天赏花、秋天采果”等传统单一模式,可供游人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越来越少,加之缺乏一些大型的娱乐活动,这使得乡村旅游活动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难于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后劲。
旅游商品开发深度不够。目前,xx乡所谓的旅游商品,还只是最初级的农业果实等,缺乏深加工、缺少新理念,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2、基础设施不到位,设施配套不健全
xx乡是农业为主的乡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乡村旅游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比较简陋,相当一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部分的农家院的客房、餐馆等食宿条件较差,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主的配套设施,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此外,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尚不健全,众多游客带来的大量不可降解的废弃物质难免会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
3、服务接待水平不到位,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xx乡大多数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为当地村民,多数未经过专业旅游培训,文化素质和旅游专业素质相对不高。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他们不仅难以准确揣摩旅游者的心理,提供使游客满意的旅游服务,甚至会与旅游者发生冲突,从而使游客的旅游质量大打折扣,有些时候游客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使乡村旅游的形象受到损害。
4、政策法规不到位,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旅游基本法"尚未出台,乡村旅游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经营者的经营,游客权利的保护均缺乏法律的依据。在管理体系、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建设上,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宽城县、xx乡旅游协会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发挥出协会对乡村旅游市场的引导、规范和带动作用。致使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到位,也给本地区的旅游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三、xx乡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乡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资源,形成全乡办旅游的局面。
针对xx乡紧紧围绕蟠龙湖旅游经营开发的特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结合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并举的科学可行、简便易懂的xx乡旅游评价标准。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全乡旅游接待证制度和乡村旅游经营户的考评、公示制度,保证经营户规范经营。切实发挥xx乡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的组织引导作用,力促乡旅游协会尽早发挥作用。
2、投资多元,借力发展
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办法,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要政府投入。乡财政每年列出一定的专项经费,设立乡旅游经济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介等,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作用。二要市场化运作投入。市场化运作需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乡政府应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有形资源和特许经营权、政策等无形资源变成旅游经济发展的资本来运行,制定政策,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旅游经济发展。三要积极对上争取投入。千方百计争取旅游发展政策性资金,争取水利、交通,包括公路“村村通"工程、扶贫等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与发展旅游经济结合起来,增加投入。
旅游乡村振兴调研报告3
一、鄢陵旅游业资源
(一)生态资源优势独特。
(二)陈化店地下水水质优良。
鄢陵县陈化店镇地下水储量丰沛,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其中微量元素锶和偏硅酸等含量均高于国家优质矿泉水标准。长期饮用,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调节神经等功效;以之泡茶饮用,具有清爽止渴、消疲提神、促进代谢、消脂去腻、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
(三)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二、鄢陵乡村游发展采取的措施
(一)科学制定乡村游发展规划。
聘请省内有关专家和教授对全县的农家乐旅游资源开发、线路组合、宣传定位、发展步骤等进行全面规划设计,编制出《中国鄢陵农家乐旅游开发总体策划》。规划以“一花(鄢陵花卉)、一木(鄢陵苗木)、一水(陈化店水资源)、一草(草坪生产)、一果(樱桃、蟠桃等杂果)”五大资源特色为支撑,深入挖掘“彭祖养生文化、许由文化、三国曹魏文化、茶文化、鄢国古城文化”等文化资源,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把美丽田园风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结合起来,达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和谐统一。
(二)加快乡村游精品景区建设。
景区(点)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全力打造精品景区”的思路,切实加强乡村游景区建设,为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2、柏梁花乡农家乐。该景区以柏梁镇蒋庄村为依托,以农村城镇化和景观建筑为载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计划建中欧结合式建筑110栋,积极开展农家乐旅游,让游客入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体验农村生活和花乡风情。目前,已建成布局考究、古朴美观、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中欧结合式建筑70余栋,农家乐接待床位400多张。
3、姚家村。该村花木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众多,以蜡梅最为著名,素有“蜡梅冠天下”、“花园第一村”的美誉。历史上有名的“姚家花园”就座落于该村。近年来,该村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花卉生产,成为带动全镇乃至全县花木产业迅猛发展的专业村、示范村。目前,全村2743亩耕地全部种植花木。同时,姚家村人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自家庭院的空闲地种植花木,建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风格别致的花园式庭院,不仅美化了环境,又发展了“庭院经济”,增加了收入。
6、南坞清流河休闲景区。该景区以清流河为依托,两岸种植有蟠桃2000多亩,绵延20余公里,每年三月,两岸桃花都引吸着周边城市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长期居住在闹市里的人们营造了一个休闲娱乐、踏青赏花的“世外桃园”、绝世佳境。同时,清流河沿岸青年湖水面面积500余亩,大闸蟹养殖规模发展,每年秋季都吸引大量游客来此游玩品蟹。
8、陈化店茶文化一条街。该景区位于陈化店镇,陈化店茶史源远流长,茶文化相伴而生。景区以陈化店优质水资源为依托,已建成各类高、中、低档茶馆、茶舍100余家。
(三)加大乡村游宣传营销。
一方面,把鄢陵乡村旅游作为全县旅游宣传的重点进行整体包装推介。几年来,通过新闻媒体刊发宣传稿件200余篇;在河南电视台、许昌电视台以及周边地区电视台制作专题片30余期;在中国旅游报、河南日报、许昌日报等报刊开辟广告专版;在国际互联网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开通鄢陵旅游网站,全面介绍推荐鄢陵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强烈的市场宣传营销意识,变“等”客上门为“请”客上门。积极组织人员组成促销团到各地进行面对面的宣传营销;连续多年参加全国旅游交易会和全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并积极参加“河南风”推介活动;极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记者、旅游界同行来鄢实地考察、踩线,推介旅游线路。通过以上措施极大地提升了鄢陵乡村旅游的知名度,打响了鄢陵乡村旅游的品牌。
(四)加强乡村游规范管理。
乡村游虽然起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但并不说明乡村游给人的印象就是住房档次差、环境卫生脏、经营管理简单粗放。我们通过评选星级农家乐,引导农家乐经营业主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农家乐旅游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同时,旅游部门联合工商、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为农家乐经营者讲解服务规范、交际礼仪、饮食卫生、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文明诚信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定期不定期对农家乐环境卫生、餐饮质量、收费标准进行检查。积极组织经营者先后到栾川、四川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培训,开扩眼界和学习经验。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服务素质,确保了农家乐的服务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使农家乐经营者逐步向正规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鄢陵乡村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鄢陵乡村游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县乡村游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组织管理不够规范。我县乡村游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完善的发展机制还未形成,有关政策、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农家乐”接待点的数量多但规模小,档次较低,接待大规模的旅游团队少,旅行社为其提供客源少。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目前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两侧路灯、各种指示牌、景区内排水、排污设施及停车场、休闲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制约和影响了农家乐的发展。
(三)缺乏文化内涵,对民俗文化深度挖掘不够。“农”的特色、“家”的感觉、“乐”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真正由“农家乐”提供的具有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少,参与性强、健身绿色休闲项目的开发力度不够。大多数“农家乐”经营项目类同,产品单一,缺乏“农”的特色和风格;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个饭馆、一家旅店,缺乏个性化、多样化、参与性强的游乐项目,吸引力不够强。
(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操作中,当地农民既是管理员,又是服务员,处于较为粗放的经营层面,服务质量和档次不高,严重制约农家乐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组织领导。
紧紧围绕如何把发展乡村旅游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素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把乡村游工作作为重点,对在乡村游发展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协调和指导。二是制定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对乡村游发展重点乡镇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提出具体要求。三是进一步加大旅游景区(点)开发的项目招商力度,打造景区(点)与乡村旅游项目结合的有效平台。四是出台发展乡村游的相关扶持政策,特别在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人员培训、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奖励;重点扶持和发展几家乡村游休闲旅游示范点,作为全县乡村游发展的典范,切实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四是立足于长远发展,注重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特别是农家乐从业者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质,增强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二)完善发展规划,突出特色资源优势。
在省、市“旅游立省”、“旅游立市”战略决策的指导下,按照鄢陵“旅游强县”建设的具体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乡村游总体发展规划,认真抓好实施和落实。一是注重乡村旅游规划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做到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抓住重点,分步实施。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特性、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有序推进,逐步完善。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尽快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三)提升服务质量,打造鄢陵乡村游品牌。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不断规范农户乐接待服务标准,进一步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切实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游客提供愉悦、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四是加大鄢陵乡村游宣传营销力度,通过参加促销会、推介会及在各类电视台、报刊、信息网站等新闻媒体制作专题、刊发稿件等方式,加强宣传推介,扩大乡村游的影响力。同时,将乡村游、休闲旅游列为旅游节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旅游线路,举办形式多样的乡村休闲旅游专场推介活动,全面打响鄢陵乡村旅游品牌。
(四)加大对乡村游发展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建议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拔付一定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游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如:道路、污水排放及处理、公共照明、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基础设施。同时对乡村游项目的立项进行倾斜,使更多的旅游项目能够得到上级项目专用资金、贴息贷款、无息贷款的扶持,进一步完善现有景区设施,提升景区档次。
(五)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乡村游项目用地政策。建议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最大限度利用好国家土地使用政策,并出台更有利于乡村游发展的土地政策,降低旅游企业土地方面的投入成本;将旅游发展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纳入所在地政府土地部门年度计划,保证旅游产业发展所需土地。
(六)加大对乡村游宣传营销的扶持力度。建议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将鄢陵乡村游纳入省旅游宣传的整体规划中进行宣传推介。在中央、省、市强势媒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报道,增强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打造鄢陵乡村游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