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通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749984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通用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1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作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十九大报告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分别从乡村的产业生产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农民精神面貌、科学社会治理、人民生活状态这五个角度提出了具体要求。是破解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临着人才匮乏、农民增收难、绿色发展任务艰巨、等诸多困难,如何解决难题实现振兴成为待解之题。

面临的困难

一是农村劳动力流失,青年人才严重匮乏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呈单向趋势不断流入城市,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导致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出现中空现象,留守农村的只剩下老弱病残,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有限的劳动力无法推动产业发展,农田无人耕种、农村房屋无人居住......等问题比比皆是。加之农村的基础条件很难留住人才,导致农村青年人才缺乏,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紧缺。现下许多农村的村干部呈现年龄老化、接受新事物能力弱、创新不够等突出问题,导致基层管理后继无人,青黄不接,长久以往只会导致恶性循环。

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小

合理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绝大部分是由第一产业组成。但在由于农村农业集约化程度低,产业结构单一,无法形成产业链,造成整体效益较低,增收渠道,小农民增收缺乏后劲。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被局限在“一亩三分田”上,农业产业化进展缓慢。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观念陈旧等原因,很难吸引龙头企业。仅有的少数龙头企业也存在着规模小、特色产业不突出等问题,农村的客观条件对于企业生存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如此往复,产业发展根源问题得不到改善,农民无法提高增收,乡村振兴战略便很难得以实施。

三是生搬硬套其他地区发展模式,缺乏创新意识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乡村的发展普遍存在着差异性,每个农村的情况、发展基础都是不一样的,如只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成功模式则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但往往一个地方的发展模式获得成功之后,便会出现无数人争相模仿,无视本地的实际情况与地方特点,名曰借鉴经验实则生搬硬套,缺乏根据本地特色制定发展战略的创新意识,最终只会出现“昙花一现”短暂效应,无法实现长远目标。

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让年轻人留得住

通过党建引领,创新基层选人用人机制,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打造好乡村基层管理队伍。通过“量身定制”的选人用人方法,打造一支专业化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鼓励更多年轻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培养乡村专业技术人才。根据所学专业不同,有的放矢的将专业人才用在“刀刃上”,打造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要解决如何引进人才的问题,还要确保能留住人才。

二是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模式,挖掘地方特色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自古以来,地域差异造成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巨大的差异,推动乡村振兴,还需因地制宜以本村资源禀赋为基础,大力挖掘与发扬地方特色,制定符合本地区发展的模式,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挖掘人文历史,以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深挖不同乡村的特色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品牌活动如生态游、农家乐等,丰富创收形式,提高当地村民生活水平,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提好农民幸福感与满足感。

三是扩大农民增收渠道,优化产业结构

首先要转变农村固守发展传统农业的观念,引导农民在勤劳致富、精耕细作上下功夫,紧跟市场需求,引导各村社发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的高效农业,持续壮大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建立健全村民利益联结机制,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推进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吸引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培育多元化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工作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和目标。然而,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各方凝聚共识、集中力量和努力。

(一)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乌海市以工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城市,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比较低,自1976年建市以来,除1986年、1988年和1990年外,第一产业的比例不超过5%。其中2010年至2016年,第一产业比例均不足1%。从第一产业增长情况来看,乌海市第一产业增长值增长平稳,2012年至2016年平均为亿元,2016年达到亿元(2017年数据暂未公布)。从投资完成情况来看,乌海市2017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高,比上年增长%,但总量仅完成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小。

(二)农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建设计划相对落后。一是水、电、暖、路等基础设施按照自然村标准建设,造成天然气、排污管网、采暖、供水、公共厕所、垃圾清运等公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二是农区交通、医疗卫生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三是农区在房屋建设、乡村企业选址等方面缺乏前瞻性,整体规划不足。

(3)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需要加强。乌海市农业产业工人、科技人才队伍和农业部门工作队伍存在人员老化、科技力量弱等问题。与此同时,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新技术推广、农产品宣传和法律服务还存在不足之处。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牧区道路网络,加强农村牧区道路建设和管理维护。围绕蓄水、保水、节水的目标,建设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根据地下水资源条件,逐步开发地下水资源,完善现有灌水区节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农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农区垃圾污水管理和村容村貌提高为主要攻击方向,重点开展清污、治乱、增绿三项行动。

(二)创新科技推广机制和服务手段。积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努力在农区建设功能齐全、便民实用的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积极支持农牧科技家的发展。支持农牧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鼓励各类科技人才到生产一线服务和创业。加大统筹协调,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提高天气科技应用水平,提高空中云水资源开发能力。

(3)培养新型农民。结合农业生产季节特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培训,重视提高农牧民市场意识、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推进高等学校、研究院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头企业、农民开展技术合作,加强市场研究,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技术研究开发鲜明,努力直接利用农业生产取得的技术成果。

(四)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提高农业生产、经验、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全权复盖。整合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为农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致力于发展智能农业产业。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体系和网络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5)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立足地区优势,完善规划体系,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推动特色葡萄(酒)产业发展。努力提高供应水平,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协调推进农业循环发展,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发展。推进土地流转,支持农牧业合作社实现集约化生产。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3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近年来,各地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着力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切实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开发提升人才能力素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推动人才振兴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人才“招不来”。基层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不全,与优质资源多、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城市相比,乡村还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持续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基层的现实条件让“优质人才”望而却步,造成基层人才短缺,一些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人才向城市流动,同时外来优秀人才又难以留在乡村。

二是人才“留不住”。基层工作繁复冗杂,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繁琐的工作任务、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们选择“逃离基层”。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各类人才打造平台、创造发展机会。但也还存在乡村人才引进机制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流动机制不灵活等问题,体制机制障碍成为乡村人才留不住的首要原因,导致优秀人才供给不足。

三是人才“上不去”。高素质人才短缺,普遍缺乏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投资管理、资本经营等人才。基层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少,培训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发展空间小,晋升渠道不够畅通,难以适应乡村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部分乡村人才难以进入当地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对策及建议

1、在“引”上做文章。要完善引进机制。依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引进方向,多举措吸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门实用人才,重点引进农业经营管理、环境治理、文化传播等人才。注重人才回流,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困局。同时,对返乡发展特色旅游、电子商务、绿色农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引进方式。要创新激励机制。对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实用型、科技型、创业型人才在用地住房、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将技术、知识等要素纳入到乡村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奖励办法,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要畅通流动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原则,梳理引才引智并重的理念,采用灵活的人才流动方式。鼓励优秀企业家、科技达人、专家学者等利用空余时间到乡村实地讲学或投资兴业,为他们在本职单位与乡村之间的流动提供便利条件。畅通乡村基层人才向上流动渠道,对于那些对乡村振兴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用或提拔,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在“留”上下功夫。各地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聚集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但对县一级来说,乡土人才的奖励政策还没有普惠性。要降低政策实施门槛。将乡土人才纳入进来,用政策留住人才,尤其是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等致富带头人,从培养成才、吸引返乡创业、引进外来人才三个维度同时进行。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切实为致富带头人提供政策支持,创造条件给人才发挥作为的空间。要厚植人才发展沃土。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强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乡村人才政策与人才事迹的广泛宣传,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鼓励各类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充分考虑乡村人才的工作生活实际,为在乡村施展才华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竭尽所能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为人才扎根基层创造良好条件,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培育先进的人才文化。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用心用情全面呵护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各类人才,使广大乡村地区成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舞台,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在“育”上求突破。要构建人才梯队,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地实施定向分类培养,重点加大高精尖端、技术创新等高端型人才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要注重学用结合,依托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平台,强化乡村人才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按照农民“点餐”、专家“掌勺”、政府“买单”的方式,实施“专家授课+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的精准培育,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全程化于一体,努力培育一批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要培育致富能人,发掘和选育一批受教育程度高、思维活跃、有拼劲闯劲的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带动农民就业促增收。充分利用职业培训机构,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重点对本土性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开展有关蔬菜种植、苗木栽培、畜禽养殖、产品流通等技能性培训,提升他们对实用性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对现代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科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要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与项目基地,尤其是要让置身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外来人才亲身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乡村实兴事业的外来人才亲身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乡村实际情况的认知能力,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

4、在“用”上见实效。要强化“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把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针对乡村干部等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提升村干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在福利待遇上,着重解决他们的待遇和身份问题;

在提拔晋升上,适当向乡村干部倾斜,让他们感受到组织关心,进一步增强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热情。针对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等产业带头人,要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选出真正素质高、能力强、有情怀、有实绩的村级带头人,并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针对农村科技人才、专家学者、能工巧匠、文化传承人等专业技术人才,要在全面了解人才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实现人与岗的“精准对接”。建立“户籍在外人才资源库”,通过“项目、亲情、政策”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打通人才与家乡的双向服务通道,使一些在外人才有服务家乡的平台,提高人才集聚程度,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为乡村振兴增活力、添后劲。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4

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是传统生产方式竞争力较弱。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其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

二是乡村产业发展缺乏相关资源。

乡村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而且乡村产业项目投资较大、见效较慢、周期较长,投资回收期一般都需要5年左右。

而我国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目前乡村缺乏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等相关资源,使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受到了较大约制。

三是区县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滞后。

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战略规划、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但由于各省、市、区县、乡镇、行政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其优势、机会、劣势和威胁差异较大,不可能采用同一种模式发展乡村产业。

如何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采用何种模式发展?需要采取哪些策略、办法和措施?这些都需要从战略层面来考虑。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国各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还比较滞后,这就使得我国不少乡村的产业振兴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以及需要采取的策略、办法和措施等不明确。这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极为不利。

四是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不完善。

对于乡村产业发展,无论是从事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或乡村特色旅游业,都需要从上游、中游、下游等各个环节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才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而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附加值。而要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需要完善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作保障。

从实地调研来看,我国有不少区县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还有待完善:

一是缺乏《乡村产业发展实施细则》;

二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不配套,如农业资金主要用于乡村产业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其它产业链环节的支持与扶持较少等;

三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不完善,乡村产业项目的融资非常困难;

四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是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土地问题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特别是作为弱势群体的村民来说,其土地权益在流转过程之中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目前我国在土地流转过程之中有不少问题没有规范,如土地流转形式如何选择、流转价格如何确定、土地如何折股量化、流转风险如何防患、事中事后如何监管、生态环境如何保护、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如何建立、流转管理服务费如何收取、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如何建设等,都还没有具体的相关规定。这就导致村民的土地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5

1存在的问题

加工企业相对分散,发展模式存在缺陷

据调研,玫瑰小镇的玫瑰加工销售企业和作坊有百余家,产业分散化对玫瑰产业的振兴有很大影响。虽然有惠农、天卉等龍头企业,但并未大幅度带动当地其他企业和农户的发展。就发展模式而言,由于“互联网+”的影响,玫瑰小镇向O2C、O2O等模式转变,但这些模式仍存在缺陷,如O2C模式产生的利润比较低,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1]。

原有人才外流严重,专业培养模式缺乏

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客观上导致了农业农村人才及劳动力的流失。平阴县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家中剩老人和儿童留守,人才外流严重且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原动力。

文化消费占比偏低,公共设施投入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增加,村民的文娱活动不断增多,但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绝大部分缺乏自我文化提升的能力,文化消费在家庭的消费支出中占比偏低。各村存在一些文化产品供给过剩而另一些供给不足的矛盾,而且与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相比,平阴县投入相对不足,具有滞后性,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有待加强。

生态存在有了基础保障,管理力度亟待加强

玫瑰镇在政府的号召下加大投资,新建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站各一处,同时进行了防护林绿化建设,整体生态水平显著提高[2]。虽各村已有垃圾集中投放处理场所,但因管理力度不强,垃圾成堆、无车搬运的现象时有发生。

基层党员结构老龄化,村民缺乏参政主动性

目前存在基层党员干部年纪较大,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对新政策执行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影响着平阴县基层组织建设,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2提出建议

提高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定期组织玫瑰企业交流会、举办产业高峰论坛。以企业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带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建议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运行主体,并引入社会各界的监督,形成“企业主体,政府服务”的新运行模式。

挽留、引进、培育人才三法并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发展壮大平阴县玫瑰产业,以亲情、友情、乡情为着重点挽留人才,拓宽引才渠道,吸引跨学科、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培训鼓励发展新型农民工,政府联系企业定期举行技术产品交流活动,并抽检优秀人才组成队伍下田下乡进行实地讲解指导工作,注重培养组织技术型农民工人,鼓励村镇上大型优质种植户带领当地农民共同发展,发挥带头作用。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政府应加大教育支出力度,完善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高福利、高待遇的优惠政策,联系各大高校,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致力打造绿色集约宜居小镇,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建设产业园区,通过物流运输方式联合各玫瑰企业,共享资源和产品技术,运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74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