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新中国史摘抄内容范例精彩8篇

网友发表时间 801023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新中国史摘抄内容范例精彩8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新中国史摘抄内容【第一篇】

1、中国共产党的生日:1921年7月1日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二大: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号召开。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2、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它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明确地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了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同时改组了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当时党内所面临最迫切的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中央军委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和正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并将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进程。

5、十四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大会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科学的概括和评价,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党的指导地位,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这次代表大会还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6、十五大: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大会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大会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大会还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7、十六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15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十六大的灵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的精髓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1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8,十七大: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其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大主题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十七大在理论层面全面深化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又通过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等制度化安排,使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成为执政党的不二选择,这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党的十七大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战略部署,是指导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员令和进军号。

在中央召开的“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年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不仅可以改善社会风气,体现价值观导向而且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青年人都必须时刻将“八荣八耻”铭记于心。

9、十八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两个“五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坚持”。①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②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④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⑤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⑥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⑧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三个自信”: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四化同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两个翻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新目标。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四个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加强“四个监督”: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

10、十八届三次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新中国史摘抄内容【第二篇】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党99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1年的发展史和42年的改革开放史就是广大党员精神上最好的“补钙剂”。理想信念不会凭空产生,精神上“补钙”也绝非一日之功。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必修课”“终身课”,坚持不懈地筑牢思想之基、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奋斗终生。

党史国史本身就是一部党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奋斗史。然而,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忽视党史国史的学习,对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问题认识不深刻,爱民之心不足、为民情怀不深、服务意识不强、人民立场不稳,对基层情况不熟悉、对群众关切不了解、对群众工作不掌握。长此以往,任其发展,势必会割裂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面对“脱离群众”的危险,广大党员要不断从党史国史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汲取智慧和力量,掌握和运用马克思唯物史观,提高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理论思维能力。树立和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制定政策,要坚持人民立场,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意见和愿望、批评和建议,使作出的每一项决策都能充分体现民心民意;谋划工作,要拜人民为师,善于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及时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转化为政策举措;推进工作落实,要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凝聚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来,以增进群众福祉、维护群众利益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新中国史摘抄内容【第三篇】

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新中国70多年的光辉历程,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开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创造性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曲折发展中,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探索,终于成功走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道路,成功走出一条人类发展史上实现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四个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深入学习新中国史,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

深刻领会理论创新和伟大思想,自觉加强理论武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结合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特别是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深刻领会其精髓要义、核心内容、科学体系、实践要求,深刻领会其时代意义、历史地位、理论价值、卓越贡献,深刻领会其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从而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领会重要启示和宝贵经验,科学把握发展规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新创造,在进行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中,在取得翻天覆地的伟大成就中,在创造惊天动地的新时代伟业中,获得了非常深刻的重要启示,积累了无比丰富的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通过学习新中国史,要全面汲取经验,获得深刻启示,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善于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深刻领会艰辛探索和伟大精神,大力弘扬优良作风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创业、不懈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不断、永葆生机活力的精神谱系。

伟大精神为立党兴党、报国强国提供了丰厚滋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要发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永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激昂斗志,满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巨大勇气,大力弘扬对党忠诚、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作风,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深刻领会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树立正确国史观

新中国的历史恢弘壮丽、内容丰富,既有胜利和辉煌,也有失误和曲折。从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看,新中国史就是一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树立正确国史观,就要紧紧抓住这个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树立正确国史观,就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新中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其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新中国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新中国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树立正确国史观,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中国史摘抄内容【第四篇】

《国史大纲》

作者是钱穆,出版社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0月北京第1版。

简介

意大利学者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站在当今的角度,如何解读历史,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阅读原文

钱穆先生的《国史新论》,带我们领略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与中国传统教育的变化。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期,你又会怎么做呢?

《国史新论》自序

一个国家当动荡变进之时,其以往历史,在冥冥之中必会发生无限力量,诱导着它的前程,规范着它的旁趋,此乃人类历史本身无可避免之大例。否则历史将不成为一种学问,而人类亦根本不会有历史性之演进。

钱穆先生像

书共有14篇,分别谈论了中国社会演变、中国传统政治、中国文化传统、中国历史的传统教育、中国历史人物等方面的内容。

在第1篇中国社会演变中提到,中国是不是一个封建社会?这一问题,应该根据历史事实来解答。中国史上秦以前的所谓封建,乃属一种政治制度,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

《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在西洋历史中古时期有一段所谓Fedalism的时期,Fedaliam则并不是一种制度,而是他们的一种社会形态。

Fedaliam的起源是因为罗马政府的崩溃,整个国家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农民和小地主为求保护,转而投靠大地主,因此在保护人和被保护人之间建立了契约关系,后来这种契约关系在国家、国王、城市、教会中都有发展。

Fedalism应该是一种“封建主义”,存在贵族与平民两个阶级,但只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不是一种制度。现在把中国史上“封建”二字来翻译西洋史上之Fedalism,便犯了名词纠缠之病。

西洋的“封建”与中国“封建”意思不一样,西洋Fedalism更倾向于是一种“封建主义”,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非制度;在中国“封建”更像是被解释为一种制度,如“封建”在周朝解释为“封邦建国”——分封制,而在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称为封建君主专制。

左起:严耕望、钱穆、余英时

中国历史上所谓封建,究竟始于何时,已难详考。据传说,远从夏、商已有。古史渺茫,此当由专门古代史家经过严格考据来论定。但我们不妨说,正式的封建制度则始自西周。

西周封建乃由武王、周公两次东征,消灭了殷王室的统治权,逐渐把自己的大批宗室亲戚,分封各地,以便统制。先有天子分封诸侯,再由诸侯分封卿大夫,逐步扩张。这种演进是由上而下的。西方封建由统一政府之崩溃而起,因为

北方蛮族入侵,罗马政府崩溃,农民和小地主为求自保,自发投靠豪强地主,与豪强地主建立契约关系,后来在国家、国王、皇帝、教会、城市中,契约关系都得到发张、扩大,这是一种由下而上的演进。东方封建则是加强政府统一的一种强有力的新制度。

第4篇

中国传统政治中提出,西洋政治史学者常说,他们的政治,由神权转进到王权,又由王权转进到民权。他们又说,政治有立宪或专制之别,或是君主专制,或者是君主立宪,否则是民主立宪。

近代中国学者专以抄袭稗贩西方为无上之能事,于是也说中国政治由神权转入到君权,因为中国没有议会和宪法,中国自然是君主专制,说不上民权。

谓中国传统政治

本文只从秦汉大一统政府成立后说起。更前的则暂且不论。这几十年的国内学术界,几乎无一人不说秦以后的政治是君主专制,但作者仍将不惮反复对此问题作辩护。本所论中国传统政治,亦仅在这一点上作发挥。

首先要注意着,中国秦以后的传统政治,显然常保留一个君职与臣职的划分,换言之,即是君权与臣权之划分。亦可说,是王室与政府之划分。在汉代,內朝指王室言,外朝指政府言。全国财政收入,属于大司农者归政府,属于少府者归王室,这一划分,历代大体保持。宰相是政府领袖,中国传统政府内宰相之地位和职权,值得我们特别重视。

西

西汉时期

宰相府统管全国一切行政,宰相掌握大权,相权犹重。到了唐朝,宰相职权划分清楚明白,宰相权利被分割,变一分为三,相互制约。宋朝设立了“二府三司”制度,目的也是为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这时明朝已无宰相一职,同时这一时期君权得到高度强化。明朝时期,皇权强化,相权衰弱,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解决。

第9篇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中提到,要谈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首先应该提到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精神和理想。此项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精神和理想创始于三千年前的周公,完成于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

此项教育的主要意义,并不专为传授知识,更不专为训练职业,亦不专为幼年、青年乃至中年以下人而设。此项教育的主要对象,乃为全社会,亦可说为全人类。不论幼年、青年、中年、老年,不论男女,不论任何职业,亦不论种族分别,都包括在此项教育精神与教育理想之内。

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教育担当重任,而教育又数儒家教育为名。儒家教义,主要是教人如何做人,有说儒教乃是一种道教,或者是一种人文教,只要是一个人,都应该受此教。不论男女老少,无一例外。

不论任何职业、任何知识,都应该以此教义为中心,向此教义为宗旨。在学校,老师常说,先学会做人,后学做事。又或者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抵是出于此教义吧。

新中国史摘抄内容【第五篇】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新中国史摘抄内容【第六篇】

深入学习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是从中汲取无穷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

深刻领会实践历程和伟大道路,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新中国70多年的光辉历程,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开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创造性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曲折发展中,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探索,终于成功走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道路,成功走出一条人类发展史上实现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四个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深入学习新中国史,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

深刻领会理论创新和伟大思想,自觉加强理论武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结合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特别是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深刻领会其精髓要义、核心内容、科学体系、实践要求,深刻领会其时代意义、历史地位、理论价值、卓越贡献,深刻领会其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从而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领会重要启示和宝贵经验,科学把握发展规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新创造,在进行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中,在取得翻天覆地的伟大成就中,在创造惊天动地的新时代伟业中,获得了非常深刻的重要启示,积累了无比丰富的宝贵经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的一项战略任务。图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的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深刻领会艰辛探索和伟大精神,大力弘扬优良作风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创业、不懈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不断、永葆生机活力的精神谱系。

伟大精神为立党兴党、报国强国提供了丰厚滋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要发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永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激昂斗志,满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巨大勇气,大力弘扬对党忠诚、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作风,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图为市民和游客在山东省青岛市五四广场观看国庆灯光秀表演。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深刻领会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树立正确国史观

新中国的历史恢弘壮丽、内容丰富,既有胜利和辉煌,也有失误和曲折。从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看,新中国史就是一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树立正确国史观,就要紧紧抓住这个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树立正确国史观,就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新中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其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新中国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新中国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树立正确国史观,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中国史摘抄内容【第七篇】

1、中国共产党的生日:1921年7月1日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二大: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号召开。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2、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它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明确地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了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同时改组了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当时党内所面临最迫切的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中央军委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和正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并将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进程。

5、十四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大会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科学的概括和评价,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党的指导地位,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这次代表大会还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6、十五大: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大会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大会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大会还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7、十六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15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十六大的灵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的精髓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1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8,十七大: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其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大主题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十七大在理论层面全面深化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又通过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等制度化安排,使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成为执政党的不二选择,这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党的十七大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战略部署,是指导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员令和进军号。

在中央召开的“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年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不仅可以改善社会风气,体现价值观导向而且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青年人都必须时刻将“八荣八耻”铭记于心。

9、十八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两个“五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坚持”。①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②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④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⑤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⑥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⑧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三个自信”: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四化同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两个翻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新目标。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四个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加强“四个监督”: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

10、十八届三次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以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的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11、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法治中国的建设绘就了新的蓝图。这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必将推动中国法治跨越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从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全面”二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涵盖了党、国家、社会生活以及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了法治的“全覆盖”。

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根本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我们党确立的伟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根本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之中国,复兴中华之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之藩篱,攻克深层复杂之难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通过良法善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最大福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长期执政具有根本意义。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为执政之根本遵循,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提出了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强调指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

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新中国史摘抄内容【第八篇】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1938年,中国历史学家蒋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道:近百年的中华民族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现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你能利用科学和机器吗?你能废除我们家乡的观念组织现代民族国家吗?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如果不行的话,我们这个民族就没有前途。蒋廷心中,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不容乐观。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之路,28年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数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主的伟大飞跃。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除所有剥削制度,完成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现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基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的发展富裕、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衰退到根本的命运,继续走向繁荣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激发广大人民的社会创造了强、社会主义的发展,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到了极大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从中国主义的发展到了极大的发展。

明镜照形,古事知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修好“必修课”,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才能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8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