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某县委书记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讲课稿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96747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某县委书记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讲课稿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某县委书记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稿1

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这部分基本要求也是跟大纲中三个小节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第一节是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党的建设理论。我们讲党的建设理论,讲马克思主义政党,强调执政党建设,不是讲一般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我们教学大纲没有把老祖宗的话都写一遍,没有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那里说起,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主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形成的,可能更多的是改革开放以后形成或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讲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总起来说还是革命党的思维,跟现在的建党目标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主要是了解改革开放以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的回答。

第二节要把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纲从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来突出它的重要性、紧迫性。

第三节主要是介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非常热的词汇,也是一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它应该达到什么目标,有哪些任务,应该有个了解。

这个专题的特点是什么,它在整个教学大纲中的地位是什么?我是这么理解的,这一讲的特点从内容上来看,要求我们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五大建设的关系,来看它的地位。因为大纲的第二讲到第六讲讲了五大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接着讲党的建设,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导论部分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问题已经涉及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了,第一讲国情这一块是讲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间五讲是五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五大建设和党的建设什么关系?应当说,党是关键,是根本的政治保证。要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党的建设这一讲在大纲中的地位。从形式上来看,这一讲也讲一个方面的建设,也是个专题,不是像导论那样具有整体性,它和五大建设在阐述形式上有基本一致的地方。这里面仍然有一节是概述——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概述。前面我们有中国经济建设概述、政治建设概述、文化概述等,这是一样的,阐述形式基本一致。为什么说基本一致?就是说它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比如前面的几讲都有关于概念方面的一个目,比如经济和经济建设、政治与政治观、文化与文化建设等,第七讲没有一个小目专讲政党方面的概念,原来是有的,但是经过权衡把它拿下来了。拿下来有多种考虑,因为它跟五大建设毕竟不能完全并列,毕竟有所不同。因为中国共产党建设这样一个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相关联的,它并不仅仅和中间某一个建设相关联。但是它也是专题,根据整体在先、专题为主的课程讲授要求,它属于专题为主的范围。

这个专题主要内容讲什么呢?我自己理解,它就讲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为什么要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因为它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凭什么领导?为什么要领导?所以要讲党的产生,党的性质,党的地位,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以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接着就是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这里面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及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我觉得讲这一讲的时候可能会涉及三组概念,尽管我们教材没有,但是我们讲课中可能会涉及到。比如当代世界政党与各国政治生活的关系,政党本身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政党等。政党这么多类别,按主义划分,按地域划分,按规模划分,按政治主张或者组织形式,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用意识形态划分,用指导思想划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二组概念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不完全一样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肩负着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使命。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又是一组概念。

第三组概念就是政党建设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等。我们讲一个政党要生存发展就要进行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这些概念要引出来。我们大纲当中用了一段话,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和加强自身建设,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里请注意,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今天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论断紧密结合在一起,与当代中国的主题结合在一起,当代中国的主题是和中国共产党联系在一起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

还有“七一讲话”中用的结论,讲课中会涉及到,“七一讲话”中说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我们为什么会讲到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紧密相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要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这样就切入到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这里面来了,就把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呼应起来了。

我们大纲里有一个目专讲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用的话很短,几十个字,这几十个字不能小看,包含很多内容,第一是讲党是怎么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第二是从性质上来说,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关于先锋队的问题我们在本科教材已经讲了,研究生思政课可以在本科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性的阐述,怎么理解两个先锋队及其相互关系;第三,讲党的地位,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这几十个字讲了三层意思。

然后大纲用一段文字具体展开,党的领导地位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凭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不是别的党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怎么来的?我们说“两个选择”,这两个选择可以展开讲。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境遇,以及我们各种政治力量的探索和实践,都凸显了这“两个选择”。还要讲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逐渐巩固起来的。我们强调它怎么形成的,比如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那时候国统区人民也是拥护蒋介石的。那时沦陷区人民“想中央、盼中央”,这个中央显然还不是共产党中央,而是国民党中央。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怎么确立的?可以展开阐述。苏东丧失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改变性质,这都表明共产党领导地位不是天然巩固的。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也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党的领导地位也是逐步巩固的,并且需要继续巩固,不是一劳永逸的。

后面有一段比较多的文字讲到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这在中共十三大之后讲得比较多,对这个问题研究也是很成熟的。大纲对此写得较具体,这里就不展开了。

接着讲第二个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作为理论,它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大纲里面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探索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在改革开放前后有很大的区别,建党目标、建党方针、建党模式、建党方法路径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它有个共同点,即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说的是建设目标,怎样建设党说的是建设途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总结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这可以结合新中国以后这方面探索,其实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也有一些教训,否则1989年邓小平怎么说我们有失误呢,正确和失误并不局限在某个历史阶段,大的方面错误往往集中在某个历史阶段,小的方面错误在不同时期都不可避免。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这方面可以展开,不光是共产党,其他大党老党丧失政权的案例也不少,也有很多教训。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以来的探索中形成了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从实践、经验,再上升到理论,这是我们大纲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一个总的概括。

大纲用了六点概括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基本点。第一就是推进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相结合,不是关起门来建设党,而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推进党建的伟大工程。第二就是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特色,一直延续到今天。理论上的创新是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各方面创新的先导。我们党的建设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也是作为党的各个建设的基础。第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一个党就两条,一个它的能力问题,因为党本身作为工人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工具,执政以后有没有能力,能不能掌好权,为人民谋利益?党本身有没有资格执政,就是讲是否具有先进性的问题。第四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执政的宗旨。立党为公是从建党开始就形成的理念,执政为民是我们掌握政权以后秉持的理念,关于这方面有一系列的阐述。第五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领导改革创新事业的党本身建设也应该以改革创新来推进。第六就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提出党要管党,90年代讲要从严治党,后来讲提高管党治党水平,现在讲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

大纲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意义也进行了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是讲它的意义。

第二节是本讲的重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这个新课题新考验的内容写得比较多,这里我就不多讲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集中的概括就是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四个考验。世情就是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国情就是“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世所罕见”,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就是世情国情的新变化以及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要求、新考验,就是我们面临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这就是我们在党情方面的新问题。四个考验还不是一个短期的,而是长期、复杂、严峻的,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党内存在这四个危险是不符合党的宗旨的。能否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关系到党的面貌;能不能办好事是讲能力的问题;群众是我们力量之源,群众是我们的基础,党脱离群众就会失败;党是清正廉洁还是消极腐败,这也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讲这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不是说过去没有考验和危险,而是现在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前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大纲用“两个更为”凸显了危机意识。

第一节里面第三个小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主线。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着力点。我们讲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等方面建设,但是着力点在哪里?就是解决保持和发展先进性问题和能不能承担起历史使命的能力问题,这就是我们党的建设的着力点,也是主线。

关于执政能力的内涵,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我们大纲都做了集中阐述。

关于先进性,大纲也讲了它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和根本要求。先进性是讲党的自身资格的问题。你有没有这个资格领导,你凭什么领导,就看你有没有先进性。

第三节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纲首先讲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意义,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过去没有提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这几个字,不是说过去党建就没有科学化,但是我们今天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命题的提出是既是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提出挑战和考验的深刻回应。提出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管好党、建设好党,只能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为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管党治党有水平,党建设好,有了执政能力,才能领导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能实现。这一节分了几个小目,一个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所谓伟大工程就是说党的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等等。我们讲新的伟大工程,必然就有原来的工程,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工程,现在是新的伟大工程。在新的条件下,新的伟大工程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工程各个方面各有侧重,相互连接,党的建设主线贯穿其中。

大纲用了五个方面和五个重点,凸显了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主要任务,这是十七大的一个概括。另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大纲把它提炼了一下,就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什么?因为改革创新对我们党具有极端重要性,对我们提出了要求,这又一次跟导论的有关内容相呼应。

第二个小目就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七一讲话”中,胡锦涛在第二部分对此进行了全面阐述,同时大纲把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做了一个概括,指出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一贯坚持的理想追求,这就跟历史联系起来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含义是什么,就是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规律,努力在“三个以”方面取得实效,这就是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大纲概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五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二是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四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五是必须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思考题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思考题的出发点是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二个思考题是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谈谈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三个思考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研究生中已经是党员的,或者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关心国家发展的人都应该思考这一问题。这些思考题都是非常开放的。以上是关于第七讲的一些认识。这个认识也是比较粗浅的,有不成熟不正确不准确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某县委书记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稿2

一个理论的提出是有他的现实依据的。理论来自于实践,同时也指导实践的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分析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后,根据我们国家

的具体国情提出来的。其现实依据在于: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现在,中国

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强大的经济体,在世界经济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政治: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世界各大问题上都有不可忽视的话语权。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政治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军事: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繁华的背后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

势必会阻碍我们继续前进的步伐。这些问题是多方面的,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A、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B、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

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C、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

D、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

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适应

E、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F、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的社会才有可能继续稳步的发展下去,健康的发

展下去。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

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在如此快的发展之下,我们有更多的发展机

遇,但是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些挑战,既有来自我们国家本身的,也

有很多国际社会的。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影响和平和发展的因素

也越来越多。世界局势不是很稳定,地区冲突不断,我们也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

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压力。

为了增强我们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的能力,我们就必须首先把国内的事情办好,通过和谐社会建设,始终保持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也

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

障。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

的必然要求。

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十六大以

来,中央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例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

,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

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

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三大历史任务: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

发展

第2篇:思政课讲稿1

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丁俊萍

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这部分基本要求也是跟大纲中三个小节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第一节是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党的建设理论。我们讲党的建设理论,讲马克思主义政党,强调执政党建设,不是讲一般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我们教学大纲没有把老祖宗的话都写一遍,没有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那里说起,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主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形成的,可能更多的是改革开放以后形成或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讲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总起来说还是革命党的思维,跟现在的建党目标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主要是了解改革开放以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的回答。

第二节要把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纲从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来突出它的重要性、紧迫性。

第三节主要是介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非常热的词汇,也是一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它应该达到什么目标,有哪些任务,应该有个了解。

这个专题的特点是什么,它在整个教学大纲中的地位是什么?我是这么理解的,这一讲的特点从内容上来看,要求我们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五大建设的关系,来看它的地位。因为大纲的第二讲到第六讲讲了五大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接着讲党的建设,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导论部分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问题已经涉及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了,第一讲国情这一块是讲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间五讲是五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五大建设和党的建设什么关系?应当说,党是关键,是根本的政治保证。要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党的建设这一讲在大纲中的地位。从形式上来看,这一讲也讲一个方面的建设,也是个专题,不是像导论那样具有整体性,它和五大建设在阐述形式上有基本一致的地方。这里面仍然有一节是概述——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概述。前面我们有中国经济建设概述、政治建设概述、文化概述等,这是一样的,阐述形式基本一致。为什么说基本一致?就是说它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比如前面的几讲都有关于概念方面的一个目,比如经济和经济建设、政治与政治观、文化与文化建设等,第七讲没有一个小目专讲政党方面的概念,原来是有的,但是经过权衡把它拿下来了。拿下来有多种考虑,因为它跟五大建设毕竟不能完全并列,毕竟有所不同。因为中国共产党建设这样一个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相关联的,它并不仅仅和中间某一个建设相关联。但是它也是专题,根据整体在先、专题为主的课程讲授要求,它属于专题为主的范围。

这个专题主要内容讲什么呢?我自己理解,它就讲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为什么要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因为它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凭什么领导?为什么要领导?所以要讲党的产生,党的性质,党的地位,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以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接着就是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这里面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及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我觉得讲这一讲的时候可能会涉及三组概念,尽管我们教材没有,但是我们讲课中可能会涉及到。比如当代世界政党与各国政治生活的关系,政党本身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政党等。政党这么多类别,按主义划分,按地域划分,按规模划分,按政治主张或者组织形式,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用意识形态划分,用指导思想划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二组概念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不完全一样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肩负着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使命。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又是一组概念。

第三组概念就是政党建设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等。我们讲一个政党要生存发展就要进行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这些概念要引出来。我们大纲当中用了一段话,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和加强自身建设,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里请注意,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今天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论断紧密结合在一起,与当代中国的主题结合在一起,当代中国的主题是和中国共产党联系在一起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

还有“七一讲话”中用的结论,讲课中会涉及到,“七一讲话”中说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我们为什么会讲到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紧密相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要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这样就切入到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这里面来了,就把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呼应起来了。

我们大纲里有一个目专讲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用的话很短,几十个字,这几十个字不能小看,包含很多内容,第一是讲党是怎么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第二是从性质上来说,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关于先锋队的问题我们在本科教材已经讲了,研究生思政课可以在本科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性的阐述,怎么理解两个先锋队及其相互关系;第三,讲党的地位,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这几十个字讲了三层意思。

然后大纲用一段文字具体展开,党的领导地位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凭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不是别的党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怎么来的?我们说“两个选择”,这两个选择可以展开讲。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境遇,以及我们各种政治力量的探索和实践,都凸显了这“两个选择”。还要讲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逐渐巩固起来的。我们强调它怎么形成的,比如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那时候国统区人民也是拥护蒋介石的。那时沦陷区人民“想中央、盼中央”,这个中央显然还不是共产党中央,而是国民党中央。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怎么确立的?可以展开阐述。苏东丧失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改变性质,这都表明共产党领导地位不是天然巩固的。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也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党的领导地位也是逐步巩固的,并且需要继续巩固,不是一劳永逸的。

后面有一段比较多的文字讲到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这在中共十三大之后讲得比较多,对这个问题研究也是很成熟的。大纲对此写得较具体,这里就不展开了。

接着讲第二个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作为理论,它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大纲里面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探索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在改革开放前后有很大的区别,建党目标、建党方针、建党模式、建党方法路径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它有个共同点,即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说的是建设目标,怎样建设党说的是建设途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总结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这可以结合新中国以后这方面探索,其实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也有一些教训,否则1989年邓小平怎么说我们有失误呢,正确和失误并不局限在某个历史阶段,大的方面错误往往集中在某个历史阶段,小的方面错误在不同时期都不可避免。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这方面可以展开,不光是共产党,其他大党老党丧失政权的案例也不少,也有很多教训。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以来的探索中形成了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从实践、经验,再上升到理论,这是我们大纲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一个总的概括。

大纲用了六点概括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基本点。第一就是推进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相结合,不是关起门来建设党,而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推进党建的伟大工程。第二就是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特色,一直延续到今天。理论上的创新是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各方面创新的先导。我们党的建设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也是作为党的各个建设的基础。第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一个党就两条,一个它的能力问题,因为党本身作为工人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工具,执政以后有没有能力,能不能掌好权,为人民谋利益?党本身有没有资格执政,就是讲是否具有先进性的问题。第四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执政的宗旨。立党为公是从建党开始就形成的理念,执政为民是我们掌握政权以后秉持的理念,关于这方面有一系列的阐述。第五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领导改革创新事业的党本身建设也应该以改革创新来推进。第六就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提出党要管党,90年代讲要从严治党,后来讲提高管党治党水平,现在讲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

大纲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意义也进行了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是讲它的意义。

第二节是本讲的重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这个新课题新考验的内容写得比较多,这里我就不多讲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集中的概括就是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四个考验。世情就是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国情就是“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世所罕见”,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就是世情国情的新变化以及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要求、新考验,就是我们面临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这就是我们在党情方面的新问题。四个考验还不是一个短期的,而是长期、复杂、严峻的,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党内存在这四个危险是不符合党的宗旨的。能否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关系到党的面貌;能不能办好事是讲能力的问题;群众是我们力量之源,群众是我们的基础,党脱离群众就会失败;党是清正廉洁还是消极腐败,这也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讲这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不是说过去没有考验和危险,而是现在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前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大纲用“两个更为”凸显了危机意识。

第一节里面第三个小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主线。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着力点。我们讲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等方面建设,但是着力点在哪里?就是解决保持和发展先进性问题和能不能承担起历史使命的能力问题,这就是我们党的建设的着力点,也是主线。

关于执政能力的内涵,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我们大纲都做了集中阐述。

关于先进性,大纲也讲了它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和根本要求。先进性是讲党的自身资格的问题。你有没有这个资格领导,你凭什么领导,就看你有没有先进性。

第三节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纲首先讲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意义,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过去没有提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这几个字,不是说过去党建就没有科学化,但是我们今天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命题的提出是既是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提出挑战和考验的深刻回应。提出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管好党、建设好党,只能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为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管党治党有水平,党建设好,有了执政能力,才能领导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能实现。这一节分了几个小目,一个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所谓伟大工程就是说党的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等等。我们讲新的伟大工程,必然就有原来的工程,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工程,现在是新的伟大工程。在新的条件下,新的伟大工程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工程各个方面各有侧重,相互连接,党的建设主线贯穿其中。

大纲用了五个方面和五个重点,凸显了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主要任务,这是十七大的一个概括。另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大纲把它提炼了一下,就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什么?因为改革创新对我们党具有极端重要性,对我们提出了要求,这又一次跟导论的有关内容相呼应。

第二个小目就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七一讲话”中,胡锦涛在第二部分对此进行了全面阐述,同时大纲把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做了一个概括,指出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一贯坚持的理想追求,这就跟历史联系起来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含义是什么,就是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规律,努力在“三个以”方面取得实效,这就是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大纲概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五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二是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四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五是必须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思考题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思考题的出发点是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二个思考题是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谈谈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三个思考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研究生中已经是党员的,或者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关心国家发展的人都应该思考这一问题。这些思考题都是非常开放的。以上是关于第七讲的一些认识。这个认识也是比较粗浅的,有不成熟不正确不准确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某县委书记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稿3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一节思政课,我讲课的题目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从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坚定理想信念,铭记历史,百折不挠,不懈奋斗,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今天,爱国主义情怀依然是国家走向富强,民族复兴的必要精神基石,重视挖掘中共党史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使广大青少年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这对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赓续于一代代人不懈奋斗的伟大史某某。党史育人职责和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高度契合的,都是为了引导青少年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要发挥党史资源优势,将宝贵的中共党史作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素材和教学资源。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党史教育,必须突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鲜明主题,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始终团结、依靠、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党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困境中的定力、在逆境中的坚韧、在顺境中的自省,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经验和智慧,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某某提供了丰厚滋养。百年创业多艰辛,赓续期待后来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特别提高青少年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正确党史观,以宏阔的视野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去理解历史表象背后深层次的内在机理,能够更好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贯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关键要通过生动鲜活、亲切质朴的方式让爱国主义精神入脑入心、牢牢扎根。要注重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育学习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创造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充盈高校网络空间。积极组织青少年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读红色经典、走红色道路,以生动、直观、高雅的艺术形式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充分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激励他们担当好传承红色基因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引导青少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亲爱的同学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请用知识武装你们的头脑,用智慧丰满你们的羽翼,用理想坚定你们的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早日成才,报效祖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196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