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对学校的建议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929992

【导言】此例“对学校的建议精编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课程整合 课程改革 课程分类

中职学校只有进行课程整合,才能使课程模块与岗位工作内容相对应,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在实施课程整合时,笔者建议关注以下四点:

一、整合重点——技能课程

目前在中职学校,一般把课程分成三大类,即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前两类课程内容由国家指定,有相应的国家规划教材。第三类专业技能课程,虽然也有部分国家规划教材,然而不同的地方政策、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导致国家统一组织的新课程、新教材并不能完全满足和适用于每个地区的职业教育。当前职业教育最核心的问题是专业与岗位不对接、课程和教材与职业标准不对接、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这说明职校所教授的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所需求的技能不适应。因此,应围绕社会所需职业岗位能力,充分考虑专业所涉及职业的未来需求,将专业技能课作为课程整合的重点。

二、整合对象——岗位技能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各地相同职业岗位的内容与要求存在差异,因此整合专业技能课程的内容时,在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当地职业岗位要求。一方面,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准,根据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的要求,将当地岗位能力所涉及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知识和技能融入课程中。另一方面,在完成工作任务时,通常不会只运用到单一学科的知识,而是会超越学科的界限,调动适当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虽然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内容差别很大,不属于同一知识体系,但是它们都属于这一岗位的能力要求,必须要让学生掌握。因此,要把为完成某一工作任务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减少知识和技能之间的隔膜,解决将知识和技能分割成各自独立科目的弊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整合要求——便于学习

在课程整合的内容安排上,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拼凑在一起,也不是对课程内容进行简单取舍,而是根据社会岗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从便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一般以某门核心课程为中心,该课程所缺少的知识,可向其他课程(甚至是跨专业的课程)借用。这种借用不是临时缺什么借什么,而要讲究整体性和系统性。即在对所选择的内容进行整合时,按工作顺序,把岗位任务或工作项目所涉及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技能都整合在一个个学习单元中,形成一个个学习模块。这样就将学习内容置于模拟的工作任务中,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学习,比接收孤立零散的学科知识效果好。

四、整合成果——设计教学包

所谓教学包就是经专门设计,由多种教学媒体组成的新型组合式教学材料。包内一般有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案、课件、视频材料以及印刷材料等。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5篇对学校的建议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我对学校建议10条简短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2

一、高校管理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具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双师型”教师既能胜任实践指导工作,又掌握丰富的实践教学理论,但现实是,高校“双师型”教师占整体比重小,大量年轻教师一毕业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业训练,自身尚不是行家里手,自然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课轻实践”难以避免。

(二)教材体系和配套课程体系建设落后

管理学专业课程教学除了自身主干课程教材外,还需要相应的配套课程体系给予支撑。许多高校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不健全,诸如课时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选材脱离实际,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陈旧等问题依旧制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效果的实现。

(三)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或管理落后

一方面,一些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没有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教学基地功能单一,缺乏科学的组织管理,高校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评估和激励手段不足,导致基地运行效果欠佳。

二、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教育主管部门强化管理学专业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

为了提高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的效果,建议相关教育部门从政策层面尽快制定强化管理学人才培养责任的有关框架指导和细则界定,充分调动管理学教学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法律支持,通过这种保障机制来改善运作机制,促进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建设相关机制迅速形成。

(二)高校方面需要积极推行相关举措

1.优化管理学教学建设管理制度。成立管理学教学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领导任组长。学校配备专(兼)职管理干部,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熟悉实践教学规律,一专多能的实践教学与管理指导队伍;此外制定并严格执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搞好企业服务,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实现管理学教学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完善管理学教学基地建设的合作机制。高校应当制定合作单位选择标准,选择具有健全培训机构和完善管理体系的企事业单位,保障教学实习的正常运转,顺利完成实践教学任务;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应当创新合作形式,采取共建教学基地的形式,双方共同出资,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还可以面向社会,为其他企业培训人员,转换实践教学基地的市场价值,这种良性合作机制形成了“共建”各方利益共享的持久力和有效合力。

3.积极改革实践教学配套体系建设。高校要改革现有的管理学课程体系,立足在课程改革中突出应用性。从总体而言,为适应管理学教学的需要,高校应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核心,综合考虑知识结构、应用技能与特殊个性化需求等因素,按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训课的形式对现行课程体系重新整合。整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充分挖掘和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平台作用。

4.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关键是要建立和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需要根据需要选派校内教师到生产现场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培训,了解熟悉企事业单位,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取得相应专业职称证书。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参加学校及校外组织的继续教育,在专业理论及实际操作能力等力面迅速得到提高。此外,高校可以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指导实训教学。

5.健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激励机制。高校对教师要提出实践教学工作的要求,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实习、实训的指导。一方面,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广大教师参与实践性教学,激励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实践教学改革。另一方面,鼓励教师通过兼职、培训等途径,强化自身经验背景,构建“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团队。

(三)具体教学单位需要落实细化教学环节

明确管理学教学理念,规范管理学教学内容,对管理学课程知识点进行分层分类。根据单纯记忆的基础知识、需要理解掌握运用的提高类知识、需要实践运用的升华类知识等不同层次的要求设定教学目标。改革管理学考核方式,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不仅能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而且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管理学类的考试应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要把平时成绩、写作、讲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与创造能力都融入考核范畴。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扩大开放性试题设置比例。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的问题和不足

(一)理论认识上的缺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研究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起步晚,研究少。有关的直接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有专著面世。出现较多的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其建设的论文。二是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不够。目前关于载体形态的说法过多过滥,其中不少说法不够准确、不够科学。对各载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整载体体系中的地位等内容缺乏足够的研究。理论研究的落后还影响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教育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近年来,高校加大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力度,但其实际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一些活动流于形式,主题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挥。“两课”得不到师生的重视。教师的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式单调,学生不爱听、不愿听,结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据问卷调查资料显示,仅%的大学生认为党团活动对个人很有帮助,%的认为对个人没有帮助,%的学生积极参加党团活动,%的凭自己喜好参加,%的反感且不参加%的大学生有过打网络游戏的经历,%的上网观看过不健康信息。这两组数据说明,无论是党团活动等传统载体,还是网络等现代载体,其作用发挥的效果都不理想。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校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以育人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立足实际,努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1.把握好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方向性,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须把握好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方向性。

一要明确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政治方向。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据校园文化的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中。二要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科学育人和人文育人相结合的现代化教育方向,着力培养具备竟争意识、法制意识、求实创新意识等现代意识,掌握现代知识及拥有用现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2.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各方面都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载体建设。

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学校要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重要性,真正予以重视,切实把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列入高校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部署,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制。党委宣传部把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做好协调工作,党办、校办、学工部(处)、教务处等部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团组织和单位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明确责任,各施其职,分工合作,齐抓共管。比如,宣传部负责提出活动规划,活动场所的协调,经费的管理使用,举办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学生处负责活动的组织,文化骨干的培养和文化组织的建设等。要成立专门的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开展专题研究,实施有效控制和管理,在方向原则上把好关,在整体布局上统一规划,在活动上协调管理,在人力上统筹安排,在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

(二)运用校园网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随着高校办学的物质条件的改善,校园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就为把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奠定了物质基础。当前重要的是要抓紧开发教育软件,积极推进网络教育的信息资源建设,针对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力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并链接到相关网站,吸引学生使用和参与。在各个高校的校园网络的基础上则可以考虑建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系统形成整体优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程度。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由于我国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技术知识相对缺乏,在新的形势下,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队伍显得尤为迫切。这支队伍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又能够深入了解网络的性能,并熟练使用网络&既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又能够不断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多样的,信息网络只是其中的一种。把网络作为教育的新载体,并不意味着可以取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载体,相反,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充分利用各类载体的基础上,网络作为新载体的优势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中专(中职)美术、教育、方法、策略,改变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全面,中职学校里美术教育逐渐开始被重视,美术的作用首先是作为一门学科,通过学习美术,可以丰富与美术相关的知识;其次学习美术还能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但是中职院校的美术教育不同于大学和高职,因而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适当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更加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策略,这就要求老师要深刻理解美术教育的核心观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辅助,双管齐下进行美育教育。

一、当前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学校的特点: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全国范围内的职业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化,这样的情况是我们所期盼的,可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

我们知道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有其自身特点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同时他们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激情;其次学校层面上虽然国家在不断强调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仍然有一些地方院校我行我素,只顾眼前,非常不合理的占用美术课的时间,在美术课上要求学生学习其他的知识,这种鼠目寸光的做法对学生以及学校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这样的现实因素无形中加大了中职院校美术课的难度。

二、当前中职院校的美术教育现状:

21世纪的社会竞争是非常残酷的,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的人才而不只是单方面的专业技能。因此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职业院校必须改变这种不合理教育现状,进行理性的规划。

职业院校的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及课堂具体的教育方法是比较单一的,缺乏组织性和灵动性。当前的教育现状依然是学生被动的在学习:即传授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底下听。虽然老师在上课之前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利用相关的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但是收到的实际效果微乎其微,具体表现如下:

a.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与主动性。教师在课上单纯的机械的理论体系的讲解忽略了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很难产生共鸣。

b.课程安排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与时代脱轨。有饽于职业教育的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理念。

三、针对实际现状,提出建议,合理优化教学策略。

1、针对师资水平不足的问题

目前担任中职院校美术课程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结构混乱,大致可分为两种:(1)其他学科教师兼课:这些教师大部分是非美术专业毕业,因学校的师资不齐,转而在校内兼课,严重缺乏专业美术知识和功底。因此不能系统而全面的开展美术教学;(2)单纯史论或者专业技法类毕业生当教师授课:这部分教师虽然有较深厚理论和专业知识,但是他们的教学是单方面的,不能适应国家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并且缺少实际的教学经验,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现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首先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专业而系统的美术知识也要有丰富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够较好地把自己所知转为学生所用。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中学的学生,他们来到职业学校学习,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纯理论性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实践能力。因此,在中职院校开展美术课程应该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上不单开展理论欣赏教学,还应开展基础性的绘画实践教学。在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针对学校硬件资源不足的问题

大多数职业院校紧跟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校园内开设美术课程,但同时相关的硬件还不完备,缺乏开展美术课程所需的专用教室和专业设备。美术教学成果不单单靠教师的讲授,而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结果,因此,一间美术专用教室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和学生不仅能够在言语上进行沟通,还能在动手实践方面进行及时的指导与帮助。

4、针对校内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

中职院校美术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与课堂,可以通过大量的课外活动辅助教学。例如在校内开展美术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联合地方政府和社区开展美术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弥补校园内有限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将美术融于学生的生活。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建议,对策

中国分类号:

1.高校实施拓展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拓展训练以学生为主,以体验式学习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其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先行而后知”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强调“从做中学,从做中思”的体验式学习理念。通过很强的趣味性与娱乐性游戏,让学生体验生活哲理并从中获得启示,对大学生增强体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顽强的意志、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地校正学生所具备的素质与社会需求存在的偏差。学生最终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接受社会的检验。社会需求大量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却出现就业难的现象。拓展训练改变学生步入社会后的被动职前培训为毕业前在校内的主动积极的职前培训,为学业与社会之间搭成一个平台,找到结合点。

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的作用。拓展训练不仅提高了体能素质,为精力充沛地迎接竞争与挑战打好基础,而且增加了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了抗挫能力和拼搏精神,达到提高就业和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

对学生首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认识自身潜能,认识群体作用,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2.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2011级云南工商学院学生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网络资源和搜索引擎,查资料,翻阅论著。

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以2011级学生的体体质、心理状况设计问卷题目。共15题,对校内共发放问卷827份。回收817份有效问卷。817份有效率%。

数理统计

问卷指向明确,采取归纳统计方法。对问卷问题数据逐一进行分析。

结果与分析

你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价情况:

调查表明:%满意;55%一般;%差。说明了中学期间学生没有完整科学的进行身体培育,达不到此年龄的体质标准,应加强身体素质提升。

你对拓展训练有了解吗?

调查表明:%了解;20%了解不多;%不了解。说明拓展训练对学生是一个新鲜事物,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应该加强宣传。

你想参加拓展训练吗?

调查表明:%想参加;%不想参加。说明学生对拓展项目非常感兴趣,愿意接受此项目。

感到大多数人都不信任

调查表明:在心理上12%的学生有对大多数人部信任;48%学生认为有条件的信任;40%认为可以信任。证明该部分学生在潜意识中“以我为中心”缺乏信任感,缺乏团队精神。

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调查表明:18%认为难以完成任务;55%认为可以完成;27%认为不确定。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

感到孤独

调查表明:21%自我封闭,有孤独感;70%在集体中无孤独感;9%偶尔。说明与人交往能力、互动精神不强。

感到害怕

调查表明:11%遇到困难时感到害怕,心理脆弱;42%不害怕;47%无法确定。说明缺乏历练。

难以作出决定

调查表明:13%遇到新问题,无法判定和决定;56%从众心理;31%能作出决定。说明大部分学生缺少综合判断能力

不能集中注意力

调查表明:34%不能集中注意力,心理状况不稳定;60%可以集中注意力;6%说不定。说明心理状态不稳定。

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

调查表明:8%经常出现与众不同的想法;86%从众心理;6%说不清。说明应加强判断事物的能力。

感到苦闷

调查表明:7%经常性感到苦闷;11%偶尔会出现苦闷情绪;82%一般不会。缺少相互倾诉或沟通的渠道。

教育部在学校推行“阳光工程”每天一小时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

调查表明:%能坚持;%偶尔;%不能坚持;%不知道。说明不能全面落实增强体质的措施。

你对目前体育课教学的满意程度

调查表明:%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说明课堂教学有大力提升的空间。

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

调查表明:%使身体健康,心情愉悦;21%掌握技能;%其他。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期望。

对目前课堂教学内容以外的体育运动项目兴趣

调查表明:54%感兴趣;36%一般有兴趣;10%无所谓。说明学生有其他运动,有广泛的兴趣与追求,为开展拓展运动奠定良好基础。

3.结论与建议

结论:

大学的教育功能是学生的个体纳入社会化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应完成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针对人文素质培养上缺失,应从学生最基础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加强培养力度。

学生体质偏弱,教学形式的刻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偏颇,严重阻碍了健康成长,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多功能性,让体育教学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阵地和途径。

建议:

产生学生身体素质偏弱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小学期间,应试教育主导了整个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没有完全得到合理的落实。

学生在中小学期间,体育教材“竞技体育”主导教学过程,没有完全按照人体生理成长过程的规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科学的培育。重技能轻体质的现象相当严重。

拓展运动时一项既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必须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户外、带有强烈挑战性的运动。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开展此项运动的前提条件。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相互补充,力求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4、对策

加强体育教师拓展训练的理论和实施能力培训

体育教师大部分在大学所学的体育学科专业教学知识基本都没接触过拓展项目,可以说是空白。从云南高校调查中可以看出%的体育教师在学校中从没有接触过拓展项目,有25%的教师在网络上有所了解,2%教师有过实施拓展训练的经历。体育教学开展拓展训练对学生的影响已经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体育教学开展拓展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议在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开设一定学时的拓展训练选修课教学。让体育教师在校期间能过接触到拓展训练,同时对开展拓展训练的高校教师从理论和实施能力进行专业的培训。

加强拓展项目建设,培育拓展训练项目为学校体育的亮点。

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条件,地形和各项建筑等资源都非常有利于拓展训练的开展。各高校可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地形,筛选符合项目和内容进行开展。实施队伍的培训,拓展实施课程安排,场地建设和资金保障。逐步把拓展训练培养为学校的体育亮点。

加强拓展训练实施前主体-学生培训,以提升拓展训练的综合效果。

拓展训练以人本主义理论为价值取向,非常注重学生这个主体。学生在校能够参与拓展训练的次数受场地器械限制,应在有限的课时能够让学生最大化通过训练达到目标。通过加强实施前拓展项目相关宣传;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拓展项目专项身体素质培养;进行实施前心理培训等形式提升拓展训练的综合效果。

认真制定详细的符合各高校实际的拓展训练方案

制定符合学校学生的训练方案,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参训学生,根据学生的专业、身体和心理进行课程设计。从培训主题、实施时间、实施地点、参训学生人数、人员分配、训练装备等制定训练方案。

确定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

现在的教育形式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推进全面的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价值观、人才观。不能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不断强化教学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拓展训练强调通过学生训练发生素质变化而不是通过具体成绩评定,可采用等级证书的形式。

加强拓展场地管理,不断创收、以场养场

通过拓展场地使用实施过程各项制度建设,加强拓展场地管理。合理使用拓展场地资源,使之更好地为学生、社会发展服务。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拓展训练消费市场可以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校本身所拥有的师生和教职工、另一类是校外对拓展训练有需求的社会公众。针对这两类消费群体的需求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王长权 《学校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92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