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心得体会范文【汇集5篇】
【导言】此例“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心得体会范文【汇集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心得体会【第一篇】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人民日报发布的主题微视频《星空》以时间主线,一帧帧画面深刻展现了一代代航天人的奋斗历程和一项项航天成果,让人热泪盈眶,自豪感满满。我在基层,向每一位中国航天人致敬,感谢他们带给我们的荣耀与自豪,感悟他们展现出来的航天精神,激励自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奋勇拼搏、再续荣光。
“我”在基层,向“特别能吃苦”的“你”致敬。
“特别能吃苦”是由载人航天领域的特别工作环境锤炼而成的。初期建设者们面对“大漠戈壁”,顶着“烈日风沙”,开建载人航天发射场;为了测试发射工作流程取得“零的突破”,十几个人组成的课题组全国奔波调研2000多个日夜;所有航天员在项目训练时,从来没有按过请求“暂停”的红色按钮。他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埋头苦干,为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身在基层要把眼前的“苦”和“累”当作自我锻炼、自我提升的机会,积极适应“5+2”“白加黑”,在“埋头苦干”中享受成长带来的“甘甜满足”。
“我”在基层,向“特别能战斗”的“你”致敬。
“特别能战斗”源自每一个航天人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紧紧相连,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相连。不管是杨利伟遭遇26秒“难以承受的痛苦”而面无惧色,还是翟志刚面对轨道舱“误报”,频频响起火灾报警声,毅然决然选择出舱完成任务,都展现了中国航天人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赤胆忠心,这是全体“航天人”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最根本原因。我们身在基层要强化政治思想,坚定“人民至上”理念,勇于“攻坚克难”,在基层一线成为“先锋旗帜”,让党徽光芒“持久绽放”。
“我”在基层,向“特别能攻关”的“你”致敬。
“特别能攻关”蕴含着中国航天人的“崇高使命感”。中国航天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航天人始终坚持高起点发展,自主创新,奋力攻关,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过去一年,“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神舟十二号、十三号乘组圆满完成飞行任务,中国航天再次取得新进展。我们身在基层,要树立“高质量+加速度”发展,面对各种“急难险重”,要“俯下身”“沉下心”琢磨钻研,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高效顺畅地通过基层中的一道道“腊子口”“娄山关”。
“我”在基层,向“特别能奉献”的“你”致敬。
“特别能奉献”是中国航天人的一贯品格。从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到航天科研工作者潘仁瑾、从13位登入太空航天员到23年备份英雄邓清明,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汇聚了数十万人参与其中。他们不计名利得失,坚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了一个共同“航天梦”,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强大合力,终将“逐梦飞天”。我们身在基层要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立足本职、默默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把“集体光荣”看得最重,爱惜基层一线的岗位,努力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实现“以平凡成就非凡,以无名造就有名。”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让我们向中国航天人致敬,汲取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将其“内化于心”成为我们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让我们在基层一线扎根生长,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大有可为的时代里奋发作为,为党和祖国的伟大事业贡献智慧汗水。
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心得体会【第二篇】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常常鼓励青年追求梦想、努力奋斗。他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人民至上之旨、永葆清正廉洁本色,争做一名有志、有为、有德的时代新人。
青春向党,信念坚定,做“不改其心,不移其志”的有志青年。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飞天英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秉持“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克服“宇宙中无处不在的危险、巨大的心理压力”等重重困难,在空间站驻留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纪录,为我国建造“天宫”打下重要基石。新时代,无数的“90后”“00后”,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逆行者”;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红马甲”。他们用行动践行了“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青年干部要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脚踏实地,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青春向党,人民至上,做“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有为青年。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己心”,只有把人民的冷暖放心上,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张小娟,主动放弃北京工作,毅然回乡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成为新时代青年干部的楷模。青年干部要少坐凳子、勤动脑子、多动步子,把党的群众路线延伸到田间地头,常走乡村小路,常睡农家土炕,常吃农家饭菜,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在“拉家常”中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找准工作着力点,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以个人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倾心倾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青春向党,清正廉洁,做“正直如山,清廉如水”的有德青年。
清正廉洁是为政之本,是青年干部不可逾越的底线。贵州“90后”女干部张艺因信念缺失、价值观扭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贪污了40余万元,当本应是“人民公仆”的青年干部与腐败分子的身份叠加在一起,难免让人感到震惊和痛心。青年干部应系好第一粒廉洁扣,赓续党一贯倡导的清正廉洁作风,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要牢记“廉者,政之本也”“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清白为人,干净做事,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在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干部要握好时代的“接力棒”,跑出好成绩,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架桥铺路、添砖加瓦。
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心得体会【第三篇】
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向航天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对他们提出了殷切期望。读过261字的简短回信后,我从“奋发进取、接续奋斗、创新突破”三个关键词中找准了一名基层选调生的角色定位。在乡村振兴大事业中,广大选调生要挑大梁、担重任、勇创新,当好乡村振兴急先锋、生力军和敢闯将,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声音、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奋发进取精神,当好乡村振兴急先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乡村振兴事业也是如此,从2012年底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到2020年底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全国所有基层干部勇担使命、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的结果。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广大选调生从校园迈入基层、从大学生变为基层干部,在基层一线历练中,面临着新的“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要奋发进取、不怕困难。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迈开步子去群众家里走一走、俯下身子在田间地头看一看、甩开膀子在村庄建设加油干,将村情调研写在基层大地上,把基层情况吃透、把群众所想弄透,当好乡村振兴急先锋。
以“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接续奋斗精神,当好乡村振兴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推动乡村振兴也要靠一批批基层干部接续奋斗,2021年10月底全国驻村干部轮换工作基本完成,全国在岗驻村第一书记万人、驻村干部万人,这些基层干部积极发扬接续奋斗精神,勇挑重担、坚忍不拔、砥砺奋斗,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广大选调生既然投身基层,就要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在“新手小白”到“生力军”的成长过程中,要在干中学、学中干。要用耳朵倾听人民声音、以人民群众为师,白天上好关于田间农学、山地林学的“实践课”,夜晚上好与村两委夜谈、到群众家夜访的“自习课”,在实践教学中增长才干、在群众教学中汲取智慧,以过硬本领不负重任、不辱使命,当好乡村振兴生力军。
以“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突破精神,当好乡村振兴敢闯将。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寄语:“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也需要广大基层干部勇于创新突破,走出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子、推出乡村建设新法子、创出乡村治理新方子,为乡村振兴提速加码。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跨越,广大选调生要敢闯敢试、敢走敢干、敢为人先,在“生力军”到“敢闯将”的蜕变过程中,踔厉奋发、无惧风浪、一往无前。要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细心观察村子整体情况,以敢闯的意识谋划产业发展新路;耐心做好村子调查研究,以善闯的能力实施乡村建设新法;贴心改善村子民生保障,以勇闯的担当开出乡村治理新方,努力开辟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业绩,当好乡村振兴敢闯将。
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心得体会【第四篇】
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奔月、夸父逐日、敦煌壁画中的神女飞天……中国人跨越千百年的“飞天梦”浪漫且神秘,千年前屈原发出《天问》,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出征仪式,航天员带着“飞天梦”奔赴浩瀚星辰。
英雄出征,穿云破日。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系列,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星辰大海的征途激荡着每一颗“中国心”,航天精神鼓舞着一代代航天人发愤图强、埋头苦干、自主创新。今天,让我们一起致敬勇攀高峰,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国航天人。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通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跻身世界航天大国之列,背后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日日夜夜的艰苦付出,是他们让东方红乐曲在浩瀚宇宙中第一次响起,是他们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是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事业愈艰巨精神愈深厚,在伟大航天精神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扎根枯燥艰深的科研之中,攻克一个个“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造一件件“国之重器”,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载人航天精神的精神内核是爱国主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眠着600多位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过贡献的英灵,他们的故事深埋在戈壁荒漠,他们的贡献让“星辰大海”的梦想得以实现。在中国一穷二白之际,要想探索未知宇宙何其艰难,一路走来,航天人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们秉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用无怨无悔的忠诚谱写赞歌,用攻坚克难的决心一往无前,用严肃求实的作风开创佳绩,让中国在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事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传承航天精神是对中国航天人最好的致敬。“北斗专列”总体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长征五号”航天团队平均年龄仅33岁,“东方红四号”团队平均年龄仅29岁,迈步新时代,蓬勃向上的青年人接过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接力棒”,继续书写着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中国早日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而不断奋斗。青年一代当以航天精神为坐标,不管从事什么职业,航天精神都将指引着我们向上向善,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奋勇拼搏、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心得体会【第五篇】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去太空“出差”半年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漫漫“探空”六十载,披荆斩棘“刺长天”。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航天精神,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不仅要传承好这些精神财富,更要不断解锁航天精神中的“奋斗密码”,让航天精神在伟大的复兴路上勃发出永续生机,激励我们不断向前,去探索星辰大海,去迈向伟大复兴。
奋发图强、埋头苦干,中国航天人的奉献之光照亮探索星辰大海之路。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作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漫游太空,宣告中国正式进入航天时代,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但鲜有人知道我们快速发展的航天事业背后,是10万大军挺进戈壁,在人烟稀少的广阔戈壁、茫茫大漠中隐姓埋名,经年累月以苦为伴;是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的700多位英雄先烈为了中国航天事业英勇献身。广大党员干部要循着无数航天人身上的奉献之光,立足平凡岗位,埋头干事,沉下心、弯下腰、扎下根,不求得失、只讲奉献,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做到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时刻想着百姓,事事服务百姓,千方百计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的精神激励一代代人砥砺前行。
我国航天事业60多年的光辉历程,就是一部真干、实干、苦干的奋斗史,从以钱学森、任新民为杰出代表的航天人为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奠基开路,到以王永志、周建平为代表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设计师们不倦探索,再到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等航天员先后把五星红旗带往太空,一批批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真抓实干、艰苦奋斗,跨出了从“跟跑”到昂首挺胸“并排跑”这一大步。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传承好艰苦奋斗的航天精神,把时代重任扛在肩上,主动到“急难险重”的一线岗位上锤炼过硬本领,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以实干担当推动事业发展,以实绩答好为民答卷。
守正创新、接续奋斗,中国航天人勇于创新的精神一次次将我国航天事业推上新高度。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从“神舟”飞天到“天问”探火,从“墨子”探寻未知到“北斗”造福人类,中国航天人一次次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一次次刷新我国航天事业新高度,在“并跑”过程中实现了“超车”做到了“部分领跑”。2022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文昌航天发射场时强调:“要勇于创新突破,全面提升现代化航天发射能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在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坚定创新自信、坚持自主创新,甘当科学领域“拓荒牛”,勇闯技术“无人区”,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争做守正创新的开拓先锋,不断解决民生所需、社会所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