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感悟范例【优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948273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感悟范例【优质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感悟【第一篇】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党的建设上,毛泽东特别强调要放在首位的是( )。

A.理论建设

B.组织建设

C.思想建设

D.制度建设

【答案】C

【解析】毛泽东在党的建设上,特别强调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强调党员要不断进行思想改造,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无产阶级思想。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的发展。

2.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B

【解析】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答案】C

【解析】党的思想路线的四个基本内容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四个方面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其中,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A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B项,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D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

4.革命统一战线中最根本的问题是( )。

A.领导权问题

B.革命对象问题

C.革命动力问题

D.革命性质问题

【答案】A

【解析】统一战线是不同阶级的联合战线,必然存在矛盾和斗争。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集中表现在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争夺上。因此,领导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坚持独立自主的实质是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特别是在与国民党的两次合作时期。

5.在社会主义改造中,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答案】D

【解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发展阶段:①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②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它又经过了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个阶段。

6.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A.发展

B.创新

C.公平

D.正义

【答案】A

【解析】2004年9月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党和全国工作的中心是( )。

A.社会建设

B.文化建设

C.政治建设

D.经济建设

【答案】D

【解析】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首先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感悟【第二篇】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刘少奇

2、明确提出“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的文献是()

A《古田会议决议》B《井冈山的斗争》C《反对本本主义》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文章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4、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系统哲学论证的著作主要有()

A《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B《矛盾论》和《实践论》

C《论联合政府》和《反对本本主义》D《改造我们的学习》和《反对本本主义》

5、最早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阐述坚持实事求是重要性的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

6、最早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进行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

A《反对本本主义》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改造我们的学习》D《新民主主义论》

7、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标志是()

A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遵义会议和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C长征胜利结束和三大红军会师D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

A理论与实践的统一B政策和策略的统一

C民主和集中的统一D军事和政治的统一

9、党的思想路线得到重新确立的标志的会议是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二大D十二届三中全会

10、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这段话特别强调了()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与时俱进的重要性D求真务实的重要性

1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12、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国家主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

A坚持纯洁性和增强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B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C坚持民族性和增强凝聚力的决定性因素D坚持民主性和增强向心力的决定性因素

13、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国家主席D国家主席

14、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A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中国在国际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D中国已经是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的国家

15、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他把这种“相联系”比喻成()

A实事求是B有的放矢C洋为中用D实践出真知

16、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实践,实践的主体是()

A人民群众B英雄人物C社会精英D劳苦大众

1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密切联系群众

1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密切联系群众

1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密切联系群众

20、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21、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阶级斗争B科学实验C文化方面D社会实践

22、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为()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2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B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C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D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25、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

A坚持无产阶级的斗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B坚持党的远大理想不动摇,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群众

C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D坚持独立自主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答案:

1C2A3C4B5A6C7D8A9A10B11C12B13D14B15B16A17A18B19C20B21D22B23B24B25C

二、多项选择题

1、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

A方向B途径C原则D方法E概念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有严重教条主义倾向的党的领导错误的表现主要有()

A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B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

C指责“调查研究”为“狭隘经验论”D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

E唯共产国际的指示是从,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

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的著作主要有()

A《论十大关系》B《论联合政府》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新民主主义论》E《论人民民主专政》

4、“两个凡是”即()

A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B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C凡是毛主席说过的话,都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D凡是邓小平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E凡是邓小平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5、邓小平在批评“两个凡是”和领导真理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提出的主要论断有()

A“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

B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C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是实事求是

E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6、1080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其主要内容是()

A实事求是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E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7、国家主席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要通过理论创新推进()

A制度创新B科技创新C文化创新D其他各方面创新E国际创新

8、国家主席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即()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C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D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E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9、尊重群众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用和愿望,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指为了人民群众()

A拥护不拥护B赞成不赞成C高兴不高兴D答应不答应E理解不理解

10、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即()

A“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B“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D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E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11、党的思想路线内容之间的联系为()

A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B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D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E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原则

12、国家主席指出,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是()

A认识规律B把握规律C遵循规律D运用规律E创造规律

13、邓小平在解释解放思想时的主要论断有()

A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大批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B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C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

D使主观个客观相符合E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14、毛泽东概括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工作作风为()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B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自我批评的作风D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作风

E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

15、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

A自觉地深入群众B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C不能浮在上空、脱离群众

D老老实实做人和老老实实办事E严于律己,接受群众的批评,勇于自我批评

16、走自己的路,指的是()

A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在生产方式上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D在工作作风上体现了理论创新和注重实际的统一

E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7、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C富于创造性D贯彻阶级性E具有预见性

18、实现理论,必须()

A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E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19、求真务实,就是不断()

A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之实

B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

C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

D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E求发展经济规律之真,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实

20、邓小平在论述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同时指出,每个国家的()

A基础不同B历史不同C所处的环境不同D左邻右舍不同E还有其他许多不同

答案

1ABCD2ABCDE3AC4AB5ABCDE6ABCE7ABCD8BCDE9ABCD10ABCDE11ABCD12ABCD13ABCDE14ABC15ABCDE16ACE17ACD18ABCDE19ABCD20ABCDE

三、简答题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

3、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5、邓小平、国家主席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答案:

1、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1)1929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同年12月,在他支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2)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3)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4)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而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此后,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字作为校训。(5)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5、(1)邓在平在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进一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并把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2)国家主席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生机的法宝。进入21世纪,国家主席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3)2004年,国家主席在一次讲话中强调,不许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感悟【第三篇】

摘要:针对高校青年学生的教育还需注重培养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与政治素养,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育教学对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必不可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全景式”教学法,能够对这一理论的形成发展全过程予以阐明,能够有效提高理论教学的生动性与说服力,更利于培养学生的高水平思政素质。

关键词:“全景式”教学;高校;毛泽东思想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4-0-01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校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与政治素养,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理论及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以宽广时空范围作为教学视角、以理论生产发展过程贯穿全局的“全景式”教学法,旨在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展开理论探索。下文便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全景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希望能为教育同行提供参考。

一、“全景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全景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思维,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教学实效,既要在教学内容方面保证有“全视角”地考察,同时也要确保教学方法方面实现多法并用[1]。“全景式”教学法能够体现出教学设计开放性、教学内容生成性、教学过程适应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性强且各个理论均有不同时代背景与历史过程的特点相符,所以应用“全景式”教学法去展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能够让青年学生更加真切感受历史场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更全面的视角去审视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全景式”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具体应用

将“全景式”教学法应用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能够更加生动地呈现出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再现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社会实际相融合的历史进程,其中包含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社会背景、理论创建者心路历程、观念争鸣、实践检验过程等,进一步凸显出理论的科学性[2]。而学生能够立足全景去体会理论的科学性,见证理论发展过程,从而达到真信、真学的效果。

1.教学内容方面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要与实际情况相联系,立足时空视野去审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局势变化,对理论产生与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进行分析,找出摆在不同时代面前的重要问题。比如,在讲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相关内容时,便需要将这一思想理论与西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时代来临、中国封建社会步入末期等实际进行结合与对比。

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历程及理论观点。比如对毛泽东的家庭出身、参加劳动、参加革命的经历以及在此期间发生的思想变化进行了解,基于此去生动且深刻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等内容。

教学内容不要执着于简单的介绍“是什么”,而需要聚焦于解释“为什么”,重点在于对理论当中蕴含的观点及立场展开深刻分析,向学生讲解不同的理论在不同历史时代存在的争论,让他们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化的历程中是如何走向胜利的。比如,在近代中国民族振兴的时代要求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三民主义”等给出的不同理论回答,这些做法的立场观点有何差异?分歧点主要在哪?其现实意义表现如何?

重点讲述我国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实情。总结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失败教训与成功经验,让青年学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历史与中国人民的选择,凸显出该理论的本质。比如,在讲解土地革命中毛泽东路线与王明左倾路线时,便可将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带来的失败与成功经验进行对比,进一步佐证实践对理论的检验。

全面审视现代国际局势,对正在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保持关注,聚焦民生百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实进行分析,凸显理论的时代性与预见性,让青年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由衷相信且深刻学习。

2.教学方法方面

历史与逻辑统一法。基于宏觀角度去呈现出理论发展与历史推移之间的关系,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去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比如,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方面,要对新民主主义时期、建国初期、改革开发时期等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行分析,进而去了解理论发展与历史推移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3]。

导入式教学法。基于实际的历史主题与线索进行导入,对理论展开教学。比如,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消费重点等发生的变化,体现出理论发展的丰富的现实生活线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导入理论,更加形象地阐述理论问题。

理性与激情结合法。对理论的讲解一定要足够透彻才更具有说服力,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对理论进行系统且深入的阐述,让理论基础足够可信,立足社会实际去呈现出不同理论观点的纷争,表述中要用牢不可破的逻辑去说服他人。同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在讲解过程中也需要渗透情感与激情,尤其是涉及到价值观、立场、善恶等问题,比如民族苦难、伟人崇高品质、历史惨痛教训等,要勇于真情实感地表达,引导学生得到爱憎分明,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自由进行讨论,可以是课堂中的固定时间,也可以是专门设置一堂课时展开讨论,以此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逻辑能力,学会如何正确地组织、总结与评价,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地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任何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将“全景式”教学法应用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当中,是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一种全新尝试,从效果来看也更能提高教学生动性与说服力,青年学生对这一教学方法显然兴趣更大。因此,笔者相信随着这一教学方法的逐步完善,在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全景式"教学法研究[J].文存阅刊,20188:116.

[2]张忠有,李景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全景式”教学法研究[J].教学研究,2012(01):95-97.

[3]常春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全景式”教学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04):61-6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感悟【第四篇】

1.新常态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说明为什么我们要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中国经济新常态?

3在新常态下,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答案要点】

1第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新认识。如何以更好的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也是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第二,在未来的发展中,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经济社会的发展就难以持续。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更加突出。

第三,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2第一,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第二,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第三,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常态也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3第一,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主攻方向是调整经济结构。

第二,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第三,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第四,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1为什么要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2在资源配置中,如何处理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关系?

【答案要点】

1第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第二,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需要。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第三,理论和实践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本质规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2“看不见的手”是指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的作用;“看得见的手”是指在资源配置中政府的作用。

第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在资源配置中是市场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市场和政府两者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

第三,政府和市场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1如何理解“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或者:如何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答案要点】

1第一,协商民主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实现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

第二,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既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又贯彻了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既坚持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又贯彻了团结和谐的要求。

第三,所以说,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

2第一,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自己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第二,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部发展历程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靠的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第三,如果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我们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第四,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

第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4.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1浙江温岭市是如何通过民主恳谈的形式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

2民主恳谈的形式对于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哪些作用?

3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

【答案要点】

1第一,浙江温岭市将致力于民主恳谈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将民主恳谈作为温岭市各级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事务决策的必经程序。

第二,民主恳谈注重公众参与和对话为基本特征,既保证了参与的有效性,又做到了参与的广泛性,使社会各界、各个群体都有机会和渠道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第三,民主恳谈解决了很多重大事项和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得到了民众的认同。

2第一,温岭民主恳谈开辟了社会公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新途径。

第二,改进和完善了地方党和政府的执政方式、社会治理方式和决策方式,提高了当地政府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

第三,提高了当地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和认同度,营造了公开、透明、开放、民主的社会环境。

第四,增进了社会共识,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有力地促进了温岭市经济社会的平稳良性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温岭民主恳谈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领域的一项创造性成果,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路径,彰显了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价值和活力,为各地推广和实施基层协商民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示范模式和现实经验。

3第一,必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

第二,协商就要真协商,真协商就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来决定和调整我们的决策和工作,从制度上保障协商成果落地,使我们的决策和工作更好顺乎民意、合乎实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

5.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1为什么说“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

2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答案要点】

1第一,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第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第三,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做到:第一,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第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第三,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第四,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第五,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6.上海自贸区在法治轨道上运作;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1上海自贸区的探索是怎样体现重大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运作”的?

2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答案要点】

1第一,科学立法是处理改革和法治关系的重要环节。第二,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在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时,要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议。第三,上海自贸区的探索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上下联动,不仅依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的授权,以便调整相关法律法规中的行政审批事项,而且还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在国家与地方两个层面完善法律体系,实现了重大改革在法治保障中运作。

2第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7.生态文明建设与“APEC蓝”

1在APEC会议上,习近平为什么强调“APEC蓝”?

2如何让“APEC蓝”保持下去?

【答案要点】

1习近平强调“APEC蓝”,实际上强调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第一,是顺应人民需求、解决百姓面对的现实问题的需要。第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三,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第四,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的客观要求。第五,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从根本上说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8.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强国

1简述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2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答案要点】

1第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第二,文化及文化自信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第三,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第四,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事关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事关我国国家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第五,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

2第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第三,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文化力量;第四,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感悟【第五篇】

【摘要】2018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存在一些纰漏,这些纰漏主要归为两类:一类是文字方面的,一类是内容方面的。这篇文章对这些纰漏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做出供参考的修改。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纰漏

【Abstract】TherearesomeerrorsinAnIntroductiontoMaoZedongThoughtandtheTheoreticalSystem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2018edition,whichmaybeclassifiedintotwocategorie:onewithwriting,,theseerrorsarefoundout,analyzedandrevisedforreference.

【Keywords】MaoZedongThought;theTheoreticalSystemof 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Error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5-0004-02

本文标题所说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编写的“马工程”教材,简称《毛中特概论》。2018年上半年我承担《毛中特概论》的教学,4月下旬开始使用2018年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2018年版教材存在一些纰漏,这些纰漏主要可归为两类:一类是文字方面的,一类是内容方面的。在此,以这些纰漏在教材中的出处的页码先后为序,我把它们梳理一下,同时作相应分析,做出供参考的修改,以期与同仁或读者商榷,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行文上的纰漏

1.“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前言)①“人民民主”对应“封建专制”;为与“封建专制政治”相对应,“人民民主”后面应加上“政治”。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前言)按照中共十九大通过的党章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表述,“长期”前面加上“必须”。

3.“十月革命……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从引文要表达的意思看,也为保持行文前后对应,“属于新的”后面加上“世界”。

4.“在党的幼年时期,由于缺乏领导革命的实践经验,加之理论上的不成熟,在革命的领导权、武装斗争、革命道路等问题上没有形成科学正确的认识,……”()句子缺主语,应在“在革命的领导权”前面加上“党”。

5.“……地主階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如果不推翻地主阶级,就不能彻底铲除封建制度的根基,组织起强大的革命队伍,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句子念不通,应将“组织”前面的逗号改为顿号,或者在“组织”前面加上“就不能”,保留它前面的逗号。

6.“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使其……成为中国社会里比较最有觉悟的阶级,从而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比较”与“最”不能兼用;从内容上看,应将“比较”删除。

7.“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一开始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后来又认为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后果。”()这是一个并列复句,最后的单句的主语不是“斯大林”,而是前面所说的情况,应在“在实践中”前面加上“这”。

8.“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包括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等等。”()这段引文存在两处纰漏:1为保持行文前后一致,“政府”后面的“和”改为“同”。2矛盾的双方一般是同类或同层次的事物,所以最后这对矛盾应改写为“国家机关某些官僚主义作风的工作人员同群众之间的矛盾”。

9.“这一时期,正值我们党的队伍进入整体性交接的关键时刻,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从上下文看,“这一时期”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时期。“党的队伍”指全体党员。“这一时期”,全体党员不可能“进入整体性交接的关键时期”。根据它后面一句话的意思,应在“队伍”前面加上“领导干部”。

10.“尽管党的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但在一些党员和干部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想僵化、信念动摇、道德滑坡、组织涣散和腐败现象。”()干部包括党员干部和非党员干部。从“党的干部队伍”这个词看,这句话的“干部”是指“党员干部”;因此,“干部”前的“和”是多余的,应删除。

11.“在我们党的奋斗历程中,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句话缺乏主语,从文意看,应在“团结”前面加上“党”。

12.“建设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显然,应在“民族区域自治”后面加上“制度”,并将句子前面两个逗号改为顿号(第二个逗号也可改为“和”)。 13.“科学发展观……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这段引文的纰漏是标点问题。当有两个层次的罗列时,一般第一个层次用逗号,第二个层次用顿号。据此,句子改为:“科学发展观……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14.“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这是一个并列复句。最后一个单句缺乏主语,应在“彰显”前面加上“这些成就”。另外,前面三个逗号改为分号更恰当。

15.“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主从复句,从句又是并列复句。从句缺乏主语,应在“通过”前面加上“中华民族”之类的词。

16.“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制度更加完善,……”()显然,“人民代表大会”后面漏掉“制度”,应补上。

17.“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这段引文是一个小标题,动宾搭配不当,应在“建成”前面加上“实现”。

18.“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从它的罗列可以看出,“评价”、“考核”后面落下“体系”,应添上。

19.“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句子动宾搭配不当,应在“发展”后面加上“模式”之类的词。

二、内容上的纰漏

1.“……中国革命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以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前言)主观主义包括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两种表现形式。“教条主义”与“主观主义”不是同一逻辑层次的概念,不宜并列;这里,或者把“教条主义”删除,或者把“主观主义”改为“经验主义”。

2.“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前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三个阶段,因此,句中的“发生在”宜改为“始于”。

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中,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还没有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句中“基本”可改为“萌芽”。

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这一句的下一页,教材说“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两句话中的“中国革命”含义不一样,为避免歧义,宜把前一句中的“中国革命”改为“中国近代革命”。

5.“1956年底,……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鉴于我国西藏1965年完成民主改革,1976年才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句中“结束”前宜加上“基本”。

6.“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这里“人民代表大会”后面显然漏掉一个“制”字。

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果断地纠正了这些错误,……”()这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党”在逻辑层次上讲不通,通常的说法是,中共中央或党中央领导全党。邓小平是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这是定论。因此,“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宜改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8.“邓小平理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里,“邓小平理论”后面三个“坚持”的内容是以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为序的。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因此,宜将“思想路线”前面的“马克思主义”改为“实事求是”。

9.“科学的本质是创新”()这里宜改为“科学的本质是真理,技术的本质是创新。”科学的灵魂是真理;真理的内容不是创造出来的,不是发明出来的,而是世界上本来就存在的,但要靠人们去发现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和掌握。技术则是人们根据需要发明、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世界上本来就存在的。

10.“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并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写入党章,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被写入党章,但没有被列为指导思想,而是在党的十八大被列为指导思想的。根据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应改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1.“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必然结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思想理论,而“结论”是指某一具体的判断或论断。所以,这里的“结论”宜改为“成果”或“结果”之类的词。

12.“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一般讲生产方式(或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引文中的“基础”应改为“最终决定力量”。

1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彰显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是当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句中“科学”含义不明确,从文意看,宜将“科学”改为“马克思主义”。

14.“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根据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句中的“2035”应改为“2030”。

15.“201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我国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因此,应在“宪法”前加上“1982年”。

以上纰漏,仅仅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的,也许还有我没发现的。我对上述纰漏的梳理、分析和修改,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注释:

①凡引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引文,其所在页码标在引文后的小括号内。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本书编写组,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6版.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3]《哲学大辞典》(分类修订本)[M].冯契,主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94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