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范例(精彩4篇)
【导言】此例“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范例(精彩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第一篇】
关键词: 南京市高校女生 生活用品 消费现状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增长,商品日益丰富,高速发展潮流时刻影响国民的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由于其生理变化和心理特征不同,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也是有区别的。女大学生作为消费潮流的主流,她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也在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大多数在日常生活用品消费过程中表现出来。对南京市高校女生生活用品消费行为、消费观、消费结构、消费因素的研究可以表现出女大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消费现状。把握大学生消费现状,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无论是对大学生成长,还是对社会健康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时代意义。
一、生活用品消费现状
1.经济来源
(1)新生经济来源比较单一
刚入校的大学生,生活阅历相对较少,经济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来源于家庭,金额800~1000元不等,而其他的经济来源基本上没有。可以看出新生对家庭依赖性较强,并且对大学环境的陌生,她们没有兼职的来源渠道,加上缺少工作经验,父母对孩子的不放心,所以大一新生的经济主要依靠家庭。
(2)老生经济来源比较丰富
经过在学校的一年锻炼,高校女生的自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从经济来源上分析,除了来自于家庭的固定经济外,大部分高校女生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兼职等其他方式获取额外的经济收入。据调查,大多数女大学生每月兼职能获取的经济收入在200~1200元不等。大二、大三的学生因为学业较繁重,所以她们的兼职经济相对于大四学生来源较少;而大四学生时间很多,又处于实习阶段,所以兼职时间较多,经济来源渠道相对多点。
2.消费结构和渠道
(1)消费渠道
绝大多数高校位于城市近郊的大学城内,校内建设相对较全面,环境宜人,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为在校大学生生活提供便利条件。校内超市用品种类齐全,价格低廉,所以大部分高校女生选择在大学城内的超市购买生活用品。随着社会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兴起与发展,网购逐渐成为高校女生购买生活用品的重要渠道之一。网购的出现方便人们的生活,减少步行需要,网上物品的种类、价格都很符合当代人们的需要,女大学生尤其热衷于网购。
(2)消费结构
表2显示,(采用调查人数中的反馈信息的平均数),除去每月必需的伙食费以外,绝大多数女大学生把钱花费在购买服饰类用品上。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和审美观的提高,高校女生对穿着打扮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服饰消费占的比重愈来愈大。服饰消费已成为消费中的第一大消费。其次,是生活用品类消费。同时,随着年级上升,大学生对更高学历的追求上升,如转本、考研,因而学习资料投入有一定比例。根据调查,随着在校时间增长,经济来源愈加丰富,女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呈上升趋势。
(3)消费存在的问题
①习惯性错误消费
如何拥有正确的消费习惯,是当代大学生必修的课题之一。除去必要的开支外,大学生把消费主要放在购买服饰类、化妆品上,而忽略其他,如学习用品类,有些学生认为到了大学,学习任务轻松,在学习用品上的开支相对较少,大部分钱就用在个人装饰上,这样的消费心理导致消费习惯错误,从而导致整个消费结构不合理。
②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青年期是少年向成年人转变的过渡期,也是少年心理向成人心理过度的关键期。从心理发展水平上看,多数大学生心理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时期,所以外界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不健康消费心理的产生。青春期的大学生,很容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影响下产生爱慕虚荣心理;“90后”却独生子女较多,父母大多都很宠爱,导致很多大学生个性较强。到了大学以后,大学生社交圈更广泛,更渴望张扬自己的个性,他们一般通过购买奢侈品来使自己的外表更夺目;再次攀比心理是促成错误消费的重要原因,这些错误的消费心理更容易导致消费的不合理。
③储存观念淡薄
家庭的经济收入随着社会发展而增加,因而高校女生得到的生活费用也随之增加,追求品牌和时尚永远是女性不变的主题,有些高校女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费没有合理规划,只知道满足一时的兴趣,买高档货、化妆品等,储存意识比较淡薄。
二、生活用品消费现状的成因
1.家庭因素
当代女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是父母的重点照顾对象,父母对其几乎有求必应。尤其在子女读大学后,父母更是秉持着“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观念,将最好的给予孩子。也有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无节制地满足子女的需求,导致在经济方面对进入大学的子女无私奉献,助长子女奢侈消费行为,提高高校女生的消费底线。另外,有些家长自身存在一些消费误区,习惯性的超前消费和崇尚品牌消费给子女树立负面影响,致使子女消费无节制和崇尚奢侈品,是众多高校女生消费不合理的原因之一。
2.学校因素
高校女生出现消费不合理现象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存在一定联系。当代大学教育对中华民族传统节俭美德方面的重视度不够,片面强调学术知识而忽视内在品质方面的教育。另外,大学是自由阶段,高校女生在校园里接触到各种思想、交到不同层次的朋友,加上学校疏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高校女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无形地改变消费观。同时,各大学城内部、学校周边出现越来越多的餐厅、咖啡厅、酒吧、网吧等娱乐场所,让原本浓浓的学术氛围中充斥奢靡玩乐之风,吸引高校女生进行娱乐消费,导致消费结构不合理。
3.社会因素
近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整个社会生活水平都随之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丰衣足食,而是追求更多的享乐,释放快节奏生活的压力,而这种享乐之风开始蔓延于校园内,影响当代高校女生的消费观。另外,媒体的发展与社会文化氛围是影响女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因素,网络上出现过多崇尚奢侈的报道,对高校女生的消费做出错误导向,电视上各种商业化广告也吸引高校女生,明星广告效应等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高校女生的消费观。
4.自身因素
大学是高校女生从稚嫩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刚刚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走出来,她们需要找一个方式追求自由和成熟,故而觉得衣食住行方面的高消费就是成熟,而没有想到用文化和气质实现自己的成熟与美丽。也有不少高校女生因进入大学远离父母,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艰辛,每每钱花完了就管父母索要,不会计划性消费。更有高校女生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与他人攀比,不顾自己的经济水平,宁可借钱也要穿名牌、吃大餐。另情绪化消费在高校女生中也是常见的,不少高校女生通过购物、吃大餐发泄情绪,产生冲动型消费,导致消费结构不合理。
三、生活用品合理消费的建议
1.对高校女生自身的建议
高校女生经济来源过于单一,过于依赖父母。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女生,应该加强独立意识,适当参加一些工作,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又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如兼职、自主创业、获得奖学金等。
高校女生在消费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消费的“度”,量入为出。在消费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消费标准,不能因为虚荣和攀比,而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消费。节俭是一种基本的生活美德,制订合理的消费计划是高校女生的一门必修课。高校女生要加强自我教育,树立合理消费意识,学习理财方面的知识,提高理财能力,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
2.对家庭方面的建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价值观对子女的消费观具有极大影响。因此,要培养子女正确的消费观,首先要端正父母的消费价值观。家庭消费中,父母要反对奢侈,有计划地消费,建立正确的消费结构,为子女树立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好榜样。
家庭作为高校女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要对高校女生消费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父母要严格控制子女的日常生活费用,对子女的消费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子女养成记账的好习惯。对于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父母要及时提出并教导子女改正,帮助她们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指导她们构建正确合理的消费结构。
3.对学校方面的建议
高校作为女大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对高校女生消费观产生一定影响。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开展关于消费、文明礼仪讲座等活动,纠正高校女生错误的消费观念,增强合理消费意识,提高她们对享乐主义、虚荣攀比的抵制能力;积极鼓励高校女生参加勤工俭学,让她们体验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快乐。同时,学校还应对周边及内部消费环境进行整顿,提倡简朴节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
4.对社会方面的建议
社会上应坚决改正崇尚奢侈的不良风气,整改并规范消费市场,建立健康有序的消费秩序,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现如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而大学生作为现代网络最大的使用群体,网络上的资讯影响高校女生的消费观。社会应对大众传媒更好地监督,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从而帮助高校女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四、结语
高校女生在生活用品上的消费行为受诸多因素影响,消费行为上体现出多层次和多元化等特点,消费观念上仍存在许多误区。改变高校女生对生活用品的消费态度是一个长远的问题,其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有待慢慢解决,因此,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应对高校女生的消费观念加以引导和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其成为独立自主、合理消费的新时代女性,从而引领正确的消费潮流,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牛盾,鲍园园。女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学院分报,2006(02):34-37.
[2]周裕新。现代女性心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彭锦霞。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03):123.
[4]王金霞,王军。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及对策探析[J].兰州学刊,2011(8):211-213.
[5]张玲,李文霞。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24):59-60.
[6]李苒。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03):123-125.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第二篇】
一、确定研究课题类
例1 近几年来,有些中学生以穿名牌、用名牌为时尚。针对这种情况,某校高三(3)班专门召开了“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主题班会。
(1)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自己对这一消费现象的看法。
(2)针对本班同学日常生活消费状况,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解析 第(1)问可运用层次分析法,把问题分成四个小问题,再各个击破:①是什么?有些中学生穿名牌、用名牌,这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我们应当尊重其选择;②为什么?消费者拥有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③怎么样?中学生穿名牌、用名牌,在正常情况下,对生产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即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④怎么办?面对穿名牌、用名牌的这一时尚,学生应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不盲目追求和互相攀比,生活消费与国家及家庭收入相适应。第(2)问属于研究课题类,回答时,应围绕中学生消费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表述要依据教材知识,言简意赅。研究方法应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适当选择。
答案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名牌产品的消费对生产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自主选择权是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应尊重个人生活消费的自。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不应该盲目追求名牌、互相攀比。
点拨 该题第(2)问以“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为背景设计研究课题,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目标和模式,题目设计上采用开放式,对鼓励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二、提出建议措施类
回答此类问题:一忌空,抛开教材,缺乏知识底蕴;二忌虚,针对性不强,脱离材料简单照搬教材或老师归纳的观点。三忌乱,逻辑混乱,没有层次;四忌寡,角度单一甚至重复。
例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 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诗篇。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要求:①写出倡议书内容的提纲;②不得显示个人身份的任何信息。)
解析 本题要求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提纲,回答的重点是如何“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从倡议书的主题看,“弘扬雷锋精神”,涉及到弘扬民族精神的知识点,“促进社会文明”,涉及到文化生活中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包括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文明创建、思想道德建设、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等知识。
答案 (1)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2)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脚踏实地,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点拨 回答“建议措施类”题目,一定要审清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明确知识范围、行为主体和问题指向,依据材料信息或知识范围限定寻找知识要点,然后把理论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答案,做到有理有据,切忌天马行空,乱答一通。
三、角色扮演转换类
例3 尽管我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多年,但近年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在食品安全方面应如何履职。
解析 本题属于角色扮演转换类题目,要求同学们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履行职责,设问指向食品安全问题,可依据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结合如何维护食品安全来组织答案。
答案 (1)在自己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中,积极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和法规;积极进行社会调研,了解市场上食品质量情况,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通过行使提案权,审议相关议案以及表决相关决定,推动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出台。
(3)就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整治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
点拨 角色扮演转换类题目表面上是让同学们参与怎么做某事,实质上仍然是考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因此,要尽可能地找准教材中的理论依据,以教材知识为载体组织答案,千万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1. 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招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
1. (1)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企业招不到工人,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无法结合,不能创造财富,必然影响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小张的观点有道理。
(2)企业提高工资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用工荒”,但企业不转变发展方式,就不可能持续提高工人工资;何况,企业要招到工人,还应为工人提供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从根本上讲,解决“用工荒”的出路在于东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小王的观点不全面。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第三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大学生;消费价值观
一、影响大学生攀比现象的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学校环境等因素。随着计划生育的影响,当代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从小就得到家人的厚爱。同时,大学生经济压力小,具有自由的消费环境。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商品的类型都十分多元化。货币在的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富裕的象征,这也滋生了大量的拜金主义。2.文化教育环境。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教育的目标并不是教导学生学习守旧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做一些创新的事情。脱离了高中学习压力,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的经济支配权利都被家庭管控。而在上了大学之后,学生的经济权利和消费环境都十分开放,大学生也拥有了消费自主权。而就大学教学体系而言,没有针对学生消费理财开设针对性课程,仅仅是在道德教育教学方面有所提及。在此环境下,缺少对学生的消费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且很多学校学生的消攀比费情况十分严重,一些女生盲目追求限量版鞋子、包包等,而男生也喜欢购买一些高价格的电子产品等,这些跨年龄和跨经济消费能力的行为愈加泛滥,扭曲了学生的消费心理。3.家庭消费观念。针对金钱消费,家长的态度对学生有着一定影响。首先,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且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也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很多学生都是跨省读书,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过得好一点,因此都会过度满足学生的消费需求。这种盲目地鼓励消费行为,导致了学生形成不正当的消费观和认知观。4.学生自我控制差。结合相关调查分析,很多大学生并不是出生于富裕家庭,但是其花费能力和一些富家子弟不相上下。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造成的。由于生活环境影响,大学生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风气影响。且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很多学生会存在从众心理,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和消费观念。相关调研分析显示,很多大学生缺乏“财商”,没有自我理财意识,所有的资金都是来源于父母的供应,出现了月初富月末穷的现象。这也体现了弱控制影响下,学生的高消费和超前消费意识,造成了严重经济压力。5.大学生的求异心理。很多学生之所以购买一些高昂的消费品,并不是其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使用,重要的是这种产品能够彰显自己的“独特”之处,能够得到学生的关注。这种虚荣心和攀比心理,是一种扭曲的社会消费心理。且这些消费都是要立足于经济实力基础上的,很多学生不得不借助网贷渠道来满足自己的购买欲。
二、针对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优化策略
1.制订消费计划。针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而言,其主要是缺乏一定的财商和规划意识。且前期处于一个枯燥的学习环境,唯一的休闲就是网络购物。对此,建议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还要多涉猎一些理财、经济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财商和视野。一些学生还可以结合相关创业课程去优化自己的理财和知识,将消费变成盈利,深化自身的理财意识。同时,建议学生多阅读书籍,多出去走走,不要把自己约束在课堂环境中,应开拓视野,理性面对消费。2.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落实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观的前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优化学生的科学消费的行为,建议以校园环境为主体,引导学生采取争取的消费意识和发展观,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念,结合自身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将自己的金钱花费在有用的地方,且所有的消费金额都不应当超过自身的经济能力,以此做到实际消费,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进行理性消费。3.校园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消费。大学阶段是影响学生消费观成型的重要时期,且大学环境是学生的主要社会社交场所,学校应当肩负起学习指导任务。首先,建议教师改善校园风气,引导学生将教学重心放在学习上,这样有助于学生培养好的学习心态。且鼓励学生树立一些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的观念,借助公开课、座谈会等方式去要求一些成功人士来校指导。其次,学校应当定期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去做一些消费调查,让其了解消费价值观和消费经济能力的相关理念,了解父母挣钱的辛苦,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4.构建家庭教育桥梁。实际上,家庭教育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因素,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指导性影响。对此,建议家长结合自身家庭消费环境,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性消费意识。其次,家长应当结合学生的消费能力,不应当给过多的生活费,并让学生科学规划合理消费,实现有节制、有计划的消费。这样也能够制止子女的攀比行为,引导学生正确消费。
三、结语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第四篇】
在经济学意义上,消费长效机制,主要指在正常的经济运行规律下,确保消费需求持续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它属于人们努力研究和探寻的一种理想型消费经济规律,能与社会生产供给能力相协调,使国家经济实现稳定增长。从法学意义而言,消费长效机制,其法律内涵则是将国家依法规定、明确和建立规范消费需求的基本调控制度和相关联的制度等,始终使其与国家社会生产供给规模能力,能够保持一种协调、长效、持续平衡运行的合乎法律规制的状态。其属性是一种源于自由市场却受制于国家意志规制或许可的消费供需关系状态,具有强烈法律规范性或政府导向性。其实,消费长效机制是指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或法律规范进行指导、管理、鼓励、协调、组织、调控等活动,并采取诸多如财政、转移安置、优抚等行政干预措施手段,以及在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消费需求发展体系。在我国,影响消费长效机制的社会因素非常多,诸如居民收入和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居民信用诚信体系、居民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居民消费观,消费者地位与权益保护、售后服务保障、消费法律环境状况,消费激励政策、消费循环激励机制、消费品回收制度,消费金融服务体系、网络购物消费机制、消费潜力等[1]。这使我国构建的消费长效机制将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一是强烈的居民属性。我国构建消费长效机制的核心问题,在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内需的根本主体则是国内居民,激励居民持续消费,又是持续扩大内需增长的关键。建立消费长效机制,首要问题是研究如何提升居民消费力。我国居民现在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住房、医疗、养老、教育、出行等居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仍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关键所在。建立我国消费长效机制,不能离开居民消费支出上述基本环节,解决或缓和这些问题,将会直接或间接提升居民消费力和消费欲望,能真正加快和推动我国消费长效机制的建立及其良性运行。这充分显示,我国消费长效机制的建立及其运行,与我国居民收入、社会保障、身份户籍、信用管理等相关居民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表明其具有强烈的居民属性。这同样表明,建立消费长效机制,必须着眼于服务于居民,真正打消居民消费顾虑,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力。这样建立和扩大激励居民持续消费的消费长效机制才有现实意义。
二是突出的消费者属性。消费长效机制的法律核心焦点,在于消费的权利义务关系状态。消费者属性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为消费者事实上是处于弱势地位。即在消费市场中,由于社会分工不同,消费者相对于生产者、销售者等经营者而言是弱势群体。要建立消费长效机制,就必须确认和维护消费者地位及其权益,这是消费市场的基本规律。这也足以说明消费需求培育具有长期性,是消费市场持续发展的要求。重视和强化消费者地位和权益,将是我国建立的消费长效机制能否持续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另一种表现为消费者是活性主体,即消费者是直接决定和影响消费市场持续运行的活性主力。如果产品消费质量性能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则推动产品的扩大生产及其升级。这种突出的消费者属性,要求消费长效机制要充分彰显公开、公平、公正和稳定的法制环境,严格规范生产者、经营者等生产经营者义务,强力维护消费者权益。
三是鲜明的消费政策属性。消费市场的政策属性表现较为敏感,它表现为直接影响消费市场运行,这也注定消费长效机制有其不可缺失的国家消费政策属性,显现出消费政策对消费市场的调控性。消费长效机制运行中,最能充分反映其政策属性的便是国家财税杠杆调节手段。减税、加税、退免税及财政补贴等措施,正是政府调控消费市场最直接的工具,这也表明消费政策的宏观调控规制,不仅是我国消费长效机制的根本属性,更是确保其持续良性运行的基本保障和内容要求。
四是多元因素融合的系统属性。消费经济有其自身运行规律,生产与消费又同时受制于此时此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注定消费长效机制的影响因素会很多,构建该机制所考量的因素则更多,有法律、经济、社会、民族、传统习俗等因素,导致消费长效机制建立和运行有其特殊性。即该机制有一个完整系统组成,其系统性表现为上述诸多因素共同发挥作用,使其运行具有高度的系统协作性和融合性。尽管该机制运行过程中,法律规制的因素起着最为核心权威性作用,直接决定和影响其运行,但其他因素的自身性和亲和性也带动了消费长效机制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充分展示消费长效机制具有多元的系统属性。这一属性,正预示着建立和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具有很大的难度和障碍,其涉及诸多层面内容问题,不容易规范协调,更难立法明确其具体权利义务关系等。建立消费长效机制,可以立法规制一些相对稳定的消费关系,但绝非该机制所涉及的所有因素都要上升到法律关系。其实有更多的如消费观念、消费时尚等内容,则是在该机制内通过社会引导、消费自身规律、生态理念等实现调控的。
二、消费长效机制的基本法律制度架构
我国消费长效机制,涉及有两大制度类型,即基本核心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消费长效机制的基本核心制度,是指在该机制下,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的行为组织、主导、节制等所建立和运行形成有关消费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则、原则等规章制度。其最为常见的,如各国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所建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生产者销售者责任义务制度、产品质量责任制度等,便是该机制的基本核心制度。其往往具有绝对的强制性和排他性,能集中体现国家对消费者地位、权益及消费市场秩序规制的法制环境状态,也能从根本上显示消费长效机制运行的核心动力所在。相对而言,消费长效机制的相关配套制度,是指在该机制下,配合与从属于有关消费的政策、法律法规、原则的其他规章制度,它往往不会直接涉及或规定消费者、消费市场、消费政策等方面内容,但却与这些内容有密切关联性。如建立和规范消费类金融公司制度,将直接激发消费者消费欲望,引发“透支”型消费,可以迅速扩大消费力。可见,相关配套制度对消费长效机制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当前,构建我国消费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主要从基本核心制度来展开,并择其重点的相关配套制度逐一建立和完善。就我国消费长效机制所涉及的主要法律制度内容架构而言,其基本法律制度内容亟待有如下内容:
一是建立与健全居民基本收入及其社会保障等法律制度。消费长效机制运行最为根本的主体是居民,建立和健全与居民消费支出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是该机制的法律制度核心内容。其中,居民收入分配法律制度成为首要。我国多年来一直呼吁尽快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确保居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但其进程较为缓慢,直到2013年2月才出台《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致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居民收入分配体制环境,建立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收入公平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2]建立和健全居民社会保障制度,也是消费长效机制良性运行的法律保障制度内容之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是构建消费长效机制的基本法律制度内容。我国各地虽已建立一些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但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全国社保制度标准不一,尤其是各地社保体系不兼容,严重制约居民异地就保消费等。我国农村社保、医保制度普及面小、居民所享有的社会福利低,健全和完善社保方面的法律制度,也是消费长效机制的基本核心制度要求。居民身份户籍制度,也是影响我国消费长效机制的重要法律制度,如城乡居民收入、福利、补贴等待遇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一,也影响消费长效机制良性运行。另外,我国居民信用管理制度至今还未能真正建立运作,使居民消费仍保留传统现金消费模式,不能适应现代金融和网络消费的需求,建立和完善居民信用管理制度,也成为消费长效机制的重要法律制度内容要求。
二是建立与完善维护消费者核心地位及其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消费长效机制的持续性运行,要求建立规范消费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规范和健全消费市场秩序,应优先规范消费市场主体制度,如确认消费者地位和消费权益,增强消费者权利意识,制订明确产品生产经营销售准入规则,强制规范生产者和销售者及服务者的生产销售服务的连带责任,构建生产者销售者强制性义务责任体系,实行极其严格的责任处罚制度,实施产品生产包装标准化制度,强化产品质量责任制度等。围绕确认和维护消费者核心地位,仍是消费长效机制的法律内容。消费者是消费长效机制的核心,商家们都形象地将消费者比喻为上帝,但对消费者而言事实并非如此。构建消费者核心地位,仍将是消费长效机制的重要法律议题,该项制度至少应该不断扩充消费者权益及简化其救济机制、明确规定消费者使用产品有合理反悔期等内容。
三是建立与规范政府有关消费政策调控的法律制度。消费长效机制运行中,其法律制度内容情形往往都是公开预知的,消费者、生产者、销售者等都预知其消费行为活动的法律后果,但政府何时出台怎样的消费政策,实现怎样的消费调控效果,却无法预知。因此,规范政府有关消费政策调控行为的法律制度,也是消费长效机制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内容。消费政策从起草、公布、实施及其效果,乃至修订或废除,都会引发市场消费情绪变化,都直接影响消费长效机制运行。因此,规范政府信息公开透明、有关消费政策调控适宜得当、政策实施监管到位等方面内容,都属于政府行为和消费市场监管法制化的范畴,这也是确保我国消费长效机制良性运行的重要法律保障。
四是促进消费长效机制的基本核心制度与相关配套制度共同运行机制的形成。消费长效机制的基本核心制度往往通过法律制度来规范,而相关配套制度当中有许多内容并没有法律规范,也没有被纳入到行为规范当中,而是任由消费市场调节引导。多元化的消费长效机制,既兼容法律规范内容,也默许了市场自由规范的内容,由此保障了其运行的持续性和灵活性。诚然,消费长效机制是一种理想型的机制,仅依靠法律对其进行规范和调控,而忽视其市场属性,其运行就会脱离消费市场现状,难以为继。建立和促进其核心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共同运行机制,科学引导和规制持续消费的诸多社会因素融合,便于更好催化和融合各类消费因素,也成为消费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消费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所涉及的内容,也并非仅指上述情形。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秩序渐渐得到规制,其运作井然有序,也会将更多内容法制化,消费长效机制运行也将渐入佳境和更理想化。
三、构建消费长效机制的立法建议
基于上述有关消费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提出立法建议,构建和完善我国消费长效机制:
一是制定居民收入分配持续增长保障法。多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率都远低于GDP或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导致居民收入实际上相对下降,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抑制了居民消费欲望。制定居民收入分配持续增长法,目的是明确规定居民收入分配持续增长率,要与GDP或财政收入增长形成一定比例关系,尽管不能同比例增长,也要明确不能低于最低比例要求。如果明显低于此比例时,该居民可以要求加薪或减免个人所得税,或抵免居民所缴纳的有关税费。该法可以采取单行法形式,也可将该法的条款内容分列到其他相关法律,分列入个人所得税法相关条款,也可在每年各级人大审批通过的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列明相关内容等。
二是制定居民个人资料保护法。消费长效机制运行,建立和规范消费者信用制度,亟需将居民个人基本资料法制化。制定居民个人资料保护法,将居民个人资料进行法律定性和分类管理,如规定将个人资料分为可公开和不可公开资料,明确可公开资料的范围、内容、查询途径、方式等,规定不可公开资料的情形、内容、保护措施、途径等。在涉及居民个人诚信资料保护方面,既要依法许可相关金融机构依法定程序查询,又要规定其有义务保护个人诚信资料。为更好建立和运行居民信用制度,建议同时修订居民身份证管理条例,扩展身份证资料内容,如指纹、血型、DNA等资料,建立身份证电子甄别系统等,这也是我国消费长效机制建设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是居民信用制度建设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三是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打造消费者核心地位。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出发点是将消费者定位于弱势群体,法律赋予其九大权利,旨在壮其势、护其利。建议修订该法,使消费者处于核心地位,以此为出发点,重新全面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内容。对消费者,升其位、强其权,建议借鉴国外的相关方法,如赋予消费者购物在合理期限内享有反悔期,有正当理由可以免费退换所购商品。对生产者、销售者、经营者,加其责、明其义。这要求从指导思想上,根本改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能满足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也是健全我国消费长效机制的又一重要内容。
四是修订民事诉讼法相关条款,专设消费纠纷诉讼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尽管几经修改,仍将产品质量问题等消费纠纷列属于普通民事纠纷,适用一般民事诉讼程序。这既不利于快速解决消费纠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求,也不利于规范产品生产者、销售者等经营者义务,强化其产品服务的社会责任。事实上,产品质量问题等消费纠纷诉讼,与一般民事纠纷诉讼相比,有许多不同,如仅就纠纷性质而言,争议双方表面上均为个体,但生产者、销售者等经营者与某消费者个体相比太强势。该消费者虽说是个体,而其后却暗含更多的消费者,经营者在该消费纠纷中损害的对象虽是该消费者个体,却隐喻损害对象将扩大化。为此,建议修订民事诉讼法,专设产品质量等消费纠纷诉讼制度,规定支持消费者诉讼,如明确消费者协会支持制度,鼓励组织联合消费者,对的消费者给予必要的声援和支持等,建立消费者维权简易诉讼机制,实行诉讼费用缓缴制度,规定生产者、销售者等被告举证倒置责任等。
五是立法规制和创建消费政策调控体系。目前,我国尚未专门建立政府调控、指导社会消费的政策规范体系,涉及的消费政策往往都散见于各部门规章当中,无法适应消费长效机制运行要求。这也要求尽快建立规范和扩大消费政策宏观调控机制,增强消费市场宏观调控力度,适时扩大内需消费规模,实现消费长效机制良性循环运行。因此,建议国家定期我国消费政策白皮书。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国家消费数据信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消费信息数据采集原则、筛选标准、条件要求、管理规制、披露规程、保密性要求等内容。此外,完善的消费市场需要其消费品信息也要准确及时,当消费者反馈消费品有重大瑕疵时,作为履行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就需启动预警告知机制,及时向消费者发出消费预警。由此,建议国家出台消费品瑕疵预警告知制度,明确消费预警的相关制度规则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