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得体会范文4篇
【导言】此例“实验心得体会范文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做实验个人心得【第一篇】
1.实验目的
理解ICMP,掌握ICMP帧结构,掌握IP协议原理,理解IP帧结构
2.实验步骤
1、观察ICMP目标不可达消息
使用Ping命令,去ping一个不存在的主机IP,如。使用wireshark捕获数据包,并进行分析。
命令:ping
cmd窗口显示ping请求找不到主机,wireshark抓不到ICMP包
2、观察ICMP超时消息。
使用Ping命令,输入ping –i 2把TTL设成一个很小的数字,去ping一个比较远的服务器。
命令:ping -i 2
cmd窗口显示TTL传输中过期,抓包软件的包显示:70Time-to-live Type值为11,Code值为0表示传输期间生存时间为0
3、使用Ping命令,正常ping一个能通的地址,比如ping 打开wireshark,截取数据包。
命令:ping
抓包软件中看到一个请求包和一个回应包,一个TTL为63,一个为53
4、使用ping命令查看参数
5、使用Tracert命令跟踪一个地址,并进行抓包分析
选取一个地址来tracert跟踪,并抓包分析。
命令:tracert
请求超时表示跳到了防火墙,该路由接口禁用了对tracert数据包的响应
3.实验总结
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
ICMP协议通过IP协议发送的,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包协议,属于网络层协议。
ICMP报文是在IP数据报内被传输的。在实际传输中的数据包结构:20字节IP首部+ 8字节ICMP首部+1472字节<数据大小>38字节。
ICMP报文格式:IP首部(20字节)+8位类型+8位代码+16位校验和+(不同的类型和代码,格式也有所不同)。下面即为ICMP报文格式:
命令中有一个TTL参数,该参数用来指定ICMP包的存活时间,这里的存活时间是指数据包所能经过的节点总数。例如,如果一个ICMP包的TTL值被设置成2,那么这个ICMP包在网络上只能传到邻近的第二个节点;如果被设置成“1”,那么这个ICMP包只能传到邻近的第一个节点。tracert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使用该命令时,本机发出的ICMP数据包TTL值从“1”开始自动增加,相当于ping遍历通往目标主机的每个网络设备,然后显示每个设备的回应,从而探知网络路径中的每一个节点。
实验的心得体会【第二篇】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实验室里参与工作,感觉收获颇多,对实验室的流程、试验等有了较深的理解。先谈谈试验与试验的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粗集料筛分试验与细集料筛分试验:
试验目的:测定碎石或卵石与细集料的颗粒级配,为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此试验简单但要做到细节到位,每次震动筛分后,称量筛余量时要用手筛动下,每次发现手筛时会有集料下落的,这是因为很多集料被卡在中间,用手筛下能够拨动一些没有被筛分出来的下一个级配的集料。画图时应该统一一个标准,这样让人一目了然,做事情都应该这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泥浆性能的测试试验:
泥浆性能测定的指标有:相对密度、粘度、含砂率、胶体率与失水量。相对密度指的是同体积的泥浆与水的质量比,相对密度的测试方法:用要量测的泥浆装满泥浆杯,加盖放在支架上,移动游码,使杠杆平衡,读出游码的读数即为泥浆的相对密度,规范值控制在到。其中关键是装泥浆一定要让上面的小孔出泥浆,并且洗干净四周,这样测出来的才准确,工地上相对密度一般都会比规范值偏大一点,因为小了的话,桩孔里面压力过小,容易引起塌孔。粘度是用两端开口的量杯200ml与500ml泥浆,通过滤网滤去大砂粒后,将泥浆700ml均注入漏斗,然后使泥浆从漏斗流出,流满500ml量杯所需时间(s),即为所测泥浆的粘度。这个试验要注意把泥浆从200ml
与500ml倒入700ml的漏斗中很容易流失一些,这样使得后面的压强变低,测出的粘度偏低,其实有解决方法,我们可以在测这些性能的时候带块铁皮,把铁皮折成一个槽,将泥浆倒进去就几乎没损失,我做过了,这个效果很好,至少精确很多。含砂率的测试,是用含砂率计量取泥浆100ml,再加水通过两面开口的滤网,把砂在流入到含砂率计里,读取读书即为含砂率。含砂率控制在2%以内可以打混凝土,我们一般都在%以内。另外两个值没有做过。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水泥的性能测试包括细度、稠度、初终凝时间、安定性、抗压与抗折强度。水泥的细度试验与砂的筛分差不多,主要是筛孔的大小不通而已。稠度试验是个比较难做的试验,原因是要找到适合标准稠度的用水量需要做很多次试验,每批水泥的达到标准稠度的用水量都不太相同,一般是20g到26g之间,测定时可以想出很多中调节高度的方法,可以使得数据明了,比如先调到读数为0的话,那么只要看落下时如果读数是在33到35之间,那说明是标准用水量了。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方法。初终凝时间测定首先要选对针,初凝用细针,终凝用粗针,这个最需要的是责任心,因为半个小时后,每五分钟需要测一次,有时做试验的时间是接近中午,那么中午就必须在那进行测量,直到终凝为止。水泥试块的制作只要将水泥、砂、水配合好搅拌装模就就行,重要的是今天做了的试块一定要标记好做得时间与养护的地方,三天与二十八天时进行抗压与抗折试验,这就需要每天做个笔记表格,让自己记住哪天要压什么试件。压试块包括压水泥试块与混凝
土试块,应注意当加载速率变为负数时,此时需要在加大油门一下以确认是否真的已经到达破坏强度,这是经验上的'东西。
黏性土的液限与塑性含水量试验:
做这个实验之前需要根据经验知道液限与塑限大约在哪个位置,这个就可以根据这个进行闷料,闷料一定要注意密封好,否则如果跟外界接触,很容易导致含水量已经发生变化,那么测出来的结果将失去意义。
碎石压碎值试验:
取的试样三组,规范规定取等量的试样进行装模,在试筒内的深度为100mm,进行压碎,然后进行筛分,称量通过圆孔筛分被压碎的细粒,除以装模的碎石重,取三组的平均值即可。
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
这个试验很简单,取量将每个碎石通过针与片的仪器,检查即可,但很耗时,根据数学概率与统计,其实我们可以将量分为几等分,比如四分,检查一份,称取针片状的量,再乘以四,再除以总量得到的结果就是针片状的含量。
路基级配碎石配合比:
碎石与石屑的配合比,计算的要点在于假设,先要进行筛分,看碎石与石屑的比重最重的部分在哪,再假设全部是这个段的碎石与石屑进行配比,就可以算出配合比来,可以按计算出来的配合比进行配比,但实际上,经济上来说,石屑比碎石便宜,所以可以进行调节,比如我们做得那次,计算配合比是石屑%,碎石%,后来结
果调节之后,发现当碎石45%,石屑55%也符合要求,故采用了后面的配合比。
重型击实试验:
这个试验是用来测定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首先根据经验确定含水量大约在哪个位置,再间隔1%-2%的含水量进行加减水,再进行击实,一般做五组试验,每组试验,分三层装料,每层击98次,总共接近1500下,每次击打时要一个人扶正,所以需要配合,必须要有团队精神才能把这个试验做好,试验的数据绘成图,就能得出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混凝土的配合比理论计算,先进行初步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再确定实验室配合比。在实验室跟马工学了些配合比的经验,一般在计算时,一定要知道各种材料的含水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知道实际的水灰比是多少,我们几个根据二标的做了一次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试验分为三组,先计算所需的量,装模的大小是××,三个试块,所以需要的量稍多一点,取,水灰比分别为、、。减水剂是个敏感的材料,多加一点与少加一点影响很大的,多了很容易离析。
下面是一些经验值:
对于桩基(水泥+水+粉煤灰)/(砂+石)砂/(砂+石)
主要看和易性、塌落度、粘聚性进行调浆1 m3较好的桩基混凝土各种含量如下:水泥:330Kg;砂748 Kg;石:991 Kg;粉煤灰:80 Kg;减水剂: Kg,这是上次经过调过的。
在实验室呆的这段时间,学到的不仅仅是试验上的东西,感觉自己变成熟了,稳重了一些,不再像刚来那样懵懂,更多的是学会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了,同时也感觉责任大了很多。
这段时间,经常晚上去打主墩桩基混凝土,感觉学到了很多,看浆,基本上用手摸摸能知道塌落度,感觉很有成就感,就像以前听人家说只要看看什么就全知道一样,同时在打混凝土的过程中,感受到责任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在打混凝土的过程中,当每次打完一车或两车时一定要到漏斗上看看里面的情况,将铁块扔进去听听情况,以确认继续浇注,一般晚上三四点后是最困的时候,这时一定要撑住,很多事情会在不经意之间发生。上次冷部长与我们聊到,如果今天晚上是晚班,如果白天工作开始时进行一下交接,那会省很多事情,尽管看起来不是你的事,但必须要有责任心,才能把整个项目做好,因为这毕竟是大家的项目,只要项目做好了,每个人才会光荣。
在实验室里学会了怎么与人相处,刚去会有很多东西不懂,就要与人沟通,来了这么一段时间发现交流是种相当有意思的事情,很多学问就在交流中学会的,很多问题能够在闲谈中解决或找到解决的方法,问人东西时一定要自己再去查证一下,确认,把别人的经验东西变为自己的,再去想有没有更好的,最后用到实践中去。
在实验室里,细心永远都很重要,因为任何一个小细节会导致结
果的不对,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到最后影响工地的工期。这样的细节几乎在每个试验里都有,比如混凝土配合比,如果搅拌机里如果清理不干净,不仅会影响机械的寿命,更会让水泥浆粘在上面,导致实际的配比发生了变化;称量时的去皮一定要记得等等。
实验心得体会【第三篇】
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学习,我们首先了解了分子生物学常用的载体,即质粒载体的制备及宿主细胞的感受态的制备。这些都让我们在学过书本状的知识以后有了一个亲手操作,更深一步所学的知识的机会。
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如果只有单纯的理论课上的讲解而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实验操作,跟的无法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所学的那些如转导转化之类究竟是怎样操纵的。
至于PCR基因扩增、RT-PCR、蛋白质印迹这些实验操作技术的学习对我们以后生物化学大实验、生化技术原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学习都奠定了一个很坚实的基础,帮助我们对这一系列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有了很好的了解和掌握的。
相配套的理论课的学习与实验操作上是非常必要,我觉得分子实验课的时间安排就相当合理,在我们学理论课的同时就进行实验课的操作,这样相辅相承的学习,才能促进我们的进一步提高。
实验心得体会【第四篇】
20xx年度,我们获得了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资助,项目名称为“衡阳市农村水环境调查与研究”,指导教师为刘迎云教授。在这次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中,我们以衡阳市祁东县石亭子镇罗江村和常宁县盐湖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水质监测,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了衡阳市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与特征。现在,将近一年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就要结题了。回想起过去一年里参加创新实验的过程,从开始的寻找课题到申请立项撰写项目申请书,到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确定实验原理、实施方案与寻找创新点;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最后确定了衡阳市祁东县石亭子镇罗江村和常宁县盐湖村为研究对象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遵循“兴趣驱动、自主试验、重在过程”的原则。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讲究长远效益,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急功近利,不为成果而设计,重在实施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和培养,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实验本身所带来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学到了认真仔细、坚持不懈,善于思考总结的可贵精神,并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在研究方面,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手动脑。创新实验不是基础化学课上的实验,只要按着老师讲的步骤做就行了。做的课题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没有人告诉我们一步步该怎么做。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去弄明白实验的原理,然后确定要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一点点努力,所以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其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时候除了寻找帮助,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思考。
本课题通过对衡阳市盐湖村地下水的温度、色度、DO、pH值、总硬度、重金属元素锰、铜、锌、铬、铅及氨氮、总硬度以及地表水水温度、色度、DO、pH值、总硬度、重金属元素铬、.铁、铅、铜、锰、锌及氨氮、氯离子、BOD5、总悬浮物(SS)等的测试分析,对衡阳市祁东县罗江村地下水pH值、溶解氧(DO)、总硬度和地表水pH值、溶解氧(DO)、总硬度、硝酸盐氮、氯离子、生化需氧量(BOD5)等的测试分析,锻炼了课题组人员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创新方面,首先要确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方向和目标是贯穿整个实验的核心,只有明确方向,围绕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才可能有结果。创新点可以从很多方面确定,不一定是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
只要不是照搬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好。当然,能做出更大的成就最好。有时思维可能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好像只能思考到这个程度了。这时要用发散思维多方位的考虑,作出大胆的猜测。但要始终围绕创新点,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随意猜测,而要有根据有目的地做出假想,再一步步实践去论证自己的猜测。其实,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这样“平凡”地一步步得出来的。另外,由于时间仓促和课题研究人员水平的限制,本课题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⑴由于实验条件,实验室条件以及实验者本身条件的限制,还有部分水质检测项目未检测。
⑵虽已发现工业废水部分水质不符合水质标准,还没有找出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
最后,鉴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以及发现的相关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设想:
⑴设计一个比较简单的污水处理工艺,使污染较严重的乡镇的地表水经过处理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⑵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案,以解决污染较为严重的农村地下水污染问题,使地下水水质达到居民的饮用水标准。
21世纪正是一个讲求科技创新的世纪,中华民族的崛起并渴望着拥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虽然说,人才的培养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努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环境的力量仍不容忽视。而学校、各类科技创新奖励机制乃至整个社会就正是这样的环境。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身处这样一个积极的环境。我想,倘使有一天,整个国家都能够积极倡导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全社会都能够鼓励扶持科技创新活动,那么,中华民族的崛起便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