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范文(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24442

【导言】此例“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范文(实用3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1

一路走来,回顾中华民族的前进之路。聆听到一首又一首澎湃的歌。从“”莘莘学子“反帝反封建”呐喊,抗日战争铁血男儿奋勇杀敌的怒吼;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豪迈宣言,坚持改革开放绝不动摇”铿锵之声,每一首歌都是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进行曲,每一个音符都是东方巨龙腾飞的震撼声。那是那个年代最凝心聚力的大合唱。那是那年代让人激情飞扬的最强音。聆听这里的每一首歌,心中总会激荡着无限的豪情;重温这里的每一首歌,身上总会升腾起滚滚的热血。

于是寻找着属于这个年代的最强音。

当“科学发展观”春风般吹遍祖国大江南北时。有理由相信它就是这个时代最振奋人心的号角,当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庄严写进党章时。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各种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只有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切实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我工作,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

才逐渐地明白,如果问我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呢?肯定无法很好的诠释它但是当我看到一户户贫困家庭搬进廉租住房时的灿烂笑容;当我看到一片片荒山被绿荫覆盖后的郁郁葱葱;当我看到一座座的工矿企业上空又重新拥有的蓝天白云;当我看到偏远山区小朋友拿着免费课本时的兴高采烈;当我看到免除税赋后农民的轻快身影。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也想在科学发展观”这个时代最强音里添入自己的元素。也许,要加入“科学发展”大合唱中唱响自己的声音。有人要问,普普通通的凭什么说这样的话。啊,能做什么?该怎么做?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来自海原三中的王永强,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谱写无悔人生》。 世纪的长河奔腾不息,历史的苍穹云卷云舒,当2008年的寒流向我们迎面扑来的时候,它的浪奔浪涌就注定了这一年的不平静:春寒料峭时的暴雪,汶川五月时的地震,接连而至的罕见灾害震惊了整个世界!当人们还没有从惊悸中定下心神的时候,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瞬间又席卷全球。然而,就在这惊涛骇浪里,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手拉手,心连心,在一个又一个风口浪尖上,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克难制胜的奇迹!此时,世界的目光翘首东望、聚焦中国,全世界都为止震惊:中国人为何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正当全世界都在惊讶中探求中国创造奇迹的答案时,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界: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用科学发展观这座高矗的灯塔,指引我们在波涛汹涌里奋力前进。 当“科学发展观”像茸茸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她—就是这个时代最振奋人心的号角,她—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记得前几天有个同事问我,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说真的,我无法准确的诠释她,但是,当我看到加入新农合的病人面带的笑容的走出医院时;当我看到一户户农民兄弟拿到那退耕还林款后灿烂的笑容时;当我看到一片片荒山凸岭被绿荫覆盖后的郁郁葱葱时;当我看到偏远山区小学生领到免费的教科书后的高兴时;当我看到工矿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经济复苏时,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用她的血肉之躯在困苦和艰难里践行着“科学发展观”!公务员之家: 当“科学发展观”这个时代最强音在全中国奏响的时候,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我多么渴望自己也能为这片波澜壮阔的大作添上一道小小的音符。或许有人会问,普普通通的你,凭什么说这样的话,是啊!我能做什么?我该怎么做?经过深深的思索后,我终于明白: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要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应当从身边力所能及的点滴小事做起。当我在课堂里和孩子们亲密的探讨交流的时候;当我深夜提着手电在宿舍里为孩子掖被窝的时候;当我扶着孩子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当我苦口婆心劝说因离家很久想念父母而哭泣的孩子时;当我拿着微薄的月薪资助那些因家庭贫寒而吃不饱肚子的孩子时,有种清风细雨般感觉浸透了我的身心:教师虽然默默无闻,但他像阳春三月的风,能唤醒漫山遍野的小草小花来妆扮经过寒冬洗礼的苍白世界,因此,教师是伟大而神圣的职业。 像这样的小事在生活中太多了,可是这些小事的背后不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吗?为此,科学发展观不是一句口号,它是指引我们每一个人前行的航标,更是凝聚我们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不懈奋斗的强大武器。 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个人的力量也是微不足道,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的践行科学发展观,我相信,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我们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与提出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20多年改革开放启示我们: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仅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利于全面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要求,实现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鲜明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城乡发展,是从全局出发看“三农”,抓住了要害和关键,必将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统筹区域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是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关注和解决诸如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课题。“五个统筹”的思想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观,丰富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总结起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正如曾培炎同志所概括的,它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详见2003年12月15日《学习时报》第1版)。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实践

科学发展观虽然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正式提出的,但其精神内核却早已贯穿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行动中。一年多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统筹安排国内外各项工作,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表现出亲民务实的良好作风,赢得了国际国内的普遍认同。

(1)2003年初,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保障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文件,针对部分单位和一部分雇主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在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的歧视性做法,作出了明确要改正的指示。是年底,又掀起了规模浩大的清欠行动。此举得到了数千万农民工的普遍欢迎。

(2)2003年4月,孙志刚事件发生后,国务院专门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废止收容遣送条例,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服务,社会各界反应热烈。

(3)“非典”疫情,是2003年发生的一次特殊而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痛定思痛,其中的教训也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其中之一是从一个侧面论证了党的“十六大”指出的,经过20多年的奋斗,我们实现的总体小康目标,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很不平衡的。尤其是在社会事务领域,管理意识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已经是多年的事实。因此,抗击“非典”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不久,中央就提出要贯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

(4)2003年10月,中共召开了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总起来说,就是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改进GDP核算和数据制度。今后各省、区、市要统一使用人口统计中的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并对历史数据做同口径调整。过去采用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的地区,作为过渡性措施,可在两年内同时计算两种口径的人均GDP,两年后取消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

(6)2003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前提,才能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7)2004年1月,国务院了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九条意见,首次明确指出,要保护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重视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变部分上市公司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的状况,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增加财富的机会。

(8)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首次有关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即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一号文件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从上面简单的回顾可以看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工作一年多来取得的最重大成就之一,就是提出和实践新的发展观。2004年必须在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五个统筹工作做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开好局。

(三)背景

发展观的变迁

发展的涵义及其演变

所谓发展,其目标是使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和公民权利的需要与欲望方面得到持续提高。经济增长所强调的主要是物质生产方面的问题,而发展则是从更大的视野角度研究人类的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的变迁、进化(或进步)状况。发展所要求的是“康乐,是人的潜力的充分发挥”,发展的涵义不仅在于“物质财富所带来的幸福,更在于给人提供选择的自由”,即人的个性的创造性的公平、全面发展的自由。

发展是个历史范畴,是随着历史进程而变化的,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们对发展的理解是走向工业化社会或技术社会的过程,也就是强调经济增长的过程,这一时期从工业革命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前。第二阶段到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工业化进程,人们将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和整个社会的变革的统一,即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法律变革的经济增长过程。第三阶段,在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以来,人们将发展看作是追求和社会要素(政治、经济、文化、人)和谐平衡的过程,注重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四阶段,80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将发展看作是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和在全球取得共识为标志。

发展与增长的关系

经济学有时把“发展”和“增长”作为同义词使用。现展理论认为,发展是社会、经济、政治三者相互联系的进步过程。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对发展的定义是:“发展就是经济和社会循序前进的变革。”狭义理解,“发展”与“进化”又是同义词。“增长”主要是指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是以产出的量的增加作为目标和衡量尺度的。发展比之增长具有更广泛的涵义,既包括增长所强调的产出的扩大和增加,同时也包括生产和分配的结构与机制的变革,社会和政治的变迁,人与自然的联系,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发展的自由选择和机会公平,等等。发展强调的是经济、社会、政治的“质”的变迁或进化。增长要求回答“有多少”,发展则既要回答“有多少”,还要回答“有多好”。发展与增长存在逻辑上的联系与统一。没有“质”的“进化”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同样,没有量的增长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对发展说,增长是最基本的,但是过份重视增长或过份强调发展都会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妨碍未来进步。

新旧发展观

传统的关于发展的观点是线性的。它假设只有一条单一的轨道供所有的国家循其发展。那些在这一轨道上落后的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赶上其它国家,于是最便利的发展方法就是仿效那些走在前面的国家。资金和技术的转化就是达到这一目的手段。传统的发展观鼓励发展中国家摒弃他们的传统。新的发展观注重多样性:即有可能存在许多并行的发展轨道。在很多层次上,即使有共同的长期的发展目标,不同的国家很可能会找到实现这一目标的不同路线。这就促使对创新能力而非效仿能力加以鼓励。传统并不是一种依靠而是一种财富。新的发展观还将人的能动作用放在中心位置,重视人类的自身发展、教育以及建立使协同工作更加有效的体制。发展所依赖的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资本,而非物质资本。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62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