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学校延时服务方案实用【参考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50291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学校延时服务方案实用【参考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校延时服务方案【第一篇】

《数学课标(20xx年)》中的“图形与几何”领域相对应,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化,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感受图形之美。

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初步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的表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而且,经过五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具有类比的思想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也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能力,所以解决一些数学当中的图形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只要将所学的数学几何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在探究长方体、正方体、圆的相关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与结果。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学校延时服务方案【第二篇】

深入贯彻落实《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规范》,牢固树立以警为本、心理育警的理念,着力构建心理训练、咨询服务和危机干侦“三位一体”的民警心理服务工作体系,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作为推进从优待警工作的支撑点,在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民辅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

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分局成立民辅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基层科所队要根据自身条件,由教(指)导员等基层政工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服务,随时掌握本单位民辅警的心理状况,发现民辅警有明显心理异常或遭遇重大事件,及时报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主动介入做好干预对象的跟踪反馈。

(一)心理健康轮训。

分局政工办将邀请相关专家和市局心理健康教官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培训。为缓解基层民警、辅警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强化民警职业荣誉感,提高民警职业归属感,降低民警职业倦怠,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协同配合能力,营造团结、拼搏、积极、健康的良好工作氛围,激励一线民、辅警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奋发的斗志、战之必胜的信心,积极投入到公安工作中。

(二)心理健康服务下基层。

按照“心理健康服务基层行”活动和“心理健康服务进百所”活动要求,由分局心理健康兼职教官组建心理健康服务小分队,心理危机干预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三)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局属各单位利用微信、报纸、网络等媒体,多渠道报道心理工作,分局依托“开发警事”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高普及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状态是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各项公安保卫任务的重要保证。各单位要从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高度,将民辅警心理健康工作作为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作为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警心工程”来抓,坚决按照市局党委的部署要求,逐步健全完善公安民警身心健康保护工作长效机制,努力提高科学用警水平和警务工作效能,最大限度地为民辅警降压减负。

(二)加强引导、广泛参与。各单位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民辅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必要性,让广大民辅警充分认识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打消思想顾虑,克服世俗偏见,增强参与心理健康保护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领导干部要主动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把促进思想进步同保持民辅警的心理健康结合起来,巩固发展团结友爱的内部关系,努力构建和谐警营。

学校延时服务方案【第三篇】

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项目和“双减”工作的重要措施,我校从实际出发,制订课后延时服务“一校一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规范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创新课后活动形式和方法,与学校文艺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发现培养优秀的体育、艺术人才,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自由发展、张扬学生个性”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规范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内容和形式为途径,引导广大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课后服务活动中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2、全面性原则。课后服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坚持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课后服务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但也防止以怕出事故为由不积极开展活动的倾向。

全体学生。

1、实施目标:学校以实施教育部“5+2”项目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要内容,确保每个学生和家长能够“减负”。在开齐开足体育和艺术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和多样化的活动需求。组织课后服务活动覆盖全体学生。

2、精心组织,强化落实。以“全面普及,特色优先”为总体策略,具体活动、措施安排如下:

1)、进一步规范学生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每天课后2小时和假日活动的文体活动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所、定指导教师。

2)、推广校内班级间文体竞赛活动。结合本校文艺、体育传统项目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班级之间的球类、歌咏、书法、演讲、话剧、征文等比赛。

3)、“课间操”活动。

4)、周一至周五课后延时、安排教师督促学生在校内完成当天作业,作业不隔夜。

5)、开展学校特色文体活动。

(1)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体育运动会。

(2)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艺术节——美术绘画比赛等。

(3)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球类比赛。

(4)每学年十月参加县中学运动会。

(5)每学年举行一次单项性文体活动和竞赛。

1.托管时间:以学期为活动周期,各年级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延后2小时。

2.每天保证学生课后延时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3.活动形式分为集体活动、分组活动。

学校延时服务方案【第四篇】

中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是针对中小学生在学习日上学和下午放学后存在接送难等问题,利用中小学校在管理、人员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学校规定的课程教学之外开展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便民性服务措施。课后服务的总目标是做到中小学生“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责任到人,设立了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学生是否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事先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家长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学校向家长明确双方职责和课后服务有关事项,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经学校研究决定,下午课后延时服务放学时集体放学,请家长在止步线接孩子。接孩子的时间,一、二年级分为3个时间点,分别是4点、5点、5点半,三至六年级分为2个时间点,分别是5点、5点半。

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坚持教育性、科学性和安全性相统一的原则,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主题,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线,以学校教师为指导和管理主体,合理安排服务内容,切实发挥各方力量的作用。

建立健全课后延时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对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切实负起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对师生安全意识教育,配备数量足够的值班人员,明确警卫和课后延时服务人员责任,强化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管理、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

学校延时服务方案【第五篇】

为满足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认真总结了20xx年延时课后服务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xx延时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具体如下:

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问题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落实减负为目标,积极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构建机制健全、保障完善的课后服务体系,破解中小学生“放学早、接送难”矛盾,满足学生多样化课后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属地管理。各县区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主体,统筹管理本区域的课后服务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承担课后服务的管理职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做好课后服务管理工作。

(二)学校为主。学校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针对确实有接送困难的家庭,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各项制度,确保课后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三)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要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内容、时间、场地、师资、费用等事项,由学生及家长自愿选择。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与,严禁以任何方式拒绝或推诿学生参与。

(四)公益惠民。课后服务要坚持公益导向,不得营利。各县区根据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性质,坚持成本补偿原则,由政府和家长共同负担服务成本。要对家庭贫困学生提供免费课后服务。

(五)稳妥推进。要统筹考虑城乡差异、学段差异、地域差异等因素,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好事办好。

(一)服务对象。

课后服务对象是有服务需求的义务教育阶段本校在读学生,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亟需服务群体。

(二)服务时间。

课后服务一般在上学日下午正常放学后进行,时间一般应控制在xx小时以内,小学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晚于xx:xx,初中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晚于xx:xx。具体服务时间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所属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家长需求和季节确定。

(三)服务内容。

课后服务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结合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中小学校要积极主动开放体育、艺术、图书等场馆,提供体育艺术器材、设施和图书等。鼓励中小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以团队活动、体育艺术科普活动、课外阅读、综合实践、作业辅导等为主。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借课后服务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初中阶段以体育艺术活动、科技创新、作业辅导、答疑解惑、课外阅读、综合实践、团队活动等为主。严禁中小学校将课后服务办成变相集体教学或变相补课。作业辅导和答疑解惑等学习性活动时间不得超过一个课时。

(四)服务程序。

各中小学校要按照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核准、统筹安排的原则制定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以学期为节点,以需求为依据,认真组织开展针对性课后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1.摸底调查,征求意见。学校结合本校各类场馆、功能室、活动场地、仪器设备、师资等资源设计课后服务项目,并向全体学生发放课后服务意向调查表,广泛征求学生课后服务需求。

2.编制目录,告知家长。学校结合学生需求和校内外资源,依据学段和学生年龄结构,编制课后服务内容目录,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将课后服务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收费事项、费用开支、安全措施等告知家长。

3.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家长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向班级提出课后服务申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后服务项目。在审核时,对于家长申请不能满足的,要加强协调,安排其参加其他适合的课后服务项目。

4.明确责任,分类实施。学校与家长签订课后服务协议,明确课后服务权责问题。学校依据学段和学生年龄结构,对所有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进行统筹安排,分类组织实施,并根据服务条件的变化及学生需求对服务内容进行动态调整。

5.加强研究,不断完善。学校要将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校本教研,积极开发课后服务内容,创建课后服务精品课程,推动课后服务工作深入开展。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组织家长代表全过程参与,定期收集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意见建议,推进各方面信息公开,规范和监督课后服务工作。

(五)服务组织。

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所需师资要以本校教职工为主,鼓励教职工发挥爱好特长、跨学科指导学生。师资力量确实不足的,可以临时聘请退休教师、文体工作者、科普工作者、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家长志愿者等校外专业人员参与校内课后服务。临时聘请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学校要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按合同或协议支付劳动报酬和保障相关待遇。严禁有不良记录人员参与课后服务,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课后服务工作要建立健全“xxx”的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市级层面将成立xx中小学生延时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管理、监督全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制定本单位延时课后服务工作方案。

(二)延时课后服务收取的服务费。有关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当适当考虑学校和单位开展课后服务因素;学校和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

(三)健全机制,确保安全。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要坚持把学生安全管理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等管理制度,制定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切实消除场地、设施设备、消防、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确保参加课后服务学生的人身安全。要建立损害赔偿的多方承担共担机制,确保课后服务工作科学、规范、安全、有序开展。

(四)强化监督,注重宣传。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督导检查。各中小学要严格上下学制度,严禁将放学后的课后服务时间作为正常教学时间集体上课或以各种形式变相集体补课,严禁借课后服务之名乱收费。要加强宣传,积极争取社会各方支持,及时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学校延时服务方案【第六篇】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问题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落实减负为目标,积极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构建机制健全、保障完善的课后服务体系,破解中小学生“放学早、接送难”矛盾,满足学生多样化课后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属地管理。各县区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主体,统筹管理本区域的课后服务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承担课后服务的管理职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做好课后服务管理工作。

(二)学校为主。学校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针对确实有接送困难的家庭,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各项制度,确保课后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三)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要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内容、时间、场地、师资、费用等事项,由学生及家长自愿选择。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与,严禁以任何方式拒绝或推诿学生参与。

(四)公益惠民。课后服务要坚持公益导向,不得营利。各县区根据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性质,坚持成本补偿原则,由政府和家长共同负担服务成本。要对家庭贫困学生提供免费课后服务。

(五)稳妥推进。要统筹考虑城乡差异、学段差异、地域差异等因素,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好事办好。

(一)服务对象。

课后服务对象是有服务需求的义务教育阶段本校在读学生,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亟需服务群体。

(二)服务时间。

课后服务一般在上学日下午正常放学后进行,时间一般应控制在小时以内,小学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晚于18:00,初中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晚于18:30。具体服务时间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所属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家长需求和季节确定。

(三)服务内容。

课后服务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结合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中小学校要积极主动开放体育、艺术、图书等场馆,提供体育艺术器材、设施和图书等。鼓励中小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以团队活动、体育艺术科普活动、课外阅读、综合实践、作业辅导等为主。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借课后服务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初中阶段以体育艺术活动、科技创新、作业辅导、答疑解惑、课外阅读、综合实践、团队活动等为主。严禁中小学校将课后服务办成变相集体教学或变相补课。作业辅导和答疑解惑等学习性活动时间不得超过一个课时。

(四)服务程序。

各中小学校要按照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核准、统筹安排的原则制定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以学期为节点,以需求为依据,认真组织开展针对性课后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1.摸底调查,征求意见。学校结合本校各类场馆、功能室、活动场地、仪器设备、师资等资源设计课后服务项目,并向全体学生发放课后服务意向调查表,广泛征求学生课后服务需求。

2.编制目录,告知家长。学校结合学生需求和校内外资源,依据学段和学生年龄结构,编制课后服务内容目录,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将课后服务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收费事项、费用开支、安全措施等告知家长。

3.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家长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向班级提出课后服务申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后服务项目。在审核时,对于家长申请不能满足的,要加强协调,安排其参加其他适合的课后服务项目。

4.明确责任,分类实施。学校与家长签订课后服务协议,明确课后服务权责问题。学校依据学段和学生年龄结构,对所有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进行统筹安排,分类组织实施,并根据服务条件的变化及学生需求对服务内容进行动态调整。

5.加强研究,不断完善。学校要将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校本教研,积极开发课后服务内容,创建课后服务精品课程,推动课后服务工作深入开展。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组织家长代表全过程参与,定期收集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意见建议,推进各方面信息公开,规范和监督课后服务工作。

(五)服务组织。

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所需师资要以本校教职工为主,鼓励教职工发挥爱好特长、跨学科指导学生。师资力量确实不足的,可以临时聘请退休教师、文体工作者、科普工作者、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家长志愿者等校外专业人员参与校内课后服务。临时聘请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学校要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按合同或协议支付劳动报酬和保障相关待遇。严禁有不良记录人员参与课后服务,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课后服务工作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管理、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市级层面将成立鹤壁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管理、监督全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见附件1)。市委改革办负责统筹指导课后服务改革工作;市发改委负责会同教育部门提出收费标准指导意见;市人社局负责保障课后服务师资权益;市财政局根据《鹤壁市教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采取财政补贴形式予以支持;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加强对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的监管;市教体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县区、各中小学校也要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制定本单位课后服务工作方案。

(二)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各县区要建立完善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制度,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确需收取课后服务费的,具体收费标准按有关规定由市、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根据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执行。对学校外聘的参与课后服务的社会专业人员,可由双方协议确定劳务报酬。课后服务收取的服务费,必须纳入学校财务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只能用于参与课后服务人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并适当用于水费、电费支出,消耗品购置,场地器材维护等,不得挪作他用。有关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当适当考虑学校和单位开展课后服务因素;学校和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

(三)健全机制,确保安全。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要坚持把学生安全管理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等管理制度,制定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切实消除场地、设施设备、消防、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确保参加课后服务学生的人身安全。要建立损害赔偿的多方承担共担机制,确保课后服务工作科学、规范、安全、有序开展。

(四)强化监督,注重宣传。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督导检查。各中小学要严格上下学制度,严禁将放学后的课后服务时间作为正常教学时间集体上课或以各种形式变相集体补课,严禁借课后服务之名乱收费。要加强宣传,积极争取社会各方支持,及时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学校延时服务方案【第七篇】

为切实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特别是小学“放学早、接送难”等问题,疏堵结合整治非法有偿补课,多渠道丰富并保障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积极回应新时代广大家长的关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根据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赣教发〔20xx〕10号)有关做好课后服务的总体要求和上饶市相关四部门下发的《转发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饶教发〔20xx〕8号),结合万年实际,现就万年县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开展中小学放学后课后服务,是帮助家长破解因工作等原因不能按时接送学生难题、保障学生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小学“放学早、接送难”矛盾,综合施策破解中小学生校外负担过重难题,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关键小事、民生实事。

中小学放学后校内课后服务是指在学校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之外,基于学生家长自愿,针对确实有接送困难的家庭,由学生所在学校为主具体承担的具有公益性、非普遍性的课后服务。校内课后服务不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但它是体现教育为民服务、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强化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普遍建立弹性离校制度;学校要为有刚性需求的学生家庭提供基本的课后服务,努力做好让家长放心的事。

(一)自愿申报原则。校内实施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原则。中小学生是否参加放学后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由家长提出申请,自愿作出选择。

(二)统筹安排原则。校内课后服务面向特殊群体而非全体学生。学校课后服务对象审定坚持有条件准入、统筹安排,并优先保障留守儿童的原则。

(三)公益服务原则。校内课后服务坚持公益性原则,建立完善成本核算机制。服务性收费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参加校内课后服务的,可参照学生资助政策予以支持。

(四)公开透明原则。校内课后服务项目、服务对象范围、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要全面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一)课后服务时间。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为下午放学后至当地机关、企事业单位下班时间。具体服务时间由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校历和实际情况明确。

(二)课后服务对象。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对象范围为放学后家长接送有困难、课后有需求的中小学生。各地课后服务对象一般应按“家长申请、班级初审、学校核准、统筹安排”的机制确定。

(三)组班和人员配备。校内课后服务,根据实际人数组班,人数较少的可以跨班级跨年级统筹组班,每个课后班应至少安排一名教职工负责管理服务。

(四)课后服务活动内容。校内课后服务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主要是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自主阅读、课后作业、体育锻炼、社团活动等。学校面向全体学生的拓展性课程活动和部分学生参加的校艺术队、体育队等不属于校内课后服务范畴。

(一)政府指导,属地管理。按照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担负起中小学放学后校内课后服务的统筹管理职责,发改(价格)、财政、人力社保等部门共同做好校内课后服务政策制定、指导管理工作。

(二)学校主体,加强合作。校内课后服务实施主体是学校。各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中小学放学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校内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事先要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准入条件、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鼓励学校返聘退休教师,招募学生家长、社区志愿者等担任义工,一起参与课后服务工作。

(三)合理收费,规范使用。校内课后服务收取适当费用,以保证校内课后服务的正常运行,但必须始终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课后服务费具体标准,由县发改委会同县教体局根据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提出意见,报县人民政府确定,向社会公布。校内课后服务费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收取,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由学校根据实际支出列支,用于课后服务等开支。

(四)教工参与,合理取酬。鼓励和支持教职工在保证按质按量完成正常职责工作任务前提下,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工按照参与课后服务的内容、时间等因素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办法见相关部门制定的操作细则。

(五)落实责任,保障安全。切实完善学校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工作人员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切实做到课后服务有人监管,活动有安全措施,进出有统一组织。

县教体局要会同县财政等部门,全面落实中小学校方责任保险、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等;引导家长自愿为参加校内课后的学生投保学生平安保险等。

(一)积极有序推进。20xx年,在城市规划区内公办中小学、乡镇中心小学、石镇大黄小学、大源曾家桥小学、裴梅富林小学等有课后服务刚性需求学生的中小学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工作试点。根据试点推进情况,稳步有序推进中小学校内课后延时服务。

(二)加强统筹协调。县教育体局是中小学放学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牵头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落实主体责任,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县财政局对校内课后服务要不断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要强化校内课后服务管理,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完善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措施,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县发改、财政、综治、公安、人社、市管、卫健、应急管理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管理工作。

(三)严格监督管理。坚决禁止学校把校内课后服务变成“培训班”“补课班”,进行集体教学;坚决禁止学校借课后服务名义高收费、乱收费;校外培训机构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参与或组织实施校内课后服务,坚决禁止学校借课后服务名义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办班。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四)强化宣传引导。要加强对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宣传,及时总结推广校内课后服务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学校延时服务方案【第八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特别是小学“放学早、接送难”等问题,疏堵结合整治非法有偿补课,多渠道丰富并保障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积极回应新时代广大家长的关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根据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赣教发〔20xx〕10号)有关做好课后服务的总体要求和上饶市相关四部门下发的《转发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饶教发〔20xx〕8号),结合万年实际,现就万年县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开展中小学放学后课后服务,是帮助家长破解因工作等原因不能按时接送学生难题、保障学生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小学“放学早、接送难”矛盾,综合施策破解中小学生校外负担过重难题,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关键小事、民生实事。

中小学放学后校内课后服务是指在学校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之外,基于学生家长自愿,针对确实有接送困难的家庭,由学生所在学校为主具体承担的具有公益性、非普遍性的课后服务。校内课后服务不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但它是体现教育为民服务、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强化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普遍建立弹性离校制度;学校要为有刚性需求的学生家庭提供基本的课后服务,努力做好让家长放心的事。

(一)自愿申报原则。校内实施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原则。中小学生是否参加放学后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由家长提出申请,自愿作出选择。

(二)统筹安排原则。校内课后服务面向特殊群体而非全体学生。学校课后服务对象审定坚持有条件准入、统筹安排,并优先保障留守儿童的原则。

(三)公益服务原则。校内课后服务坚持公益性原则,建立完善成本核算机制。服务性收费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参加校内课后服务的,可参照学生资助政策予以支持。

(四)公开透明原则。校内课后服务项目、服务对象范围、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要全面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一)课后服务时间。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为下午放学后至当地机关、企事业单位下班时间。具体服务时间由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校历和实际情况明确。

(二)课后服务对象。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对象范围为放学后家长接送有困难、课后有需求的中小学生。各地课后服务对象一般应按“家长申请、班级初审、学校核准、统筹安排”的机制确定。

(三)组班和人员配备。校内课后服务,根据实际人数组班,人数较少的可以跨班级跨年级统筹组班,每个课后班应至少安排一名教职工负责管理服务。

(四)课后服务活动内容。校内课后服务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主要是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自主阅读、课后作业、体育锻炼、社团活动等。学校面向全体学生的拓展性课程活动和部分学生参加的校艺术队、体育队等不属于校内课后服务范畴。

(一)政府指导,属地管理。按照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担负起中小学放学后校内课后服务的统筹管理职责,发改(价格)、财政、人力社保等部门共同做好校内课后服务政策制定、指导管理工作。

(二)学校主体,加强合作。校内课后服务实施主体是学校。各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中小学放学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校内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事先要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准入条件、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鼓励学校返聘退休教师,招募学生家长、社区志愿者等担任义工,一起参与课后服务工作。

(三)合理收费,规范使用。校内课后服务收取适当费用,以保证校内课后服务的正常运行,但必须始终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课后服务费具体标准,由县发改委会同县教体局根据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提出意见,报县人民政府确定,向社会公布。校内课后服务费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收取,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由学校根据实际支出列支,用于课后服务等开支。

(四)教工参与,合理取酬。鼓励和支持教职工在保证按质按量完成正常职责工作任务前提下,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工按照参与课后服务的内容、时间等因素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办法见相关部门制定的操作细则。

(五)落实责任,保障安全。切实完善学校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工作人员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切实做到课后服务有人监管,活动有安全措施,进出有统一组织。

县教体局要会同县财政等部门,全面落实中小学校方责任保险、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等;引导家长自愿为参加校内课后的学生投保学生平安保险等。

(一)积极有序推进。20xx年,在城市规划区内公办中小学、乡镇中心小学、石镇大黄小学、大源曾家桥小学、裴梅富林小学等有课后服务刚性需求学生的中小学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工作试点。根据试点推进情况,稳步有序推进中小学校内课后延时服务。

(二)加强统筹协调。县教育体局是中小学放学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牵头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落实主体责任,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县财政局对校内课后服务要不断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要强化校内课后服务管理,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完善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措施,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县发改、财政、综治、公安、人社、市管、卫健、应急管理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管理工作。

(三)严格监督管理。坚决禁止学校把校内课后服务变成“培训班”“补课班”,进行集体教学;坚决禁止学校借课后服务名义高收费、乱收费;校外培训机构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参与或组织实施校内课后服务,坚决禁止学校借课后服务名义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办班。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四)强化宣传引导。要加强对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宣传,及时总结推广校内课后服务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7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

(通用16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

学校延时服务方案【第九篇】

根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工作方案》和工程有关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合理安排有需求的学生放学课后活动,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安全有序,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一)强化基本服务。

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工作,通过动态监测、监督监管等措施确保全省应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100%提供课后服务。

(二)加强规范管理。

按照《教育厅发展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指导督促各地严格规范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规范服务时间、内容、流程,强化安全管理。

(三)支持开展多样化服务。

支持鼓励各地各校在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供托管性课后服务的基础上,“一校一案”多样化提供拓展服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项目的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引导学校和家庭更加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遴选发布典型案例。

指导各地总结课后服务典型经验及创新举措,遴选课后服务典型案例,面向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家长宣传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

学校延时服务方案【第十篇】

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项目和“双减”工作的重要措施,我校从实际出发,制订课后延时服务“一校一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规范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创新课后活动形式和方法,与学校文艺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发现培养优秀的体育、艺术人才,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加文明、健康、活泼的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课后服务活动工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

成员:全体教师。

四、实施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课后服务活动中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2、全面性原则。课后服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坚持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课后服务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但也防止以怕出事故为由不积极开展活动的倾向。

五、实施范围:。

全体学生。

六、实施目标与具体措施:

1、实施目标:学校以实施教育部“5+2”项目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要内容,确保每个学生和家长能够“减负”。在开齐开足体育和艺术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和多样化的活动需求。组织课后服务活动覆盖全体学生。

2、精心组织,强化落实。以“全面普及,特色优先”为总体策略,具体活动、措施安排如下:

1)、进一步规范学生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每天课后2小时和假日活动的文体活动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所、定指导教师。

2)、推广校内班级间文体竞赛活动。结合本校文艺、体育传统项目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班级之间的球类、歌咏、书法、演讲、话剧、征文等比赛。

3)、“课间操”活动。

4)、周一至周五课后延时、安排教师督促学生在校内完成当天作业,作业不隔夜。

5)、开展学校特色文体活动。

(1)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体育运动会。

(2)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艺术节——美术绘画比赛等。

(3)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球类比赛。

(4)每学年十月参加县中学运动会。

(5)每学年举行一次单项性文体活动和竞赛。

七、活动具体时间和形式:

1.托管时间:以学期为活动周期,各年级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延后2小时。

2.每天保证学生课后延时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3、活动形式分为集体活动、分组活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65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