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新生研讨课感想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46567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新生研讨课感想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新生研讨课感想1

还记得梅xx教授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我怀着迷茫好奇的心情走进大学校门时,我何其有幸,在大学中遇到几位为我解疑答惑的导师。

初入大学,便感受到那严谨中又不失活泼自由的大学风气。好奇有之,这是告别三点一线枯燥无味的高中生活,对新的学习环境以及新同学的向往;迷惘有之,在以往的校园生涯中前进的道路总是十分单一,最终目标不过是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而我们所需的不过是坚定走下去的毅力和决心,但大学是不同的。

当早已习惯把学习当作唯一重心的我迎面撞上那五光十色的大学生活时,总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那时的我迫切需要一位能够给我指导的老师,在那迷茫的时刻,我迎来了大一的新生研讨课。

魏xx教授是给我们上课的第一位老师,他的风趣幽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中时,时间被各种卷子填满,最长远的目标不过是考上一个好大学,至于各种专业却是完全没有了解。而刚入学时,对于自己的专业,唯一知道的不过是汉语言文学这个名称。魏xx教授以他独有的幽默,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汉语言文学在本校的创立过程以及我们将来要学习的内容。除此之外,他还为我们放映了一组ppt和视频,展示了我们历任优秀学姐和学长的风采。鲜妍明媚的笑容,青春鲜活的气息,明确坚定的目标,以及为目标永不放弃的信念和决心。

一堂课给我们带来的是深深的思考,要想在五光十色的大学生活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就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迷茫的心逐渐平静下来,带着对未来的期盼,大学生活正式拉开序幕。

时光荏苒,几个星期就这样丰富充实的走过了。新鲜的课程,五花八门的社团,宽敞高大,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大学生生活如同一幅瑰丽的画卷缓缓展现在我们眼前。但来到新环境的新奇和热闹逐渐退去后,大学中轻松的课程让我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失去了高三紧张气氛以及考试带来的压力,很快便让我觉得无所事事,自身的惰性与内心迫切想做些事的'心情相交织,空闲甚至成了一种折磨。带着焦炉的心情,我再一次迎来了新生研讨课。

刘xx老师并不是给我们上课的第一位老师,但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却尤为深刻。他给我们里的那张长长的书单以及对各种出版社的如数家珍,都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读书的热爱。课堂上刘xx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述他的读书经历以及在读书时的感受,一本好书总是希望有人欣赏的,就犹如伯乐之于名马,或许刘涛老师就是一位真正的爱书人吧。

求学之路,理想之路需要知识的铺垫,因而便需要读书,读书使人宁静,使人充实。读一本好书,便是要遥听一个孤独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相同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她为你一人唱歌。空闲时别忘了读几本好书,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捶击。

随后的大学生活就在学习,看书,与同学玩闹中平平静静的过着,没有想象中的光怪陆离,丰富精彩,但也不乏新鲜事物。第一次参演舞台剧,第一次募捐,第一次摆摊,无数次的尝试,无数的可能。

不知不觉我就迎来了最后一次新生研讨课,这也或许意味着我的大一上学期已经过了一大半了。平平淡淡的一堂课,然而却始终提醒我们在这一堂课后便摆脱新生这个身份了。是新生研讨课见证了我初入大学的迷惘与孤独,见证了我成长的欢乐与激动,纪念我的新生研讨课,纪念我那一抹逝去的时光。

新生研讨课感想2

摘要:新生研讨课是一种专门针对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已成为各大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亮点。本文就新生研讨课授课过程中的个人体会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教学改革;大学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13-02

近年来,国内很多知名高校都把办学目标定位为研究型大学,而为社会提供基础知识雄厚且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我国一流大学办学的主导思想,也是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就离不开科研,更离不开教学改革[1]。其中,新生研讨课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和独特的教育价值,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已成为各大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亮点,更是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2-4]。新生研讨课是一种专门针对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其课堂形式和理念基本脱胎于18世纪德国大学的研讨课课程。在美国,到了上世纪70年代,其已经发展成面向大学新生广泛开设的研讨性课程。进入20世纪后,众多美国高校将其作为改善大学一年级教育的重要途径予以推广。2002年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的大学和学院中,向学生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学校超过94%,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

我国新生研讨课的发展历程要追溯到2003年,当时,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推出了面向大一学生的研讨课,课程由知名教授开设,学生可跨专业选修。随后,国内高校比如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纷纷开始设立研讨课,着力于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近年来,国内的相关研究也不少,已经对美国大学研讨课的发展历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结构、功能、特征等进行了全面介绍[5,6];也已有一些任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反思与总结[7,8]。上海大学自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以“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本科教学改革为契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新生研讨课,所有学生均需选择2~3门不同教授主持的新生研讨课[9]。本文作者有幸参与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的一门新生研讨课――《多彩的材料世界》的课程建设过程,现就整个参与过程中的感受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新生研讨课的开设是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从中学步入大学,对于学生个人来说,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而对于学校来说,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好学生这个社会生活和学术生活的重要转折期,对新生开展有效的教学,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达到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而一年级新生适应却是大学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不仅仅影响到学生的第一学年,还将有可能严重影响到学生四年的学业,乃至今后的整个职业生涯。故此,如何让大一新生顺利完成这一过渡便成为各高校均要面临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新生研讨课自诞生以来的一个主要目的即是帮助新生适应全新的大学环境和学习方法,完成由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的顺利过渡。国内外大学的实践证明,开设新生研讨课正是解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主要渠道。这是由其课程目标及其授课形式所决定的。

首先,国内高校将新生研讨课定位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新型研讨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能力为目标,引导新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帮助新生完成学术性转变。新生研讨课作为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批课程,一反传统的教学理念,摈弃传统的诸如“一言堂”、“灌注式”、“填鸭式”、“留声机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慢慢引导、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质疑,必将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其次,新生研讨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小班讨论课的形式通过教授的引导,以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学生主动参与和充分交流中启发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再次,新生研讨课的考核形式多样,学生不会感觉到太多压力,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课程。以上所有均会对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效果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和努力

基于新生研讨课的目标,其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敢把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带到班上去交给学生,和学生一起解决。要做到让学生去自由研讨,确保课堂气氛轻松、融洽而又不失激烈的讨论,真正让学生领略到新生研讨课的魅力。其次,要精心做好课堂设计,设计什么样的授课目标、如何导入、如何展开、如何总结需要在授课前花费大量的精力。第三,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需要我们教师做个优秀的引导者,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视频、故事乃至游戏等环节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最终让学生能够真正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最后,还要求教师有良好的个人能力,包括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等。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进而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要想保证良好的授课效果,自然离不开学生的配合。这一方面可以由教师诱导学生,激发其积极性,令其主动参与课程;另一方面也可以明确对学生提出一些不同于传统课程的要求,起到督促的作用。例如,第一,督促学生进行课前准备。鉴于新生研讨课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在课前就需要研讨的主题进行一定数量的资料查阅,这样才能保证其在课上讲得出东西,而不是传统课堂上只要带好耳朵来就可以。第二,可以通过考核机制来激励学生。这就需要把考核形式多样化,需要彻底摈弃原有的传统考试制度。目前尝试的考核方式有课堂即兴演讲、即兴辩论、讲PPT等。第三,可以尝试一些奖励机制,比如可以利用国家、上海市或学校的一些创新计划,或者利用授课教授的一小部分项目经费,就学生在课堂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对其进行立项支持,使其向发现科学问题并解决科学问题的道路上靠拢。

三、高质量的新生研讨课必将极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自身能力

首先,新生研讨课颇有创造性的一个做法就是把学术造诣高的知名教授与刚入大学的新生联接起来。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科研意识的培养。很多新生研讨课的设计初衷即是引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这类课程的选题往往和前沿的研究课题密切相关,但是通过教师的课程设计,其引入却往往又可以很浅显,甚至可能就是生活中一个很简单的现象,这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心目中科研的神秘感,另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提升其创新能力。第二,增强责任感,树立自信心。大学一年级是人生中一个特殊的至关重要的转折期,新生研讨课让学生刚上大学即有机会和名师亲密接触,亲身感受他们为人为学的魅力风范,会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培养其责任感。同时,也让新生们认识到,这些“名师”也是普通人,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其次,鉴于新生研讨课的互动性特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课程也要求)展示自己,这必将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例如,文字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还有一些课程需要组成小组进行,要有一定的分工和合作,这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而这些对其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展望

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新生研讨课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在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教学改革中也已经初见成效,但鉴于其在国内才发展了十多年的时间,仍属于新生事物,所以必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师生仍然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选课容量小、课时短等,各大高校针对这些问题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之道,相信随着教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大高校必会将其作为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一边实践,一边改进,逐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莉娟.小议研究型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179-180.

[2]黄爱华.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4:58-60.

[3]蔡颖蔚,沈群,等.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的探索与初步成效[J].中国大学教学,2010,9:16-19.

[4]成泽伟,王福明.冶金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4,2:11-13.

[5]张红霞.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93-96.

[6]梁晶.美国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评介[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71:25-29.

[7]胡淑芬,刘晓红,等.新生研讨课――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J].课程教育研究,2015,9:19.

[8]王扬威,陈柏,等.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新课程,2014,12:22,24.

[9]陈方泉,杨辉.新生研讨课建设的困难与破解之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4,6:64-67.

新生研讨课感想3

最近几年,为了提升大学一年级学生对大学学习的认知以及专业学习能力,为“双创”打基础,众多大学开设了“新生研讨课”。

“新生研讨课”一般由大学知名教授专门为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主要教学方式是以小组方式与开课教授就某一专题共同开展研究,在教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口头辩论和写作训练。与其他类型课程不同,新生研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开课专题可以涉及任何学科领域,有教师依新生的特点自行确定,学校鼓励交叉学科选题。全校学生不分专业,原则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一门新生研讨课。

由于学校不同,专业不同,上课教授的教课方式以及专业背景等的不同,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效果也会不同。新生研讨课各有各的不同,但效果应该基本是相似的。那么,到底啥样的效果是的?我个人认为,大致可以有几个类型,首先是转变高三到“高四”角色,其次是嫁接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认知训练,再次可能就是点燃希望,构筑梦想,重拾自信。当然,也许还有更多类型。

在我的新生研讨课上,有一位同学的总结感悟写的有代表性。征得该同学同意,将其感悟粘贴在这里进行分享。也希望有更多同学能够有这样的收获和感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1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