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单元教学设计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894502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单元教学设计精彩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2】(出示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课件出示3:丁香图片】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板书:丁香结)

3.介绍作者。【课件出示4】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5】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6】

出示字词: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模糊

指名读。『puxuewang.com』

男女生读。

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幽、薄、缀、雅”。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课件出示7】

幽雅:幽静而雅致。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如下:【课件出示8】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9】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总结感悟

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1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布置作业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谈话导入新课: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

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学生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师适时呈现:

1【课件出示1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2【课件出示1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课件出示1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课件出示14】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学生回答。

师梳理: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

(板书:形状颜色气味(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

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15】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2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16】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指名回答。

师:“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1交流。

2师指名朗读:【课件出示17】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3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4.研读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交流,师适时点拨: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

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18】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师: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2【课件出示19】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交流。

师呈现:【课件出示20】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3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学生发言。

4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师总结: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尺幅千里的功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正是我们要找到的答案。

(板书:丁香结 人生才充满乐趣)

2.揭示主题。『pUxuewang.com』

师: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3.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课时练。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丁香结

形状颜色气味(视觉嗅觉)

人生才充满乐趣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1.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教学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2】(出示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课件出示3:丁香图片】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板书:丁香结)

3.介绍作者。【课件出示4】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5】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6】出示字词:

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 模糊

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幽、薄、缀、雅”。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课件出示7】

幽雅:幽静而雅致。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如下:【课件出示8】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9】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总结感悟

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1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布置作业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谈话导入新课: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学生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师适时呈现:

1【课件出示1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2【课件出示1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课件出示1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课件出示14】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学生回答。师梳理: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

(板书:形状颜色气味(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 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指名回答。

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15】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2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16】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指名回答。

师:“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1交流。

2师指名朗读:【课件出示17】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3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4.研读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交流,师适时点拨: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

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18】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师: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2【课件出示19】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交流。

师呈现:【课件出示20】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3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学生发言。

4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师总结: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尺幅千里的功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正是我们要找到的答案。(板书:丁香结  人生才充满乐趣)

2.揭示主题。

师: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3.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课时练。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丁香结

形状颜色气味(视觉嗅觉)

人生才充满乐趣

单元教学设计【第三篇】

1、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这里的单元是一个教学主题,由若干节具有内在联系的课所组成。

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节课相互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其知识、方法、态度等内容也集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板块,不能简单理解为单元就是“教材的单元”。一个教学单元应该有多大,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要根据目标、内容、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来确定。

2、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目前,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大多拘泥于单课时内容的.就课论课,一方面缺少了整体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对各种教学要素的选择和应用缺乏回旋余地。因此,“单元教学”跟传统的单课时教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系统教学,后者是先分散后总结式的教学。化学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科学素养提升的多个侧面。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师的每一堂课都应当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因为这些目标是难以分割地融合于一体的。

但是,就一堂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又有一个更需要突出什么目标的问题。有的课程内容宜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有的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就可以着重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那种将三维目标不加分析机械地套用在每一堂课上的做法,并不是很妥当的。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们整合于统一的教学过程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基本单位不应当是一节课,而应该是一个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第四篇】

那个星期天

教学目标

1.会写“媚、蚁”等15个字,会写“蚁穴、翻箱倒柜”等15个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我”在一天里心情的变化。

重点

3.品味文中重点语句,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心理。

重难点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异同点。

重点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往往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史铁生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1篇文章——《那个星期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意蕴深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代表作有小说《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急遽(jù) 惆怅(chóu chàng)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惆、怅、偎、逝”,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惆、怅、偎”书写时要左窄右宽;“逝”字注意“辶”的捺要舒展,托住上面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母亲答应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但是因为家务繁忙,结果一次次爽约。)

2.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2)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总写“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写母亲一次次爽约,“我”心情逐渐落空。

第三部分(7):写“我”因出去的希望落空而崩溃大哭,母亲安慰“我”。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作者的第一次盼望,请一位同学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探索作者在等待中的心路历程。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一)读课文中有关早晨“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满怀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通过描写天气和“我”的动作,体现出“我”心情的愉快。)

3.“这段时光不好挨。”

思考:作者是怎么表现“时光不好挨”的?

4.“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院子很大,空空落落”(通过描写“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通过写“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

5.“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表现了“我”急切的心情。这里也从侧面表现出母亲的忙碌。)

思考:这几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以孩子的视角来写,富有童趣,更加真实)

(二)读课文中有关下午“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通过细致地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急切地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

2.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时也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

(三)读课文中有关黄昏“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思考:为什么说光线的变化是“漫长而急遽”的?(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

2.“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我”无比悲伤、绝望。联想《迢迢牵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可以感受到那种极度的悲伤无以言表。“闭上眼睛”“荒凉”表明内心的绝望、无奈。)

(四)梳理人物心情的变化和光线的变化。

人物心情:

满怀期待—盼望—焦急、兴奋—委屈—自责—失望、伤心—彻底失望

光线:

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两条线索并行,写出人物的心路历程。

三、再读课文,思考感悟。

1.这篇文章通过具体细致的叙述,真实自然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体会。

2.交流感悟,体会人物品质。

(“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体谅母亲的辛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我”的失落和母亲的无奈,以及这种失落和无奈背后蕴含着的深厚的母爱。)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1.《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都运用了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匆匆》一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运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而《那个星期天》则运用了融情于事的方法,把自己的情感融会在所描写的人、事、物中,在叙述中表现“我”不断变化的情感。

2.学习本文写法,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板书设计

那个星期天

满怀期待—盼望—焦急、兴奋—委屈—自责—失望—彻底失望

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教学设计

1.教学时注重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心情。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谈感受,唤起学生的感知体验。

2.教学中,对比《匆匆》,就两课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展开讨论,明确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

单元教学设计【第五篇】

主题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身心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时为了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开放性、生活化等特性,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主题单元设计可以帮助我清晰地解析主题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归纳学习内容。它可以:

1、帮助我指导学生仔细读单元主题,带着单元主题走进每个环节。

2、老师在指导学习每个环节时,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从模块中构建思路。

3、学完内容要进行梳理总结时,围绕单元主题,抓住内容引导学生巩固与综合运用。

4、同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了解了单元学习规划的重要性,使我对如何利用好本资源,做个优秀的引导者更有信心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89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