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关于生物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31574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关于生物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优质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第一篇】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一个复杂过程。有效性的落实涉及的因素很多,结合这几年的教学体会,就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交流,以期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一、确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教学有无效益,不是指教师有无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学生有无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是教师每一节上课前必须思考的问题,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上好一堂课,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师生的互动状况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有效的课堂让教与学充分融合,达到合二为一的状态。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适宜的教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教学训练应落在实处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知识落在实处,这样学生才具备探索创新的基础。教学应根据进度但不赶进度,严格依照教材和考纲,从学生实际出发,稳扎稳打,保证教学到位。每节课的教学效果应通过教学训练来完成。训练务必在“精”的前提下追求实,有效教学要求加强习题评讲的针对性,重在分析错误的性质和原因,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做题的质量上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对那些属于笔误、眼误的问题只要提醒学生就可以,而对那些属于理解错误的习题要有针对性地评讲,避免盲目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教学反思,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其实是备课的后续部分,即“授课心得”,但不少教师只重视课前的备课,却忽视了课后的反思。由于课堂教学的许多临时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同实施之间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课后要反思,及时写下心得体会,总结成功亮点,考虑失误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反思再设计。通过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下来,不仅在当时有所收效,还便于今后吸取教训,进行借鉴,以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我们应把它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去关注、去实践、去反思、去交流,为我们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服务。

一、指导学生做好生物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有的同学作笔记不得要领,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一些成绩不理想,不愿意动笔,能听懂就万事大吉的同学,他们根本不做笔记;还有的同学盲目做笔记,他们的笔记主次不清,祥略不明,象记流水帐;还有的同学是单一的答案式笔记,他们不是记录老师解答问题的方法,而是抄答案、抄结论。针对这些情况,指导好学生做好笔记显得是那样重要。

二、教学的情境创设要积极、新颖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规律合理的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结合本人的教学过程,认为情境创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设问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问题可由教师提出,如提出相反的观点,故意设疑或设置障碍,有意出错,把学生中常见的错误认识提出等;也可以让学生设计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抢答或咨文自问自答等。2、通过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这是生物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师声关系有突破性变化,能有效的节约时间,增加教学质量,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讨论创设情境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组织学生有的方矢的展开定向式讨论;可以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自由讨论;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辩论或讨论;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做调研式讨论。在讨论中,讨论的主题要鲜明。学生唱主角,积极思考探究。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有效的控制讨论的内容、方向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有收有放、松而不散。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好多同学进入中学后对生物的学习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学,对此教师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针对乡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入手,提高他们的成绩。1、建立兴趣小组,培养学生能力我们建立了以学生为主的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每周集中活动一次,活动分三个阶段。一是给他们演示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的实验,如教师象魔术师一样演示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让其变浑浊的实验等等。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二是给他们器材,让他们模仿做实验。三是开放实验室。大部分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课本中的有关实验。教师利用小组活动时间带领同学到野外去采集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摄影小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制定学习计划,进行针对性辅导“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主动接近学生;搞清知识上的差距,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补差纠错,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补习和落实,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四、注意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1、教师在课前备课要真正做到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精选教法,潜心钻研教材。找准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注意每节课与前后知识的连贯性,精心设计练习题和每堂课的板书设计,在备课中体现出对后进生的转化,分析每一位同学的情况,看他们在本节课中可以回答哪些问题,真正做到顾及全部。2、上课时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让学生分组讨论,质疑问难,在讨论中把重点难点解决掉。3、课后教师要做好每堂课的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常规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把这节课的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在记录是要把课堂上的成功经验、失误之处以及教学感悟等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且要持之以恒,也就要及时、经常、全面的做好课后小结,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第二篇】

虽然教学十多年了,但对于听课还是不能够抓住关键点,只是从表面上看课堂热热闹闹,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教师语言组织严谨有序,教师思路清晰明了,教学内容多或是少。没有再深入地去探讨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标,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是否关注了科学素养的养成性培养,是否能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

虽然今天的听课带有了一定的任务性,但在听课过程中我还是一直没有什么感触,没有对教学新方法的欣喜,没有对复习课的厌烦,也没有对千篇1律教学思路的排斥,只是以一种习惯的、接受式的状态听课。听课后密老师的几句话却使我触动很大:迎考试的复习课对我们生物学科其实真的是一种亵渎。本来很鲜活的具有生命的知识,在复习课中却显得枯燥而毫无生气,学生也由学习新课时的灵动活泼变得麻木被动,思维能力没有被发展,所学知识却已被埋没,不懂的依旧不懂,曾经熟悉的却已模糊,初识生物的兴趣荡然无存。这对我们生物学老师是一种无奈,对学生却是一种悲哀。

在一定的评估制度下,我们老师以功利性的应考为取向,俨然成了课堂的垄断者,一张学案几套试题牢牢地束缚住学生,过于不放心的千般叮嘱和机械性的训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几堂课听下来,我们可以发现学生问题回答的流畅,检测题做得工整准确,表面上看达到了教学目的,可是我们能够评价的只是知识点的掌握,做题能力的掌握情况,而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的生命能否得到可持续是无法显现实评价的。而学生能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的东西,在科学素养发展层次上被认为是最低层次的。所以我一直纠结于这个问题:是随波逐流追求成绩还是摈弃功利促学生发展?很矛盾也很无奈。

听过几个报告后,特别是李静和申瑜的报告给我的感触特深,李静的“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申瑜的“锲而不舍求真求实”让我幡然醒悟,生物课堂应该上成生物课堂的样子,它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场,它应该是洋溢着生命激情和充盈着幸福体验的课堂,他是能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得到自我确认、智慧发展与人格境界不断超越升化的课堂。

生物学教学,不能脱离了生活实际,不能只为了考试而教,而应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当下我需要的是解开矛盾,冲破无奈,倾注热情,全身心的融入教学。唯有如此,课堂才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唤醒生命的潜能,才能让每一个生命向着求真求美的境界发展。

按语:生物课堂上,不能只有理性知识的堆砌,而更应有情感的生命的交流和灵动,好的课不仅是真的,更应该是美的,是享受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真正的教育是从照顾人的心灵入手的,以知识的陶冶与智慧的激发来‘照料人的心魄’,使人的心智保持健康和良性运作的姿态,实现生命内在的和谐和心灵的善美,提升人的生存境界,在此过程中实现人生的幸福追求。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第三篇】

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教学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就要求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我们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多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联系的课外知识。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动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

我是一名刚上生物课的老师,对教材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对知识的系统性还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不能作为教学的绝对依赖。从上岗这段时间来看,我觉得我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系统地进行研究,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通常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

教学方法上,应尽量灵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基础、兴趣情况和实际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今后我将从以上各方面入手,多向各位老教师学习,还要向学生学习,使自己的教学进行得有条不紊,自己各方面都能取得进步。

生物教学心得体会【第四篇】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市里组织的新课标培训,经过的新课标的培训学习,知道新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教学要以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核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颇深:现将具体心得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突出概念的教学

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以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零散的生物学事实,而是要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1]。新课程在内容标准的10个主题中增加(或修改)了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重要概念以概念内涵或命题的方式具体描述;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了关于生物学概念的教学建议;修改了教学建议中的其他内容,使之具有更好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修改了评价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概念的传递,使学生理解概念、应用概念。我个人认为,概念的建构,不是靠教师告诉学生,而应该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的,认真思考的探究性学习过程而建构的概念,才会比较容易整合进学生的知识网络,印象才深刻,记忆才长久;也才能在需要运用时,比较容易地提取,用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培训内容我以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为例来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我把自己的实践部分分为三部分来讲解:1备课2授课3评课(反思)。

1、备课:仔细研读课标,搜集整理所需的备课资料,开发和挖掘课本以外的资料,充实自己的课堂。备课的过程中时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生物圈这一章在教学中不要只注意单个的知识点,应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都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还有本章中的活动较多,特别是两个探究活动,应高度重视,要组织好探究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授课:生物与环境一章教学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1、列举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及影响环境的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2、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相互作用。

3、教师要认真组织好教材中提出的探究活动。比如课标中提出的探究影响鼠妇(金鱼)的环境因素。

4、通过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事例、解读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增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抽象思维能力。

5、通过制作生态瓶、探究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等一系列活动,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运用生态学的知识参与社会、生活的决策的能力和意识。

6、认识人类与生物圈的对立统一关系,增强辨证唯物的自然观,意识到人类有能力管理好生物圈,进一步增强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现在简单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做的?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有利于概念的传递和形成。

利用生物教材的激发学生学习重要概念的具体做法之一是,在每节的开头部分设置了“想一想,议一议”栏目。该栏目创设一个与本节即将学习的重要概念有关的问题情景,情景中提出的问题不是僵化的、生硬的概念性内容,而是围绕重要概念提出一个或几个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进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指向正文中即将介绍的重要概念,或与这些重要概念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以帮助学生理解将要学习的重要概念。例如,在初中生物的第一节中设置如下的问题情境:“图中的机器人能用乐器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有的机器人还能做操、跳舞、踢足球,甚至与人交流。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出你的理由。”在这个问题情境中,需要学生直接讨论的是,不是生物的机器人与生物之间具有哪些区别?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在头脑中给生物的特征下一个基本的定义,而这个基本的定义就是本节需要学习的重要概念。

2、设计好概念的正例、反例和特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重要概念的掌握,还需要例证的支持。概念的例证包括正例、反例和特例三个方面。概念的正例是指包含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具体事物,是概念所反映的具体对象。概念的正例:初中教材第一单元第一章的第一节讲到什么是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时,教材列举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泄废物”、繁殖、遗传变异等基本特征,表明概念的正确性。运用反例可以加深学生对(正)概念的准确把握,提高辨析科学概念的能力。同样是为了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材在“想一想,议一议”栏目中设置了“会演奏乐器的机器人不是生物,为什么?”的反例;教材正文在呈现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时,在旁栏可以让学生思考一棵树、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是不是生态系统的反例。在概念学习中,忽略特例,往往会导致概念的内涵混淆,外延扩大或缩小。因此,教科书中应尽可能地列举典型的特例,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概念。

复习时应用概念图:建构概念图----体现概念及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概念图是一种把概念和知识点具体化、可视化的工具,最能体现出学生对所学重要概念及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程度,建构概念图非常有助于理清并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同时,还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较好的训练和提高。概念图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概念图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工具、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

2、概念图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建构知识结构,可作为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的工具,可作为学生自我评价的工具。概念图不仅有助于学生复习知识、概念,而且有助于学生把知识、概念联系起来。概念图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跨章节的复习,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在一张概念图中,比如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

3、评课:(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生物学知识,但他们从小学的《自然》及生活中的电视节目中已了解了许多生物学的知识。他们能说出各种各样生物的名称、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没有构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的整体体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需要反思的是:

1、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生物是一门新学科,所用的教材又是新教材,学生尚未进入正轨,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讨论风气、合作精神,出现了课堂气氛松散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这一方面狠抓学生,分组时采取责任制,责任到人,做到“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以后的教学过程要认真解读、努力钻研新大纲、新课程标准,尽量达到高的要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43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