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智慧法院建设方案智慧法院业务系统建设方案范例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637926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智慧法院建设方案智慧法院业务系统建设方案范例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智慧法院建设方案智慧法院业务系统建设方案1

法院主要工作职能为化解社会矛盾,关注涉案民生,宽严相济惩治犯罪,调判结合化解纠纷,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当前,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工作的期望要求越来越高,人民法院只有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有效完成全院所受理的民事案件的执行和人民群众的财产保全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再创崭新局面。

建设智慧法院,就是要构建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的人民法院信息化体系,支持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审判执行要素依法公开,面向法官、诉讼参与人、社会公众和政务部门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使信息化切实服务审判执行,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用先进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各级人民法院的科学管理水平。

智慧法院是依托现代人工智能,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司法规律、体制改革与技术变革相融合。以高度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审判、诉讼服务和司法管理。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人民法院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形态。

司法大数据,被称为是观察社会的“第三只眼”。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信息覆盖民事、商事、刑事、行政等各个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晴雨表、风向标,也被誉为是大数据时代的司法“富矿”。

“智慧法院”,顾名思义,是依托现代人工智能,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司法规律、体制改革与技术变革相融合,以高度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审判、诉讼服务和司法管理,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人民法院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形态。

司法大数据与智慧法院是相辅相成的,司法大数据的应用离不开智慧法院的发展,而加强大数据的司法应用,是人民法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北镇法院的大数据运用及智慧法院建设成果

司法大数据与智慧法院建设在“北镇模式”下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北镇法院的“智慧法院“建设应用司法大数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北镇市人民法院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法院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发展大局,以《辽宁省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为蓝图,为实现到2020年底建成全面覆盖、移动互联、跨界融合、深度应用、透明便民和安全可控的“网络法院”“阳光法院”“智能法院”,实现辽宁法院信息化版的建设目标贡献力量,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法院”北镇模式。

(一)大力推进核心业务网上办理,全面提升审判质效

通过建设数字法院业务应用、质效评估、数字审委会、信访管理、执行流程、执行查控和指挥系统,完整的构建起覆盖民事、刑事、行政、执行、赔偿以及信访等全部案件办理的全流程网上审判体系,达到了全程留痕、动态监督、审限预警,做到案件信息网上查询、审委会案件网上表决、执行案件网上查控,总体实现审判执行核心业务网上办理,全面提升审判质效,有效规范司法行为。

开展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及深度应用。所有实体诉讼材料全部录入审判流程,方便审判人员阅卷,减轻事务性工作量,提供规范标准的电子数据,为审判文书智能生成、类案推送、量刑分析等多种智能服务提供坚实数据基础。

建设电脑及手机端办公OA系统,实现对公文、车辆、会议及其他综合工作流程网上审签批。全程存档留痕,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北镇法院及6个人民法庭共有审判庭13个,全省第一个全部建成高清数字化,全省第一个做到每庭必录,累计储存庭审音视频数据3119个,全省第一个在人民法院庭使用电子签章系统,当庭送达裁判文书5120份,北镇法院深度挖掘科技法庭潜力,全省第一个利用法庭开展远程接访应用,全省第一个在人民法庭内实现干警收听收看视频会议,全省第一个在人民法庭应用即使通讯消息系统,实现公文流转和信息传递,全省第一个通过科技法庭远程应用功能开展远程摇号,完成选择鉴定评估拍卖机构200余次,全省第一个在人民法庭配备数字化巡回审判车,把科技庭审延伸至田间地头和群众家门口,着力解决行动不便的当事人诉讼难的问题,自2015年应用以来,累计完成庭审111次。

(二)积极推行电子诉讼,拓宽诉讼服务渠道

建成电子诉讼平台,实现网上立案、网上申诉信访、电子送达等功能,开创微信送达模式。

建成12368诉讼服务热线,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涵盖诉讼咨询、案件查询、意见建议等综合语音诉讼服务。

建成律师服务平台,实时获取全省882个律师事务所9158名律师身份信息,并为律师提供案件查询、立案和咨询等便捷服务。

建成证据交换和事项申请系统,进一步拓宽诉讼服务范围,方便当事人和律师庭前诉讼行为,减轻群众诉累。

(三)积极探索审判智能化,强化审判工作支持力度

建成语音识别系统。推动与庭审、调解、接访、提讯和各类会议、材料撰写等工作深度结合,显著提升录入速度,提高工作质效,通过持续使用,不断提高识别能力。目前北镇地区方言识别率平均达到70%以上,到2018年底力争达到85%。

建成法律文书校对自动排版系统。实现文书错误智能判断提示,更好更快地辅助法官发现法律文书错误,缓解案多人少背景下法官的工作压力。

建成裁判文书上网直报系统。对拟上网文书进行自动审查、自动屏蔽敏感信息、自动排版、自动提取校验,自动上传至中国裁判文书网,真正实现文书一键上网,将人力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建成庭审智能巡查系统。自动对庭审情况进行核查、监督和统计,提高科技法庭使用率,严肃庭审纪律,规范庭审行为。

建成数字化调解系统。实现调解全过程实时录音录像并可一键刻录,通过调解应用系统辅助生成调解笔录,有效减轻调解人员工作压力,对调解工作进行全程跟踪问效。

(四)探索大数据服务司法决策,推进司法数据资源应用

建设数据中心,全面采集审判流程、执行查控、绩效考核、行政办公等各类数据,初步建成集管理、应用、分析和展示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数据可视化平台。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和可视化的数据分析,全面展示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和质效,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不断完善司法公开建设,丰富司法公开内容

开通四大公开平台。向当事人提供全面的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和庭审公开服务。累计公开审判流程9112件、裁判文书2876件、执行信息4130件、庭审直播87次。

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信息2200余条。2009年即开通门户网站,累计访问量超过15万次。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庭审自助刻录服务一体机和便民自助服务终端,满足当事人和律师查询案件信息、打印庭审笔录及刻录庭审视频的需要。

(六)加快质效型运维体系建设,确保各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为保障北镇法院业务持续高效运行,根据最高法院《人民法院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北镇法院通过系统梳理,建立了包括基础设施、应用、数据和安全四大类运维,形成了与本院信息化建设情况相匹配的运维体系与运维管理办法,覆盖本院及六个人民法庭,为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七)推动科技创新,为智能审判注入新动力

加强智慧法院建设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研制开发了“裁判文书一键生成系统”,开创智慧法院审判新模式。针对基层法院(特别是人民法庭)案多人少、简易程序案件量大、争议焦点少等特点,利用电子卷宗、庭审语音识别、庭审笔录纲要自动生成、争议焦点自动归纳、法律法规相关案例智能推送查询、刑事案件类案同判、裁判文书智能校对等系统,当庭一键生成裁判文书,当庭加盖电子签章,当庭送达裁判文书,为法官快速、准确地当庭宣判提供全方位智能支持。该系统自上线运行两个月以来,一键生成裁判文书150余份,节省简易速裁案件审理时间80%以上,真正实现“简案快审”,切实提高审判效率。

(八)强化智慧法院建设的基础性支撑,促进智慧法院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北镇法院网络覆盖完善,数据专网到锦州中院带宽达到100兆,到各人民法庭达到20兆,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领先全省建设了连接各人民法庭的20兆视频专网,满足各类音视频工作需要。局域网带宽实现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建设完成全院无线网,为移动办公办案奠定坚实基础。严格按照省高院规范完成机房建设,部署全省统一的入侵防御、漏洞扫描、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确保网络安全可靠运行。

审判信息管理中心是北镇法院落实北镇市委和省高院关于信息化建设要求,打造北镇智慧法院的重要举措和成果之一。可对北镇法院信息化36个大系统90个子模块进行集中展示控制和管理,快速实时了解审判态势、行政管理、信息化运行状态,为决策制定、任务部署、效能评估提供科技支撑。

二、北镇法院智慧法院建设成就取得的原因分析

北镇法院充分运用司法大数据核心技术,智慧法院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精心谋划。北镇法院信息化建设得到了省高院领导的充分肯定,2017年初,被省高院确定为“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设示范点”。同时,省高院技术方面领导带队到北镇法院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调研指导,并与北镇市委政府领导在“智慧法院”建设工作责任目标与方式方法上达成一致。锦州市中院对北镇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要求我院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与司法改革同等重要的大事来抓,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吴言军亲自到北镇法院视察工作,并责成市中院分管领导和技术处全体同志定期到北镇法院帮助解决、协调处理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确保各项系统建设顺利开展。在省市两级法院的精心指导下,北镇法院信息化建设做到了目标清、方向明,快速推进,不走弯路。北镇法院党组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全院基本形成了“不会、不懂信息化必将被淘汰、被代替”的共识,每年召开专门会议对信息化建设做总结并进行周密部署,制定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对不贯彻、不落实的领导及个人调整分工、调离岗位。

二是与技术公司合作共赢。2017年9月29日,北镇法院与北京华夏电通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智慧法院战略合作签字仪式。北镇法院和华夏电通的战略合作基于华夏电通数十年来“科技法庭”项目的实践基础,以向北镇法院提供多方位全流程的司法智能化技术支撑为导向,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智慧法院建设的新思路——“北镇模式”。

“北镇模式”展现了智慧法院建设的新路径,在致力于全方位提升司法智能化程度的同时也解决了过去各地智慧法院建设过程中一直存在的对接难问题。由于各法院产品研发公司之间开发语言和开发环境的差异,而各自的业务范围又存在或多或少的竞合,在以前的技术对接中经常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而在华夏电通与北镇法院的合作过程中,由于技术方自身项目系统的统一性,“北镇模式”摒弃了原来必须与审判平台对接的模式,而直接与华夏电通的“科技法庭”对接,之前的技术困难被克服,整个项目进展十分顺畅。

经过实地调研和考察,华夏电通结合北镇法院的具体情况,基于公司的项目实践和技术积累,有针对性地研发了一整套智慧辅助办案系统,极大地促进了北镇法院智慧法院建设的发展。

三是强化提升应用能力。办公室作为牵头部门专门成立了技术室,设4名专职信息技术人员,做好技术保障。2016年以来,院内开展信息化专题培训20余次,审管办、技术处、科技公司手把手对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进行裁判文书一键生成、网上直报等新开发系统应用的培训,并跟庭开展演示讲解和操作指导,还将学习资料在法院内网共享学习。全院各部门对信息化建设成果积极主动进行实践应用,形成了一把手带头,分管领导及职责部门牵头,全院上下共建共为的生动局面。

四是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中共北镇市委、政府对北镇法院“智慧法院”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2015年至2016年政府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智慧法院”建设,每年收缴的诉讼费和罚款,经过争取,市政府都全额回拨至法院,用于信息化等基础建设。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快建设智慧法院的意见》出台后,北镇法院党组就信息化建设情况主动向市委领导做了专题汇报,市委书记张忠龙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法院党组工作汇报,对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安排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相关部门支持配合;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鑫对北镇法院信息化建设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北镇法院认真落实好最高法院和省高院工作部署,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到位、做得强,并且在北镇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先安排300万元预算外资金予以保障。11月,刘鑫市长亲自到北镇法院调研“智慧法院”建设进展情况,对我院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更具体明确的要求;市委政法委书记陈宝江多次听取法院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并实地查看系统应用情况;市委政法委、人大法制办、政府办、财政局联合专题到法院调研信息化建设情况,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并在相关配套设施协调方面现场办公。2017年,信息化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在基层法院财政统管后,经市长审批,北镇财政陆续支付200余万元,资金得到有效保障。

三、北镇法院智慧法院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俗话说“人无完人,孰能无错”,北镇法院的智慧法院建设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阶段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观念方面未能完全做到与时俱进,表现在仍然有少数干警对“智慧法院”建设认识不够深刻,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停留在网上办公的粗浅层面;

二是制度方面尚且不够健全完善,表现信息化建设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常态化、日常化的有效措施和制度,特别是在考核和惩戒机制上没有符合基层法院实际的规章制度;

三是资金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以适应软硬件建设和更新升级的需要;四是在深度应用上还有待开发,大数据、电子卷宗的深度应用以及书记法庭功能深度开发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四、关于智慧法院建设的建设和想法

一是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智慧法院建设应牢牢把握服务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主线,坚持科学布局,树立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实践,智慧法院建设不能一劳永逸,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先进信息科技成果,改进已有系统平台,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做好衔接。

二是汇聚力量,强化人员配备。借助人才引进、公开招录、社会购买服务等渠道,引进具有较强专业功底的复合型人才,实行专岗专责。同时,强化人员培训,建立常态化教育培训机制,要求专职人员摸清法官和群众的基本需求,学习掌握最新技术成果,并且分岗位、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强化全员培训,探索成立专兼职相结合的运营维护队伍,并提升法院工作人员的信息应用能力。

三是加强大数据服务审判的能力。智慧法院建设的根本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司法服务,提高审判执行质效,加强审判公开,促进公平正义。只有积极发挥智慧法院建设中大数据服务功能,应用大数据分析研判审判具体业务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的法律服务和监督方式等,司法改革的成效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四是相互借鉴,建设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

“智慧法院”建设各地进程不一,但信息科技的存在,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消除地域或者时间的落差。“北镇模式”的智慧法院建设说明,稍落后的地区法院可以凭借信息科技的平台,根据各自地域特点、人文特色,创造出符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完善本地发展体制建设,从而推动“智慧型法院”的整体性发展,才能从整体上推动智慧型法院的建设与发展。

五、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北镇模式”的成功最关键的是来源于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北镇市委市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为北镇法院的智慧法院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因此,各级法院党组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法院智慧法院建设要求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引起党委政府高度关注,从而加大专项建设资金保障,切实保障了智慧法院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目前,全国法院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省级财政相对于市、县地区财政来说,更有资金保障,智慧法院建设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财政支持。

充分运用司法大数据,加快“智慧法院”建设。各级法院可以借鉴“北镇模式”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以司法大数据为平台,全面推动“智慧法院”建设,正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所强调的:要加强司法大数据挖掘、分析,用好司法大数据“第三只眼”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智慧法院建设方案智慧法院业务系统建设方案2

“微法院”服务平台是一站式服务、方便、智能化的小程序,是由上海思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的全生态体系服务平台。“微法院”以广大群众非常了解的手机微信为入口和媒介,不用安裝APP系统,以小程序形式即扫即用,为广大群众、当事人、人民法院公安干警提供移动线上法律诉讼、工作审理案件的多方位司法服務。

面向社会大众,借助智能服务机器人语音交互的方法提供法律法规查询、诉讼流程指引、法律诉讼风险评价、相近案例发送等服務,指引大众客观理性认识矛盾纠纷,合理使用司法审判資源。

面向案子当事人,提供线上预立案、案子记录查询等功能,借助“腾讯慧眼”进行面部与语音多重的实名验证和身份核查,就可以完成手机预立案及查看案子信息等,在审理流程的每个节点全自动人脸实人认证,便捷当事人快速参与法律诉讼活动。

面向审理案件法官,可以发送关联性案子,形成案子画像及案件分析报告;面向法院书记员,提供手机微信开庭审理排期、审理期限变动、相关文书审核、电子送达等服務,让人民法院公安干警可以随时处理案子。

在案件执行环节,提供可以借助文字、图片、视音频、精准定位等方法检举执行线索,可以查看案子流程、执行案款到位状况。执行法官可以快速把握案子动态和执行线索,实时传输执行现场的视音频和图片。

“微法院”为人民法院內部工作提供多方位的便利,可以完成全省人民法院公安干警的实时沟通交流、工作合作及平时工作服務,并提供了“微课”和“微阅读”功能,为全省人民法院公安干警随时提供培训,便捷自主学习。

业务使用价值

“微法院”创新地将“手机微信+”的理念融入到人民法院全生态体系,并高效地推动人民法院全生态体系的建设健全。借助手机微信巨大的生态圈,“微法院”还将逐步完善功能设定,连接更多领域,形成微法院生态圈。生态圈最关键部分是人民法院內部合作,向外逐渐延展至案子当事人、委托人,公安机关、检察、司法等政法部门、有法律诉讼意愿的广大群众,金融机构、保险、证劵、电子支付等协作单位,学校、医疗机构等各领域微信用户……协同房地产、车辆管理所、出入境等组织,完成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的资源共享、执法合作;协同司法厅等单位打造多样化纠纷分歧处理服务平台,借助仲裁、协商等方式解决矛盾,处理纠纷;协同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为未成年预防犯罪、医患冲突解决提供指导性案例、政策法规等服務。为摆脱App下载安裝率低、使用率低的缺点,“微法院”借助微信平台开发延展,使各种用户可以更为有效的融入到生态圈内。

附,上海思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政府公检法领域相关业务介绍:

我们在政府公检法信息化领域具有专业经验,能够为客户提供以下业务:智慧法院,智慧法院建设,法院信息化建设。

-01-

智能诉讼服务中心

针对诉讼服务、执行业务、申诉信访、司法公开等业务环节,通过人脸闸机、3D电子导航、虚拟导诉、引导机器人、智能信息发布、文书云柜、视频接访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诉讼引导、法律宣传”、“登记立案、先行调解”、“受理申请、材料收转”、“查询咨询、联系法官”、“文书送达、判后答疑”、“信访接待、投诉建议”等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更便捷、更高效、更智能的服务诉求。

同时搭建诉讼服务网、手机APP移动客户端,支持实现所有诉讼服务业务网上办理和移动办理。

-02-

数字审委会

该系统是一套适合各级法院的全新审委会管理系统工作平台,是辅助审委会会议工作的一整套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使信息传递、讨论决议、会议记录、结果表决、审议结果归档等程序更加高效、规范,将有效实现审委会管理数字化、办公无纸化,极大提高办案效率。全面提升审委会工作标准化水平,推进审判能力现代化纵深发展。

-03-

科技法庭

科技法庭围绕法院庭审业务,为诉讼参与人提供庭审辅助支持,为案件审理安排庭审日程、开庭审判、法庭辩论、举证质证等工作提供方便高效的现代化手段,能够完整、详实地记录庭审全过程,可实现庭审录像和笔录信息等数据共享利用,为人民法院大数据构筑基础。

-04-

执行指挥中心

以实体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运行要求,促进执行工作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推进建立“基本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集中办理核对立案信息和初次接待、制作发送格式化文书、网络查控、收发委托执行请求、录入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网络拍卖辅助工作、接待来访、接处举报电话等事务性工作,有力提供视频会商、4G/5G单兵连通与执法记录仪使用、执行公开、舆情监测、决策分析等5类技术服务,切实承担起繁简分流管理、流程节点管理、执行案款管理、终本案件管理等管理职责。

-05-

互联网微法院

为积极响应互联网时代的司法新需求,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动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建设“移动微法院”。借助微法院提供全国统一的界面入口,线上与线下有机衔接,形式多样、快速便捷的移动端系统,为全国法院跨域立案服务提供了全新的科技支撑手段。将诉讼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可广泛开展网上开庭,真正实现“指尖立案、云端办案、智慧执行”。

-06-

远程提讯

远程提讯系统基于视频会议技术架构,支持省、市、县多级联网,多级应用,数据分级存储管理,可实现跨级、跨域进行远程提讯,即省级可对全省范围内看守所进行远程提讯,市级可对辖区内各看守所远程提讯,跨地区异地羁押的,可实现横向远程提讯。

-07-

数字化档案室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实现档案查阅、检索的网络化、自动化和无纸化,有效永久保存档案,彻底解决档案纸张自然变质的历史难题。提高档案工作人员调取档案的工作效率,有效减少入库调取纸质档案的工作量。同时,有利于上级法院调取卷宗,实现档案的无纸化移送。

智慧法院建设方案智慧法院业务系统建设方案3

全国智慧法院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项目技术复杂、难度很大、创新性强,总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2019年12月22日,中国电子学会组织11位专家考察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后,作出这样的鉴定结论。

消息传来,振奋人心。

过去一年,人民法院以信息化建设助推审判能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法院工作愈发深度融合——移动电子诉讼服务实现突破性进展,智慧法院科技创新迸发出蓬勃活力,司法领域人工智能铺展开光明前景。

司法区块链平台、移动微法院、智慧法院实验室……新面孔、新技术、新领域,智慧法院建设向着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

感受“指尖诉讼”的便利

“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掷地有声,成为人民法院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铿锵宣言。

家住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的于先生最近体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诉讼服务。

生活在海岛县,于先生出趟岛不容易,遇上冬天风大浪高,渡船时常停运。被拖欠建筑材料款后,他使用就近法院的跨域立案服务,足不出岛、不到一小时就向管辖法院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提交了立案申请。

放眼全国,类似的故事越来越多。截至2019年底,全国中基层法院实现跨域立案全覆盖,中国移动微法院建设为实现全国范围内跨域立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一次智慧法院建设的全面升级——

基于微信小程序,中国移动微法院利用人脸识别、电子签名、实时音视频交互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诉讼全流程在线流转,提供诉讼服务网上办理、即时服务,让当事人切身感受智慧法院“指尖诉讼”的便利。

从2019年3月试点以来,截至2019年底,全国32个省(区、市)均已开通移动微法院并上线运行。自2019年7月启动跨域立案服务改革以来,截至年底,共提供跨域立案服务万余件。打官司“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成为司法为民的响亮招牌。

改革为了人民,发展服务人民。2019年,人民法院全面提升智慧法院建设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要求。

2019年6月,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提出“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部署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以电子诉讼服务为核心,贯通大厅、热线、网络、移动端服务,一网解纷、一网通办、一站通办全流程业务的诉讼新模式正逐渐成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的期待就是智慧法院发展的方向。

一年来,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上线,实现了诉讼服务大数据汇聚和大平台管理。人民法院网上保全系统建设完成,有效解决了当事人线下办理保全提交材料需多次往复、效率低等问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增加智能辅助工具,搭建全国法院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和管理平台,为多元化解纠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智慧”方案。

司法与科技碰撞“智慧火花”

“近年来,人民法院利用互联网科技推动司法改革的亮点举措非常多,充分体现了中国司法特色和中国法院司法为民的本色。”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过去一年,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为人民法院改革发展积蓄新动能,服务审判管理、服务法官办案——

持续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完善以案件信息回填、卷宗自动归目、卷宗智能查阅、文书智能生成为重点的智能应用。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国已有3363家法院建设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占比约%。

加快推进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审判数据优化、知识应用开发、知识集成管控、知识服务共享。截至2019年底,大数据平台汇聚案件数据亿余件。全国法院案件数据覆盖率超过99%。

2019年,司法与科技频频碰撞出“智慧火花”,为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加速。

人民法院率先建成全国统一的司法区块链平台,具备面向各级法院和人民群众提供统一数据存证和验证的能力。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于1月试运行“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开创了安徽法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据存证取证先河。北京互联网法院依托司法区块链“天平链”, 在一起执行案件中将智能合约编入链中,成功实现全国首例调解协议的自动执行立案。

2019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广东)实验室正式启用。12月,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实验室正式启用。智慧法院实验室集“研发、测试、展示、培训”四大功能于一体,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为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司法管理提供综合试验场所,成为全国法院推进智能化应用的试验田和孵化器。

信息化助力审判能力现代化

201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新中国走过70年峥嵘岁月,时间见证了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吹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结号。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人民法院深谙此道,以实干笃定前行。

过去一年,人民法院网络犯罪、离婚纠纷、金融诈骗等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相继问世,为社会治理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司法大数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晴雨表、风向标的作用愈发凸显。

过去一年,人民法院建成人民法庭信息网和工作平台,深度整合基层法院、人民法庭人员情况、案件质效等信息,全面展现全国10270家人民法庭鲜活的工作全貌,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迈上新台阶。

过去一年,执行指挥管理平台、终本动态管理系统和网络司法拍卖系统完成升级优化,执行网络查控系统进一步增强。执行工作信息化、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为建设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初心不改,使命不渝。

人民法院紧紧围绕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智慧法院建设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路上,步伐坚实有力。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人民法院蓄势待发。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智慧法院开启全面建设新征程,向着更加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的未来继续前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637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