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社会工作服务方案【汇集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47074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社会工作服务方案【汇集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社会工作服务方案【第一篇】

依托“互联网+”,促进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方式,也是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民政部门主动作为,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以及慈善募捐等事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依然面临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公开不广泛、互联网服务不充分等问题。当前,运用“互联网+”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任务很紧、场景很广、创新很快、潜力很大,需要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加快行动、主动作为,着力在未来三年(2018-2020年)将《“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计划》的相关任务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一、基本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和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慈善募捐等工作深度融合,推动政务服务流程优化再造,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坚持统筹布局。强化“一盘棋”思想,服从大局安排,聚焦《“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计划》的目标和重点,落实具体工作任务,深化部门合作、上下协同、纵横联动。

——坚持用户导向。以群众的办事需求、社会组织的发展需求、社会力量的参与需求、行政机关的监管需求为着眼点,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优化办事流程,改善用户体验,推动信息惠民。

——坚持改革创新。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动技术创新和流程再造,广泛运用互联网治理手段、大数据辅助决策,完善寓管理于服务的动态监管体系,与时俱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坚持融合发展。加强数据有序共享,推进政务数据、行业数据、社会数据等汇聚融合、合理利用,推动社会组织依托互联网更好发挥作用,增强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推动“互联网+社会组织治理”

(一)主要举措。

1.优化社会组织网上办事服务。把握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要求,贯彻落实“放管服”任务部署,统筹推进、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推动相关办事事项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协同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完善分类服务指南,优化网上服务流程,开发友好服务界面,加强移动终端服务及信息推送,推动社会组织登记、年检/年报、评估、公开募捐资格管理等业务网上办理,努力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化多跑路。配合法规修订与制度实施,加强登记管理机关信息化条件配备、互联网应用能力建设,健全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反馈、网上监管工作机制,推动移动办公、无纸化作业、电子档案管理,着力提升登记管理效能和为民办事服务水平。

2.推动社会组织法人库及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全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一库、一网、一平台”的技术方案,兼顾国家、省、市三级互联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体系整合,推动社会组织法人库建设(含行政审批、综合监管、信用管理、执法监察等信息系统开发与升级),为民政部全流程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业务支撑。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小步快跑、迭代开发,增强工作灵活性,夯实“互联网+”基础。推动有需求的地方使用部本级业务办公平台,支撑各级工作人员依托同一平台交流业务、答疑解惑。加快制定社会组织元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管理标准及相关信息系统接口标准,推动不同层级、部门信息系统之间数据融通、信息互通,协力打破“信息孤岛”。

3.推动社会组织数据管理和数据共享。加强社会组织数据质量管理,规范数据存储、交换与利用,对增量数据逐级汇总、实时更新,对存量数据系统排查、分级完善,提升全国社会组织登记数据的精准性、规范性、系统性;条件成熟时,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委托专业机构,组建专门团队,开展全国数据日常监测、精细管理、及时纠错。依托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机制、民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推动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民政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网信、发展改革、教育、公安、司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民银行、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依法依规交换、分享和利用社会组织数据资源及相关法人、自然人信用信息。探索采用监控大屏、数据地图、关系网络、智能语音提醒等展现方式进行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支撑宏观决策、日常监管、风险预警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4.推动社会组织信息网上公开与公众查询。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依托民政门户网站及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公开,优化全国社会组织数据统一查询服务,实现社会组织基本信息、年检/年报信息、信用信息、行政许可与处罚信息等数据一网通查。发挥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各自优势,面向社会开放依法可公开的社会组织数据资源,支持互联网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社会组织查询服务,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加强移动端信息公开服务,推动“中国社会组织动态”政务微信建设,鼓励地方民政部门开展社会组织“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建设,拓宽与网络媒体合作渠道,扩大面向基层群众的正能量传播,提升社会组织的知晓度与公信力。

5.运用互联网手段实施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加强社会组织网络舆情监测,跟踪社会组织网上活动信息,对潜在风险点早发现、早通报、早处置。发挥互联网信息传播优势,及时曝光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及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完善社会组织网上投诉举报机制,实现举报信息和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系统自动对接。运用大数据技术筛查互联网上非法社会组织信息,为打击非法社会组织提供具体线索。打通与国内主流搜索引擎、新媒体服务商的数据接口,在搜索结果、服务列表中标识合法社会组织信息,拦截屏蔽非法社会组织信息,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6.引导社会组织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和互联网传播水平。鼓励社会组织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自觉学网、知网、用网。引导社会组织加强网站、自媒体建设,推广使用便捷易操作的管理软件、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推动工作方式从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引导社会组织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把握网络传播分众化、差异化特点,加强社会组织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积极稳妥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声,推动品牌建设与传播。鼓励社会组织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协同优势,积极参与网络公益、网络扶贫,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增强资源筹措能力,实现社会组织服务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搭建社会组织与互联网企业对话和会商的渠道,为社会组织在相关互联网平台开设账户、开展宣传、开通服务提供便利,增强社会组织运用互联网优质资源开展活动的能力,激发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活力,推动社会组织更好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

(二)进度安排。

2018年,启动全国社会组织法人库建设并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基本完成信用管理、执法监察等信息系统(一期)面向地方的部署使用,初步完成社会组织统一用户办公平台、登记管理知识库、离任审计管理模块的开发部署,实现社会组织登记证书基于二维码技术的法人基本信息加载,签订并启动实施与相关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备忘录,实现互联网搜索引擎直接查询全国社会组织信息,推动社会组织信息共享共用。

2019年,全面部署使用全国社会组织统一用户办公平台,基本完成数据“一数一源”质量管理,初步完成法人库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并面向地方部署试运行,推动与地方社会组织信息化系统对接,实现与民政部一体化网上政务平台有效衔接整合与复用;推动手机端移动办公,启用方便实用的微信小程序,形成社会组织自媒体宣传矩阵,切实帮助社会组织赋能。

2020年,完成法人库项目验收及地方部署使用,打通电脑端、手机端兼顾的线上服务流程,推动“一号申请、一网通办”服务延伸基层,实现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信息化办公、网络化服务;丰富社会组织大数据监管模式,做到及早预防、主动甄别、关联处置、系统排查、辅助决策,推动形成“互联网+”服务有序开展、社会组织治理智能化的新格局。

三、推动“互联网+专业社会工作”

(一)主要举措。

1.推动信息系统建设及信息汇总。建设社会工作信息服务系统,加强数据收集,汇聚服务资源,掌握行业动态,辅助开展从业人员、服务机构的台账管理、就业培训、内部治理、激励惩戒与资讯交流,助力提升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2.推送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信息。依托互联网平台推送技术及地理信息技术,打造社会工作服务对象与服务提供者之间“零距离、多渠道、精准化”的供需对接机制、服务品质评价模式,扩大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公众的覆盖面、可及性,让城乡居民能够便捷享受身边的社工服务。

3.推动社会工作大数据分析运用。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互联网传播,展示具有中国特色、契合本土需求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推广方法专业、公众欢迎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加快形成多维度、高效能、全流程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探索运用“互联网+”,创新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辅助决策分析,促进政策完善。

(二)进度安排。

2018年,深入论证应用需求,深化系统设计,形成社会工作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方案;对接相关互联网平台,探讨推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可行性,形成相关具体方案;发挥各方参与主体的能动性,基本实现“中国社会工作”标志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和有效识别。

2019年,启动社会工作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汇聚各地社会工作数据,形成依托大数据分析的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模式,搭建方便公众定位查询的互联网渠道,推送属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信息,丰富社会工作项目、品牌、理念的互联网传播模式。

2020年,基本建成社会工作信息服务系统(含手机移动端),实现全国社会工作相关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形成社会工作人员、机构、项目和服务对象之间有效对接供需,扩展社会工作服务可及性、覆盖面,提升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

四、推动“互联网+志愿服务”

(一)主要举措。

1.推动信息系统建设与指定。落实《志愿服务条例》关于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要求,升级改造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组织开展相关地域、领域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指定工作,推动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汇聚志愿服务大数据资源,为社会公众便捷参与志愿服务、形成完整志愿服务信息、掌握志愿服务发展动态、科学进行决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推动志愿服务流程优化。把握志愿者的分众化特征、个性化需求,优化信息系统的流程设计,发挥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优势,为有需求的个人和组织提供网上服务渠道,搭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对接平台,提供实名注册登记、活动搜索报名、人员招募录用、服务时间记录、证明查询打印等全流程、多场景、便捷化服务,引导推动志愿服务规范高效开展。

3.推动志愿服务的联合激励。以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为依托,会同相关部门、互联网平台加强志愿者褒奖和优待,丰富与完善具体待遇和措施,扩大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活动的网络传播和典型宣传,助推完善公民信用信息制度、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激发人们的爱心与热情,使志愿服务成为社会风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进度安排。

2018年,广泛部署应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有效汇集志愿服务数据信息;结合“金民工程”实施,研究形成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改造升级方案;依托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存量志愿服务组织标识;对接相关互联网平台,形成具体合作方案。

2019年,完成全国志愿服务系统迭代升级改造,启动相关地域、领域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指定及数据对接工作,开发手机用户端小程序并推广使用,为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打造全流程、便捷化服务,增强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公众知晓度、用户友好性。

2020年,基本建成志愿服务大数据资源库,实现相关部门间的志愿服务数据共享与汇聚,形成与互联网企业、平台共同推进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推动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实现志愿者登记、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志愿服务活动、志愿精神弘扬与互联网传播深度融合。

五、推动“互联网+慈善募捐”

(一)主要举措。

1.推动互联网募捐信息规范发布。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及相关标准,依法依规开展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遴选指定和日常监管,指导平台加强募捐信息发布审核,扩大网络传播范围,防范网络舆情风险,营造“人人公益、随手公益”的网络公益环境。指导公募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之间开展对接,打造便捷、规范、畅通的筹资渠道,为慈善组织筹措善款、扩大影响提供规范指引。

2.推动慈善组织信息统一公开与透明查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信息公开要求,对“慈善中国”平台进行改造升级,优化版面设计,完善内容维护,加强数据对接,拓展客服体系,提升运用网络开展慈善募捐备案管理的效能,方便慈善组织办理相关事项、公开慈善信息,方便公众便捷查阅公益慈善的“明白账”“放心账”。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公益捐赠、善款追踪、透明管理等方面的运用,构建防篡改的慈善组织信息查询体系,增强信息发布与搜索服务的权威性、透明度与公众信任度。

3.推动慈善捐赠联合激励与惩戒。贯彻落实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民政部等40个部门和单位联合签署的《关于对慈善捐赠领域相关主体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探索建立涵盖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的信用数据库,加强慈善捐赠相关信用信息的共享互通,推动备忘录各参与部门及相关互联网平台向慈善组织、捐赠人提供多种优惠便利措施,并联合惩戒诈捐、骗捐等失信行为,保障公众合法权益。

(二)进度安排。

2018年,完成第二批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遴选并加强能力建设;选定“区块链”技术方案,完成“慈善中国”平台新一轮升级改造,基本打通“慈善中国”平台与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数据对接,初步实现各地慈善组织、网络募捐等数据定时汇聚。

2019年,打通“慈善中国”平台与地方自建系统的数据对接,启动慈善捐赠信用信息与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平台、相关部门信用信息系统、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信用产品的对接,推动慈善信息在互联网搜索结果页直接展示,基本实现“慈善中国”平台的数据即时更新、多方共享和便捷查询。

2020年,运用先进技术记录慈善项目全程信息,努力推动网络募捐善款从捐赠者手中到受助者手中全过程有迹可查,基本实现全国慈善组织的项目进展情况、公开募捐金额等数据互联互通、智能统计和透明监管,增强慈善组织、慈善项目的社会公信力。

六、加强上下同步行动

(一)加强思想武装。

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为主线,聚焦“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民政服务”,组织系列培训、集中调研、专题会议、主题宣传和远程视频教学,确保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运用“互联网+”,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思想入脑入心、用到实处。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同志要带头解放思想、更新理念,至少围绕“互联网+”作一次报告或开展一次学习成果分享,引领所在部门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工作模式束缚,着力构建开放、互联、共享、集约、透明的工作方法体系,自觉运用互联网,加快工作转型升级。

(二)加强组织实施。

按照“互联网+民政服务”的总体部署,与各有关职能单位做好工作对接,做好“三社联动”等民政业务协同,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执法的内部衔接,发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单位和软件研发机构、网络社会组织的能动性,统分结合,借力用力,加大协作,灵活实施,形成效应。将“互联网+”纳入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年度工作要点、地方业务工作评估范围,定期进行总结、督查和通报。适时在“互联网+”发展较好地区开展试点示范,鼓励各地学习借鉴,形成比学赶超工作局面。部、省两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业务部门明确专人或专岗从事“互联网+”工作,保持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加强干部培养锻炼,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激励机制,抓好项目规范管理,重视廉政风险防范,尽快形成一支耐得住寂寞、敢啃能啃硬骨头、既懂互联网又熟悉业务的信息化骨干队伍。

(三)加强资源配置。

充分利用国家、地方社会组织法人库、“金民工程”等重大电子政务项目提供的资金和系统资源,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争取项目经费,保障有困难的地方使用全国系统,推动数据资源逐步汇聚到民政统一大数据中心。发挥各地社会组织(包括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能动性,探索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中设置有关“互联网+”内容,鼓励社会组织就“互联网+”申请项目立项、筹措经费,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互联网+”的技术开发、项目实施与产品推介,协同推进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和互联网传播。

(四)加强政企合作。

在职能范围内,加强与优秀互联网企业、平台的合作,视情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依法依规前提下,把握互联网创新规律、“放管服”改革趋势,以行动方案为基础,大胆探索实现路径,积极拓展合作内容,协调推进项目实施、标准制定、模式推广,不断丰富公众参与、开放透明、清亲兼顾、良性互动、与时俱进的政企合作模式。

(五)加强安全防护。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落实国家关于网络安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等法规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法人库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社会组织(包括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及办事群众等用户的信息保护,防止隐私泄露、信息不当使用。建立网络安全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重大节点网络安全防护,切实保障和维护网络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社会工作服务方案【第二篇】

按照《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发〔〕29号)部署,从xx年至xx年利用3年时间,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部门、企业包保帮扶工作,为确保包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和推进,特制订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农村环境为切入点,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深化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载体,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完善工作机制,整合社会力量,强化帮扶工作,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建设美丽乡村,努力使全县农民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二、包保对象

xx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第二批省级示范村和第一批省级示范村中的部分村屯及xx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薄弱村、重点提升村。

三、工作目标

通过3年包保,被包保村的集体经济收入高于县平均水平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2%;水泥路在“村村通”的基础上,逐步向“屯屯通”和“户户通”延伸,道路两侧要实施边沟围墙一体化,绿化、美化实现全覆盖,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达到居民适用、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村屯建设标准;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公益事业保障机制,解除农民生产生活后顾之忧;健全和完善村办公室、文化科技活动室、农民书屋、休闲健身广场、消防设施、医疗卫生室和计生室等公益设施;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健全、民主管理完善,村级配套组织发挥作用明显。

四、包保任务

按照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总体要求,各包保部门、企业包保任务是:

(一)加强规划指导。围绕“二十”方针的目标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和组织建设,协助和指导所包保村屯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和xx年至xx年度村屯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要加强调查研究,搞好科学论证,履行相关程序,引导组织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产业开发。坚持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新农村建设自身发展能力为目标,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帮助包保村筛选优势项目,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共同致富。每个包保部门、企业都要在包保期内,帮助所包保村至少研究1个促进农民增收、拉动能力强的经济建设项目。

(三)协调资金项目。要从基层和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积极向国家、省有关部门协调资金、项目和技术、人才,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实施步骤

(一)对接阶段。xx年9月10日前,各包保部门、企业完成与包保村对接工作,制订包保方案,选定驻村指导员,开展包保工作。

(二)实施阶段。xx年9月至xx年12月,全面启动、实施包保工作。

(三)总结和验收。各包保部门、企业每年要对包保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文材料,附带帮扶资金、物资证明材料报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年末由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验收。xx年12月底前,各包保部门、企业要对包保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充分反映包保经验和成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包保部门、企业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部门、企业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主抓包村工作,相关科室做好协调工作,并实行派驻村指导员工作制度。各部门、企业要针对包保村新农村建设发展实际,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包保工作顺利进行,收到实效。

(二)加强协调,搞好对接。各包保部门、企业要切实肩负起和履行好联系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和企业、对上对下及时沟通工作的重大责任,增强帮扶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推动帮扶工作深入开展。每个包保单位都要和所联系的包保村进行帮扶工作对接和协调项目的对接,也可以通过协调会的形式解决包保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扶持,形成合力。包保单位要明确包保工作的意义和目标,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加大人、财、物和科技的投入,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包保村开展义务献工活动,帮助包保村屯谋划经济发展项目和农民增收致富项目,进行科技、文化、信息传播,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各种疑难问题,千方百计完成包保工作任务。

(四)加强检查,认真考核。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包保工作的督促检查,定期调度、通报各包保单位包保工作开展情况;经常深入农村检查包保项目和协调资金落实情况,确保项目和资金落到实处。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包保投入情况认真审核,实地验收,并将考核结果计入年终绩效考评成绩,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有效开展。

社会工作服务方案【第三篇】

社会科学系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反工作的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崇尚科学、反对”为中心,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工作,切实维护学校的政治稳定。

一、高度重视反工作的开展,健全组织,完善机制

根据学校维稳工作要求,社会科学系成立了以系主任为负责人,主管学生工作副主任和学生口所有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社会科学系反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制定了维稳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做好排查、预防、信息搜集和报告等具体工作。

二、认真做好信息的排摸掌控

建立以系学生副主任、辅导员为主体的信息网络体系,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作用,深入到学生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组建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反信息员队伍,并加强相关的培训工作。

三、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思维能力的普及工作,彻底揭露伪科学面目和实质

用社科系教师队伍的知识和智力资源优势进行培训,邀请宗教研究专家进行讲座,通过培训使学生对宗教与产生的时代背景、崇拜对象、文化积淀、修炼方法和目的、社会作用等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等认识,掌握政治信息搜集的方法和技能,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xx活动的苗头。做好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揭露伪科学的实质及其危害,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以铲除组织渗透的土壤。

四、依托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深入开展反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中的宣传教育作用,在教学中安排课时,专门进行宗教知识和反知识的教学,让反理论教育进教材、进课堂。通过多学科反渗透的教学,使反警示教育普及到每一个专业,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头脑中,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反xx活动中积极功能。

引导学生参与研究并进行自发宣传,提高学生自觉识邪反邪的能力。通过系学生业余党校及班会的形式进行学习辅导,开展反知识的教育宣传;结合学生社团、学生科技文化活动、学生创业活动等进行崇尚科学、反对、关爱生命、青春活力等方面的教育引导;组织学生举办知识竞赛、反征文活动、反书画摄影作品展等活动,通过采取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反活动中来。

反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校园安全稳定的长期的政治工作,我们将紧紧围绕“崇尚科学、反对”这个中心,扎实做好反工作,弘扬正气,为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社会工作服务方案【第四篇】

一、活动背景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2000年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进程在加快。据20x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

在全国老龄化加快的同时也伴随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社会角色适应、人际交往、运动保健等问题亟待我们青年一代的关注。在湛江师范学院的教师住宿区里有很多优秀的退休老教授和老教师,在教师岗位上奉献了大半生,他们阅历丰富,成功的人生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有的因为子女不在家而过着独居的生活;他们有的因为腿脚不方便而减少了社交活动;他们有的因为没有工作而闲赋在家,他们的人生经历缺乏了一些倾听者,晚年的退休生活略显的单调寂寞。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工作协会秉承助人自助的宗旨,结合宏观与微观的介入手法,运用社会工作的三大技巧——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整合校园资源,为满足退休老教授的老年生活、娱乐需求,策划此次面向广大有志帮助老年人和践行社会实践的社工专业实践特色活动。

此次活动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退休老教授的需求、生活状况和丰富老年生活,更在于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从知识和信念层面建立对老年人的认识和尊重,用生命影响生命,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怀。

二、活动主题

暖暖社工情,悠悠老者心

三、活动目的

(一)帮助老年人解决精神方面的需求。疏导不良情绪,驱除孤独感和无助感,感受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和温暖,对生活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

(二)充分挖掘老年人的优点与积极想法,有效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协助老年人有效地整合社区的资源,积极地开发和利用社区的资源。

(三)帮助老年人走出家门,扩大人际网络,找到跟自己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伙伴,感受社会温暖,从而更加积极乐观地生活。

(四)发扬社会工作协会的助人自助的宗旨,提供更多机会给同学们贡献自己的爱心,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做到理论跟实践相结合。

(五)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找出老年人日常面对的挑战,和老年人的能力、以往在生命和生活的适应力、性格强项,协助老人挖掘自我的潜能和自信心,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爱和耐心。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老年个案工作、老年小组工作、老年社区工作、总结分享会

(一)老年个案工作

主要以个案辅导为主,通过招募志愿者并对其进行培训,让志愿者进入不能下楼的老教授家里进行家访,跟老教授进行面对面的有目的的信息沟通活动。挖掘老教授的自我潜能,和以往的成功经验帮助老教授减缓老年的焦虑情绪,重拾生活的信心并将此次活动记录成文字发表到各大新闻网站,最后协会内部制作一本老教授生命故事书。

(二)老年小组工作

主要以缅怀小组(类似于茶话会)的形式进行,通过挑选社工专业的学生主导小组和非社工专业的学生协助开展,每一节按照人生的不同时期来帮助老人找出人生各阶段自己取得的主要成就,通过在小组内与其他老人的讨论交流丰富闲暇生活,激发老人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恢复自信。

(三)老年社区工作

主要以社区福利性的社区照顾和社区教育为主,因老人的身体机能和社会地位的转变成为弱势群体,所以我们组织非正式的社会服务系统电子协会进入老教授居住地义务维修电器、排除漏电隐患和组织保健协会为老人讲解中医推拿知识。让老教授在家里享受到适当的`服务,提高生命质量。

(四)总结分享会

主要是总结前面三个活动的效果,并将在活动过程中的照片、老教授故事书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资料整理出来并张贴在学校各大宣传地点,让更多的人正确地认识老年人的生命价值,从而对老年人给予给多的关心和照顾。

五、活动时间:11月至12月中旬

六、活动地点

老人个案工作:地点自由

老人小组工作:社工实验室、其他

老人社区工作:燕岭区

七、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共青团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委员会

承办单位: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社会工作协会

协办单位:湛江师范学院电子协会湛江师范学院保健协会

八、活动对象

九、活动流程

老人个案工作

(一)前期准备

通过海报、飞信等途径宣传我们协会这次的特色活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并进行志愿者招募。

2.联系工作:

①做好联系指导老师的工作。取得到更多关于湛师退休教授的信息,并指导我们动的开展。

②联系好老教授。跟他们约定好访谈的时间、地点。

③联系好志愿者。跟他们讲清楚这次活动的目的以及对他们的要求,需要准备的工作等。

3.动员工作:对志愿者进行相关访谈上的技巧培训。清楚我们这次活动的助人、锻炼自己专业技能、献爱心的目的。

(一)访问开展

1.志愿者各自根据与老教授约定的时间进行,一个星期一次访谈,访谈的时间控制在90分钟之内一次,持续到活动结束进行总结。(如果活动结束后想继续拜访老人,可以自行安排)

2.访谈内容了解老年人的当前生活质量,包括身体状况,心里状况,帮助老年人疏导不良情绪;利用怀旧和生命历程回顾的个案技巧,帮助老人重新对生活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鼓励老年人利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引导我们工作者如何做人,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3.每次访谈结束填写访谈记录表,记录访谈内容和基本信息

(二)后期总结

1.组织开会,做好心得总结;

2.总结这次活动的优缺点,做到扬长避短。

3.在博客、邮箱上上传我们访问老人的照片及感想,并发布新闻稿。带动湛师人尊老敬老,做有责任感的人。

4.协会将志愿者记录的关于老教授的故事汇编成册。

老人小组工作

(一)前期准备工作

通过打电话邀请、登门拜访去邀请和其他老师介绍的方式招募老人,张贴海报招募志愿者和社工。

2.评估工作

在开展小组前对老人的需求进行评估,并在小组前后及过程的观察评估老人参加小组前后的变化。

3.购买物资

(二)具体流程

十、活动后期工作

(一)总结会议

协会内部开展活动总结会议。各部门针对活动筹备、开展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归纳,如遇到问题、存在不足、优点等,做好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以提高各部门、各理事的工作能力;秘书处要做好详细的会议记录。

(二)总结宣传

宣传部要依据总结会议的会议记录,制作比赛活动成果制作海报,申请通过后粘帖在教三、泽园宣传栏处,成果展示。

十一、活动经费预算

社会工作服务方案【第五篇】

亲送到一家公立中学就读。虽然他很用功,可是由于基础薄弱,成绩始终不理想,这让他感到很苦恼。同班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城里的孩子,同学们对陈某浓重的乡音嘲笑不已,这让陈某感到十分自卑、孤独和苦闷,渐渐产生了一种怨恨情绪,感觉自己就像要疯了似的。

【问题】

假设你是一名学校社工,请为陈某设计一份介入方案。

【问题解析要点】

服务方案的设计应该以陈某的问题评估和问题原因分析为依据。

(一)问题的陈述及原因分析:

1、情况描述:陈某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认知的失衡以及社会适应的偏差。

2、产生原因:

(1)陈某学习成绩偏低,导致服务对象产生焦虑和自我评价偏低;

(2)无人沟通,导致陈某的学习问题进一步演变为心理问题,甚至恶化为对周围环境、对社会的愤恨;

(3)父母半年前移居此市导致陈某脱离了原来的环境,同时民工子弟学校取消又使陈某很难一下子融入新的环境,这加深了陈某的问题;

(4)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导致了陈某的问题很难有根本性的好转。

(二)方案设计

1、工作目标:

(1)远期目标:协助陈某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增强自信,获得成功。

(2)近期目标:帮助陈某认清现实,接受现实,正确认识自我。

2、方案实施策略:

(1)用尊重、关怀、真诚等专业态度取得陈某的信任。

(2)用个案工作的方法疏导陈某的不良情绪,协助其建立理性的自我认识。

(3)通过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帮助陈某增进与同学的了解,改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真正融进新同学之中。

(4)通过和陈某父母、班主任老师的会谈,争取他们对于陈某状况的理解和支持。

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提供相关服务、整合各种资源等。

4、方案评估:包括方案执行、情况评估、陈某对各个活动环节的满意度评估以及效果评估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64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