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75194

【导言】此例“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1

关键词:幸福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教育部通过多方措施,增加贫困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学生比例。据统计,国内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约占学生总数的20%,甚至一些偏远地区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高达30%~40%[1]。随着国内高校的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逐年增长,社会和家庭压力逐渐增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呈现出的心理问题也逐年增多。近年来,随着国家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已经从单一的物质扶贫转向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双管齐下,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愈显重要。

一、幸福教育的内涵

幸福是每个人都渴望的生存状态,是人类生活的主题。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幸福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教育手段,人才能获得更大的幸福。由此看来,教育必须重视幸福这一重要内容,幸福也必须作为教育的重要目的与内容。幸福不仅仅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更应融合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目标与过程应该是内在统一的。

刘次林[2][3]认为幸福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的幸福情感,培养人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能力。一方面是要把幸福作为教学内容,即“教幸福,学幸福”;二是应把幸福作为一种重要的情感体验,融合到教育的过程中去,让师生双方都体验到幸福感,即“幸福地教,幸福地学”。侯静敏[4]认为幸福教育不是一种口号、模式或专题教育,而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追求和教育理想。一方面,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学生正在接受的教育其过程本身应是幸福的过程。张毅[5]认为幸福教育的内涵是教育首先必须是幸福的,除此之外更要让学生拥有幸福能力。

因此,幸福教育应该是培养能够寻找幸福、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人,使人拥有幸福的情感体验和幸福的能力。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技能从而有获取幸福的能力;二是教育过程应该是幸福的,让学生收获幸福情感及幸福能力。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应客观合理的调查和分析,文章从积极心理状态和消极心理状态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积极心理状态

一是自我接纳。调查[6]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接纳程度没有明显差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己的容貌、现状、学业情况是接纳的,对出身贫困的家庭也是接纳的。二是乐观心态。湘潭4所高校6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1],82%的学生“敢于直面困难,主动克服”,%的同学不在乎自己是否贫困,仅看重自己是否优秀。因此,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改变自己及家庭经济状况的自信心,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和职业成功持乐观态度。并且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三是韧性较强。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弹性较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他们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拥有感恩社会、自尊自爱等优秀品质。在实际工作中作者也发现,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资助,在公益活动中更加积极,显现出更强的感恩奉献意识和更强的社会责任感。

(二)消极心理状态

受家庭经济环境影响,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负性心理特点比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明显偏高。一是自卑心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负性心理特点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自卑心理。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自己出身差,经济条件不好,平时衣食起居不如周围同学,且生活习惯也有较大反差。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较弱,使得他们与周围人相处过程中自尊心挫败,表现出较强的自卑心理,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敏感、自我封闭和排斥他人的特点。二是幸福感低。研究[7]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显著低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卑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常常自我封闭,抑制了他们的自信心,长时间的压抑自己,因此较少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地需要为未来的幸福而忧虑,而不能更好地享受现在的幸福情感。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支持相对较差,从而导致积极情绪和幸福感的减少。三是负性事件多。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历的正性生活事件无显著差异。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高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主要有家境贫困、父母离异或下岗失业、疾病和自然灾害等。

三、幸福教育视野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幸福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幸福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追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幸福是人对具有重要意义的需要、欲望、目的等实现的心理体验。关于对教育这个概念的释义,广义来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从狭义来说,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定义,都表达了教育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这一本质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终极目标也是幸福教育。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也指出,人的需要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的满足和情感体验,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也是幸福最高层次的追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幸福教育的必要手段。《辞海》中释义,幸福是“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因此,幸福的直观体现的是人的心理体验,与个人的心理特征,例如需要、动机、态度、性格、气质等内在因素密不可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心理健康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产生幸福体验的重要条件。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提高自身的自我满足感,拥有幸福的情感体验。而且,良好的心理品质能够帮助人树立适当的目标,从而提高自己的价值感,正确调整自己面对挫折的心态,维持正常的社会功能,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个体对自我的认同和接纳,从而体验快乐,收获幸福。因此,实现幸福教育,必须有心理健康教育做基础。

(二)幸福教育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目的和方法

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多倾向于能力培养和励志教育,关于幸福教育的内容较少。分析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幸福感不强的原因可以发现,幸福教育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幸福感较低,而且获取幸福的能力低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幸福教育做支撑。幸福教育不仅为人的物质需求和幸福奠定基础,同时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幸福拓宽了深度和广度。在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关注他们的个人心灵成长,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包括潜能的发挥和自我实现的理想。幸福教育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目的,它不仅要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获得幸福的体验,而且更要让学生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法,让学生从体验幸福教育的过程中真正从灵魂深处感受和获得教育。因此,幸福教育是让学生尽可能地既在教育过程中切实体验到幸福,又在幸福体验中真实获得教育。

四、幸福教育视野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一)以实现幸福为目标,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才发展体系

幸福教育一个核心目标是通过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技能从而有获取幸福的能力。根据文章所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出于对自己现状和未来幸福的忧虑中,高校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与帮扶重点应该是构建成长发展体系。因此,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才发展的指导在重视专业素质培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自信心。

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打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和志愿服务平台,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为克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卑心理特点,学校要积极打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和志愿服务平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造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在实践和工作中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增强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二是要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除了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础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起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要塑造榜样人物,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开展“自立自强先进个人”评比,用榜样的力量激发他们内心的自我认同感、乐观心态和自立自强的信心。

(二)以传授幸福为内容,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体系

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很多高校已建立了多级心理危机预警、预防、干预机制,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很多消极心理特点,也是大学生中心理障碍的问题较为严重的人群,高校更必须重视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体系。在幸福教育视野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应以传授幸福为内容。

具体措施如下:1.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将幸福教育带入课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较低,除了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介绍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还要把健康的幸福观传递给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幸福观,知道什么才是幸福,才会产生幸福体验,而幸福体验是幸福产生、持久保持和加强的重要因素。2.通过团体辅导、心理剧表演等活动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强化他们的自我接纳、乐观情绪和责任感等积极心理特点,改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卑、敏感等刻板印象。3.完善心理咨询机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档案,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组织各项心理活动,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协助他们树立信心,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建立反应快速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三)以体验幸福为方法,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系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条件和身心发展过程有别于其他学生,自卑、敏感、幸福感低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尊重。考虑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需要,要尊重他们的行为习惯,理解他们的情感、积极关注他们的优秀品质。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增加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幸福,从情感上激发他们的内心动力,鼓励他们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分地尊重与理解。通过真挚的情感、善意的言行,激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其体验幸福,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二是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造尊重、理解和积极关注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注重学生幸福感的培养,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体验到学校及社会给予他们的人文关怀,以及师生、朋辈之间的理解和支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重新建立起自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三是采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混住的住宿模式,促进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朋辈间的安慰与支持,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李焰,邱显清。根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1).

[2] 张勖。幸福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

[3] 刘次林。“幸福教育”论的100个观点(一)[J].校长阅刊,2006(9).

[4] 侯静敏。走出幸福教育的误区――兼论幸福教育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

[5] 张毅。幸福教育的必要张力:感知幸福与创造幸福[J].教学与管理,2008(3).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上这4篇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是来自于山草香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家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2

各位家长同志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家庭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的服务主要内容。

去年我学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这门职业课程。回来以后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实践,结和国家健康服务业里的薄弱环节内容,我们打算整合以前的保姆月嫂家政公司,增加上家庭教育和心理服务,心理疏导,婚姻介绍,家庭婚姻咨询,以及婚姻家庭初期的训练,家庭婚姻诊所等主要内容!提供人性化全面的家庭健康服务。这些是我所想到的可以推向市场,又受到国家支持的,可以赚钱的家庭教育服务项目。也就是市场化的家庭教育!

我先说说家庭,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和谐。现代社会家庭主要表现功利化严重,矛盾突出,婚姻矛盾成堆,其实这些主要的原因是婚前没有进行家庭教育和婚姻教育训练造成的,我们打算开辟一个婚姻训练基地,大家一起去劳动,讲课,训练,一起做饭,承担责任等等。一起去养老院社区做义工等培养责任感。通过这个一系列的活动培训未婚男女未来的家庭观念为将来的家庭打好基础!这个是根本。

出了问题的家庭咋办呢,我们会先引导他们看家庭教育的视频录像,关到屋子里让自己看,有情绪的可以到心理减压室,或发泄室去释放情绪,然后观看。等观看完了,静下心来,可以喝喝茶。然后处理问题,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分别做沟通,倾听她们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背后矛盾的担心。化解他们矛盾的背后产生的心理!

一般家庭矛盾解决了,家长就愿意成长了,其实学习在网络时代变得很容易,我们只要定期的聚会分享谁家孩子教育的成功经验。谁家的孩子习惯好,这时家长俱乐部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这个可以定期举办,也可以用组织家庭旅游的形式加以解决!带着他们去参观我们同学在各处设立的家庭教育网点。让指导师们介绍各地方的家庭教育经验,欣赏个地方的美景,还有人文历史。为家庭教育增加上新元素,把家庭教育变成欣赏不同的文化教育和旅游美感的元素。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亲子关系,加固夫妻关系,增进孩子的成长的快乐过程!

婚介服务在我们这里也是和家庭教育,婚姻培训联系在一起的,要让未婚男女在劳动中生活中去认识对方,在劳动中增加了解,在训练中成长!

我们的月嫂培训,也加入家庭教育和心理服务的内容,这个在中央二套金牌育婴师大家也看到了,我们会定期举办孕妇俱乐部,母亲俱乐部,让她们在群体里得到快乐成长!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3

一、培养孩子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我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从来不对孩子百依百顺,既要管孩子吃、穿、玩、学,又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我们从来不对孩子的成绩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肯定或否定,从孩子的心理特点上考虑,避免出现教育方法成人化,甚至简单粗暴。

对于孩子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我们都要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他做得不好的事情也要帮助他分析问题,找出不足,耐心地说服教育,避免对孩子自尊心的损伤。孩子考试拿回成绩单,偶尔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们都是先帮他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告诉他不要因为考试失利而产生畏惧感,勉励今后加强学习,鼓励下次取得好成绩,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挖掘孩子智力潜能。

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机会很多,其方法也各种各样。首先我们让孩子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学会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家庭生活中,当孩子遇到一件事情时,我们就辅导他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并说出特征,从而不断扩大他的思维范围。有时还给提出一些问题让他回答,逐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们尽量不告诉他怎么解决,先让他自己想办法,找出最准确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的方法。

他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便会在心理上得满足,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其次,动手操作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源泉。动手是孩子智慧的体现,多让孩子动手操作,会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且孩子通过操作会发现很多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时,孩子就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来解决。最后,我们还注重在家庭里要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可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孩子提出所谓“怪论”或做“怪事”时,我们从不轻易否定,而是让他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施展自己的“才干”。我们相信:孩子潜藏的智慧非常之大,只要我们能正确地引导他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三、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为达到这个目的,有的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实施各种智力开发或技能培训,并且不满足学校教育的内容,在业余时间给孩子请家教,如学琴、画、棋、舞等,让孩子成天被各种学习任务所困扰。大量的事实证明,对孩子施加过重的学习任务,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由于孩子不是主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兴趣,即便是参加了学习,也还是“人在曹营心在汉”。长此下去会损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基于此,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根据他的专长、兴趣合理安排他的学习,尊重他自己的意愿,从不加重他的学习负担。

四、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对孩子许诺要慎重。

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对孩子许诺前先慎重考虑,该不该对孩子许诺,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许诺后我们都会履行诺言,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维护我们作为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同时教育了孩子对谁都不能随便说话和承诺,说了就要负责。

五、培养孩子的意志,适度的挫折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挫折。精神上的煎熬,体力方面的磨难,都是挫折的不同形式。理想的受阻、追求的失败、艰苦的劳作、疾病缠身,也都挫折的种种表现。家长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意志的磨炼和能力品行的培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让孩子承受适度的挫折,可以使孩子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使认识得以升华,也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说的正是这一道理。孩子只有在经受了磨炼才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对孩子从不溺爱,不怕让孩子受委屈,不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经常带孩子参加劳动锻炼,以此来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在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时也会注重让孩子对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避免孩子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引起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一位家长就此谈到的几点体会。

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现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

孩子是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孩子们有很多“可爱的缺点”值得大人们学习。如蓬勃向上的朝气,好问好学的学习态度;不保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少世故,对人对事的真诚直率;对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识一学就通、一玩就会的本领等等,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点都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孩子的这种优势,作为家长应充分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不可忽视、指责、抑制,以至于扼杀。

尊师是关键。老师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系统教育的主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孩子们幸福的缔造者,心灵的抚慰者和医治者。对于我来讲体会很深,我的孩子处在单亲家庭中,尊师敬亲的感情较薄弱,学业基础不够稳定,但是他的老师注入了大量的真诚爱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千方百计、苦口婆心地强化学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体都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弥补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的老师倍受我、孩子和社会的尊敬,那么这样的“园丁”培养出来的花朵无疑会更加鲜艳。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975194